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991

  • 【SMM动力电芯市场周评10.9】下游需求持续增长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本周,动力电池价格暂停上涨,尽管三元正极材料因镍钴原料价格上涨而剧烈波动,但此波动尚未传导至电芯环节。在终端主机厂降本需求强烈的背景下,电芯厂竞争愈发激烈。主机厂为降低成本,对电芯采购价格更为敏感,促使电芯厂在成本控制和价格策略上不断调整。电芯厂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在价格上做出让步,导致电芯价格中枢呈现下降趋势。这种价格调整不仅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也体现了产业链上下游在成本压力下的博弈。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原材料价格的不确定性,电芯厂需要在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上找到平衡,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杨涟婷021-51595835 杨玏021-51595898

  • 9月硫化锂产量稳增10月将强劲反弹 国内主导全球增长【SMM分析】

    SMM10月09日讯: 要点: 2025年9月全球硫化锂产量内增外减,国内环增2.52%而海外大跌12.99%。预计10月将迎强劲反弹,国内产能爬坡是核心驱动力。产业高增长与批次稳定性挑战并存。 一、9月硫化锂产量整体概述:产量维持增速环增2.52%,同比增速29% 2025年9月全球硫化锂产量延续了一定的增长态势。其中,SMM月产量突破3吨,继续创下历史新高,出货量向好。国内硫化锂生产在经历了8月份的小幅增长后,继续保持了增长态势。 国内某固态电池企业9月招标,招标量为4吨(9-12月的总量),价格低于预期。 海外月产量仍不足1吨,较8月大幅下滑12.99%,主要生产企业集中在日韩两国。海外固态电池进展推进较稳健,硫化物路线的固态电池产品不断迭代中,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市场应用,因此影响到硫化锂的需求量。 综合来看,海内外的硫化锂生产技术不断迭代,市场对其要求不断提升,批次一致性产品仍是供不应求。 二、10月产量预测:预计10月整体产量将迎来强劲反弹。 2025年10月的国内产量环比大增17.18%,这主要得益于新增产能的持续爬坡以及下游固态电池等领域需求的稳步增长。国内生产企业也在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以满足新能源行业对固态电池的需求。在下游市场,如机器人、EVTOL、低空领域对固态电池的需求量向好。 虽然9月海外月产量出现了环比和同比的双下降,但从长期来看,海外市场对硫化锂的需求依然存在。一些海外生产企业可能会在10月调整生产策略,解决之前面临的问题,预计海外月产量将有所回升,环比增长13.43%。 综合来看,10月全球硫化锂产量有望在9月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增长,国内市场仍将是推动全球产量增长的重要力量,而海外市场也在积极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 展望第四季度,增长主线将依然由国内主导。不少企业在加快硫化锂业务的布局,海外梨树有新增百吨级产能项目在推进,国内也有不少硫化锂的项目推进中。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关注固态电池的发展时,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王子涵021-51666914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杨朝兴021-20707860

  • 【SMM分析】突发!中国对锂电池及关键材料实施出口管制

    2025年10月9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2025年第58号,决定对 锂电池、正极材料和石墨负极材料 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该措施将于2025年11月8日正式实施,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 根据公告,受管制的物项包括重量能量密度大于等于300Wh/kg的高端锂离子电池、关键电池生产设备、多种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以及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和相关生产设备、技术。 这是中国在 关键矿产资源领域 系 列管控措施的最新进展,此前已对 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稀土物项 等实施了类似管制。 公告原文: 商务部 海关总署公告2025年第58号 公布对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对下列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一、锂电池相关物项 (一)3A001 重量能量密度大于等于300 Wh/kg 的可充放电锂离子电池(包含电芯和电池组)(参考税则号列:85076000)。 (二)3B901.a. 用于制造可充放电锂离子电池的设备 : 1. 卷绕机(参考税则号列:84798999); 2. 叠片机(参考税则号列:84798999); 3. 注液机(参考税则号列:84798999); 4. 热压机; 5. 化成分容系统; 6. 分容柜。 (三)3E901.a.用于生产3A001项所管制物项的技术。 二、正极材料相关物项 (一)3C901.a.1. 压实密度大于等于2.5 g/cm 3 且克容量大于等于156 mAh/g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参考税则号列:28429040)。 (二)3C901.a.2.三元正极材料的前驱体相关物项: a. 镍钴锰氢氧化物 (参考税则号列:28539030); b. 镍钴铝氢氧化物 (参考税则号列:28539050)。 (三)3C901.a.3.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四)3B901.b. 用于制造可充放电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设备: 1.辊道窑; 2.高速混料机; 3.砂磨机; 4.气流粉碎机。 三、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项 (一)3C901.b.1.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 。 (二)3C902.b.2. 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混合的负极材料 。 (三)3B901.c.1. 用于生产石墨负极材料的造粒工艺设备 : a. 造粒容积大于等于5 m 3 的立式造粒釜; b. 造粒容积大于等于5 m 3 的连续造粒釜。 (四)3B901.c.2. 用于生产石墨负极材料的石墨化设备 : a. 箱体炉; b. 艾奇逊炉; c. 内串炉; d. 连续石墨化炉。 (五)3B901.c.3. 用于生产石墨负极材料的包覆改性设备 : a. 容积大于300 L的融合包覆设备; b. 容积大于60 m 3 的喷雾干燥设备; c. 桶体直径大于0.5 m的化学气相沉积(CVD)回转窑。 (六)3E901.b. 用于生产石墨负极材料的工艺及技术 : 1. 造粒工艺; 2. 连续石墨化技术; 3. 液相包覆技术。 出口经营者出口上述物项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的相关规定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请许可。 出口经营者应当对报关商品的真实性负责,加强出口物项识别,属于管制物项的,必须在报关单备注栏中注明“属于两用物项”并列明两用物项出口管制编码;不属于管制物项但参数、指标、性能等接近的,必须在报关单备注栏中注明“不属于管制物项”并填写具体参数、指标。对上述填报信息完整、准确、真实性存疑的,海关将依法质疑,质疑期间出口货物不予放行。 本公告自2025年11月8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同步予以更新。 商务部 海关总署 2025年10月9日  SMM分析 一、管制范围全覆盖:从电池成品到制造技术 根据商务部、海关总署公告2025年第58号,出口管制措施涵盖锂电池产业链的多个关键环节。 高端锂离子电池方面,管制针对重量能量密度大于等于300Wh/kg的可充放电锂离子电池,包含电芯和电池组。 这一技术指标远高于普通动力电池水平,涵盖了当前最先进的电池产品。 电池制造设备也被纳入管制范围,包括卷绕机、叠片机、注液机、热压机、化成分容系统和分容柜等核心装备。 这些设备是构建电池生产线的关键,直接影响电池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正极材料领域,管制涉及高压实磷酸铁锂材料(压实密度≥2.5g/cm³且克容量≥156mAh/g)、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镍钴锰氢氧化物、镍钴铝氢氧化物)以及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石墨负极材料方面,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与天然石墨的混合材料被纳入管制。 同时,用于生产石墨负极材料的造粒工艺设备、石墨化设备和包覆改性设备,以及相关工艺技术也受到限制。 需要明晰的是管制不等同于禁止。本次管制更多的目的是限制海外锂电产业链本地化建设,以及高端技术的发展。 二、精准政策布局:维护安全与保障产业并重 此项政策出台遵循了中国在关键战略资源领域一贯的精准管控思路。 从法律依据看,该措施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相关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实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解释类似措施时曾表示,这是“顺应我国技术发展变化形势、完善技术贸易管理的具体举措”,旨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从技术维度分析,此次管制聚焦高端锂电池及材料,并未涉及全产业链。 例如,仅对能量密度≥300Wh/kg的高端电池进行限制,这一标准高于当前大部分动力电池水平。 三、产业影响深远:重塑全球电池供应链格局 中国在全球锂电池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此次出口限制将极大影响海外锂电池本土化制造进程 。 根据行业数据,中国在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均超过70%,在电池制造环节的产能占比超过80%。 此项管制措施的出台,将直接影响全球高端电池产品的供应格局。 国际电池厂商可能面临高端锂离子电池供应短缺,或需要加速自身技术研发和产能建设。 海外新能源汽车企业依赖高端电池产品的项目可能面临供应链调整压力,需要重新评估电池技术路线和供应商选择。 对于国内产业链而言,短期内可能面临市场调整压力,但长期看有利于保持中国在高端电池领域的领先优势。 同时,政策将促使中国电池企业更加注重国内市场,加速国内高端电池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四、企业合规指引:明确申报要求与法律责任 根据公告要求,出口经营者在出口上述物项时,需依照相关规定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请许可。 企业需对报关商品的真实性负责,加强出口物项识别。 属于管制物项的,必须在报关单备注栏中注明“属于两用物项”并列明两用物项出口管制编码;不属于管制物项但参数、指标、性能等接近的,必须在报关单备注栏中注明“不属于管制物项”并填写具体参数、指标。 对填报信息完整、准确、真实性存疑的,海关将依法质疑,质疑期间出口货物不予放行。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合规机制,对拟出口物项进行严格审查,确保符合法规要求。 如有无法确定是否属于管制物项的情况,可通过官方渠道咨询,避免因违规出口而承担法律责任。 五、结语 随着中国此次出口管制措施的出台,日韩、欧美电池企业将面临高端材料供应和技术获取的双重挑战。 短期内,全球高端电动车和高能量密度储能系统项目或将面临供应链压力。而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则在国家安全与产业竞争优势的双重目标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北京卫蓝半固态电池一期项目主体封顶   0.2GWh预计2026年释放【SMM分析】

    SMM10月09日讯: 核心内容: 北京市"三个一百"重点工程——北京卫蓝高性能固态电池项目完成钢结构主体封顶。项目位于房山窦店,一期产能2亿瓦时(0.2GWh),重点布局半固态电池技术,预计2026年试投产。此举将强化房山新能源产业链,助力北京抢占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制高点。 2025年10月03日北京房山区官方微信消息。随着最后一块钢梁吊装完成,北京市“三个一百”重点工程——北京卫蓝高性能固态锂离子电池量产建设项目(一期)顺利完成钢结构主体封顶。 这一重大进展,标志着这一引领行业技术前沿的产业项目从蓝图驶入快车道,为房山区乃至北京市的新能源产业版图再添一枚“重量级砝码”。 聚焦前沿,抢占固态电池技术制高点 据悉,该项目位于房山区窦店镇新城组团,总用地面积约151.69亩,总建筑面积约11.23万平方米。此次实现封顶的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其核心任务是布局并量产当前动力电池领域的前沿产品——半固态锂离子电池。 与传统液态锂电池相比,半固态电池通过使用固态电解质,在本质上具备了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极大降低了电池热失控引发的燃烧风险。同时,该技术路线还指向更高的能量密度,意味着在同等体积或重量下,能为电动汽车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因此,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将直接助力解决新能源汽车用户普遍关注的“安全焦虑”和“里程焦虑”。 产能落地,硬核实力支撑产业升级 根据规划,项目一期年规划产能达2亿瓦时(约合0.2GWh),预计于2026年实现试投产。这一产能规模,标志着半固态电池技术将从实验室的研发阶段,正式迈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新纪元。 业内专家指出,北京卫蓝项目的快速推进,不仅是单一工厂的建设,更是在抢占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它的落地,将有力带动电池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池回收利用等上下游产业链在房山集聚,形成强大的“磁场效应”,构建一个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赋能未来,铸就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作为北京市重大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业项目的典型代表,北京卫蓝项目的顺利封顶,是房山区坚定不移发展高端制造、打造新能源产业“桥头堡”的生动实践。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北京在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和硬核实力,为首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 未来,这里产出的高性能固态电池,将有望装备于下一代高端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中,为中国的绿色能源革命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卫蓝新能源简介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固态电池产学研孵化企业。公司位于北京房山窦店,主营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市场和销售,是一家集合了研发、生产、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卫蓝新能源拥有CNAS资质,具备40余年的固态电池产业研究经验,并在多个固态锂电技术领域实现了“首次”突破。 创始团队:公司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俞会根共同发起创办。团队汇聚了电池材料、电芯、系统等领域的高精尖人才,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产品与应用领域:卫蓝新能源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低空经济动力三大领域。 公司典型电芯产品包括: 360Wh/kg高能量密度动力电芯:具备超高能量密度,单次续航里程超过1000km。该产品已于2023年底量产交付给蔚来汽车,并在多家知名整车厂获得定点。 280Ah超高安全储能电芯:已于2023年下半年量产交付,为三峡、海博思创、国电投等多个储能项目供货。 320Wh/kg高能量密度低空经济动力电芯:目前已为多家国内外无人机、机器人、便携电源等客户供货。 2025年卫蓝新能源动态(部分) 【半固态电池项目:北京卫蓝半固态电池一期项目主体封顶 0.2GWh预计2026年释放】2025年10月03日消息,北京市"三个一百"重点工程——北京卫蓝高性能固态电池项目完成钢结构主体封顶。项目位于房山窦店,一期产能2亿瓦时(0.2GWh),重点布局半固态电池技术,预计2026年试投产。此举将强化房山新能源产业链,助力北京抢占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制高点。 【固态电池企业动态:卫蓝新能源正式完成D+轮融资】卫蓝公众号2025年09月30号信息表示,2025年9月底,卫蓝新能源正式完成D+轮融资,本次融资中,北京市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北京市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以增资形式战略投资卫蓝新能源。与此同时,广东能源集团、工银资本等重量级投资方也新晋加入股东阵营。其中广东能源集团已与卫蓝新能源在储能领域展开了全方位战略合作。 【半固态电池:卫蓝半固态电池包获中国船级社认可】2025年9月23日,卫蓝新能源湖州卫蓝半固态电池包获中国船级社首张型式认可证书,标志着其在船舶应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绿色航运注入新动力。 【全球首条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投产!】2025年03月27日,珠海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珠海的半固态电池产线正式投产。该产线位于珠海海四达新能源基地,是由广东能源集团联合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广东卫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此次投产的方形314Ah半固态电池是全球首款5mm针刺无冒烟的1kWh级单体电池,兼具长循环寿命与高安全性能。 【卫蓝新能源:固态电池的大规模起量会在储能领域】2025年02月27日,在2025国际新能源产业营销峰会期间,北京卫蓝新能源副总经理魏纪周发表了《固态锂电池当前商业化进展》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固态电池的大规模起量会在储能领域。在固态电池的复合路线中,最大的问题是界面的问题,原位固态化的解决思路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助力混合固液电池的规范化量产。卫蓝新能源在深圳成立了全固态电池公司,在珠海落地工厂。目前东莞的通信基站基本使用该公司的半固态电池,预计9月份之前会实现1000个基站的布局。 【卫蓝新能源与恩捷股份锁定未来六年固态电池材料供应】2025年01月14日晚间,恩捷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恩捷于1月13日与北京卫蓝新能源签订《采购框架协议》。根据协议,2025年至2030年,北京卫蓝新能源将其80%的材料采购份额指定向上海恩捷及其关联公司采购,用于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隔膜和电解质膜。预计期间内将下达不少于3亿平方米的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隔膜订单,以及不少于100吨的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订单。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关注固态电池的发展时,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王子涵021-51666914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 上海天永智能中标5880万元江淮发动机装配线项目

    近日,上海天永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收到安徽省招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分公司DHE高效平台生产线建设项目发动机装配线的中标通知书,中标价5880万元。招标方与公司无关联关系。项目若签订正式合同并实施,预计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且不影响经营独立性。不过,《中标通知书》不构成正式订单,项目后续存在合同签订不确定、履行中或变更中止、收入确认时点不确定、受不可控因素影响等风险。公司提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 节后铅锭社库未增反降 并刷新逾一年的低位【SMM铅锭社会库存】

            SMM10月9日讯:据SMM了解,截至10月9日,SMM铅锭五地社会库存总量至3.69万吨,较9月25日减少0.95万吨;较9月29日减少0.52万吨。         9月份,铅冶炼企业普遍处于减停产状态,而在国庆节前下游企业对铅锭进行积极备库,除了节前的铅锭现货,下游企业同样预购了一定量的国庆期间甚至节后的铅锭货源,故国庆期间下游企业陆续提货,铅锭社会库存较节前未增反降,并降至2024年9月5日以来的低位。另当前距离沪铅2510合约交割仅4个交易日,我们需要关注交割品牌铅锭移库交仓,带来的铅锭显性库存增加的可能性。同时,10月再生铅冶炼企业计划于节后复产,叠加进口铅到港预期,下周铅锭社会库存或转为增势。 数据来源声明:除公开信息外的其他数据均是基于公开信息、市场交流、依托SMM内部数据库模型,由SMM进行加工得出,仅供参考,不构成决策建议。  

  • 通用汽车撤销电动汽车税收抵免申请计划

    据路透社和彭博社报道,10月8日,通用汽车表示,在9月30日美国联邦政府补贴到期后,该公司将取消一项旨在让经销商在未来数月内继续为电动汽车租赁提供7,500美元税收抵免的计划。 一位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在美国俄亥俄州共和党参议员Bernie Moreno(曾是汽车经销商,在汽车政策领域较为活跃)表达担忧后,通用汽车决定终止该计划。 Bernie Moreno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他对通用汽车撤销电动汽车税收抵免计划的决定感到满意。“美国联邦政府电动汽车补贴已于9月30日到期,我很高兴所有车企都将遵守这一规定。我期待与通用汽车合作,我们正在制定多项政策,以保护美国本土汽车制造业。” 同时,通用汽车决定自掏腰包提供约6,000美元资金用于租赁支持,以维持电动汽车的销售势头。通用汽车的一位发言人在电邮中表示:“为了客户和经销商的利益,通用汽车曾计划推出一项延期优惠方案。经过进一步考虑,我们决定不再申请这项税收抵免。但通用汽车将在10月底前为租赁激励条款提供资金支持。” 9月末,通用汽车制定了一项计划,拟由其内部贷款部门牵头收购经销商库存中的电动汽车。美国国税局此前曾在8月表示:“只要在9月30日或之前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合同,并支付相应款项,即视为完成购置,符合抵免条件。” 知情人士称,通用汽车原本计划为经销商展厅内或正运往门店的约2万辆电动汽车申请7,500美元的联邦税收抵免,然后在今年年底前将这笔资金纳入消费者的电动汽车租赁条款中。该计划的初衷是缓解美国政府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到期对经销商的影响——经销商此前担心,他们会积压难以销售的电动汽车。 根据通用汽车向经销商提供的条款说明文件,该公司的金融部门GM Financial向经销商支付这些电动汽车首付款的计算方式为每辆车最高售价的5%。例如,雪佛兰Blazer EV的最高售价在6.5万美元左右,据此计算,GM Financial原本应为两辆该款电动汽车支付约6,300美元的首付款。 三位知情人士透露,在9月30日税收抵免到期前几天,通用汽车仓促制定了该计划,并于9月29日在与经销商的电话会议上公布了相关细节。知情人士还称,通用汽车高管此前得知福特汽车正为其经销商制定类似计划。不过,目前尚不清楚福特是否仍在推行该计划,其发言人拒绝就此置评。 汽车行业高管、经销商和分析师均表示,他们预计随着税收抵免的取消,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将大幅下滑。此前,消费者为享受这项补贴而纷纷购车,推动美国9月电动汽车销量创下新高。

  • 比亚迪登陆阿根廷电动汽车市场 扩大南美业务版图

    据路透社报道,10月8日,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在阿根廷启动电动汽车销售业务。此次布局既借助了阿根廷对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进口关税减免的政策利好,也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南美市场的快速扩张版图。 此次比亚迪在阿根廷上市的车型包括元Pro纯电动SUV、宋Pro插电式混合动力SUV以及海豚Mini纯电动车。这些车型的税前出厂价均低于1.6万美元,此举旨在利用阿根廷政府的一项新政策——2026年该国将允许至多5万辆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免关税进口。阿根廷表示,到明年1月底,该国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进口量预计将达到约4万辆。 通常情况下,若汽车品牌未在阿根廷或南美贸易集团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成员国境内设有生产基地,进口车辆则需缴纳35%的关税。 比亚迪阿根廷区总经理Stephen Deng表示,根据阿根廷政府分配的额度,比亚迪目前可在该国进口约7,800辆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Stephen Deng在10月8日的上市活动中向路透社表示:“我们长期看好阿根廷在发展电动汽车领域的巨大潜力。”同时,他称这一新政策是“重大机遇”。 当地经销商指出,这一关税政策方案或将使比亚迪等低成本中国汽车制造商受益,而比亚迪目前正持续在南美各地扩张业务。JATO Dynamics全球汽车分析师Felipe Munoz在谈及阿根廷电动汽车销量时表示:“我们将看到市场回暖,阿根廷的电动汽车需求终将迎来爆发。” 阿根廷是南美第二大汽车市场,仅次于巴西,但该国电动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在南美地区却是最低的。Felipe Munoz提供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8月,阿根廷汽车总销量为42.1万辆,其中电动汽车仅售出486辆。多年来,进口商进口电动汽车时面临不利的汇率环境,这迫使许多消费者选择购买本土生产的燃油车。 另外,9月发布的行业数据显示,受关税下调和信贷额度提高的推动,今年前9个月阿根廷新车销量同比大涨60.4%。阿根廷汽车经销商协会(ACARA)主席Sebastian Beato提及汇率波动和政治动荡等因素并表示:“尽管面临种种起伏,阿根廷汽车销量仍保持在一个相当不错的水平。” 此外,虽然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迅猛增长,但目前也面临着来自吉利汽车、零跑汽车等竞争对手的挑战。比亚迪本月发布的文件数据显示,其第三季度汽车销量出现了自2020年以来的首次下滑。

  • 9月新能源车市:新势力连创交付新高 “创二代”加快追赶脚步

    国庆假期第一天,各大车企如期亮出9月销量成绩单,比亚迪以超过39万辆的销售数据继续领跑全球新能源市场,零跑汽车则以突破6万辆的交付量连续蝉联新势力交付量冠军...... 近期,乘联会分析称,最新厂商调研数据显示,占市场总销量近八成的头部厂商9月零售目标普遍较高,同环比均有所提升,综合政策支撑与旺季需求释放,预计9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规模可达215万辆左右,环比增长6.5%,同比增长2.0%,其中新能源零售量预计为125万左右,渗透率有望攀升至58.1%,再创历史新高。 成都车展前后迎来年内新一轮新产品密集发布期,多款全新车型上市吸引消费者广泛关注,随着新车陆续开启交付,预计新品对市场贡献将逐步提升,新能源市场再度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攀升并创历史新高,对整体车市形成有力支撑。 国庆假期第一天,各大车企如期亮出9月销量成绩单,比亚迪以超过39万辆的销售数据继续领跑全球新能源市场,零跑汽车则以突破6万辆的交付量连续蝉联新势力交付量冠军...... 零跑汽车月销首破六万 新势力接连创交付新高 9月,零跑汽车全系交付再创新高,达66,657辆,同比增长超97%,月销量首次突破六万辆。10月,零跑的旗舰级技术平台和首款旗舰车型D19将举行全球首秀。 9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41,581辆,同比增长95%,环比增长10%,单月交付量突破4万辆,创下历史新高。2025年1-9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313,196辆,同比增长218%。 9月,小米汽车交付量超过40,000辆。创下品牌交付以来的历史新高, 产能 与市场需求释放成效显著。 9月,蔚来公司交付新车34,749辆,同比增长64%。其中,蔚来品牌交付新车13,728辆;乐道品牌交付新车15,246辆;firefly萤火虫品牌交付新车5,775辆。截至目前,蔚来公司已累计交付新车872,785辆。其中,蔚来品牌累计交付新车762,176辆;乐道品牌累计交付新车90,279辆;firefly萤火虫品牌累计交付新车20,330辆。 9月,理想汽车交付新车33,951辆。2025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交付93,211辆。截至2025年9月30日,理想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为1,431,021辆。 9月,极石汽车交付量达1398辆,再度刷新年内月度销量纪录,实现销量连续攀升。 进入2025年,凭借出色的产品设计及产品力,新势力销量持续拉高。9月,新势力各大车企再次接连刷新交付新高,其中零跑月销首破6万大关,朝7万交付门槛迈进;小鹏汽车、小米汽车月交付首破4万,且在手订单依然十分可观;三品牌协同作战后,蔚来公司交付量也持续拉升,其中乐道凭借L60、L90出色的性价比,正在成为蔚来公司销量主力;作为石头科技创始人再创业的品牌,极石 汽车销量 正在稳步增长,今年内也持续破千销量。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新势力车企当中,理想汽车是交付量唯一同比下滑的车企,去年同期理想汽车交付量为53,709辆。不过,随着9月底理想i6的上市,理想汽车热度重回,i6或将成为理想纯电系列的突破产品,打破销量困境。 吉利银河销售超12万辆 多个新能源品牌持续发力 9月,吉利银河品牌销量达120,868辆,同比增长131%,环比增长9%。 9月,鸿蒙智行延续强劲销量增长势能,全系共交付新车52,916辆,全系累计交付突破95万辆。目前,鸿蒙智行已形成“五界十车”完善的产品矩阵,随着金秋九月多款新车发布,九月新车大定已突破11万辆,创历史新高。 9月,埃安全系销量达29,113辆,其中,埃安霸王龙上市即热销,9月交付6072辆,环比上涨256%。 9月,极氪科技集团共售出新车51,159辆,同比增长8.5%,环比增长14.1%,实现同环比双增长,且连续7个月月销超4万辆。其中,极氪品牌9月销量18,257辆。 9月,极狐汽车交付16,074辆,同比增长47.74%,创下品牌历史销量新纪录。1-8月极狐累计销量达75,493 辆,同比增长110.5%。 9月,岚图汽车交付15,224辆,1-9月累计同比增长85%。 9月,智己汽车销量迎来里程碑式突破,共销售11,107辆,首次达成月销过万成就,创下品牌历史新高,环比8月大幅增长81.8%。 9月,阿维塔销量达11,028辆,同环比双增长,连续7个月销量破万。 9月,欧拉汽车共销售6255辆,同比增长14.02%。 从9月数据来看,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也正在发力。其中,作为吉利汽车的性价比品牌,吉利银河销量增速十分亮眼,已连续多月同比翻倍增长,年内累计销量已达874,985辆,距离年初定下的百万目标已十分接近;鸿蒙智行、极狐汽车、岚图汽车、智己汽车业均创历史新高。 比亚迪新能源销售超39万辆 吉利新能源销量占比达6成 9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售393,060辆。其中,王朝丨海洋销售355,774辆;方程豹销售24,121辆;腾势销售12,407辆;仰望销售758辆。1-9月,比亚迪累计销售3,260,146辆,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超1380万辆。 9月,吉利汽车集团新能源累计销量达165,201辆,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81%,新能源销量占比60%。 9月,长安汽车新能源销量达103,000辆,同比增长87%。 9月,长城汽车新能源车型共销售45,961辆,同比增长52.55%。 9月,北汽新能源交付20,539辆,同比增长30.15%。 随着9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高增长态势,车企方面纷纷交出亮眼成绩单。比亚迪、吉利通过多品牌矩阵覆盖全价格带,统治力持续拉升,其中,比亚迪旗下的方程豹凭借钛7的上市,销量增长明显;吉利汽车的新能源销量占比也已达60%,转型效果非常理想;长安汽车新能源销量也实现快速增长。 9月,车企开始大批量发布新款改款车型,仅最近上市的新能源车型就有十余款,为“银十”及年底冲刺做足了准备。值得一提的是,到2025年结束,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将正式开始“退坡”,2026年购买新能源汽车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仅能减免50%的购置税,叠加今年第4批国补已下发,或将进一步推动今年后续新能源汽车销量表现。

  • 市值大涨近200% 自主车企多路径“搅动”港股市场

    从2024年1月港股整车企业市值1万亿元,至今年9月的2.97万亿元,近200%的涨幅背后是自主品牌车企在港股市场的频频动作。 吉利汽车于十一国庆假期期间宣布,公司拟进行23亿港元股份回购计划,该计划将通过自动化机制于公开市场回购股份,并根据回购授权进行。 “公司现有的财务资源足以支持计划的实施,同时维持稳健的财务状况。”吉利汽车董事会认为,实施计划符合公司及其股东的整体最佳利益。在目前市场不明朗的情况下进行股份回购,能展示公司对其业务展望及前景充满信心,并最终为公司带来裨益及为股东创造价值。 东方证券研报称,拟回购股份彰显公司发展信心。“预测2025-2027年EPS分别为1.49、1.75、2.12元,维持可比公司25年PE平均估值15倍,目标价24.48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9月,吉利汽车单月销量达273125辆,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9%;2025年,包括吉利、银河、极氪、领克在内的累计总销量为2170189辆,同比增长46%。其中,9月,吉利品牌销量221966辆,同比增长43%;银河系列销量120868辆,同比增长131%;极氪品牌销量18257辆,同比下降14%;领克品牌销量32902辆,同比增长28%。 “随着公司新能源产品不断推出,高端品牌销量稳步提高,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在国海证券看来,公司燃油基盘逆势向上,电动化、全球化、高端化三大核心增量预计进一步兑现。 在国庆长假第二天,岚图汽车科技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这被视作其加速港股上市的又一重大实质性进展。 8月22日,东风集团股份发布公告称,将其持有的岚图汽车79.67%股权,按持股比例向全体股东分派,随后岚图汽车将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香港联交所,东风集团股份将同步完成私有化退市。9月15日,岚图汽车完成工商变更,正式更名为“岚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受汽车行业转型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东风集团股份的整体业绩不达预期。此前,东风集团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合并完成前,受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本公司H股股价长期被低估,基本失去作为东风公司H股上市平台的融资功能。“预计岚图汽车上市后将打破东风集团股份过往的港股低估值束缚,实现估值逻辑切换。” 不仅是整车企业,包括禾赛科技、博泰车联等在内的智能化供应链公司近期亦密集涌向香港资本市场。9月30日,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博泰车联正式登陆港交所,开盘报135港元/股,盘中一度大涨近50%。稍早前的9月16日,禾赛科技于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的激光雷达企业。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近期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或正式递交申请的主机厂及核心供应链公司还包括奇瑞汽车、赛力斯、斑马智行等。 “无论是主机厂还是供应链厂商,都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业内人士分析表示,汽车行业正处于技术革新的关键节点,电动化、智能化的“军备竞赛”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正在侵蚀企业利润,使得单纯依靠自身造血难以维持长远发展。“通过港股市场,企业不仅能提升国际知名度,更能直接获得外币资金,用于海外建厂、渠道建设等全球化布局。”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从A股和港股、美股的汽车整车企业股市值走势来看,今年港股的市值走势表现相对较强。“从2024年1月港股整车企业市值合计1万亿元规模,到2025年9月达到2.97万亿元,港股汽车股的规模实现了市值大幅增长。其中有新股上市的因素,也有股票市值的增值因素。”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