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9

  • 5月出口数据延续增长韧性 运价强势港股航运板块热度升温

    今日港口航运板块再度逆势走强,引发不少关注。 截至发稿,海丰国际(01308.HK)涨超5%,德翔海运(02510.HK)涨逾4%,中远海发(02866.HK)、青岛港(06198.HK)、中远海控(01919.HK)等个股也纷纷跟涨。 消息面上,由于对关税风险不确定性的担忧,近期贸易抢运需求集中井喷,利好航运景气度。 据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截至2025年6月9日,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欧洲航线)报1622.81点,与上期相比涨29.5%。 另宁波航运交易所消息,上周南美东航线市场波动较大:运力缺口较大,舱位持续紧张,运价继续上涨。南美东航线运价指数为2324.2点,较前一周上涨43.7%。 此外,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中国5月出口同比增长4.8%,继续展现一定韧性。 国盛证券6月9日发布的研报称,5月对美出口降幅扩大,但对欧盟出口提升,对新兴市场出口保持高位。其中,对东盟出口同比增14.8%,其中对越南出口同比增 22.0%,体现出明显的转口特征。 国信证券也表示,5月出口韧性主要受对非美国家边际走强、集成电路及汽车等产品出口增速上行等积极因素,反映贸易地理格局和产品构成均出现改善。

  • 出货旺季提前!预计6月迎来港口货量“小高潮” 美线舱位紧张或至少持续至7月中旬

    中美90天窗口期背景下,近日港口货量出现回暖。班轮公司也纷纷采取举措,恢复美线运力。“当前的集运市场,是动荡且难以预测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市场运输需求表现强劲。”马士基集团亚太运营中心总裁柯安素告诉财联社记者。 在5月27日-28日“2025海丝港口合作论坛”举行期间,宁波港(601018.SH)董事、副总经理滕亚辉在接受包括财联社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针对近期美国加征关税大幅下调的形势,出口美国的箱量预计明显回暖,6月中旬各对美航线可恢复常态化运营。基于此,公司计划采取加大舱位供给、提升码头生产效率等服务水平、加强空箱保障等措施。 据滕亚辉介绍,今年1-4月份,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56.8万标箱,同比增长9.9%。其中外贸出口重箱同比增长超10%,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区域增幅超20%。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期间,公司加强与航运企业沟通对接,做到美线“数量少减、质量不减”;针对美线货源减少的情况,公司协同航运企业共同揽货,积极开发新路径、新货源。 财联社记者还从上港集团(600018.SH)获悉,5月19日至25日期间,上海港美线集装箱装卸量10.7万TEU,环比增加7.5万TEU,美线停航航班截至目前已全面恢复,美线周度航班量已恢复至42班,达到正常水平。 班轮公司也在加大运力投入,保障运输。 “在此前的关税冲击期间,不少客户仍有出运需求,因此马士基保留了中美航线服务。马士基与赫伯罗特的‘双子星’联盟,航线网络非常灵活,能很快调整运力,这也是公司为客户提供的一大解决方案。通过‘大船换小船’的方式,航线运力缩减20%左右。”柯安素表示,目前公司正全力采取举措,将这部分运力全部回归至美线市场。 柯安素进一步表示,马士基也一直与包括宁波港在内的港口保持紧密的合作,以便于及时调整运营操作(比如调整船舶体量等)、提高运营效率。后续马士基在中美航线上的运力提升,将以匹配货主需求为主。相关航线运价会根据市场供需关系调整。 中远海控(601919.SH)方面,目前中远海运集运也通过优化主干航线布局、加密核心市场班次、开辟新兴市场通道,强化市场运力供给。比如美西市场,优化AAC航线,加挂洋浦港等。 由于当前市场需求旺盛,供给有限,现货运价仍呈现涨势。极羽科技向财联社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上海至洛杉矶、长滩航线6月份开航航次运价已全面在4500美元/FEU以上。马士基今日查询到的6月3日开航航次报价为5205美元/FEU,虽较其开舱价格的6005美元/FEU有所下降,但较5月16日时查询到的5月底开航航次报价3705美元/FEU,有明显提升。 美线市场趋势来看,宁波一家货代企业负责人向财联社记者透露:“我们目前的美线的业务量已经恢复至关税冲击前的120%左右。今年不确定性因素较大,货主倾向于尽早出货,预计今年圣诞货出货旺季也会提前。” 柯安素认为从现在到至少7月中旬,将会看到(美线)市场舱位表现非常紧张。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市场上会出现多少运力,但强劲的需求是确定的。 “整体来看,预计6月份将迎来港口货量的‘小高潮’。届时市场将同时具备支撑出运货量的两大因素,即旺盛的出货需求与班轮公司的运力投放增加。”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集装箱中心主任戴章路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 航运板块再度大涨:龙头股4天翻倍 抢运窗口期会持续多久?

    今日航运板块继续大涨,截至发稿,概念股国航远洋涨超19%,近4个交易日已翻倍。 在回应“现在订单是否充足、货船是否够用”的问题时,国航远洋表示,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的背景下,国际海运市场需求呈现稳健增长态势,目前公司外贸航线已覆盖欧洲大西洋、澳洲、南北美洲、东南亚、东亚与南亚、非洲等区域,运力规模仍在保持增长。 此外,航运产业链上的个股南京港、宁波海运、宁波远洋、连云港3连板,中远海发、锦江航运2连板。 消息面上, 近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同时,叠加欧美航线迎来集装箱发运旺季,市场预期美国供应链库存需求将集中增长,带动货量需求超预期改善。 虽然中美距离遥远,但90天磋商周期仍足以覆盖海运周期,预计美国采购商将迅速行动起来,增加中美航线的订舱,扩大自华进口商品保障。 另一方面, 民航局在京召开2025年航班正常和服务质量工作会暨雷雨季节保障部署会,会议强调做深做实“干支通、全网联”推动国内中转服务产品优化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美国运输行业的晴雨表, 道琼斯交通平均指数本周以来上涨超过7%。航运巨头马士基和赫伯罗特则分别上涨近11%和12.5%。 中金公司表示,美国有效关税率将从此前的28.4%下降至15.5%,这一降幅超出市场预期。中美关税下调(91%加征关税取消)将直接带动美西、美东航线货量反弹,预计2025年美线运价提升10%。同时,欧美航线迎来集装箱发运旺季,集运指数(欧线)主力合约日内涨超10%,航运港口板块迎来重大利好。 信达证券表示,关税减免幅度远超市场预期,叠加欧美传统运输旺季临近,货主企业出于降低关税成本和赶工交货的双重考虑,可能集中启动“抢运”操作, 短期内亚欧、跨太平洋航线货量或现脉冲式增长。 中信期货研报指出,短期市场或将围绕美线补库存效应,带动抢出口交易。银河期货也判断, 未来90天,预计将留出抢运窗口期,叠加欧美航线逐渐迎来集装箱发运旺季, 货主对未来关税不确定性的担忧有望开启短期的抢运和补库。

  • 中美关税互让释放合作红利 贸易回暖带动航运出口需求激增

    本周一,中美两国宣布大幅关税互让措施之后,全球对于贸易紧张局势的担忧得以缓解,也重新激发了中美两国企业间的贸易热情。 这则好消息引发了本周全球股市的反弹,也推动了短期内双边国际贸易和航运业务量的暴增。对于中美两国愿意通过谈判方式解决贸易争端的做法,市场已通过行动表达了高度认可,美国社会的一些评价也同样十分积极。 美国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家Justin Wolfers指出,将关税从令人望而却步的疯狂水平降至目前的水平,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德意志银行全球宏观和专题研究主管Jim Reid也认为,虽然关税缓和期为90天,但就市场而言,人们现在相信贸易战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的趋势是越来越缓和,这一消息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 更加和解、更加尊重 中美关税互让传达出的一个关键性信号是,双方都不认同高关税会给国际贸易带来积极影响。这一默契共识奠定了市场的信心基础,也意味着两个大国之间将采取更加合作的态度进行协商。 德意志银行策略师George Saravelos指出,这次精心策划的关税互让协议令全球瞩目,但美国总统特朗普却并未在社交媒体上抢先泄露消息。这清楚地表明,中美两国间的谈判正在进入一个更加互相尊重的阶段。 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则表示,中美之间显然是美方让了步,但这并不是坏事,人们犯了错之后最好的办法是改正错误并后退一步,即使有时候会有些丢脸。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中国问题专家Scott Kennedy补充称,如果中国此次没有采取强烈的反制行动,特朗普不会放弃高额关税。 RAND公司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Gerard DiPippo进一步解释,这一次中美可以达成共识,侧面证明了中国一直采取的经济战略的正确性,对制造业和经济独立性的重视帮助捍卫了中国的经济安全。 贸易的黄金期 对于美国企业来说,中美重回谈判桌,意味着企业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重回正轨,并利用90天的窗口期进行业务准备和筹划。 据媒体报道,美国玩具公司Basic Fun首席执行官Jay Foreman在美国周一凌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蹦下床打电话给中国供应商,催促其安排被延误已久的发货。 自中国采购咖啡机和冰冻饮料机的SharkNinja、美发用品公司Hightail Hair等企业也都在当地时间周一凌晨迅速采取行动。高盛最新研报直接预期,美国进口商在未来三个月的窗口期内将“引爆”中国的出口。 高盛的分析师还怀疑,短期内,零售巨头可能不仅会为2025年的需求囤积商品,甚至会为2026年提前备货,因为企业主都在怀疑特朗普政府90天之后能否继续延续当前之利好气氛。 据记者了解,一家中国货代公司的美线业务主管指出,从中美关税降低的那一刻起,中国的美线运力需求就迅速上升,而且运价全面上涨,例如未来七天的美西航线报价较上周至少涨了30%以上。 另一家上海的货代公司人士则透露,目前美线市场5月航线还有剩余仓位,但基本只剩下25号以后的。 他预计,5月底美西运费估计将涨至3000美元/TEU左右,较上周几乎翻倍。而6月的美西运费还可能涨到5000美元以上。 乐观但谨慎 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抢出口”,另一方也折射出一个现实,即特朗普政府的“反复横跳”已经让美国社会陷入“狼来了”的后遗症中。 美国制冷设备供应商Bison Coolers总裁兼联合创始人Jeremy Denson无奈对媒体表示,自己从未想过30%的关税也能让他兴奋。虽然关税依旧高昂,但这仍保证了他可以将集装箱从中国运到美国,以确保自己的供应链完好,且公司有商品可供销售。他预计,今年依旧会是艰难的一年。 其他小企业主则表达了对90天后美国贸易政策再次变化的担忧,这也让很多华尔街人士发出警告。 Evercore创始人Roger Altman、安联集团首席经济学家Mohamed El-Erian等知名人士警告称,关税对美国经济来说始终是一个拖累,其将抬高价格并减少消费,重新推动通胀走高。 但也有分析人士给出了新的见解。研究公司Yardeni总裁Ed Yardeni表示,中美之间的最新贸易协定可能暗示,在明年中期选举前,特朗普将一直受到政治压力的桎梏,以及来自法律层面对其发动贸易战的合理性的质疑。这将大大限制白宫妄加关税的行动。 另一方面,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建立更加多元化的销售体系已是刻不容缓。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咨询公司品牌工厂的首席执行官胡建龙向媒体表示,参与中国跨境业务热潮的企业将继续尽可能地实现业务多元化,所有人都意识到,依赖美国市场的风险实在太大了。

  • 美西航线运价一个月跌近五成 前期“抢运”导致运力水平维持高位引发竞争结局

    11月以来,集运市场美西航线运价一路走跌;欧地航线运价于上周迎来大涨后,本周小幅下滑。有机构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当前美线市场运力高,且未受美国相关关税政策预期影响而出现抢运现象,使得运价下跌。欧线运价水平预计难长期维持。 根据宁波航运交易所NCFI指数,截至12月6日,美西航线运价指数报1457.7点,相比11月1日的2824.5点,下降了约48.4%,较上周下跌4.1%。 现货运价来看,极羽科技提供的数据显示,美线方面,12月6日的报价数据显示,上海至洛杉矶、长滩港运价在2258美元/FEU~6813美元/FEU,相比11月6日的美线报价数据(4050美元/FEU~7713美元/FEU)有较为明显的下滑。 对于美线运价下跌的原因,中信期货研究所工业与周期组负责人武嘉璐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从运力水平来看,目前美西航线运力投入较大,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2022年运价高位快速回落,当前运力更高但运价仍远高于当时水平)。此前市场预期的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下,可能出现‘抢运’的情况,实际从各项数据来看没有明显体现。“但值得注意的是,美东码头罢工仍是潜在问题,1月15日前若劳资未能完成谈判,后续仍可能影响美线运价。” 从市场整体运力来看,近期市场的周停航运力也低于去年同期,集装箱活跃运力则是高于去年同期。根据中远海科(002401.SZ)船视宝发布的集装箱运力周报,今年11月25日—12月1日,集装箱活跃运力总计5713艘,环比增加1.93%,共2863万TEU,环比增加1.75%;停航运力总计347艘,环比减少23.23%,共约127万TEU,环比减少 27.9%。2023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集装箱活跃运力共2559万TEU,停航运力共约148万TEU。 欧线方面,NCFI欧洲航线运价指数为2124.1点,较上周(2222.27点)下跌4.4%。宁波航运交易所行业分析师钱杭璐表示,主因为该航线运输需求有所减少,货量不足以维持运价继续上涨而回落。 根据极羽科技数据,12月6日,上海至鹿特丹航线报价为4710美元/FEU~8477美元/FEU,而11月6日时,该航线报价为4006美元/FEU~6260美元/FEU。 对此,另一机构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近期欧线运价有出现上涨主要为近期班轮公司抬高运价,但尽管短期内运价有支撑,随着中东地缘冲突减弱,长期来看,预期欧线运价走势偏弱。

  • 欧线集运指数走势承压 中远海能领跌港股航运股

    受欧线集运指数调整影响,多数航运股走低。截至发稿,中远海能(01138.HK)、中国外运(00598.HK)、秦港股份(03369.HK)、太平洋航运(02343.HK)分别下跌2.84%、2.56%、2.34%、1.82%。 注:航运股的表现 消息方面,欧线集运主力合约今日再度走低,目前跌超4%。若算上当前表现,该合约25个交易日来总体持续下跌。 注:欧线集运主力合约自7月中旬以来的表现 海通期货指出,现货市场方面,马士基两次调降部分港口的报价,其中参考上海至鹿特丹报价从前期的大柜6900美金下降至6600美金,高柜从7000美金降至6700美金;此轮二次降价的降幅300美金高于过去两周的二次降价幅度200美金。随着订舱量上行,目前报价升至大柜6706美金和高柜6806美金。二次降价的主要原因依然在于首次开舱后订舱情况一般,未达到预想目标。 海通还指出,整体来看,运费调整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从前期的试探性小幅降价进阶成装载率驱动下的大幅降价,降幅从过去两周的大柜200-300美金逐步走扩至400-600美金,均价中枢下移节奏加快且下降幅度加大。第35周报价均值约大柜7430美金,跌破7500美金的水平,后续关注9月中旬对大柜6000美金的压力试探以及国庆空班对短期运力供给的调节作用。 中远海能跌幅居前 除了以上利空之外,中远海能日前发布公告称,拟8月29日举行董事会会议审批中期业绩。汇丰指出,该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初步显示盈利弱于预期,第二季度的经常性净利润,同比下跌。 该行认为,中国内地潜在的库存补充及OPEC+产量增加,是中远海能股价近期的关键催化剂,不过任何潜在的需求疲弱迹象,均有机会影响短期的盈利复苏,并引发期货溢价交易。

  • 现舱价格回落 宏观衰退预期扰动市场情绪 集运欧线合约大跌15.03%

    本周以来,航运巨头马士基连续两日下调亚欧航线现舱报价,叠加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空头力量占据上风,ec合约不断下行。 今日开盘集运欧线主力合约ec12快速下跌,早盘一度下跌超10%,截至今日收盘,ec12跌15.03%,报2754.9点。 (图片来源:文华财经 财联社整理) 消息面上,美方言论称加沙地带停火协议已接近达成。据央视报道,当地时间8月7日,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表示,尽管在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领导人遇刺身亡后,人们对地区战争爆发的担忧与日俱增,但以色列和哈马斯仍接近达成停火协议。 宏观经济衰退风险或引发空头情绪 美国上周五公布非农数据:7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录得11.4万人,为2024年4月以来最小增幅,远低于预期的17.5万人。同时,美国7月失业率上升至4.3%。远不及预期的数据引发市场对于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全球经济的衰退会导致国际贸易减少,同时集装箱市场也因此受挫,宏观经济衰退风险引发空头情绪,截至今日收盘,ec12主力合约大跌15.03%。 对于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呈乐观态度。马士基首席执行官表示,美国的货运需求仍然强劲,该公司没有看到美国经济衰退的迹象。 据财联社此前的报道显示,马士基CEO Vincent Clerc提到,“我们还关注了许多零售商和消费品牌的采购订单,这些订单需要进口到美国,以满足未来一个月的需求。这些订单似乎仍然相当强劲……至少目前的数据和指标似乎表明,人们对美国目前的消费水平仍有一定的信心。” 运价降价带动EC合约下跌,后续需关注航司降价节奏 本周开始,航运公司现舱报价持续下调,马士基在本周连续两日下调亚欧航线现舱报价,空头力量占据上风。此外,国际码头工人协会正在寻求在未来六年的合同期内实现基本工资增长76.9%的诉求。 中信期货航运分析师武嘉璐向财联社表示,MSC降价带动EC急跌,大幅下跌主要因昨日MSK发布对全年运价预期,自高点向下线性回落,叠加目前现货处于跌价周期,8月下旬自高位向下回落;导致市场会远月合约估值更为悲观。12合约增仓下跌,跌幅最深,盘中跌超10%,持仓超3万手;目前已成为主力合约。 对于之后运价的走势,中信期货表示需要关注2M开启价格战带来的风险。 “8月下旬MSK第二轮开舱价自7700-7800美元区间降至7100-7200美元区间,或将驱动9-10月货量淡季运价下跌幅度加大;目前8月下旬,THE联盟运价中枢维持7800-8000美元附近,OCEAN联盟中枢维持8000-8200美元,关注其他航司是否跟随2M降价节奏。地缘方面,美方言论称加沙地带停火协议已接近达成。”

  • “世界的尽头”令航运市场绝望!本周还没有集装箱船能通过好望角

    位于非洲大陆南端的“好望角”,曾有着“世界的尽头”的美誉,然而如今,肆虐这一全世界最著名岬角的“魔鬼风浪”,却正令全球航运市场感到绝望。 据不少物流公司和大宗商品市场的分析师表示,南非沿岸的恶劣风暴条件已导致相关海域的船只航行中断。 当地汹涌的海浪,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延误。过去几个月,不少为避免遭遇胡塞武装袭击的船只,已从红海海域改道绕行非洲好望角,而如今他们虽然躲过了“人祸”,却似乎依然避不了“天灾”。 总部位于丹麦的全球知名货代公司Scan Global Logistics周三就提醒客户,好望角附近的极端天气条件正迫使集运公司纷纷寻找避风港,以躲避大风所掀起的超过33英尺(约10米)高的巨浪。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的航运研究人员在一份报告中表示,自周一以来,还没有任何集装箱船只通过好望角。 该数据分析提供商依靠船只的每日过境数据和船只位置数据来全面了解航运交通情况。 LSEG全球航运和农业负责人Fabrice Maille在报告中表示,“好望角东、西两侧的集装箱船只已完全停滞航行。目前红海的交通情况还没有显著变化,但已有几艘集装箱船已经掉头并在南非德班海岸等待。” 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好望角最初就曾被西方探险家称为“风暴角”。据LSEG的气象团队称,强气旋于上周日穿过了该地区,可能因气温远低于正常水平而引发了巨浪。 该团队还表示, 本周晚些时候可能会有另一个气旋影响南非,这可能意味着极端恶劣的海况还会持续数日。 Flexport首席执行官Ryan Petersen则在X平台上发布消息称,现在有大约600艘集装箱船绕行非洲,可能会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 自去年11月底以来,绕行非洲导致大量船只通行欧亚航程的时间增加了10天乃至更久,这打乱了许多船只的班期表,并使许多地点的集装箱出现严重滞留。随着航运量的增加,亚洲和欧洲的几个港口正在经历拥堵,船只被迫在海上排队数天以等待泊位。 南非海事安全局近日也在X平台上表示,散货船MV Ultra Galaxy于周一在开普敦西北水域被遗弃,其18名菲律宾船员被一艘渔船从救生艇上救出。根据媒体编制的船只追踪数据,该船于7月4日左右离开纳米比亚的沃尔维斯湾港口,前往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因恶劣天气而导致航运市场混乱的现象,还不止好望角海域这一起 ——在飓风“贝丽尔”于周一登陆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港口目前也仍然关闭。

  • 海运价格飙升343% 红海危机引发全球航运市场大洗牌

    二季度本应是国际海运市场的传统淡季,但今年却出现了反常现象。受红海危机持续影响,全球集装箱运输(集运)价格飙升,对期货市场产生巨大冲击。上期能源的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主力合约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已达343.79%,创上市以来新高。这一异常走势引发了业界对航运市场未来走向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红海危机引发航运成本飙升 红海危机的持续升级导致苏伊士运河和亚丁湾的航运受到严重影响。数据显示,6月22日至28日,苏伊士运河集装箱船通过量同比下降91%,亚丁湾集装箱船抵达量较去年同期下降92%。为应对安全风险,众多航运公司选择绕道非洲好望角,这不仅延长了航行时间,也大幅推高了运输成本。以上海港或青岛港到荷兰鹿特丹港的40英尺集装箱为例,7月份的现舱报价普遍在8000美元左右,较去年11月红海供应链危机爆发前提高超过5倍。这种成本的激增直接反映在了海运价格上,推动集运价格不断攀升。 供需失衡加剧市场波动 除了地缘政治因素,供需关系的失衡也是推动海运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欧美经济的底部复苏带来了补库需求,刺激了商品进口;另一方面,航运业的有效运力供给偏紧,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缓解。国泰君安期货研究员黄柳楠指出,供应端的运力填补或在2024年底才能完成。在此之前,除非需求侧出现较大收缩,否则市场仍可能处于多头格局。这种供需失衡的局面,加之红海危机的不确定性,使得海运市场的波动性进一步加剧。海运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市场参与者密切关注局势发展,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 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跃升至近两个月高点

    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altic Dry Index)周一涨5.3%至2158,为5月9日以来的最高水平。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是由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运输和贸易指数,由世界几条主要航线的即期运费加权计算而成,反映干散货海运市场的运价走势。经过调整,目前包含海岬型/好望角型(BCI, 40%)、巴拿马型(BPI,30%)、超灵便型(BSI, 30%)三种船型运价。 其中,海岬型/好望角型运价指数上涨10.1%至3791,为3月19日以来的最高水平。该型号的船舶平均每日收益增加2,881美元,至31,438美元,原因是大西洋地区运费上升,而太平洋地区运费增长放缓。 此外,巴拿马型运价指数下跌0.3%,至1,662;超灵便型运价指数下跌1.2%,至1,369。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