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993个
特斯拉的Cybertruck被市场广泛认为是一款失败的产品。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原本预期每年生产超过25万辆Cybertruck,但其每年的销量不过2万辆。生产线利用率不超过10%,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是一个十分糟糕的结果,因为这意味着制造商投入该项目的大部分资金将变成沉没成本。 而此时又正值电动汽车市场需求低迷的困境,不断累积的库存可能加剧特斯拉的生存困境。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另辟蹊径,让其私营公司SpaceX和xAI购买Cybertruck。上周,有数百辆Cybertruck被发现交付给了SpaceX和xAI,未来几周预计还将接收更多该款皮卡。 Cybertruck首席工程师Wes Morrill对此回应称,SpaceX正在用Cybertruck替换其支持车队,但他并未提及SpaceX的订购规模。 但这又引发了市场新的担忧。尽管SpaceX和xAI看起来完美地消化了特斯拉的过多库存,但考虑到马斯克正在寻求特斯拉的更多持股,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这笔交易相当于马斯克以其关联企业来提高Cybertruck的销量,有点类似于“虚假繁荣”。 Cybertruck陷入销量困境 根据考克斯汽车公司的数据,特斯拉第三季度售出了约5400辆Cybertruck,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2.6%。而第三季度,美国电动汽车销量整体十分亮眼,美国消费者因为联邦税收抵免政策到期而集中购买电动车。 特斯拉第三季度累计售出438487辆电动汽车,环比增长40.7%,同比增长29.6%。Cybertruck的惨淡数据与电动汽车整体市场业绩的对比,格外令市场担忧。 这款皮卡的销量也明显落后于竞争对手福特的F-150 Lightning,该汽车在第三季度售出了1万辆,同比增长39.7%。Rivian R1T的销量则同比增长了13%,GMC的悍马EV销量增长21.9%,Sierra EV销量增长超过771%。 此外,Cybertruck还面临着安全质疑。因Cybertruck起火事故丧生的两名年轻人的家人正在起诉特斯拉,认为该公司设计的车型在门把手设计上存在缺陷,导致两名年轻人无法逃生。
最新消息显示,在关键铝供应商工厂发生严重火灾后,福特汽车暂时削减了至少五款车型的产量,其中包括多款热门SUV。 上周,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的一位官员在肯塔基卡车工厂向其成员表示,由于铝供应困难,福特将暂停生产其利润丰厚的大型SUV Expedition和林肯Navigator。 另根据福特发给员工的备忘录,SUV车型的生产暂停期将持续一周,备忘录未具体说明停产原因。 为节省铝材供应,福特上周还暂停了肯塔基州另一家组装厂的生产,本周仅恢复一个班次运行。据UAW官员透露,该厂正处于生产Escape SUV及其豪华版林肯Corsair的最后阶段。Escape预计于12月正式停产,为新款电动皮卡腾出产线。 除此以外,还有知情人士透露,福特提前启用了原定于2025年晚些时候的停工时间段。(汽车制造商通常会在一年中某个时间段安排停产检修期) 上月,美国铝业巨头诺维利斯(Novelis)位于纽约州奥斯威戈的工厂发生严重火灾,导致其关键生产区域完全烧毁,预计将停产至明年初。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该工厂为美国汽车行业提供约40%的铝板原料,是美国车企的重要供应商。事故将导致福特等车企的部分型号汽车生产出现显著延迟,影响持续数月。 诺维利斯最大的客户——福特上周表示,公司正与诺维利斯密切合作,正在“探索一切可能的替代方案,以尽量减少潜在的停产”。 诺维利斯表示,正研究能否从其海外工厂及竞争对手工厂调配汽车级铝材,以满足福特标准。 福特的主要利润来源、美国最畅销的卡车F-150皮卡是全行业使用铝材最多的车型之一。十年前,福特将F系列皮卡的外壳由钢材改为铝,以降低车重、提升燃油效率。 分析师警告称,若F系列皮卡停产,福特可能损失高达10亿美元的营业利润。富国银行分析师在报告中指出,若第四季度F系列销量下滑20%,福特营业利润可能减少8亿美元。 Evercore ISI估计,今年最后两个月计划组装的13万辆F系列中,可能有2万至5万辆受影响被迫取消生产。 咨询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分析师Sam Fiorani说,福特现在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确保F-150顺利生产这一目标上。 福特今年已因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面临约20亿美元成本,同时其电动车部门预计将亏损50亿美元。如今又要寻求从其他国家进口铝材。 诺维利斯的另一个客户、丰田汽车表示,公司正为其北美工厂寻找替代铝材来源,目前尚未出现生产中断,但“还不能掉以轻心”。
10月14日,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27.6万辆和322.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6.4%和12.9%,同比分别增长17.1%和14.9%。汽车产销历史同期首次超过300万辆,月度同比增速已连续5个月保持10%以上;1-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33.3万辆和243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3%和12.9%,产销量增速较1-8月分别扩大0.6和0.3个百分点。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的13家主要/上市车企2025年度销量目标完成率,有4家车企在70%以上,占比为三成。其中,小鹏汽车、小米汽车完成率最高,分别为82.42%和76.21%,全额完成年销目标几无悬念;与之相对应的,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及东风汽车三家最低,三个季度过后完成率不足五成。 进入到全年最后一个季度,车市年终“冲刺战”正式打响。 新势力车企:小米汽车Q3增速最快 今年前9个月,小鹏汽车成为唯一年度目标完成率80%以上的车企,同比增幅更是超200%。近日工信部发布的最新一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中,小鹏P7+、小鹏G6两款车型的增程版本赫然在列,能否借助增程车型触及年销天花板新高,将成为小鹏汽车接下来的一大看点。 年度目标达成率排名第二的小米汽车,是近期销量增速最快的品牌。 今年上半年,小米汽车完成年度销量目标45.12%,三个月后这一数字蹿升至76.21%,超越吉利汽车、上汽集团、中国一汽及长安汽车,升至次席。“小米YU7自7月6日开启交付以来,已交付超4万辆。”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近期的年度演讲上表示。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小米汽车单月交付量接连跨过3万、4万辆大关,其中9月交付首次超过4万辆,同环比分别增长209.37%和15.25%。 同样势头正盛的零跑汽车在上月完成第100万辆整车下线,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在将2025全年销量目标上调至“58万-65万辆”的同时,给出了“2026年挑战100万辆”的新目标。 相较而言,理想汽车无疑是今年截止目前“最失意”的新势力车企。理想汽车于9月完成交付33,951辆,同比下降36.76%,连续4个月出现同比下降。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曾表示,到2025年年底,理想i6的销量目标是稳定后单月实现9000至10000辆,理想i8为每月6000辆,再加上理想MEGA,理想纯电车型整体销量将稳定在每月1.8万至2万辆,以支撑理想汽车在高端纯电赛道“保五争三”。 传统车企:比亚迪出现持续“降速” 国内传统车企阵营中,头部车企比亚迪自二季度以来市场表现一直未达预期。今年5月、6月,比亚迪在国内市场出现了罕见的同比下跌,且连续3个月出现环比下跌。“金九”车市背景下,比亚迪上月销量396,270辆,同比下降5.52%。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市场竞争因素外,旗下插混车型销量明显下滑是比亚迪“降速”的主因之一。 相比国内市场,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依旧相对突出。今年9月,比亚迪旗下乘用车及皮卡海外销售70,851辆,同比增长107%;1-9月累计出口近70万辆,同比大涨134%。 吉利汽车、上汽集团是今年1-9月销量表现最好的传统国内车企,年度目标完成率均在七成以上。终端市场热度持续上扬的同时,两家车企亦在全新细分市场或领域实现突破——吉利汽车旗下极氪品牌首次触及50万级且市场反应强烈,上市发布会后13分钟极氪9X斩获一万台大定订单;上汽集团与华为合作的“第五界”尚界于上月推出首款车型“尚界H5”,上市一小时完成大定破万。 9月25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2025年迄今港股规模最大车企IPO的奇瑞汽车,1-9月销量接近190万辆,年销目标完成率为62.66%。 展望四季度车市“冲刺战”,叠加政策、市场、趋势等因素,中汽协给出了乐观预期。“近期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显效,部分暂停的地区开始恢复,行业综合治理‘内卷’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地方车展火热进行,企业新品密集上市,汽车市场整体延续良好态势,产销月度同比增速已连续5个月保持10%以上,且新动能加快释放,对外贸易呈现韧性。”中汽协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从着力扩大国内消费、 持续提升供给质量、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国际开放合作水平4个维度,提出了15条工作举措,为汽车行业的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为汽车市场持续向好提供了措施保障。
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近日通过社交媒体表示,上海超级工厂已经开始第四季度的 产能 爬升。她指出,工厂正全力推进生产拓展,确保国内及亚太地区车主能够尽快提车,同时为员工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和激励措施。 图片来源:@Grace陶琳-Tesla 据陶琳透露,2025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全球新车交付量达到49.7万辆,创下公司季度交付历史新高。这一成绩为四季度生产计划的加速奠定了基础。 此前,特斯拉于10月8日在海外市场推出了两款价格更便宜的电动车型——Model 3和Model Y的标准版。Model 3标准版起售价为36990美元,Model Y标准版起售价为39990美元,较各自的高级版价格有所下调。 为控制成本,Model Y标准版在配置上进行了多项调整:前大灯和尾灯的贯穿式灯带被取消,标配18英寸轮毂,仅提供黑、白、灰三种颜色,座椅采用环保皮革与织物拼接,方向盘改为手动调节,并取消了前排座椅通风、后排座椅加热及8英寸后排触摸屏等配置。此外,全景玻璃车顶内部填充了顶棚和隔音材料,动力方面搭载后置单电机,最大功率300马力,零百加速时间为6.8秒,相比原长续航版慢了1.4秒。 此外,据相关报道,特斯拉中国目前正在推进两款新车型项目,分别为现有Model Y和Model 3的减配版本,内部代号为E41和D50。知情人士表示相关车型已进入验证测试阶段,预计投产时间可能在明年年中或更晚,但特斯拉官方尚未对此发布任何确认信息,真实情况有待进一步验证。 目前,上海工厂的产能提升工作正有序推进,以应对全球市场持续增长的需求。
据外媒报道,在美国收紧对中国进口电池限制的背景下,韩国电池制造商SK On正将其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工厂扩建为兼具电动车电池与储能系统(ESS)电池生 产能 力的美国全方位生产基地,以巩固自身市场地位。 今年9月份,SK On与总部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商Flatiron Energy Development签署了首份美国大型储能系统电池订单。该订单价值约2万亿韩元(约合14亿美元),涉及7.2GWh的高性价比磷酸铁锂(LFP)电池。为履行这份明年起生效、为期四年的合同,SK On计划将其旗下SK Battery America佐治亚州工厂中部分镍钴锰(NCM)电动车电池生产线改造为LFP电池生产线,预计2026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此次合作后,SK Battery America将升级为可同时生产NCM与LFP电池的“双化学体系”生产基地,这使SK On能更灵活地应对美国电动车与储能系统领域市场需求的变化。 通过新增LFP电池产能,SK On将与韩国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一起,成为北美地区仅有的两家可独立运营、且能同时生产NCM与LFP电池的厂商。另据报道,尚未在美国建立自有工厂的三星SDI(Samsung SDI),正考虑将其与Stellantis合资工厂的部分生产线改造为储能系统用LFP电池生产线。 业内人士表示,SK On的“双轨战略”高度契合美国市场需求:在电动车领域,对高能量密度、长续航的NCM电池需求依然旺盛;而在储能系统领域,LFP电池凭借成本优势与安全性,正获得越来越多的青睐。 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电动车电池装机量中,高镍NCM电池占比达90%,今年这一比例进一步升至92%。市场研究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也指出,主流车企更倾向于选择NCM电池,以平衡续航里程与安全性。今年4月份,与SK On签署供应协议的美国电动车制造商Slate的首席技术官Eric Kuyper解释称,由于车辆底盘下方空间有限,“要实现长续航,目前只有NCM电池可行”。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LFP电池正快速抢占曾由中国主导的美国储能系统电池市场。不过,美国不断提高的关税(目前已达40.9%,明年预计升至58.4%)正削弱中国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有报道称,中国LFP电池价格预计将从2023年的每千瓦时73美元升至今年的约87美元,已接近韩国企业美国产电池每千瓦时85美元至90美元的价格区间。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通过丰富产品矩阵,SK On正在美国市场构建更稳固的增长根基。由于美国政府收紧对华电池限制,具备在美国本土同时生产NCM与LFP电池的能力,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