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15个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本周动力电芯价格相对稳定。三元电芯在部分车型排产调整背景下,出货节奏放缓,市场报价出现下降预期,市场博弈明显加剧。铁锂电芯表现相对平稳,部分主流车型维持基础采购,整体订单释放节奏平缓,价格在低位震荡中略显企稳。成本端来看,碳酸锂、正极材料等核心原料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带动电芯生产成本维持在偏低水平,但边际降本空间已明显收窄。当前电芯价格波动更多来自需求端节奏调整与库存压力传导,而非材料端变化带动。供需方面,终端整车市场仍处于库存消化阶段,车企采购策略偏谨慎,电芯订单释放较为分散。与此同时,头部电芯厂维持工况稳定,对核心客户保障仍为主线。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杨涟婷021-51595835 杨玏021-51595898
据外媒报道,韩国电池材料制造商EcoPro BM宣布,将于6月初暂停其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贝坎库尔市(Bécancour)投资12亿加元的电池材料工厂建设项目。这一决定源于美国关税政策以及电动汽车市场增速不及预期,导致北美地区电气化项目投资受阻。 虽然EcoPro BM未透露具体停工日期,但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一决定已酝酿数周。该声明指出:“电动汽车和电池行业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加之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挑战,这些因素均严重影响了公司关键决策进程。” 不过,EcoPro BM强调,此次停工是暂时性的,但鉴于“当前形势,预测停工持续时间尚为时过早”。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EcoPro BM贝坎库尔工厂首次停工,去年曾两度长期中断。据悉,该工厂原计划于2023年秋季动工,2026年初投产。 此次停工是今年以来加拿大电池供应链遭遇的又一挫折。由于北美地区电动汽车普及速度放缓,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全球贸易战为高度一体化的加拿大和美国经济注入不确定性,加拿大电池产业面临严峻挑战。EcoPro表示,该公司正“积极与汽车制造商和电池制造商保持沟通”,以“有效应对这一复杂局面”。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福特汽车原本是EcoPro BM贝坎库尔工厂的合资伙伴,但去年因电动汽车技术变革和成本问题退出了该项目。然而,尽管福特汽车撤资,EcoPro当时仍对魁北克作为电池阴极材料制造中心的潜力以及电动汽车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并承诺继续推进该工厂的建设。 2023年8月,福特汽车与EcoPro BM和SK On宣布将在贝坎库尔建设一家电池材料工厂,预计从2026年开始每年将生产45,000吨镍钴锰电池阴极活性材料,足以为大约22.5万辆福特电动汽车供应产品。
6月11日,中汽协发布5月汽车工业产销情况。数据显示,5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4.9万辆和268.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1%和3.7%,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1.2%。 1-5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2.6万辆和127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0.9%,产量增速较1-4月收窄0.2个百分点,销量增速扩大0.1个百分点。 5月我国新能源车销量达130.7万辆 出口21.2万辆 新能源车方面, 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3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和36.9%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8.7%。 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69.9万辆和560.8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45.2%和4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 国内销量方面 ,5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109.5万辆,环比增长6.8%,同比增长27.9%。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103万辆,环比增长7.8%,同比增长26.3%;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6.5万辆,环比下降6.7%,同比增长58.8%。 5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占汽车国内销量比例为51.3%;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占乘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54.7%;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占商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25.8%。 1-5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475.3万辆,同比增长40.8%。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447万辆同比增长40%;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28.3万辆,同比增长55.2%。 1-5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占汽车国内销量比例为46.3%;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占乘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50.1%;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占商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21.1%。 销量排名方面 ,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五位的集团销量合计为533.7万辆,同比增长46.9%,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95.2%,高于上年同期1.9个百分点。 出口方面 ,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21.2万辆,环比增长6.1%,同比增长1.2倍。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20.4万辆,环比增长7.4%,同比增长1.1倍;新能源商用车出口0.8万辆,环比下降19.5%,同比增长1.5倍。 5月,我国纯电动汽车出口13.8万辆,环比下降1.6%,同比增长79.8%;插混汽车出口7.4万辆,环比增长24%,同比增长2.4倍。 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85.5万辆,同比增长64.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81.4万辆,同比增长60.6%;新能源商用车出口4.1万辆,同比增长2.3倍。 1-5月,我国纯电动汽车出口54万辆,同比增长30.3%;插混汽车出口31.5万辆,同比增长2倍。 5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7.1GWh 出口量为13.5GWh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5年5月动力电池月度数据, 产量方面 ,5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23.5GWh,环比增长4.4%,同比增长47.9%。 1-5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568.1GWh,累计同比增长62.6%。 销量方面 ,5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为123.6GWh,环比增长4.7%,同比增长58.1%。其中,动力电池销量为87.5GWh,占总销量70.8%,环比增长1.0%,同比增长54.1%;其他电池销量为36.1GWh,占总销量29.2%,环比增长14.8%,同比增长68.7%。 1-5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527.5GWh,累计同比增长69.8%。其中,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391.4GWh,占总销量74.2%,累计同比增长56.2%;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136.1GWh,占总销量25.8%,累计同比增长126.1%。 出口方面 ,5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出口19.0GWh,环比下降14.6%,同比增长23.0%。合计出口占当月销量15.4%。其中,动力电池出口量为13.5GWh,占总出口量71.1%,环比下降6.3%,同比增长30.0%;其他电池出口量为5.5GWh,占总出口量28.9%,环比下降29.9%,同比增长8.7%。 1-5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出口达102.9GWh,累计同比增长68.0%。合计累计出口占前5月累计销量19.5%。其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为65.8GWh,占总出口量63.9%,累计同比增长29.2%;其他电池累计出口量为37.1GWh,占总出口量36.1%,累计同比增长259.7%。 装车量方面 ,5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7.1GWh,环比增长5.5%,同比增长43.1%。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10.5GWh,占总装车量18.4%,环比增长13.1%,同比增长1.6%;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46.5GWh,占总装车量81.6%,环比增长3.9%,同比增长57.7%。 1-5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41.4GWh,累计同比增长50.4%。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44.8GWh,占总装车量18.6%,累计同比下降12.4%;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96.5GWh,占总装车量81.4%,累计同比增长79.8%。
2025年1-4月,全球(不含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达132.6GWh,同比增长26.8%。 近日,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2025年1-4月全球(不含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达132.6GWh,同比增长26.8%。 从装车量同比增减来看, 在TOP10公司中,2025年1-4月,仅有三星SDI和松下动力电池装车量出现了同比下滑,其余8家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比亚迪、特斯拉、国轩高科同比呈三位数增长。 从排名变化来看, 相较2024年1-4月,2025年1-4月TOP10公司排名变动较大。其中,除宁德时代第一和LGES第二名保持不变外,SK On超越三星SDI,从去年同期的第四位升至第三位,三星SDI下滑一位;松下依旧保持第五位,但处于第六位的比亚迪与松下的差距越来越小,去年同期松下领先比亚迪6%的市场份额,如今差距仅有0.2%。此外,除第七位的孚能科技略微下降0.1%的市场份额以外,处于第八、九、十位的特斯拉、国轩高科以及中创新航市场份额相比去年同期都有所上升。 2025年1-4月TOP10企业中, 中国公司 依然有5家,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孚能科技、中创新航。中国公司在海外动力电池市场的装车量总计56.4GWh,市场份额为42.6%。 具体来看,2025年1-4月,宁德时代在海外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并增长至29.6%,装车量为39.3GWh,同比增长36%。值得关注的是,宁德时代于5月20日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并开始交易,后续或将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加快海外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 比亚迪装车量9.1GWh,同比增长127.5%,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3.8%增长至6.9%,排名维持第6位。SNE称,比亚迪正在扩大其本地生产和供应链,以扩大其在海外市场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加快进入韩国和欧洲市场。 孚能科技装车量2.9GWh,同比增长20.8%,市场份额为2.2%,排名第七,环比2025年1-3月,排名上升两位。 国轩高科装车量2.6GWh,同比增长100%,市场份额为2%,排名第九,环比2025年1-3月,国轩高科排位下降两位。 中创新航装车量2.5GWh,同比增长47.1%,市场份额为1.9%,排名第十。 韩国公司方面, 2025年1-4月,三大韩系电池公司市场份额为39.7%,同比下降5.1%,装车量总计52.6GWh。LGES、SK On、三星SDI装车量分别占据TOP10排名中的第二、第三和第四,竞争实力依旧强劲。 具体来看,LGES装车量为28.9GWh,同比增长15.6%,市场份额下降至21.8%。 SK On装车量为13.4GWh,同比增长24.1%,在韩系电池公司中增速最高,不过市场份额下降至10.1%,同比微降。 三星SDI装车量为10.3GWh,同比下降11.2%,市场份额为7.8%,主要是由于欧洲和北美市场车企电池需求减少。 SNE称,中国电池公司在欧洲的大力布局正在成为韩国电池公司面临的新挑战。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中国主要企业通过优先考虑价格竞争力和生产速度来加强与当地汽车制造商的合作关系。为此,韩国电池公司正在以技术竞争力为基础,加快高能量密度电池和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并通过 在欧洲建立合资企业和扩大本地生产来稳定供应链和加强市场响应能力。 日本公司方面, 松下位列第五,装车量为9.4GWh,同比下降8.7%,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至7.1%。消息显示,松下正在重组其供应链,以应对最近对中国电池和原材料征收的紧缩关税,并正在制定一项战略,以提高北美本地生产的比例。 美国公司方面, 特斯拉自2024年强势上榜之后,排名曾持续提升,一度升至7位。1-4月,特斯拉装机量达到2.8GWh,同比增长366.7%,在TOP10公司中依然保持最高增速,市场份额提升至2.1%,位列第八位。 此外,SNE此前还公布了2025年1-4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最新数据。数据显示,1-4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308.5GWh,同比增长40.2%。 从排名变化来看,与2024年1-4月相比,2025年1-4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公司中,TOP3公司规模效应与技术优势使其强者恒强,宁德时代、比亚迪、LGES排名保持不变。 二三梯队电池市场格局呈现显著变化,SK On、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排名上升:SK On从第五位上升至第四位;中创新航从第七位上升至第五位;国轩高科从第九位上升至第六位;三星SDI从第四位下滑至第七位;松下从第六位下降至第八位;亿纬锂能从第八位下降至第九位;蜂巢能源排名第十位,为相比2024年1-4月的新上榜企业。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行政审批局发布了《赣州格林宜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动力电池拆解破碎项目(一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受理情况公示。 据悉,该项目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总投资为5亿元。项目为新建项目,生产规模为年回收处理50,000吨废三元锂电池,分期建设,其中一期年处理25,000吨废三元锂电池,二期年处理25,000吨废三元锂电池。项目以废旧三元锂电池为原料,经检测、放电、撕破、热解、破碎、筛分等工序筛分出正负极混合粉末、铜粉和铝粉。 资料显示,格林宜科成立于2019年,前身为中船(赣州)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危险废物储存及处置为主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本周动力电芯市场相对较弱。终端车市尽管有政策托底,但实际销售未见显著放量,整车厂库存去化节奏缓慢,排产持续压缩,导致电芯采购延后。 三元电芯方面,高端车型排产偏弱,出口市场波动叠加前期乐观预期落空,出货价重心持续下探。部分企业为抢占剩余订单主动松动报价,竞争加剧。 随着主机厂压价意愿增强,成交价格持续偏弱。 整体来看,动力电芯行业正处于去化周期中的博弈阶段,价格向下调整仍未结束。除非终端消费明显改善或海外订单实质恢复,电芯企业仍将以控产与降价为主要策略。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杨涟婷021-51595835 杨玏021-51595898
在过去,核心供应链环节受制于人曾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备受困扰的问题,现如今,同样的困扰依然转移到外资企业身上。 特斯拉便是其中之一。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供应链的稳定性与自主性正成为车企竞争的关键战场。 6月4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对公司在美国国内构建完整电池生产体系战略的阐释,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 这一战略在特斯拉逐步降低对中国原材料依赖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瞩目,与众多仍高度依赖中国供应的企业形成鲜明对比。 特斯拉的电池 “独立宣言” 中国电池产业作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支柱,其重要性已渗透至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 中国掌控着全球超70%的锂电池产能。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国磷酸铁锂累计出口量达3285.22吨,同比增加182.62%。 在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名中,中国企业占据六个席位。这六家中国电池厂商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进一步上涨至67.1%,与2023年的63.4%相比,提升了3.7%。与此同时,来自韩系、日系的动力电池厂商份额正在缩水。 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不仅占据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二的位置,更通过先进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与高镍三元电池工艺,为多家全球车企提供关键配套。 SNEResearch数据显示,在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也就是中国国内市场上,极氪、问界、理想等主要中国主机厂均使用了宁德时代的电池,而特斯拉、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等海外主要主机厂也在其电动汽车车型上选择了宁德时代的电池。 更甚者,松下、LG 新能源等国际电池巨头,也需依赖中国的锂盐加工、负极材料等上游资源,才能维持稳定的产能供应。 于此,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依赖中国供应链的背景下,特斯拉正掀起一场颠覆性的本土化革命。 派珀・桑德勒公司分析师亚历山大・波特的论断指出 ——“特斯拉是唯一一家试图大规模生产电池而不依赖中国的汽车公司”,他进一步表示:“最终,特斯拉将自行生产正极活性材料,自行提炼锂,自行制造负极,自行涂覆电极,自行组装电池单元,并销售自己的汽车。美国没有其他公司能够做出类似的承诺。” 此分析精准勾勒出这家科技巨头的战略野心。 步步为营的产业布局 2023年《日经新闻》分析显示,彼时特斯拉电池单元材料中高达39%来自中国企业,这反映出特斯拉过去对中国电池材料供应商的高度依赖。但此后,特斯拉积极布局,全力推动自身内部电池和材料生产项目。 其中,位于得克萨斯州的锂提炼厂是关键一环。 当地时间2023年5月,特斯拉得克萨斯州的锂提炼厂正式启动建设。2024年12月,该锂精炼厂正式启用,这标志着北美地区首次有车企实现了锂资源的自主加工。该精炼厂投资超过10亿美元,年产能高达50GWh的电池级锂,旨在为特斯拉及其供应链伙伴提供稳定的锂资源保障。 特斯拉的锂精炼厂根据产能规划,预计每年能生产足够支持50GWh电池的锂材料。至2025年,该厂生产的电池级锂可满足100万辆电动汽车使用,产量大于彼时北美其余精炼厂的总和,将确保特斯拉在美国国内氢氧化锂的供应,届时特斯拉也将成为北美唯一一家自行提炼锂的汽车制造商。 除自身建设,特斯拉还积极寻求与计划在美国本土生产电池单元的制造商合作。 例如,松下曾在去年被曝出其正在计划在美国购买土地,建设一座大型工厂,为特斯拉生产新型电动汽车的电池,以满足特斯拉Model Y等车型的生产需求。这将助力特斯拉在汽车中使用美国本土生产的电池单元,进一步完善其在美国本土的电池供应链布局。 此外,据悉,松下还计划为特斯拉量产4680电池,这是一款能量密度高达300kWh/kg的新型电池,可将续航里程提高16%,功率输出提升6倍。马斯克曾表示,4680电池是技术上的巨大突破,将使特斯拉生产售价2.5万美元的电动汽车成为可能。 显然,特斯拉正在试图编织覆盖全产业链的精密网络:不仅自主研发4680型电池,还涉足诸多电池产业供应核心环节,甚至计划将电池生产与整车制造无缝衔接,形成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闭环生态。 这种全链条垂直整合模式,在北美汽车工业史上尚属首次,相比通用、福特等传统车企仍依赖亚洲供应商的现状,展现出特斯拉“技术立业”的决绝姿态。 马斯克在X平台的回应 “尽管极其艰难,但实现供应链本地化对于降低地缘政治风险至关重要”,揭开了这场战略转型的深层密码。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诸多事件频繁冲击全球汽车供应链,芯片短缺、锂价暴涨等危机反复上演。特斯拉通过在美国本土构建 “锂矿 - 材料 - 电池 - 整车” 完整生态,不仅规避了跨国运输风险,更能将生产周期压缩,显著提升供应链韧性。 这种 “命运自主化” 的战略布局,本质上是对传统全球化供应链体系的一次激进挑战,也为新制造业提供了全新范式。 但仍然值得注意的是,动力电池全产业链搭建并非一蹴而就,特斯拉要筑成完全独立自主的电池堡垒并不容易,这仍然需要漫长的时间来验证。
6月4日,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2025年1-4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最新数据。 数据显示,2025年1-4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308.5GWh,同比增长40.2%。 从排名变化来看 ,与2024年1-4月相比,2025年1-4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公司中,TOP3公司规模效应与技术优势使其强者恒强,宁德时代、比亚迪、LGES排名保持不变。 二三梯队电池市场格局呈现显著变化,SK On、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排名上升:SK On从第5位上升至第4位;中创新航从第7位上升至第5位;国轩高科从第9位上升至第6位;三星SDI从第4位下滑至第7位;松下从第6位下降至第8位;亿纬锂能从第8位下降至第9位;蜂巢能源排名第10位,为相比2024年1-4月新上榜企业。 从市场份额来看 ,与2024年1-4月相比,2025年1-4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公司中,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实现了增长,其中比亚迪增幅最高,达2.2%;LGES、SK On、中创新航、三星SDI、松下则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从装车量同比变化来看 ,TOP10公司中,2025年1-4月,三星SDI和松下依旧同比下滑,其余8家电池公司均保持正增长。 中国公司方面 ,2025年1-4月,TOP10公司中,中企稳居6席,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6家公司装车量总计209.9.5GWh,市场份额提升至68%。 具体来看,宁德时代以117.6GWh的装车量蝉联全球第一,同比增长42.4%,市场份额为38.1%。 比亚迪凭借自身新能源车的强劲销售,装车量排名全球第二,达53.4GWh,同比增长60.8%,市场份额为17.3%,依旧是TOP10公司中市场份额提升最高的公司。 其余四家中国电池企业保持增长势头,其中中创新航排名全球第5,装车量达11.9GWh,同比增长21.4%,市场份额为3.9%。 国轩高科排名全球第6,装车量达10.6GWh,同比增长82.8%,市场份额为3.4%。 亿纬锂能排名全球第9,装车量达8.3GWh,同比增长69.4%,市场份额为2.7%。 蜂巢能源排名全球第10,装车量达8.1GWh,在TOP10公司中是唯一一家实现同比三位数增长的公司,增速达113.2%,市场份额为2.6%。 与中企的高增长形成对比,TOP10公司中,四家日韩电池市场份额均出现下滑。 韩国公司方面 ,2025年1-4月,LGES、SK On装车量总计达55.1GWh,市场份额合计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6%,为17.9%。 其中,LGES继续保持全球第3位,装车量为31.4GWh,同比增长16.3%,市占率下降2.1个百分点至10.2%。 SK On排名第4位,装车量为13.4GWh,同比增长24.1%,但市占率也微降0.6个百分点至4.3%。 三星SDI排名第7位,装车量为10.3GWh,同比下降11.2%,市占率也下滑2个百分点至3.3%。 日本公司方面 ,松下装车量排名第8位,装车量为9.4GWh,同比下降8.7%,市场份额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至3.0%。 值得一提的是,TOP10公司以外的其他品牌集体发力,装车量从2024年1-4月的20.4GWh增长至2025年1-4月的34.1GWh,同比增长67.2%,增速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市场份额从9.3%增至11.1%。 另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1-4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84.3GWh,累计同比增长52.8%;共计48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增加1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134.5GWh、151.7GWh和172.0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3.0%、82.3%和93.3%。
6月3日,远景动力位于法国杜埃的电池超级工厂正式投产,此举标志着远景动力在欧洲的布局迈入新阶段。据悉,该工厂年产能可满足20万辆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需求,将进一步推动欧洲本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善。 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表示:“法国工厂的顺利投产加速推动了欧洲汽车电动化的进程,远景正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用中国新能源带来全球新繁荣。” 近年来,远景动力的国际化步伐持续加速。 其中在今年5月9日,远景动力英国桑德兰第一超级工厂正式获得来自英国政府战略资金与国际资本共计超10亿英镑的资金,其中部分资金用于保障工厂的建设及运营。英国政府表示,该工厂每年可为多达10万辆电动汽车供应电池,是目前产能的六倍。 另在去年7月,远景动力位于西班牙纳瓦尔莫拉德拉马塔市的电池超级工厂正式开工。据悉,该工厂将研发制造最新一代磷酸铁锂(LFP)电池产品,预计2026年投产,届时将成为欧洲首个磷酸铁锂电池超级工厂。该工厂还将依托欧洲大陆首个零碳产业园建设,打造零碳电池产品。 据最新消息,远景动力目前在中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布局了13座电池制造基地。凭借引领行业的创新技术与全球化的产业布局,远景动力已同奔驰、宝马、日产、雷诺、本田等全球众多头部主机厂商及储能集成商达成合作。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动力电芯价格目前相对稳定,但从主流报价中枢的维度来看,三元电芯与铁锂电芯价格有下降的可能性。终端车市在“以旧换新”等政策刺激下表现温和,未出现超预期增长,不过在车销整体增速相对放缓的情况下,铁锂电池的渗透率小幅上升。三元方面,目前仍以高端车型及海外市场需求为主。供需错配仍在延续,预计动力电芯价格仍有小幅下探空间,成交依赖灵活出价与付款条件博弈。下半年价格走势取决于整车侧去库进度、电混车型结构放量,以及出口订单恢复情况。中短期看,行业将面临持续的价格压缩与盈利承压。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杨涟婷021-51595835 杨玏021-51595898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