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96

  • 美元“跌倒” 科技股能否“吃饱”?

    随着科技行业迎来关键的财报周,投资者仍对多个问题感到担忧,但近几个月来,去年的一个显著不利因素有所缓解:美元。 衡量美元兑一篮子货币的美元指数从去年9月份达到的20年高点下跌了约11%,并触及去年4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一趋势将提振美国以外营收占比更高的企业的盈利,因为美元走软意味着海外营收转化为更多美元。 美国银行财富管理高级投资策略师Rob Haworth表示,汇率转换是去年企业面临的一大阻力,但美元走软将支撑企业盈利和增长。“随着企业展望未来一年,它们开始看到美元走软的好处。” 受美联储为遏制通胀而加息的影响,美元指数去年创下自2015年以来的最大涨幅。美元走软反映出人们对美联储转向鸽派的乐观预期,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科技股估值背后的一个关键因素)也从近期的高点回落。 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100指数自去年9月美元指数见顶以来上涨了7.9%。纳斯达克100指数在2023年开局强劲,自年初以来,该指数已经连续四周上涨。今年以来,该指数已累计上涨11%,有望创下去年7月份以来最大单月涨幅。 美元走软已经成为本轮财报季的一个关注点。IBM(IBM.US)首席财务官James Kavanaugh表示,美元今年将不再拖累增长,疲软的美元将在下半年支撑业绩。ServiceNow(NOW.US)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该公司表示,汇率波动可能不会影响今年的整体利润,此前一年汇率波动拖累了增长4.5个百分点。 整个行业都有望从美元回落中获益。尽管瑞银预计苹果(AAPL.US)最新财报将显示iPhone销售疲软,但预计这将被汇率趋势所抵消。数据显示,苹果2022年的营收中只有不到一半来自美洲。 伯恩斯坦预计,今年“美元大幅走软”将使其覆盖的股票的营收提高1.7%至4.2%。伯恩斯坦预计,这一趋势将在公司财报公布时起到缓冲作用,因为这可能没有反映在普遍预期中。 美元指数仍较2021年的低点上涨了约14%,即使最近有所回落,仍对一些公司构成压力。微软(MSFT.US)上周表示,按照目前的汇率,季度销售增长将比正常情况下低约3个百分点。 由于美元走软,许多科技公司对未来几个季度的前景感到乐观,但这并没有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包括微软、英特尔(INTC.US)在内的明星公司披露了令人失望的季度业绩。 当然,投资者仍在关注美联储的政策,尤其是在美联储将于美东时间周三公布利率决议之际。 Stifel Nicolaus & Co 首席投资官 Michael O'Keeffe 表示:"当美元走软时,所有人都将其视为利好因素,但目前大家真正关心的是需求。我们仍在等待美联储对需求的滞后效应发挥作用。如果美联储的举措令我们感到意外,我们可能很快就会看到美元走势逆转。”

  • “万物电驱”时代已至 高端磁材价格上行通道打开

    机构指出,“万物电驱”时代已至,有望驱动高端磁材需求加速增长,需求加速驱动稀土供需持续偏紧。 中金公司表示,展望未来,国内供应不断集中,海外新建项目进度缓慢,而下游新能源车、工业电机等高速发展领域方兴未艾。据测算,2023-2025年全球轻、重稀土矿供需均处于偏紧状态。前期价格大幅下跌已将需求下滑和供应释放的预期体现殆尽,库存在此期间持续去化,在2023年指标增速或将放缓的背景下,下游需求的全面复苏有望开启稀土价格上行通道。 相关上市公司中: 广晟有色 作为广东省内唯一的合法稀土开采主体,拥有广东省内全部的3本稀土采矿证。 厦门钨业 拥有从稀土采选、冶炼分离到稀土发光材料、稀土金属、高性能磁性材料、光电晶体等稀土深加工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 2023年汽车行业投资策略:结构化趋势显著 顺势而上【机构年报】

    主要观点: 汽车行业基本情况 稳增长就要稳汽车消费,政策推动下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仍是提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表现超过年初预期,销量规模为653.55万辆,全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27.6%,较2021年提升12.6个百分点。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需求正在驱动全球车企转型,中国自主品牌依托新能源品类迅速崛起。受前期环保和超载治理政策下的需求透支,叠加疫情影响下生产生活受限,包括油价处于高位等因素影响,商用车整体需求放缓,市场收缩明显。展望2023商用车市场销量增速约为9%,24、25年为下一个景气周期。尽管购置税优惠政策对拉动汽车消费作用明显,但本轮未达到透支2023年汽车市场消费的影响力。除非2023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低于预期,购置税补贴将延续以往退坡风格。 汽车行业周期景气,带动产业规模增量 中长期汽车市场增速将放缓,道路承载能力、消费人群基数、燃油供给等推动市场增长的主要消费要素在发生改变,受其影响,汽车市场新车销售总量或出现阈值。从长期发展来看,2022年我国千人保有量为220辆,中国汽车工业产销目前已处于短期调整尾声,未来将保持温和的增长态势。短期看政策出台对市场的影响,关注智能化、网联化产业技术补贴及公共领域电动化。 自主品牌持续崛起,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新能源车快速渗透,同时承载智能化、网联化,形成国内自主品牌,尤其是新势力主机厂重视驾驶体验的产品标签。2022年中国传统车企陆续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出定位更高的独立新能源品牌获取更高溢价水平。包括上汽智己、东风岚图、吉利极氪、广汽埃安、长安深蓝。市场反响差异大,竞争格局将逐渐明晰。 其中,以比亚迪、华为为首的明星主机厂增速高潜力大。比亚迪产品矩阵丰富,全产业链布局,凭借新能源车实现弯道超车,这也是自主品牌首次摘得车企年度销量冠军。华为与主机厂开展智能化与自动驾驶合作,打造差异化产品,在HI和智选模式下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继赛力斯之后,将又有三家企业有机会与华为以“智选”模式开展合作,分别是:奇瑞、江淮、北汽。 百舸争流,潜在增量决定市场份额 抓住市场结构化发展趋势,选择有增量空间的主机厂客户是上游产业链企业增大营收、扩大市场份额的主要路径。 细分赛道高增长机会 特斯拉引领一体化压铸带来传统制造业革新。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低碳化共同孕育一体化压铸的快速发展。整车厂均开始布局一体化压铸,产业链上游的压铸设备、压铸材料、压铸部件厂商从中获益。 多传感器融合是未来自动驾驶的必然趋势,激光雷达产业于2021年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本土OEM敢勇当先,已率先量产多款车型。预计全年总安装量有望突破8万颗。规模增量下,国内激光雷达行业的上游供应商、中游整机厂、下游客户近几年均发展迅速,有望实现逐步赶超。 智能座舱作为创新成果最容易为用户感知的内外饰系统将伴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多、更智能化的产品,其技术实现难度小,成果易被感知,更能够打造差异化服务,是造车新势力品牌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插电式混动车型2021、2022年销量增长率分别为140.4%和151.6%,预计2023年插混车型销量将持续爆发增长,在新能源车型销量中的占比也将持续提升。政策导向也使混动汽车收益更多。“技术路线图2.0”指出全面混动化方向,用“全面电驱动计划”代替“禁燃时间表”,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各占50%,节能汽车中,混动新车和传统能源节能车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 投资建议 汽车整车建议关注赛力斯、长安汽车等;公共领域电动化方向建议关注江淮汽车、宇通重工、一汽解放、中国重汽;比亚迪产业链建议关注泛亚微透、科翔股份、光洋股份、美格智能、朗特智能、通达动力、震裕科技;华为产业链建议关注上声电子、苏大维格、均胜电子;一体化压铸建议关注伊之密、广东鸿图、拓普集团;激光雷达建议关注炬光科技、长光华芯、舜宇光学、永新光学、万集科技等;智能座舱建议关注德赛西威、均胜电子、华阳集团、上声电子等;HUD细分赛道建议关注京东方、深天马A、光峰科技、水晶光电、欧菲光等;混动增量部件建议关注湘油泵、飞龙股份、三花智控、华培动力、蠡湖股份、贝斯特、英搏尔、汇川技术、菱电电控、万里扬、双环传动、德尔股份等。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2)新能源渗透增速不及预期;3)智能化发展不及预期;4)自动驾驶落地不及预期:5)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大。

  • 美元走势主宰资本市场?伦敦资管公司:未来3-6个月美元还要跌

    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十多年里,外汇市场在多数时间内都是一个相对平静的领域。然而过去一年多,汇市却已愈发重新受到华尔街和普通投资者的关注。 去年,美元的持续升值削弱了跨国企业的利润,加剧了进口美元计价商品国家的通胀,并一再让一些认为美元不可能保持如此猛烈升势的交易员感到惊讶。对此,总部位于伦敦的资产管理公司Millennium Global Investments Ltd.联席首席投资官Richard Benson就深有感受。 他在本周接受采访时表示, 去年没有哪一类交易比美元的大幅升值更重要。 而在新年伊始,去年那些曾经刺激美元上涨的因素,如今却正在推动美元下跌。行情数据显示,通胀回落和美联储可能放缓加息的预期,已推动美元指数在年内迄今累计下跌了约1.5%。 对于美元后市的前景,Benson认为,美元接下来料将面临更多痛苦,他预计美元在未来三到六个月还将走软3%-5%。 Benson在谈到美联储时称,“当世界上最大的央行开始行动时,人们得从他们的角度看待一切,不要分心。” Benson预计,今年美元的下跌也会在全球各经济体和金融市场上产生类似的深远影响。 他表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应该不会看到很多人抱怨美元走软。如果美元下跌,这种市场背景应该会意味着 科技股 将表现得相当好。” Benson还指出,他预计美元的下跌将“照亮”一些新兴市场资产的前景,随着中国经济的重新开放,他押注 离岸人民币 将表现出色。此外,如果欧元区经济继续好于预期, 欧元兑美元 也将走强。

  • 道达尔CEO警告:今年欧洲天然气市场依旧紧张 还要面临高价柴油

    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Total energy SE)首席执行官Patrick Pouyanne警告称,由于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减少,欧洲各国政府需要在夏季补充储备,欧洲天然气供应在2023年可能依旧紧张。 Pouyanne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欧洲从俄罗斯获得的天然气远远少于2022年,将不得不再次大量进口液化天然气(LNG),这也让供应变得更加紧张,欧洲的能源形势并没有彻底改观。 今年冬天异常温暖的天气抑制了供暖需求,而液化天然气进口依然强劲,使欧洲的天然气库存一直远高于季节性正常水平。 据分析师预测,到冬天结束时,欧洲的天然气储存水平将超过50%,明年冬天依旧能够填满储气设施。这种乐观情绪在过去一个月里推动欧洲天然气价格下跌了约30%。 不过,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大幅下滑仍令人担忧,欧洲国家在全球采购天然气时,需要与日本等亚洲国家展开竞争,天然气价格难免会再次上涨。 Pouyanne指出,欧洲国家必须扩大能源供应来源,与不同的国家签署长期供应合同。 挪威能源巨头Equinor也认为,欧洲目前的天然气储备固然充足,但填满今年的库存仍然是个难题,未来几年可能都会面临天然气短缺。 Pouyanne补充道,欧洲不存在柴油短缺的风险,道达尔在各地的炼油厂会优先向欧洲供应柴油。但和天然气的情况一样,这将带来额外的运输成本,柴油的价格也会大幅上涨。 据报道,欧盟对俄罗斯海运石油产品的禁令将于2月5日正式生效。数据显示,在今年1月的前23天里,欧洲国家每天从俄罗斯购买超60万桶柴油,这远远高于2022年同期数字。 据悉,欧盟正在研究把俄罗斯的柴油价格限定在每桶100美元水平的可行性。七国集团也明确表示,不反对欧盟将俄罗斯柴油价格限制为每桶100-110美元。

  • 周报:2022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超120GW 占全国新增装机78%【机构研报】

    光伏:国家能源局局长:光伏已成为我国新增装机的主体,有力支撑能源保供。1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做好能源保供确保温暖过冬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2022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在1.2亿千瓦以上,累计装机将超过7亿千瓦,带动了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12亿千瓦。2022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8%,2022年新增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的55%以上。住建部:多地方已针对光伏建筑一体化出台地方性补贴政策,鼓励申报。1月9日,住建部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2254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光伏成本的快速下降,为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必要基础。目前,北京、广州等多个地方已针对光伏建筑一体化出台地方性补贴政策,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以积极申报。辽宁2023年绿电绿证交易方案出炉,光伏上网电量1275小时。近日《2023年辽宁省绿电绿证交易工作方案》发布。方案明确,光伏最高发电小时数1300小时,按2022年光伏发电平均厂用电率1.89%,折合上网电量小时数1275小时。上下半年平均分摊。 风电:2022年央企整机商集采定标79.54GW。根据国际能源网风电项目数据库统计显示,2022年1-12月份,央企共有79540.1MW(约79.54GW)、436个风电项目整机集采定标。陆上风电项目共372个,规模为53938.6MW,折合约53.94GW;海上风电项目共47个,规模为20601.5MW,折合约20.6GW。2022年度发改委核准风电项目共计陆上34.3GW+海上8.5GW。根据国际能源网统计2022年各省市发改委1-12月份核准批复的风电项目,共计核准298个项目,规模总计42819.9MW。其中,陆上风电项目34300.7MW,海上风电项目8519.2MW。中电建16GW风机集采开标,海上风机跌破2400元/kW。1月11日,中电建2023年度16GW风力发电机组集中采购项目开标。项目分为3个包件,包件一(自主投资项目所需陆上机型5GW)平均报价为1644元/kW。包件二(工程承包项目所需陆上机型10GW)平均报价为1606元/kW。包件三(海上机型1GW)最低报价23.528亿元,折合单价2353元/kW。本周风电整机采购开标总计1199.5MW(约1.20GW),最低中标单价1820元/kW。本周(1月9日-1月13日)开标含塔筒陆上风电项目1个,规模总计150MW。不含塔筒陆上风电项目有4个,规模总计1049.5MW,项目最低中标单价1820元/kW,最高中标单价1830元/kW。 工控:12月份,CPI环比由降转平,同比涨幅略有扩大;PPI环比由涨转降,同比降幅有所收窄。12月份,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措并举做好市场保供稳价,物价运行总体平稳。1受石油及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影响,PPI环比由涨转降;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低影响,同比降幅收窄。 光伏板块:建议关注电池片环节钧达股份(002865,未评级)、爱旭股份(600732,未评级);昱能科技(688348,未评级)、禾迈股份(688032,未评级)、德业股份(605117,未评级);建议关注光伏电站运营商,新投电站成本下降,年投建规模提升芯能科技(603105,未评级)、太阳能(000591,未评级)等;辅材环节,量升利稳,胶膜环节福斯特(603806,未评级)、海优新材(688680,未评级)、支架环节意华股份(002897,未评级)、玻璃环节福莱特(601865,未评级)、亚玛顿(002623,未评级)等;风电板块:建议关注的海风成长性相关度高与抗通缩表现较强的海缆与塔筒管桩环节东方电缆(603606,未评级)、大金重工(002487,未评级)、海力风电(301155,未评级)、天顺风能(002531,未评级)。 风险提示 光伏行业增长不及预期;风电行业增长不及预期;工控行业增长不及预期

  • 前景持续向好 投资者加大力度看涨亚洲货币

    根据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美元反弹乏力,加上中国放松新冠疫情的管控,提振了投资者对亚洲新兴货币的兴趣,对新加坡元和马来西亚林吉特的看涨押注进一步巩固,并创下五年来的新高。 在去年由于美联储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导致新兴货币兑美元大幅下滑后,投资者近两年来首次看好所有九种亚洲新兴货币(人民币、韩元、新加坡元、印尼盾、新台币、印度卢比、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和泰铢),并进一步加大押注。 RHB Group的Suresh Ramanathan表示:“鉴于市场预期美联储缩小加息幅度,亚洲货币的头寸可能会保持稳定,并倾向于升值。” 除此之外,作为制造业大国,也是亚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取消新冠疫情管控措施,以及市场加大对各地央行即将结束紧缩周期的押注,也刺激了人们对亚洲高风险资产的偏好。 上周,马来西亚央行在2022年连续四次加息后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令市场感到意外,而印尼央行则暗示,由于通胀降温,其紧缩周期即将结束。 一项对10位分析师进行的两周调查显示,新加坡元和马来西亚林吉特的多头头寸升至2018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印尼盾的多头头寸则从上次的调查中大幅跃升至多年高点。 作为去年唯一升值的亚洲货币,新加坡元也在2023年伊始表现强势,迄今为止累计升值2.1%,达到2018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马来亚银行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新加坡的核心通胀率(12月)仍处于高位,且显示出粘性迹象,这强化了我们对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4月收紧政策的信心,在中期内支撑新元走强。” 此外,美联储将于下周开始为期两天的政策会议,市场已经消化了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的预期,这比美联储去年加息50个基点和75个基点的预期有所下降。 调查还显示,对菲律宾比索的看涨押注达到两年多来的最高水平,对泰铢、韩元的多头头寸则略有缓和。 与此同时,印度卢比一年来首次出现多头头寸,但与同类货币相比,印度卢比的多头头寸最少。

  • 意法半导体四季度净利同比增66.4% 23年一季度毛利率有望升至48%

    1月26日(周四)美股盘前,MCU芯片巨头意法半导体(STM.US)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受汽车和工业方面的强劲需求推动,意法半导体四季度净营收为44.24亿美元,超过市场普遍预计的44.1亿美元,同比增长24.4%,环比增长2.4%。 GAAP准则下的四季度净利润为12.48亿美元,同比增长66.4%,环比增长13.5%;GAAP准则下摊薄后的每股收益为1.32美元(超市场预期的1.13美元),上年同期为0.82美元,上季度为1.16美元。 意法半导体四季度毛利润为21.02亿美元,同比增长30.7%;四季度毛利率为47.5%,上年同期为45.2%,上季度为47.6%。四季度营业利润为12.87亿美元,同比增长45.4%,环比增长1.2%;四季度营业利润率为29.1%,上年同期为24.9%,上季度为29.4%。 现金流方面,意法半导体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5.5亿美元,上年同期则为8.81亿美元;同期非GAAP准则下的自由现金流为6.03亿美元,上年同期为3.14亿美元,截至四季度连续12个月自由现金流为15.9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1.2亿美元。 按产品组部门划分,意法半导体四季度汽车产品和离散组件部门(ADG)营收为16.96亿美元,同比增长38.4%,环比增长8.5%。模拟器件、MEMS和传感器部门(AMS)营收为13.39亿美元,同比增长7%,环比下降3%。单片机和数字化IC部门(MDG)营收为13.83亿美元,同比增长29.1%,环比增长0.7%。其他部门营收为60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800万美元。 业绩指引 展望2023年的第一季度,意法半导体对该季度业绩指引中值如下:预计净营收约42亿美元,同比增长18.5%,环比下滑5.1%,上下波动幅度为350个基点;预计毛利率约为48%,上下波动幅度为200个基点。 意法半导体表示23年一季度的业绩指引基于假定2022年有效货币汇率约为1.06美元兑1欧元,并包括现有对冲合约的影响。该公司第一季度将于2023年4月1日结束。

  • 美元持续走软 关注美国四季度GDP等数据

    周四(1月26日)亚市盘初,美元指数小幅下探,一度创一周新低至101.54,逼近近八个月低点101.51,延续隔夜弱势表现。周三美元指数下跌0.28%,收报101.63。不过,市场整体观望情绪较浓,因为在下周几家央行举行政策会议前(包括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交易员对做出任何大举押注犹豫不决。 此外,亚洲大部分地区正值农历新年假期,导致大多数主要货币持于熟悉的区间内。 Corpay的首席市场策略师Karl Schamotta说,“在下周的央行会议之前,交易区间仍然被明显压缩,” 交易员普遍预计,美联储下周三将加息25个基点,比12月50个基点的加息步伐有所放缓。与此同时,欧洲央行下周加息50个基点基本是板上钉钉。 Schamotta说,“由于全球需求状况保持良好,通胀消退,终端利率预期远低于峰值水平,去年的大规模方向性的交易已让位于更为微妙的格局,”  周三没有任何重大美国数据发布,导致交投清淡。 不过,Schamotta说, “由于美国商务部将于周四发布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初估数据,本周晚些时候市场的交投区间可能会扩大。” 他说,“周四和周五两天将公布的GDP和个人消费支出数据有可能出现意外。如果说后疫情时代教会了我们什么的话,那就是‘牛鞭效应’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难以预测的后果,” 欧元兑美元 周三上涨0.27%,收报1.0912美元,离周一触及的九个月高点1.0926美元不远。 周二的数据显示,欧元区1月企业活动意外恢复温和增长。对欧洲央行进一步加息的预期也支撑了欧元。  周三公布的伊福经济研究所(Ifo)的一项调查显示,随着新年伊始通胀缓解且前景改善,1月德国企业的信心有所提高。 相比之下,周二的数据显示,美国1月份企业活动连续第七个月萎缩,不过自9月份以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下滑趋势首次放缓。 美元兑日元 周三下跌0.42%,收报129.56,1月16日曾触及127.215的近八个月低点。 澳元周三飙升至逾五个月高点,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通胀高于预期,支持了澳洲联储进一步加息的理由。 澳元兑美元 周三尾盘上涨0.81%,收报0.7101。 与此同时, 纽元兑美元 周三下跌0.38%,收报0.6476美元,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第四季度CPI环比上升7.2%,低于新西兰央行预期的7.5%。 英镑兑美元 周三在震荡交投中上涨0.5%,收报1.2396,之前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制造商在12月意外降低了价格,表明通胀可能正在缓和。英国央行将于下周举行政策会议。 美元兑加元 周三上涨0.16%,收报1.3387,此前加拿大央行将其指标隔夜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4.5%,为15年来最高,并表示可能会暂停加息,以评估之前加息的累积效应。 周四重要经济数据和风险事件 机构观点 芝商所首席经济学家:不认为美国通胀会再次攀升 芝商所首席经济学家兼董事总经理Bluford Putnam表示,美国通胀在2022年6月达到峰值,现在确实正在回落,但通胀不会直线下降,过程中会有一些波动。不认为通胀会再次攀升,可能某一个月它会上升一点,但这只是数据上的波动。美国的房价已经对美联储政策做出了反应,抵押贷款利率已经翻了一倍多,所以房地产市场正在降温,房租正在下降。社交媒体、金融等行业的某些领域已开始裁员,但是服务行业,比如旅游、餐饮等情况较好。总的来说,我们非常确定通胀确实在下降。 加拿大资本经济学高级经济学家:加央行的降息或出现在今年晚些时候 加拿大资本经济学高级经济学家STEPHEN BROWN表示,加拿大央行在小幅加息25个基点的同时,还提出了新的指引,即在评估迄今为止累计加息的影响时,打算将政策利率维持在目前4.5%的水平。虽然加拿大央行没有完全排除未来加息的可能性,但新的指引强化了他们的观点,即加拿大央行的下一步行动可能是降息,尽管这可能要到今年晚些时候才会出现。 加鼎集团分析师:预计此次将为加央行本轮加息周期的最后一次加息 加鼎集团宏观战略总监兼主管Royce Mendes表示,在加拿大央行看来,在通胀恢复到2%的目标之前,经济需要降温。然而,他们指出,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正在发挥作用。央行的声明现在表示,委员会预计在评估过去加息的影响时,将把政策利率维持在当前水平。这可能会确保加息周期至少在未来几个月暂停。他们对2023年经济的预测比央行报告中的预测更为悲观。因此,他们预计这将是本轮周期的最后一次加息。 富兰克林邓普顿评加拿大央行利率决议:加拿大央行作出了市场预期的选择 富兰克林邓普顿加拿大分公司固定收益主管TOM O'GORMAN表示,加拿大央行做了市场预期的事情,他认为唯一的消息是央行正式宣布考虑暂停加息,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加息是一个生硬的工具,它有很长时间的滞后性,不过央行也表示看到了加息正在减缓经济活动的迹象。他预计央行会暂停加息一段时间。如果通胀趋势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或者如果美国更激进,他们可能被迫收紧,这对货币有很大影响,但他不认为央行会很快放松,市场已经消化了这一点。他认为,很多市场都过于超前地期待宽松政策会回来,无论是在加拿大还是美国。

  • 四季度美国GDP数据公布在即 市场预计将稳健增长2.8%

    美国经济在今年有可能陷入衰退,但2022年底其经济表现稳健,是否会陷入衰退变得很难判断。去年第四季度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很可能连续第二个季度以快于往常的速度增长。 美国将于周四发布去年四季度的GDP数据。华尔街分析师预计,在去年10月至12月期间,美国经济可能会以2.8%的年率扩张。去年第三季度的GDP以3.2%的速度增长,从今年上半年的连续两次收缩中反弹。 美国人在2022年底花了很多钱,这足以让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家庭支出通常会推动美国约70%的经济活动。 经济学家预计,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在经通胀调整后可能会上升约2.5%。这略高于新冠疫情前的平均水平。然而,经济学家认为,2023年初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他们预测,在1月至3月的今年第一季度,支出将放缓至1%以下。 美联储为降低高通胀而提高利率,使大件商品更加昂贵,抑制了消费者的购买兴趣。 支出放缓在去年的最后两个月里显得更加引人注目。Nationwide的经济学家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正如最近的零售销售数据所证实的那样,消费者支出的强劲势头仅保持到10月份,而随着2022年的结束,支出势头急剧降温。”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第四季度可能喜忧参半。由于高抵押贷款利率阻碍了房屋销售,建筑公司削减了投资。企业在设备和结构方面的支出可能很疲软。 然而,企业可能在假日季之前增加了未售出商品的库存。由于较高的库存会被记入GDP中,整体GDP数据可能会得到相当大的提振。 问题是,如果经济持续放缓,库存带来的任何提振都不会持续。当需求放缓时,企业通常会减产和裁员。如果裁员足够多,经济可能会进入一个螺旋式下降的阶段。 去年前九个月,美国贸易逆差的大幅波动在GDP的起伏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第四季度,它不太可能成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进出口的变化似乎在很大程度上相互抵消了。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开始以来,政府支出对GDP的影响比往常要大,但在第四季度的影响作用较小。经济学家预测,政府支出将为美国经济增长贡献零点几个百分点。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