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集体躁动!技术路线年内敲定 固液价格将“平起平坐”?

自固态电池技术被业内认可以来,只要有相关技术的新消息发布,大多都会引起市场热议。

近日,AI、影视等多家热门股开始退潮,但固态电池却再次在资本市场“掀起波澜”,2月18日,固态电池指数一度大涨超2%,远远好于大市的表现。

A股层面,华自科技、派能科技、星云股份、杉杉股份、传艺科技、龙蟠科技、利元亨、比亚迪、宁德时代、鹏辉能源等多股大涨,部分企业一度涨停。而港股市场同样如此,龙蟠科技、比亚迪股份、瑞浦兰钧、赣锋锂业等企业大涨。

此前,固态电池技术被认为是相对遥远的技术,业内预测量产时间也普遍集中在2030年前后,但从最近披露的固态电池技术一系列的动态来看,这一技术的发展或许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传新动态

从消息层面上来看,此次固态电池板块暴涨,主要是与行业几大利好有关,尤其是从产品端到应用端都传出积极变化。

2月15日,2025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CASIP)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演讲时提到,2025年,全固态电池的发展将确定主攻技术路线。

据欧阳明高预测,以硫化物为主体电解质的轿车第一代全固态电池将于2025-2027年实现量产;第二代全固态电池将于2027-2030年实现量产;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将于2030-2035年量产。

当然,欧阳明高讲道,目前全固态电池在技术上面临诸多挑战,行业需凝聚各方力量,突破现有瓶颈,推动全固态电池早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在会上指出,比亚迪最早从2013年开始研发全固态电池,目前公司已于2023年启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可行性验证,涵盖关键材料技术攻坚、电芯系统开发以及产线建设,计划2027年左右启动批量示范装车应用,预计在2030年前后实现大规模量产。

最重要的,成本控制上,孙华军表示,从长期的发展的角度看,规模化生产后,液态的三元电池跟固态的三元电池理论上可实现“固液同价”。

而中国一汽首席科学家兼股份公司研发总院(科技创新管理部)高端汽车集成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技术中心主任王德平也表示,全固态电池当前处于原型样件阶段,预计2-3年实现小批量应用,3-5年实现规模化应用。一汽计划以整车需求为指引,2027年进行小批量应用。

广汽集团则在2月13日宣布,其采用第三代海绵硅负极与高面容量固态正极技术的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顺利,计划2026年实现装车搭载。

长安汽车于2月9日发布“北斗天枢2.0”智能化战略时,同步推出能量密度达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长安金钟罩”,宣称可实现1500公里纯电续航。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明确量产时间表:2025年底完成功能样件开发,2026年启动装车验证,2027年实现规模化量产。

除技术方面传新进展以外,由于宇树科技春晚人形机器人扭秧歌、转手绢的表现强势破圈,机器人产业也迎来高光时刻。

考虑到续航能力及安全性,固态电池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潜力也被放大,人形机器人也将有助于固态电池在不同场景下得到应用和验证,为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固态电池需全产业链共建

目前,业内对固态电池技术的落地速度期望值也有所提升。不过,虽然前途一片光明,但这条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走,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有业内人士表示,主流电池厂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基本保持在2027年前后,但这一时间点只能称之为技术实现时间,并不是商业化时间。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核心在于技术研发,只有完成技术突破、产能快速上升,才会进一步考虑产业链降本问题。

因此,尽管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但就现阶段而言,技术和成本依然是横亘在固态电池商业化道路中的巨大阻碍。

研究机构EVTank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半固态电池出货量已超过3GWh,全固态电池已经处于样品和中试阶段。

从电池企业选择的技术路线来看,EVTank指出,在电解质选择方面,硫化物技术仍是更多企业(38%)的远期路线选择,其次为氧化物路线(含复合路线)占37%。负极材料方面,硅基负极和含锂金属负极是当前固态电池的主要材料,在更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上主要选择锂金属负极。正极材料方面,目前以高镍三元为主导,未来将逐步向更高比能富锂锰基发展。

“当前要聚焦以硫化物电解质为主体电解质,匹配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碳负极的技术路线,以能量密度400瓦时/公斤、循环寿命1000次以上为性能目标,确保2027年实现轿车小批量装车,2030年实现规模量产。”欧阳明高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全行业共性基础材料供应链。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固态电池领域共宣布23个新投资项目,有17个项目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483.35亿元。其中,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有13个,百亿级项目有2个。

1月,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投资扩产新项目21个,其中有13个公布投资金额,共计371.48亿元。其中,统计在内的7个电池项目中,3个项目为固态电池相关项目,投资总额达100亿元。

可以看到的是,近两年国内电池产业链正在加速固态电池项目建设,包括材料供应商、整车厂、电池厂等达成战略合作,锚定全固态电池为目标,包括多家设备公司也表示将逐渐搭建GWh级固态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固态电池正逐步从研发阶段走向产能建设的稳步推进阶段,进而迈向应用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抢占下一代技术风口,日美欧等均通过发布相关政策,设立了电池远期战略目标,全固态电池还面临着虎视眈眈的海外电池巨头。

日前,据外媒消息,现代汽车计划在3月展示其首款固态电池组。据报道,其研究中心已建成一条试点生产线,新的固态电池组被称为 “Dream”电池,现代汽车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大规模生产。消息称,现代汽车搭载固态电池的首款电动汽车原型车可能在一年内下线。

另外,来自SK On近日消息,公司计划研发高分子—氧化物复合系和硫化物系两种全固态电池,并在2027年和2029年实现商用化。公司近期与韩国陶瓷技术院等知名大学、机构等进行的“采用超高速光烧结技术的高分子—氧化物复合系全固态电池制造工程高度化研究”,已就相关成果在著名学术杂志《ACS Energy Letters》上发表论文,并就部分成果申请国外专利。

结语

从终端市场来看,固态电池场景应用边界正在逐步拓宽,除消费电子、电动工具、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外,随着eVTOL、人形机器人等行业高速发展,其对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倍率性能等提出更高要求,未来固态电池有望在新兴领域率先迎来批量应用。

一项新的技术,从理论到实验室,再到测试应用及面向市场,是完成商品化的必经之路,固态电池的发展还需要生产企业携手科研机构及企业应用聚焦技术攻坚,在这其中,2027年是一个关键节点,谁将率先落地应用,或将一定程度改变未来的市场格局。

暂无简介

陈雪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