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15个
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各国纷纷制定碳中和目标,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对能源存储提出了更高要求,电池技术作为能源存储的关键技术,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而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不断涌现,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等关键指标持续提升,也为电动汽车、储能电站、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不过譬如固态电池等新兴领域,其量产的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难点,因此,全球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共识。 电池产业链涉及资源、材料、制造、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全球各国、各领域专家通力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在此背景下,由SMM主办,江苏省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冠名,江苏新春兴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和西恩迪超骏(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 2025SMM全球电池技术大会 即将 在8月21-22日在徐州召开 ,本次会议以"创新驱动 绿色未来",聚焦前沿电池技术研讨交流、电池新型装备、固态电池技术材料装备最新进展、钠电应用技术及落地前景分析、电池轻量化高能量密度材料研究进展分享等热门话题,诚邀电池生产制造企业及其相关配套企业共商协同发展机制,以技术破局应对贸易变局,携手绘制电池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蓝图! 本次会议中, 江苏省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新春兴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西恩迪超骏(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将盛装出席,邀您共赴此番电池行业巅峰的饕餮盛宴! 江苏省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邳州高新区位于邳州城东,面积57平方公里,2013年创建,2016年5月筹建,2018年9月正式获批省级高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树牢链式思维,做强主导产业”的要求,邳州高新区已形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协同发展高端纺织产业。 二十载不懈奋斗,邳州高新区现已成为淮海经济区最具发展动力、最具创新活力、最具投资潜力的省级开发区之一。金发科技、新春兴、西恩迪、小洋电源、长城汽车、精正塑料等行业巨擘纷纷选择投资邳州,究其原因,在于邳州高新区具备六大优势,包括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服务优势、政策优势等。 》江苏省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您相约2025SMM全球电池技术大会 江苏新春兴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简介 江苏新春兴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春兴)是一家具有46年发展历史,专业回收利用废铅蓄电池生产再生铅的企业,主要产品为再生精铅、电缆护套合金铅和铅蓄电池系列合金铅。新春兴在国内的徐州、无锡、重庆和国外的泰国、巴基斯坦、阿联酋等拥有10余家企业。 企业先后被列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工程建设单位和国家“绿色工厂”。新春兴率先通过环保部环保核查和工信部、环保部《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符合工信部《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公告,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年被国家人社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评为“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先进集体”,是连续多年再生铅行业唯一一家入选国家工信部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和生态部国家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A级企业。2021年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骨干企业,2022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自主研发的“废铅蓄电池绿色低碳循环利用技术”被工信部等四部委列入《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2023年版)》。2023年再次获得再生铅行业能效“领跑者”,同年获得江苏省绿色发展领军企业(江苏环保信用最高等级)。 》江苏新春兴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与您相约2025SMM全球电池技术大会 西恩迪超骏(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西恩迪超骏(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积淀的高科技能源公司,是全球储能后备电源和动力电源领域的优秀供应商,协同发展静态电源“西恩迪”和动力电源“超骏”两个优秀品牌。全球总部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在全球拥有 8 个工厂(美国 5 个,墨西哥 1 个,中国 2 个),3 个研发中心,拥有 2600 多名员工,400 多家代理机构,在欧洲和中东有 4 个物流中心。 西恩迪超骏(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领西恩迪超骏亚太区业务,立足于中国,服务于中国以及亚太其他地区,部分产品也出口至欧美并服务于欧美地区客户。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为客户提供储能后备电源和深循环动力电源的专业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公司主要产品包含工业用后备电池、深循环动力蓄电池、储能用蓄电池等系统及配套解决方案,满足数据中心、通信、能源及基础设施、核电、工业、新能源、储能,以及高尔夫球车/观光车、高空作业平台、洗地机、电动车、重卡、游艇等不同需求的应用,并提供电源及储能等能源系统集成技术服务。 》西恩迪超骏(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您相约2025SMM全球电池技术大会 会议日程 8月21日 大会主论坛(首日) 企业参观(上午) 参观路线: 新春兴再生铅产业基地——西恩迪电源——小洋电源-长城汽车精工压铸——金发科技再生塑料产业基地——长城汽车蜂巢传动——南方永磁再生磁村产业基地 本次参观人数仅限前100位报名客户 目前仍在火热报名中! 报名可联系 上海有色网:张林 手机号码:15221678846 邮箱地址: zhanglin@smm.cn 开幕致辞 14:00 - 14:20 8月22日 大会主论坛(次日) 8月22日 新型电池技术论坛 长按扫码立即报名 2025SMM全球电池技术大会
来自SK On的消息显示,7月30日,SKI、SK On及SK Enmove分别召开董事会,表决通过了合并议案。根据决议,SK On将吸收合并SK Enmove,合并后的新公司将于今年11月1日正式成立。 具体而言,在SK On的电动汽车电池、ESS电池等业务与SK Enmove的基础油、润滑油、浸没式冷却液、电动汽车空调制冷剂等核心业务领域,预计将通过共享客户群与交叉销售提升收益。此外,浸没式冷却液与电池捆绑销售等新模式将助力开拓新市场。 合并后,SK On今年将直接获得1.7万亿韩元资本扩充和8000亿韩元EBITDA的财务结构改善效果。SKI预测,2030年业务协同效应将带来超过2000亿韩元的EBITDA增长。 SK On计划,以此为基础实现稳定增长与财务稳健性,目标到2030年EBITDA突破10万亿韩元,负债率降至100%以下。 2024-2025年SKI集团业务重组历程 资料显示,SK On是SKI旗下专门从事电池业务的子公司,是全球第五大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商,已与SK Trading International合并,合并后SK Trading International使用“SK On Trading International”的名称,以公司内部(CIC)体系运营。 自去年起,SKI持续推进以业务与财务结构改革为核心的结构性革新。2024年11月,SKI完成了与SK E&S的合并;SK On则在2023年11月至2025年2月间相继合并SK Trading International与SK Enterm。 通过整合石油、电池与LNG价值链,SKI已构建完整的综合能源版图。 7月30日,SKI与SK On还在董事会上通过了第三方配股有偿增资等议案,启动大规模资本扩充计划。 2025年SKI资本扩充结构 2025年,SKI计划总计筹集8万亿韩元资本(约合413.6亿人民币),包括:SKI第三方配股增资2万亿韩元、发行永久债券7000亿韩元、SK On第三方配股增资2万亿韩元、SK IE Technology(SKIET)增资3000亿韩元。此外,SKI宣布将在年前追加筹集3万亿韩元。 SK集团将直接出资4000亿韩元参与SKI的2万亿韩元增资,并与多家金融机构就1.6万亿韩元增资签订股价收益互换(PRS)协议。 此外,SKI还与参与SK On(2万亿韩元)及SKIET(3000亿韩元)增资的金融机构签订了股价收益互换(PRS)协议,计划将增资所得资金用作运营资金。 同时,SKI已启动全方位资产优化计划。SKI计划在今年内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及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减少1.5万亿韩元以上债务。 预计此次资本扩充与资产优化措施,将使SKI今年净负债规模总计减少超过9.5万亿韩元。 以此为基础,SKI制定了2030年发展成为以石油化工、LNG电力、电池、能源解决方案为核心业务的电气化时代最具竞争力综合能源企业的战略。公司特别强调将聚焦提升盈利能力和确保财务稳健性,目标在2030年实现EBITDA 20万亿韩元,并将净负债控制在20万亿韩元以下。 电池网注意到,8月4日,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2025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最新数据。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504.4GWh,同比增长37.3%。其中,SK On装车量19.6GWh,同比增长10.7%,市场份额微降至3.9%,排名第五位。
来自晶科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晶科储能)的消息显示,近日,晶科储能与亿纬锂能(300014)共同宣布,双方的联合储能专用电芯工厂正式进入量产阶段。 据悉,该工厂于2025年5月完成全链路设备调试,6月产线全面投运,将为晶科储能每年供应5GWh 314Ah储能电芯。 晶科储能首席执行官周方开表示,此次联合工厂量产标志着晶科储能完成了从系统集成到核心电芯的垂直产业链延伸,314Ah电芯与智能电控、液冷系统等深度协同,可为工商业及大型地面电站提供更安全、高效、高性价比的储能解决方案。 公开资料显示,晶科储能系晶科能源(688223)全资子公司,公司依托联合工厂的5GWh产能,可为全球客户提供稳定可靠的储能解决方案,尤其在海外高增长市场中形成显著竞争优势。 电池网了解到,2024年,晶科能源储能系统出货量突破1GWh,同比实现较高增长。为加速抢占市场,公司宣布2025年储能出货目标为6GWh,较2024年增长近5倍。 市场前景方面,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储能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显示,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369.8GWh,同比增长64.9%,其中中国企业储能电池出货量为345.8GWh,占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的93.5%,中国企业出货量全球占比进一步提升2.6个百分点。 从应用领域来看,电力系统储能依然是最大的市场,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电力系统储能用电池占比达到83.3%,电力系统储能电池出货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政策的推动以及储能电芯成本的大幅下降。 另外,海外业务除了传统的欧美市场之外,其他新兴市场增幅较大直接带动全球储能电池的出货量大幅增长。 EVTank预测,到2030年全球储能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1550GWh。
近日,工信部公开征集对《车用动力电池拆解破碎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公示时间为2025年8月2日—2025年8月31日。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退役量逐年增加。若不通过科学的拆解破碎方式,对不同部件、不同材料在进入化学回收前按类别进行拆解破碎分离,存在短路、起火、爆炸等风险,同时可能释放有害气体和液体。 拆解破碎环节存在的安全问题有: ①未放电或放电不完全 :电池在拆解前若未进行充分放电,拆解过程中可能会因短路产生电火花,从而引发电池起火、爆炸。 ②粉尘爆炸 :破碎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池粉末,如果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遇到火源或静电等就可能引发粉尘爆炸。 ③人工操作不规范 :操作人员在拆解电池时,如果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使用不当的工具或方法,可能会误触电池内部的危险部位,导致触电等事故。 ④拆解设备故障 :拆解设备如破碎机、切割机等若存在故障,未带启停功能,与电池接触后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⑤有害气体排放 :拆解过程中会释放出如氟化氢、五氟化磷等有害气体,如果通风换气系统不完善,有害气体在车间内积聚,会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为避免无序拆解带来的安全隐患,标准立项旨在规范动力电池拆解破碎流程,确保企业在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开展作业。通过制定安全技术规范,在布局、设备、场地、人员上均进行规范,能够有效降低操作风险,保护作业人员和环境安全。 标准的制定将提升废旧电池处理行业的拆解及破碎安全水平针对上述拆解和破碎存在的安全问题,本标准项目从技术领域进一步提升行业的安全回收处理水平,让回收企业真正做到专业化处理,从而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①场地安全要求。 场地地面硬化并防渗漏(符合HJ 610),照明设计符合 GB/T 50034;原料贮存场地按 GB/T 26493 分类贮存,设专职人员定期巡查。厂房为独立封闭 / 半封闭建筑,划分为原料、放电、拆解、破分热、产品 5 个功能区,防火等级≥二级,应急通道设醒目标志,工作平台装护栏。 ②人员安全要求。 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需持安全资格证;拆解人员需持电工证,作业人员经安全环保、应急处理等培训考核后上岗。作业人员按规定穿戴绝缘手套、安全帽、绝缘鞋等防护装备,作业现场严禁烟火及明火操作,设备外露运动部位需采取防护措施。 ③工艺安全要求。 废旧动力电池拆解前需采集信息并上传国家溯源平台,按生产企业指导书分类制定拆解流程;软包电池先开口、方型电池破坏安全阀后放电。电池包拆解为单体后放电,结构完整的电池用物理放电(截止电压≤1.5V),其他用化学放电(截止电压≤1.0V 且时间>24 小时),化学放电需配专用设备及废水应急收集池,作业人员≥2 人。破碎设备严禁带料启动,停机前先停物料,配套除尘装置;热解前检查设备,运行时≥2 人监控,设备内维持无氧或厌氧状态,检修间隔≤1 年。 ④设备安全要求。 采用自动化进料、物理放拆一体及破分热一体设备,破碎分选热解系统需封闭并配负压集气装置,严禁使用明火切割。设备金属部分接地,变压器设防护栏或隔离间;拆解工装台需绝缘,电池拆解前绝缘电阻检测需≥100Ω/V。注液电池破碎干燥需在氧含量<5% 的惰性气氛中进行,配套温压氧浓度在线监测、报警及联锁装置;干燥设备设泄爆装置,风管风速≥23m/s 且粉尘浓度≤爆炸下限 25%。 ⑤辅助系统安全要求。 场地按标准配备消防设施(沙箱、消火栓等)、报警装置、应急通信及视频监控;原料贮存场地设气体泄漏报警、红外热成像及烟雾报警,固废贮存分别符合GB 18599 和GB 18597。干式除尘系统采取泄爆、惰化、隔爆、抑爆等防爆措施;黑粉输送管道及设备用抗静电材料并接地,除尘器需在负压状态下运行。拆解过程避免金属件接触高低压触头,备用磁吸工具取出缝隙金属件,防止短路起火。 附件: 1.《车用动力电池拆解破碎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pdf 2.标准立项反馈意见表.doc
8月4日,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2025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最新数据。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504.4GWh,同比增长37.3%。 从市场份额来看 ,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2025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竞争格局出现显著变化,中国企业表现尤为亮眼,而日韩系电池厂商则面临增长压力。 其中,比亚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宁德时代实现了正增长,其中比亚迪增幅最高,达2.4%;中创新航、松下、SK On、三星SDI、LGES(LG新能源)则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下滑,其中LGES降幅最高,达2.9%。 从排名变化来看 ,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2025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第一梯队竞争格局稳固,宁德时代、比亚迪、LGES三大巨头排名保持不变。第二三梯队排名则变动较大,其中,中创新航与SK On排名互换,中创新航上升至第4位,SK On降至第5位;松下从第7位上升至第6位,国轩高科从第8位上升至第7位;三星SDI从第6位下滑至第8位;亿纬锂能排名第9位,保持不变;蜂巢能源新上榜,排名第10位。 与2025年1-5月相比,松下从第8位上升至第6位,国轩高科、三星SDI均下滑一位,分别排名第7和第8位,其他企业排名保持不变。 从装车量同比变化来看 ,全球动力电池TOP10公司中,2025年上半年,除了三星SDI以外,其他9家电池公司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蜂巢能源是唯一一家实现三位数增长的公司。 中国公司方面 ,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首的中国电池企业,凭借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持续的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不仅在市场份额上占据主导,更在增长率上大幅领先,整体竞争力持续增强。 2025年上半年,TOP10公司中,中企依旧占据6席,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6家公司装车量总计347GWh,市场份额达68.9%。 具体来看,宁德时代以绝对优势蝉联全球第一,上半年装车量达190.9GWh,同比增长37.9%,市场份额为37.9%。 比亚迪延续了迅猛的增长势头,增速达58.4%,装车量达89.9GWh,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5.4%跃升至17.8%,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第二的位置,与宁德时代共同占据了全球市场半壁江山,两者合计市场份额55.7%。 中创新航装车量21.8GWh,保持第四位,同比增长22.7%,市场份额4.3%。 国轩高科装车量达17.9GWh,排在第七位,同比增长85.2%,市场份额升至3.6%。 亿纬锂能装车量13.6GWh,排在第九位,同比增长65.9%,市场份额升至2.7%。 蜂巢能源作为TOP10公司中增速最高的公司,装车量同比飙升107.7%,达到12.9GWh,排在第十位,市场份额提升至2.6%。 韩国公司方面 ,电池厂商表现分化,SK On、LGES装车量均实现了增长,三星SDI则同比下滑,三家总计装车量达82.8GWh,市场份额为16.5%。 其中,LGES以47.2GWh的装车量保持全球第三,但同比增速仅为4.4%,市场份额跌破10%,从12.3%下滑至9.4%。 SK On装车量19.6GWh,同比增长10.7%,市场份额微降至3.9%,排名第五位。 三星SDI成为前十名中唯一负增长的企业,装车量同比下降8.0%至16.0GWh,市场份额从4.7%跌至3.2%,排名第八位。 日本公司方面 ,松下装车量止跌回升,为18.8GWh,同比增长14.4%,市场份额为3.7%,排名第六位。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上半年,其他类别厂商合计装车量增长66.2%,达到55.8GWh,市场份额从9.1%提升至11.1%,可以看到,中小厂商电池企业也在成长。 另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9.6GWh,累计同比增长47.3%。其中,两家头部公司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合计占据了超过65%的市场份额。 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2025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5中,TOP3公司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排名保持不变;国轩高科和亿纬锂能排名互换,分别为第4位和第5位;欣旺达和蜂巢能源排名互换,分别为第6位和第7位;瑞浦兰钧、正力新能、多氟多排名保持不变,分别为第8位、第9位、第13位;极电新能源、LG新能源排名互换,分别为第10位和第11位;因湃电池排名由第14位上升至第12位,楚能新能源和远航锦锂新上榜,分别排名第14位和第15位。
根据8月4日消息,近日,宁德时代、时代电服、神州租车、招银金租在宁德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通过四方合作,将换电模式大规模引入租车行业,通过能源补给、资产运营、金融支持、用车服务的深度协同,提供可持续的补能解决方案,实现移动出行领域的全链生态共建。 据悉,神州租车将全面引入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车型,覆盖经济型、舒适型、商务型等多级别车型,适配A0至B级主流市场,今年将启动试点并逐步运营超10万台换电车辆。 车型将搭载宁德时代巧克力20#、25#标准化换电块,续航达400-600公里,支持灵活补能,满足长短租、企业用车及网约车多元化需求。 针对网约车场景,神州租车将规模化采购巧克力换电车型,重点投放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时代电服将协同搭建电池健康监测平台,实时保障电池安全与续航稳定性。 在基础设施领域,将依托神州租车全国超2000个线下网点及停车场资源,联合构建覆盖核心交通枢纽的换电网络,实现租车客户“即还即换”的高效服务。此外,换电站将优先采用光伏绿电,并参与电网调峰调频,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数字化层面,神州租车App将集成换电站导航与结算功能,打造“租车-换电-归还”全流程闭环服务。 为降低租赁车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招银金融租赁与时代电服将为神州租车自营车辆提供具有价格竞争力的电池租赁方案。四方还将成立专项工作组,联合车企在车辆采购、金融保险、二手车管理等环节优化成本,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竞争力,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在2024年12月18日举行的巧克力换电生态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宣布,正式推出新一代巧克力换电解决方案,并启动“巧克力换电生态”。比照加油站92#和95#汽油,宁德时代推出了两种标准化巧克力换电块,并命名为20#和25#换电块,通过不同的电量为用户提供按需配电的个性化服务。 彼时,宁德时代还给出了换电站的建设时间表:2025年会自建1000座巧克力换电站,同时将进军港澳。在中期规划中,将与各方合作伙伴共建站点1万个,随着换电生态壮大,通过全社会共建,最终换电站规模将达到3万个。
日前,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5个月,全球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及混合动力车型)电池装机量达401.3 GWh,较去年同期的289.8 GWh增长38.5%。 2025年前五 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宁德时代 一骑绝尘 ,中创新航 位次前移 今年前5个月,共有6家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跻身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榜单前十。 其中,宁德时代(CATL)继续霸榜第一,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40.6%至152.7 GWh,但同比增速较今年前4个月(42.4%)有所放缓;市占率达38.1%,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除极氪、问界、理想和小米等中国汽车品牌外,特斯拉、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汽车集团等全球主流车企也广泛采用宁德时代的电池。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的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57.1%至70.0 GWh,市占率从去年同期的15.4%上升至17.4%,蝉联第二,但同比增速较今年前4个月(60.8%)也有所放缓。比亚迪同时自主生产电池和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凭借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和由此带来的价格竞争力,比亚迪推出了多款获得市场认可的电动汽车。2025年,比亚迪的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约550万辆。随着其持续保持增长势头,比亚迪有望不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其他4家中国电池制造商也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不过名次出现了些许变化。值得一提的是,中创新航(CALB)的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22.7%至16.9 GWh,排名从此前的第五升至第四;国轩高科(Gotion)的电池装机量达13.8 GWh,同比激增78.9%,位列第六;亿纬锂能(EVE)的电池装机量同比大涨67.7%至10.8 GWh,位居第九;紧随其后的是蜂巢能源(SVOLT),电池装机量达10.5 GWh,同比猛涨110.1%,为该榜单中今年前5个月增速最快的电池制造商。 韩国电池三巨头(LG 新能源 、SK On和三星SDI)今年前五个月的电池装机量总和占全球的17.4%,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其中,LG新能源的电池装机量仍然同比增长14.3%至39.9 GWh,位居第三,但其市占率已从去年同期的12.1%降至10.0%;虽然SK On的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18.1%至16.8 GWh,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排名却从此前的第四降至第五,且其市占率也已从去年同期的4.9%降至4.2%;而三星SDI的电池装机量则仍延续了此前的下滑态势,同比下降8.8%至13.1 GWh,市占率也从去年同期的4.9%降至3.3%,主要原因是欧洲和北美主要汽车制造商对电池的需求出现下滑。 从具体配套车型来看,三星SDI的电池主要应用于宝马、奥迪和Rivian等品牌。今年前5个月,虽然宝马i4和i5等搭载三星SDI电池的车型销量较佳,但奥迪Q8 e-Tron的销量下滑以及Rivian标准版车型采用了非三星SDI生产的磷酸铁锂(LFP)电池,对三星SDI的电池装机量表现产生了负面影响。 SK On主要为现代汽车集团、福特汽车、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汽车集团供应电池。今年前5个月,现代汽车集团IONIQ 5和EV6车型销量回升,加上福特F-150 Lightning在北美地区的强劲销量,以及大众ID.7和ID.4在欧洲的强劲销量,均推动了SK On电池装机量的增长。 LG新能源的电池主要用于特斯拉、雪佛兰、起亚和大众汽车等品牌的车型。今年前5个月,特斯拉销量疲软导致该品牌对LG 新能源电池 的装机量同比下降13.3%。尤其在欧洲市场,中国OEM生产的电动汽车销量不断扩大,而特斯拉的需求却有所下降,这可被视为特斯拉对LG新能源电池装机量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得益于大众ID系列和起亚EV 3的良好销量,以及基于通用奥特能(Ultium)平台打造的雪佛兰Equinox、Blazer和Silverado电动汽车在北美市场的销量增长,LG新能源的整体电池装机量仍同比增长了14.3%。 另外,在今年前5个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榜单前十中,主要为特斯拉供应电池的 松下 是唯一一家日本企业,也是除三星SDI之外另外一家出现装机量下降的电池制造商。今年前5个月,松下的电池装机量同比下滑12.9%至11.7 GWh,排名第八。受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需求减少的影响,今年特斯拉销量出现下滑,而鉴于对特斯拉的高度依赖,松下的电池装机量也有所减少。但随着其2170电池和4680电池的升级,松下在北美市场的电池装机量预计将迅速回升。 面对美国近期对中国电池及原材料加征关税的政策,松下正在调整其供应链,并增加北美地区的本地化生产比例。值得注意的是,松下正致力于降低对中国材料的依赖,同时通过扩大本地采购确保新材料供应,并实现原材料供应链的多元化,以构建稳定的电池供应链。这些举措有望在未来推动其电池装机量的回升,以及增强其在北美地区的运营稳定性。 中外 电池厂商市占率 比拼 : 中国 增势依旧 ,日韩后劲不足 2017年至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达47.5%,这凸显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态势。进入2025年,这一趋势仍在继续。CleanTechnica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球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累计注册量达718.9万辆,同比增长25%。 依托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国两大电动汽车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今年前5个月的市占率持续提升,共占据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55.5%的份额,较今年前4个月增长0.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的52.6%更是上涨2.9个百分点;尽管中创新航的市占率略有下降,从去年同期的4.7%降至4.2%,但其排名仍实现了小幅度的提升;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蜂巢能源的市占率分别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使得这三家上榜的中国电池厂商的市占率达到了8.7%。这意味着,今年前5个月,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在全球市场的总市场份额高达68.5%,较今年前4个月的68%再增长0.5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今年前5个月,韩国电池三巨头的电池装机量市占率已从去年同期的21.9%、今年前4个月的17.9%进一步缩水至17.4%,且SK On的排名也出现了下滑,中韩电池厂商之间的差距正持续扩大;与此同时,日本电池厂商松下的市场份额也仅剩下2.9%,低于今年前4个月的3.0%。 总体来看,在应对中国电池厂商日益强劲的竞争中,日韩电池制造商越来越显得后劲不足。尤其在日韩电池制造商非常依赖的美国市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变动对他们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以来,美国在政策方面经历了诸多变动,包括提前终止《通胀削减法案》(IRA)、撤销设定电动汽车目标的行政令以及通过减税法案、将于9月底彻底取消电动汽车税收抵免等。美国这些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化,对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和市场需求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导致韩国的电池电芯及材料出口整体下滑。 鉴于此,日韩电池企业有必要制定防御措施,以应对美国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此外,从中长期来看,日韩电池企业还需进行结构调整和重组,以确保能满足不同地区未来的需求。
据“今日伊滨”消息,7月31日,在河南洛阳伊滨区,宁德时代洛阳基地正以“四箭齐发”的建设格局,书写着洛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伊滨速度”。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重要布局,该项目一期已全面投产并满负荷运转,二期设备正安装调试,三期、四期项目建设昼夜兼程加速推进。 据悉,在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三期、四期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建设者们以“昼夜不停工”的节奏全力推进工程建设。三期项目生产区核心厂房主体钢结构已施工至30%,生活区宿舍楼开始主体施工;四期项目桩基施工已完成30%,年底前三、四期项目核心厂房将主体封顶,计划2026年三季度建成投产。为克服高温天气,该项目建设指挥部与工控新兴公司、中州时代筹建团队等,共同研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施工时间及战高温“凉”策。 目前,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一期项目占地850亩,年产能达30GWh,自2024年11月投产以来,已建成3条电芯生产线和10条PACK生产线,累计产值突破92亿元。其生产的麒麟电池凭借第三代CTP技术,支持整车1000公里续航与4C快充,成为小米YU7等热门车型的核心动力来源。二期项目占地700亩,规划产能同样为30GWh,目前电芯厂房设备进入安装、调试阶段,全力冲刺今年9月底投产目标。 项目整体建成后,将逐步形成千亿元级产能规模,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聚,预计全产业链年产值超2000亿元。
港交所已于7月30日披露,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欣旺达”)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高盛、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 这是继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之后,国内第三家谋求“A+H”两地上市的动力电池公司。 据悉,欣旺达此次募资净额计划用于:实现公司国际增长策略,包括扩展海外新生产设施以及全球销售及服务网络,以更好地触达不断增长的国际客户群体;研发,以保持公司在锂离子电池行业的领先地位,并进一步提升技术能力;用于公司运营的数字化及智能化升级;用于潜在投资或收购上下游业务,以支持公司的战略发展及拓展价值链的广度和深度;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欣旺达致力于锂电池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提供从电芯到系统的全面解决方案,涵盖消费类电池、动力类电池和储能系统。 从消费电池业务起步,欣旺达逐步拓展到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形成一体化业务布局,其中消费电池收入占总营收的50%以上。 截至2025年3月31日,欣旺达在中国拥有19个生产基地,海外拥有6个生产基地,以满足全球客户需求。 此前,欣旺达已经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香港上市可以进一步推进自身的全球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同时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欣旺达于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截至7月30日收盘市值达到408亿元,并于2022年成功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登陆瑞交所。 业绩方面,欣旺达于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度(报告期内),实现收入分别约为521.62亿元、478.62亿元及560.21亿元;同期,公司拥有人利润分别约为10.68亿元、10.76亿元及14.74亿元。
SMM 7月31日讯:7月30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其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据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共实现1789亿元人民币的营收,同比增加7.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33%。 提及报告期内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宁德时代表示,一方面,公司所处行业持续增长,且公司的竞争力优势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具体来看,行业方面,动力电池领域,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增长带动动力电池需求持续增长。根据 SNE Research 数据,2025年 1-5 月全球新能源车销量 752.0 万辆,同比增长 32.4%,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达 401.3GWh,同比增长38.5%。储能电池方面,在各国清洁能源转型目标推动下,随着风电光伏装机比例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要求提高、储能技术进步及系统成本下降,储能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RhoMotion 数据,2025 年 1-6 月全球电池储能系统装机总量达 86.7GWh,同比增长 54%。 公司竞争力方面,宁德时代表示,公司坚持技术领先、服务优质、运营卓越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一流产品及解决方案。基于强大创新基因、深刻行业洞察、高效经营管理,公司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极限制造、供应链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行业领先,实现业务稳健增长,为股东持续创造价值。 此外,公司还在7月30日发布投资者活动记录表,其中提到,报告期内,公司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份额持续领先。在动力电池领域,根据SNE Research数据,2025年1-5月公司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市占率为38.1%,较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公司二季度动力、储能合计销量接近150GWh,同比增长超30%。其中,储能占比约20%。 宁德时代还被问及宜春锂矿能否在8月9日前拿到采矿证续签的问题,公司回应称,目前宜春锂矿项目生产经营正常,公司已按要求提前向宜春市自然资源局递交了延续申请材料,经市、省两级收件确认延续登记要件齐全,内容完整,目前延续申请待批复。 宁德时代提到,近期碳酸锂价格有一些波动,但本质上价格是由供需来决定的。公司有锂矿资源战略储备,也与供应商签订了长期协议,能够较好地应对碳酸锂价格的波动。 自7月24日以来,碳酸锂期货价格的走势可谓是经历了“大起大落”,7月24日碳酸锂期货报价盘中一度拉升涨停,虽然收盘涨停板打开,但涨幅依旧高达7.21%,7月25日碳酸锂期货以涨停收尾,盘中最高冲至80520元/吨,刷新1月21日以来的新高。 SMM认为此番碳酸锂期货价格大幅拉涨的原因,主要是因市场对江西锂矿采矿证合规问题引发的供应担忧,叠加近期“反内卷”政策下资源行业合规审查趋严,资金借机推涨,带动期货市场情绪迅速升温导致。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江西地区相关矿山的具体进度尚未有官方确认信息,建议理性看待各类未经证实的网络传言。 而自进入本周以来,随着期货市场前期由情绪驱动的非理性上涨正在进入回调阶段,近几个交易日碳酸锂期货价格接连下跌,7月31日碳酸锂主连盘中更是一度跌近6%,盘中价格已经回落至7万元/吨的整数关口以下。 且值得一提的是,因碳酸锂期货波动剧烈,7月25日,广期所发布关于调整碳酸锂期货LC2509合约交易限额的通知,其中提到,经研究决定,自2025年7月28日交易时起,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在碳酸锂期货LC2509合约上单日开仓量不得超过3,000手。 》点击查看详情 7月30日,广期所再度出手,发布了关于调整双硅和碳酸锂部分合约交易限额的通知,其中碳酸锂方面规定,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在碳酸锂期货LC2509合约上单日开仓量不得超过500手,在碳酸锂期货LC2510、LC2511、LC2512、LC2601合约上单日开仓量分别不得超过2,000手。 》点击查看详情 不过相比于期货价格的“大涨大跌”,碳酸锂现货报价虽然也在前段时间接连上涨,但整体表现相较期货价格要更为平稳,截至7月31日,电池级碳酸锂现货报价跌至70800~73200元/吨,均价报72000元/吨,近3个交易日累计跌去1900元/吨。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品现货报价 据SMM今日最新了解到,在当前的行情下,随着碳酸锂价格开始回落,下游询价活跃度虽有提升,但实际成交未能同步放量,下游仍以谨慎观望为主,采购行为多限于刚性需求。同时,江西地区矿山后续动态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建议市场各方保持理性,审慎对待未经官方证实的市场传闻,避免盲目跟风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为25.0%,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其中,第二季度综合毛利率为25.6%,同环比均有所增长。公司单位盈利能力持续保持稳定,毛利率会受原材料价格、产品结构、会计处理方式等各种因素影响,单位净利、ROE等指标更能反映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此外,近期固态电池概念持续火热,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生产商,在提及固态电池进展情况时,宁德时代表示,公司非常重视固态电池,在固态电池领域已有10余年的研发积累,目前已组建了业内领先的研发团队,加大固态电池领域的投入,技术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固态电池行业的科学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还有一些工程问题,离包括供应链在内的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