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85个
本周电解液价格暂稳。供应端,春节假期结束,市场需求依旧偏弱,六氟磷酸锂按单生产,电解液厂商按订单提货,价格稳定。需求端,电芯厂对电解液的需求依旧处在低位,按单提货。成本端,六氟磷酸锂、添加剂、溶剂价格暂时稳定调。目前,电解液整体价格主要受六氟磷酸锂价格的影响,但由于电芯对电解液价格存在压价行为,因此电解液价格暂稳。三元动力电解液的价格为21100-29550元/吨,磷酸铁锂电解液价格为16800-25550元/吨。预计短期内,成本端的波动将导致电解液价格在一定区间内震荡。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42(或加微信如下)任晓萱,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SMM2月20日讯: 本周,再生废料市场价格小幅上涨。供应端:本周部分湿法厂在上周元宵节后基本恢复正常开工生产,虽然节后镍盐、钴盐维持阴跌,碳酸锂震荡运行,但多数打粉厂、贸易商挺价心态较强。以三元极片粉高镍系数为例,多数湿法厂意愿采购价在76-77左右,但打粉厂报价在79-80,双方之间报价存在一定差价。虽部分湿法厂为维持低流速运转而少量采入高价黑粉,但仍有部分湿法厂在1月备货时已将2月原料基本采购完毕,因此市场成交相比上周虽相对活跃,但因多数企业对后续盐价看跌叠加具备一定库存,实际价格上涨空间不大。相比2月价格,多数企业更关注三月需求复苏和盐价情况,主因部分回收企业在该时间段有投产备库的预期,叠加前期备库的企业已基本消耗库存,之前提到过,预计3月湿法采购增量能在15%-20%左右。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贺021-20707850
本周碳酸锂现货价格呈现区间震荡,今日SMM电池级碳酸锂指数价格76222元/吨;电池级碳酸锂7.547-7.697万元/吨,均价7.622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7.315-7.415万元/吨,均价7.365万元/吨。周度均价较上周环比下跌400元/吨上下。 从需求端来看,下游材料厂由于春节前备货较为充足,节后仅有部分厂家存少量刚需补库需求。且下游材料厂考虑到后续3月排产暂未有十分明确的指引,整体上以谨慎观望态度为主,少有备库采买,市场成交相对冷清。 从供应端来看,大部分检修锂盐厂结束检修工作,已恢复至正常生产水平;同时还有部分锂盐厂处于产量爬坡中,因此国内碳酸锂产出增量之势明确。结合海外碳酸锂进口情况,预计2月国内碳酸锂将持续过剩,且过剩幅度相对较大,碳酸锂现货价格易跌难涨。
自固态电池技术被业内认可以来,只要有相关技术的新消息发布,大多都会引起市场热议。 近日,AI、影视等多家热门股开始退潮,但固态电池却再次在资本市场“掀起波澜”,2月18日,固态电池指数一度大涨超2%,远远好于大市的表现。 A股层面,华自科技、派能科技、星云股份、杉杉股份、传艺科技、龙蟠科技、利元亨、比亚迪、宁德时代、鹏辉能源等多股大涨,部分企业一度涨停。而港股市场同样如此,龙蟠科技、比亚迪股份、瑞浦兰钧、赣锋锂业等企业大涨。 此前,固态电池技术被认为是相对遥远的技术,业内预测量产时间也普遍集中在2030年前后,但从最近披露的固态电池技术一系列的动态来看,这一技术的发展或许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传新动态 从消息层面上来看,此次固态电池板块暴涨,主要是与行业几大利好有关,尤其是从产品端到应用端都传出积极变化。 2月15日,2025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CASIP)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演讲时提到,2025年,全固态电池的发展将确定主攻技术路线。 据欧阳明高预测,以硫化物为主体电解质的轿车第一代全固态电池将于2025-2027年实现量产;第二代全固态电池将于2027-2030年实现量产;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将于2030-2035年量产。 当然,欧阳明高讲道,目前全固态电池在技术上面临诸多挑战,行业需凝聚各方力量,突破现有瓶颈,推动全固态电池早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在会上指出,比亚迪最早从2013年开始研发全固态电池,目前公司已于2023年启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可行性验证,涵盖关键材料技术攻坚、电芯系统开发以及产线建设,计划2027年左右启动批量示范装车应用,预计在2030年前后实现大规模量产。 最重要的,成本控制上,孙华军表示,从长期的发展的角度看,规模化生产后,液态的三元电池跟固态的三元电池理论上可实现“固液同价”。 而中国一汽首席科学家兼股份公司研发总院(科技创新管理部)高端汽车集成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技术中心主任王德平也表示,全固态电池当前处于原型样件阶段,预计2-3年实现小批量应用,3-5年实现规模化应用。一汽计划以整车需求为指引,2027年进行小批量应用。 广汽集团则在2月13日宣布,其采用第三代海绵硅负极与高面容量固态正极技术的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顺利,计划2026年实现装车搭载。 长安汽车于2月9日发布“北斗天枢2.0”智能化战略时,同步推出能量密度达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长安金钟罩”,宣称可实现1500公里纯电续航。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明确量产时间表:2025年底完成功能样件开发,2026年启动装车验证,2027年实现规模化量产。 除技术方面传新进展以外,由于宇树科技春晚人形机器人扭秧歌、转手绢的表现强势破圈,机器人产业也迎来高光时刻。 考虑到续航能力及安全性,固态电池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潜力也被放大,人形机器人也将有助于固态电池在不同场景下得到应用和验证,为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固态电池需全产业链共建 目前,业内对固态电池技术的落地速度期望值也有所提升。不过,虽然前途一片光明,但这条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走,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有业内人士表示,主流电池厂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基本保持在2027年前后,但这一时间点只能称之为技术实现时间,并不是商业化时间。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核心在于技术研发,只有完成技术突破、产能快速上升,才会进一步考虑产业链降本问题。 因此,尽管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但就现阶段而言,技术和成本依然是横亘在固态电池商业化道路中的巨大阻碍。 研究机构EVTank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半固态电池出货量已超过3GWh,全固态电池已经处于样品和中试阶段。 从电池企业选择的技术路线来看,EVTank指出,在电解质选择方面,硫化物技术仍是更多企业(38%)的远期路线选择,其次为氧化物路线(含复合路线)占37%。负极材料方面,硅基负极和含锂金属负极是当前固态电池的主要材料,在更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上主要选择锂金属负极。正极材料方面,目前以高镍三元为主导,未来将逐步向更高比能富锂锰基发展。 “当前要聚焦以硫化物电解质为主体电解质,匹配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碳负极的技术路线,以能量密度400瓦时/公斤、循环寿命1000次以上为性能目标,确保2027年实现轿车小批量装车,2030年实现规模量产。”欧阳明高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全行业共性基础材料供应链。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固态电池领域共宣布23个新投资项目,有17个项目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483.35亿元。其中,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有13个,百亿级项目有2个。 1月,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投资扩产新项目21个,其中有13个公布投资金额,共计371.48亿元。其中,统计在内的7个电池项目中,3个项目为固态电池相关项目,投资总额达100亿元。 可以看到的是,近两年国内电池产业链正在加速固态电池项目建设,包括材料供应商、整车厂、电池厂等达成战略合作,锚定全固态电池为目标,包括多家设备公司也表示将逐渐搭建GWh级固态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固态电池正逐步从研发阶段走向产能建设的稳步推进阶段,进而迈向应用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抢占下一代技术风口,日美欧等均通过发布相关政策,设立了电池远期战略目标,全固态电池还面临着虎视眈眈的海外电池巨头。 日前,据外媒消息,现代汽车计划在3月展示其首款固态电池组。据报道,其研究中心已建成一条试点生产线,新的固态电池组被称为 “Dream”电池,现代汽车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大规模生产。消息称,现代汽车搭载固态电池的首款电动汽车原型车可能在一年内下线。 另外,来自SK On近日消息,公司计划研发高分子—氧化物复合系和硫化物系两种全固态电池,并在2027年和2029年实现商用化。公司近期与韩国陶瓷技术院等知名大学、机构等进行的“采用超高速光烧结技术的高分子—氧化物复合系全固态电池制造工程高度化研究”,已就相关成果在著名学术杂志《ACS Energy Letters》上发表论文,并就部分成果申请国外专利。 结语 从终端市场来看,固态电池场景应用边界正在逐步拓宽,除消费电子、电动工具、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外,随着eVTOL、人形机器人等行业高速发展,其对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倍率性能等提出更高要求,未来固态电池有望在新兴领域率先迎来批量应用。 一项新的技术,从理论到实验室,再到测试应用及面向市场,是完成商品化的必经之路,固态电池的发展还需要生产企业携手科研机构及企业应用聚焦技术攻坚,在这其中,2027年是一个关键节点,谁将率先落地应用,或将一定程度改变未来的市场格局。
【SMM分析】本周,直流侧电池舱的价格较为平稳。5MWh直流侧电池舱的平均价格为0.43元/Wh;3.44/3.77MWh直流侧电池舱的平均价格为0.438元/Wh。280Ah和314Ah储能电芯的价格波动较小,直流侧电池舱价格整体保持稳定。 2月18日,深能合和电力(河源)有限公司电化学储能联合调频项目电池舱及附属设备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该项目拟在河源电厂一期厂区内新建一套20MW/20.872MWh电化学储能系统,以实现联合火电机组开展AGC调频辅助服务。第一中标候选人报价1221.083万元,折算后单价为0.585元/Wh。第二中标候选人报价1263万元,折算后单价0.605元/Wh。 SMM新能源行业研究部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任晓萱021-20707866 梁育朔021-2070789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SMM2月20日讯: 本周多数负极材料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成本端,石油焦除受到税收政策影响外,近期多家石油焦厂停工检修,再加之阳极对低硫石油焦的需求量大大提升,这都直接导致了低硫石油焦价格继续走高;同样受到税收政策影响的负极原料还有针状焦,且其价格仍处于低位区间,因此本周针状焦价格继续上调;负极一体化发展仍在继续,石墨化外协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难以转变,但由于石墨化价格贴近成本线,本周石墨化价格持稳运行。需求端,市场回暖虽有所显现,但速度较为缓慢,需求提升不明显。综上所述,在高昂的理论成本背景下,负极材料厂家表现出强烈的涨价意愿,但受限于电芯厂压价,本周负极材料价格涨幅有限,预计后续负极材料价格涨幅或将扩大。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任晓萱021-20707866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徐萌琪021-20707868
当地时间周三,美国电动汽车生产商Nikola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并表示将寻求出售资产,这是最新一家因产品需求不佳、现金快速消耗和融资挑战而陷入困境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受此消息影响,其股价盘中暴跌40%。 Nikola曾是华尔街的宠儿,其核心产品是纯电动和氢能源半挂车,2020年其市值一度超过福特汽车,达到300亿美元。然而,公司创始人特雷弗·米尔顿因误导投资者而被判有罪,导致公司声誉严重受损。 实际上,Nikola的遭遇并非孤立,在疫情期间上市的电动汽车公司,如Fisker、Proterra和Lordstown Motors,近年来因高利率和需求下降导致资金枯竭,纷纷申请了破产。这些公司曾被市场寄予厚望,投资者希望其能够凭借创新技术或商业模式革新整个电动汽车行业。 Nikola首席执行官Steve Girsky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与电动汽车行业的其他公司一样,我们面临着各种市场和宏观经济因素,它们影响了我们的运营能力。不幸的是,我们尽了最大努力还不足以克服这些重大挑战。” Nikola也被称为卡车界的特斯拉,Nikola和Tesla合起来是美国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的名字。 据悉,Nikola最初专注于制造电池驱动的半挂卡车,后来转向氢能源卡车。该公司表示,决定启动资产出售程序,以最大化价值并确保有序缩减业务。 为了确保现有客户的利益以及平稳过渡,到3月底,该公司将继续在一些地区开展卡车和氢能源业务。 据一份法庭文件显示,Nikola列出的资产在5亿至10亿美元之间,其负债在10亿至100亿美元之间。 总部位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Nikola公司成立于2014年,并于2020年6月上市,在次年12月交付了第一辆车。 Nikola在2024年加大了其氢能源卡车的生产,但由于车队运营商在高借贷成本下对电动卡车的采用持谨慎态度,公司每卖出一辆车仍亏损数十万美元。 到了去年9月底,Nikola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大幅下降至1.883亿美元,而2023年底为4.647亿美元。该公司周三表示,它已进入破产保护程序,手头有4700万美元现金。
SMM2月20日讯:据SMM了解,截至2月20日,SMM铅锭五地社会库存总量至5.96万吨,较2月13日增加0.73万吨;较2月17日增加0.62万吨。 春节假期后,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基本正常生产,尤其是再生铅企业生产增多,加之贵州、江西等地区新建产能投产,整体供应增量高于需求,铅锭累库趋势不改。目前河南、安徽两大铅产地供应稳中有升,而下游企业则因铅蓄电池市场终端消费表现平淡,生产与采购积极性不高,更多以刚需采购为主,无法消化更多的铅货源。截至2月20日,如河南地区电解铅厂提货源报价对沪铅2503合约贴水低至260-240元/吨出厂,期现价差扩大,使得持货商交仓意愿上升,炼厂厂库移库至交割仓库的动作,并未因上一轮交割结束而停止,预计短期铅锭社库将延续上升趋势。 。
近日,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2024年全球(不含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达361.4GWh,同比增长13.1%。 从市场份额来看 ,TOP10公司中,2024年,宁德时代、LGES、松下、三星SDI均出现了同比下滑。 从排名变动情况来看 ,2024年,TOP10公司中,与2023年相比,宁德时代超越LGES登顶全球,SK On超越松下拿下季军,中创新航、特斯拉为新上榜公司。 相较于2024年1-11月,2024年全年特斯拉从第8位升至第7位,孚能科技从第9位升至第8位,PPES排名从第7位下降至第9位,其余7家公司排名不变。 从装车量同比变化来看 ,2024年海外动力电池TOP10公司中,除了一直呈现下滑趋势的松下之外,三星SDI也出现下滑,SNE称,三星SDI装车量下滑主要是因为欧洲和北美市场车企对于电池需求减少。 其余8家公司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特斯拉增幅高达7900%,比亚迪、中创新航装车量实现翻倍增长分别为294.1%和117.6%。 中国公司方面 ,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科技、中创新航海外动力电池市场装车量总计126.4GWh,市场份额提升至35.1%。 具体来看,2024年,宁德时代在海外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保持全球第一,达27%;装车量为97.4GWh,同比增长10.9%。 电池网注意到,宁德时代已8年蝉联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榜首,在2024年,宁德时代首次超越LGES,成为全球(不含中国)动力电池的市占率第一。 比亚迪装车量14.8GWh,同比增长117.6%,市场份额为4.1%,排名维持第6位。从2022年的0.6%到2023年的2.1%,再到2024年的4.1%,比亚迪电池海外市占率持续增长,主要归功于其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大卖。 中汽协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出口汽车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在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比亚迪出口43.3万辆,同比增长71.8%,增速位列中国汽车品牌第一,跑出新能源汽车出口加速度。 孚能科技装车量7.5GWh,同比增长38.9%,市场份额为2.1%,排名第8。2022年以及2023年,孚能科技海外市占率分别为0.9%、1.6%,也实现了持续增长。 中创新航为2024年新上榜公司,装车量6.7GWh,同比增长294.1%,市场份额为1.9%,排名第10。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此前分析称,举国体制下的中国锂电产业链经过十年的培养,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全球竞争力,从原材料到电芯到应用市场等各个环节均具备短期内无法被超越的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中国锂电产业面临近期“结构性”产能过剩和“中期”产能过剩态势,因此加快海外布局成为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未来中国锂电产业国际化发展,将逐步由贸易为主变为海外投资本地化发展为主,逐步由出口转变为出海。 韩国公司方面 ,2024年,三大韩系电池公司市场份额为43.5%,下降了5.0%,装车量总计157.3GWh。 2024年,LGES、SK On、三星SDI装车量分别排名第二、第三、第五。 具体来看,LGES装车量为88.8GWh,同比增长1%,市场份额下降至24.6%。 SK On装车量为39GWh,同比增长13.7%,在韩系电池公司中增速最高,市场份额为10.8%。 三星SDI装车量为29.5GWh,同比下降10.6%,市场份额也下降至8.2%。 日本公司方面 ,2024年,松下被SK On挤下全球第三的宝座,位列第四,装车量为35.1GWh,同比减少18%,市场份额为9.7%。 丰田与松下合资电池公司PPES排名下降至第9位,装车量7.4GWh,同比增长29.8%,市占率为2%。 美国公司方面 ,2024年,特斯拉一上榜排名就持续提升,全年排名第7位,装车量8.0GWh,市占率为2.2%。由于2023年基数较低,特斯拉装车量在2024年实现了79倍的高增长。 此外,SNE Research近日还公布了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约为894.4GWh ,同比增长27.2%。 从市场份额来看,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公司中,6家中国电池公司中,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欣旺达实现同比增长,亿纬锂能份额保持不变,中创新航份额则出现同比下滑;剩余四家日韩电池公司LGES、SK On、松下、三星SDI依旧保持同比下滑态势。
【五部门:支持汽车产品、电子产品、家居产品等消费升级 促进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 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加强汽车、家电、家居、电子产品、纺织服装、食品等领域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开展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价,提升“中国制造”整体形象。深入开展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服装服饰、珠宝首饰、皮革制品、化妆品等精品化国潮化时尚化。支持汽车产品、电子产品、家居产品等消费升级,促进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畅通消费循环。 》点击查看详情 【天齐锂业:无需对一期氢氧化锂项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天齐锂业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TLEA管理层已就氢氧化锂项目执行资产减值测试,综合评估认为,TLEA不需要对一期氢氧化锂项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本次减值测试的最终结论将以TLEA审计报告为准。公司目前仍将根据相关规定对相关资产进行持续的减值测试,最终的计提减值金额尚待进一步验证和确认。 【中瑞股份:取得大圆柱系列新型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用地的土地使用权证书】 中瑞股份公告,公司已完成土地权属登记手续,并取得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具的《不动产权证书》,用于大圆柱系列新型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 【江苏:到2030年建设加氢站100座以上 推广超10000辆燃料电池汽车】 江苏省发改委近日公布《江苏省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江苏省将初步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氢能供给及应用体系,建设加氢站100座以上,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过10000辆,把江苏打造成为科技创新前沿化、装备制造高端化、场景应用多元化的氢能产业高地。 【欧盟已准备好与美国讨论降低或取消汽车关税的问题】 据财联社方面消息,欧盟贸易专员塞夫科维奇表示,欧盟已准备好与美国讨论降低或取消汽车关税的问题。 【工信部拟更新《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等内容】 工信部发布关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92批)和《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七十一批)拟发布内容的公示。本批申请新产品准入的车辆生产企业共计573户,其中汽车生产企业394户、摩托车生产企业179户。以上企业申报的新产品共计1646个,其中汽车产品1142个、摩托车产品504个。申报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共有154户企业的387个型号,其中纯电动产品共119户企业316个型号、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共30户企业64个型号、燃料电池产品共5户企业7个型号。本批申请产品变更扩展的车辆生产企业共计862户,其中汽车生产企业668户、摩托车生产企业193户、三轮汽车生产企业1户。以上企业申报的变更扩展产品共计7570个,其中汽车产品6871个、摩托车产品683个、三轮汽车产品16个。本批有22户汽车生产企业的33个汽车产品申请整改。 相关阅读: 1月汽车市场迎平稳开局 电池销量增超40% 2月车市潜力大?【SMM专题】 多重利好来袭!电池板块涨逾4%领涨 星云股份涨停 政策助力“赢麻了”!【热股】 “不堪重负”! 电解钴报价再跌1000元 短期供需结构或难扭转? 【周度观察】 【SMM分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技术要求》行业标准报批公示 【SMM分析】中国科学家突破锂电池寿命极限 废旧电池"打一针"即获新生 【SMM分析】韩国原子能研究院开发出环保高效的废旧磷酸铁锂电池锂提取技术 【SMM分析】赣锋锂业阿根廷Mariana盐湖项目正式投产 【SMM分析】磷酸铁价格稳定中隐现两极分化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SMM分析】1月国内需求逐步回落 储能电芯产量环比减少14% 【SMM分析】海外锂要闻 【SMM数据】2025年1月六氟磷酸锂开工率下行 【SMM数据】2025年1月电解液开工率下滑 【SMM分析】北汽福田与宁德时代开启十年战略合作 2月初磷酸铁锂价格继续下探【SMM分析】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