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75个
SMM 8月29日讯: 在全球倡导绿色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其中,电动重卡作为减少碳排放、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工具,逐渐成为行业焦点。而钠离子电池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正为电动重卡市场带来新的变革与机遇,有望重塑这一领域的市场格局。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在电动重卡应用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锂资源分布不均且储量有限,导致其价格波动较大,增加了电池成本与供应链风险。另一方面,在低温环境下,锂电池的性能大幅衰减,续航里程显著缩短,难以满足北方地区或冬季运营的需求。此外,充电速度与电池寿命也是制约电动重卡推广的重要因素。 钠离子电池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资源角度看,钠元素在地壳中的储量极为丰富,约为锂的 420 倍,且分布广泛。在性能方面,钠离子电池展现出诸多优势。例如,中科海钠研发的钠离子电池能在 25 分钟内充满电,且采用匀速充电降低了对充电设施的要求,充电过程发热量小,快充直接充满的循环寿命在上千次以上 。同时,钠电池可在 - 40°C 到 45°C 范围内无需加热或散热即可稳定放电,SOC 测算准确且不怕过放电的特性明显增加了放电深度,提高了电池利用率,少加热、少发热、少散热的特性又明显降低电量损耗,从而使相同电量的续航里程提高了 20% 左右 。 这些特性对于电动重卡市场具有重大影响。以一辆 226 度钠电重卡为例,其全生命周期可消纳 154 万度绿电,能源使用效率较传统方案提升 28% ,长期来看,能为运营者节省大量的能源成本。其次,优异的快充性能与宽温域放电特性,使电动重卡的运营效率大幅提升。在城市物流配送等场景中,快速充电可减少车辆等待时间,增加配送频次;在寒冷地区或冬季,稳定的低温性能保障了车辆的正常运营,拓宽了电动重卡的应用范围。 市场数据也印证了钠电在电动重卡领域的潜力。2024 年,国内电动重卡的销量攀升至 8.2 万辆,同比增长 140%。随着钠电技术的成熟与产能的提升,其在电动重卡市场的渗透率有望快速提高。例如,宁德时代推出的 “钠新” 24V 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使用寿命突破 8 年,全生命周期总成本较传统铅酸蓄电池降低 61% 。中科海钠的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也已获得中车、金龙、江淮、一汽等主流车企的认可,部分车企已进入联合研发阶段 。 钠电的发展还将带动电动重卡产业链的协同发展。电池企业加大对钠电研发与生产的投入,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将迎来新的市场需求,如钠盐等原材料的开采与供应将逐步形成规模。同时,为适应钠电的快充特性,充电设施制造商也需不断创新与升级产品,完善充电网络布局。在车辆制造端,车企将基于钠电特性优化车辆设计,提升整车性能与可靠性。 然而,钠电在电动重卡市场的大规模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尽管钠电成本已低于锂电,但目前量产成本仍有下降空间,需进一步通过规模化生产、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在技术层面,虽然钠电性能取得显著突破,但与锂电相比,在能量密度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需持续投入研发力量。此外,钠电产业链的成熟度与锂电相比还有差距,需要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完善产业链。 钠离子电池的发展为电动重卡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有望解决长期困扰电动重卡推广的成本与性能难题,推动电动重卡市场快速发展。尽管面临挑战,但随着技术进步与产业协同发展,钠电在电动重卡领域将展现出巨大潜力,成为推动物流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SMM8月29日讯: 8 月国内磷酸铁产量呈现显著增长态势,环比增幅达 5%,同比增幅更高达 59%,产量扩容态势明确。 从增量驱动因素来看,核心逻辑集中在需求拉动与产能释放两大维度:一方面,磷酸铁锂一体化企业订单量充足,直接带动其内部自用磷酸铁产量提升,成为产量增长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部分磷酸铁生产企业为匹配产能扩增规划,主动释放产出规模,进一步助推行业总产量攀升。 叠加8 月碳酸锂价格出现波动,这一行情变化直接刺激下游磷酸铁锂厂商加快备货节奏,间接拉动磷酸铁市场需求增长。但随着磷酸铁锂一体化企业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张,非一体化领域的磷酸铁需求空间呈现萎缩态势。在此背景下,行业内磷酸铁产能仍处于持续扩增通道,而整体市场需求增速相对有限,供需关系的微妙变化倒逼磷酸铁企业不得不通过价格策略调整或产品竞争力升级,以巩固下游客户订单、维持市场份额。 成本端方面,8 月磷酸铁企业面临 “一松一紧” 的双重压力:工业一铵市场进入传统淡季,价格已出现明显下滑,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一定缓冲;但硫酸亚铁价格持续上行,导致企业在铁源采购环节的成本压力显著加重,盈利空间受到挤压。 展望 9 月,随着下游需求的进一步释放,磷酸铁行业传统旺季即将到来,市场信心逐步回暖,多数磷酸铁企业对 9 月市场持乐观预期。从产量预测来看,预计 9 月国内磷酸铁产量将继续保持增长,环比增幅约 4%,同比增幅可达 40%,行业整体有望延续良好运行态势。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SMM8月29日讯: 要点: 2025年8月27日,比利时高科技企业艾维斯塔控股(Avesta Holding)正式签约落户江苏金坛经济开发区,标志着其亚洲战略布局的开启。作为欧洲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艾维斯塔在欧洲已建立多个产业链基地,形成了“研发-制造-回收”的闭环能力 。 2025年8月27日,比利时高科技企业艾维斯塔控股(AvestaHolding)正式签约落户江苏金坛经济开发区,这是其进入亚洲的首个项目,也实现了金坛区对比利时招商的“零突破”。 艾维斯塔是欧洲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2024年6月,公司启动了20GWh磷酸铁锂(LFP)电池厂的建设,其中一期工程为5GWh,主要面向欧洲高安全性储能市场。同时,公司正在筹建欧洲最大的固态电池回收中心,并已在比利时(3GWh电池组超级工厂)、葡萄牙(0.5-1GWh固态电池研发中心)等四国建立了产业链基地,形成了“研发-制造-回收”的闭环能力,正从技术服务商转型为欧洲本土电池供应链的核心集成者。 此次艾维斯塔控股选择金坛作为其亚洲战略的起点,项目计划分两期进行。一期投资500万欧元,率先在金坛成立分公司,并设立采购中心和研发检测中心;二期计划投资1亿欧元,建设GWh级固态电池产线。项目达产后,预计产值可达20亿元,税收超1亿元。 艾维斯塔的加入,将与金坛经开区的电池头部企业形成“区域采购-合作研发-同步制造”的协同效应,实现“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循环模式,为金坛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注入新的动力。 艾维斯塔控股(AvestaHolding)简介 奥维斯塔公司由具有卓越学术背景的远见卓识领导者诺辛·奥马尔教授于2019年创立。在储能领域进行了多年开创性研究和教学后,诺辛·奥马尔教授决定将其专业知识付诸实践,在电池行业开启了一段变革之旅。凭借深厚的知识和对创新的承诺,他成立了奥维斯塔电池与能源工程公司(ABEE),以应对全球对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 固态电池产品简介 AVESTA的固态电池代表了下一代储能技术,提供增强的安全性、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无与伦比的耐用性。这些电池设计用于在极端温度下工作,具有卓越的可靠性和效率,使其成为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和高需求工业系统的理想选择。AVESTA固态电池有软包和方形两种形式,结合了尖端创新和卓越性能,为未来的能源设立了新的标杆。 2024年6月18日- 隶属于Avesta控股的Avesta battery 及能源工程公司(ABEE),作为欧洲下一代锂电池开发的领先企业,宣布其专有电池单元在开发中达到重要里程碑。该公司的0代固态原型软包电池已实现500次充放电周期,容量保持率为82%。这些电池在ABEE实验室经过数月的严格测试,测试条件为25°C和0.5 kg/cm²的压力。 ABEE的第0代固态电池单元的循环能力 该公司还在对改进后的第1代电池单元进行试验,这些电池单元在前100个循环中仅显示出3%的容量损失。团队预计能够超过1000个循环,电池容量仍能保持有效。 ABEE的首席执行官拉胡尔·戈帕拉克里希南博士表示:“我们致力于持续创新和改进我们的技术,以满足客户和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我们相信我们的电池单元有潜力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并且我们很高兴与世界分享我们的成就。” 该公司的电池单元采用基于磷酸盐的正极和固态电解质,旨在作为现有制造流程的即插即用解决方案,并确保与当前的超级工厂兼容。初步测试表明,固态电解质显著提高了电池单元的安全性。 ABEE的第0代与第1代固态电池单元的比较 该公司的产品开发重点是磷酸盐基正极电池,这些电池具有更高的比能量,同时保持安全性和低成本。下一轮试验将专注于优化速率能力,年底ABEE计划向棱柱形电池单元转型。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关注固态电池的发展时,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王子涵021-51666914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杨朝兴021-20707860
SMM8月29日讯: 要点: 2025年8月,固态电池市场迎来重大进展。随着上汽MG4半固态电池汽车的发布,固态电池赛道备受关注,量产时间表可能重写。国内外企业在技术研发和项目推进上取得显著成果,技术突破不断涌现,项目推进加速,市场需求逐渐明确。高端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和储能等领域对固态电池的需求强劲,推动产业快速发展。未来,固态电池有望逐步渗透主流市场,重塑锂电池产业格局。 2025年下半年随着上汽MG4半固态电池汽车发布,使得固态电池赛道更加备受关注,有可能使得原预测的量产时间表重改写。8月固态电池核心材料硫化锂价格下行,各企业的动态和进展如何? 一、国内外企业进展:国内外固态电池赛道的电池路线和规划 1、国内企业:电池企业和材料企业 亿纬锂能: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预计2025年投产,已成功开发Ah级硫化物基固态电池原型。计划2026年推出能量密度 350Wh/kg 、体积能量密度800Wh/L的全固态电池1.0,2028年实现体积能量密度超 1000Wh/L 的高比能产品2.0。 国轩高科:金石全固态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并已启动2GWh量产线的设计工作,其全固态电池中试线下线电芯良品率可达90%。 孚能科技:2025年8月,已完成向某头部人形机器人客户送样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预计今年年底建成设计产能达0.2GW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并向战略合作伙伴客户交付60A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鹏辉能源:2025年8月14日,鹏辉能源在互动平台表示,鹏辉能源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已由 280Wh/Kg提升至320Wh/Kg ,新一代固态电池性能更稳定,中试线预计2025年9月底建成。 国轩高科,2025年8月19日国轩高科在交易所互动平台表示,金石全固态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并已启动2GWh量产线的设计工作。公司方面此前介绍,国轩高科全固态电池中试线下线电芯良品率可达90%。 孚能科技:2025年8月13日孚能科技(688567)在答复投资者关心的"固态电池研发和商用时间"问题时表示,公司全固态电池研发及产业化进展顺利,将量产时间表进一步提前。2025年8月公司已完成向某头部人形机器人客户送样硫化物全固态电池。2025年年底实现0.2GW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的投产和6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小批量交付,2026-2027年推进小批量量产装车,并配套建设GWh级别的生产线,2030年将实现大规模量产。孚能科技秉承"投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开发策略,加速推进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产品迭代,2025一代,高镍三元正极+高硅负极,能量密度 400Wh/kg ;2026二代,富锂锰基/高镍正极+锂金属负极,能量密度 500Wh/kg ;2027三代能量密度向 500Wh/kg 以上。 赣锋锂电:2025年8月22日,赣锋锂电半年报公布固态电池情况:覆盖圆柱、软包、方形三大类别。 (1)软包固态电池:可用于乘用车、低空飞行等领域,其中高比能电池能量密度覆盖 320Wh/kg~550Wh/kg 范围,循环最高可达到1000圈,已通过车规标准GB38031-2020,并与知名无人机、eVTOL企业达成合作。 (2)圆柱固态电池:在机器人及高速飞行器领域展现出优异的应用前景,21700圆柱电池容量达6Ah~7.5Ah,能量密度高达 330~420Wh/kg ,放电倍率最高可达25C,性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配套的固态电池产线正在同步建设,日产5万只21700圆柱电池的产线预计将于2026年初实现量产。 (3)方形固态电池:公司已于报告期内完成固态304Ah方形储能固态电池的开发,在安全性、低温性能、存储性能等关键指标上显著优于传统液态电池;固态314Ah、392Ah电池亦计划于本年底上市,具备180℃高温不起火、-20℃容量保持率95%等突出优势。 材料企业 天华新能:2025年8月12日,天华新能研发的富锂锰基等正极材料已完成研发试样并送多家固态电池客户评测,部分客户已通过评测实现销售。 容百科技:2025年8月15日,容百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围绕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双线并行推进,在多家固态电池头部企业位列第一供应商。其中固态电池硫化物电解质材料已有小批量出货,并得到多家国内外客户的认可,中试线预计2026年初放量投产。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2025年8月13日消息,恩捷股份答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提问中表示,控股子公司已建成10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产线,具备供货能力。2025年8月22日,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第二代全固态硫化物电池能量密度高达450Wh/kg,并已完成多轮实验室验证。 硫化锂和金属锂:2025年8月22日,赣锋锂电半年报公布青海赣锋一期年产1,000吨金属锂项目处于试生产阶段,生产线爬坡至最优状态,计划今年9月申请安全验收,预计年底达产;公司电池级硫化锂产线逐步释放产能,赣锋硫化锂产品主含量≥99.9%、D50≤5μm,凭借高纯度、低杂质含量及优异的一致性,可满足高导电性固态电解质材料技术要求,目前已通过客户质量认证,已向多家下游客户供货。 固态电解质:2025年8月22日,赣锋锂电半年报公布固态电池上下游一体化布局情况。公司已在硫化物电解质及原材料、氧化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电芯、电池系统等固态电池关键环节具备了研发、生产能力。 (1)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公司成功制备出微米级(D50≈3μm)和亚微米级(D50<1μm)的高离子电导率硫化物电解质超细粉体,其室温离子电导率分别可达〉8mS/cm和〉6mS/cm。 (2)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在LATP固体电解质陶瓷膜超薄化制备技术上实现突破,可制备出尺寸为6cm×6cm、厚度控制在25μm以下并具备可卷绕特性的陶瓷膜,其室温离子电导率超过0.6mS/cm。 格林美:2025年8月4日格林美答投资者表示:格林美的固态电池用高镍三元、富锂锰基等正极材料将被孙学良院士团队广泛使用于固态电池样品开发中,匹配卤化物、硫化物、聚合物、氧化物等一种或多种固态电解质材料进行全面性能评估。 【固态电池:台湾辉能官宣全球首款可量产第四代固态电池平台落地】 2025年8月19日,辉能科技(ProLogium)正式发布全球首款可量产的第四代固态锂陶瓷电池平台。该平台采用其自主研发的“超流体化全无机固态电解质”(SF Ceramio),标志着固态电池技术从实验室验证阶段正式迈入规模化量产时代。 【固态电池:丰山全诺固态电池电解液送多家下游客户测试】 2025年8月16日,丰山全诺公告中披露“丰山集团: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其中有固态电池相关内容。其半固态电池电解液目前正与至少三家客户进入测试或合作开发阶段。并与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就新型电池、快充电池、半固态等领域进行交流或合作,包括丰山全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展了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水系电解液研究合作和基于纳米结构改进的钠离子电池有机电极材料研究合作。 2、海外企业 SolidPower:美国固态电池上市企业,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及补助收入合计750万美元,上半年累计收入达到1350万美元。公司与宝马集团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宝马已推出搭载SolidPower电池及固态电池技术的i7测试车型。与SKOn合作的试点电池生产线顺利完成工厂验收测试,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现场验收。 麦克赛尔:日本电子公司,其制造的陶瓷封装型全固态电池“PSB401010H”已被斯巴鲁用于大泉工厂的工业机器人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测试运行,该电池使用寿命可达10年。 日产:2025年在其神奈川县研发设施内的试验工厂开始制造全固态电池,按照规划,2026年进行车辆测试,2028年在新款EV车型中搭载应用。 日产:2025年8月19日,日产官网信息。日产汽车宣布与美国LiCAP科技合作,共同开发用于全固态电池的干式正极生产工艺。该技术无需干燥环节且更环保,能显著降本增效,旨在解决大规模生产难题,加速其2028年推出固态电池电动汽车的目标。 二、技术突破:围绕固态难的问题,各企业技术不断突破。 容百科技: 通过合理调控掺杂工艺,使固态电池硫化物电解质材料空气稳定性获得显著提升。 先惠技术与清陶能源 :自2024年7月合作以来,围绕全固态电池核心关键装备的研发工作高效推进,2025年6月顺利完成设备交付,且在固态电池核心工艺创新上已实现突破性进展,相关技术成果已成功落地中试应用。 鹏辉能源: 2025年8月14日,鹏辉能源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已由 280Wh/Kg提升至320Wh/Kg ,新一代固态电池中固态电解质层自动适应活性材料体积的变化,不需要加压模组,固态电池性能更稳定。公司正按计划推进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预计2025年9月底建成。应用领域方面,固态电池未来可用于新能源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医疗器械、消费数码等领域。 厦钨新能: 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前瞻布局正极材料和电解质方向,匹配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正极已供货,匹配硫化物电解质的NL材料处于产业化初期将逐步扩产,性能优于传统钴酸锂、三元材料。 德尔股份: 2025年8月12日德尔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上海已经建成固态电池样品试制线,目前在加快推进中试线建设中。在中试线跑通后,公司会根据客户和产品开发进度和市场需求,逐步开始规划实施量产线建设。 【固态电池:南都电源全固态电池超高镍三元+硅碳能量密度达350Wh/kg】 2025年8月19日,南都电源表示,公司20Ah、30Ah全固态电池使用超高镍三元正极与限域生长硅碳负极体系,能量密度可达 350Wh/kg ,安全宽温域覆盖极端工况需求,完全充放电500次,容量保持率达92%以上。南都电源公开补锂锂离子电池及补锂方法专利,通过形状记忆合金实现电解液接触控制,提升电池安全性与循环寿命。 【固态电池设备:先导智能已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全线工艺环节】2025年8月21日,先导智能在互动平台表示,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作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服务商,已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全线工艺环节,并在核心环节取得多项技术突破。截至目前,公司已与多家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达成设备合作,不仅向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头部电池客户、知名车企和新兴电池客户交付了各工段的固态电池核心设备,更成功输出量产级固态电池整线方案,相关产品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且已陆续获得重复订单。 【固态电池:金禄电子研制固态电池BMS用PCB】 2025年8月21日,金禄电子(301282.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配合下游客户成功研制固态电池BMS用PCB,公司将密切关注电池技术创新,积极进行产品适配。 【固态电池:国轩高科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成立的“固态电池材料联合创新实验室”】 2025年8月15日上午,国轩高科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成立的“固态电池材料联合创新实验室”在北京签约并正式揭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陈建峰,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等人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轩高科自2019年起就系统性布局固态电池材料技术的研发,并在产业化应用方面始终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固态电池:容百科技固态电池正极材料专利】 2025年8月14日,容百科技一项正极材料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410843447.9)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该专利聚焦正极复合态包覆层技术,攻克了全固态电池高温循环稳定性难题,是企业在材料创新领域的最新突破。所述正极材料包括内核以及包覆于内核表面的包覆层,包覆层为晶相‑非晶相的复合态,且非晶相分布于正极材料的外表面,正极材料的晶格参数c/a为4.935‑4.950;内核的化学式LiyNixCozMndAeDmO2,1≤y≤1.03,0.5≤x≤0.96,0≤z≤0.4,0≤d≤0.4,0.01≤e0.1,0.01≤m0.1,A选自Mg、Al、Ca、B中的至少一种,D选自Ti、Ce、Ta、Mo、Zr中的至少一种,且内核中表层为富X层,X选自P、S、Si、B、Al、Mg、Mo、Zr、Nb中的至少一种;晶相为锂盐类聚阴离子化合物,非晶相为Li‑M1‑M2‑O,M1选自P、S中的至少一种,M2选自Al、Mg、Mo、Zr、Nb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所述的正极材料用于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显著提升了高温循环稳定性。 【固态电池:骆驼股份目前仅与高校开展固态电池技术的联合研发工作】 2025年8月15日,骆驼股份(601311.SH)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仅与高校开展固态电池技术的联合研发工作。固态电池能够大幅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拓宽电池终端应用的场景,如储能、交通航运、消费电子等领域。公司聚焦主业,重点推进汽车低压电源、功率型电源等新型产品的研发创新与迭代优化。 三、项目推进:联合以谋发展是突破固态瓶颈的首选 江苏屹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屹锂): 8月19日在常州高新・奔牛智造港投产,建设周期仅100天,一期项目总投资2亿元,年产能30吨,专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规模化生产及技术研发。 【固态电池:太蓝新能源全固态电池湖北生产基地项目签约潜江】 2025年8月18日,太蓝新能源全固态电池湖北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潜江市举行。是继太蓝在北京、重庆、安徽等地的研发生产基地之外的关键布局,重庆基地0.2GWh的产线几乎满产,在建产能12GWh,预计年内将初步投产,年产值将超100亿元。 深圳信投能源: 8月18日,年产3GWh固态电池项目签约贵州贞丰县龙场循环工业园区,占地32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1GWh量产线计划2025年6月底投产,二期增至3GWh并配套建设研发中心、储能示范电站及人才公寓。 江苏黑思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8月15日发布首批固态电池产品并进行量产项目签约,中试产线计划总投资2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5亿元。 比利时艾维斯塔控股(Avesta Holding) :2025年8月27日消息,江苏金坛经济开发区近日与比利时艾维斯塔控股(Avesta Holding)正式签约固态电池项目。项目分两期,一期投资500万欧元约0.4165亿人民币,在金坛成立分公司设立采购中心和研发检测中心;二期投资1亿欧元约8.33亿人民币,建设GWh级固态电池产线。项目达产后,预计产值可达20亿元,税收超1亿元。 清陶新能源: 2025年8月22日,内蒙古乌海市200MW/80MWh储能电站项目公示半固态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设备采购中标候选人。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4.4亿元中标,折合单价约0.55元/Wh。 Group14 Technologies: Group14 Technologies 在8月20日宣布完成4.63亿美元D轮融资,本轮由 SK Inc. 领投,Porsche Investments、ATL、OMERS、Decarbonization Partners、Lightrock Climate Impact Fund、Microsoft Climate Innovation Fund 等现有投资者跟投。资金将用于在美国和韩国继续扩大其硅负极材料 SCC55 的产能,以满足全球储能需求激增。 中科深蓝汇泽:2025年8月21日,中科深蓝官方公众号信息。中科深蓝汇泽获得沙特阿美旗下阿美风险投资(Aramco Ventures)的Pre-A轮战略投资,以推进固态电池业务的发展。 【固态电池:国瓷合作新公司专注硫化物固态电池电解质业务】 2025年8月19日,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国瓷与王琰先生当日签署合作协议,设立合资公司“国瓷固态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旨在进入固态电池材料领域,拓展业务边界。注册资本1,000万元,国瓷和王琰先生分别占80%和20%股权。国瓷同步布局了氧化物与硫化物两大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但新公司重点布局固态电池硫化物方向,相关产品已在客户验证中。 【固态电池:赛科动力一期或将在9月中下旬至10月完工投产】 目前,赛科动力项目首批生产设备顺利进场,在8月和9月陆续抵达并进行安装调试,力求在9月中旬完成交付10月正式投产。一期生产基地项目选址于宜宾翠屏区长江工业园,总投资30亿元,总面积166亩。项目总规划产能 4 GWh,首期产能 0.5 GWh,将于2025年10月正式投产。投产产品以高安全电池为主,具备高比能、高倍率、高电压、高安全、超低温等特点,已面向电动航空领域头部企业批量供货,应用场景覆盖电动航空、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高端电摩、水上运动、便携式储能等。 【固态电池:南都电源签2.8GWh全球最大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订单签订】2025年8月11日,南都电源公众号上发布消息称其成功签署总容量高达2.8GWh的独立储能项目订单,项目将全部采用南都自主研发的314Ah半固态储能电池。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也是固态电池首次在全球吉瓦时级别储能项目中实现商业应用。本次的订单由三个独立储能项目构成,其中,深圳地区的项目规模为1.2GWh;汕尾地区则布局两个项目,容量均为800MWh。 【凯金新能源与立时集团达成固态电池战略合作】 2025年8月18日,凯金新能源与立邦中国母公司立时集团在广东东莞签署固态电池合作协议。协议旨在加强双方在固态电池科研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固态电池的科技创新带来新的机遇与发展空间。 【固态电池:安高特电固态电池项目一期开工总投资21.2亿元】 2025年8月11日,浙江安高特电科技有限公司固态电池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开工仪式在桐庐经济开发区举行。该项目总投资21.2亿元,计划分三期建设,将在五年内建设年产3.5GWh固态电池生产基地。本次开工建设的一期项目位于桐庐经济开发区天鹤路与舒川路交叉口西侧,总用地面积18.06亩,计划投资2.8亿元,将携手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规划建设国内首条干法层压固态电池产线,计划2026年5月底建成投产。 四、需求情况:消费和低空领域或将首先发力 【固态电池:潍柴固态电池项目招标】 2025年8月7日,潍柴未来技术研究院硫化物固态电池用极片制备项目招标公告。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8月14日17:00,开标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固态电池:铜锂复合带4亿订单】 2025年8月4日消息,天铁科技发布公告,安徽天铁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与珠海欣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采购框架协议》,双方基于框架协议签订了《框架协议采购订单》,由珠海欣界向安徽天铁采购铜锂复合带,订单金额为4亿元。 【固态电池:盛全8.5亿消费类固态电池项目签约】 2025年8月12日上午,庐山市盛全固态电池生产项目签约仪式举行。该项目总投资8.5亿元,将租赁庐山市科创园二期4号整栋标准厂房约50000平方米,主要生产消费类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正力航空动力电池系统适航取证与量产交付】 2025年8月18日,正力新能在常熟总部召开航空动力电池系统适航取证与量产交付发布会,其独家供应的航空动力电池系统随国内首款双座电动固定翼飞机RX1E,成功斩获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适航证,正式开启批量化交付。其电池引入双重半固态技术,即超高镍正极材料的固态电解质表面修饰技术和固态电解质复合隔膜技术。负极方面,采用新型硅碳材料。 【固态电池:孚能表示2027三代能量密度向500Wh/kg以上】 2025年8月13日孚能科技(688567)在答复投资者关心的"固态电池研发和商用时间"问题时表示,公司全固态电池研发及产业化进展顺利,将量产时间表进一步提前。2025年8月公司已完成向某头部人形机器人客户送样硫化物全固态电池。2025年年底实现全固态电池中试线的投产和6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小批量交付,2026-2027年推进小批量量产装车,并配套建设GWh级别的生产线,2030年将实现大规模量产。孚能科技秉承"投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开发策略,加速推进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产品迭代,2025一代,高镍三元正极+高硅负极,能量密度400Wh/kg;2026二代,富锂锰基/高镍正极+锂金属负极,能量密度500Wh/kg;2027三代能量密度向500Wh/kg以上。 2025年8月7日, 欣界能源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招银国际资本,深圳资本集团旗下的远致储能基金和达晨财智联合领投,珠海科技集团跟投,老股东峰和资本、客户亿航智能、产业链伙伴海目星加码复投。资金主要用于产线扩增、团队建设、核心技术迭代及市场应用拓展等。据了解,欣界能源在2023年初开始布局国内首条能量密度≥450Wh/kg级别固态电池的中试产线,年产能200MWh。 依托此产线,公司已成功将产品导入eVTOL、机器人、无人机、高端穿戴和消费设备等多个终端应用领域。 【固态电池:中创新航二代飞行专用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50Wh/kg】 2025年8月10日,中创新航与广东高域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在eVTOL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进eVTOL电源标准化产品。此前6 月,搭载中创新航专用电池的广汽高域GOVY AirCab正式发布,该款电池为中创新航针对低空出行开发的9系高镍/硅体系电池,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的特性;电芯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可满足6C快充场景;第二代飞行专用半固态大圆柱电池能量密度可达350Wh/kg,在航空专用电池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方面处于行业领航地位。目前GOVY AirCab也已进入适航审定阶段,计划2026年下半年取证并量产交付,2027年将成为低空载人飞行元年。 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核心需求):对价格敏感度较低,对续航里程、安全性和品牌技术形象要求极高。1000公里续航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和技术门槛。广汽集团计划2026年装车全固态电池,长安汽车预计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比亚迪计划2027年在仰望U9等高端车型上小批量搭载自研的400Wh/kg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消费电子与特种领域(潜在及现有需求):高端无人机(如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应用)、AR/VR设备、可穿戴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已有明确需求,且对成本的承受能力更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对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要求极高,孚能科技已为阿联酋Autocraft的eVTOL独家供货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赣锋锂业的全固态电池已搭载于峰飞航空eVTOL实现跨城飞行测试。 储能市场:半固态电池如半固态LFP电池先行。南都电源中标英国230MWh储能项目,并在欧洲市场完成130MWh项目交付。 整体来看,固态电池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外企业在技术研发和项目推进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产能的逐步释放,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储能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五、总结与展望:已然未然的固态电池市场。 短期(2024-2026): 半固态电池将成为高端电动车的“标配”之一,更多车型宣布搭载,产能爬坡,成本开始缓慢下降。市场将密切关注首批用户的真实反馈(性能、寿命、安全性)。 中期(2027-2030): 全固态电池有望实现小规模量产上车,但主要局限于顶级豪华车型。硫化物、氧化物等不同技术路线的优劣将在此阶段得到更清晰的验证。产业链(如固态电解质材料、新型设备)将初步成熟。 长期(2030年后): 随着工艺成熟和规模效应显现,全固态电池成本有望大幅下降,逐步向主流电动车市场渗透,最终重塑整个锂电池产业格局。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关注固态电池的发展时,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王子涵021-51666914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杨朝兴021-20707860
2025年8月15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新增407种含钢铁或铝成分的衍生产品纳入第232条款关税范围,自2025年8月18日(美东时间中午12:01)起生效。根据公告,这些商品在进入美国后,无论是在途货物进口时还是已在美库存的货物,其所含钢铝部分均将按价值征收50%的关税,且不得申请豁免。 根据8月15日最新政策,分析美国对中国的钢铝制品进口时所加征的关税。 一、约3%左右的最惠国关税(MFN关税)。 自2000年《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PNTR)生效、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美国就对中国取消了每年需要国会审议的“最惠国待遇”(MFN)年度豁免程序, 改为永久适用MFN 税率 (在美国法律文本里叫“Column 1 General”税率)。 因此,目前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基础关税”就是MFN税率(即WTO约束税率),与其他WTO成员一样,并不是额外再“给”一个最惠国待遇;中国已经处于MFN状态。 但是,在MFN税率之外,美国还通过301调查、232调查、反倾销/反补贴税等工具,对中国部分产品加征了额外关税。这些附加税与MFN税率是平行并列关系。 二、7.5%至25%的301关税 · 法律依据 :《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Section 301)。 · 起因 :2017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完成对中国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政策的调查,认定存在“不公平贸易做法”。 · 措施启动 :2018年起,美国分四个批次(List 1–4A)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成为“301关税”。 税率情况: List 1 & 2 :25%; List 3 :25%; List 4A :7.5% 三、20%的芬太尼关税 芬太尼问题本质是政治博弈的“副产品”。美方最初以禁毒为由对华加税,后将范围扩大至所有中国商品,税率提升至20%。尽管中方在联合声明后暂停了部分反制措施,但芬太尼税仍被美方视为对华施压的关键杠杆。 四、.50%的钢铝232关税 2025年4月30日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第232条纳入程序》,设立机制允许新增“衍生产品”纳入关税清单。 2025年8月15日公告,8月18日生效 : 新增 407项 含钢铝成分的衍生产品,按含钢铝价值部分征收 50%关税 ; 已在美国库存的相关商品同样适用,不得申请豁免; 清单涵盖范围极广,从机械零部件到消费品包装均在其中。 下面做一个示例介绍关税征收情况:电动滑板车(含铝合金车架与钢制零件) 进口完税价格(dutiable value): $1,200 其中材料价值拆分: 铝合金 $250 、 钢材 $150 、 其他材料/部件 $800 假设适用的税种与税率(示例用): 对华301关税:7.5% (按 整车完税价格 计) 最惠国(MFN)关税:3% (按 整车完税价格 计) 232条款关税:对铝部分50%、对钢部分50% (分别按 铝/钢对应价值 计) 芬太尼关税:20% 其他部分对等关税:11月12日前暂定10% 关税合计计算如下: 301关税 :$1,200 × 7.5% = $90.00 最惠国关税(MFN): $1,200 × 3% = $36.00 232关税(铝部分): $250 × 50% = $125.00 232关税(钢部分): $150 × 50% = $75.00 芬太尼关税: $1,200× 20%= $240.00 其他部分:对等关税: $800× 10%= $80.00 合计税负: 总关税 $ = 90 + 36 + 125 + 75 +240 + 80= $646.00 综上可知,在“整车按比例税”(301、MFN)与“材料成分按比例税”(232)叠加的机制下,即便整车名义税率看似不高,只要铝/钢占比较大, 232 的50%加征 会显著抬升总税负。 SMM新能源行业研究部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2025年8月15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新增407种含钢铁或铝成分的衍生产品纳入第232条款关税范围,自2025年8月18日(美东时间中午12:01)起生效。根据公告,这些商品在进入美国后,无论是在途货物进口时还是已在美库存的货物,其所含钢铝部分均将按价值征收50%的关税,且不得申请豁免。 本文将回顾232关税颁布的历程和相关内容。 1.起源与法律依据 “232条款” 来源于《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赋予美国总统在国家安全理由下,对进口商品采取限制措施的权力。 此条款最初设计是防止关键原材料进口过度依赖外国,从而影响国防和国家安全。 2.特朗普政府时期(2017—2020) 2017年4月 :特朗普政府要求美国商务部启动对钢铁和铝进口的232调查。 2018年3月 :调查报告认定钢铝进口威胁国家安全,特朗普总统签署公告:钢铁产品加征 25% 关税;铝产品加征 10% 关税。 初期豁免:加拿大、墨西哥、欧盟等暂时获豁免,但随后部分豁免取消,引发贸易摩擦。 2019年1月 :对部分“衍生产品”(如钉子、钢制品零件等)同样加征关税,扩大覆盖范围。 3.拜登政府时期(2021—2024) 2021年10月 :美欧达成协议,取消对欧盟钢铝关税,改为设定“关税配额(TRQ)”机制。 2022年 :与日本、英国达成类似安排,部分替代关税,以配额形式管理进口。 2023年起 :保留对中国及其他国家大部分钢铝产品的高关税。 2024年6月4日 :美国将部分钢铝及其衍生品关税由 25% 提升至 50% ,理由是应对“产能过剩”和保障产业安全。 4.最新进展(2025年) 2025年4月30日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第232条纳入程序》,设立机制允许新增“衍生产品”纳入关税清单。 2025年8月15日公告,8月18日生效 : 新增 407项 含钢铝成分的衍生产品,按含钢铝价值部分征收 50%关税 ; 已在美国库存的相关商品同样适用,不得申请豁免; 清单涵盖范围极广,从机械零部件到消费品包装均在其中。 下一轮纳入申请窗口将于 2025年9月 开启。 美国232钢铝关税经历了: 2018年起征 (钢25%、铝10%), 2019年扩展衍生品 , 2021-2022年调整豁免机制 (TRQ 取代部分关税), 2024年关税翻倍至50% , 2025年正式建立“纳入程序”,8月新增407项衍生产品 。 整体趋势是: 从单一基础金属 → 扩展衍生品 → 提高税率 → 制度化纳入机制 ,其目的不仅是保护国内产业,还体现美国在国际贸易中日益强化的保护主义。 SMM新能源行业研究部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南都电源:今年连续中标多个高压锂电数据中心项目 在手未发订单约0.8GWh】 南都电源在互动平台表示,高压锂电产品智算中心适配,今年连续中标美国、万国海外锂电项目等多个高压锂电数据中心项目,在手未发订单约0.8GWh。(财联社) 【美乌联合投资基金的首个项目或出炉】 乌克兰总理尤利娅·什维里登科(Yulia Shvyrydenko)周三宣布,该国已就基洛沃格勒州锂矿矿床的开采权启动公开招标程序。"多布拉"锂矿项目的招标预计将成为美乌联合投资基金的首个项目。(财联社) 【Stellantis延长意大利都灵工厂的工时缩减计划】 汽车制造商斯特兰蒂斯集团(Stellantis)周四与工会签署协议,将意大利北部具有历史意义的米拉菲奥里(Mirafiori)工厂的工时缩减计划延长五个月。该协议使公司在意大利产汽车需求疲软之际能够削减劳动力成本,与本月为意大利其他工厂签署的协议内容一致。 【丰田汽车7月汽车产销数量均创下历史新高】 丰田汽车7月汽车产销数量均创下历史新高,至此该车企的产销增长势头已连续第七个月延续。丰田汽车周四表示,7月其全球销量(含子公司大发汽车公司与日野汽车公司)同比增长4%,达到963,796辆。其中,日本国内销量下降2%,日本以外市场销量则增长6%。丰田与雷克萨斯品牌在北美市场的销量表现尤为强劲,受卡车、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以及油电混合动力车型需求带动,该区域销量同比激增20%。在中国市场,丰田销量同比增长5.7%。(财联社) 【欧盟委员会提出立法提案 拟取消部分美国商品关税】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8月28日,欧盟委员会提出两项立法提案,为落实欧盟与美国关于关税的联合声明迈出关键一步。据称,这些措施旨在确保美国自8月1日起对欧盟汽车行业实施的关税减让,并进一步推动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关系的稳定与可预见性。根据提案,欧盟将取消部分美国工业品关税,给予部分海产品和非敏感农产品优惠市场准入,并延长龙虾免关税待遇。与此同时,美国承诺将欧盟汽车及零部件关税从27.5%降至15%,并自9月1日起对软木、飞机及零部件、仿制药及化学前体等若干产品实施零关税或近零关税。这两项提案是落实欧盟美国联合声明第一部分承诺的必要立法步骤。接下来,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需通过普通立法程序批准,相关关税措施方可生效。(财联社) 【中信证券:L4级别自动驾驶在多个场景中均呈现积极变化 汽车智能化产业链有望受益】 中信证券指出,L4级别自动驾驶在多个场景中均呈现积极变化:1.Robotaxi:国内头部公司正加速布局盈利能力更强的海外市场;2.Robovan:江苏等地推进省级统一规划,有望推动Robovan的规模化应用;头部公司加速布局即时调度物流场景,有望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3.Robotruck:自动驾驶技术正逐步由封闭场景向开放道路突破,卡尔动力已在鄂尔多斯初步构建干线物流正向经营的“样板间”。在上述趋势下,产业链各环节将加快技术研发和产品投放进程,汽车智能化产业链有望受益。中信证券建议关注以下几条投资主线:1.车队运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持续迭代,车队运营方有望最先获取行业增量,兑现业绩弹性;2.智能驾驶头部零部件供应商;3.智能驾驶研发进展领先的的主机厂。(财联社) 相关阅读: 【SMM分析】7月鳞片石墨成交回暖 出口环比激增 277% 【SMM分析】东南亚回收行业面临中美贸易紧张关系带来的新压力 日产联手美企LiCAP 攻坚全固态电池干式电极工艺【SMM分析】 德尔股份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 上海试制线落地州中试线年底建成【SMM分析】 7月电池材料进出口数据出炉 碳酸锂进口量同比续降 后续或高位运行?【SMM专题】 【SMM分析】2025年7月国内碳酸锂进口量出炉 赣锋锂业:目前公司锂盐产品库存约为一周左右 处于极低水平 国际能源巨头押注固态电池 中科深蓝汇泽获沙特阿美Pre-A轮战略投资【SMM分析】 SMM 新能源锂电六氟磷酸锂、电解液材料库存周期指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库存管理工具 电解钴报价单周下跌1000元 硫酸钴企业继续挺价 钴盐涨势能否维持?【周度观察】 【SMM分析】7月中国锂辉石进口75.1万吨 环比增加30.4% 折合碳酸锂约 6.7 万吨 【SMM分析】7月中国氢氧化锂出口量级降幅显著 才1248吨 【SMM分析】锂电产业全景图
8月27日,欣旺达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营业收入为269.85亿元,同比增长12.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6亿元,同比增长3.88%。 从产品类别来看,2025年上半年消费类电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38.90 亿元,同比增长5.22%;电动汽车类电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6.04 亿元,同比增长22.63%;储能系统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04 亿元,同比增长68.85%;其他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4.86 亿元,同比增加14.39%。 8月27日,欣旺达在电话会议上表示,2025年上半年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主要为现有客户的出货量增加以及新定点客户的逐步放量。 在产品开发领域,欣旺达秉持“聚焦+差异化”的战略,产品全面覆盖动力和储能两大主流应用市场。 在动力电池方面,公司以方形铝壳电池为核心,同时积极布局动力大圆柱电池和软包电池等类型产品,满足高功率、超快充、长寿命、长续航以及宽温域等多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技术层面,欣旺达持续加大先进技术研发投入,打造了兼具CTP、CTB和CTC优势的系统集成方案,支持电芯正置与倒置设计,具备高度灵活性,能够充分满足终端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同时,欣旺达构建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平台,通过机理模型和机器学习双驱动,实现电化学体系、结构拓扑、材料选型等核心领域的技术突破。 在前沿技术方面,欣旺达在持续投入,持续研发硅负极高比能电池、固态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先进电池产品,满足终端客户的未来多元化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欣旺达更是提到,公司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经完成开发,能量密度>300Wh/kg;第二代半固态电池的电芯样品已经开始进行中试试验;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已完成400Wh/kg产品方案和工艺验证。 近年来,市场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明星”,固态电池赛道吸引了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商业化进程不断提速。 据了解,欣旺达从2015年就已经开始研发布局固态电池,并规划了第一代400Wh/kg和第二代500Wh/kg全固态电池。该电池采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并搭配高镍正极和硅基负极/锂金属负极。 此前,欣旺达已经透露过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规划:计划2026年推出第一代全固态电池产品;2027年推出第二代全固态电池产品。
8月27日,富临精工(300432)披露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8.13亿元,同比增长61.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增长32.41%;基本每股收益0.102元。 针对上半年业绩增长,富临精工表示,主要原因为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稳步提升;终端市场新能源汽车持续扩张,公司磷酸铁锂中高端产品产销量快速提升。 据悉,富临精工主要业务为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智能电控和新能源锂电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按照业务类别,富临精工上半年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主营业务收入为18.37亿元,同比上升13.34%;锂电正极材料主营业务收入为38.37亿元,同比上升96.83%。 其中,锂电正极材料方面,富临精工子公司江西升华现有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30万吨,公司依托现有的产品及技术体系支撑可满足客户和市场对高压实磷酸铁锂和磷酸锰铁锂的多元化需求。2025年6月,江西升华与宁德时代签订《业务合作协议》之《补充协议》,宁德时代向江西升华支付5亿元预付款支持江西基地(16万吨/年产能),四川三期(20万吨/年产能)建设。江西升华及其相关公司磷酸铁锂产线优先用于生产宁德时代所需要磷酸铁锂材料并用于宁德时代订单交付;江西升华承诺江西B区于2025年6月30日前达成符合甲方生产要求的年产8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四川三期加快推进建成年产20万吨磷酸铁锂产能。 此外,富临精工还优化锂电材料产业产能布局,深化产业投资合作,拓展原材料供应渠道,公司与上游锂源、铁源企业积极拓展战略合作,加快上游原材料研发自制和产线建设。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西升华与四川赣锋锂业有限公司在达州市宣汉县共同投资设立四川锋富锂业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0万吨硫酸锂制造磷酸二氢锂项目,该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中。 富临精工持续加强供应链体系风险管控能力,积极布局建立多元化的碳酸锂保供体系,以充足的技术储备、成本优势、客户资源迎接未来市场格局的变化,降低锂电正极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给公司带来的潜在风险。公司与四川发展龙蟒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开展股权与资本合作,并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新建新型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与前驱体项目。公司通过加强与产业链生态伙伴的深度合作,实现在新能源产业赛道的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富临精工还推动产业链延伸,积极把握智能机器人发展及与机器人有关的精密机械零部件、机器人电关节、减速器等关键组件的产业机遇,加快机器人智能电关节模组及零部件布局。为进一步发挥各自在产业领域的专业与资源优势,深化人形机器人应用项目投资合作,公司与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等合作方签署《人形机器人应用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各方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实施人形机器人项目。为满足公司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加快机器人关键硬件智能电关节的开发与产业化,公司与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政府签订《机器人智能电关节模组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投资建设机器人智能电关节模组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金额 11,000 万元,目前智能关节产线已投产并开始交付客户。
8月27日,中创新航(03931.hk)披露2025年中期业绩。财报显示,上半年,得益于领先技术产品在乘用车、商用车、储能及船舶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公司实现营收164.19亿元,同比增长31.7%,期内利润达7.5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0.4%。 公告显示,上半年中创新航规模效应与技术红利持续释放,动力、储能出货量均创历史新高。据行业数据统计,公司2025年上半年动力电池装车量21.8GWh,同比增长22.7%,排名全球第四、国内第三。 其中,乘用车市场,中创新航国内市占率快速提升,已于7月份跃升至8.4%,全面进入丰田、大众、现代国际OEM下一代平台项目订单。纯电方面,中创新航中高端车800V 5C电池月销量超2万套,推进小鹏、乐道、零跑、奥迪、北汽等多个车型电池量产;混动方面,公司装机量持续快速增长,吉利、零跑、长安、奇瑞、东风、北汽等多家客户多款混动车型量产配套,R46铁锂大圆柱性能优越,批量配套插混新车型。 此外,商用车市场,中创新航快速布局新车型,实现各领域车型全面覆盖,上半年新车公告230余款,同比增长33%。上半年,公司国内商用车装车量同比增长310%,单月装车量进入行业前三。 储能市场,上半年,中创新航进入多家头部开发商和电网公司的供货商名录,并成功配套拉美和南非最大电站项目;储能电芯出货量排名跃升至全球第四。 同时,作为行业内首家通过eVTOL动力电池制造符合性审查的公司,中创新航积极探索新兴市场,上半年已实现低空飞行市场规模交付。另外,公司高比能固液混合电池即将装车应用,全固态电池研发取得突破,全固态电池生产线贯通投用。 电池网注意到,中创新航近期与多个合作伙伴成立电池公司,合建电池项目。 8月25日,中凌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何凡,注册资本为10亿元,所属地区为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经营范围包含:新材料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电池制造;电池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等。该公司由零跑汽车(09863.HK)、中创新航共同持股。 8月6日,中创新航科技(邯郸)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小强,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所属地区为河北省邯郸市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营范围包括电池制造、电池销售、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中创新航与邯郸市新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别为60%、40%。据此前公告,该合资公司主要为开发及建设动力、储能电池及储能系统集成的项目,成立合资公司,有利于动力及储能业务的市场拓展和战略布局。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