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9个
近日,全球海运行业又再度出现运价飙升、港口拥堵和空箱短缺的问题。 目前,全球港口拥堵程度已经达到一年半以来新高,而新加坡集装箱港口的拥堵程度尤其严重,已经达到新冠疫情以来最高,其他亚洲和欧洲港口近期也已经出现拥堵。 这表明,红海危机对于全球海运的影响正在逐步加深,同时关税威胁、港口罢工等因素更加加剧了全球海运危机。对于消费者来说,所有的这些冲击最后可能都将传导至消费端,导致物价压力更加高涨。 亚洲多港口已严重拥堵 海事数据公司Linerlytica近日表示,全球港口拥堵程度已达到18个月来的最高水平,亚洲港口情况尤其严重——60%的船舶停泊在亚洲。 截至6月中旬,仍有大量船舶在锚地等待,这些船舶的总容量已经超过240万个20英尺标准箱(TEUs)。 新加坡港口可能是这众多拥堵港口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新加坡是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口。近几周以来,该港口已经出现了特别严重的拥堵。 一般来说,集装箱船在该港口的靠泊时间不超过一天。但今年5月底时,新加坡海事和港口管理局(MPA)曾透露,该港口集装箱船停泊的平均等待时间已经达到两到三天。而集装箱跟踪公司Linerlytica和PortCast表示, 集装箱船的停泊延误时间可能已经长达一周。 由于新加坡港口过于拥堵,邻近的亚洲港口也迎来了更大的流量。Linerlytica表示,货运压力已转移到马来西亚的最大港口巴生港和丹戎帕拉帕斯港。同时,而中国港口的等待时间也在攀升,其中上海和青岛的延误时间最长。 新加坡海事管理局表示,港口运营商PSA已重新开放吉宝码头较旧的泊位和码头,并将在大士港开放更多泊位,以解决等待时间延长的问题 港口拥堵已经影响到航运公司的航运计划。全球第二大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本月表示,由于亚洲和地中海港口严重拥堵,将取消7月初从中国和韩国出发的两趟西行航班。 红海危机是主要罪魁 与新冠疫情期间不同的是,此次导致港口拥堵的并不是居家消费者的购买狂潮,而是红海危机。而新加坡港口就是最主要的受害者。 自去年11月以来,也门胡塞武装时不时地在红海区域进行袭击,正导致大量船东不得不放弃从苏伊士运河通行,转而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这意味着他们没有更多机会在中东港口加油或卸货。 而这产生的结果是,很多船只选择在新加坡这样的大型转运中心一次卸下更多的货物,而这也导致新加坡附近海域的海上交通堵塞不断加剧。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德鲁里海事咨询公司(Drewry Maritime Advisors)副总裁贾恩度•克里希纳(Jayendu Krishna)表示:“(托运人)正试图通过在转运中心放下箱子来控制局面。班轮公司一直在新加坡和其他枢纽堆积集装箱。” 德鲁里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新加坡港口的平均卸货量增长了22%,严重影响了港口的生产力。 航运旺季提早到来 除了红海危机干扰意外,托运人和研究公司表示,今年的航运旺季也比预期提前到来,加剧了港口拥堵。 DHL全球货运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尼基•弗兰克(Niki Frank)表示,今年航运旺季提前,似乎是由于补库活动(尤其是在美国)提前,以及客户因预期需求会更强劲而提前发货所致。 以亚洲为重点的货运代理公司Dimerco表示,进入4月份后,原本海运运费已经企稳,但 在5月份,“中国电子商务、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相关商品的海运出口大幅增加”,“通常从6月开始的旺季提前了整整一个月,导致海运价格飙升。” 数据提供商Descartes表示,今年5月份,美国10个最大海港的集装箱进口量增长了12%,这是自2023年1月以来第二高的月度进口量。"(美国)消费者支出继续高于去年,零售商也在增加库存以满足需求,"全美零售联合会副主席Jonathan Gold表示。 货运平台Freightos的高管表示,从亚洲到欧洲的海运进口数据也显示出补库活动进入旺季的迹象,这将运费推高至2024年的高点。 自2024年初以来,从亚洲到美国和欧洲的集装箱运费已经上涨了两倍。货运平台Xeneta表示,从亚洲或新加坡到美国东海岸的运费已经达到自2022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到美国西海岸的运费是自2022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关税新规导致进口提前? 还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亚洲港口拥堵的部分原因可能在于美国的关税新规。 当地时间5月22日,上个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美国将维持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华征收的“301条款”关税,并对中国“目标战略产品”大幅提高关税。相关举措将于今年8月1日起生效。 业内人士认为,在这一关税新规影响下,美国进口商可能会急于购买中国的钢铁和医疗产品等商品。 另一方面,欧盟近期也在与中国谈判电动车关税的相关事宜,进一步加剧了国际贸易商的担忧。 此外,港口罢工的威胁也加剧了当前的拥堵。 此前财联社已有报道称,今年晚些时候,美国东海岸与墨西哥湾沿岸的港口可能发生罢工。此外,德国、法国港口近日已经发生罢工。
尽管港股今日早间曾小幅上涨,但并未足以改变近期低迷的市场氛围。截至收盘,恒生指数跌0.11%,报收17915.55点;科技指数跌0.33%,报收3697.21点;国企指数跌0.08%,报收6368.1点。 注:科技指数的表现 值得关注的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8日在早盘宣布,港交所在恶劣天气下不停市。具体来看,9月23日起,香港证券市场在恶劣天气下将维持运作,香港悬挂八号风球或以上,或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期间,投资者仍可以继续交易。受以上消息刺激,恒生指数和科技指数盘中一度翻红,其中科技指数涨幅曾超1%。 今日市场 从市场表现来看,航运、半导体、汽车等个股上涨,而医药、房地产股走低。 集运欧线期货飙升近6% 中远海控涨超5% 航运股中,中远海控(01919.HK)、中远海发(02866.HK)、东方海外国际(00316.HK)分别上涨5.45%、4.59%、3.95%。 注;航运股的表现 消息方面,航运股主要受到欧线集运期货持续上涨。截至收盘,板块指数涨5.76%,报5028点。 注:欧线集运期货今日的表现 加之此前联合国通过巴以停火提案,但该议案为美国积极斡旋旨在实现自身战略下产物,巴以双方态度消极。华福证券指出,两方目标有不可调和的冲突,短期内局势难以缓和,绕行导致的舱位偏紧、港口拥堵以及提前进入旺季是支撑船公司提涨的主要驱动。 半导体股延续涨势 华虹半导体涨近4% 半导体股中,华虹半导体(01347.HK)、宏光半导体(06908.HK)、中芯国际(00981.HK)分别上涨3.83%、3.66%、3.21%。 注:半导体股的表现 消息方面,相关媒体报道,在产能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台积电将针对3nm、5nm先进制程和先进封装执行价格调涨。其中,台积电3nm代工报价涨幅或在5%以上,先进封装明年年度报价涨幅在10%—20%。 市场未受股神减持影响 比亚迪小幅收涨 汽车股中,长城汽车(02333.HK)、华晨中国(01114.HK)、比亚迪股份(01211.HK)分别上涨2.30%、1.18%、0.09%。 注:汽车股的表现 消息方面,根据港交所数据,“股神”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于6月11日减持134.75万股比亚迪H股,减持每股平均价格为230.46港元,减持金额为3.1亿港元,持仓比例由7.02%降至6.9%。从全天的表现来看,比亚迪的股价未出现较大波动,收盘仍小幅收涨。 此外,国家统计局6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环比增长0.30%。分产品看,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6.3%、33.6%、17.3%。 医药股多数走弱 药明生物跌近2% 医药股中,腾盛博药-B(02137.HK)、药明康德(02359.HK)、药明生物(02269.HK)分别下跌6.19%、3.82%、1.79%。 注:医药股的表现 消息方面,医药股受美国《生物安全法案》风波影响,中国CXO企业药明生物美国伍斯特基地暂停建设消息引发市场猜测。药明生物回应称,这是公司内部的正常调整,只是暂停。 药明生物方面并没有回应是否跟美国《生物安全法案》草案风波有关,只是称:“所有基地在建设过程中,都会有设计调整,这是正常运营。” 房地产股延续弱势 龙湖集团跌3% 房地产股中,龙湖集团(00960.HK)、绿城中国(03900.HK)、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分别下跌3.18%、3.08%、2.53%。 注:房地产股的表现 消息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42571亿元,同比下降24.3%。其中,国内贷款6810亿元,下降6.2%;利用外资11亿元,下降20.3%;自筹资金14816亿元,下降9.8%;定金及预收款12584亿元,下降36.7%;个人按揭贷款6191亿元,下降40.2%。 南向资金 今日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其金额流入58.61亿元。自今年以来,南向累计流入近3154.20亿港元。 注:南向资金自今年以来的表现 个股新闻与异动 【武汉有机首日大涨近30% 公开发售获337倍认购】 武汉有机(02881.HK)上市首日大涨27.64%,报收7.02港元。根据招股结果,公开发售接获337.57倍认购,一手(500股)中签率5.01%。该公司主要专注于甲苯氧化及氯化产品、苯甲酸氨化产品、以及其他精细化工产品制造。 【协鑫科技涨超4% SNEC新技术频繁涌现】 协鑫科技(03800.HK)涨4.55%,报收1.38港元。华泰证券发布研报称,本次光伏SNEC展会新技术涌现频繁,“内卷”背景下产业链均希望通过更具性价比的新技术寻找破局之道。与降本增效相关的新技术若成功产业化,有望加速老旧产能出清。
受益于集运指数的回升以及部分码头持续拥堵,近日持续回调的航运股在今日出现小幅回暖,中远海运港口(01199.HK)涨幅超5%。 截至发稿,中远海运港口、海丰国际(01308.HK)、中远海发(02866.HK)、象兴国际(01732.HK)、中远海控(01919.HK)分别上涨5.09%、2.96%、2.80%、2.27%、2.13%。 注:航运股的表现 消息方面,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集运指数(欧线)的主力期货合约在昨日收盘时已上涨4.51%,今日继续上涨。截至发稿,该合约涨2.37%,至4673.8点。 注:集运指数(欧线)主力合约的近期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此主力合约在6月11日曾经历过超过5.17%的显著下跌,当时受联合国通过加沙地带相关决议的消息影响。 全球航运业面临新的挑战 除了集运指数由跌转涨之外,全球航运业本周正面临新的挑战: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港口的码头工人工会,国际码头工人协会(ILA),已宣布取消与雇主的谈判,这增加了未来这些工人可能举行大规模罢工的风险。 ILA是北美最大的海事工人工会,代表着85000名码头工人,这些工人负责东海岸、墨西哥湾沿岸、波多黎各、五大湖和美国主要河流沿岸的港口作业。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十大最繁忙港口中有六家港口的工人属于ILA成员。随着9月30日超过45000名工人的合同到期日临近,谈判时间已不足四个月,这些工人分布在从缅因州到得克萨斯州的36个港口。 与此同时,新加坡港,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正面临一段罕见的拥堵期。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船只为了避开红海而改道驶向这个亚洲海运枢纽。德鲁里海事服务公司的Jayendu Krishna指出,新加坡港口的堆场利用率上个月已接近90%,而传统上认为的理想利用率为70%。 Krishna提到,目前航线正在进行大规模调整,导致船舶班次和转运集装箱的分布发生变化,在某些港口造成了集装箱堆积。随着排队等待时间的延长和拥堵情况的加剧,一些码头出现了“船舶扎堆”的现象。 根据亚洲集装箱咨询公司Linerlytica的报告,集装箱船在新加坡获得泊位的等待时间已从以往的半天延长至大约七天。这导致一些航运商选择不在新加坡停泊,而是转向马来西亚等邻国的港口,这给已经拥挤或处理能力较低的港口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可能会使未来一个月的情况进一步恶化。 德鲁里公司的数据也证实了排队时间的大幅增加——上个月在新加坡港口外排队等待至少四天的集装箱船数量增加到了约44艘,而一月份时这个数字仅为14艘。
红海危机迟迟未能缓解,全球运价近日持续高涨。然而,全球航运业本周又面临一个新风险:美国东海岸与墨西哥湾沿岸港口的码头工人工会宣布取消与资方谈判,这意味着这些港口工人未来大规模罢工的风险上升。 美国东海岸工会威胁罢工 此次威胁罢工的国际码头工人协会(ILA)是北美最大的海事工人工会,代表东海岸、墨西哥湾沿岸、波多黎各、五大湖和美国主要河流沿岸的85000名码头工人。全美十大最繁忙港口中,有六个港口的工人归该工会管辖。 9月30日,该工会旗下超过45000名码头工人的合同即将到期,仅剩的谈判时间已经不到四个月。这些工人来自于美国从缅因州到得克萨斯州的36个港口。 然而,美东时间本周一,ILA取消了本周与资方代表美国海事联盟(USMX)的原定谈判计划。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他们发现美国海事联盟的成员之一、全球第二大海运公司马士基在美国阿拉巴马州Mobile港的码头,使用自动系统处理卡车作业,没有用到工人。 工会表示,马士基的这一行动违反了双方此前的协议,其目的是要“借由自动化取消工会工人的工作机会”。因此,他们选择取消本周的谈判。 国际码头工人协会主席哈罗德·达格特(Harold Daggett)警告说,如果在目前的合同失效之前不能达成协议,工会会员们将举行罢工。他已经提醒纽约、新泽西和休斯顿等重要贸易中心的工人做好10月1日罢工的准备。 或将造成巨大冲击 在美国,港口工人罢工并不常见。事实上,自1977年以来,ILA与USMX已经签订了10份劳动合同,这保证了在过去数十多年中从没有出现过港口服务中断的情况。 但假如此次合同谈判不顺利,造成的冲击将会非常巨大。因为在当下全球海运紧张之际,一旦港口装卸相关工作放缓或停工,就会影响从食品、药品到工厂设备等大量货物运输不畅,从而冲击全球供应链。 而且,假如该工会在10月初发起罢工,那将恰逢美国假日集装箱运输旺季,同时也是美国大选前夕的关键时刻,届时的大规模罢工恐怕将对美国国内政局和全球贸易安全都构成冲击。 美东时间本周三,洛杉矶港执行董事Gene Seroka仍在试图淡化国际码头协会取消本周谈判的事态影响,他表示:“在这些谈判中,总是有停有起的。” 但他同时也承认,一些货商已将"少量"货物从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港口转移到美国西部的洛杉矶,以提前规避东海岸港口罢工的风险。
受主要港口拥堵及头部船企业绩预期上调等利好带动,近日A股及港股航运概念持续走强,龙头中远海控AH股更是同步刷新阶段高位。 截至发稿,今日港股航运概念进一步上扬。中远海运港口(01199.HK)涨超6%,中远海控(01919.HK)涨超4%,创年内新高。太平洋航运(02343.HK)、中远海能(01138.HK)均涨超3%,东方海外国际(00316.HK)跟涨约2%。 消息面上,受市场需求强劲带动,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短线连日拉升。叠加近日多家头部航运企业上调业绩预期,市场对航运股的情绪持续升温。 其中,全球航运领头羊马士基一个月内两次上调全年业绩预期,最为市场所关注。 根据最新指引,马士基将全年基础息税折旧前净利润(EBITDA)预测提升至70亿至90亿美元,之前预估为40亿至60亿美元。 此外,花旗在近期的报告中,也将中远海控及东方海外国际的年度盈利预测分别上调了74%和101%。 另一方面,近日有关新加坡港口拥堵恶化的消息持续在市场中发酵,正逐渐成为推动航运股上涨的新动力。 华福证券分析师陈照林在本周的报告中指出,由于天气因素叠加旺季提前到来,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口新加坡港堵塞恶化,货船停泊时间延长至7天,准班率预计进一步恶化,或支撑海运费进一步上涨。 对此,东证期货分析师兰淅6月4日发布报告表示,当前6月舱位已出现紧张,供需偏紧的格局或向7月延续,这意味着7月运价提涨概率大幅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航运股走强的过程中,市场对旺季提前抢运的需求爆发已有所反应。但显然6月航运市场的波动再一次引发了预期强化。 东证期货认为,目前航运需求转弱的节点并不一定会在8月底之前到来,但9月转弱的概率依然存在。而如果8月需求维持偏强,8月运价或被进一步推高。 不过,花旗提醒称,航运股股价已大致反映运费增幅和盈利前景,未来几个月市场情绪可能会保持强劲,但不建议投资者追涨入市。
受欧线集运期货连日上扬催化,港股航运板块今日再度走强,多只个股创下阶段新高。 截至发稿,乐舱物流(02490.HK)涨近8%,中远海发(02866.HK)涨超6%,中远海控(01919.HK)涨超5%,中远海能(01138.HK)涨超4%,东方海外国际(00316.HK)、海丰国际(01308.HK)等公司均有跟涨。 消息面上,今日欧线集运主连高开高走,截至发稿,欧线集运期货主连价格涨超15%,突破4000点大关,引爆市场情绪。 另据报道,上周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NCFI)报收于1812.8点,较前一周上涨13.3%,连续两周环比涨幅达两位数。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部分航线舱位紧张状况持续,目前船公司已普遍推涨下旬开航航次运价。 广发期货分析师张若怡在5月10日的报告中还称,上游船司5月报价提涨力度较大,目前主流船司公布的运费报价来看,二轮涨价在即。 另一方面,由于即将来临的海运传统旺季,进一步催化了市场对航运需求预期的走高。 来自广发期货的数据显示,随着海运旺季的来临,全球港口挂靠近期有所回升,市场活跃度有所改善。 与此同时,集装箱船闲置比例整体小幅回落,目前集装箱船仅有1.8%的闲置运力,其中热闲置运力约1.8%,几乎没有冷闲置。 此外,由于此前全球航运交通事件和巴拿马运河干旱发酵,导致本月全球港口拥堵率也有所提升,目前全球港口拥堵运力约813万 TEU,同比上升1.69%,拥堵运力占所有船队运力的28.75%。 南华期货则在5月10的航运周报中也指出,从基本面来看6月出货量良好,供应端也有船公司调控运力,供求压力均有所缓解,利好于集运期价。
出口欧洲的贸易商和航运公司眼下或许需要注意了:西地中海沿岸的集装箱港口眼下已接近满负荷运转,这可能正成为全球尤其是欧洲地区供应链所面临的最新考验。 造成这一幕的“元凶”,显然依旧与红海危机不无关系。 如下图所示,在过往苏伊士运河畅行无阻的情况下,集装箱班轮可以很顺畅地从南欧地中海沿线一路向西并北上,前往任何想要到达的欧洲目的地港口。 但 如今,在大量亚欧航线上的船只被迫绕行南非好望角后,许多已经经历了旷日持久航线旅程的船只,往往会选择将集装箱放在地中海西侧的港口,随后相关方再通过联系短途“支线船”(feeder ship)服务,将货物运送到其他南欧码头。 这一航线的变更,已迫使航运公司不得不为往来亚洲与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港口之间的货物,制定新的航运安排。而那些西地中海港口,则陷入了“箱满为患”的窘境之中…… 据西地中海沿岸的港口管理人员表示,在胡塞武装于红海袭击船只后,他们正在忙于处理堆场爆满和等待船只停泊的问题。 目前的“重灾区”出现在西班牙的阿尔赫西拉斯港和巴塞罗那港、以及摩洛哥的丹吉尔地中海港——这些港口的货运量迅速激增。 全球班轮巨头马士基(Maersk)近来就已警告客户,巴塞罗那港的“堆场密度”已经增加,原因是该港处理的转运吞吐量远高于正常水平。马士基还表示,阿尔赫西拉斯和丹吉尔的码头也受到了影响。 阿尔赫西拉斯的两个集装箱码头之一TTI Algeciras的首席执行官Alonso Luque则表示,他们的设施目前相当爆满,靠着通过限制业务量才勉强避免了严重拥堵。 Luque指出,由于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阿尔赫西拉斯和丹吉尔的容量不足,一些航运公司已被迫更为“深入地中海”——前往更远的不太方便的港口。其中一些航运公司通往的港口已远至马耳他和意大利的焦亚陶罗港。 目前,尽管阿尔赫西拉斯港和丹吉尔地中海港尚未公布任何年内的吞吐量统计数据,但巴塞罗那港2月份的集装箱吞吐量已同比增长了17%。 同时,船只入港前的“排队”等待现象也正开始出现。船舶追踪数据显示,一些船只目前在停靠阿尔赫西拉斯和丹吉尔港之前,要先行在离岸锚地等待。这种等待通常是港口日益拥挤的信号。 对于港口拥堵可能带来的货运影响 ,总部位于伦敦的海事咨询公司MSI的董事Daniel Richards表示,港口的延误可能迫使一些公司滞留额外的库存。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影响是,库存成本是否会因此上升。此外,制造商的零部件供应可能也会面临风险。
3月2日讯: 2月28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船舶价格指数为1175.93点,环比上涨0.19%。其中,国际油轮船价综合指数、国际散货船价综合指数、沿海散货船价综合指数和内河散货船价综合指数环比分别涨跌+0.60%、+2.33%、-0.67%及+0.12%。 国际干散货船二手船价格有全面上涨。本期,5年船龄的国际散货典型船舶估价:35000DWT吨级散货船估值环比上涨3.33%;57000DWT吨级散货船估值环比上上涨2.72%;75000DWT吨级散货船估值环比上涨0.62%;170000DWT吨级散货船估值环比上涨2.67%。本期,国际二手散货船市场成交数环比下跌,总共成交19艘(环比减少19艘),总运力155.77万载重吨,总成交金额322150万美元,平均船龄13.47年。 国际油轮二手船价格涨多跌少。本期,5年船龄的国际油轮典型船舶估价:47000DWT吨级油轮估值环比下跌0.03%;74000DWT吨级油轮估值环比下跌0.23%;105000DWT吨级油轮估值环比上涨0.18%;158000DWT吨级油轮估值环比上涨0.19%;300000DWT吨级油轮估值环比下跌3.00%。本期,国际油轮二手船市场成交量下跌,总共成交13艘(环比减少13艘),总运力120.83万载重吨,总成交金额397950万美元,平均船龄14.31年。 国内沿海散货船二手船价格全面下跌。本期,5年船龄的国内沿海散货典型船舶估价:1000DWT吨级散货船估值环比下跌0.67%;5000DWT吨级散货船估值环比上月下跌0.67%。本期,本期未收到国内沿海二手散货船成交信息报送。 国内内河散货船二手船价有涨有跌。本期,5年船龄的国内内河散货典型船舶估价:500DWT吨级散货船估值环比下跌1.53%;1000DWT吨级散货船估值环比下跌3.25%;2000DWT吨级散货船估值环比上涨3.72%;3000DWT吨级散货船估值环比上涨1.36%。本期,国内内河二手散货船市场交易量上涨,总共成交25艘(环比增加9艘),总运力7.02万载重吨,总成交金额8793.98万人民币,平均船龄6.21年。
3月2日讯: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月23日当周,美国除却战略储备的商业原油库存增加419.9万桶至4.47亿桶,增幅0.95%,预期增加274.3万桶;美国战略石油储备(SPR)库存增加74.3万桶至3.603亿桶,增幅0.21%。美国汽油库存已连续第四周下降,触及2.442亿桶的两个月来最低水平,比过去五年的同期平均水平低约2%。美国1月冬季暴风雪后炼厂计划外停工,现阶段炼厂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观望状态,产能利用率低于10年的季节性平均水平,导致原油库存连续五周上升。周四,美国通胀数据显示全球经济放缓,影响原油需求。OPEC+正在考虑将自愿石油减产期限延长至第二季度,支撑油价。红海航运中断对石油运输的影响较小,供需基本面是影响油价的更重要因素。本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波动盘整,周四报83.62美元/桶,较2月22日上涨0.20%。全球原油运输市场VLCC型油轮运价大幅下跌。中国进口VLCC运输市场运价持续下行。2月29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进口原油综合指数(CTFI)报1180.69点,较2月22日下跌12.6%。 超大型油轮(VLCC):本周VLCC市场现货减少,各个装港的出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船东情绪面开始转弱,成交WS点位持续下跌。租家通过控制出货节奏和私下拿货不断给市场施压,部分巴西货盘尽管装期相对靠前,但依旧能收到较多的报价,最终成交运费仍延续下跌趋势。美湾至远东长航线船东挺价意愿较明显,运价相对稳定。目前,市场整体活跃度不够,船位相对平衡,船东对中东航线3月中旬的主力货盘和大西洋航线货盘保持期待,运价下行空间有限。周四,中东湾拉斯坦努拉至宁波27万吨级船运价(CT1)报WS60.58,较2月22日下跌13.32%,CT1的5日平均为WS64.08,较上期平均下跌20.32%,TCE平均3.7万美元/天;西非马隆格/杰诺至宁波26万吨级船运价(CT2)报WS63.58,下跌11.56%,平均为WS66.69,TCE平均4.2万美元/天。 超大型油轮典型成交记录(Transaction record):中东至中国航线报出27万吨货盘,受载期3月8-10日,成交运价为WS69.5。中东至中国航线报出27万吨货盘,受载期3月12-14日,成交运价为WS63.5。中东至中国航线报出27万吨货盘,受载期3月14-16日,成交运价为WS61.75。中东至中国航线报出27万吨货盘,受载期3月15-17日,成交运价为WS61.5。西非至远东航线报出26万吨货盘,受载期3月23-25日,成交运价为WS67。美湾至中国航线报出27万吨货盘,受载期3月21日,成交包干运费为895万美元。美湾至中国航线报出27万吨货盘,受载期3月18-20日,成交包干运费为890万美元。美湾至中国航线报出27万吨货盘,受载期3月23-27日,成交包干运费为910万美元。
3月2日讯: 本周,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表现持续向好。海岬型船市场氛围火热,运价高涨。巴拿马型船市场货盘稳定,即期运力偏紧,日租金不断上涨。超灵便型船市场,印尼煤炭、镍矿货盘增加,日租金高位上涨。远东干散货租金指数大幅上涨,创年内新高。2月29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远东干散货租金指数为1835.98点,较上周四上涨29.1%。 海岬型船市场 海岬型船市场运价大幅上涨。太平洋市场运价震荡上行,上周末本周初,澳洲主要矿商现身市场寻船。虽然澳洲西部台风消散,但国内北方寒潮仍然影响船舶周转,加之FFA远期合约价格上涨,运价持续上行。随后,由于铁矿石、煤炭货盘出货量一般,运价小幅下调。下半周,澳洲铁矿石货盘增加,且FFA远期合约价格不断攀升,市场氛围火热,船东信心充足,运价大幅上涨,再创年内新高。2月29日,中国-日本/太平洋往返航线TCT日租金为32230美元,较上周四上涨65.6%;澳大利亚丹皮尔至青岛航线运价为12.473美元/吨,较上周四上涨28.2%。远程矿航线,走势同太平洋市场,运价较好上涨。2月29日,巴西图巴朗至青岛航线运价为27.827美元/吨,较上周四上涨12.8%。 巴拿马型船市场 巴拿马型船市场日租金持续上涨。上半周,煤炭货盘较为稳定,同时受海岬型船市场火热行情带动,船东挺价意愿不减,日租金缓缓上涨。下半周,煤炭货盘持续释放,即期运力偏紧,船东情绪持续高涨,日租金涨幅扩大。2月29日,中国-日本/太平洋往返航线TCT日租金为16100美元,较上周四上涨6.8%;印尼萨马林达至中国广州航线运价为9.227美元/吨,较上周四上涨6.2%。粮食市场,本周南美即期粮食货盘有所减少,且前期较多船舶空放南美,运力逐渐积累,运价小幅下跌。2月29日,巴西桑托斯至中国北方港口粮食航线运价为42.80美元/吨,较上周四下跌1.9%。 超灵便型船市场 超灵便型船市场日租金上涨。上周末,煤炭货盘一般,船货相对平衡,市场趋于安静,日租金保持稳定。本周,印尼即期煤炭、镍矿货盘陆续释放,且即期运力偏紧,市场信心充足,日租金上涨,创2023年12月中旬以来新高。2月29日,中国南方/印尼往返航线TCT日租金为11827美元,较上周四上涨11.2%;印尼塔巴尼奥至中国广州航线煤炭运价为11.704美元/吨,较上周四上涨14.3%。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