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75个
SMM9月11日讯: 梯次回收本周情况: 本周市场数据显示,供应端受碳酸锂及正极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全新电芯价格率先出现上涨;与此同时,随着 “金九银十” 汽车销售旺季到来,企业电芯库销比下降,产量同步提升,该趋势进一步传导至梯次再生端口。此前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行,使得企业挺价意愿较强,部分企业出现捂货行为,而当前梯次再生需求保持平稳,最终导致市场内部分热门型号陷入有价无市的状态。 在退役电池领域,由于当前市场中主要是前期装机的动力电池仍处于正常服役周期,暂未进入大规模退役阶段;且梯次电池受其特性限制,无法长期存放,双重因素叠加下,当前退役电池市场成交情绪冷淡,碳酸锂价格波动的黏性也随之减弱,出现了尽管碳酸锂价格仍处于持续下行的态势,如本周梯次市场中的三元 B 品价格呈现出逆势变化,相较于本月初,其价格已实现 3% 的环比增幅。 综合来看,预计未来梯次电芯价格将呈现一定增幅,但当前多数企业仍采用低库存运营模式,为规避价格波动风险,采购环节多以满足即时生产刚需为核心,这一现状将导致梯次电芯价格的上行空间受到限制。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雷越021-20707873
本周电芯价格整体持稳。成本方面,受上游矿端复产预期影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快速回落至72,850元/吨,但在中性预期下,9月碳酸锂月均价仍有望维持在7万元/吨以上。隔膜环节,9月正值材料厂与电芯厂新一轮谈单周期,在下游需求旺盛及行业“反内卷”倡议推动下,湿法隔膜价格出现一定上涨。供需方面,当前产能持续紧张,市场呈现“询多交少”态势。一二线电芯企业目前以销售远期订单为主,对零单客户提出更严格的账期要求,部分要求现货现款。同时,新增需求有所放缓。海外市场方面,受国内储能电芯成本传导影响,美国市场AC侧价格呈现上涨趋势;而中东、东南亚等地仍维持低价竞争状态。长单方面,部分电芯厂与集成厂商谈判达成一致,但也有因价格未达预期而出现客户流失的情况。目前集成厂可获得的长单价格低幅约0.27-0.28元/Wh左右。部分电芯企业已开始与下游客户沟通明年订单,长期来看市场对明年需求保持乐观预期。 SMM新能源行业研究部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杨玏 021-51595898 李亦沙 021-51666730
SMM9月11日讯: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磷酸铁作为磷酸铁锂电池的核心原料,其市场关注度持续攀升。然而,当前磷酸铁市场正面临多重挑战:价格受工业一铵、硫酸亚铁等原材料波动影响显著,上下游供需关系常出现阶段性错配,买卖双方成交意愿分歧频发。原材料价格震荡、库存水平波动、政策导向调整等因素,均直接左右着磷酸铁市场的成交氛围。为帮助产业链参与者更高效、精准地洞察市场动态,SMM 基于多年磷酸铁行业数据积累与深度分析经验,正式推出 “磷酸铁周度成交情绪因子”,为行业提供可量化、可回溯、可预警的成交情绪参考工具。 自即日起,“磷酸铁周度成交情绪因子” 将于每周四16:00前在SMM数据库发布,诚邀行业同仁持续关注! 核心亮点:多维度赋能,精准捕捉市场情绪 1. 全覆盖主流产品类型,匹配多元化需求 情绪因子采标精准对接国内大中小磷酸铁企业以及下游磷酸铁锂企业,客观反映当周磷酸铁生产商出货意愿与下游采购需求的匹配度。 2. 科学评分体系,数据更具代表性 SMM 分析师团队每周定向询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涵盖生产商、采购商,根据企业实际出货意向、采购计划、议价空间等核心指标按 1-5 分进行量化评分(1 分 = 市场冷清,无人问津;3 分 = 供需平衡,成交平稳;5 分 = 需求火爆,现货紧缺,抢货现象明显),并结合企业实际周度出货量、采购量进行加权计算,有效规避个体案例干扰,确保情绪因子真实反映行业主流趋势。 3. 周度高频更新,时效性与前瞻性兼具 依托 SMM 完善的市场监测网络,情绪因子实现周度高频更新,及时汇总当周市场动态变化。同时,通过对连续多周情绪因子的趋势分析,可提前预判市场供需拐点,为企业决策提供前瞻性支撑。 应用价值:全产业链受益,优化经营决策 磷酸铁生产商:精准控节奏,规避经营风险 通过情绪因子可直观判断下游采购热度,进而推断客户库存水平:当情绪因子持续高于 4 分时,提示下游需求旺盛,可合理上调报价、优化出货节奏;当情绪因子低于 2 分时,预警市场需求疲软,及时调整生产计划,避免盲目扩产导致库存积压,或因恐慌性低价抛售造成利润损失,助力优化报价策略与库存管理。 正极材料及下游企业:精准择时,降低采购成本 借助情绪因子可快速识别上游生产商出货意愿:当情绪因子偏低时,提示上游库存压力较大,议价空间提升,可把握采购窗口期降低成本;当情绪因子持续攀升时,预警原材料供应可能趋紧,提前锁定货源,避免因现货紧缺导致生产中断。 未来,SMM 将持续优化 “磷酸铁周度成交情绪因子” 数据模型,结合市场变化增加细分指标、扩大样本覆盖范围,为行业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市场信息服务。如有任何疑问、数据定制需求或合作意向,欢迎随时与 SMM 联系!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作为当前备受行业追捧的新兴领域,固态锂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成为了锂电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尤其是硫化物固态电池,成为了近年来行业发展的主流技术路线之一。但是,硫化物电解质依然面临着界面兼容性、规模化制造等问题,这也成为了制约硫化物固态锂电池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技术瓶颈。 2025年9月10日,当升科技在其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已成功开发出高离子电导率、微纳米粒径可控调节、对湿度相对稳定的硫化物电解质、具有良好界面浸润性的氯碘复合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并已实现稳定制备,具备规模化供应能力。同时,当升科技宣布已开发出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用超高镍多元材料和超高容量富锂锰基材料,并实现10吨级批量供货,其相关产品技术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据悉,“氯碘复合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这一全新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属首次提出,也是当升科技为解决行业普遍面临的技术难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据公开资料,当升科技起源于央企科研院所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研发课题组,经过二十余年发展,逐渐成长为全球锂电正极材料龙头企业。作为行业技术引领者,当升科技是国内较早开始布局研发固态锂电正极材料的企业之一,早在2022年7月,当升科技召开战略新品全球发布会,隆重推出双相复合固态锂电正极、固态电解质2款全新体系材料,通过独特的反应模型实现了材料的高度单晶化,并在此基础上原位构筑快离子导体层,实现了技术上的重要突破。 2025年1月,北京大学庞全全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发表文章,在全固态锂硫电池中加入含有氧化还原反应速度超快的碘,对硫的固固转化反应起到氧化还原介导的作用,从而激活原本难以进行的两相界面反应,显著增加了活性位点的密度,实现快速固固硫反应动力学,大幅度提高了锂硫电池的倍率性能。此项技术突破,可实现电池在25℃环境下以5C倍率连续循环25000次,20C倍率下3分钟充入784mAh/g电量,零下20℃的冰天雪地中性能衰减不足5%,实现了在固态锂电材料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创新。 此次当升科技全固态硫化物电解质中融入碘元素,成功研发出氯碘复合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并已实现稳定制备,具备规模化供应能力,充分彰显了当升科技在固态锂电材料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以及卓越的工艺技术。不仅于此,当升科技在硫化物固态电池材料商业化应用方面,也走在了行业前列。当升科技2025年半年报显示,其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专用正极材料率先实现吨级出货,相关产品已导入清陶、卫蓝、辉能、赣锋锂电、中汽新能等多家固态电池客户。 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约为1GWh,主要以半固态电池为主。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到3GWh,2030年出货量将增长至614GWh,固态锂电装机规模较当前增长上百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展望未来,预计随着固态锂电材料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当升科技将充分利用其已有的市场布局和战略卡位优势,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下游市场对高压密磷酸铁锂的需求快速增长,众厂商的布局力度也在不断加大。9月初,德方纳米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该公司第四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持续获得客户认可,出货量及占比不断提高,在目前的产品结构中占比已达20%-30%。 值得注意的是,德方纳米还透露,该公司已成功开发出第五代高性能磷酸铁锂材料,动力与储能领域均可适用,目前已进入中试量产阶段。 今年7月,富临精工公告称,该公司与川发龙蟒共同签署协议并设立合资公司,拟投资新建10万吨/年高压密磷酸铁锂项目。今年5月,万润新能与宁德时代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迭代,目标适配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储能大电芯等高端需求。 高压密磷酸铁锂是新的技术趋势,通过提高材料的压实密度,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新的需求。目前市场上该材料供应偏紧,并享有不小的市场议价。 磷酸铁锂迭代路径 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用户对长续航、高快充的需求日益增长,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快充电池产品,成为各电池厂商积极布局的重点;同时,储能电池超着300+Ah大容量产品方向不断演进。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也因此朝着高压实密度的方向快速迭代。 从技术迭代路径来看,根据粉体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材料可分为五代。第一代压实密度为2.1-2.3g/cm³,目前已经基本淘汰;第二代压实密度为2.4-2.5g/cm³,第三代为2.5-2.6g/cm³,这两种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第四代为2.6-2.7g/cm³;第五代则为2.7g/cm³以上。 业内通常将压实密度达2.6g/cm³及以上的磷酸铁锂,定义为高压密产品,即第四代及以上磷酸铁锂材料。“高压密磷酸铁锂能够在相同体积下增加活性物质含量,从而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提升电池续航能力和快充性能,同时降低综合成本。”业内人士表示。 高压密磷酸铁锂存在较高技术门槛,其生产需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新增二次烧结,对前驱体磷酸铁的制备、材料大小颗粒的配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目前以磷酸铁法二烧或草酸亚铁法生产高压密铁锂为主。 从市场供应来看,目前行业内仅有少数企业能够形成有效供给,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国金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业内可供高压密磷酸铁锂的企业主要是富临精工,2025年湖南裕能等企业或将扩大供应,预计2025年行业需求和供给分别为73万吨和78万吨。 据市场数据,压实密度在2.65g/cm³的磷酸铁锂材料,每吨可获得1000元~2000元的产品溢价。 众厂商争相布局 截至目前,富临精工、德方纳米、湖南裕能、龙蟠科技、万润新能、安达科技等众多磷酸铁锂制造商,都已布局高压密磷酸铁锂产品,但在技术能力和产能供给方面有较大差异。 从技术发展进度来看,目前大多数企业处于第四代产品期。湖南裕能表示,该公司YN-13系列属于第四代磷酸铁锂产品,具备超高压实、高容量、满足快充等优势,能够大幅度提升电芯的能量密度,从而更好地满足高端动力和高端储能应用需求,YN-13系列产品已通过重要客户认证,并实现批量供货。 今年3月,龙蟠科技推出其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产品,压实密度大于2.6g/cm³,采用特殊的烧结工艺,可有效降低成本。龙蟠科技表示,2025年该公司将提高高压密产品比例,并将其视为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据了解,目前万润新能已掌握压实密度达2.6g/cm³的第四代产品技术,实验室阶段更高代际产品正在研发。安达科技表示,其第四代磷酸铁锂产品研发正在稳步推进,粉末压实密度达到2.60~2.65g/cm³。 据富临精工透露,其子公司江西升华现有高压密磷酸铁锂年产能30万吨。2024年富临精工锂电正极材料业务营业收入为48.29亿元,同比上升71.99%,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占比100%;2024年,其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能为14.42万吨,产量12.82万吨,产能利用率高达88.9%。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富临精工与宁德时代签署协议,宁德时代将向江西升华支付5亿元预付款,用于富临精工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能建设,并在2025年至2029年期间,每年采购不低于江西升华承诺产能的80%产品。 在新产品方面,据悉德方纳米开发出的第五代高性能磷酸铁锂材料,粉体压实密度达2.70~2.75g/cm³,极片压实密度可达2.75g/cm³以上。湖南裕能表示,该公司第五代磷酸铁锂产品正在积极研发中,进展顺利,该款产品可进一步提高产品压实密度等性能。 在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的带动下,高能量密度、快充等是磷酸铁锂电池的长期技术趋势。不难想象,未来高压密产品在磷酸铁锂市场中的占比将会持续提升,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掌握核心生产工艺,且有能力大规模量产的企业将占据主动地位。
据荆门源晗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简称:荆门源晗)消息,近日,在荆门源晗电解液前驱体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预计整个项目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进入试生产阶段。届时,项目投产后将有效缓解新能源汽车行业对高端电池材料的迫切需求,进一步完善当地新能源产业链布局。 据掇刀区融媒体中心报道,荆门源晗电解液前驱体项目是湖北省荆门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30亿元。 据悉,项目建成后将涵盖年产20万吨碳酸二甲酯装置、年产20万吨乙醇装置、年产18万吨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装置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助推荆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和千亿级锂电产业集群的发展,实现强链延链补链。 资料显示,荆门源晗是上海源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源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是太盟投资集团旗下专注于“双碳”技术投资的平台型集团公司 。
SMM9月11日讯: 本周电解液价格暂稳。其中,三元动力用、磷酸铁锂用及锰酸锂用电解液均价分别为22250 元 / 吨、18250 元 / 吨及 14850 元 / 吨。成本端来看,部分添加剂受供应偏紧支撑,价格近期出现上行;六氟磷酸锂虽同样面临供应紧张,但受其原料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行影响,价格暂稳。综合来看,电解液整体成本已有所上升,但由于价格传导存在时滞,当前成本端的变化尚未反映至电解液终端报价中。需求端来看,一方面,纯电重卡项目加速落地,叠加 “金九银十” 传统汽车销售旺季,动力电芯需求实现显著增长;另一方面,储能领域需求持续保持旺盛态势。双重利好共振下,电解液总体需求稳步上行。供应端方面,电解液企业遵循 “以销定产” 模式,在下游需求的带动下产量有所增加。但受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大环境影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在价格调整中较为被动。基于当前供需格局及成本端因素判断,短期内电解液价格预计将保持稳定。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徐萌琪021-20707868 胡雪洁021-20707858
SMM9月11日讯: 要点: 2025年09月10日,在当升科技2025年上半年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陈彦彬称,公司在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等固态电池材料体系均有布局,技术领先。已开发出特定性能的硫化物、氯碘复合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可稳定制备并具备规模化供应能力。技术研发上,全固态正极材料采用相关工艺解决难题,实现超高容量与长循环寿命,已开始10吨级批量出货。 2025年9月10日,当升科技2025年上半年网上业绩说明会于中证网成功举行。公司董事长陈彦彬、独立董事李国强、财务负责人及董事会秘书李洪发出席活动,并就固态电池材料研发进展、产业化应用及未来规划等投资者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陈彦彬表示,当升科技已系统布局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等多类固态电池材料体系,其中固态电解质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成功开发出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粒径可控、湿度适应性良好的硫化物电解质,以及具备优异界面浸润性的氯碘复合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目前,这些材料均已实现稳定制备,并具备规模化供应能力。 在技术研发方面,当升科技通过超稳定快离子导体修饰工艺,有效解决了全固态电池中正极材料与电解质界面阻抗高、副反应多等关键难题,实现了超高容量和长循环寿命的性能突破。目前,相关正极材料已实现10吨级批量出货。 产业化应用方面,当升科技固态锂电产品已导入清陶、卫蓝、辉能、赣锋锂电、中汽新能等多家头部固态电池企业,应用于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低空经济及高端装备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氯碘复合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为当升科技首次提出并实现量产,该材料通过引入碘元素显著提升硫反应动力学,解决了固态锂硫电池中固固转化反应动力学缓慢的行业共性难题。这一技术方向与2025年1月北京大学庞全全团队在《自然》期刊发表的锂硫电池氧化还原介导策略高度契合,显示出当升科技在前沿材料领域的敏锐布局和扎实积累。 作为起源于央企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当升科技早在2022年7月即发布双相复合固态锂电正极和固态电解质两款战略新品,通过单晶化与快离子导体原位构筑技术实现重要突破。如今,公司在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已形成从技术研发到规模化生产的完整链条。 当升科技固态电池布局 当升科技已经在氧化物、硫化物等多条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上取得关键突破,实现了超低阻抗、宽温域适应、高安全性的性能优势。此外,当升科技已成功开发出高离子电导率、结构稳定性优异的氧化物及硫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并完成了年产百吨级中试线建设,实现吨级稳定制备。目前,多款电解质产品已经获得下游头部电池厂商与车企的认证及导入。 在正极材料方面,当升科技开发了适配全固态电池的镍含量≥95%的超高镍正极材料,循环寿命超过2500次,并已经与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联合开发。公司还与卫蓝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内容包括产品供货、产品开发及产能布局协同,有助于抢占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制高点。此外,当升科技的超高镍单晶正极材料(镍含量≥95%)已应用于宁德时代的固态电池项目,全球每10块固态电池中约7块使用当升科技的正极材料,宁德时代、卫蓝新能源等头部企业的固态电池正极均由当升独家供应。 综合来看,当升科技定位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和固态电池解方面的市场开拓和研究。 技术体系:覆盖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三大固态电解质路径; 核心突破:氯碘复合硫化物电解质、超稳定快离子导体修饰正极材料; 量产进展:电解质与正极材料均实现稳定制备,10吨级批量供应; 客户生态:导入清陶、卫蓝、辉能、赣锋锂电、中汽新能等企业; 应用场景:无人机、eVTOL、人形机器人、电动汽车等; 战略定位:从材料研发到产业化落地全程引领,夯实全球固态电池材料核心供应商地位。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关注固态电池的发展时,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王子涵021-51666914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杨朝兴021-20707860
SMM9月11日讯: 本周,国内人造石墨价格整体以稳为主。成本端支撑力度增强,石油焦价格持续上行,石墨化价格也出现涨价走势,双重成本压力为人造石墨价格提供了坚实 “托底” 力量;需求端,受终端领域需求提升的传导影响,人造石墨下游采购需求保持高企。在此背景下,负极企业受成本抬升与下游需求上涨的双重因素驱动,已逐步产生涨价意愿,但过剩的产能规模与仍处低位的开工率对人造石墨价格形成明显制约。展望后续,尽管成本与需求对价格的支撑仍存,但过剩产能的制约力量仍将占据主导,因此,预计后续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价格难以获得有效上涨空间,大概率将维持平稳运行态势。 本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价格持稳运行。成本端,上游原材料价格出现小幅下滑,但因为生产滞后性以及下游需求有所提升等因素的影响,成本的小幅下滑暂未对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价格造成下滑影响,本周价格主要以持稳为主。展望后市,虽然市场需求正在逐渐提振,但天然石墨的行业竞争态势将持续加剧,供应过剩格局难以得到根本改善,预计后续天然石墨负极价格难有上涨。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徐萌琪021-20707868 胡雪洁021-20707858
SMM9月11日讯: 本周国内石墨化市场行情打破前期僵持态势,价格呈现小幅上行走势。需求端,“金九银十”旺季到来,下游企业受终端备货需求拉动,采购积极性明显提升,石墨化外协订单量有所增加,此前持续存在的产能过剩格局得到一定缓解,为价格上行提供了基础支撑;同时,回顾前期市场,石墨化行业曾长期处于成本高于利润率的承压状态,进入本周后,多数石墨化企业开始推动利润率向合理区间回调,进一步助推价格抬升,双重因素共同促成了本周价格的小幅上涨。展望后续,石墨化外协下游领域的需求预计会进一步增长,订单规模的扩大将带动行业产能利用率继续提升,市场供需关系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综合来看,预计短期内石墨化市场价格仍具备上行空间。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徐萌琪021-20707868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