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

  • 思特威:2024年净利最高预增超28倍

    1月26日晚间,思特威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 该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8亿元到61亿元,同比增长103%到113%;归母净利润3.71亿元至4.17亿元, 同比增长2512%到2830%。 思特威为本土CMOS主要厂商之一,其产品主要应用于安防、智能手机、汽车电子等领域。 2024年,该公司在这三大应用场景的产品销量、出货量均大幅提升,这也是其净利润高增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看: 智慧安防领域, 该公司新推出的迭代产品 销量有较大的上升, 销售收入增加较为显著。 智能手机领域, 该公司应用于高阶旗舰手机主摄、广角、长焦和前摄镜头的数颗高阶5000万像素产品、应用于普通智能手机主摄的5000万像素高性价比产品 出货量均同比大幅上升, 同时公司产品市占率持续提升,**带动公司智能手机领域营业收入显著增长。 汽车电子领域, 该公司应用于智能驾驶(包括环视、周视和前视)和舱内等 多款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上升。 无独有偶,另一本土CMOS厂商格科微于日前披露了业绩预告,其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1.64%至314.55%。该公司同样提到,其1300万及以上像素 产品出货量迅速上升。 本土CIS龙头厂商韦尔股份日前公告称,预计2024年实现净利润31.55亿元到33.55亿元,同比增加467.88%到503.88%。该公司亦表示,伴随着图像传感器产品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和汽车自动驾驶应用市场的持续渗透,相关领域的市场份额稳步成长。 市值方面,截至1月26日收盘,思特威总市值323亿元,格科微总市值为350.3亿元,韦尔股份总市值达1306亿元。 行业层面来看,目前主要CIS厂商均已走出消费电子下行周期的阴霾,历经库存调整后,手机市场已显著复苏,且手机多摄与高像素主摄渗透率持续提升。群智咨询统计显示,2024年50MP(5000万像素)需求量预计超过6亿颗,同比增长57.8%。 与此同时,本土化需求旺盛。华鑫证券分析师毛正表示,CIS本土化空间巨大,本土厂商已形成在主流50MP大底CIS产品方面的突破。基于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性复苏以及下游折叠屏手机端对CIS需求的上升, 本土CIS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新需求方面,除了汽车市场智能化以及AR/VR等场景以外,天风证券分析师潘暕在近期发布的研报中提到,豆包新发布视觉理解模型,视觉理解能力将极大拓展大模型的场景边界,为大模型的场景使用打开天花板。随着AI应用落地终端,视觉丰富下游应用场景, 有望带动视觉SOC与CIS需求提升。

  • 南芯科技:今年汽车电子业务快速成长 BMS产品线实现关键突破

    “公司在智慧能源、汽车电子、通用产品领域均实现快速成长, 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规模均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预计全年营收及获利情况有望取得更好成绩。 ”在今日(11月25日)举行的业绩会上,南芯科技董事长、总经理阮晨杰回答《科创板日报》记者提问时如是称。 南芯科技是一家模拟和嵌入式芯片设计企业,专注于电源及电池管理领域。据阮晨杰在业绩会上透露,该公司第三季度移动设备收入占比约七成;智慧能源、通用产品、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合计占比约三成。其表示,以上业务前三季度均实现快速成长,营收占比较去年全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关于各项业务的具体表现,阮晨杰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在营收占比最高的移动设备领域 ,依靠端到端策略的有效执行,充电管理产品线业务规模稳定成长,依然在移动设备业务中占主导地位。DCDC、开关充电、无线充电芯片业务规模持续提升, BMS、Display Power产品线实现了关键突破,成长动能强劲,未来业务规模有望继续快速提升。 智慧能源领域 ,“公司在inbox的业务体量较去年明显攀升,公司推出的POWERQUARK®全集成方案,今年也在客户业务中加速渗透,未来随着该产品的渗透率提高,有望进一步加强公司在该领域中的竞争力。”阮晨杰说道。 汽车电子领域 ,阮晨杰在业绩会上表示, 南芯科技今年汽车电子业务快速成长,随着新品、新业务的不断开拓,将持续切入更多客户,有望在未来持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动能。 阮晨杰进一步补充道,目前该公司在汽车领域主要布局车载充电、智能座舱、车身控制、ADAS领域。今年南芯科技陆续推出车规级迭代产品,包括高性能车规级LDO芯片、车规级电子保险丝、车规级8通道半桥驱动器、车规级升降压转换器、车规级摄像头模块电源管理芯片等。 业绩方面 ,2024年前三季度,南芯科技营收18.99亿元,同比增加57.49%;归母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加50.82%。但从今年Q3单季度来看,南芯科技营收6.49亿元,同比增长19.0%,虽保持正增长,但增速下降明显。该季度归母净利润6663.02万元,同比下降16.27%。 对于单季度盈利能力的下降,阮晨杰在业绩会上表示,因该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第三季度人员招聘规模持续提升,致使 研发费用提升较多,对其单季度净利润造成了一些影响。 财报显示,南芯科技今年Q3研发费用1.17亿元,环比增长25.54%,同比大幅增长52.99%。关于研发投入方向,南芯科技曾在11月1日的调研纪要中表示,当前该公司处于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布局不断丰富的发展阶段,主要在消费、汽车、工业等领域持续强化投入。

  • 拓普集团三季度营收、扣非净利创单季历史新高 汽车电子收入同比增超9倍

    受益于国内外优质客户放量,今年以来拓普集团(601689.SH)营收与利润保持快速增长。其中,Q3营收、扣非净利均创下上市以来单季新高。 今晚,拓普集团发布公告,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3.52亿元,同比增长36.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34亿元,同比增长39.89%。今年第三季度,拓普集团实现营收71.3亿元,同比增长42.85%;归母净利润7.78亿元,同比增长54.63%;扣非净利7.27亿元,同比增长53.68%。其中,第三季度营收、扣非净利润均创下单季历史新高。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拓普集团方面表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广阔产品线、系统研发能力及创新型商业模式等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另据拓普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今年1-9月,公司减震器、内饰功能件、底盘系统、热管理系统和汽车电子分别实现收入33.17亿元、60.24亿元、60.14亿元、15.03亿元、1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93%、25.84%、31.27%、28.35%、940.32%。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57.78%至11.39亿元。拓普集团解释称,主要系本期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所致。 国内产能布局方面,拓普集团杭州湾产业园八期建设完工,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九期正在建设中;安徽淮南和浙江湖州工厂已陆续投产,西安、济南、河南等工厂建设持续推进中。 国际化战略方面,北美墨西哥产业园一期项目第一工厂和二期项目已投产,另外一家工厂设备安装调试中;美国奥斯汀和奥克兰工厂稳步推进;波兰工厂二期正加紧筹划中,为承接更多欧洲本土订单奠定基础。 今年前三季度,拓普集团的营业成本为152.55亿元,同比增加39.29%;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研发费用分别为2.28亿元、4.72亿元、1.18亿元、8.6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约39.88%、15.12%、59.46%、21.47%。 值得注意的是,Q3拓普集团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7个股东进行了增持,3个股东新进为前十大流通股东,其中包括两家险资。

  • 华泰证券:汽车电子迎来发展契机 看好SiC、传感器和面板

    华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带来汽车电子发展契机,科技和汽车加速融合下,2023年存在以下三大规模化发展机遇,建议关注有关投资机会:(1)高压快充需求带来碳化硅普及率提升;(2)智能驾驶技术升级推动高端ADAS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等L2级传感器规模化上量;(3)车载显示迎大屏及多屏化拓展。 华泰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碳化硅:SiC衬底合纵连横期,建议关注设备厂商 由于具有低损耗、耐高温等特性,碳化硅是800V动力总成的核心器件,目前仍然处于普及率快速提升的初期阶段。华泰证券估计全球渗透率有望从2022年12.1%跳升到2023年18%和2025年32%。需求侧,特斯拉之后,比亚迪、蔚来、小鹏、丰田等全球及中国车企积极导入采用碳化硅新车型,推动需求高速增长。供给侧,受制于衬底有效产能和良率问题,产能目前无法满足新能源领域快速增长需求,预计碳化硅行业未来几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虽然Wolfspeed在衬底环节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但供需较大缺口以及国产化需求为相关企业创造新的业务机会。 L2级传感器:规模化装车机遇,建议关注车载镜头、激光雷达发射端厂商 随着L2/L2+级智能驾驶渗透率2023年继续快速提升,华泰证券认为摄像头、激光雷达等L2级核心传感器今年存在规模化装车机会。(1)车载摄像头:是各种方案的感知基础,尤其龙头特斯拉将于年中在Cybertruck上搭载HW4.0平台,摄像头像素大幅升级,有望驱动造车新势力及传统燃油车企快速跟进ADAS高端摄像头上车方案,核心技术环节镜头厂商受益。(2)激光雷达:随着前视激光雷达量产车型快速增加以及补盲雷达开启上车元年,2023年激光雷达有望实现从1至N的规模化装车。 面板:座舱娱乐化驱动车载显示增长,建议关注面板及模组一体化厂商 华泰证券看到2022年座舱元宇宙生态蓝图正在逐步搭建,多屏、分区音响、AR-HUD、云游戏、AR/VR上车等将不断助推座舱成为汽车娱乐中心,2022年理想L9/L8热卖证明座舱生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展望2023年,华泰证券认为屏幕大尺寸化及多屏交互是短期内快速提升座舱体验的重要路径,是座舱生态率先实现规模落地的一环。华泰证券看好龙头面板以及模组一体化厂商,背靠优质面板产能及坐拥关键触控模组技术,实现份额稳步提升。同时在造车新势力产业链结构扁平化趋势中,具有直接深度绑定OEM的机会。

  • 融资规模150亿!紫光展锐酝酿新一轮资本运作 未来布局汽车电子等四大板块

    国产芯片设计龙头紫光展锐(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紫光展锐”)在资本运作上又有大动作。 从一位接近紫光展锐人士处独家获悉,公司董事长吴胜武在2月8日的投资者交流会上介绍了新一轮融资方案。 “本轮融资规模初步计划为100亿元,预计在3月中下旬至6月确定好投资机构名单,6月中旬完成本轮融资工作。会后很多机构已经在进行背调,但截至目前尚未达成任何协议。” 对此,紫光展锐方面回应称, “本次融资主要面向市场化投资机构,融资规模计划不超过150亿元。招募资金将服务于公司发展战略,在巩固提升现有手机、物联网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汽车电子、智能显示等新兴领域。” 据悉,紫光展锐CEO任奇伟在投资者交流会上透露,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40亿元,逆势增长20%。“2022年受国际形势、市场下行及产业周期影响,智能机芯片出货及价格承压。展锐依托平台型企业的产品线宽度、客户基础和规模优势,经受住了各方面的极大挑战。其中,公司第二代5G SoC量产出货,汽车电子、物联网等领域均有新品量产。” 吴胜武提到,展锐自成立以来, 在通信、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了丰富积累和广泛布局,未来积极布局手机、物联网、汽车电子、智能显示四大业务板块。 值得关注的是,自紫光集团2022年7月完成重整后,集团高层对子公司的业务体系、融资规划、发展布局等方面均已做好部署。 紫光集团董事长李滨曾在紫光展锐调研考察中指出,集团八大业务板块中,有26家重要的公司体量较大、潜力较大,紫光展锐是唯一一家公司单独成立一个板块,未来将打造成为一支强大的舰队;而在紫光集团重整落地时,李滨对全体员工提到,恢复集团各实体公司的股权和债权融资能力是近期需要推进的几个重要事项之一。 天眼查显示,本轮融资之前,紫光展锐已有约31名股东。其中,紫光展讯投资持股35.23%,为公司第一大股东;除了有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包括一期、二期)、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三峡资本、广州国资国企创新投资基金等国有资本,英特尔资本、碧桂园创投等市场化投资机构,还潜伏中信证券、越秀资本等上市公司。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紫光展锐上轮投后620亿元,主要是国资,本轮投前肯定不低于这个水平。已背调的投资机构中,宁波国资意向比较强烈,条件是展锐的汽车业务部门迁过去。”

  • 兆威机电:国内汽车电子业务整体向好 将积极开拓欧洲、北美等市场

    2月2、3日,兆威机电在接受调研时指出,公司主要为汽车电子领域提供微型传动系统、微型驱动部件,包括各类执行器、智能化电子驱动控制、运动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及驱动解决方案。目前, 公司汽车电子业务的客户开拓整体向好,尤其是在与国内车企的配合中 。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海外事业部, 开拓欧洲、北美等地区的市场是公司发展布局的重要工作之一 。目前公司已设立德国二级子公司,作为开拓欧洲市场的窗口。 在汽车电子业务,据介绍,公司的产品应用包括电动尾门、自动门锁、充电桩、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电子助力转向系统 (EPS)、中控屏、旋转屏等。在产品定位方面,公司倾向于做 新兴的、增量的、技术要求较高的产品 ,配套客户进行项目开发,向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解决方案以及服务。 在降本方面,公司持续推动精细化管理,完善内部控制,提升成本管控能力;并提高生产工艺和制造工艺水平,优化信息化、自动化能力,坚持技术创新,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同时,公司积极优化业务结构、产品结构,开展精准营销,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深挖行业需求。 有投资者问及公司 充电枪锁驱动系统 的工作原理,兆威机电回应,公司的充电枪锁驱动系统利用减速齿轮箱和丝杆相互配合,在驱动模组正向运动时,使充电插头稳定保持在插座或固定座的扣位内,达到防脱锁定功能,充完电反向运动时与插座或固定座的扣位脱落,达到解锁功能,从而确保充电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展望2023年,公司表示,其将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技术改造、产品结构优化等方面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降低单品能耗,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同时公司加强客户沟通,挖掘客户痛点和洞察行业需求,力求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尽早介入客户产品方案,提供配套产品开发。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