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6个
在由SMM主办的 2025SMM锂电池原材料大会 上,SMM 钴行业研究员 肖文豪围绕“钴市场供需格局与未来展望”的话题展开分享。他表示,根据全球钴供需平衡的预测来看,SMM预计,2024年到2030年,全球钴市场供应过剩的格局将延续,并且预计会持续很长时间,但需要注意的是,刚果(金)的出口限制可能导致地区市场失衡。 刚果金政策 刚果金出台明细配额细则,中国企业配额分配量偏低 刚果金出台明细配额细则,中国企业配额分配量偏低 ► 配额均分配给矿山企业及政府控制的平台(EGC、STL、ARECOMS),冶炼厂未获直接配额,配额不得转让、不得延期,当月未经使用配额将重新纳入战略配额。 ►中国企业掌握了约56%的基本配额出口额度,其中获得单笔最大配额的企业,是来自中国的洛阳钼业、共获得3.12万吨;其次北方矿业与中色集团分别获得4800吨和4440吨。 ► 全球矿业巨头嘉能可(Glencore)则获得了约1.33万吨,欧亚资源(EurasianResources)约1.02万吨。刚果(金)的三家政府平台(EGC、STL、ARECOMS)合计获得1.67万吨。 钴资源供应 2024-2030E年全球钴资源展望 提及全球原生与再生钴供应预测方面,SMM预计,2024年到2025年产量预计同比增长6%左右,2025年到2030年全球钴供应量复合年均增长率或将在6%左右。 分国家来看,SMM预计,到2025年,预计印尼原生钴的供应占比或将从2024年的12%提升至30%左右,刚果金原生钴供应占比有望从2024年的73%收窄至57%左右。 全球理论三元、钴酸锂电池以及可回收钴金属量 目前,可回收钴金属主要来自产间废料;2028年后,SMM预计报废电池中理论可回收金属量将逐步超过产间废料量。 SMM预计,2024年到2030年,来自社会退役的全球三元和钴酸锂电池的回收量复合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48%左右,全球理论可回收钴金属量复合年均增长率也或达44%左右,增长速度远超产间废料和库存退役。 2021-2030E年印度尼西亚MHP产能、产量 全球对MHP的需求强劲,开工率较高。印度尼西亚生产的MHP主要用于外销。 SMM预计,2021年到2030年,印度尼西亚MHP产能复合年均增长率有望在39.7%左右;产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或在66%左右,自2025年到2029年,印度尼西亚的MHP产量有望逐年攀升。 2024-2030E年中国钴资源展望 钴下游需求 三元与钴酸锂的钴需求变迁与展望 对于未来全球三元电池的产量预测,SMM预计,2024年到2030年,三元电池产量复合年均增长率或在-1%左右;相对应地,三元电池对钴金属的需求量复合年均增长率也或将呈现-3%的下滑。 全球钴酸锂产量方面,预计2024年到2030年,钴酸锂或将以9%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上涨,对钴金属的需求量或将以8%左右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上涨。 高端制造引领钴需求新纪元:聚焦低空技术与航空发展 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3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万亿元,2026-203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14%。 飞机方面,当前,客机机队平均机龄床14.8年新高,IATA发出警告,随着对飞机需求的快速增长,当前交付进度无法满足2030年需求。 供需平衡与库存 全球过剩格局预计将持续很长时间,但刚果(金)的出口限制可能导致地区市场失衡 根据全球钴供需平衡的预测来看,SMM预计,2024年到2030年,全球钴市场供应过剩的格局将延续,并且预计会持续很长时间,但需要注意的是,刚果(金)的出口限制可能导致地区市场失衡。 情景模拟:刚果金中间品出口96600吨+ 80%出口中国 情景设定: 1. 出口禁令于2025年10月16日正式解除,10月出口3,625吨,11月和12月出口7,250吨,2026和2027年战略配额全部使用,每年总计出口96600吨; 2. 刚果金-中国运输周期:2~3个月; 3. 刚果金钴中间品有80%出口至中国; 在此情景模拟下,SMM预计2025年和2026年中国钴市场或将呈现供应紧缺的情况,直到2027年供应将重新转为过剩。 刚果金钴资源供需平衡方面,由于刚果金实行出口禁令,而钴属于铜金属伴生物正常开采,预计2025年往后刚果金钴库存将持续积累。 中国与刚果金外钴资源供需平衡方面,预计2025年除了中国和刚果金以外的钴市场,或将呈现供应偏紧的状态,到2026年或将转为供应小幅过剩。 从钴中间品市场来看,自6月起,钴中间品库存快速下降,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除金属钴外,其他钴产品库存均低于2个月,在成本上升背景下支撑价格传导;若金属钴与其他钴产品价差显著走阔,可能引发回炉重炼,加速其去库进程。 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三元市场持续被磷酸铁锂替代,且自身向高镍化发展 相较于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更低,因此,不少车企对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逐步提升,2024年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中的需求占比在58%左右,三元电池在42%左右;2025年,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对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有望达到65%左右,三元电池的需求占比或将收窄至35%左右。 而未来,新能源汽车锂电需求板块,三元市场将持续被磷酸铁锂所替代,预计到2030年,磷酸铁锂电池占比将提升至72%左右,三元电池的需求占比或收窄至21%左右。 未来发展:中国企业面临钴资源紧张,稳定资源供应将是企业的生命线 展望未来,SMM预计中国企业或面临钴资源紧张的情况,因此,稳定资源供应将是企业的“生命线”,拓宽资源来源的方式有以下几点: 1. 从购买刚果金矿产到在当地进行深加工; 2. 在印尼获取矿权,或和矿企进行战略合作; 3. 布局回收市场,提高回收料占比; 4. 电钴反融。 》点击查看 2025SMM锂电池原材料大会 专题报道
多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9月,国内储能市场中标价已止跌反弹,呈现量价齐升的局面。 CNESA数据显示,9月储能中标规模5.5GW/19.8GWh,同比+13.4%/+71.5%;2h储能系统价格区间为0.456元/Wh-0.913元/Wh,均价0.596元/Wh,同比下降11.9%,环比增长5.6%;4h储能系统价格区间为0.393元/Wh-0.493元/Wh,均价0.413元/Wh。 另有机构数据显示,9月国内储能市场2h储能系统报价区间为0.45元/Wh-1.008元/Wh,平均报价为0.641元/Wh,环比上涨31%;4h储能系统报价区间为0.412元/Wh-0.500元/Wh,平均报价0.464元/Wh,较8月均价环比上涨8%。 从当月中标情况看,2h锂电储能系统最低报价来自中煤永城25MW/50MWh储能系统设备采购项目,风帆有限责任公司以2280万元的报价中标,折合单价0.456元/Wh;4h锂电储能系统最低报价来自中绿电若羌500MW/2000MWh储能项目储能系统设备采购项目,中车株洲所以8.236亿元中标,折合单价0.4118元/Wh。 从采招项目落地的区域分布看,9月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江苏、河南、河北、山西、山东、云南、广东、四川等省(区)。其中,内蒙古、新疆以超7GWh的规模领跑全国。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本轮储能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电芯供应紧张。作为核心部件,今年以来,电芯出现“一芯难求”的局面,多家电池厂商产线满负荷运转,订单排期已至2026年,供需失衡直接推高成本,并传导至系统集成端引发涨价。 二是全球需求强劲。海外市场持续火爆,欧洲、中东、澳洲等地需求快速提升;国内政策观望情绪消退,8、9月装机量稳步回升,整体需求超预期。 三是锂电业“反内卷”效果显现。行业从此前的“疯狂扩张”进入深化调整阶段,新产能扩张显著放缓,供给端开始出现积极变化,加上各环节价格和盈利都处于低位,供需逆转开启。 不过,该观点同时强调,从长期来看,储能降价或仍将是大趋势。未来伴随技术进步,特别是500Ah+、600Ah+大容量储能电芯的大规模应用,储能系统的单位成本预计将持续下探。
2025年10月20日-21日,由SMM主办的第五届锂电回收产业年会在厦门圆满落幕。作为核心协办单位,常青新能源深度参与活动,与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共话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助力新能源产业绿色转型。 本次产业年会同步设置了企业展台,常青新能源展台也吸引了众多参会者驻足交流。不少潜在合作伙伴与我司参会代表深入洽谈,探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届产业年会以“全球协同·从退役潮到资源重生”为主题,聚焦全球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下的锂电回收产业挑战与机遇,吸引了来自欧美、亚洲等地区的政府代表、行业专家及企业领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跨国合作与技术创新路径。作为国内锂电回收领域的领先企业,常青新能源将持续构建高效回收利用体系,强化核心能力建设,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携手全产业链伙伴共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生态。以绿色制造赋能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常青力量。
10月23日,营山县城东片区储能电站项目招标计划公告发布。项目招标人为营山县国企企业营山澄澈城市建设有限公司,项目位于位于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本项目占地约30亩,新建总容量为150MW/30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路线,建成后可通过储能租赁、电力现货交易、容量补偿电价等方式实现稳定收益,助力区域新能源消纳。 项目估算总投资40140.89万元,折合单价1.338元/Wh。 本次招标内容为EPC及监理,预计招标时间为11月23日。
10月23日,盖世汽车获悉,在2025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上,欣旺达推出新一代聚合物全固态电池“欣·碧霄”。 盖世汽车现场了解到,该款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电芯容量达到60Ah,制成速度10ppm,在<1MPa的超低外加压力下循环寿命1200周,通过200°C热箱等超高安全。 据悉,欣旺达预计在今年年底建成0.2GWh聚合物固态电芯中试线。 此外,欣旺达相关高管称,公司也已经成功开发测试了520Wh/kg能量密度的锂金属超级电池实验室样品。 9月23日,盖世汽车注意到,欣旺达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固态电池研发顺利,正在积极探索商业化落地方案。 此前,欣旺达在8月27日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经完成开发,能量密度>300Wh/kg;第二代半固态电池的电芯样品已经开始进行中试试验;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已完成400Wh/kg产品方案和工艺验证。 据了解,欣旺达从2015年就已经开始研发布局固态电池,并规划了第一代400Wh/kg和第二代500Wh/kg全固态电池。 此前,欣旺达已经透露过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规划:计划2026年推出第一代全固态电池产品;2027年推出第二代全固态电池产品。
据南京市六合区融媒体中心消息,10月22日,总投资40亿元的国轩新型锂离子电池智造基地项目在江苏南京六合奠基。 国轩高科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缜表示,今年是南京国轩成立十周年,从最初的一个厂房、1GWh产能,到加码投资二期、三期、四期项目,再到此次新型锂离子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正式奠基,国轩高科(002074)在六合已累计投资超百亿元、总产能近50GWh。 国内方面,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1-9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493.9GWh,累计同比增长42.5%。其中,国轩高科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6.27GWh,装车量占比5.33%,同比增长1.20个百分点,排名第四位。 全球方面,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1-8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691.3GWh,同比增长34.9%。其中,国轩高科装车量达25.1GWh,排在第七位,同比增长71.8%,市场份额升至3.6%。
据“界首发布”消息,安徽阜阳界首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鸿新材料)年产3.5万吨环境友好型生物基新型隔膜材料项目正在紧张施工,预计将于2026年底前建成投产。 据天鸿新材料副总经理孙爱国介绍,公司生产的干法单拉锂电池隔膜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3%,居同行业第五,目前,天鸿新材料拥有11条干法单拉锂电池隔膜生产线、2条涂覆生产线。公司在江西九江的生产基地已完成调试,预计今年年底具备生产条件。 2022年至2023年,天鸿新材料先后建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王琪的指导下,企业成功实现5微米超薄隔膜量产,性能接近国际水平,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 资料显示,天鸿新材料位于安徽省界首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2008年1月,占地200余亩,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锂电池隔膜、民用和医用熔喷布、BOPP、PVC热收缩烟膜、药品、食品包装膜、扭结(印刷)膜及彩色印刷包装的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据“界首发布”消息,安徽阜阳界首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鸿新材料)年产3.5万吨环境友好型生物基新型隔膜材料项目正在紧张施工,预计将于2026年底前建成投产。 据天鸿新材料副总经理孙爱国介绍,公司生产的干法单拉锂电池隔膜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3%,居同行业第五,目前,天鸿新材料拥有11条干法单拉锂电池隔膜生产线、2条涂覆生产线。公司在江西九江的生产基地已完成调试,预计今年年底具备生产条件。 2022年至2023年,天鸿新材料先后建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王琪的指导下,企业成功实现5微米超薄隔膜量产,性能接近国际水平,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 资料显示,天鸿新材料位于安徽省界首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2008年1月,占地200余亩,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锂电池隔膜、民用和医用熔喷布、BOPP、PVC热收缩烟膜、药品、食品包装膜、扭结(印刷)膜及彩色印刷包装的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10月21日,宁德时代(300750)披露三季报,公司三季度实现总营收1042亿元,同比增长1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5亿元,同比增长41.2%。披露三季报的同时,公司提到,为应对客户激增的订单需求,公司正全力推进全球产能建设。 据宁德时代表示,公司位于国内的山东济宁、广东瑞庆、江西宜春、福建厦门、青海、福建宁德等基地均有大幅扩产,仅山东济宁基地预计2026年新增储能产能就超过100GWh。同时,海外布局方面,公司匈牙利工厂一期项目首条产线设备已进场调试,预计2025年底建成并完成安装调试;西班牙工厂已完成前期审批手续,并正式成立合资公司,即将启动工厂筹建工作;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产能规划15GWh,可适用于动力及储能,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 央视新闻近日报道称,目前国内储能电芯的需求十分强劲,头部电池企业均表示工厂已处于满产状态,一些订单已经排到明年年初。从宁德时代大力扩产可以看出,这一轮扩产与前几年的全行业扩张不同,呈现出“头部集中,规模加码”的特点,技术快速迭代是驱动本轮产能扩张的核心逻辑,龙头企业通过更新产能建立新的护城河。而另一方面,三季度依然有不少项目被迫终止或延期,行业分化加剧。 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折射出电池新能源产业已进入理性回归的关键转型期。 恩捷股份终止一锂电项目 9月4日,恩捷股份(002812)称,近日公司公告拟终止“江苏睿捷动力汽车锂电池铝塑膜产业化项目”,并将该项目节余募集资金净额2.84亿元及相关利息收入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日常经营活动。 据悉,该项目为恩捷股份2023年5月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募投项目,项目总投资16.00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已投入5.66亿元;其中计划投入募集资金7.62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已投入募集资金4.77亿元。 对于项目终止原因,恩捷股份表示,主要为近年来产业链竞争加剧,各环节产品价格下行,公司认为如继续实施该项目可能面临项目投资回报不达预期的风险。 丰元股份终止高能正极材料项目 8月30日,丰元股份(002805)发布公告,2023年,公司董事会同意公司全资子公司山东丰元锂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元锂能”)与云南省个旧市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协议》,在冲坡哨新材料产业园建设5万吨锂电池高能正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8月29日,丰元股份董事会会议同意公司全资子公司丰元锂能与个旧市人民政府协商解除合同关系,终止丰元锂能与个旧市的对外投资事项。 丰元股份表示,自与合作方签署相关投资协议以来,公司积极推进项目实施,与合作方进行了持续性沟通与讨论。但由于政策环境等因素变化,公司未能办理完成项目前期审批手续,项目至今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且该项目前期投入资金较小,后续未有资金持续投入。为有效控制对外投资风险,合理调配资金,切实维护和保障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基于审慎性原则,公司决定终止上述对外投资事项。 江苏国泰拟终止投建40万吨电解液项目 8月23日,江苏国泰(002091)公告称,公司下属公司宁德国泰华荣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宁德华荣”)拟终止投资建设年产4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该项目尚未正式投入建设,目前正在与政府积极协调土地的后续工作。 对于项目终止原因,江苏国泰表示,年产4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由下属公司宁德华荣负责实施,宁德华荣于2023年3月竞得福鼎市店下龙安片区面积为120,985平方米的D-43、D-67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但至目前该宗地仍未能按《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合同补充条款)约定的日期交付,项目缺乏推进基础,宁德华荣目前正在与政府积极协调土地的后续工作。 同时,从行业层面来看,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产能扩张显著快于市场需求增长,产能阶段性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电解液产品价格持续下行,行业盈利空间受到大幅压缩。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江苏国泰预计该项目产能难以消化,投资回报率大幅下降,难以实现原计划效益目标。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程度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公司经审慎研究后,决定终止增资宁德华荣建设年产4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 道氏技术暂缓三元前驱体项目建设 8月13日,道氏技术(300409)公告称,公司计划重新论证并暂缓实施“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一期7万吨三元前驱体及配套3万吨硫酸镍)”和“道氏新能源循环研究院项目”。公司认为目前并非继续投资建设该项目剩余产能的最佳时机,决定对项目进行重新论证并暂缓实施,并将研发资源全力倾斜于固态电池相关材料技术的研发工作。 随后,8月19日,道氏技术再度公告称,根据公司长期战略规划和现阶段发展需求,公司拟将原募投项目“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一期7万吨三元前驱体及配套3万吨硫酸镍)”中尚未投入的募集资金30,000.00万元变更至“年产120吨单壁碳纳米管项目”。 科信技术终止储能锂电池项目建设 8月1日晚间,科信技术(300565)公告,公司召开董事会,同意将“储能锂电池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中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3.66亿元变更用于“数据中心绿色低碳技术改造项目”,该议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公告显示,“储能锂电池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原计划由科信技术购置生产设备、研发设备,进一步扩大储能锂电池系统产能规模,继续积极开展储能行业内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方面的相关研究,为公司深度布局储能业务,参与电化学储能行业竞争提供发展动能。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将新增2GWh储能锂电池电芯和系统组装生产线及相关配套产能规模。项目投资总额为54,000.34万元,建设期24个月,公司拟使用募集资金额44,017.71万元,调整后募集资金投资总额36,134.15万元。实施主体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广东科信聚力新能源有限公司,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为2026年1月8日。 对于变更原募投项目的原因,科信技术表示,原募投项目筹划时间较早,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储能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原募投项目投资不确定性增加。公司经过详细调研及论证决定,拟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募集资金投向公司已完成试点及市场验证的“数据中心绿色低碳技术改造项目”。同时,公司逐步调整储能业务的产品策略,未来将以高集成化、高附加值的系统级储能产品为主,基础电芯、模组等部件将采用更具性价比的外采模式。 安孚科技终止合资建设全固态电池中试产线 7月18日,安孚科技(603031)公告终止合资设立新型电池中试平台公司事项。 根据安孚科技今年3月发布的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孚电池”)拟与南平市绿色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平绿色产业基金”)、高能时代(广东横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能时代”)签署合资协议,拟共同合资设立新型电池中试平台合资公司(以下简称“合资公司”),共同推动全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全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全固态电池研发与应用示范平台。 合资公司由高能时代持股51%,南平绿色产业基金持股30%,南孚电池持股19%。从三方协议内容来看,协议各方设立合资公司,共同建设运营300MWh硫化物基全固态电池中试产线。 交易进展显示,安孚科技合作方之一高能时代控股股东股份被冻结,其经营稳定性及履约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导致项目运作风险。 万润新能50亿元电池材料项目终止 7月14日晚,万润新能(688275)公告称,2023年7月,公司与武汉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投资意向书》,计划投资人民币约50亿元,在武汉市青山区建设武汉研发技术中心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及氢储能等关键材料的研发及量产。 公告显示,鉴于《投资意向书》有效期2年已届满,且该项目至今尚未开展,后续暂无进一步的开展计划,经双方沟通确认,该项目到期后自动终止,不再另行续展。 万润新能表示,本次终止投资项目是公司结合市场环境、公司发展战略以及实际情况所做出的审慎决定,充分考虑了外部市场变化与内部资源优化的双重需求,旨在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公司运营效率,保障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不会对公司现有业务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亦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普利特102亿电池项目终止 7月1日,普利特(002324)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四达”)与湖南浏阳经开区于2025年6月签订《招商项目合作合同终止合同》。由于近年来新能源行业宏观环境发生变化,双方协商一致决定终止该项目投资事宜。此次终止投资将导致公司退回相应的土地出让金、契税、保证金等。 电池网注意到,该项目最初于2023年6月签订,计划在湖南浏阳建设钠离子及锂离子电池与系统生产基地,但截至目前项目未开展实质性建设。 普利特当时发布的公告显示,该项目原计划在湖南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30GWh钠离子及锂离子电池与系统生产基地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约30亿元建设12GWh方型电池项目;二期投资约30亿元建设6GWh圆柱电池项目;三期投资约42亿元建设12GWh方型电池项目。 普利特表示,由于新能源行业宏观环境的变化,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方向也在不断进行优化。本次项目投资终止不会对公司现有的生产经营和业绩情况产生不利影响,也不会对公司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带来影响。公司目前各方面经营情况良好,公司未来将会继续聚焦于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的战略发展,同时钠离子电池和半固态电池均与行业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并陆续有订单交付落地。未来公司将力争成为钠离子电池和半固态电池的行业领先企业。 结语: 需要注意的是,项目终止并非行业衰退的信号,而是市场自我净化、资源优化配置的直观体现。从三季度终止的项目来看,大部分集中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同质化严重的领域,部分公司已将原项目投资资金调整至新型技术路线,创新项目不断涌现。 在这种市场分化过程中,企业需要从单纯追求产能规模转向注重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市场定位的精准化。那些能够快速适应变化、掌握核心技术、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企业,将在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 在全球碳中和大趋势下,电池新能源行业依然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当前的项目终止潮只是行业发展长河中的一段插曲,经历这场深刻调整后,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也将更加成熟、更有竞争力,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SMM10月23日讯: 要点: 2025年9月,中国磷矿石进口总量环比增24.7%至16.3万吨,进口总金额增31.8%,全国综合进口均价环比涨5.7%。 2025年9月,中国磷矿石进口量从8月的13.0万到9月的13.0万吨,环增24.7%;进口金额从 1075.2 万美元环比升 31.8% 至 1417.2万美元 。埃及为最大进口国,占中国进口总量的6成以上,约旦占近4成。出口量从9月的1.10万吨增长至9月的1.48万吨,环比增34.2%。9月主要出口地仍为湖北。 一、磷矿石进口:国内磷矿石传统主要进口国为埃及、秘鲁和约旦,主要进口省份广西、湖北等,主要进口企业川金诺等沿海磷化工企业。9月主要进口国:埃及和约旦;进口省广西、湖北和云南皆为5万吨左右。 湖北(Hubei):5.1万吨,而8月仅0.2万吨。广西5.9万吨,环减49.1%。云南4.5万吨,而8月未进口。上海和山东大减,甚至山东未进口。 埃及(Egypt):最大供应国,进口量从11.1万吨至9月的10.2万吨(环比-8.1%),占9月总进口量的6成以上。 秘鲁(Peru):作为7月最大的供应国(4.9万吨),8月和9月进口量骤降至零。 约旦(Jordan):7月的第二大供应国(5.0万吨),8月进口量大幅萎缩至0.6万吨,而9月恢复到7月水平5.4万吨。 全国综合均价:从82.4美元/吨下降至87.2美元/吨(5.7%)。均价回升主要源于高价来源国约旦采购量增加,埃及单价亦有上涨2.9%。 二、磷矿石出口情况 全国磷矿石出口总计二季度三连增从7月1.06万吨8月的1.10万吨而9月1.5万吨,出口规模稳中有升。 省份出口表现分化:7月主要出口地为福建而8月则为湖北,9月为湖北和福建。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关注磷化工(磷矿、磷酸铁、磷酸铁锂等)和固态电池的问题时,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王子涵021-51666914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