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15个
注:本文来源于松耐 ,非 SMM观点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基于分享的目的转载,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众号所有,如有涉及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予以核实并删除。发布此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对其观点和内容负责。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欧盟《新电池法规》明确规定,电池产线从建设到认证需18个月以上,新规缓冲期原定在今年8月生效,后延至2027年8月。 这部被称为全球最严苛的电池法规,为进入欧洲市场的动力电池设立了三大门槛:碳足迹全面披露、最低回收材料比例、强制实施“电池护照”溯源体系。在这一高压政策背景下,宁德时代在欧洲的布局堪称一场精密的时间与资源卡位战。 落子欧洲:关键节点与技术布局 2018年--首站德国,锁定高端车型需求 宁德时代在德国图林根州启动首个欧洲工厂建设,总投资18亿欧元,规划产能14GWh。该厂于2024年实现产能爬坡,并在去年10月宣布实现盈亏平衡。欧盟新规酝酿期(2019-2022年)即提前建厂,规避后续因政策收紧带来的建设认证周期风险,并为后续扩产积累本土化运营经验。 2022年--匈牙利超级工厂,配套中高端车型 2022年启动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厂建设,一期40GWh将于2025年下半年投产,远期规划100GWh。工厂紧邻奔驰、宝马等客户整车厂,缩短了供应链响应时间。欧盟新规生效前完成主体建设,预留设备调试与认证时间窗口(2023-2025年),确保量产时直接满足“电池护照”数据采集要求。 2024年--西班牙合资工厂,专注低成本路线 2024年12月10日,宁德时代与Stellantis宣布合资41亿欧元在西班牙建厂,2026年底投产,专注磷酸铁锂路线,年产能50GWh,适配Stellantis旗下欧宝/标致等大众车型。欧盟新规对材料来源要求严苛,西班牙毗邻北非磷资源富集区(摩洛哥磷矿占全球71%),宁德时代通过合资模式绑定Stellantis需求,同时利用当地廉价绿电(太阳能成本比中欧低20%-25%)降低碳足迹。 2025年--第四工厂选址,回收闭环完善 2025年1月,宁德时代宣布将在欧洲确定第四座工厂选址;同期推进匈牙利电池回收项目谈判,2025年下半年将与制造厂同步形成“生产-回收”闭环。欧盟新规要求2030年电池回收钴镍比例达95%,宁德时代提前布局回收,为材料溯源与低碳认证提供数据支撑。 面对如此高压政策背景,宁德时代在欧洲的成功布局每一步都精准契合政策要求,展现出强大的战略前瞻性与执行力。 在此背景下,中欧电池项目合作政策支持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第三届欧洲锂电会即将于11月3-4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希尔顿酒店拉开帷幕,届时宁德时代欧洲公共事务与政策总监 Pau Sanchis将参与圆桌讨论,围绕“中欧电池项目合作政策支持的必要性”这一关键议题,与各方深入交流,共同探寻在严苛政策环境下,中欧电池产业如何携手共进、实现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最新参会企业名单 最新会议日程 第一天|11月3日,星期一 上午 08:00-09:00 注册与交流 09:00-09:10 开幕致辞 Richard Clark- Global Head of Specialty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Appian Capital Advisory 09:10-09:20 开幕式 卢嘉龙-CEO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9:20-09:40 [单人演讲]-关键原材料法案解读欧洲电池金属的未来(欧盟委员会) 09:40-10:00 [单人演讲]-欧盟电池护照的实施与碳足迹追溯之路 10:00-10:50 [圆桌讨论]-中欧电池项目合作政策支持的必要性 Pau Sanchis - 欧盟公共事务与政策总监 宁德时代 10:50-11:20 茶歇供需交流会 11:20-11:40 [单人演讲]-预留给华友 Wei Bao- 总经理 Zhejiang Huayou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11:40-12:30 [圆桌讨论]-重点比较–NCM和LFP电池在欧洲电池市场转型中的 作用与未来趋势 Márton Pap-销售总监 ElevenEs 12:30-13:30 午餐&供需交流会 第一天|11月3日,星期一 下午 电动汽车&储能电池技术专场 13:30-14:20 [圆桌讨论]-构建超级工厂国际联盟–通过企业合作构建和维护跨国战略 Tim Hotz - 合伙人 罗兰贝格 Ekin Ober - 企业战略负责人 Kinterra Capital Corp 14:20-14:40 [单人演讲]-预留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Senior Representative Guangzhou Tinci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14:40-15:30 [圆桌讨论]-下一代电动车电池应用技术进展 Jasmin Arifagic - 销售副总裁 Beyonder Nicole Neub, - 电池技术事业部总监 Exyte Senior Representative SFA Oxford 15:30-16:00 茶歇供需交流会 16:00-16:20 [单人演讲]-欧洲市场电动车电池的演变之路 Senior Representative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ltd 16:20-16:40 [单人演讲]-硅基电池材料的技术进步与未来发展趋势 Hui Dong -R&D Manager -Energy storage Ingevity 16:40-17:30 [圆桌讨论] - 前沿技术-新材料研究助力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Márton Pap-销售总监 ElevenEs 17:30-17:50 [单人演讲]-预磷酸锰铁锂(LFMP)电池的市场趋势-从实验室到商业化 第二天|11月4日,星期二 上午 原材料论坛 08:30-08:50 [单人演讲]-SMM分享-价格驱动因素及未来市场预测 08:50-09:40 [圆桌讨论]-欧洲电池原材料实现自给自足的政策驱动-供应链挑战与机遇 Tamer Talu-总经理 HT Interational Trading and Consultancy Limited Roland Chavasse-秘书长 国际锂协 09:40-10:00 [单人演讲]-SMM分享-价格驱动因素及未来市场预测 Duarte Braga-首席执行官 Lifthium Energy 10:00-10:30 茶歇 10:30-10:50 [单人演讲]-欧洲的锂开采现状-实现经济增长,践行环境责任 10:50-11:10 [单人演讲]-探讨直接提锂(DLE)的潜力-转变开采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11:10-12:00 [圆桌讨论]-锂开采与加工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12:00-13:00 午餐 第二天|11月4日,星期二 下午 回收论坛 13:00-13:20 [单人演讲]-预留予北极星先进回收技术(青岛)有限公司 Senior Representative North star Advanced recycling Technology (Qingdao) Co., Ltd. 13:20-14:10 [圆桌讨论]-电池回收与循环经济-欧洲如何构建闭环供应链? Cedric Demonthy-电池回收副总裁 优美科集团 Leon Farrant-CEO及联合创始人 Green Li-ion 14:10-14:30 [单人演讲]-锂电池废弃物评估方法及未来经济效益预测 Xlao Meng -总经理 赣州赛可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14:50-15:10 [单人演讲]-提高欧洲的回收与加工能力,应对即将到来的电池退役潮 15:10-15:40 茶歇 15:40-16:00 [单人演讲]-全球锂离子电池回收市场审视:从我国经验中可以学到什么? Jared Zhu-高级咨询项目经理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公司 16:00-16:50 [圆桌讨论]-回收创新-新技术促进低加工成本与高回收率 Elewout Depicker-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商业与企业发展副总裁 Li-Cycle 16:50-17:10 [单人演讲]- 探讨退役电池回收与储存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的解决方案 Julian Englberger-运营副总裁 Cylib 17:10-18:00 [圆桌讨论]-为外国锂电池供应链进入欧洲市场构建坚实路径
为了帮助锂电企业更好的“出海”欧洲,通过全球化合作推动欧洲本土锂电产业链的发展,SMM在 11月3-4日 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希尔顿酒店举办 2025(第三届)欧洲锂电池峰会 。共同探讨并解读当前欧洲电池行业面临的关键议题,深入剖析欧洲新电池法案、电池护照项目以及关键原材料法案的执行情况与最新进展,进一步探讨中欧电池项目的政策支持与合作前景 第二批企业名单更新,一起看看都有哪些龙头企业吧。 最新参会企业名单 最新会议日程 第一天|11月3日,星期一 上午 08:00-09:00 注册与交流 09:00-09:10 开幕致辞 Richard Clark- Global Head of Specialty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Appian Capital Advisory 09:10-09:20 开幕式 卢嘉龙-CEO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9:20-09:40 [单人演讲]-关键原材料法案解读欧洲电池金属的未来(欧盟委员会) 09:40-10:00 [单人演讲]-欧盟电池护照的实施与碳足迹追溯之路 10:00-10:50 [圆桌讨论]-中欧电池项目合作政策支持的必要性 Pau Sanchis - 欧盟公共事务与政策总监 宁德时代 10:50-11:20 茶歇供需交流会 11:20-11:40 [单人演讲]-预留给华友 Wei Bao- 总经理 Zhejiang Huayou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11:40-12:30 [圆桌讨论]-重点比较–NCM和LFP电池在欧洲电池市场转型中的 作用与未来趋势 Márton Pap-销售总监 ElevenEs 12:30-13:30 午餐&供需交流会 第一天|11月3日,星期一 下午 电动汽车&储能电池技术专场 13:30-14:20 [圆桌讨论]-构建超级工厂国际联盟–通过企业合作构建和维护跨国战略 Tim Hotz - 合伙人 罗兰贝格 Ekin Ober - 企业战略负责人 Kinterra Capital Corp 14:20-14:40 [单人演讲]-预留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Senior Representative Guangzhou Tinci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14:40-15:30 [圆桌讨论]-下一代电动车电池应用技术进展 Jasmin Arifagic - 销售副总裁 Beyonder Nicole Neub, - 电池技术事业部总监 Exyte Senior Representative SFA Oxford 15:30-16:00 茶歇供需交流会 16:00-16:20 [单人演讲]-欧洲市场电动车电池的演变之路 Senior Representative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ltd 16:20-16:40 [单人演讲]-硅基电池材料的技术进步与未来发展趋势 Hui Dong -R&D Manager -Energy storage Ingevity 16:40-17:30 [圆桌讨论] - 前沿技术-新材料研究助力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Márton Pap-销售总监 ElevenEs 17:30-17:50 [单人演讲]-预磷酸锰铁锂(LFMP)电池的市场趋势-从实验室到商业化 第二天|11月4日,星期二 上午 原材料论坛 08:30-08:50 [单人演讲]-SMM分享-价格驱动因素及未来市场预测 08:50-09:40 [圆桌讨论]-欧洲电池原材料实现自给自足的政策驱动-供应链挑战与机遇 Tamer Talu-总经理 HT Interational Trading and Consultancy Limited Roland Chavasse-秘书长 国际锂协 09:40-10:00 [单人演讲]-SMM分享-价格驱动因素及未来市场预测 Duarte Braga-首席执行官 Lifthium Energy 10:00-10:30 茶歇 10:30-10:50 [单人演讲]-欧洲的锂开采现状-实现经济增长,践行环境责任 10:50-11:10 [单人演讲]-探讨直接提锂(DLE)的潜力-转变开采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11:10-12:00 [圆桌讨论]-锂开采与加工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12:00-13:00 午餐 第二天|11月4日,星期二 下午 回收论坛 13:00-13:20 [单人演讲]-预留予北极星先进回收技术(青岛)有限公司 Senior Representative North star Advanced recycling Technology (Qingdao) Co., Ltd. 13:20-14:10 [圆桌讨论]-电池回收与循环经济-欧洲如何构建闭环供应链? Cedric Demonthy-电池回收副总裁 优美科集团 Leon Farrant-CEO及联合创始人 Green Li-ion 14:10-14:30 [单人演讲]-锂电池废弃物评估方法及未来经济效益预测 Xlao Meng -总经理 赣州赛可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14:50-15:10 [单人演讲]-提高欧洲的回收与加工能力,应对即将到来的电池退役潮 15:10-15:40 茶歇 15:40-16:00 [单人演讲]-全球锂离子电池回收市场审视:从我国经验中可以学到什么? Jared Zhu-高级咨询项目经理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公司 16:00-16:50 [圆桌讨论]-回收创新-新技术促进低加工成本与高回收率 Elewout Depicker-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商业与企业发展副总裁 Li-Cycle 16:50-17:10 [单人演讲]- 探讨退役电池回收与储存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的解决方案 Julian Englberger-运营副总裁 Cylib 17:10-18:00 [圆桌讨论]-为外国锂电池供应链进入欧洲市场构建坚实路径
来自四川赛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赛科动力)的消息显示,7月15日,赛科动力生产基地一期项目迎来重要施工节点——首批生产设备顺利进场,即将进行安装调试。 据悉,除了首批设备已经到位,其余多批设备也已排定清晰的进场计划,将分别于8月和9月陆续抵达并进行安装调试。 资料显示,赛科动力依托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孵化成立,公司总部位于四川宜宾,专注于固态锂离子电池与固态电解质材料研发、生产、销售。 赛科动力一期生产基地项目选址于四川宜宾翠屏区长江工业园,总投资30亿元,总面积166亩。项目总规划产能4GWh,首期产能0.5GWh,将于2025年10月正式投产。 赛科动力投产产品以高安全电池为主,具备高比能、高倍率、高电压、高安全、超低温等特点,已面向电动航空领域头部企业批量供货。
据电池百人会副理事长单位——容百科技(688005)消息,当地时间7月14日,松下能源在美国堪萨斯州隆重举行堪萨斯电池工厂开工仪式。容百集团副董事长刘相烈、正极业务总裁佘圣贤应邀出席,并参观该工厂。 据介绍,松下堪萨斯州电池工厂主要生产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是松下能源北美公司继内华达州工厂之后的第二座电池生产基地,总投资额达40亿美元。目前,已开始量产2170型电芯,计划未来实现约32GWh的年产能,可满足45万辆电动汽车需求。Yuki Kusumi表示:“新工厂将显著提升运营水平,并将建立更具可持续发展性的供应链。”目前,松下能源正推进将其日本和韩国供应商引入美国,以强化其在美国生产基地的供应链。 在全球贸易博弈升级,美国IRA法案、欧洲电池法案、美国OBBBA法案生效的大背景下,建立更具循环性和本土化的供应链体系,成为新能源企业出海的必然选择。而容百集团作为国内唯一在海外拥有大规模正极材料生产制造基地的公司,提供全球范围内本土化供应的优势明显。 容百集团韩国二期基地建设已完成,进入试产阶段;在欧洲,公司将在三元正极材料产能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建成欧洲首条万吨级磷酸铁锂产线,更好把握欧洲市场增量机遇。同时,公司深化与全球矿企合作,锁定长期锂资源供应,持续优化原料成本结构,强化供应链韧性;加速推进本地化团队建设,国际人才队伍快速壮大,将有力支持公司全球化战略的落地与执行,通过本土化经营、本土化管理,更好满足不同市场需求,推动海外业务开拓和持续发展。 去年以来,容百集团战略升级,公司转型升级为“正极材料产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通过全球产能、客户网络、资源保障与人才体系的系统性构建,持续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进一步驱动公司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固态电池产业化持续释放积极信号!目前,固态电池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车企、电池企业、固态电池创业型企业以及跨界布局企业,仅2025年7月以来,就有多家企业披露了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最新进展或量产时间。 量产捷报频传 全固态电池备战装车 7月4日,安徽安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条GWh级新型固态电池生产线首批工程样件成功下线。据悉,此次投产的生产线核心装备集成正负极电芯自动涂布、电极隔膜复合、动态热封等八大功能,总长超35米,设计产能达1.25GWh。在能量密度方面,公司已实现第一代产品超300Wh/kg,第二代400Wh/kg产品样件进入试制阶段,并计划于2027年推出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的第三代全固态电池。 7月7日晚间,上海洗霸(603200)发布公告,公司计划在董事会决策范围内参与竞拍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挂牌转让的硫化锂业务相关资产。资料显示,硫化锂材料是有研稀土自主研发成功的新产品,主要用作生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原材料,已实现小批量销售。 7月8日,利元亨(688499)宣布,公司承接国内某头部企业的全固态电池整线设备已开始陆续交货。公司已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工艺全线覆盖,形成了涵盖高压致密化工艺、电解质与极片复合工艺、封装工艺及高压化成等在内的核心技术体系。 7月9日,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发文称,其工艺突破已将产品变成量产现实,除了与长安汽车、南都电源等企业开展合作,太蓝也在积极推动固态电池产品在无人机、机器人、3C电子等市场的应用落地,无论是出行、还是手持使用,这意味着更安全的能源方案正加速走入普通消费者的身边。 7月10日,欣旺达(300207)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宣布,计划2026年推出第一代全固态电池产品,并于2027年推出第二代产品,以推进其电池技术创新战略。 7月10日,华盛锂电(688353)在接待机构调研时提到,公司近年持续关注固态电池材料的研发,目前已完成了多种固态/半固态电池适配材料的实验室试制,比如半固态电解质添加剂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高纯硫化锂、新型硅碳负极、单壁纳米管导电剂等。上述材料尚不具备规模化、工业化的生产能力,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7月11日,长安汽车(000625)在互动平台披露,公司正全力投入固态电池相关研发,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能量密度达400Wh/kg。 7月11日,星云股份(300648)在互动平台披露,作为锂电池检测技术领先企业,公司已针对下游固态电池领域客户的主要路线布局,近期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固态电池智能化生产线顺利完成向国内某知名客户交付验收。 7月11日,厦钨新能(688788)在互动平台披露,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重点在正极材料和电解质方面布局:(1)硫化物路线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方面,公司与下游客户在技术研发上保持密切的交流合作;(2)在固态电解质方面,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沉淀,开发出新的硫化锂合成工艺,目前从小试、中试结果来看,技术指标良好。 7月14日,孚能科技(688567)提到,公司第一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400Wh/kg,第二代采用富锂/高镍正极、金属锂负极,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后续引入无负极技术的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将超过500Wh/kg。今年8月,孚能科技将向战略合作伙伴交付硫化物体系全固态电池,其采用高硅负极与全固态技术,经剪切、加热、针刺测试均不起火,综合性能卓越。 7月15日,德尔股份(300473)在互动平台披露,公司已在上海建成固态电池样品试制线,并在进行各项技术测试。公司目前在积极推进固态电池中试线的建设,并在中试线跑通后根据客户和产品开发进度和市场需求,逐步开始规划实施量产线建设。 政策端持续加码 应用端利好不断 产业链企业积极布局的背后,是政策端与应用端的双重发力。 在政策端,2月17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攻关方向,支持锂电池、钠电池向固态化发展,并提出2027年前打造3-5家全球龙头企业。 4月8日,工信部发布2025年标准工作要点,首次将全固态电池纳入新产业标准建设核心,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全固态电池等标准体系。 4月28日,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加快全固态电池、动力电池在役检测、动力电池标识标签等标准研制,不断优化动力电池性能要求。 除了中央政策定调,地方性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也接连出台,从标准统一,资金精准扶持、产业链协同等多维度发力,助力固态电池产业加速发展。 在应用端,车企方面,上汽、广汽、奇瑞、长安、东风、吉利、蔚来、赛力斯、丰田、大众、日产、现代、通用、宝马、福特、奔驰等国内外车企均曾表态,2027-2030年,固态电池有望迎来量产装车。 电池方面,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辉能科技、赣锋锂业、宁德时代、太蓝新能源、比亚迪、孚能科技、国轩高科、24M Technologies、Solid Power、QuantumScape、Factorial Energy、LGES、三星SDI、Blue Solutions等在固态电池领域已形成一定的竞争力,部分企业已官宣了全固态电池产品上车时间。而在产能方面,有数据显示,仅国内固态电池已有/在建/规划产能就达数百GWh。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 《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 显示,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到5.3GWh,同比大幅增长4.3倍,全部为半固态电池,主要为中国企业生产。 EVTank预计,全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实现小规模量产,到2030年将实现较大规模的出货,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其中全固态的比例将接近30%。 东驰能源董事长谢海明近日提到,“固态电池产业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但通过半固态、准固态的渐进式路线,我们正稳步推进技术落地。2030年30%的渗透率预测,正是基于当前产业进展作出的合理预判。” 下游需求市场推动下,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装备等上游企业也纷纷向固态电池领域延伸布局。 据电池网近日梳理的数据显示,从上半年官宣的新项目来看,统计在内的13个固态电池领域项目中,11个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215.7亿元。其中,9个项目为电池项目,3个项目为电解质相关项目,1个项目与复合铜箔相关。 EVTank分析称,未来几年将进入固态电池生产线大规模的建设和投产期,固态电池设备将成为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中最先受益的环节,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079.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当前固态电池的战略重心仍聚焦于车端应用,但其产业化版图正加速向微型交通(如高端电动两轮车)、储能(已有半固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并网)、低空经济(例如eVTOL)、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渗透。 其中,人形机器人、eVTOL行业的兴起将为固态电池应用开辟新领域,同时电池技术的进步也为这些新兴行业规模化和商业化发展提供坚实发展基础。 技术突破提速 硫化物市场份额提升 尽管政策端、应用端积极信号明确,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固态电池仍处于技术路线选择、材料体系搭建、量产工艺完善、成本桎梏突破的市场化导入初期阶段。 资料显示,基于电解质体系的不同进行分类,聚合物电解质和氧化物电解质主要用于当前半固态电池,硫化物和卤化物主要用于未来全固态电池,少部分用于半固态电池掺杂使用。 EVTank指出,2024年中国聚合物和氧化物电解质出货量占比超过98%,少量使用硫化物和卤化物。其预计,随着全固态电池的逐步产业化,硫化物电解质的出货量占比会逐步提升,到2030年,硫化物电解质的总体出货量占比将达到29.5%,其中在全固态电池电解质中,硫化物电解质的市场份额将达到65%。 此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也给出了技术路线图:2025-2027年以石墨/低硅负极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为主,2027-2030年以高硅负极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为主,2030年以后,以锂负极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为主。 从企业布局来看,日韩企业多数押注实现难度最大、性能相对较优的硫化物技术路线,欧洲偏向聚合物路线,中国和美国企业技术路线趋向多元化。 国内企业中,宁德时代研发硫化物+聚合物复合电解质技术;比亚迪致力于将刀片电池技术与硫化物结合;赣锋锂业与孚能科技并行推进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三条技术路线,以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为代表的企业,则主要聚焦氧化物路线开发。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半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生产效率和快充等性能上,已基本满足车用需求,但当前高昂的成本阻碍了其市场渗透。以半固态三元电池为例,其成本集中在0.8-1.1元/瓦时,是液态高镍三元电池成本的一倍。 东吴证券日前在研报中也提到,硫化物电解质价格目前在千万元/吨(硫化锂几百万元/吨),根据项目指引,2026年需降至250万元/吨(硫化锂几十万元/吨),后续降至几十万元/吨(硫化锂20万元/吨),若实现,2030年固态电池成本有望降至接近液态电池水平,在低空、动力和机器人领域开启规模放量! 结语: 从产业进展观察,固态电池已行至产业化临界点,其技术迭代正持续突破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及更宽工作温域等核心性能极限。业界普遍预判,2025年至2030年将迎来半固态电池加速商业化应用的发展窗口期,全固态电池也将在界面阻抗改善、锂枝晶抑制、干法工艺及静压工艺等关键技术及工艺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迈入小规模量产阶段。届时固态电池量产产品的能量密度有望从当前的300Wh/kg提升至400–600Wh/kg,并在性能、成本与可靠性等维度实现全面突破。 2025年以来,半固态电池、钠电池等示范应用持续上量,全固态电池小规模量产时间节点亦渐行渐近,下一代电池技术革新与产业挑战升级,如何抢占制高点?2025年11月11-13日,由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电池“达沃斯”(ABEC)组委会主办的第12届中国(苏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 2025丨电池“达沃斯”)将在江苏苏州举办,本届论坛主题定为“求新应变 重塑价值——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大洗牌周期下的定力与韧性”, 将针对“ 技术破局:固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革新与产业挑战 ”等分论坛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届时, 600+ 国内外一流企业、上市公司、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独角兽、知名机构、基金投资、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高层将参会,精准对接,价值对话。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十四五”时期,国家知识产权局多项指标提前完成,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其中,知识产权运用取得新成效。国家知识产权局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成功推动一大批专利实现转化和产业化,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11.97%提升到2023年的13.04%。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3194.4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3987.1亿元,年均增速5.7%。我国PCT国际专利、马德里国际商标、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量均跃居世界前列, 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量子技术、生物医药、光伏等领域掌握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专利,有力支撑了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全球前5000个品牌中我国品牌价值达1.76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地理标志产品直接年产值从2020年的6398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9690亿元。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表示,“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性指标之一,截至今年6月,已经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初具规模的高价值发明专利资源,既是我国创新实力持续提升的直接体现,也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具体来看,高价值发明专利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占比较高。截至今年6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达到147.2万件,是“十三五”末的2.2倍,占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的七成左右。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绿色环保、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我国已经储备了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 针对“十四五”以来我国在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方面的创新情况,梁心新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统计数据表明,“十四五”以来,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更加活跃,成为带动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首先,从技术领域看,我国专利权人在2024年共获得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5.3万件,是2020年的两倍,年均增长19.2%。 我国在清洁能源、储能领域发明专利授权增长最快,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4.9%和32.8%。 第二,从创新主体看,国内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 有4家企业进入2024年全球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其中既有国家电网、中国华能、南方电网等大型国企,也有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民营企业。 第三,从海外申请看,我国绿色低碳技术的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量在2024年为6356件,是2020年的2.3倍,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企业累计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绿色技术平台提供了1.2万件绿色技术,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有效服务绿色低碳技术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从三个方面扎实做好相关工作。一是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的专利分析和统计监测,上线专题专利数据库,加强信息服务供给,助力绿色创新。二是持续加大绿色环保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完善相关专利审查标准,助力绿色低碳技术高效获权、严格保护。三是深化绿色创新国际合作,推动“知识产权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纳入金砖国家知识产权合作内容,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多个国际平台积极分享我国经验做法,促进技术交流合作。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强化对绿色低碳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的转化运用,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更多知识产权力量。
北京时间7月12日,由特锐德(300001)为沙特国家电网设计制造的15套132kV移动式变电站在沙特奈季兰省的沙漠中完成最后一套送电,该项目的成功投运彰显了中国智能制造的硬实力,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能,将大幅缓解沙特人民夏季用电焦虑。 此次项目是沙特“2030愿景”下优化电网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核心工程,为沙特国家电网应对夏季用电高峰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是特锐德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里程碑成果。依托全国首条箱变脉动生产线,15套变电站2个月内完成制造,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展现了中国传统制造业向新质生产力跃升的“智造”实力。 面对沙特夏季超45摄氏度的极端高温,项目团队通过精细化组织高效协同推进设计、生产、运输、安装、调试、送电全流程,不到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生产、交付、送电,再次向世界展现出中国基建速度与中国技术实力。 作为先进的预制舱式变电站集成解决方案专家,特锐德电力设备已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在独联体、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建成多个标杆项目。2025年5月,公司设立沙特分公司辐射中东市场,同步建设山东青岛智能制造海外总部基地,将进一步强化中国电力装备全球供应能力。 从山东青岛生产基地到沙特沙漠腹地,特锐德沙特项目的成功投运,不仅是“中国智造”出海的生动实践,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能源合作的典范之作,彰显了中国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和强大国际竞争力。随着特锐德全球布局的持续深化,中国电力装备将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谱写新时代国际能源合作的新篇章。
今年以来,在以旧换新政策激励、整车续航里程持续提升,以及充换电设施不断完善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国内新能源轿车销售持续火爆。数据显示,上半年新能源轿车销量TOP20车型,合计销售超180万辆。 其中,有6款车型的销量都超过10万辆,吉利星愿以超20万辆的销量夺冠。 亮眼的销量背后,各车型动力电池配套情况同样引发业界关注。值得注意的是,电池企业正以差异化的电池解决方案,重塑行业格局。 (数据来源:销量数据来自中汽数研,动力电池配套来自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中心) (注:动力电池配套统计未包含6月数据,下同) 13家电池厂角逐TOP20车型动力电池配套 从上述TOP20车型1-5月配套动力电池情况来看,有13家电池企业实现配套。 其中,弗迪电池配套10款车型;宁德时代配套6款车型;国轩高科配套5款车型;瑞浦兰钧配套3款车型;亿纬锂能/蜂巢能源/中创新航各配套2款车型;孚能科技、欣旺达、正力新能、多氟多、楚能新能源和韩国LG新能源,各配套1款车型。 按动力类型划分,有14款为纯电(BEV)车型、6款为插混(PHEV)车型,并未出现增混车型。 从动力电池角度看,纯电车型占比高达70%,反映出当前动力电池技术可以满足主流消费者需求,而插混车型30%的占比,则体现了部分用户对“零续航焦虑”的需求。预计这种“互补”模式,下半年仍将持续。 进入7月以来,部分新能源轿车新车型热销,或带动下半年动力电池装机变局。例如,奇瑞风云A9L于7月8日上市,24小时内大定锁单超50000辆,市场冲击力强劲。资料显示,国轩高科为该款新车型提供混动电池系统配套,整车纯电续航里程260km,综合续航里程超2000km。 此外,吉利银河A7、全新一代小鹏P7、零跑B01等,新上市或下半年计划上市的新车型,有望进一步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 动力电池配套呈现两大趋势 电池中国观察到,新能源轿车配套动力电池,呈现以下趋势: 技术路线分化与新国标认证加速是首要特征。除第一梯队的宁德时代和弗迪电池外,第二梯队的电池企业正通过自有技术构建“护城河”,不断强化市场竞争力,并积极布局新国标认证,以尽早获得下一阶段“入场券”。 亿纬锂能攻克46系列大圆柱电池量产难题,成为国内首批实现大圆柱电池量产的企业之一。 据介绍,其大圆柱电池具备标准化、零膨胀、高强度、宽温度、高安全等特性,在实现高效生产的同时,可灵活适配多种场景需求。其还具有三大核心技术:全极耳技术,可降低阻抗60%,提升功率100%;定向泄压防爆设计,极端工况下4毫秒内触发,5秒内释放50%热量;新一代硅基负极技术,能量密度提升15%以上。 新国标认证方面,今年6月,孚能科技SPS电池系统成功通过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简称“动力电池新国标”)底部撞击测试。 据介绍,SPS电池系统从材料、系统、智能阻燃技术、极限验证这四大维度,构建安全防线。同时,SPS超级软包动力电池解决方案还具备续航长、补能快、轻量化、低成本等多个优势,且能够兼容高镍三元、低镍富锂锰、磷酸锰铁锂、钠离子等全化学体系,适配液态、半固态、固态等全电池形态,具有可变电池高度,可灵活适应同一底盘平台所有车型,以满足车企当下及未来长远发展的需求。 稍早前的5月,瑞浦兰钧PHEV系列问顶54Ah电芯产品通过新国标动力电池新国标认证。 资料显示,问顶54Ah磷酸铁锂电池是瑞浦兰钧PHEV系列,目前平台化应用客户最多的产品,其以“高安全、长寿命、强适配”为核心竞争力,适用于-35℃超低温、低SOC功率输出的宽应用场景。 欣旺达动力闪充电池也已通过动力电池新国标认证。据介绍,该款电池为闪充电池3.0,其已通过了电芯高温针刺、高温多点热扩散测试、96H盐水浸泡、长时高温火烧、12m高空坠落、七大极限工况热&力耦合串行测试等6项行业极限安全可靠性测试。 欣旺达动力还发布了闪充电池4.0超充电池产品矩阵,从而更精准地匹配不同的新能源车型。 此外,高端产能建设是企业电池技术升级的支撑和新产品产业化基石。6月7日,正力新能常熟基地25GWh汽车动力锂电池项目封顶,其中一期项目计划于2025年四季度投产。 资料显示,正力新能产品覆盖BEV/PHEV/EREV多路径动力电池,其客户包括大型央国企、造车新势力及跨国车企,其在一汽红旗、广汽传祺、零跑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等车企核心车型中的电池产品供应份额持续提升。 动力电池供应链弹性价值凸显,构成第二个趋势。除比亚迪供应链垂直一体化布局外,其它新能源轿车品牌为规避单一供应商的潜在风险,在TOP20车型中,平均每款车型采用2-3家电池供应商,这也为更多的电池企业释放出结构性增长空间。 当前动力电池行业呈现技术路线分化与供应链多元化双轮驱动的竞争格局。一方面,电池厂商通过差异化技术突破,加速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车企多供应商策略,带动供应链弹性升级,同时也表明车企对多家电池企业的认可。这种技术深耕与生态协同并重的发展路径,或将持续影响动力电池竞争格局。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计划与其韩国合作伙伴LG新能源在美国田纳西州的合资工厂生产低成本电池。 通用汽车与LG新能源的合资企业Ultium Cells LLC目前在美国田纳西州和俄亥俄州拥有两座电池工厂,分别于2024年和2022年建成;其中,田纳西州工厂目前生产镍钴锰铝(NCMA)电池,俄亥俄州工厂也将继续生产此类电池。 为了降低其纯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并在北美市场推出更多电池选项,通用汽车正在推进磷酸铁锂(LFP)电池的量产。7月14日,通用汽车表示,该公司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田纳西州Spring Hill工厂的电池生产线改造,并预计到2027年底开始商业化生产。 据悉,通用汽车田纳西州工厂生产的电池用于邻近装配厂生产的电动汽车,包括凯迪拉克Lyriq。另外,通用汽车称,其田纳西州工厂雇佣了约1,300名员工。为了进一步提升工人待遇,确保工厂的公平工作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并保障公平的薪酬和福利,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于今年3月份表示,Ultium Cells合资企业的工人已经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了与公司的首份工会合同。 值得一提的是,LFP电池技术在美国车企中日益普及,通用汽车的竞争对手福特汽车也正在积极布局。福特汽车计划在美国密歇根州的一家工厂使用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的技术生产LFP电池,预计将于2026年开始投产。 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还在开发富锂锰基(LMR)电池,旨在为驾驶员提供更长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而无需频繁充电。汽车高管表示,电池续航里程以及高昂的车辆价格是阻碍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主要障碍之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电动汽车的需求低于预期,通用汽车等汽车制造商已经调整了部分电动汽车生产目标。尽管如此,车企仍在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未来的电池技术和电动汽车生产设施,并预计消费者最终将从传统燃油车转向电动汽车。
据日经新闻报道,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动制造业回流的背景下,松下控股(Panasonic Holdings)旗下电池子公司松下能源(Panasonic Energy),已于7月14日正式启用一座耗资40亿美元的庞大电池工厂。 新工厂将生产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是松下能源北美公司继内华达州工厂之后的第二座电池生产基地。这座位于堪萨斯州德索托(De Soto)市的工厂历经数月延期,即将于今年8月份开始投产。 新工厂预计将创造4,000个就业岗位,但由于电动汽车销量下滑以及美国政府对清洁能源汽车的敌对政策,全面生产计划已被推迟。据悉,新工厂计划未来将年产能提升32千兆瓦时,但松下能源尚未公布具体时间表;而2017年投产的内华达州工厂目前的年产能约为41千兆瓦时。 松下控股总裁兼集团首席执行官Yuki Kusumi在开幕式上表示:“新工厂将显著提升运营水平,并将建立更具可持续发展性的供应链。”他补充道,松下控股的目标是“与美国合作伙伴共同建立更具循环性和本土化的供应链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松下堪萨斯州工厂投产之际,正值全球供应链因特朗普威胁将进口关税提高至前所未有的水平而面临不确定性挑战。但许多美国工厂(尤其是那些生产可再生能源技术相关产品的工厂)仍严重依赖进口零部件。 7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将所谓“对等关税”的实施时间推迟至2025年8月1日美国东部夏令时00:01生效,以便各国政府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如果日本等国在8月1日前未能与美国达成协议,则这些国家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将面临最高达40%的对等关税。 松下能源表示,该公司正推进将其日本和韩国供应商引入美国,以强化其美国生产据点的供应链。松下能源首席执行官Kazuo Tadanobu称:“在这些变化中,我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全球供应链合作伙伴开始考虑扩展到美国。一旦美国政府的政策明确,我们将能够更坚定地推进工作。” Kazuo Tadanobu还指出,由于关税的不确定性,松下能源不再计划推进其美国第三家工厂的建设,而是专注于提升其美国第二家工厂的产量。 值得注意的是,堪萨斯州承诺提供8.29亿美元的州税收抵免优惠以支持松下新工厂项目,并为该项目提供地方税收减免。松下预计还将根据美国前总统乔·拜登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获得美国联邦税收优惠。 然而,特朗普的税收和支出法案已于7月4日签署成为法律,根据该法案,美国将于今年9月份取消购买新电动汽车的7,500美元税收优惠和购买二手电动汽车的4,000美元税收抵免。这两项政策都是拜登政府实现清洁能源雄心的关键。分析师表示,取消这些政策可能会使消费者远离电动汽车,而电动汽车在美国的销量已经放缓。 据悉,松下堪萨斯州电池工厂的主要客户特斯拉,今年第一季度的全球销量同比大跌13%。目前,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已将美国2030年的电动汽车销量预期下调至410万辆,称特朗普的政策将影响电池供应链。 面对电动汽车需求疲软,日产汽车将两款电动SUV的生产推迟至2028年底或2029年初。本田汽车和福特汽车也已暂停多款电动车型的开发。 不过,Kazuo Tadanobu表示,尽管如此,电动汽车销量仍将在美国以外的地区继续增长,并表达了对美国中长期电动汽车销量增长的信心。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