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96

  • IEA月报:中国经济复苏提振全球石油需求 下半年可能出现供应短缺

    国际能源署(IEA)周三上调了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在中国优化防疫政策之后,将显著提振今年石油需求。同时IEA预测今年下半年将会出现供应短缺。 IEA在月度报告中指出,今年的全球石油需求将飙升至创纪录的1.019亿桶/日,几乎完全得益于亚洲的旺盛需求,这一预期比IEA上个月的数据要高出20万桶/日。 上述数据也意味着,今年的石油需求预计将增长200万桶/日,其中亚洲国家将占到140万桶/日,仅中国一国就占到了90万桶/日。 IEA表示,在中国优化防疫措施之后,中国经济也将迎来复苏,这将恢复其作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主要引擎的既定角色,这也是IEA上调全球石油需求预期的主要原因。 IEA认为,进入后疫情时代,航空旅行将会大幅增加,航空燃油将成为全球需求反弹的核心支柱。今年全球航空燃油需求预计将增长110万桶/日,至720万桶/日,约为疫情前全球需求的90%。 而到了下半年,随着需求复苏和俄罗斯产量的下降,全球油市将恢复供不应求的局面。IEA预计,第三季度石油需求将比供应量高出140万桶/日,第四季度将高出190万桶/日。 在上个月的报告中,IEA给出的数字暗示,2023年第三季度石油供应短缺160万桶/日,第四季度缺口为210万桶/日。 尽管西方的制裁措施,包括对俄罗斯石油的限价令,以及欧盟对俄罗斯石油进口的禁令,都在去年12月生效,但俄罗斯石油出口在1月份增加了30万桶/日,达到820万桶/日,接近前历史高点。 IEA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本月早些时候生效的欧盟石油禁运和限价令将如何影响石油贸易流动,但我们预计,俄罗斯将不得不减产部分石油。 IEA预计,随着这些制裁措施的影响越来越大,到3月底,每天将有大约100万桶的俄罗斯石油产出被迫下线。不过这个数字大大低于IEA年初预计的160万桶/日。 为应对欧美的进一步制裁,俄罗斯上周宣布单方面减产,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表示,俄罗斯计划将3月石油产量自愿削减50万桶/日,作为反制西方对俄油限价的措施。 诺瓦克本周表示,俄罗斯计划在2023年将80%以上的原油和75%的石油产品转向出口“友好国家”。他还对全球石油市场的不确定性发出警告,称包括美国、加拿大和挪威在内的经合组织集团国家可能会释放其战略石油储备。

  • 美元兑日元创六周新高 美通胀数据公布后美元探底回升

    周二(2月15日)亚洲时段,美元指数窄幅震荡,目前交投于103.27附近。隔夜通胀报告公布后,美元最初全面下跌至近两周低位,但随着美国公债收益率上升,美元重新站稳了脚跟,美元兑日元周二触及六周高点,因1月通胀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录得2021年10月以来的最小同比增幅,但这并未改变市场对利率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位的预期。 本交易日需要重点关注有着“恐怖数据”之称的美国1月零售销售月率,市场预期比较乐观,略微偏向利多美元。 数据显示,美国劳工部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在12月份增长0.1%后,1月增长了0.5%。月度通胀率部分受到汽油价格上涨的推动,1月汽油价格大涨3.6%。 但在截至1月份的12个月中,CPI增长了6.4%,是约一年半来的最小涨幅,12月涨幅为6.5%。但1月CPI同比涨幅高于市场预测的6.2%。 美国银行驻伦敦的G10外汇策略全球主管Athanasios Vamvakidis表示,“按月升幅符合预期,但上月数据被上修使同比涨幅高于预期。这应该使美元保持强劲。” “美国的通胀显然具有粘性。这将使美联储的政策保持不变,使美元保持强势--不一定更强。大的方面是,通胀数据明确显示,市场对今年通胀率下降到足以让美联储开始降息的程度过于乐观。” “市场倾向于在今年上半年做空美元,”富国银行(Wells Fargo)驻伦敦的宏观策略师Erik Nelson表示,“有了这样的CPI数据和最近的经济活动数据,美元就很难继续下跌。我认为它在短期内将保持相对强劲。” 与美联储政策利率挂钩的期货在周二坚持押注美联储将至少再加息两次。期货合约定价显示,交易员们大量押注美联储将在3月和5月的会议上各加息25个基点。 目前美联储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为4.50%-4.75%。联邦基金利率的峰值被认为在7月达到5.272%。 衡量美元兑一篮子主要货币的 美元指数 最后持平于103.25,该指数最低曾跌至102.50,为2月3日以来的最弱水平。 美元兑日元 周二上涨0.55%,至133.08日元,此前曾触及133.301日元的六周峰值。 欧元兑美元 周二上涨0.1%,至1.0738美元,在美国CPI数据公布后一度触及约两周高点1.0805美元,但随后回吐大部分涨幅。 英镑兑美元 周二也冲高回落,盘中一度涨至1.2268,为逾一周新高,收报1.2174,涨幅约0.30%。 周三重要经济数据和风险事件 机构观点 中信证券:短期美联储较难停止加息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1月美国CPI数据显示出美国通胀下行路径将较为坎坷。我们认为未来美国通胀下降斜率不容乐观,同时美联储紧缩将高度依赖数据,短期美联储较难停止加息,并且不排除5月后美联储继续加息的可能性。美国消费韧性较强,美国此轮或步入浅衰退。美国经济衰退时点推迟叠加美国经济或实现浅衰退将一定程度利好我国出口,但美联储持续紧缩预计将对我国股市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中金:3月美联储大概率加息25BP 5月有待观察 中金研报指出,美国1月通胀的数据符合我们的判断。对于美联储而言,这份通胀数据支持其继续加息的决策,考虑到此前公布的1月非农数据大超预期,我们认为美联储在3月加息25个基点是大概率事件。至于5月是否会继续加息,我们认为还有待观察,因为从当前到5月还有一段时间,美联储可以耐心观察三个月再做决定。但是我们认为,对于期待年内降息的投资者,1月通胀数据将让他们失望,因为如果通胀回落速度不够快,美联储将利率降至当前水平以下的概率将会非常低。 巴克莱:美联储或维持量化紧缩步伐至明年6月 巴克莱策略师Joseph Abate在报告中写道,美联储可能会维持目前的月度量化紧缩(QT)步伐,直至2024年6月。美联储可能会寻求让资产负债表缩小足够规模,以推高利率,并“重新调整其负债”,从逆回购工具(RRP)转移到银行准备金中。“高金额和粘性的RRP余额是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正常化的瓶颈……如果余额没有从RRP快速而且决定性地进入银行准备金,那么美联储可能需要放缓或停止量化紧缩,以防止银行的现金余额变得过少。”

  • 华泰证券:从ChatGPT看算力产业机遇

    华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关注AI景气周期下,算力基础设施产业机遇。分析师认为,国产厂商未来或将训练出自己的GPT模型,带动算力设施产业迎来景气周期。相关公司包括:1、算力芯片厂商;2、服务器厂商;3、IDC服务商。 大模型训练热潮下,算力基础设施有望迎来产业机遇 ChatGPT发布之后,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关注和讨论,国内各大厂商相继宣布GPT模型开发计划。分析师认为,以GPT模型为代表的AI大模型训练,需要消耗大量算力资源,随着国产大模型开发陆续进入预训练阶段,算力需求持续释放或将带动算力基础设施产业迎来增长新周期。产业链相关公司包括:1、算力芯片厂商;2、服务器厂商;3、IDC服务商。 ChatGPT:大模型训练带来高算力需求 训练ChatGPT需要使用大量算力资源。据微软官网,微软Azure为OpenAI开发的超级计算机是一个单一系统,具有超过28.5万个CPU核心、1万个GPU和400 GB/s的GPU服务器网络传输带宽。据英伟达,使用单个Tesla架构的V100 GPU对1746亿参数的GPT-3模型进行一次训练,需要用288年时间。此外,算力资源的大量消耗,必然伴随着算力成本的上升,据Lambda,使用训练一次1746亿参数的GPT-3模型所需花费的算力成本超过460万美元。分析师认为,未来拥有更丰富算力资源的模型开发者,或将能够训练出更优秀的AI模型,算力霸权时代或将开启。 需求场景:预训练+日常运营+Finetune 具体来看,AI大模型对于算力资源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类场景:1)模型预训练:ChatGPT采用预训练语言模型,核心思想是在利用标注数据之前,先利用无标注的数据训练模型。据分析师测算,训练一次ChatGPT模型(13亿参数)需要的算力约27.5PFlop/s-day;2)日常运营:用户交互带来的数据处理需求同样也是一笔不小的算力开支,分析师测算得ChatGPT单月运营需要算力约4874.4PFlop/s-day,对应成本约616万美元;3)Finetune:ChatGPT模型需要不断进行Finetune模型调优,对模型进行大规模或小规模的迭代训练,产生相应算力需求。 算力芯片+服务器+数据中心,核心环节有望率先受益 分析师认为,随着国内厂商相继布局ChatGPT类似模型,算力需求或将持续释放,供给端核心环节或将率先受益:1)算力芯片:GPU采用了数量众多的计算单元和超长的流水线,架构更适合进行大吞吐量的AI并行计算;2)服务器:ChatGPT模型训练涉及大量向量及张量运算,AI服务器具备运算效率优势,大模型训练有望带动AI服务器采购需求放量;3)数据中心:IDC算力服务是承接AI计算需求的直接形式,随着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厂商相继布局ChatGPT类似产品,核心城市IDC算力缺口或将加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 华泰证券:汽车电子迎来发展契机 看好SiC、传感器和面板

    华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带来汽车电子发展契机,科技和汽车加速融合下,2023年存在以下三大规模化发展机遇,建议关注有关投资机会:(1)高压快充需求带来碳化硅普及率提升;(2)智能驾驶技术升级推动高端ADAS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等L2级传感器规模化上量;(3)车载显示迎大屏及多屏化拓展。 华泰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碳化硅:SiC衬底合纵连横期,建议关注设备厂商 由于具有低损耗、耐高温等特性,碳化硅是800V动力总成的核心器件,目前仍然处于普及率快速提升的初期阶段。华泰证券估计全球渗透率有望从2022年12.1%跳升到2023年18%和2025年32%。需求侧,特斯拉之后,比亚迪、蔚来、小鹏、丰田等全球及中国车企积极导入采用碳化硅新车型,推动需求高速增长。供给侧,受制于衬底有效产能和良率问题,产能目前无法满足新能源领域快速增长需求,预计碳化硅行业未来几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虽然Wolfspeed在衬底环节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但供需较大缺口以及国产化需求为相关企业创造新的业务机会。 L2级传感器:规模化装车机遇,建议关注车载镜头、激光雷达发射端厂商 随着L2/L2+级智能驾驶渗透率2023年继续快速提升,华泰证券认为摄像头、激光雷达等L2级核心传感器今年存在规模化装车机会。(1)车载摄像头:是各种方案的感知基础,尤其龙头特斯拉将于年中在Cybertruck上搭载HW4.0平台,摄像头像素大幅升级,有望驱动造车新势力及传统燃油车企快速跟进ADAS高端摄像头上车方案,核心技术环节镜头厂商受益。(2)激光雷达:随着前视激光雷达量产车型快速增加以及补盲雷达开启上车元年,2023年激光雷达有望实现从1至N的规模化装车。 面板:座舱娱乐化驱动车载显示增长,建议关注面板及模组一体化厂商 华泰证券看到2022年座舱元宇宙生态蓝图正在逐步搭建,多屏、分区音响、AR-HUD、云游戏、AR/VR上车等将不断助推座舱成为汽车娱乐中心,2022年理想L9/L8热卖证明座舱生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展望2023年,华泰证券认为屏幕大尺寸化及多屏交互是短期内快速提升座舱体验的重要路径,是座舱生态率先实现规模落地的一环。华泰证券看好龙头面板以及模组一体化厂商,背靠优质面板产能及坐拥关键触控模组技术,实现份额稳步提升。同时在造车新势力产业链结构扁平化趋势中,具有直接深度绑定OEM的机会。

  • 油市供应将趋紧!OPEC上调今年全球原油需求预期

    当地时间周二(2月14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简称欧佩克)上调了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系几个月来首次上调。该组织还下调了俄罗斯和其他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供应预测,预计石油市场将趋紧。 欧佩克在其月度报告中预测,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将增加232万桶/日,增幅为2.3%,来到了1.0187亿桶/日,这一预测比上月的预测高出10万桶/日。该组织指出,上调预测的原因是中国重新开放将提振石油需求。 欧佩克将2023年全球增长预期从2.5%上调至2.6%,报告强调,经济增速相对去年放缓仍是大势所趋,通胀依然高企,预计利率会进一步上升。报告指出,各种潜在的负面因素依然存在,不过上行因素包括美联储实现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以及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走弱。 欧佩克在报告中称,由于沙特、伊拉克和伊朗的产量下滑抵消了其他地区的产量增长,该组织1月原油产能将下降4.9万桶/日至2888万桶/日。欧佩克还将非欧佩克产油国今年供应增长预测从上月的150万桶/日下调至140万桶/日,原因是俄罗斯和美国产能将低于预期。 俄罗斯上周表示,计划在3月将石油产能削减50万桶/日,在西方制裁重压之下,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可能在2023年下降。 尽管中国重新开放增加了需求,并且俄罗斯决定减产来反制西方制裁,但阿联酋能源大臣周二重申,全球原油市场处于平衡状态,因为一些地区的需求增长被其他地区的需求放缓所抵消。 自去年12月以来,国际油价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目前全球石油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略低于86美元/桶。

  • 镍价重演“过山车” 还要破位下行?

    本周一,国内大宗商品期货多数下挫,其中沪镍期货主力合约收跌3.48%至208500元/吨,跌幅在有色板块中居首。 夜盘时段,内外盘镍期价延续跌势,截至今晨收盘,伦镍跌超4%,创两个半月新低。 多位分析师告诉记者,此前快速拉涨的镍价出现大幅回调,是市场理性回归和宏观定价修复重估共同推动的,镍价重演“过山车”行情后,短期延续回调的概率较大。 “近阶段,国际金融资产价格振荡加剧。因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和大国博弈加剧,使得矿业供应威胁卷土重来,同时海外经济衰退预期快速切换,推动国际矿业价格波动难安,有色金属高位大幅回撤,其中伦镍期货不到两周内已从高位回调超12%。”国信期货有色研究团队负责人顾冯达说。 他表示,近期我国股债汇等市场顺周期性金融资产价格上演的“春季抢跑躁动”行情已显著降温,有色金属板块在国内外宏观变化与供需预期多空交织影响下冲高回落,节后沪镍期货主力合约跌破21万元/吨附近短期均线支撑,当前将考验测试20万元/吨整数关口附近支持力度,短期镍市或延续调整,有破位下行风险。 一德期货有色分析师谷静告诉记者,近期全球镍市暗流涌动,此前大宗商品贸易巨头托克公开爆料遭遇巨额欺诈,严厉指控亚洲地区金属贸易商Prateek Gupta所控制的公司在向托克出售镍金属过程中实施“系统性欺诈”。两万镍金属的不翼而飞,使得市场预期本就供应偏紧的纯镍市场会因此更加偏紧。然而,建信期货有色分析师余菲菲则强调,托克遭遇欺诈事件更多表现在引发市场对镍供应收紧的恐慌情绪中,但现实来看目前实质性影响有限,镍价涨势难以为继。 金瑞期货研究所有色研究员周维刚认为,镍价近期高位大幅回调,主要归因于两方面:一是短期镍市情绪性拉升得不到基本面的支撑,二是近期美联储偏鹰预期刺激美元指数再度走强,对金属价格也形成压制。 “在托克镍事件影响下,国际镍价大幅拉涨后最终回落,一定程度反映了镍价多头没有强力逻辑支撑,尽管镍资源供应偏紧依然存在,然而在强力补库出现前,镍价仍将由回调逻辑主导。”周维刚补充道。 看向当前镍市基本面,余菲菲强调,当前镍市场呈现供需双弱的格局。供应方面,上游矿端因菲律宾还处于雨季,整体出货有限,镍矿价格坚挺。但镍铁以及硫酸镍表现则相对羸弱。由于硫酸镍与纯镍价格严重倒挂,刺激相关企业转而生产电解镍,加之进口窗口时而开启,造成纯镍供应有大幅增长的趋势。 需求方面,目前下游消费未能完全开启,在季节性淡季下新能源市场需求还在逐步恢复中,同时元宵节后不锈钢厂复工但整体消费依旧乏力,不锈钢价格的弱势运行亦对镍铁市场形成较大压力。综合来看,在供需双弱之下镍价难有大涨动力。当前镍绝对价格在产业链上均属于高点,但低库存和结构性矛盾持续也会导致市场出现巨幅波动。 顾冯达也表示,从镍供需基本面来看,今年春节以来国内外电解镍供应扰动较小,但下游需求增速出现明显下滑,后市依赖消费好转预期支撑的信心减弱,市场只能寄希望于未来更多政策刺激,才能支撑需求实质性改善,进而对镍价强化支撑。 从镍价当前运行逻辑来看,周维刚表示,在镍资源结构性偏紧的矛盾下,镍价在供给爬升和产业需求复苏间博弈,价格上行受供给增长预期抑制,而价格下跌后合金电镀等纯镍需求领域的补库又形成价格阶段性支撑。 “当前镍市不确定因素较多,需要关注硫酸镍作原料生产电积镍的价差基础是否能够持续存在,具体指标就是硫酸镍后期的复产情况。”谷静表示,后期随着新能源消费逐渐恢复,对于硫酸镍的消耗会逐渐增加,将会刺激硫酸镍价格上涨,硫酸镍-电解镍价差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届时硫酸镍生产电积镍的产能释放就会逐渐终止,所以该产业链的走向取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恢复程度。 另外,她认为,还需要关注不锈钢下游消费的启动情况。近期不锈钢持续低价,后期会迎来一波补库,只是比此前预期要晚一些,预计在2月底至3月初的概率较大,且对镍价拉动力度也要相应弱一些。 短期来看,周维刚认为需要重点关注下游需求恢复和纯镍供应情况,纯镍低库存和现货资源偏紧仍是镍价支撑主逻辑。与此同时,伦镍市场存在低流动性、仓单集中度高以及产业空头保值盘持仓集中度高等问题。因此在一级镍特别是镍板的低库存矛盾未缓解前,伦镍价格或在26000美元/吨至31000美元/吨的区间振荡,而沪镍下方则在180000—200000元/吨区间有现货备货需求和一定的技术支撑。 中长期来看,他表示需要关注镍产能的释放节奏。“由于镍金属非标品二级镍的崛起,加上电积镍投产的加持,今年金属镍供给端将由2022年的非标品局部过剩转为全面过剩。从节奏上看,近期电镍价格或许会延续镍板资源偏紧矛盾的余温继续高位振荡,但是随着后期产能释放过剩程度加剧,电镍价格将独木难支进而调头向下,标品与非标品价格剪刀差有望修复。” 顾冯达则强调,投资者应警惕市场此前乐观情绪走向另一个负面极端的可能,谨防镍等有色金属价格进一步回调的风险,建议产业链相关机构应强化期货套期保值,尽量回避二月底三月初政策敏感节点异动风险。

  • 交易电量同比增长近4成!电力板块抢镜 盈利有望修复(附概念股)

    今日电力股早盘普涨,截至今日13时59分,龙源电力(00916)涨5.39%、大唐电力(00991)涨3.47%、华能国际(00902)涨2.66%、华电国际(01071)涨1.98%。消息面上,据国家能源局,按交易结算口径统计,2022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共5.2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全国燃煤发电机组市场平均交易价格达0.449元/千瓦时,较全国平均基准电价上浮约18.3%,有力缓解了煤电企业亏损局面。 2月13日,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赵学顺在发布会上表示,按交易结算口径统计,2022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共5.2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60.8%,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此外,全国燃煤发电机组市场平均交易价格达0.449元/千瓦时,较全国平均基准电价上浮约18.3%,有力缓解了煤电企业亏损局面。从电网经营范围看,2022年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市场交易电量达4.1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7%。 近期,电力企业已相继披露了年度业绩预告。总体来看,水电企业表现较好,归母净利润较去年有所增长。火电企业表现分化,部分企业扭亏为盈,其中国电电力预计2022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亿元到32亿元,华电国际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1亿元至2亿元。2022年煤价虽有回落,但依然处于高位,仍有部分火电企业持续亏损。其中,华能国际预计2022年亏损超70亿元,大唐发电预计亏损超4亿元,相较去年已同比大幅减亏。 煤炭价格方面, 春节后复工以来,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价持续下行 ,2023年2月10日已下行至1056元/吨,较春节前高点下降174元/吨,降幅达14.1%。或主要是因为高港口库存+需求偏弱+低热值进口煤价格优势明显。 川财证券表示, 后续来看,煤炭保供稳价政策有望进一步落实,火电企业发电成本有望得到控制。此外, 随着电力机制改革的推进,煤电价格上涨预期增强,继续看好传统火电企业盈利修复。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2022年三季度以来,国内外动力煤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从国内供需情况来看,原煤产量维持高位,且年内仍有增产空间,动力煤供应增长的确定性增加,度过夏季用电高峰后,动力煤供需情况趋向宽松,动力煤市场价格下行; 从国际市场供需来看,欧洲与亚太地区煤炭库存持续维持高位,叠加全球经济恢复放缓与商品价格的下行,进口煤价格同样呈现逐步下行的趋势。2023年以来,沿海动力煤库存持续上升,目前动力煤库存已经达到近年高位。 综合来看,目前沿海电厂动力煤库存充足,同时国内外动力煤供应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当前动力煤需求情况下,年内动力煤市场价格趋向下行,沿海电厂燃煤成本较去年将会有显著下降,火电行业盈利能力有望迎来恢复。 相关概念股: 大唐发电(00991):公司主要从事煤电、水电、光伏和风电等发电业务。公司预计2022年1-12月预计减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0亿--4.00亿,净利润同比增长93.95%至95.60%。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00902):公司主要从事发电厂的开发、建造、运营和管理。该公司主要从事发电和电力销售业务。该公司还供应热力。该公司在国内与海外市场开展业务。公司预计2022年1-12月预计减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00亿--70.00亿,净利润同比增长18.16%至31.80%。 华润电力(00836):公司主要从事电厂的投资、开发及经营业务。该公司通过三大分部运营。火力发电分部从事燃煤电厂及燃气电厂的投资、开发、经营及管理业务以及热力及电力销售业务。可再生能源分部从事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及光伏发电以及电力销售业务。煤矿开采分部从事煤矿开采及煤炭销售业务。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01071):公司主要业务为建设、经营电厂,包括大型高效的燃煤燃气发电机组及多项可再生能源项目。

  • 巴克莱:集装箱航运业严重“供过于求” 大砍以星航运目标价逾四成

    巴克莱分析师Alexia Dogani发布研报称,将以星航运(ZIM.US)评级由“与大盘持平”下调至“减持”,目标价由26.50美元下调至15美元,预计2023-24年全球航运将出现下滑周期。该公司股价于周一美股交易中一度下挫近7%,截至今日14时39分,于盘后涨0.14%,报21美元。 该分析师表示,其认为集装箱航运业将在2023-24年进入“严重供过于求”时期,预计运力产能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而与2019年相比,市场需求将保持在-3%的水平。 Dogani认为,鉴于目前的趋势,运费将低于疫情流行前的水平,或者最多回到疫情流行前的水平,这“给集装箱航运公司的盈利前景带来了挑战,由于单位成本目前比大流行前水平高45%-70%”,预计“随着资本支出承诺和自由现金流的产生受到挑战,集装箱航运企业税前利润损失和资产负债表将再度杠杆化。” Dogani称,因为以星航运(ZIM.US)长期租船用于运力储备,限制了其调整或降低短期单位成本的能力。该公司在将不再具有于以往的成本“灵活性”。此外,有分析也写道,以星航运2023年EBITDA的前景令人沮丧。

  • 拜登政府欲再释放2600万桶原油 此举背后有何玄机?

    周二(2月14日),拜登政府表示,计划从战略石油储备(SPR)中出售更多原油,这是美国国会2015年时为本财年制定的预算授权的一部分。 美国国会授权的此次出售规模为2600万桶原油,预计交付日期为4月1日至6月30日。 目前美国的战略储备总量约为3.71亿桶。在这次出售计划实施之后,战略储备将下降到大约3.45亿桶。 消息传出后,WTI原油期货短线下挫,跌幅1%左右,至每桶79美元附近。 出售的理由 此次计划的SPR释放与去年创纪录出售战略储备的原因有所不同。最新宣布的2600万桶原油储备出售只是为了履行奥巴马政府在2015年根据《两党预算法案》和《修复美国地面运输(FAST)法案》制定的预算授权要求。 而在2022年,拜登政府为缓解俄乌冲突后的供应问题,给高涨的油价降降温,才决定从战略储备中以每桶96美元左右的价格出售1.8亿桶石油储备。 去年的SPR释放也是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并导致SPR降至198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对此,部分共和党人提出了批评,认为此举只是拜登政府在中期选举前的政治噱头,旨在一直汽油价格上涨。 去年俄乌冲突严重干扰了全球石油市场的流动,导致原油价格突破每桶100美元。 但如今随着油价企稳,美国能源部之前曾考虑过, 是否取消在2023财年出售2600万桶石油储备的事宜,转而补充SPR。但若要取消这项抛售储备计划,需事先需要国会的批准。这又是一件麻烦事。 回补SPR 在去年创纪录出售石油之后,如今回补石油储备已成为拜登政府的首要议题。 美国政府官员此前与能源公司讨论的结果是,在油价接近每桶70美元时购买石油以补充SPR。 目前,美国能源部的战略是:第一步,用出售SPR的收入回购原油;第二,从以前的交易中收回大约2500多万桶石油作为储备;第三步,与国会合作,避免非必要SPR出售,战略性地保持一定规模的储备量。 咨询平台Price Futures Group分析师Phil Flynn称,“拜登正提前补充SPR容量,以避免夏季汽油价格飙升。” Flynn 补充道,“拜登政府越来越担心汽油价格将重回每加仑4美元,而届时他将不得不承受更大政治压力。”

  • 美元冲高回落 市场对美国CPI预期产生分歧

    周二(2月14日)亚市盘初,美元指数窄幅震荡,目前交投于103.30附近。周二美元指数冲高回落,早些时候因为市场预期美国1月份通胀增速回升,美元一度逼近逾一个月高位,最高触及103.84,但随后这种预期有所降温,而且纽约联储周一表示,1月美国民众仍预计近期通胀压力将较高,长期通胀更为温和,民众还降低了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美元指数由涨转跌,周一收报103.27,跌幅约0.29%。 一些人在周一也重新调整了预期,认为CPI可能会略低一点。 品浩经济学家指出,“我们预计核心CPI(环比)上升0.3%,略低于分析师的平均预期,与最近的核心通胀步伐一致。” 美元兑对利率敏感的日元升至六周高点,因预期美联储将在更长时间内保持紧缩货币政策。这一观点将受到CPI数据的挑战或证实。 支付公司Convera驻华盛顿的高级市场分析师Joe Manimbo表示,“股票上涨和收益率下降导致美元在明天的通胀数据公布前稍作喘息,风险交易也对日元构成压力,而日本央行下一任总裁可能不一定会发出马上改变负利率政策的信号,这对日元也并无帮助。” 美元兑日元 周一盘中一度升至132.91日元,为1月6日以来最高。 纽约尾盘回落至132.35,涨幅涨幅约0.75%。 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是推动日元走软的一个主要因素。10年期美国公债收益率周一创下3.755%的六周新高,两年期美债收益率创下11月底以来最高4.56%。尽管尾盘美债收益率回落,但美元兑日元仍守住了大部分涨幅。 纽约Bannockburn Forex的首席市场策略师Marc Chandler说,“市场不希望在周二的CPI公布之前做空美元兑日元。” 由于美国利率上升,而日本利率保持在零附近,日元兑美元去年大幅下跌至32年来最低151.94日元。 今年,随着美国利率似乎接近峰值,以及对日本央行将摆脱超宽松立场的预期上升,日元收复失地,但这两种情况现在看起来都被推迟了。 两位知情的政府官员周五告诉媒体,日本政府可能会提名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前成员植田和男为央行下任行长。在同一天的采访中,植田和男表示,日本央行维持目前的超宽松政策是合适的。 在美国,货币市场预计美国利率将在7月左右达到5.2%的峰值,而美联储目前的指标利率目标区间为4.5-4.75%,但市场大多收回了今年晚些时候大幅降息的预期。 美元在上周大涨后,周一在震荡交投中下滑, 受股市走强和长期公债收益率下降的影响,投资者在周二关键的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公布前整固头寸。 “在上周强劲上涨后,美元出现温和回调,”Bannockburn的Chandler说,“我认为我们还没有突破关键水平。但在上周的走势之后,在周二的CPI之前,我们正在整固一些头寸。” 欧元兑美元 周一纽约尾盘上涨0.4%,报1.0719美元,在亚洲时段交易中触及1.0656美元的一个月低点。周一英镑兑美元上涨0.67%,至1.2134美元,上周触及1.1961美元的一个月低点。 瑞士公布的通胀数据高于预期后,瑞郎走强。 美元兑瑞士法郎 最低下滑至0.9193,纽约尾盘下跌0.4%,报0.9197法郎。 澳元和纽元周一震荡走高, 全球股市周一普遍上涨,反应市场冒险意愿回升,给商品货币提供上涨动能。澳元兑美元周一上涨0.66%,收报0.6964;纽元兑美元周一上涨0.81%,收报0.6358。 周二重要经济数据和风险事件 机构观点 巴伦周刊:美联储对数据的极度依赖是一种风险策略 巴伦周刊称,美联储对数据的极度依赖意味着,其将全部精力放在与其预测相符的经济数据上。在高度动荡的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下,这是一个冒险的策略。与普遍看法相反,过去几年的经验一再表明,经济发展很少是线性的。在2022年中期,通胀率并没有逐渐升至9%,而是突然加速。同样,市场也不应指望通胀率会以线性方式回落。最近,劳动力市场也变得难以解读。现在正处于一个独特的商业周期,不确定性和数据波动性无处不在。现在还不是美联储失去对货币政策叙述的控制的时候,因为在未来几个月,政策的重新调整无疑是必要的。 美国1月通胀料创3个月来最大环比增幅,多项因素或阻止通胀回落 美联储的抗通胀之路可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预计周二公布的CPI报告将显示物价涨幅较前月略有回升。受汽油价格上涨及其他多种因素影响,1月美国CPI可能增长0.5%,创下三个月来最大增幅。此外,美国劳工部调整CPI分项权重及计算方法带来的影响也会反映在1月份的数据中。在强劲的1月份非农数据公布后,如果CPI报告显示通胀压力挥之不去,将加大市场对通胀持续的担忧,并为美联储官员近期有关加息的评论提供更多支持。Jefferies LLC首席金融经济学家Aneta Markowska表示,先是劳动力市场仍然火热,如果现在通胀也开始加速,那么预计这将增加美联储继续加息的可能性。 中金:美国“真实”通胀可能已经降到5%左右 中金研报指出,CPI和PCE是衡量美国通胀的两个主要指标。两者走势基本一致,但由于统计方式和权重不同,两者的绝对水平一直存在1ppt左右的差异,高通胀时期差异加大。我们测算当前mark-to-market的CPI已经接近5%。PCE已经在5%水平,mark-to-market水平在4%左右。未来权重计算方式调整后CPI或向PCE逐步收敛,但难以完全拟合。因此CPI到5%基本没有悬念,5%以后的回落速度和程度更为重要。 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美国CPI数据有上行风险 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表示,无论美国CPI数据录得什么数值,强劲的就业市场将影响(核心)通胀。毕竟,核心通胀要么表明美联储“明显”需要进一步收紧政策,要么反映出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在抗击通胀预期方面取得的进展。就目前情况来看,投资者倾向于认为,市场对核心CPI月率将增长0.4%的预期有上行风险。如果CPI与预期一致或更低(可能性不大),将引发美国国债价格大幅反弹。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