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991个
SMM9月30日讯: 要点:9月磷矿石供需维持紧平衡,价格稳于千元高位。新能源需求占比升至6%-7%,但磷酸铁锂等中游材料产能过剩致价格承压。企业加速布局磷矿资源与固态电池新材料,产业链纵向整合趋势显著。 一、磷矿石市场 磷矿石的产能和产量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中国磷矿石主要分布在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和湖南等地。产能和产量的增长显示出行业的扩张趋势,但同时也面临环保政策的制约。9月份,磷矿石价格相对稳定,但受下游需求影响,价格略有波动。 磷矿石作为磷化工的基础原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下游产品成本。此外,能源价格(如煤炭、天然气等)、硫磺等原材料价格变化也会对磷化工产品成本产生影响。9月,磷矿石价格整体稳定,但硫磺价格有所上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部分磷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产品价格形成支撑。 1、产能与产量:全球及中国磷矿石产能稳步扩张,但受资源禀赋和环保政策限制,实际产量增长有限。数据显示,中国磷矿产能高度集中于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四省(合计占比超80%)。2025年预测产量为1.19亿吨,同比增长4.8%,但优质高品位磷矿“一矿难求”的结构性问题突出。 2、进口补充:磷矿石进口量保持稳定,主要来源国为埃及、约旦等,进口省份以湖北、广西为主。但由于进口成本及规模限制,对国内供应格局冲击有限。 3、价格走势:9月份,磷矿石价格继续保持在高位。磷矿石(30%品位)价格在1,000元/吨附近震荡,供需偏紧的格局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价格支撑。 4、新能源占比 据SMM测算,9月份磷矿石在新能源行业的消耗量在6%-7%。 二、磷化工市场 化肥市场进入淡季,新能源方向的需求量增加,但量级占比有限。 9月份磷化工市场整体呈现出产能和产量增加的趋势,但同时也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和下游需求波动的挑战。磷矿石价格相对稳定,但受下游需求影响,价格略有波动。磷化工产品价格在9月份也相对稳定,但受原材料成本和下游需求影响,价格有小幅波动。磷化工产品产能和产量在9月份有所增加,主要受下游锂电池需求增加的推动。磷化工产品进出口量在9月份有所减少,主要受国际市场供应紧张和国内需求增加的影响。磷化工产品库存在9月份有所增加,主要受下游需求减少的影响。磷化工产品消费量在9月份有所增加,主要受下游锂电池需求增加的推动。 9月磷化工行业动态(部分) 【固态电池:泰坦固态电池锂硫磷氯电解质项目筹备建设中】2025年9月1日,泰坦股份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泰坦股份近日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为拓展新领域,设立了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固态电池锂硫磷氯电解质的研发和生产。目前正在选购设备等筹备建设中。 【磷化工快讯:西南能矿摩天冲磷矿年产250万吨采选工程项目全面建成】2025年09月04日,西南能矿摩天冲磷矿二采区试生产运行,将逐步释放该采区年产100万吨的生产能力,摩天冲磷矿年产250万吨采选工程项目全面建成并释放全矿产能。摩天冲磷矿所在的织金县新华磷矿区,是贵州三大磷矿区之一。2025年前8月,一采区累计生产原矿115万吨、磷精矿58万吨。 【磷酸铁:钛白粉企业襄阳工厂安全事故或将影响硫酸亚铁价格】2025年09月08日晚间,钛白粉大厂公告,因9月2日晚襄阳子公司硫酸生产线事故,产线停产检修。将影响近百吨硫酸亚铁产量,硫酸亚铁或将拉涨,使得磷酸铁企业成本增加。 【泰和科技:固态电解质磷酸钛铝锂处于中试状态,暂未与宁德时代等合作】泰和科技9月12日表示,泰和科技的固态电解质磷酸钛铝锂(LATP)是应用于氧化物电池的,目前处于中试状态,没有形成销售,公司暂未就该产品与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磷化工快讯:云图控股取得近3千万吨储量磷矿49%的权益】2025年09月24日云图控股(002539)公告,为增加磷矿资源储备,公司与马边信永智远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四川马边晟隆矿业有限公司签署协议,以增资扩股方式参股晟隆矿业49%股权。同时,为支持晟隆矿业取得并开发二坝磷铅锌矿,公司拟按持股比例向其提供不超过5亿元的借款,该矿磷矿石资源储量约2927.1万吨,设计采矿规模50万吨/年。此次合作可获取该矿49%的权益。 【磷化工快讯:湿法磷酸等装置处产能提升阶段】2025年09月24日,川恒股份(002895.SZ)在互动平台表示,川恒广西鹏越公司自2022年起分生产装置逐步投产,目前湿法磷酸装置、磷酸二氢钙装置、净化磷酸装置已达到设计产能,无水氟化氢目前仍处于工艺优化、产能提升阶段,公司将尽快提升产能,争取早日达标达产。公司目前在建项目中尚无磷酸一铵的新建产线。 【1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即将投产】9月,山西省阳泉市高新区泉东产业园内鹏博新材料年产10万吨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即将投产,有望进一步完善阳泉地区锂电产业链。项目由湖南鹏博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博新材)投资建设,旗下全资子公司山西鹏博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规划年总产能为20万吨,以现有草酸亚铁制备高压实磷酸铁锂为基础,生产第五代磷酸铁锂。今年4月7日,项目一期正式开工建设,投资18.5亿元,规划建设8条生产线。项目计划于9月中旬投料试生产,10月开始批量稳定交付产出,目前项目正有序推进中。此外,项目二期10万吨产能正在筹建中。 【磷矿石:8月中国磷矿石出口量微增4.1%】2025年8月,中国磷矿石出口格局发生显著切换,但出口总量保持绝对低位稳定。出口量环比微增4.1%,连续两个月维持在1.1万吨的极低水平。本月的主要变化在于:出口任务从福建省完全转移至湖北省。 【磷矿石:8月国内磷矿石进口格局骤变来源国与入境口岸齐现“埃及-广西”单一主导模式】2025年8月,中国磷矿石进口呈现出总量稳、结构变、均价跌的突出特点。进口来源国与入境省份格局发生剧烈震荡,从7月的多国、多省分散模式,急速切换为8月由埃及单一国家主导、并几乎全部从广西口岸入境的高度集中模式。此举虽使进口总量环比微增8.9%至13万吨,但因放弃了秘鲁等高单价货源,导致进口总金额下降7.3%,全国综合进口均价同比大幅下滑14.9%。 【SMM公告:关于新增6个磷矿石分地区价格点公告】SMM将于2025年10月9日起正式发布6个磷矿石分地区价格点。 SMM磷矿石(云南30%) P₂O₅≥30% SMM磷矿石(贵州30%) P₂O₅≥30% SMM磷矿石(四川30%) P₂O₅≥30% SMM磷矿石(湖北28%) P₂O₅≥28% SMM磷矿石(湖北30%) P₂O₅≥30% SMM磷矿石(河北32%) P₂O₅≥32%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关注固态电池的发展时,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王子涵021-51666914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正当中国车企在国内激烈的价格战中厮杀之际,他们也在向拥挤不堪的澳大利亚市场发起冲击。而如同任何一场竞争,抢占高地都至关重要。 澳大利亚汽车市场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超70个汽车品牌争夺每年120万辆的乘用车和卡车销量规模。相比之下,美国新车年销量达1,700万辆,但在售品牌仅约40个。 如今,澳大利亚汽车市场的竞争还在加剧。中国车企正集体涌入,一方面在当地市场角逐,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的全球扩张积累经验。过去12个月里,已有约10家中国车企(或子品牌)在澳大利亚汽车市场推出产品,另有多家中国车企也计划进军澳大利亚。 长城汽车(GWM)澳大利亚公司的首席运营官John Kett指出,未来两到三年内,澳大利亚市场的汽车品牌数量预计将从75个增至100个,这对车企而言将成为一个巨大挑战。 澳大利亚2025上半年车市:中国品牌份额达16%,长城 、 比亚迪 、 名爵进入销量前十 澳大利亚联邦汽车工业商会(FCAI)与澳大利亚电动汽车委员会(Electric Vehicle Council)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澳大利亚新车销量较2024年同期减少约1.5万辆(同比微降2%),从60.7万辆降至59.2万辆。 其中,电动汽车累计销量达47,145辆,电动车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2024年上半年,澳大利亚电动汽车销量达51,008辆,市场份额为8%;不过,与2023年上半年的43,092辆相比,2025年上半年澳大利亚电动汽车销量仍实现了小幅增长。 就品牌而言,今年上半年,丰田依旧占据澳大利亚汽车市场主导地位,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销量仅减少323辆。尽管Corolla、Hilux 4X4、RAV4和LandCruiser等车型在澳大利亚的销量有所下滑,但改款Prado的推出(销量超1.2万辆)助力丰田维持了在澳大利亚上半年车市中的领先地位。马自达、福特、起亚和现代紧随其后,而三菱因上半年在澳大利亚的销量同比下滑16%,排名跌至第六位。 澳大利亚上半年车市最大的变动来自中国品牌:2025年上半年,中国品牌汽车在澳大利亚汽车销量中的占比升至约16%,其中长城汽车和名爵的销量分别位列第七和第十。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飙升至第八位,销量同比大涨137%,达23,355辆,较去年同期的9,848辆大幅提升。对于一个进入澳大利亚市场仅三年的品牌而言,这样的成绩非常亮眼。 另一个中国品牌奇瑞上半年在澳大利亚的销量同比激增228%,达14,123辆,这主要得益于瑞虎8 Pro(Tiggo 8 Pro)车型。据悉,该款车型目前是澳大利亚市场上价格最低的七座SUV。 Cox Automotive分析师兼企业事务经理Mike Costello称:“过去几年,比亚迪、名爵和长城汽车等中国车企在澳大利亚推出了大量产品,未来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从车型类别来看,“ute”(“coupe utility”的缩写,最初指的是货箱与车身底盘一体化的车型,这一设计由澳大利亚在20世纪30年代首创。如今,ute更普遍地用于指代皮卡式车型,即货箱与车身分离的设计)在澳大利亚汽车销量中的份额约为20%,已成为各品牌争夺的热门领域——着眼于澳大利亚庞大的群体(当地称“tradies”),包括建筑工人、电工、水管工和商人等。 值得注意的是,ute和SUV车型在澳大利亚市场持续占据主导地位。今年上半年,4X4 ute在澳大利亚的销量同比增加1.6万辆,达108,105辆,同比增幅17%。与此同时,小型、中型和大型SUV在澳大利亚的销量共增加1万辆,仅上半年在澳大利亚的总销量就达342,418辆。 目前,4X4 ute市场由福特Ranger和丰田Hilux主导,但越来越多中国汽车品牌正跻身这一赛道。今年早些时候,江淮汽车(JAC)和名爵罕见地选择在澳大利亚全球首发皮卡车型;比亚迪去年推出的Shark插电式混合动力皮卡,目前已跻身该细分市场第四名。而两款长城炮车型同样属于ute类别。据汽车网站CarExpert报道,奇瑞汽车澳大利亚公司(Chery Australia)计划明年推出其首款ute车型。 汽车行业专家Matt Hobbs说道:“最让我意外的是中国车企进军ute市场的举动。中国企业正高度重视这一领域,尤其是针对右舵车型,正全力在澳大利亚市场站稳脚跟,进而将产品推向全球。” Cox Automotive的研究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澳大利亚道路上的中国品牌汽车数量激增:2015年销量仅2,175辆,而2024年已达142,521辆,约占当地汽车总销量的12%。未来,专家 预测 ,凭借规模、速度和成本优势,中国车企在澳大利亚可能会挤压来自日本、韩国和欧洲的传统竞争对手的市场空间。 中国车企 澳大利亚 潜力解析:2035年 市场份额或达 43% Cox Automotive分析师兼企业事务经理Mike Costello认为,澳大利亚是中国车企“迈向全球销量主导地位”的理想测试市场。由于澳大利亚已无本土汽车产业需要保护(2017年最后一家本土汽车工厂停产),该国几乎不存在贸易壁垒——在全球其他地区关税壁垒不断升高的背景下,这一优势格外有吸引力。 Mike Costello另外补充道,澳大利亚地理位置也靠近中国,人口富裕且拥有成熟的经销商网络。尽管澳大利亚汽车市场规模不大,但其为中国饱和的本土市场提供了“ 产能 溢出”的出口渠道。 澳大利亚汽车经销商协会(AADA)委托国际经济中心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35年,中国有望成为澳大利亚进口汽车的主要来源国。届时,中国产汽车(包括特斯拉、沃尔沃汽车和宝马等西方品牌在华工厂生产的车型)预计将占据澳大利亚汽车总销量的43%,挤压来自日本、韩国和泰国等地区的进口份额。 据悉,这一趋势将由中国显著的生产成本优势推动,同时澳大利亚的燃油效率标准也将起到加速作用。该标准于2025年生效,要求车企降低整体车队的排放量,否则将面临处罚——这一政策更利好拥有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车企。 随着碳排放标准收紧、供应链全球化以及纯电动汽车技术成为主流,中国在澳大利亚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核心的角色,并重新定义该国的汽车市场格局。 澳大利亚汽车经销商协会首席执行官James Voortman表示,中国车企的快速涌入,对澳大利亚近4,000家汽车经销商而言是“喜忧参半”。 James Voortman称:“这可谓是‘祸福相依’,许多经销商通过将中国汽车品牌纳入产品线,销量表现十分出色;但也有一些经销商入局较晚,因原有品牌市场份额流失而陷入困境。” James Voortman指出,对新进入澳大利亚市场的中国车企而言,最大的考验在于“售后能否满足消费者需求”。丰田、福特、马自达、起亚和三菱等市场领军汽车品牌,都投入了大量时间和资金构建全国性的服务与维修网络。“问题在于,中国汽车品牌是否会投入同等精力关注售后,还是只专注于一个目标——尽可能多地将汽车引入澳大利亚市场。” 中国车企闯澳靠三大优势:价格+速度+技术 在澳大利亚拥有40年汽车销售经验的Brighton Auto公司是转型经营中国汽车品牌的经销商之一。该公司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展厅曾挂着本田汽车的标志,但在本田汽车终止特许经营协议后,Brighton Auto开始经销长城汽车。Brighton Auto的总经理Mark Avis表示,如今长城汽车的销量与此前本田汽车的销量基本持平。 Mark Avis直言:“历史正在重演。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丰田和本田等日本车企进军澳大利亚时,也曾凭借优质的产品和亲民的价格抢占市场。” 但Mark Avis指出,在新冠疫情后,生活成本上涨的担忧逐渐显现,而中国车型正好填补了澳大利亚市场“经济适用型”汽车细分领域的空白。但他也提到,与过去日韩车企“进军潮”相比,中国车企有一个关键不同点。“中国车企与传统日韩车企的主要区别在于‘产品推向市场的速度’,这不是一个需要三年、四年或五年的过程,他们能很快将新车型推向市场。” Mark Avis还表示,新一代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忠诚度降低”,这也让中国车企受益。过去,澳大利亚消费者通常会坚定地“站队”——要么选择通用汽车子品牌霍顿(Holden)在澳大利亚生产的本土车型,要么选择通用本土竞争对手福特,而这样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在我看来,年轻一代不再有这种品牌忠诚度。” 图片来源:日经新闻 比亚迪于2022年进入澳大利亚市场,如今已跻身该国销量前十,正计划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起初,比亚迪通过第三方分销商以及其与澳大利亚最大经销商集团Eagers Automotive的合资企业开展销售;今年7月份,比亚迪已全面接管其在澳大利亚的分销业务。 比亚迪近期任命的澳大利亚首席运营官Stephen Collins表示,随着比亚迪在澳大利亚的业务扩张,全面掌控分销将简化运营流程。未来,比亚迪将重点聚焦皮卡和SUV车型。 Stephen Collins还称:“如果在澳大利亚市场取得成功,实际上意味着在其他发达且竞争激烈的市场也能获得成功的机会。”Stephen Collins表示,比亚迪在纯电和混动领域的核心优势,使其在澳大利亚市场具备了良好的竞争地位。 Stephen Collins说道:“我们有志于做得更大更好。目前我不会给出具体的销量数字或排名目标,但我们肯定希望保持当前的增长势头。”
9月29日,深度求索公司正式发布新一代大语言模型DeepSeek-V3.2-Exp,并于HuggingFace平台同步开源,模型引入稀疏 Attention 架构,这种架构能够降低计算资源消耗并提升模型推理效率。 随后,华为昇腾、寒武纪、海光信息均同步宣布完成适配,其中昇腾实现0day支持并开源推理代码,寒武纪完成适配且开源推理引擎,海光信息达成无缝适配与深度调优,共同以软硬件协同助力国产AI生态发展。 据“华为计算”微信公众号消息,昇腾已快速基于vLLM/SGLang等推理框架完成适配部署, 实现DeepSeek-V3.2-Exp 0day支持,并面向开发者开源所有推理代码和算子实现。 寒武纪在官方微信号宣布,已同步实现对深度求索公司最新模型DeepSeek-V3.2-Exp的适配, 并开源大模型推理引擎vLLM-MLU源代码。依托DeepSeek-V3.2-Exp带来的全新DeepSeek Sparse Attention机制,叠加寒武纪的极致计算效率,可大幅降低长序列场景下的训推成本。 海光信息同日宣布其DCU实现无缝适配+深度调优,做到大模型算力“零等待”部署。 海光信息表示,基于GPGPU架构强大的生态优势,与编程开发软件栈DTK的特性,DeepSeek-V3.2-Exp在海光DCU上展现出优异的性能,同时验证海光DCU高通用性、高生态兼容度及自主可控的技术优势。
杭州市商务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调整2025年杭州市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公告。 关于进一步调整2025年杭州市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公告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关于汽车以旧换新工作部署,经杭州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专班研究,对2025年杭州市汽车置换更新和报废更新政策进一步调整如下: (一)暂停实施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 自2025年10月9日0时起(以新车发票开具日期为准),在杭州市范围内暂停实施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 符合补贴条件的消费者,请于2025年11月9日0时前,通过“浙江省汽车置换更新”官方小程序提交申请并上传所需申报资料,逾期未提交资料视为自动放弃补贴申领资格。 (二)优化实施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自2025年10月9日0时起(以新车发票开具日期为准),在杭州市申请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的消费者,其报废汽车登记地(即报废车车牌所在地)、所购新车注册登记地均应在杭州市,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相关补贴标准、申报流程及其它条件要求仍按照原有政策执行。 特此公告。 咨询电话:0571-85257815 咨询时间:9月30日-10月8日 上午9:00-12:30,下午14:00-17:30 杭州市商务局 2025年9月30日
SMM9月30日讯: 要点: 2025年9月,中国固态电池领域迎来重要里程碑。工信部启动60亿元专项中期审查,八部门同步出台有色金属稳增长方案支持核心材料研发。与此同时,十项固态电池标准完成审查,清华大学研发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技术突破不断。全球范围内,松下、三星SDI等企业加速布局,资本市场反应热烈,固态电池概念股年内平均涨幅超50%。随着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双轮驱动,行业正从实验室研发迈向规模化生产,预计2030年全固态电池渗透率有望达到4%。 2029年9月,随着某固态电池企业的招标推进,电池级硫化锂的价格下行,均价跌破2500元/千克。 2025年9月,固态电池领域的“国补期中大考”——即工信部对2024年启动的60亿元固态电池重大研发专项的中期审查,已确定在9月启动并开展。《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重点支持和涉及的多种关键金属材料,正是固态电池产业发展所急需的核心上游原料,与固态电池产业高度相关、紧密绑定。 一、政策动态 国内政策支持:9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重点支持和涉及的多种关键金属材料,正是固态电池产业发展所急需的核心上游原料。9月22日,国家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固态电池关键装备列为重点研制方向。 政策跟进:工信部于9月对2024年启动的60亿元固态电池重大研发专项进行中期审查,通过审查的项目将获得后续拨款,并可能启动第二轮补贴申报窗口。六家企业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卫蓝新能源、吉利集团六家国补企业。该项目经过严格筛选后,具体分为七大项目,聚焦聚合物和硫化物等不同技术路线。 法规标准:9月10-11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固态电池标准审查会及标准项目启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送审如下十项标准:《固态电池材料评测用模具电池装配方法》,《固体电解质致密度测试方法》,《固体电解质电子电导率测试方法直流极化法》,《固体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测试方法交流阻抗法》,《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锂含量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磷和硫含量的测定重量法》,《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钾、钠、钙、铁、铜、铝、镁、锌、锰、镍、铬、铅含量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空气稳定性测试方法》,《固体电解质离子迁移数测试方法直流极化法》,《全固态电池电极热稳定性测试方法》。并起草《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硫化氢产气量评价方法》,《全固态锂电池用聚合物复合固体电解质》,《电动汽车用全固态电池单体规格尺寸》,《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电性能测试方法》,《全固态电池性能建模仿真技术导则》等五项。 二、技术突破 1、国内技术进展:9月25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发文称,张强团队合作在固态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进展,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为开发实用化的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支撑。 2、国外技术突破:松下宣布将于2025-2029年量产小型全固态电池,3分钟可充电80%,循环寿命超3万次,初期应用于无人机,后续将拓展至新能源汽车领域。三星SDI成立电极研究部门,开发干法电极技术用于全固态电池,其硫化物路线电解质能量密度达500Wh/kg,计划2027年量产装车豪华车型。 企业动态 三、行业动态 1、国内企业动态:比克电子技术总工占孝云披露,该公司应用于数码安防的半固态电池已给国际知名防爆安全移动通信设备供应商供货,年销售额大于2000万元;应用于磁吸充电宝的相关产品已给国内中高端企业送样,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出货;用于EV领域的43Ah容量电池电性能达标,已给国内客户送样,预计2026上半年有批量订单;用于eVTOL领域的产品电性能达标,已给国外头部企业送样,预计2026年上半年有批量订单。先导智能已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全线工艺,向欧美日韩及国内头部客户交付核心设备,并获得重复订单。 2、国外企业动态:RimacTechnology在慕尼黑国际车展上发布新一代固态电池,该电池采用Cell-to-Pack设计,搭配镍锰钴正极与100%硅负极,能量密度达260Wh/kg,且支持6.5分钟快充至80%。Rimac已与辉能科技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发新一代电池平台,计划2027年第四季度率先搭载于高性能电动车。 四、市场分析 商业化进程加速,在2025年是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分水岭之年,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双轮驱动下,行业正从实验室研发转向规模化生产竞争。预计2025年底前完成工信部项目中期审查后,硫化物电解质路线将主导量产趋势;2026年迎来中试线落地高峰,并通过样车路测验证技术可行性;2027年小规模装车开启商业化进程,最终在2030年前实现百GWh级市场规模。 据SMM预测, 到2028年全固态电池出货量13.5GWh,半固态电池出货量160GWh。到203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需求量2800GWh左右,其中2024年到2030年电动车所需的锂离子电池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在11%左右,储能所需锂离子电池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7%左右,消费电子所需的锂电池的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在10%左右。 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的渗透率在0.1%左右,预计2030年全固态电池渗透率有望达到4%左右,2035年全球固态电池的渗透率或将逼近10%。 市场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仍在:全固态电池目前仍面临短期难量产、高成本、产业链不完整、高界面阻抗等一系列挑战。例如,固态电池对压力的需求远超液态电池,传统液态电池的固定式结构方案无法满足需求。此外,固体电解质作为全固态电池的核心材料,其性能提升、微化处理和低成本化,均是任重道远。 资本市场方面,固态电池版块增长亮眼。 A股市场固态电池相关概念股持续走强,资本与产业的共振,让这场动力电池技术革命的热度愈发高涨。截至9月29日,今年以来固态电池概念股平均上涨超56%,其中7股累计涨幅超100%。二级市场表现方面,今年以来固态电池概念股平均上涨50.83%。 附9月份国内外企业固态电池进展(部分) 【固态电池:某知名固态电池公司招标4吨硫化锂】2025年09月08日,据SMM消息,近日某知名固态电池公司启动了4吨硫化锂的招标工作,主要用于9月至12月的硫化物电解质生产。据悉,4吨硫化锂可生产20GWh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泰坦固态电池锂硫磷氯电解质项目筹备建设中】2025年09月01日,泰坦股份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泰坦股份近日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为拓展新领域,设立了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固态电池锂硫磷氯电解质的研发和生产。目前正在选购设备等筹备建设中。 【固态电池:巴斯夫杉杉向卫蓝新能源科供货正极材料超高镍(镍钴锰)】2025年9月1日巴斯夫官网信息,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通过与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已经成功交付首批用于半固态电池的量产正极材料超高镍(镍钴锰)。 【海外固态电池:韩国硫化物电解质进展】2025年9月2日,新万金开发院与韩国特殊材料公司签署了“建设全固态电池用特殊气体(高纯度硫化氢)制造工厂”的投资协议(MOU),提供制造固态电池硫化物电解质原料硫化锂的硫源硫化氢。计划于2026年1月开建,年底投产,预计2027年韩国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 【固态电池:2025年09月08日,固态离子能源总部建设项目启动】固态离子能源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部建设项目在武汉经开区军山科技城正式启动。将建设小试与中试线、PACK样品试制平台,并规划一条年产能0.2GWh的大试线,实现软包与方壳电芯的批量生产。公司开发的聚合物基固态锂电池,能量密度高达450Wh/kg,应用于消费电子、无人机、可穿戴设备、两轮电动车等领域。预计2025年年内,首款车规级固态电池将正式下线,能量密度达320Wh/kg,电池包容量可达150度,搭载于电动汽车可实现续航里程1000公里,并支持10分钟快速充电。 【固态电池:孚能二代半固态电池(330Wh/kg)将于2025年下半年量产】2025年09月08日信息,孚能半年中表示,第二代半固态电池(330Wh/kg)将于2025年下半年量产,第三代半固态电池(400Wh/kg)引入高电导率固态电解质、快离子环技术、超高镍正极及负极材料表面固态化技术、负极膨胀抑制技术,极大降低电解液用量,电池热稳定性及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当前正在进行车规级认证及产业化开发,计划于2026年量产。 【海外固态电池:QuantumScape固态电池为杜卡迪电动摩托车供电】2025年9月8日,QuantumScape官网信息。QuantumScape与大众旗下PowerCo合作,首次公开展示固态电池为杜卡迪电动摩托车供电。该技术采用QSE-5电芯,能量密度达844Wh/L,支持12分钟快充(10%至80%)和10C连续放电。双方通过扩大合作与许可协议加速量产进程,旨在推动高性能电动车市场变革,实现从实验室到商业化应用的关键跨越。 【海外固态电池:投资4亿多的韩国梨树150吨硫化锂项目开工】2025年09月08日,韩国梨树化学(ISU Specialty Chemical)年产150吨的全固态电池硫化物电解质关键原材料硫化锂的商业化生产开工建设。项目投资额约为852亿韩元(4.35亿人民币),设计产能为每年150吨,最高可扩展到500吨。下游市场估计是中日韩。 【固态电池:2025年09月08日,固态离子能源总部建设项目启动】固态离子能源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部建设项目在武汉经开区军山科技城正式启动。将建设小试与中试线、PACK样品试制平台,并规划一条年产能0.2GWh的大试线,实现软包与方壳电芯的批量生产。公司开发的聚合物基固态锂电池,能量密度高达450Wh/kg,应用于消费电子、无人机、可穿戴设备、两轮电动车等领域。预计2025年年内,首款车规级固态电池将正式下线,能量密度达320Wh/kg,电池包容量可达150度,搭载于电动汽车可实现续航里程1000公里,并支持10分钟快速充电。 【固态电池:珠海冠宇半固态电池已开始量产出货】2025年09月08日,珠海冠宇(688772.SH)在投资平台表示,公司半固态电池已开始量产出货并积极与客户对接全固态电池的研发,以推动其未来量产与商业化应用。 【固态电池:RimacTechnology推出多款固态电池新品】2025年09月08日,RimacTechnology在公开场合推出了多款新品,其中包括基于固态电池电芯打造的全新电池组平台。这家以电动超级跑车闻名的企业,正凭借全新产品线,全力向一级汽车供应商转型。Rimac最初通过Nevara等电动超跑打响名号,但长期以来,该公司也在持续拓展电动汽车供应商业务,合作客户不乏柯尼塞格(Koenigsegg)、阿斯顿・马丁(AstonMartin)等知名品牌。 【固态电池:当升科技正极材料实现10吨级批量出货】2025年09月10日,在当升科技2025年上半年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陈彦彬称,公司在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等固态电池材料体系均有布局,技术领先。已开发出特定性能的硫化物、氯碘复合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可稳定制备并具备规模化供应能力。技术研发上,全固态正极材料采用相关工艺解决难题,实现超高容量与长循环寿命,已开始10吨级批量出货。 【固态电池:道氏技术固态电池用1000吨硅碳负极项目落地】2025年09月10日,道氏技术(300409)表示,公司年产1000吨硅碳负极项目已与恩平当地政府部门签订投资协议,正积极推进项目落地。道氏技术通过自主研发,在多孔碳基体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其硅碳负极产品具有首效高、膨胀低、寿命长等特点,半电池0.8V的首效可达87%以上,在全电池中首效比普通产品高1.5%左右。产业化进程方面,公司目前已累计向涵盖消费、数码和动力电池等领域的30余家客户送样,其中部分客户已实现批量出货。为满足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除年产1000吨项目外,公司另有300吨年产能正在建设中,预计2025年年底落地。根据市场动态,该项目后续可进一步扩大至年产5000吨。 【固态电池:久吾高科推出氧化物固态电解质产品锂镧锆氧(LLZO)和磷酸铝钛锂(LATP)】2025年09月11日,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锂镧锆氧(LLZO)与磷酸铝钛锂(LATP)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系列产品。利用“低温固相-气氛烧结”协同工艺,所制备的LLZO系列材料的室温离子电导率达到了1.0mS/cm,LATP亦达到0.5mS/cm,可用于半固态与全固态电池的制备,能够作为正极添加剂提升电极性能,或应用于隔膜涂覆等,从而显著增强电池的综合电化学性能与安全表现。 【固态电池:立中集团获硫化锂发明专利】2025年09月11日,立中集团(SZ300428)表示,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近期成功获得了制备硫化锂的发明专利,硫化锂作为合成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关键原料,直接决定电解质的纯度与性能,硫化锂的研发成功将为公司后续开拓固态电池业务领域奠定基础。 【固态电池:雅化有望在2026年推进硫化锂和硫化锂固态电解质中试线建设】2025年9月12日,四川雅化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以网络远程方式召开业绩说明会表示,其锂盐生产研发中心已确定硫化锂合成工艺路线方案以及合成实验平台建设规划。目前公司与四川大学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布局硫化锂和硫化锂固态电解质研发,目标2027年完成中试线建设,目前预计年内完成样品生产制备及客户送样等工作,也有望在2026年推进中试线建设。 【固态电池:1-8月天奈科技固态电池用碳纳米管浆料总出货1500吨】2025年09月15日,天奈科技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会上表示,2025年1-8月公司固态/半固态相关客户碳纳米管浆料总出货1500吨,其中单壁相关产品占70%。 【固态电池:中固时代完成Pre-A轮融资推进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2025年09月15日,华禹创投发布消息,中固时代(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Pre-A轮融资,本轮由科力远集团战略领投。融资资金将用于河北保定超大容量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 【固态电池:金羽“无际”准固态电池累计交付破千万】2025年09月15日消息,近日,金羽新能自主研发的“无际(Infinity)”系列准固态电池累计交付额突破千万元,彰显了金羽行业领先的研发实力以及该系列产品的稳定量产能力和商业价值。 【固态电池:星科能源10亿3GWh全固态电池项目环评公示】2025年09月12日,滁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星科能源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年产3GWh全固态电池研发生产项目环评公示 【固态电池:天齐锂业50吨硫化锂中试项目动工】2025年09月16日,天齐锂业(002466.SZ)在互动平台表示,在下一代高性能锂电池关键材料研究领域,目前,公司新型电解制备技术已完成实验级验证,正积极推进中试线建设。市场较为关注的固态电池的硫化物电解质材料方面,天齐锂业年产50吨硫化锂中试项目已实质落地并动工。 【海外固态电池:韩国SK On建成全固态电池试点工厂】2025年09月16日,韩国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SK On公司宣布,已在距离首尔以南约140公里的大田市,建成全固态电池(ASSB)试点工厂。2025年09月15日,该试点工厂举行了竣工仪式,SK On总裁李锡熙(Lee Seok-hee)、SK On未来技术研究所所长(Future Technology Institute)Park Ki-soo、美国Solid Power公司韩国分公司经理Andreas Maier等人士出席了仪式。2024年,SK On与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全固态电池技术开发商Solid Power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以加速全固态电池的开发与商业化。 【固态电池:瑞泰新材获硫化锂发明专利】2025年09月17日,瑞泰新材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参股公司江苏泰瑞联腾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获得《一种硫化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专利授权。 【固态电池:亿纬锂能2026年推出全固态电池应用于混动汽车】2025年09月17日,亿纬锂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在固态电池领域进行技术布局,并做了相关产业规划。消费电池领域,目前公司凝胶态电池方案已用于雾化器产品,致力于实现“食品级安全”。动力、储能电池领域,公司致力于实现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的大幅提升,以推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公司计划于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生产工艺的突破,推出一款高功率、高环境耐受性及绝对安全的全固态电池,主要用于混合动力领域;另计划于2028年推出400Wh/Kg的高比能全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南都电源表示公司全固态电池采用氧化物技术路线】2025年09月17日南都电源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全固态电池采用氧化物技术路线,通过氧化物电解质原位成膜组装技术和致密干法电极工艺,破解了限制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固固界面”难题,大幅改善固态电解质与电极的界面接触性能,有效降低电芯内阻。 【固态电池:赣锋锂业硫化锂产品已通过客户质量认证并向多家下游客户供货】2025年09月18日赣锋锂业(002460.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硫化锂产品主含量≥99.9%、D50≤5μm,具备高纯度、低杂质含量和优异的一致性,满足高导电性固态电解质材料技术要求,已通过客户质量认证并向多家下游客户供货。公司采用锂硫火法工艺,依托金属锂技术优势,并开发更具成本优势的制备工艺。硫化锂作为硫化物固态电池的关键材料,在固态电池中发挥重要作用,支持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和性能,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器等领域,公司已形成全链路布局推动商业化。 【固态电池:欣旺达聚合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计划2025年投入使用】2025年09月18日,欣旺达动力与东风集团合资成立的湖北东昱欣晟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宜昌举行超充电池项目开工暨第2000万只电芯下线仪式。在当日,透露固态电池技术路线:“聚合物复合路线优先”的策略“硫化物离子电导率优异,潜力大,是未来固态电池的主要方向之一。但硫化物存在高压加工难、环境敏感、成本高等挑战,是其产业化落地的障碍。反观聚合物,仅需攻克离子电导率问题,且80%产线设备和工艺可与液态电池共用,落地确定性更高。”目前欣旺达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膜电导率达2.5mS/cm,厚度仅15微米,满足应用需求;半固态电池已实现320Wh/kg量产,360Wh/kg版本完成设计冻结并与头部车企合作验证;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计划今年(2025年)投入使用。 【固态电池:丰山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钠电和固态电池电解质】2025年09月18日,丰山集团发布公告,宣布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低碳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达成合作意向,重点推进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固态锂离子电池用电解质项目的技术开发。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开发:一是面向低温钠离子电池实际应用场景,开发满足相关性能指标的适配低温电解液及其制备工艺;二是针对高能量密度钠离子电池,开发匹配单体电芯质量能量密度≥180Wh/kg等性能要求的耐高压电解液及其制备工艺。 【固态电池:松下宣布生产全固态电池】2025年09月18日,松下控股旗下的松下能源公司宣布,将致力于生产被视为新一代电池热门候选的“全固态电池”。此外,据测算这一技术能够使特斯拉旗下Model Y在当前电池组尺寸下的续航里程增加近145公里。公司力争2026年度样品出货,2027年底提供“世界领先水平”容量。 【固态电池:大中矿业金属锂项目是固态电池项目】2025年09月18日,大中矿业表示其年产3000吨的金属锂电池新材料项目属于固态电池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该项目是2025年06月18日公告的,拟在湖南临武县建设“年产3000吨金属锂电池新材料项目”,项目总投资10亿元。该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为科研攻关阶段,2025年完成金属锂电池新材料研发、小试、中试;二期规划建设年产1000吨金属锂电池新材料生产线,计划于2026年4月开工建设,2027年底建成投产;三期规划建设年产2000吨金属锂电池新材料生产线,计划于2027年6月开工建设,2028年底建成投产。 【固态电池:德尔股份固态电池仅仅具备试制能力】2025年09月18日,德尔股份(300473)答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公司的固态电池搞了这么多年,中试线还没建好,南都电源的固态储能电池都已实现商业化应用了,贵公司的固态电池不会还只停留在PPT阶段吧”时表示公司在上海建成的固态电池样品试制线具备了各类样品的试制能力。 【固态电池:工信部加快固态电池等关键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2025年09月19日,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二级巡视员吴国纲在发言中表示,下一步,将强化锂电池技术创新引领,加快布局前瞻技术,加快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全气候电池、快充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突破基于热失控模型的主动安全预警技术,研发高性能阻燃电池材料、高效绿色灭火材料,构建多维度安全技术体系。另外,支持扩大国际合作,引导产业高质量出海。加强与有关国家资源、战略、政策、标准等对接,加强对锂电池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指导,支持国内企业联合出海,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海外绿色低碳能源治理,主动融入并寻求主导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固态电池:金银河公司已有固态电池设备订单部分已交付】2025年9月19日,金银河(300619.SZ)透露,固态电池设备订单部分已交付。 【固态电池锂负极:锂德能源55亿元5000吨金属锂负极材料项目签约遂宁射洪】2025年09月19日,重庆锂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5亿元的5000吨固态电池复合金属锂负极材料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四川省遂宁射洪市锂电产业园。目前,重庆锂德能源科技已建成200吨级中试小批量生产线,产品通过第三方权威检测,被锂电头部企业C公司纳入供应链准入清单,还与清华大学实验室联合开展金属锂与固态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应用研制。按照规划,企业2025年将实现百吨级中样打样;2026年实现400吨级产能投产;2027年达到800吨级产能并申报IPO;2030年实现5000吨级产能投产,预计届时营收达50亿元,净利润突破10亿元。 【固态电池:昆仑新材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筹建1000吨粉体5000吨浆料产能】2025年09月19日,香河昆仑孙春胜介绍,昆仑新材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现有粉体产能100吨,浆料产能500吨,并计划筹建1000吨粉体,5000吨浆料产能。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在导电性和稳定性方面优势相对明显,昆仑新材NASICON型电解质Li1.3Al0.3Ti1.7(PO4)3实现了55-800nm的纳米级粒径控制,成本相比传统方案降低了30%,预计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昆仑新材开发了全新锂电池热失控解决方案“ROClyte-GEL2”,一款高品质的半固态凝胶电解质产品,通过选用改良后的聚合单体、原位聚合工艺,帮助电池产品实现了“高能量密度、电池高安全性和出色电化学性能”的兼顾。香河昆仑技术专家孙春胜表示,昆仑新材在固态电解质方面重点推进(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及功能膜)的研发,硫化物电解质产品电导率已提升至12mS/cm,接近液态电解液的性能水平。通过优化锂镧锆氧(LLZO)的界面稳定性,该技术已成功适配于高镍三元及硅基负极体系,并已为行业内领军企业送样。生产线现有10吨产能,另有100吨产能筹建中。 【固态电池:盟固利固态电池正极富锂锰基材料推进中试验证】2025年09月22日,盟固利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富锂锰基材料与头部固态电池企业、整车企业深度合作开发;其中一款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已通过头部固态电池企业小试认证,目前正有序推进中试验证。公司固态电解质产品已完成技术定型,且通过头部固态电池企业中试认证,未来有望应用于低空无人机动力电池、固态储能电池及车用大动力电池等领域。同时,公司持续开展高电导率 LLZO 电解质及卤化物、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技术的研发储备。 【固态电池:固态电池聚合物电解质PEO研发中PEG给富临精工供货】2025年9月22日,奥克股份(300082.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聚乙二醇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医药辅料、原料药、锂电新能源及日化等领域,PEO材料尚在研究开发中,暂未向固态电池厂商供应固态电解质材料,聚乙二醇的其他用途公司在持续拓展中。公司向富临精工供应聚乙二醇用于锂电正极材料。 【固态电池:CE-LINK推出聚合物半固态电池移动电源】2025年09月22日,消费电子企业CE-LINK宣布推出基于聚合物半固态电池技术的新型移动电源系列。此电池采用碳硅负极材料,能量密度达629Wh/L,循环300次后仍能保持80%以上的容量,厚度膨胀小于10%。其电解质含量仅约5%,在穿刺和挤压测试中未出现起火或爆炸,适用温度范围覆盖-20℃至70℃。 【固态电池技术:清华大学开发出新型含氟聚醚聚合物电解质】2025年09月25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发文称,张强团队合作在固态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进展,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为开发实用化的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支撑。 【固态电池快讯:长安汽车400Wh/kg固态电池2026年装车2027年量产】2025年09月23日,长安汽车(000625.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全力投入固态电池相关研发,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能量密度达400Wh/kg。 【半固态电池:卫蓝半固态电池包获中国船级社认可】2025年9月23日,卫蓝新能源湖州卫蓝半固态电池包获中国船级社首张型式认可证书,标志着其在船舶应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绿色航运注入新动力。 【固态电解质:恩捷硫化锂的中试产线以自供为主】2025年09月24日,恩捷股份(002812.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硫化锂的中试产线已经搭建完成,正在产能爬坡中,目前硫化锂以自供为主,同时也在送样下游客户,小批量出货。 【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快讯:中伟股份固态电池高镍材料出货近50吨】2025年09月24日中伟股份(300919.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与境内外固态电池头部客户均有业务合作,现阶段公司固态电池材料出货近50吨。固态电池前驱体绝大部分使用的是高镍及超高镍材料,公司的高镍及超高镍材料对于固态电池均适用。 【固态电池:金羽新能推出“山海”系列全固态电池】2025年09月25日,金羽新能正式发布新一代极安全“山海”系列全固态电池。山海电池具有极致安全特性,坚若磐石,固若金汤,即使在满电状态下遭遇枪击、切割、高处坠落、穿刺、5倍过充等诸多极端破坏,仍然稳定做到不起火、不爆炸。 【固态电池:金羽氧化物聚合物复合电解质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交付】金羽新能官方公众号9月26日消息,金羽新能首批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交付重点客户。该电池采用“聚合物&氧化物全固态电解质+锂金属负极+全极耳圆柱结构”的方案设计,兼顾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宽温适应性,将助力客户设备在严苛环境下的高效作业,大幅降低客户作业成本。 【固态电池快讯:恩捷在半固态隔膜和全固态电解质膜都有布局】2025年09月29日恩捷股份公告表示,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固态电池包括半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但半固态电池的结构实际上与液态电池一样,仍需要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是走向全固态电池的过渡产品。全固态电池,从原材料和工艺等与液态电池不一样,目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成本也较高,未来全固态电池将会更多应用于“三深”(深空、深海、深地)等领域,与现有的液态电池、半固态电池长期共存。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江苏三合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具备半固态电池隔膜量产供应能力,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湖南恩捷前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高纯硫化锂、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产品的研发和布局,高纯硫化锂产品的中试线已经搭建完成,固态电解质10吨级产线已经投产,具备出货能力,已在玉溪规划千吨级产线。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关注固态电池的发展时,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王子涵021-51666914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杨朝兴021-20707860
天下苦汽车隐藏式门把手久矣!一直以来,隐藏式门把手打着科技创新的标签,背后却是隐患重重,是时候回归安全本质,给业界和消费者一个答复了。 日前,特斯拉方面透露要“干掉”隐藏式门把手。由于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等部门的压力,特斯拉设计总监Franz von Holzhausen承认,目前特斯拉正“重新设计车门把手系统”,新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让乘客在“紧急情况下更直观地操作车门”。 无独有偶,我国在监管层面也对隐藏式门把手出手。9月24日,工信部官网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要求》),就汽车车门把手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11月22日。 图片来源:工信部官网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要求》编制说明解释, 主要是为了应对电动隐藏式车门把手新技术、新安全需求,进一步规范和提升车门把手安全性,筑牢汽车安全底线。 新国标旨在引导企业规范车门内外把手产品设计,提升门把手安全性能,全面提升车辆安全水平。 这也意味着, 新能源汽车 普遍配备的全隐藏式门把手或将被禁用,传统的机械门把手有望回归。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美观、科技感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难、断电失效、夹手等,隐藏式门把手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新国标的到来,不仅是给隐藏式门把手画上句号。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认识到,任何创新与突破,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彰显出更为厚重的价值。 从潮流到隐患 , 标配背后的致命代价 9月24日,工信部给曾经象征“未来感”的全隐藏式门把手下达了“最后通牒”。这份拟于2027年1月1日实施的标准明确要求,每个车门必须配备机械释放功能的外把手,且操作空间不小于60mm×20mm×25mm,非碰撞侧车门在事故后需可徒手开启。 关于车外门把手,《要求》规定,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在锁止装置处于锁止状态时,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或动力电池热事件等事故后,非碰撞侧车门应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车门外把手开启车门。 《要求》还规定,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且能在不借助外部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该车内把手释放门锁并开启车门。若装备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应同时配备具有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内把手,作为机械应急车门内把手。 业内人士分析,《要求》中的相关规定,相当于明确禁止了“全隐藏式”车外门把手的设计。 回溯其走红历程,隐藏式门把手的普及离不开特斯拉的示范效应。2012年Model S将电控弹出式把手与智能感应结合,凭借车身一体化视觉效果和低风阻优势,迅速成为 新能源 汽车的“身份标签”。 数据显示,今年4月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排名前100名的新能源车型中,隐藏式门把手的搭载率约为60%。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特斯拉,还有各大造车新势力以及传统车企,隐藏式门把手几乎成为旗下中高端车型的标配。 搭载隐藏式门把手的原因也很直白,除了彰显出产品科技感和未来感之外,车企们还宣称能降低0.01风阻系数,换算下来,可提升十几公里续航。 不过,这些优势在安全风险面前愈发苍白。有多家媒体报道称,美国NHTSA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因门把手问题导致救援延误的事故报告显著增加,其中多数涉及隐藏式设计。2021年美国一辆新能源汽车撞树起火,隐藏式门把手未能弹出被认定为延误救援的关键因素。在国内,2023年某品牌车辆的一次事故中,救援人员耗时3分钟才撬开把手装饰盖,隐藏式门把手再次成为“元凶”。 有第三方机构的测试结果显示,配备电子门把手的车型在侧面碰撞后,车门弹出成功率仅为67%,远低于传统机械把手的98%。业内人士认为,电子门把手在断电或变形情况下可能完全失效,导致救援时间延长,甚至需破窗进入车内。 安全之外,用户体验也是隐藏式门把手的短板。日常使用中,北方寒冷地区时常会遭受隐藏式门把手的“伤害”,寒冷环境之下车门难打开的案例比比皆是。当然,还有一系列不符合正常使用习惯设计方式,让车主之外的乘客或者驾驶者,难以正确使用或者习惯操作隐藏式门把手,各类“反人类”的设计令人难以适从。 某车企负责人就吐槽,“隐藏把手重量大、密封性差、噪音高,减风阻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断电时的安全隐患却致命。” 车企 启动新 方案 , 供应链 或将 洗牌 特斯拉“违背祖宗”的决定,以及新国标的到来,也拉开了车企在门把手领域的转型大幕。 新国标落地的时间,给企业留足了缓冲期。编制说明中提及,建议本标准实施日期为2027年1月1日。对于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2027年1月1日实施,应满足本文件除4.1.1.3之外的要求;2027年7月1日起,应满足本文件规定的全部求。对于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2028年7月1日起,应满足本文件规定的全部要求。 从研发端到供应链,一场全面调整已经在悄然展开。 其实早在政策之前,已经有很多未雨绸缪。比如,某企业在事故之后,旗下部分车型已经开始拥抱“面包车”式的隐藏式门把手,留有物理抓手,电子和物理解锁结合。 此外,还有部分车企更是换回了最传统的拉环式门把手。可见,传统并不等于过时,这种门把手最易使用、辨识度最高,也更加符合开门的直觉,满足大多数用户的操作习惯。 隐藏式门把手之后,半隐藏式设计或许会成为主流方向。据某合资车企透露,其新研发车型已放弃全隐藏式方案,采用“触摸弹出+机械应急”结构。平时与车身平齐,断电时可通过车门边缘隐藏拨片解锁,风阻系数仅比全隐藏式高0.002,对续航影响微乎其微。 某自主品牌则在半隐藏设计中加入撞色元素,提升视觉质感,避免“廉价感”。此外,据报道,特斯拉也在重新设计门把手系统,或引入电子与机械冗余结构,以应对安全法规和市场反馈。 供应链的分化已现端倪。《要求》中规定,“断电/碰撞后必须保留机械应急开启功能”,并新增防夹、标识、强度等条款。这意味着,车企若坚持全隐藏,必须再叠加一套机械拉索或外置拨片,技术路线也将从“纯电控”退回“双冗余”。 “多数企业现有技术能满足标准要求,关键是设计重构与成本控制。”汽车行业专家张宇(化名)指出,车企需增加机械冗余设计,这会推高研发与供应链成本,但长期可减少召回损失。 据悉,《要求》使得专注电动隐藏式把手的企业正加速转型,国内某专门供应微型电机的厂商表示,“已暂停全隐藏式产品研发,转而开发带应急拨杆的半隐藏模组”。此外,企业紧急立项“电机+拉索”混合模组,研发周期从常规的18个月压缩到9个月,明年Q2就要SOP。 此次新国标的出台,也给传统机械式门把手供应商带来新的机会。有行业分析师进行过大致测算,汽车门把手系统改造将使单车成本增加150-300元,若按年销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计算,市场增量规模可达45-90亿元。 智能汽车设计逻辑的根本转向 隐藏式门把手的“退场”,本质是汽车行业从“形式创新”向“安全本质”的回归。这场由监管推动的变革,正深刻重塑智能汽车的研发逻辑,其影响远超一个零部件的迭代。 从更深层次来考量,标准出台背后,是监管对“创新边界”的重新界定。工信部在《要求》编制说明中坦言,制定动因正是“碰撞、热失控等事故中门把手失效导致的逃生阻碍”。文件显示,起草组由中汽研、吉利、理想等十余家单位组成,在一年九次工作会议中梳理了国内外多起典型案例,最终确立“机械冗余为底线”的核心原则。 这一思路与近年来智能汽车领域的监管导向几乎是同频的状态,从自动驾驶数据记录强制要求,到电池热失控预警5秒报警,安全正成为所有技术创新的前置条件。也就是说,车企只有先通过“冗余考试”,才能拿到市场通行证。 还需要看到的是,行业对产品“科技感”的认知正在重构。比如,大众、保时捷相继宣布,旗下部分新车型音量、空调、双闪等高频功能一律回归实体键,并恢复旋钮式空调控制。数据也显示,实体键误操作率比触控低七成,可见,安全已经重新成为产品设计的硬约束条件。 “真正的创新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张宇认为,新规将倒逼企业把精力投向“安全与体验兼顾”的研发。当新标准落地之时,行业中“为酷而酷”的激进设计或将终止,“智能”终将回归人本。 对消费者而言,标准带来的不仅是安全保障,更是选择权的回归。新规实施后,“半隐藏+机械应急”“传统升级+美观设计”等多元化门把手方案将涌入市场。此前,各车企应急拉手位置、操作方式差异极大,消费者难以掌握,而新规可能推动建立统一的应急标志与操作逻辑。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场汽车门把手革命可能成为智能汽车行业的清醒剂。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市场从尝鲜期进入普及期,用户对安全、可靠的诉求远超猎奇式创新。这种认知转变,才是汽车门把手国标最深远的价值。 盖世小结 目前,新国标仍在征求意见阶段,具体细节可能根据行业反馈调整。不过,“禁止全隐藏、强制机械冗余”的方向已基本确定。2027年之后,当全隐藏式门把手逐渐从新车市场消失。我们更该铭记的是,汽车工业的每一次进步,终究要以人的安全为标尺。
【龙净环保:公司储能电芯当前处于满产满销状态】 龙净环保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储能电芯当前处于满产满销状态,其中90%以上产品外销(不含内部绿电项目),客户主要集中于国内一线主流储能集成商及能源企业,通过和亿纬锂能合作,品牌价值和竞争力持续提升。(财联社) 【中汽协:8月汽车整车出口76.3万辆 同比增长25.1%】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8月, 汽车整车出口76.3万辆,环比增长10.0%,同比增长25.1%,出口金额达128.2亿美元,环比增长8.3%,同比增长17.3%。2025年1-8月,汽车整车出口492.8万辆,同比增长20.4%;出口金额达843.1亿美元,同比增长10.8%。(财联社) 【两连板东华科技:西藏扎布耶盐湖绿色综合开发利用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将正式投产】 东华科技(002140.SZ)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作为EPC总承包商承建的西藏扎布耶盐湖绿色综合开发利用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于2025年9月20日至24日顺利完成120小时的功能考核。完成功能考核是项目建设的正常进展,标志着该项目将正式投产。(财联社) 【华友钴业:子公司与LGES签订7.6万吨三元前驱体销售合同 匈牙利子公司与其签订约8.8万吨三元正极材料产品销售合同】 华友钴业公告,子公司衢州新能源与LGES签订《三元前驱体供应协议》,约定2026年至2030年期间向LGES及其指定采购商供应三元正极前驱体产品合计约7.6万吨。同时,子公司成都巴莫及匈牙利巴莫与LGES及其子公司LGES波兰工厂签订三元正极材料《基本采购合同》,约定2026年至2030年期间向LGES及LGES波兰工厂供应电池三元正极材料产品合计约8.8万吨。合同/协议对当期不产生重大影响,待正式供货后,预计将对公司2026年至2030年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财联社) 【中伟股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将围绕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关键电池材料供应链展开合作】 中伟股份(300919.SZ)公告称,公司与厦钨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合作围绕消费电子、动力电池、低空经济、AI及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关键电池材料供应链展开,重点覆盖三元材料、钴酸锂、固态/半固态锂电材料、富锂锰基等高成长性产品,并延伸至前驱体、循环回收、锂产品及全球资源开发。预计未来三年,双方在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固态前驱体、富锂锰基前驱体等产品以及循环回收和锂产品的合作量达约11.5万吨/年。(财联社) 【中信建投:重视锂电设备端投资机会】 中信建投研报表示,2025年1—8月,中国锂电产业链投资额快速增长,固态电池现已成为锂电行业最热门的投资赛道。随着锂电设备企业披露半年报,固态电池作为新技术被频繁提起,设备公司从今年6月起开始陆续给下游厂商交付固态电池相关设备,且今年上半年固态设备订单快速增长,这都预示着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显著提速,产业链各环节的投资机会也日益凸显,设备端作为整个产业资本开支的最上游,必将率先受益。(财联社) 相关阅读: 电池、储能、固态电池板块爆发!储能企业“爆单” 固态电池迎新突破【SMM热点】 【SMM分析】8月中国锂辉石进口61.9万吨 环比减少17.5% 折合碳酸锂约5.6万吨 【SMM分析】8月中国氢氧化锂出口5673吨 环比增量明显 【SMM分析】中国电动乘用车出口管理新规:许可证制度与境外售后能力成关键 金羽新能双线突破 全固态电池交付“山海”系列四季度量产【SMM分析】 半固态电池包获中国船级社认可 卫蓝航运启航【SMM分析】 半固态电池包获中国船级社认可 卫蓝航运启航【SMM分析】 CLNB 2025 亚洲电池材料合作沙龙——韩国站圆满落幕!现场干货发言全剖析 SMM:液态到固态——下一代三元材料的技术突破与市场重塑【亚洲电池材料合作沙龙】 SMM:2025-2030年全球磷酸铁锂市场格局与变化【亚洲电池材料合作沙龙】 SMM:全球三元市场供需与展望 2027或将为三元材料市场需求关键转折点? 【SMM分析】无负极电池,电动汽车的下一个革命? 【SMM分析】广州又一锂电回收项目开工 【SMM分析】江苏省汽车置换补贴政策调整:9月28日起暂停实施置换更新补贴 【SMM分析】格林美与美国技术创新企业Ascend Elements(AE)签署谅解备忘录 【SMM分析】十一节前锂电回收市场行情盘点 【SMM分析】江苏省调整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 刚果(金)钴禁令延期落地 钴系产品价格集体拉涨 电解钴单周涨3.5万【周度观察】 【SMM分析】8月鳞片石墨进出口量环比双降 【SMM分析】近期锂电回收事件新进展:9.22-9.26 【SMM分析】近期锂电回收事件新进展:9.15-9.19 一则消息刺激美洲锂业股价暴涨100%!能源金属板块反弹 锂又“开抢了”? 见证历史!宁德时代AH股齐创历史新高 总市值超越贵州茅台【SMM热点】 【SMM分析】2025年8月国内碳酸锂进口量出炉 【SMM分析】磷酸铁锂市场周度情况 《固态电池百问 解码下代电池革命》三部曲之三终极形态【SMM科普】
据外媒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能源委员会(CEC)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州目前拥有201,180个公共及共享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比加油枪多68%。 加州州长Gavin Newsom在宣布这一数据时,将其视为该州推进“零排放转型”的重要成果。此外,近期公布的另一项重要数据显示,2024年加州新售的卡车中,零排放卡车占比已接近四分之一。 Newsom表示:“如今在加州,94%的居民在10分钟车程内就能找到电动汽车充电桩。我们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电动汽车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即便特朗普总统取消了多项电动汽车扶持政策。” 在加州,公共充电桩遍布杂货店停车场、车库、办公场所、体育场馆及加油站;而在公寓楼和写字楼中,共享充电桩也正逐渐普及。除公共及共享充电桩外,加州独栋住宅中已安装的家用充电桩约有80万个。 加州能源委员会委员Nancy Skinner指出,不断完善的充电网络让拥有电动汽车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便捷,“我们的目标是让加州民众无需犹豫就选择电动汽车。这类车辆驾驶体验好,无需换机油,不会造成雾霾等空气污染,而且随着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充电也变得越来越方便。” 加州各相关机构仍在持续推进两项工作:一是加快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安装进度,二是为应对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增加电网负荷。目前的重点举措包括:推出补贴计划,支持公共区域、办公场所及家庭(尤其多户住宅)安装充电桩;优先推进具备即时施工条件的快充项目;制定《零排放汽车基础设施规划》;设立充电桩可靠性标准。 今年6月,加州成功阻止美国联邦政府扣留国会两党多数议员已批准的数十亿美元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专项拨款。 加州还宣布,目前已为中型和重型零排放车辆建设了20,093个充电及氢燃料补给点,较今年2月增长23%。 尽管卡车仅占加州车辆总数的6%,其排放却占据了交通领域的35%,以及道路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25%。因此,完善该领域的充电及燃料补给设施,对加州实现气候目标至关重要。
9月26日,友升股份(603418)发布公告,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泽升欧洲于近日收到德国某知名车企的项目定点通知,公司将为该客户开发、生产电池托盘系列产品。 根据客户规划,该定点项目预计于2027年9月开始量产,项目的生命周期预计为7年,全生命周期总销售金额预计约为人民币23亿元。 友升股份表示,为更好满足海外客户的需求,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公司自2023年起前瞻性启动海外产能布局,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实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保加利亚地处欧洲、中东和俄罗斯等地的十字路口,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欧盟市场的桥头堡。公司于2023年8月在保加利亚设立全资子公司泽升欧洲,公司凭借30余年深耕产业的积淀、先进的技术工艺、强大的产品开发实力和规模化的产品交付能力,迅速切入国际头部车企供应体系。此次项目定点是公司在国际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表现,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公司海外业务布局和持续快速发展,符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 资料显示,友升股份于2025年9月2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铝合金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是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公司始终专注于轻量化汽车零部件领域,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升级和燃油车的节能减排。
锂矿: 本周初,碳酸锂价格区间震荡持续,锂矿价格随之震荡。 供给端,当前持货商出货意愿一般;需求端,近月部分非一体化盐厂因扩建和保证开工率有明显的采购意愿,其他方因假期来临成交意愿有限。整体锂矿市场相较前期略显冷清。 碳酸锂: 本周初国内碳酸锂现货市场表现平稳,价格重心持稳,未出现明显波动。 SMM电池级碳酸锂均价7.355万元/吨,环比上一工作日下降5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均价7.13万元/吨,环比上一工作日下降50元/吨。碳酸锂期货价格延续震荡走势,主力合约处在7.23-7.48万元/吨之间震荡。下游材料厂国庆备货已基本结束,市场成交明显转淡。供应方面,以锂辉石为原料生产的碳酸锂占比已超过60%,成为市场供给的重要支撑;锂云母原料所产碳酸锂占比则下降至15%。整体来看,9月市场呈现供需同步增长、但需求增速更快的态势,当月呈现持续去库状态。 氢氧化锂: 本周初,氢氧化锂价格持续区间震荡。 生产上,大部分锂盐厂按照排产正常生产;市场情绪上,临近节前,除贸易商为后续订单有询价行为外,三元材料厂因前期备货完毕,无大量采买动作;供给方,挺价态度持续, 但因当前散单成交量较少,价格支撑较弱。 预计后续氢氧化锂价格或将跟随锂矿和碳酸锂价格区间震荡。 电解钴: 本周一电解钴现货价格持续上行。 供应端,冶炼厂和贸易商看涨后市,整体暂缓报价。需求方面,由于电解钴价格上涨过快,合金磁材等传统下游难以向下传导成本,市场实际成交有限。上周开始电解钴价格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钴盐下游的正极和电芯厂难以在市场上采购到低价原料,为规避原料价格持续上行风险,部分企业在国内盘面做多保护,推动电钴价格上行。未来电钴价格上行仍需关注电钴反融,加快其库存消耗速度。 中间品 : 本周一钴中间品现货价格维持上行趋势。 供应端,刚果金政策公布,主流矿企和贸易商预期未来中国钴原料将持续偏紧,继续暂停报价。需求端,近期部分钴冶炼企业原料紧缺,叠加钴盐和电解钴价格快速上行后,外购中间品的生产利润小幅修复,16.0~16.5美元/磅附近有询盘,但由于上游挺价不出,最终未实现成交。在刚果金接近1个月的延期+50%的出口配额政策下,预计中国未来钴原料将长期处于偏紧状态,中间品价格仍将持续上行。 钴盐(硫酸钴及氯化钴): 本周一硫酸钴现货价格快速上涨。 供给方面,冶炼厂依旧看涨未来钴价,国庆前暂缓报价并上调意向出货价格,中间品冶炼企业意向价上调到7.5~8.0万元/吨附近,MHP和回收企业意向价上调到7.0万元/吨上方。需求方面,部分下游三元和四钴企业担忧后续供应缺口,近期采购意愿有所增强,企业反映难以询到6.9万元/吨以下的硫酸钴,且市场在7.15万元/吨附近有少量成交。整体上看,原料价格上行和下游备货的双重推动下,预计硫酸钴将继续维持偏强态势。 本周氯化钴市场呈现强势上行态势,多数生产企业暂停报价,少数企业报价已推高至8.0万元/吨以上,实际成交稀疏但价格支撑强劲。本轮上涨主要受三方面因素驱动:首先,刚果(金)于20日正式签署钴出口新政,明确10月16日解除出口禁令并公布至2027年的年度配额细则,推动市场逻辑由政策预期转向实际供需基本面;其次,原料供应持续偏紧,冶炼厂中间品库存逐步消耗,支撑生产企业挺价心态;此外,部分下游企业库存水平偏低,担忧后续供应缺口,近期采购意愿有所增强。尽管当前市场整体较为清淡,上下游多以观望为主,但零星成交对价格仍形成显著拉动。预计节前氯化钴价格有望突破8.5万元/吨。 钴盐(四氧化三钴): 四氧化三钴企业本周普遍跟随原料端暂停报价,价格走势高度依赖氯化钴等上游产品价格变动。 随着氯化钴成交达到8.0万元/吨以上,四氧化三钴成本推涨动力显著增强,但上下游企业操作趋于谨慎,市场观望情绪加剧。在刚果(金)政策落地的背景下,成本面支撑持续强化,然而实际成交仍显清淡。预计节前四氧化三钴价格有望突破26.0万元/吨,但成交放量仍需下游接受度的配合。 硫酸镍: 9月29日,SMM电池级硫酸镍指数价格为28120/吨,电池级硫酸镍的报价区间为28160-28360元/吨,均价较昨日有所上涨。 从成本端来看,铜事件影响消退,伦镍价格进一步回落,镍盐生产即期成本走低;从供应端来看,镍盐厂库存水平低,市场散单流通量较少,叠加原材料成本压力,有力支撑镍盐厂报价;从需求端来看,当下处于月底备库节点,部分厂家近期有采购需求,价格接受度有所上浮。今日,上游镍盐厂出货情绪因子为1.8,下游前驱厂采购情绪因子为3.3,一体化企业情绪因子为3.0(历史数据可登录数据库查询)。 展望后市,正值月末采购节点,硫酸镍供应整体偏紧,镍盐价格或仍有上行空间。 三元前驱体: 周初,三元前驱体价格延续大幅上涨态势。 近期前驱体价格显著上行,主要受硫酸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同时硫酸镍与硫酸锰价格持续攀升,共同推动三元前驱体原材料成本快速走高。在此背景下,前驱体厂商对散单的折扣报价迅速上调,而下游客户对长单折扣的上涨目前接受度仍较低。本月前驱体需求表现较好,多家厂商开工率有所提升。在订单情况良好的背景下,多数厂家不愿低价承接短期且可能亏损的订单,仍以保障长期合作客户的供应为主。预计本月前驱体产量将实现小幅增长,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国内动力市场。随着明年国内部分补贴政策面临退坡,今年四季度国内动力市场需求目前比较看好。此外,一些即将上市的新车型也为前驱体带来一定的备货增量。预计10月前驱体出货量还将进一步上行。 三元材料: 周初,三元材料价格延续大幅上涨趋势。 从成本端看,碳酸锂与氢氧化锂价格仍处于小幅震荡阶段,而硫酸钴价格大幅上涨,硫酸镍和硫酸锰同样延续涨势,对三元材料成本形成显著支撑。目前,正极厂与下游签订的长单折扣基本维持原有水平,但在原材料价格预计持续走高的背景下,下游电芯厂出于背靠背结算需求,当前买货较为急迫。需求方面,本月国内动力市场整体表现良好,主要增量集中在5系和6系产品。预计四季度国内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好表现。相比之下,受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影响,海外市场在本月及四季度的需求均有所减弱。消费市场方面,终端需求目前表现平稳,但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了一定前置备货需求。10月受双十一备货带动,消费市场有望迎来一定增量。总体来看,预计9月及10月三元正极材料的供应将继续保持小幅增长。 磷酸铁锂: 本周磷酸铁锂价格未出现较大波动,整体小幅增长60元/吨,碳酸锂在本周累计小幅涨价约250元/吨。 生产方面,材料厂在本周整体生产积极,随着在纯电重卡项目不断推进以及传统车销旺季“金九银十”到来,材料厂本月订单增长明显。本次增量主要来源于头部电芯厂,由于需求增量明显,电芯厂积极与材料厂协商增加订单,但部分头部材料厂已满负荷,订单流向中小企业。但有个别材料厂在本周有减产的情况,这主要跟下游电芯厂供应链结构调整有关,以及其他电芯厂的生产进度有关。9月磷酸铁锂材料整体需求向好,预计有5%以上的增量。 磷酸铁: 本周国内磷酸铁市场整体运行态势向好。 从企业端来看,9 月多数磷酸铁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下游需求释放带动订单量充足,在此背景下,企业普遍计划将磷酸铁价格上调 50-200 元。不过在价格落地推进过程中,大客户因采购规模、议价能力较强,调价阻力相对较大;而中小客户端因合作模式更灵活,调价落地或更为顺利。与此同时,行业 “反内卷” 共识持续强化,市场对低价恶性竞争的抵触情绪显著升温,受此影响,部分此前报价偏低的企业,对外报价也已出现不同程度上调。 钴酸锂: 钴酸锂市场方面,主流生产企业多暂停报价,少数企业4.45V产品成交已达27.0万元/吨以上,价格上行主要受上游氯化钴、四氧化三钴调涨传导影响。 当前正极材料和电芯企业库存相对充足,对原料价格的快速上涨形成一定缓冲,降低了短期紧急补库的需求。因此,尽管成本面持续施压,下游电芯厂仍以观望为主,实际成交偏少。预计节前钴酸锂价格将维持坚挺,但成交活跃度提升仍需时间。 负极: 本周,国内人造石墨价格稳定运行。 成本端,原料焦价格的小幅上行为人造石墨价格形成支撑;供需端,“金九银十”国内外需求旺盛,但与此同时,负极行业整体开工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本周价格仍陷僵持。展望后续,成本端原料焦价格带来的支撑效应预计将持续存在,同时 “金九银十” 期间的需求热度也有望得到延续,这两大因素将对人造石墨价格形成双重支撑,但产能过剩的现状将对价格上行形成明显压制。因此,预计后续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价格大概率将维持平稳运行态势,难以出现显著的涨跌波动。 本周,国内天然石墨负极材料报价未现显著波动,价格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区间。成本端,上游原材料价格走低,但受生产滞后性影响,暂未对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价格造成营销。展望后市,市场需求不断提振,但天然石墨负极行业内的市场竞争压力将持续加剧,且行业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扭转。因此,预计后续天然石墨负极价格缺乏上涨动力,将继续在当前区间平稳运行。 隔膜 : 本周隔膜市场整体持稳,湿法隔膜价格预计延续稳定走势,5μm、7μm和9μm产品主流报价分别持稳于1.35元/平方米、0.78元/平方米和0.75元/平方米;干法隔膜中12μm与16μm产品主流报价分别为0.45元/平方米和0.44元/平方米。 从供需结构看,当前隔膜市场价格呈现僵持态势,一方面源于行业产能整体充裕,材料企业虽有意提价但实际调价空间有限;另一方面,部分一二线电芯厂凭借其采购规模和市场话语权,对成本上涨表现出较强的抵制态度,暂未接受价格传导。 电解液 本周电解液价格暂稳。 从成本端来看,部分添加剂、六氟磷酸锂等关键原材料价格已因供应偏紧开启上行通道,电解液生产成本随之承压。但由于价格传导存在时滞,且碳酸锂价格波动不大,部分电解液企业可自供一定量六氟磷酸锂对冲成本,共同导致电解液产品价格暂稳。需求端来看,9月动力和储能市场受行业旺季带动需求增量,推动电解液整体需求上行。加之国庆节期间的物流限制会促使下游部分电芯厂提前备库,进一步拉动了电解液需求。供应端方面,电解液企业受下游需求增长拉动,开工率提高,但行业长期积累的产能过剩格局未改,激烈竞争使得企业价格调整主动性不足。不过当前供应过剩格局有所改善,叠加成本端托底,短期对电解液价格支撑较强。 钠电: 本周国内钠电市场已显现积极态势:订单需求持续释放,尽管短期需求增长速率仍处于温和区间,但行业整体生产节奏保持平稳运行。 值得关注的是,处于发展起步期的钠电企业正加快批量化生产步伐 —— 这一举措不仅助力产品成本稳步下降,更在不断突破规模化应用的核心瓶颈,为后续需求进一步放量、市场渗透率提升筑牢根基,钠电市场的长期发展潜力正日渐凸显。 回收: 本周硫酸钴、硫酸镍等盐类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因此本周三元、钴酸锂黑粉等镍、钴系数基本持平,锂系数也基本持平。 而铁锂黑粉锂点本周价格维持稳定,以铁锂极片黑粉为例,现阶段铁锂极片黑粉价格为2650-28000元/锂点。而拿三元黑粉为例:现阶段三元极片黑粉现阶段镍钴系数为73.5-75.5%,较上周环比上涨0.5%,而锂系数在69-72%,也基本较上周上涨约1%。主因利润端口,现阶段外采铁锂黑粉生产碳酸锂持续亏损,利润率在-5%-6%,除了今年新投产的几家铁锂湿法企业,多数铁锂回收企业多具备其他原料生产碳酸锂的产线,因此即使在碳酸锂价格有所好转的情况下,多数企业在面临亏损时也选择停采停产。而三元湿法端情况类似,利润基本在1-3%上下徘徊,钴酸锂湿法端略优于铁锂及三元企业,在3%左右。而供应端,在镍钴锂涨价以后,上游回收企业对钴酸锂电池及铁锂等电池、极片价格跟涨迅速,黑粉也有一定程度涨价。但在需求端,由于此次碳酸锂的涨价和中美贸易、焦煤等其他因素挂钩,多数企业在利润倒挂的情况下仍以观望为主,多数铁锂湿法厂维持B端代工。 下游与终端: 本周,直流侧电池舱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小,5MWh直流侧平均价格为保持小幅下行至0.422元/Wh,3.4/3.72MWh价格相对稳定在0.434元/Wh。 预计9-12月行业内头部电芯长将保持满产满销状态,虽电芯价格回弹对集成成本造成一定影响,头部集成商已提前布局并对电芯成本进一步控制,电池舱价格整体波动较小。 本周金开新能科技有限公司2025年储能系统设备集中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入围供应商)公示。 据悉,此次1GWh系统采购2小时系统和4小时各500MWh。此前的开标结果显示,此次招标,共计19家企业参与报价,报价范围0.4258-0.5843元/Wh,平均报价0.4871元/Wh。 最终,19家企业中,比亚迪、天诚同创、特变电工、许继电科储能、远景能源5家企业入围,入围报价范围0.444-0.49619元/Wh,平均入围价0.468988元/Wh 中标候选人第1名: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综合单价0.467元/Wh,总价46700万元; 中标候选人第2名: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综合单价0.4832元/Wh,总价48320万元; 中标候选人第3名: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单价0.45455元/Wh,总价45455万元; 中标候选人第4名:许昌许继电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综合单价0.49619元/Wh,总价49619万元; 中标候选人第5名:远景能源有限公司,综合单价0.444元/Wh,总价44400万元 》订购查看SMM新能源产品现货历史价格 》点击查看SMM 新能源 产业链数据库 新闻: 【厦钨新能:与中伟股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就固态锂电材料等产品原材料供应链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厦钨新能(688778.SH)公告称,公司与中伟股份于2025年9月29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产品供销、矿产资源开发、产品研发、信息合作等层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就消费电子、动力、低空及AI、机器人等领域锂电池用三元材料、钴酸锂、固态锂电材料、半固态锂电材料、富锂锰基等产品的原材料供应链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预计自协议签署之日至2028年9月30日,双方四氧化三钴产品的供需量约为4万吨/年,三元前驱体产品的供需量约为5万吨/年,碳酸锂/磷酸锂的供需量约为1.5万吨/年,回收料的供需量约为1万吨/年。本协议履行期限为自协议签字盖章之日起至2028年9月30日,对公司2025年的业绩影响较小。(科创板日报) 【亿纬锂能:公司储能电池订单较为饱满 目前处于满产状态】亿纬锂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储能电池订单较为饱满,目前处于满产状态。(财联社) 【中汽协:8月汽车整车出口76.3万辆 同比增长25.1%】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8月, 汽车整车出口76.3万辆,环比增长10.0%,同比增长25.1%,出口金额达128.2亿美元,环比增长8.3%,同比增长17.3%。2025年1-8月,汽车整车出口492.8万辆,同比增长20.4%;出口金额达843.1亿美元,同比增长10.8%。(财联社)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林子雅 86-215166690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 021-51666711 王子涵 021-51666914 王杰 021-51595902 张浩瀚 021-51666752 陈泊霖 021-51666836 徐萌琪 021-20707868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