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79个
【吉利集团旗下电池公司吉曜通行:预计到2027年形成70GWh电池产能规模】 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吉曜通行首席执行官郑鑫表示,吉曜通行到2027年将形成70GWh电池产能规模,拥有桐庐、衢州、建湖、赣州、上饶、鹰潭、宁国、枣庄8大生产基地。在商业模式上,吉曜通行将努力探索车电分离和换电模式,建立电池银行。小财注:浙江吉曜通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吉曜通行”)是吉利控股集团的电池业务主体。(财联社)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张进华:加强OTA升级管理 明确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发文指出,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融合发展,汽车产品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汽车软件在线升级(OTA升级)逐步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中广泛应用。一方面,OTA升级可快速迭代产品功能、优化产品性能、提升用户体验、重塑产品开发模式,成为汽车生产企业为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不同于普通电子消费品,汽车OTA升级如果缺乏必要的监管,可能带来车辆行驶安全风险,甚至危及公共安全。张进化表示,强化汽车OTA升级管理,明确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将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安全提供重要支撑。(财联社) 【理想汽车:焕新版车型将重回月销量五万台水平 会根据市场需求推出轿车产品】 理想汽车管理层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表示,理想焕新版车型上新后,每周销量均超过一万台,5月截至目前在20万元以上市场市占率14.7%,理想有信心焕新版车型很快会回到月销量五万台水平。理想的增程和纯电SUV以及理想MEGA在支持年3000亿元营收后,会根据市场需求推出 MPV、轿车产品,满足国内,以及重要的海外市场需求。(财联社) 【宁德时代与兰州签署零碳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5月29日,宁德时代与兰州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新能源电池后市场建设、全域交通电动化升级及零碳城市生态构建三大领域深化合作。双方还将构建零碳城市生态,通过融合光伏、储能与智能管理技术,打造零碳园区,构建虚拟电厂等产业;建设城市级“光、储、充/换、检”一体化示范站;探索退役电池循环利用政策,共建电池回收体系与协同处理基地,形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闭环。(科创板日报) 【中仑新材:固态电池专用BOPA膜材处于市场前期推广阶段】 中仑新材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锂电膜产品作为软包锂电池铝塑膜的核心基材,已率先实现国产化替代并稳定量产,目前已成功进入紫江新材、璞泰来、明冠新材等国内主流铝塑膜厂商的供应链体系。近期,公司研发的固态电池专用BOPA膜材已取得关键突破,该产品可通过铝塑膜应用于固态电池领域,目前正处于市场前期推广阶段。(财联社) 【龙蟠科技:拟向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增资3.7亿元】 龙蟠科技(603906.SH)公告称,公司拟以发行H股股票募集资金的80%向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增资,金额折合人民币36,970.56万元,其中5,551.2923万元计入注册资本,剩余31,419.2677万元计入资本公积金。增资完成后,常州锂源注册资本增加至83,412.7585万元,仍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计划将增资资金用于向公司控股孙公司LBM NEW ENERGY (AP) PTE. LTD.增资1,400万美元。该增资事项构成关联交易,尚需提交股东会审议。(财联社) 相关阅读: 正式跌破6万元/吨!碳酸锂期货再创历史新低 价格何时见底?【SMM快讯】 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板块冲高 零部件板块掀起轰轰烈烈“涨停潮” 近10股涨停【热股】 【SMM分析】瑞浦兰钧与晓星重工达成 2.5GWh 储能战略合作 【SMM周评】锂矿5.26--5.29周度行情 【SMM周评】碳酸锂市场延续疲软 供需失衡与成本走弱致价格持续下行 【SMM周评】氢氧化锂5.26-5.29 周度行情 本周负极原料焦价受需求影响呈下降趋势【SMM锂电负极原料市场周评】 本周石墨化外协价格小幅下滑【SMM锂电石墨市场周评】 本周负极材料价格处于博弈状态【SMM锂电负极市场周评】 三元前驱体市场疲软【SMM三元前驱体市场周评】 三元材料市场情绪不佳【SMM三元材料市场周评】 钴中间品现货价格略有走弱【SMM钴中间品市场周评】 【SMM动力电芯市场周评5.29】车销略显疲软,电芯价格无向上预期 磷酸铁锂材料市场本周小结【SMM锂电市场周评】 【SMM分析】2025年4月国内碳酸锂进口量出炉 4月电池材料进出口数据出炉 锂辉石碳酸锂进口双增 后者出口量大涨!【SMM专题】 钴系产品报价集体下行 电解钴跌6200元 四钴冶炼厂出货意愿增加【周度观察】 电解钴现货价格下跌【SMM电解钴市场周评】 【SMM周评】碳酸锂价格持续阴跌 短期市场仍承压 【SMM分析】磷酸铁掺钛 能否成为高端化之路的完美升级? 【SMM分析】4月中国氢氧化锂出口量达4222吨 环比基本持平
近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首次明确全固态电池定义,要求离子传递完全通过固体电解质实现,与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形成严格技术分界。该标准由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牵头联合50多家单位共同起草,标准的出台能有效避免概念炒作,同时为材料开发、工艺优化、设备适配等环节提供了更加统一的衡量指标。 “这就像为行业立了一面照妖镜。”有业内人士表示,过去谁都能说自己是固态电池,现在有了明确的技术边界。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敏锐,近期,固态电池概念股表现活跃,多家概念股拉升,金龙羽、鹏辉能源、国轩高科、领湃科技等公司股价涨幅显著。不过,当资本为固态电池概念股疯狂时,行业正在经历最残酷的技术淘汰赛。 新国标推动固态产业盛宴 从消息层面上来看,近期固态电池板块暴涨,除了以上标准发布以外,还与行业几大利好有关,尤其是从技术端到企业端都传出积极变化。 技术方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春阳联合国际团队,利用原位透射电镜技术在纳米尺度首次揭开了固态电池突发短路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固态电解质的纳米尺度失效机理提供了全新认知,为新型固态电池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企业方面,国轩高科宣布已建成0.2GWh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同步发布了包括G垣准固态电池在内的6项新产品,且这款准固态电池已有4家以上客户上车测试; 金龙羽子公司金龙羽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与客户签订了无人机用高能量密度固态电芯采购订单,并表示公司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已取得一定的进展,部分材料已向客户送样评测……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5月28日统计,固态电池板块个股年内平均上涨5.32%,金龙羽、上海洗霸、三祥新材、冠盛股份等7股的股价涨幅居前,均上涨超30%。此外,5月以来,近20只固态电池概念股获得杠杆资金加仓,其中比亚迪、国轩高科杠杆资金净买入额居前,分别为10.2亿元和1.52亿元。天奈科技、容百科技、先导智能、当升科技等杠杆资金加仓额也居前。 电池网注意到,近日,新版动力电池安全国家强制性标准——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重新修订热扩散防护、底部撞击、快充循环三大严苛测试,并要求电池 “不起火、不爆炸”。 新国标的发布,既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回应,也是倒逼行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力。相关标准的修订,并不是意图借此淘汰某些电池企业,但是如果部分企业的产品能力跟不上时代节奏,优胜劣汰也是一个正常的情况。这一事件是动力电池行业从“量”到“质”跃迁的标志性节点。 同时,新国标对电池安全性的严苛要求,成为固态电池产业化的直接推动力。例如,热扩散测试要求电池包在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传统液态电池需通过增加隔热层、防火材料等 “加法”实现,而固态电池工作温度范围更宽,耐热性更好,且固态电解质具有耐高温、不可燃、绝缘性好的特性,天然满足这一要求。 万联证券此前分析指出,新国标的安全标准升级,将进一步提升固态电池需求的迫切性,加速产业化进程,新国标实施时间与固态电池预计量产时间相近,有望提升新车型对固态电池的搭载率。 研究机构EVTank预计,全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实现小规模量产,到2030年将实现较大规模的出货,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其中全固态的比例将接近30%。 冰火交织的固态产业真相 “投资人恨不得明天就能装车,但实际上我们还在跟界面阻抗搏斗中。” 目前,业内对固态电池技术的落地速度期望值有所提升,不过,这条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走,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有业内人士表示,主流电池厂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基本保持在2027年前后,但这一时间点只能称之为技术实现时间,并不是商业化时间。并且,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核心在于技术研发,只有完成技术突破、产能快速上升,才会进一步考虑产业链降本问题。 因此,尽管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但就现阶段而言,技术和成本依然是横亘在固态电池商业化道路中的巨大阻碍。 一端堆砌着资本与政策红利,另一端承载着界面难题,面对横亘在前的技术鸿沟,产业界正着手推进用于过渡的半固态电池。 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到5.3GWh,同比大幅增长4.3倍,全部为半固态电池,主要为中国企业生产。在主要的技术路线当中,聚合物电解质和氧化物电解质主要用于当前半固态电池,硫化物和卤化物主要用于未来全固态电池,少部分用于半固态电池掺杂使用。2024年中国聚合物和氧化物电解质出货量占比超过98%,少量使用硫化物和卤化物。 EVTank预计,随着全固态电池的逐步产业化,硫化物电解质的出货量占比会逐步提升,预计到2030年,硫化物电解质的总体出货量占比将达到29.5%,其中在全固态电池电解质中,硫化物电解质的市场份额将达到65%。 据了解,中国固态电池产业链已呈现出层次分明的竞争格局。 老牌电池企业阵营中,宁德时代研发硫化物+聚合物复合电解质技术;比亚迪致力于将刀片电池技术与硫化物结合;赣锋锂业已形成固态电池全链路布局,在硫化物电解质及原材料、氧化物电解质等固态电池关键环节具备研发生产能力等。 新兴企业当中,则主要由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太蓝新能源等企业组成,旨在推进半固态电池装车,而后逐步实现全固态电池的研发生产。 EVTank在白皮书中总结到,固态电池正在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崛起,成为新能源领域竞争的新战场,企业及各大研发平台也在不断对固态电池现有问题进行攻关:如通过掺杂、界面工程等的方式改善离子传输问题;通过添加剂、涂层、结构设计等改善锂枝晶生长问题。另外,随着人工智能的引入,改变材料研发范式,大幅提升全固态电池的研发效率,为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提前增加了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抢占下一代技术风口,日美欧等均通过发布相关政策,设立了电池远期战略目标,全固态电池还面临着虎视眈眈的海外电池巨头。 据外媒消息,5月20日,宝马集团宣布全球首辆搭载全固态电池(ASSB)的BMW i7测试车型在慕尼黑正式启动道路实测。此次测试的BMW i7车型搭载由Solid Power提供的大尺寸全固态电芯,采用硫化物电解质。 因此,从战略层面来看,发展固态电池绝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掌握未来新能源发展核心的必经之路,需要科研机构及企业应用聚焦技术攻坚,以技术迭代周期为机遇,在不断变化的行业周期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在新国标的倒逼下,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技术或将率先放量,应用于高端电动车和低空经济等领域;而全固态电池的大规模商用,仍需要给产业一定的时间。 在资本狂欢与技术突破的喧嚣中,行业需保持清醒,固态电池的终极价值不在于概念的炒作,而在于能否真正解决用户痛点,推动新能源产业走向全面安全、续航无忧。 这场电池技术革命不仅关乎电池本身,更将重塑整个产业链,例如干法电极设备、高压化成分容设备等新赛道的崛起,以及锂金属加工、固态电解质材料等细分领域的爆发,正在孕育新的产业巨头。同时,固态电池也将定义中国制造在全球碳中和浪潮中的全新坐标。
2025 年 5 月 27 日,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瑞浦兰钧”)与韩国晓星重工业(Hyosung Heavy Industries,以下简称 “晓星重工”)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MoU),开启了在储能领域的深度合作篇章。此次合作聚焦于储能电芯供应、系统集成以及市场推广等关键环节。 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瑞浦兰钧将向晓星重工提供高达 2.5GWh 的储能电芯、模组以及直流侧集装箱。同时,瑞浦兰钧还将分享其在系统设计集成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晓星重工则将充分利用其在全球电力设备市场的广泛渠道网络,负责产品的本地化适配、认证及推广工作,促进双方合作成果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 瑞浦兰钧此次供应的核心产品是其新一代 392Ah 储能电芯。该电芯具备卓越的性能指标,能量密度高达 415Wh/L,循环寿命更是超过 12,000 次。此外,这款电芯成功通过了 GB 44240-2024 浅刺测试,在热失控情况下能够做到不起火、不爆炸,展现出极高的安全性。这使其能够轻松应对极端气候条件和高负荷应用场景。 双方合作开发的 Powtrix™ 直流侧集装箱储能系统同样备受瞩目。该系统容量达到 6.26MWh,创新性地融入了 AI 智慧运维与主动均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Powtrix™ 系统能够显著减少停机时间,降低 20% 的停机时长,同时提升电池利用率 15%,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该系统还具备灵活配置能力,可轻松调整为 4 小时长时储能或 2 小时快速响应版本,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晓星重工业在电力和钢铁等高耗能行业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经验。凭借其在韩国 KTL 认证以及欧美 UL、IEC 标准方面的专业整合能力,晓星重工业将加速推动双方合作产品进入东南亚、北美等高增长潜力市场,大幅缩短项目落地周期。 除此次与晓星重工的韩国市场合作外,瑞浦兰钧在印尼的生产基地(年产能 8GWh)也将在 2025 年正式投产,主要满足东南亚地区新能源重卡和电网侧储能的需求。此外,瑞浦兰钧在欧洲设立的子公司(位于德国慕尼黑)已与 Stellantis、Volvo 等国际知名车企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2024 年,瑞浦兰钧海外收入同比增长高达 526.65%,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拓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SMM新能源行业研究部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本周,直流侧电池舱价格延续小幅下探趋势。5MWh直流侧电池舱的平均价格为0.43元/Wh;3.44/3.77MWh直流侧电池舱的平均价格为0.437元/Wh。本周是136号文增量项目上网电价全面市场化节点前的最后一周,未来新能源项目配储经济性的不确定性将导致储能需求减少,储能集成商为争取市场中现有订单而采取价格战策略,本周直流侧电池舱价格小幅下行。SMM预计短期内直流侧电池舱的价格或延续略微下行情况。 5月28日,平定县400MW/800MWh储能电站EPC总承包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标段中标结果公示,项目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项目计划建设400MW/800MWh预制式集装箱储能站一座,包含电池集装箱、PCS升压一体机、新建一座220kV升压站。中标人报价10149万元,折算后中标单价为1.269元/Wh。 SMM新能源行业研究部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任晓萱021-20707866 梁育朔021-2070789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本周,碳酸锂现货市场延续了前期的疲软态势,市场价格重心持续下移。截至今日,SMM电池级碳酸锂指数价格报61233元/吨,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区间为5.95万至6.23万元/吨,均价6.09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现货价格区间为5.88万至5.98万元/吨,均价5.93万元/吨。本周碳酸锂价格累计下跌已达1500元/吨。 碳酸锂价格的持续走低,除了受到供需基本面大幅过剩的影响外,还与锂矿价格的大幅下跌密切相关。随着成本支撑的持续走弱,碳酸锂价格被进一步拖拽下行。从本周市场成交情况来看,交易活动较上周有所回暖,下游材料厂的采购意愿较本月上旬和中旬也有所好转。然而,在长协客供比例较高的背景下,采购增量依然相对有限。 在供应端,此前盘面价格的小幅反弹为部分非一体化锂盐厂提供了套保复产的机会,市场供应存在增量预期。同时,随着锂矿价格的持续下跌,成本端的支撑也在逐步减弱,这进一步压制了碳酸锂价格。综合来看,在供需过剩的背景下,碳酸锂市场短期内仍将维持弱势运行,价格预计将继续承压。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动力电芯价格目前相对稳定,但从主流报价中枢的维度来看,三元电芯与铁锂电芯价格有下降的可能性。终端车市在“以旧换新”等政策刺激下表现温和,未出现超预期增长,不过在车销整体增速相对放缓的情况下,铁锂电池的渗透率小幅上升。三元方面,目前仍以高端车型及海外市场需求为主。供需错配仍在延续,预计动力电芯价格仍有小幅下探空间,成交依赖灵活出价与付款条件博弈。下半年价格走势取决于整车侧去库进度、电混车型结构放量,以及出口订单恢复情况。中短期看,行业将面临持续的价格压缩与盈利承压。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杨涟婷021-51595835 杨玏021-51595898
据外媒报道,韩国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LGES)已与美国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GM)达成协议,将在他们在美国的合资工厂中增设磷酸铁锂(LFP)电池生产线。同时,韩国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三星SDI也已与通用汽车达成类似协议。此举旨在降低通用纯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并在北美市场提供更多样化的电池选择。 LG新能源与通用汽车的合资企业Ultium Cells LLC目前在美国田纳西州和俄亥俄州拥有两座电池工厂,分别于2024年和2022年建成,主要生产高镍钴锰(NCM)电池。通用汽车已要求将部分生产线转向生产更经济的磷酸铁锂电池,以降低其纯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并在北美市场推出更多电池选项。 通用汽车希望通过同时提供LFP电池和NCM电池选项,来提升该公司在北美地区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其中,价格较高的NCM电池主要用于该公司高端纯电动车型,而LFP电池则用于该公司面向大众市场的车型,以吸引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据悉,通用汽车计划为其现有的七款纯电动车型中的五款装载LFP电池,包括雪佛兰Bolt、Equinox、Blazer和Silverado EV等。 此外,LG新能源与通用汽车还正在联合开发富锂锰基(LMR)电池,这种新型电池预计将具备优异性能,同时也将保留LFP电池的低成本优势。Ultium Cells LLC预计将于2028年开始生产LMR电池,并计划率先在皮卡和全尺寸SUV上投入使用。 三星SDI也已同意在其与通用汽车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合资工厂中调整部分生产线。该工厂原计划仅生产NCM电池,但现已调整为同时生产更经济的LFP电池。据悉,该工厂预计将于2027年投入运营。
储能电芯价格整体维持平稳,但结构性差异明显。大储项目国内集中并网阶段已基本结束,市场进入需求消化期,但美国关税政策的转变带来增量支撑短期生产及出货。工商业侧项目价格稳定但成交观望情绪较浓。小储市场则延续热度,特别是50Ah供需紧张,部分厂商产线持续满负荷,市场出现涨价情绪,但还未影响到价格中枢。预计大储价格有小幅下行压力,小储价格有上升的趋势,整体仍以稳为主,局部存在波动。随着政策退坡、行业转向市场化,价格走向将更多依赖项目盈利模型与产品竞争力。小储、工商储等高经济性场景有望率先企稳回暖,技术含量较低的通用电芯或面临持续价格压力。 SMM新能源行业研究部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杨玏021-51595898
SMM5月29日讯: 本周,电解液价格有所下降。其中,三元动力用、磷酸铁锂用及锰酸锂用电解液均价分别降至21900 元 / 吨、17950 元 / 吨及 14,525 元 / 吨。成本端,电解液核心原材料六氟磷酸锂受上游原材料氟化锂价格持续走低和市场需求缺乏显著增长的双重影响,价格承压下滑,与此同时,溶剂、添加剂价格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小幅下降,导致电解液整体制造成本下降。需求端,美国对华关税下调的影响短期内尚未有效传导至电解液市场需求层面,下游客户仍保持保守的生产与备货策略,以 “按需采购” 为主,致使市场需求增长动力偏弱,对产业链拉动作用较小。供应端,行业头部企业正持续深化 “以销定产” 的运营模式。电解液价格长期走低背景下,部分企业会主动规避盈利空间小甚至亏损的订单。但受制于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现状,仍有企业选择以短期亏损为代价维持销售,试图通过低价策略加速市场份额的抢占。综合多重因素来看,预计后续电解液价格将继续面临下行压力。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徐萌琪021-20707868 胡雪洁021-20707858
本周,三元材料价格持续下行。原材料成本方面,硫酸镍、硫酸钴和硫酸锰均呈小幅下跌趋势,碳酸锂与氢氧化锂价格尚未触底,继续承压。 在动力市场方面,终端车销不及预期,导致正极材料端需求疲软,市场情绪低迷。除个别头部电芯厂订单有所增长外,整体需求依旧清淡。 在消费市场方面,尽管海外需求有所上升,但由于三四月份原材料价格上涨期间,厂商已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前备货,当前面对原料价格的转跌趋势,市场对钴盐和锂盐持看空态度,企业普遍转为去库操作,观望情绪浓厚。 整体来看,市场对6月行情预期偏空,供应端或将出现一定收缩。 在价格走势方面,碳酸锂和硫酸钴仍存在进一步下行空间,三元材料价格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后续仍有下探可能。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