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6

  • 本周三元材料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成本端支撑主要来自碳酸锂价格的大幅上调,带动材料整体上行。其他原料中,硫酸镍价格小幅回落,硫酸钴成交初现上涨迹象,硫酸锰价格持稳,氢氧化锂亦受联动小幅跟涨。预计后续硫酸钴与碳酸锂价格仍存上行空间,三元材料价格有望保持坚挺。 需求端整体表现稳健,国内动力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头部正极材料企业维持较高开工率,并优先保障长单交付。从当前排产计划来看,这一积极需求态势预计将延续至年末。小动力与消费类市场在四季度传统旺季带动下表现良好,消费电子类需求亦较为活跃。海外市场需求近期相对平淡,叠加钴锂金属价格持续上涨,订单规模略有收缩。 临近年末,部分厂商已着手启动明年长单商务条件的初步沟通,但在当前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并非达成长期协议的理想时机,具体谈判结果预计仍需时日方能明朗。

  • 【SMM储能电芯市场周评11.13】主材飙涨下,储能电芯再现“涨价潮”

    本周储能电芯价格呈现加速上涨态势。成本端支撑显著增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需求拉动下重回8万元/吨关键点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于10月成功推动加工费上调;电解液环节受六氟磷酸锂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亦将成本压力持续向下传导。经过10月多轮谈判,材料端涨价已明确传导至电芯制造环节,基于11月主要材料均价测算,储能电芯月度BOM成本较上月环比上升10%-20%。在当前供需偏紧的市场格局下,此轮成本上涨预计将在短期内充分传导至电芯零单价格。 SMM新能源行业研究部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杨玏 021-51595898 李亦沙 021-51666730

  • 本周碳酸锂价格呈现持续上行的震荡偏强走势,整体重心明显上移。价格方面,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从周初的8.075万元/吨上涨至8.435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均价从周初的7.855万元/吨上涨至8.20万元/吨,累计上涨幅度分别为3600元/吨和3450元/吨。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震荡区间上移至8.62万至8.99万元/吨,期货价格波动主要受需求预期向好及市场看涨情绪推动。 供应方面,锂盐厂整体开工率保持高位运行,产能释放充分。其中锂辉石端与盐湖端有效产能的开工率均维持高位,成为供应主力。预计11月国内碳酸锂产量可以维持10月的生产量级,环比大致持平。需求方面,动力市场新能源汽车商用乘用同时快速增长;储能市场供需两旺,供应持续偏紧。 市场交易方面,本周市场情绪持续高涨,上游持续去库,惜售情绪渐浓,挺价意愿强烈。在本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下游材料厂采购意愿偏谨慎,仅维持刚性需求采购。目前,上下游企业正在就明年的长期协议进行谈判,现阶段主要围绕系数展开博弈。 展望后市,电芯及正极材料排产11月持续向好,预计碳酸锂11月将持续呈现较大幅度去库。供需基本面及市场情绪共同支撑下,短期锂价或维持偏强震荡格局。

  • 【SMM分析】钠电池引爆汽车启停市场,千亿级产业变革正加速到来

    SMM 11月13日讯: 01 市场爆发:启停钠电池为何增速强劲? 当锂资源面临地缘政治和成本高企的双重挑战时,钠电池凭借其独特优势在启停市场快速崭露头角。 钠离子电池天然契合汽车启停系统技术要求:高倍率性能、宽温域工作能力及长循环寿命。 汽车启停电池需要在发动机启动瞬间提供强大电流,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能量补充,钠电池恰好具备优异的倍率性能。 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亿辆,每年更换启停电池的需求巨大,这为钠电池作为升级换代产品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另外还有摩托启停、农机启停也为钠电的增长带来空间。 02 技术突破:从极寒启动到超长寿命 钠电池能够在启停市场快速扩张,根本在于技术突破解决了传统电池的长期痛点。 极寒环境下的卓越表现是钠电池的第一大优势。而传统锂电池在20℃环境下的容量保持率通常不足70%。 安全性能是钠电池的另一核心优势。宁德时代进行的多面挤压、针刺贯穿、电钻穿透等实验显示,其钠电池做到了“不起火、不爆炸”。 旭派钠电的NFPP聚阴离子技术创造了“创新三维骨架结构,实现零热失控,过充、穿刺、高温等极端测试均不起火不爆炸”。 钠电循环寿命远超传统铅酸电池。易事特第三代钠电池的循环寿命更超过3000次,完美匹配整车10年使用周期,让车主实现“一次选择,十年省心”。 03 成本优势:规模化后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钠电池的另一个杀手锏是成本优势。 目前钠离子电池量产成本约0.5-0.6元/Wh,规模化量产后可降至0.3元/Wh左右,比现在成本降低。 除了材料成本优势,钠电池的长寿命也显著降低了全生命周期成本。即便是长期停放的车辆,再次启动时也无需担心亏电。这意味着车主可省去频繁更换电池的费用与麻烦。 对于电池经销商而言,钠电池产业处于发展初期,产品毛利率显著高于传统铅酸起动电池,为经销商提供更丰厚的利润空间。 高毛利价值链、庞大存量市场和技术替代机遇共同构成了钠电池在启停市场的三重红利。 04 标准建设:中国主导国际技术规则 2025年10月,对于钠电池启停领域是个里程碑式的时刻。 由骆驼股份作为牵头提案单位,联合北京中科海钠、天能电池等企业提议的《用于汽车起停应用的12V钠离子电池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实验方法》国际标准提案,获IEC/TC21的17个P成员国全票通过立项。 这是首次由中国企业牵头的关于汽车起停应用的12V钠离子电池标准的提案。 天能集团作为主要起草方之一,将产业实践经验融入标准框架设计,该标准明确了12V钠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循环寿命等核心指标。 标准的建立不仅彰显中国企业在全球新能源产业标准制定中的重要影响力,更为钠电池在启停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技术规范和评价准则。 随着国际标准的制定,钠电池在启停领域将进入更加规范、快速的发展轨道。 05 企业争锋:巨头布局钠电启停市场 面对钠电池在启停领域的巨大潜力,各大电池企业纷纷加大布局力度。 天能于2025年8月18日发布了钠离子汽车电池新品,具备超高倍率、高安全、长寿命等六大核心优势。 易事特推出的第三代汽车启停钠电池系列产品,以“极寒启动的硬实力、十年长寿的可靠性、安全环保的新体验”为卖点。 旭派钠电则通过七大技术突破重新定义了钠电池的性能边界,包括全温域适应技术、5C超速充电技术和30C瞬时功率输出等。 宁德时代在2025年4月发布了名为“钠新”的钠离子电池,并推出第一款产品——宁德时代纳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 从主流电池制造商到新兴企业,钠电池启停市场的竞争大幕已经拉开。 06 前景展望:从启停市场到全生态布局 钠电池在启停市场的发展前景如何? 未来3至5年,钠电池将进入规模化出货阶段,出货量有望达到十GWh级别,市场规模将迈上新的台阶。 除汽车启停外,钠电池还在储能、轻型动力、通信备电、特种车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 十年前,铅酸电池主导着汽车起动市场;五年前,锂电池试图分一杯羹却因成本和安全性受阻。 今天,钠电池以独特的特性,正在重写市场格局。 随着国内钠电玩家的产品批量上市,以及中国主导的国际标准落地实施,钠电池不再只是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化进程。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 本周电解液价格相对稳定(2025.11.10-11.13) 【SMM锂电解液市场周评】

    SMM11月13日讯:  本周电解液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其中,三元动力用、磷酸铁锂用及锰酸锂用电解液均价分别为27500 元 / 吨、25750 元 / 吨及20250元 / 吨。成本端来看,电解液核心原料六氟磷酸锂受下游需求持续攀升影响,供应偏紧格局仍在延续;同时,VC、FEC 等关键添加剂因需求增长叠加部分企业检修,市场供应趋于紧张,推动相关原料企业上调报价。在此背景下,部分电解液企业为保障终端订单交付,存在刚性补库需求,不得不接受高价原料,进一步为上游原料价格上涨提供支撑,直接导致电解液生产成本上升。不过,当前成本向产品价格的传导存在时滞,因此电解液市场价格短期暂稳。需求端来看,下游电芯厂整体仍有增量,直接推动电解液整体需求上行。供应端来看,下游需求增长持续带动电解液企业开工率提升,但行业整体产能释放受原材料供应紧张及价格高位的双重约束,核心增量主要来源于具备稳定原料供应渠道或已有上游原料布局的头部企业。综合供需格局与成本端压力来看,随着电解液企业成本压力不断加大,预计后续电解液价格仍存在进一步上涨空间。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徐萌琪021-20707868 胡雪洁021-20707858

  • 储能需求激增提振港股锂电股 赣锋锂业H股涨超6%

    受政策利好消息刺激,港股锂电池板块今日表现活跃。截至发稿,赣锋锂业(01772.HK)涨6.09%、天齐锂业(09696.HK)涨5.34%、天能动力(00819.HK)涨1.83%、中创新航(03931.HK)涨1.73%。 注:锂电池股的表现 消息方面,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新能源与新兴产业融合互促发展,特别强调统筹算力设施绿电需求和新能源资源禀赋。这一政策为锂电池产业链带来新的需求增长点。 与此同时,碳酸锂期货价格今日继续走强,盘中一度升至88080元。截至发稿,涨1.25%,报87720元/吨。 注:碳酸锂期货的表现 摩根大通罕见认错,大幅上调锂价预测 市场情绪持续回暖背景下,摩根大通最新发布的锂行业报告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在最新发布的中国锂行业报告中,摩根大通罕见承认了此前的误判,宣布将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的评级从“减持”上调至“中性”。 该行坦白指出,“核心在于此前严重低估了储能市场的爆发性需求”。这一修正标志着该机构对锂市场基本面的重大重新评估。 摩根大通将2026年锂价预测从人民币7万元/吨大幅上调30%至9万元/吨。报告强调,即便计入宁德时代江西枧下窝矿山的复产产量,全球锂市场在2025和2026年仍将面临供应缺口。 摩根大通电池分析师预计,在政策激励和电网级项目持续部署的支持下,2026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同比增长30%,达到约770GWh。仅储能领域带来的额外锂需求就达14-16.5万吨碳酸锂当量。 储能市场:锂需求第二增长点 储能市场已成为锂需求中一个重要且不断增长的驱动力。自今年6月以来,储能电池已占全球电池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占磷酸铁锂电池产量的40%以上。 瑞银在11月11日的最新报告中指出,储能需求正在成为锂需求的“第二增长引擎”,其重要性堪比电动汽车。该机构预测,全球储能需求将从2026年的396 GWh增长至2030年的873 GWh,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 更为激进的预测来自行业龙头宁德时代,该公司预计到2030年储能领域的锂需求将达到140万吨碳酸锂当量,这一预测值是瑞银预测的两倍。 龙头企业业绩已改善 周期反转信号显现 随着锂价回暖,锂企业绩开始改善。天齐锂业2025年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激增119%,赣锋锂业单季归母净利润达到5.57亿元,同比暴增364%。 截至发稿,碳酸锂期货价格已从6月下旬的低点上涨超过50%。机构预测2026年锂价运行区间为8万至10万元/吨,锂价底部抬升的趋势已愈发明确。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深入,储能需求增长的可持续性已获得多数机构认可。瑞银指出,储能将在未来7到10年内,成为美国平衡电网、补充可再生能源以及弥合电力供需缺口的关键“过桥”方案。这一需求的结构性爆发正在重塑锂行业的基本面。

  • 工信部:促进动力电池在相关领域扩大应用 支持换电模式创新和车网互动试点

    11月12日至13日,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省宜宾市举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出席并致辞。大会由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主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束为,四川省委常委、秘书长陈炜,副省长陈书平出席大会。 辛国斌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是 我国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战略举措。 近年来 , 我国 动力电池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 系统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充电速率等 技术 指标大幅跃升 , 涵盖基础材料、电芯制造、系统集成、回收利用等各环节的产业链 逐渐完备 ,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大幅下降, 为全球减碳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辛国斌表示,电动化技术正从汽车向工程机械、船舶、航空器 、 机器人等领域全面渗透,动力电池产业 发展前景 广阔。工业和信息化部将 认真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善支持政策,加强各方协同,持续推动 动力电池 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 强化战略引领 , 编制 “ 十五五 ” 智能网联 新能源汽车、新型电池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 二是 扩大应用场景 , 促进动力电池在相关领域扩大应用,支持换电模式创新和车网互动试点,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智慧基础设施协同发展。 三是 健全治理体系 , 完善动力电池综合利用暂行办法,研究建立动力电池碳管理政策体系,进一步规范 产业 竞争秩序。 四是 拓宽合作空间,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规则对接、标准协同,为高质量国际交流合作创造条件。 本次大会以 “ 新视野 · 新生态 · 新机遇 ” 为主题, 举办 开幕 式 、全体大会 及 前瞻技术、新型储能、回收利用、创新应用、物流供应链、质量强链等 6 场专题会议 ,同步 展示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电动工具、电动船舶等前沿技术 成果 。有关地方政府 , 工业和信息化部 相关司局、部属单位 负责同志,行业 企业、协会代表等参加大会。

  • 报废电动汽车电池回收过程中碳管理的挑战与策略【欧洲锂电池峰会】

    在由SMM主办、由加泰罗尼亚贸易与投资协会(ACCIÓ)(加泰罗尼亚政府)支持的 2025欧洲锂电池峰会 上,北辰先进循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解决方案事业部负责人 葛林瀚博士/Dr. Linhan Ge围绕“报废电动汽车电池回收过程中碳管理的挑战与策略”的话题展开探讨。 向大规模低碳报废电动汽车电池回收转型 真正的挑战即将来临…… 全球电动汽车电池的回收供应量正在稳步增长。预计到2030年之前,这一增长主要由生产废料推动;而从2030年开始,退役电池将成为主要的回收来源。 电动汽车电池回收价值链中的技术挑战 拆解自动化程度低、电芯级拆解与材料再生技术不成熟、工厂运营数字化与智能自动化受限、测试精度与效率、破碎过程中的火灾与爆炸风险、电解液处理、碳管理、污染物控制与减排。 回收阶段的碳管理对电池全生命周期至关重要 碳足迹已成为关键产品属性。 回收是降低整体碳足迹的有效途径。 回收过程的碳强度越低,最终电池材料的碳足迹就越低。 碳管理始于测量 量化是管理的前提:没有准确的量化,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 评估与优化:将碳足迹视为衡量工艺性能的核心指标——通过对工艺流程的持续优化,可以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显著量化挑战:回收原料的高度多变性 例如,镍钴锰(如NMC 811、523、622、111)等材料在回收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差异。然而,现有的回收设施往往采用混合批次处理的方式,而不进行精确分类,这种做法直接影响了产品碳足迹核算的准确性。 难以建模——复杂的回收工艺 现有多种电池回收工艺,包括再利用、机械预处理、火法冶金、湿法冶金和直接回收。 不同工艺间的碳排放差异显著。 不同模型、数据源和方法论导致碳足迹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不同模型与数据集 碳足迹研究采用不同模型及数据库。 地理与时间差异影响排放因子。 新兴工艺数据仍不完整。 活动数据来源多样 数据源自实验、企业、EIA报告、专利及通用数据库——各类数据在质量、代表性和透明度上存在差异。 方法论选择差异 系统边界不一;许多研究未覆盖全生命周期。 分配方法(物理分配与经济分配;截断法与避免负担法)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有时甚至导致相反结论。 数字化:精准透明碳核算的关键 解决量化挑战:数字化实现实时碳管理 从测算到改进:评估与优化碳绩效 量化——无法测算便无法管理。 评估与优化——碳足迹作为评估流程绩效的关键指标——流程优化直接促进二氧化碳减排。 碳热点分析使预处理碳足迹降低63.5% 通过分析识别出预处理阶段的碳排放热点,并实施工艺优化与改进以降低碳排放。 碳足迹减少63.5%,相当于每回收1000公斤电极材料可避免1072公斤碳足迹。 North Star Recycling安全高效的破碎与电解质回收技术 电解液处置:安全、成本与碳效益 不同的电解液处置工艺的区别如下: 利用碳足迹评估磷酸铁锂湿法冶炼路线 磷酸铁锂全元素浸出回收率更高,化学试剂消费量更低;磷酸铁锂锂优先提取工艺,锂回收率更高,灵活性更强; 湿法冶炼过程的碳热点在于化学试剂。 若仅需回收锂元素,从技术与环境角度考量,锂优先工艺更具优势。 》点击查看 2025欧洲锂电池峰会 专题报道

  • 交割前期现差扩大 铅锭社库或仍有一定增量空间【SMM铅锭社会库存】

            SMM11月13日讯:据SMM了解,截至11月13日,SMM铅锭五地社会库存总量至3.49万吨,较11月6日增加0.31万吨;较11月10日增加0.22万吨。         距离沪铅2511合约交割仅2个交易日,交割铅锭陆续抵达仓库,铅锭社库厂持续上升。另根据沪铅2511合约的持仓量,预计本次铅锭交割量在1.5万吨附近。而近两日,沪铅大幅攀升,截至11月13日上午收盘,沪铅2511合约最高至17795元/吨,铅期现价差扩大,部分持货商有意增加交仓量,预计到下周交割前铅锭社库仍有一定增量。 数据来源声明:除公开信息外的其他数据均是基于公开信息、市场交流、依托SMM内部数据库模型,由SMM进行加工得出,仅供参考,不构成决策建议。  

  • 【11.13锂电快讯】新宙邦 待石磊氟材料技改后六氟磷酸锂年产能将扩至3.6万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预计到2030年前后全固态电池将小批量装车应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张进华表示,全固态电池将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示范应用。全固态电池以其本征安全与超高能量密度特征,已成为全球着力布局的焦点领域,当前正处于基础科学问题突破和产业化技术攻关的关键阶段。随着界面调控技术等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有望推动无外部加压的全固态电池走向现实。预计到2030年前后,全固态电池将完成中试验证和小批量装车应用。(财联社) 【新工艺能从废旧电池中回收95%以上的镍和钴】 韩国蔚山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项创新回收技术,能够从废旧电池中回收95%以上的镍和钴,且纯度均超过99%。相关研究发表于新一期《储能材料》杂志。与传统湿法回收工艺相比,这项新技术突破了原有技术瓶颈。传统方法依赖强酸和复杂化学试剂,不仅流程繁琐,还会产生大量有害废水。而新工艺通过电化学方法,实现了更高效、更环保的金属回收。(财联社) 【雅化集团:固态电池领域取得进展 成功开发出气固法合成硫化锂新工艺】 雅化集团(002497.SZ)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公司在固态电解质核心原材料硫化锂的合成工艺与量产技术上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开发出气固法合成硫化锂新工艺,该技术路径基于公司新型高比表多孔锂盐开发,该特种锂盐化合反应更加迅速彻底,在材料成本、纯度、颗粒细度及工艺可控性等方面具备较大优势。公司正在联合关键设备厂家进行硫化锂规模化生产中试线搭建的论证,在危害气体控制、气固反应均一性、晶体粒度均化细化等硫化锂关键共性难题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预计将于2026年开展硫化锂中试线建设。(财联社) 【新宙邦:待石磊氟材料2025年底技改完成后六氟磷酸锂产能将扩至3.6万吨/年】 新宙邦在互动平台表示,六氟磷酸锂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核心原材料,公司通过投资石磊氟材料完成对六氟磷酸锂的布局,石磊氟材料现有六氟磷酸锂产能为2.4万吨/年,待2025年底技改完成后产能可达3.6万吨/年,后续看市场需求仍会有进一步的扩产计划。当前六氟磷酸锂价格上涨对电解液的传导正逐步落地,四季度处于价格过渡阶段,新签合同将充分参考原材料最新价格定价,传导效率将进一步提升。(财联社) 【4天3板天际股份:公司长单价格按照一定周期与客户协商调整 散单价格随行就市】 有投资者问,据说公司六氟磷酸锂的成交价只有7万左右请问是否属实?天际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长单价格按照一定周期与客户协商调整,散单价格随行就市。(财联社) 【丰元股份:公司磷酸铁锂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 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方面有相应研发布局】 丰元股份(002805.SZ)在券商策略会上表示,公司已建成磷酸铁锂产能22.5万吨,在建7.5万吨,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2025年第四季度以来,受益于下游需求的持续增长,公司当前产能利用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呈现环比上升态势。公司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方面有相应研发布局,同时也参股了固态电池企业。(财联社) 相关阅读: SMM:锂价驱动因素与市场展望 短期基本面支撑明显 长期有何看点? 【SMM分析】近期锂电回收事件新进展:11.3-11.7 赛科动力0.5GWh硫化物固态电池项目投产 实力雄厚规划长远【SMM分析】 比亚迪固态电池业务开拓从消费领域开启 弗迪官网增加固态电解质内容【SMM分析】 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出台 固态电池产业迎长期利好【SMM分析】 固态电池氧化物家族的LATP电解质市场需求如何?【SMM分析】 电解钴再跌1.25万元 钴盐价格多维持稳定 短期钴供需偏紧格局仍存?【周度观察】 【SMM 分析】黑粉进口分布及韩国市场价格动态 碳达峰碳中和白皮书将对固态电池产业影响几何【SMM分析】 vivo Y500 Pro手机发布 揭开半固态电池3C市场应用面纱【SMM分析】 【SMM分析】涨幅超25%!低硫石油焦价格持续攀升 负极行业成本压力再升级 SMM:全球锂电池回收市场辩证性审视【欧洲锂电池峰会】 本周固态电池技术多点突破 半固态电池即将落地手机商用【SMM分析】 清华突破大豆蛋白固态电池技术 绿色材料实现高温长寿命运行【SMM分析】 氧化物路线原位固化技术优势 助重庆太蓝固态电池业务快速布局【SMM分析】 【SMM分析】六氟磷酸锂产量10月上涨明显,11月预计仍有增量 【SMM分析】10月电解液产量进一步上涨 11月需求支撑仍有增量 蜂巢能源固态电池布局图 全球首创“电解质热复合转印工艺”【SMM分析】 【SMM分析】10月负极材料产量延续高增 11月面临成本考验 【SMM分析】10月锂电全产业链增量显著 动力储能消费市场三管齐下 锂电池产业链热情持续高涨 固态电池、储能指数刷新高 天际股份两连板【SMM热点】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