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6个
2025年三季度,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的驱动下,动力电池行业扩产热潮延续。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该季度动力电池及相关配套企业新投建项目超25个,总投资超1351亿元,规划年产能超600GWh,项目覆盖河南、山东、湖北、四川、安徽等多个省份。 签约与开工双线并行 今年三季度,动力电池产业签约扩产项目达到19个,公布的投资金额超747亿元,呈现 “头部集中、规模加码”的特征。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的扩产动作尤为突出。 宁德时代在本季度有两项扩产项目落地。9月12日,宁德市生态环境局对“时代一汽动力电池项目(一期技术改造)工程报告表”进行公示,标志着该项目技改工程正式获得受理。此次技改,是为对年产10GWh的时代一汽动力电池项目进行产能扩建,投资额为2亿元。据悉,时代一汽动力由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资设立。 同月早些时候的9月8日,由宁德时代投资的 “时代高性能锂电池项目” 完成签约,规划建设年产能约 80GWh 的全智能化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线,项目预计于 2026 年 6 月完成主体建设,达产后年产值超400亿元。 国轩高科则在8月30日同步推进两大项目——江苏南京新型锂离子电池智造基地与安徽芜湖新能源电池基地。 其中,江苏南京项目投资40亿元,拟建设年产20GWh 新型锂电池产线,由江苏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在南京电池制造基地原有产能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优质产能规模。而安徽芜湖项目同样投资总额不超过40亿元,拟建设年产20GWh动力锂离子电池产线及配套项目。 图片来源:公告截图 据悉,上述两个项目建设周期均不超过24个月。也就是说,两年后的国轩高科将合计新增产能40GWh,总投资达80亿元。 比亚迪的扩产动作同样值得关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于8月25日披露了《关于受理郑州动力电池生产线扩充项目等 2 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公示》,比亚迪新增 “郑州动力电池生产线扩充项目”“郑州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液冷板生产线建设项目” 两个扩建项目,其中郑州动力电池生产线扩充项目总投资50亿元。 除了上述签约扩产项目外,在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带领下,今年三季度还有6个动力电池相关项目集中开工。 7月26日,宁德时代山东东营锂电池基地正式开工,项目投资80亿元。一期建设的40GWh锂电池绿色制造基地是整个零碳产业园的核心项目,预计明年建成投用,年 产值 可达260亿元,税收12亿元。 除宁德时代外,楚能新能源与国科能源在该季度亦有重点开工项目落地,并呈现 “签约即推进” 的高效节奏。具体来看,9月6日,楚能新能源的宜昌楚能二期项目签约,规划年产能80GWh,随后在同月26日,该项目正式开工,达产后年产值将达220亿元。 今年7月国科能源与兰州新区成功签约,计划投资90亿元建设年产30GWh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估算总投资90亿元,计划分三期建设,每期产能10GWh,最终形成年产30GWh新能源电池的规模化生产能力),随后在8月31日,该项目一期工程便正式开工建设。 从三季度开工项目的整体投产计划来看,多数项目均计划在2026年实现投产,这意味着至2026年底,上述开工项目将陆续释放产能,为整个动力电池市场带来超过80GWh的新增供给,而随着这些产能的逐步落地,动力电池行业的整体供给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多元化推进 新型电池 2025 年三季度,新型电池赛道在产能扩张的同时热度持续走高,技术路线的 “多元化” 特征尤为明显。较 二季度 “(半)固态电池主导” 的单一高增长模式不同,三季度呈现 “钠电池崛起、圆柱电池发力、固态电池延续” 的发展态势。 其中,钠电池领域的发展最为亮眼。与二季度仅有1个扩产项目相比,三季度钠电项目数量增至4个,形成多区域、规模化布局热潮;同时,百亿元级项目落地,推动钠电从研发阶段加速走向规模化生产。 9月2日,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准格尔经济开发区与内蒙古信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关于钠离子电池及储能产业园项目的《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据悉,该项目总投资预计达200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50亿元,产能10GWh;二期投资150亿元,产能扩至40GWh,达产后年产值将超100亿元并提供1500个以上就业机会。 除这一重量级项目外,普利特、紫辰星、经证集团也在该季度进行了钠电池领域的扩产,合计投资超49亿元,规划年产能合计10GWh,项目地点分别在四川、黑龙江以及甘肃。 与钠电池的快速崛起形成呼应,(半)固态电池的布局节奏同样紧凑,其凭借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优势,延续了二季度的推进节奏,依然成为新型电池领域的布局重点,在三季度共有5个扩产项目。参与该领域开工及签约的企业包括伏特时代、信投能源、太蓝新能源、黑思通新能源、以及盛全新能源。 8月31日,伏特时代项目在安徽金寨开工。该项目占地274亩,总投资20亿元,规划年产能10GWh。全面投产后,产品将主要应用于及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35亿元,年税收贡献超4亿元。 此外,信投能源、太蓝新能源、黑思通新能源、盛全新能源也分别于8月18日、8月15日、8月12日进行固态电池领域的项目签约,项目分别落地在贵州黔西南、湖北潜江、江苏、江西九江,投资规模从2亿元至8.5亿元不等。 除钠电池与固态电池外,圆柱电池在三季度也迎来新的发展动向,共有2项新动态。9月25日,四川相源圆柱形锂电池生产项目办公楼顺利封顶。目前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75%,项目整体建设进度已完成60%。据悉,四川相源圆柱形锂电池项目总投资60亿元、占地约4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28亿元,建设9条圆柱电池生产线和1条PACK生产线(电池封装装配线)及配套设施,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20亿元。二期将扩建13条生产线,全部建成后年产值有望突破50亿元。 8月22日,亿纬锂能宣布,对其2025年可转债募投项目“23GWh圆柱磷酸铁锂储能动力电池项目”进行了全面调整。项目的总投资额已从原先的54.74亿元增至57.96亿元。尽管总投资额增加了3.22亿元,但募集资金的使用金额(31亿元)和3年的建设周期均保持不变。据了解,原圆柱项目已投入了20.15亿元的募集资金,剩余资金将主要用于新建方形电池生产线。 总的来说,三季度新型电池赛道的多元化发展,本质是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具体而言,一方面延续了二季度对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探索方向,确保技术路线的连贯性与前瞻性;另一方面通过规模化项目落地,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进程,为行业持续创新注入动力,最终推动新型电池赛道向更成熟、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近日,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披露2025年1-8月全球(不含中国)的电动车(EV、PHEV、HEV)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达288.3GWh,同比增长27.3%。 从1-8月全球(不含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排名来看, 与去年同期相比,PPES、中创新航掉出TOP10,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为新上榜企业。其中宁德时代、LGES、SK On、松下保持前四名不变,比亚迪与三星SDI排名互换,比亚迪排名第五,三星SDI排名第六,孚能科技由第九名升至第七名,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分别位列第八名、第九名,特斯拉保持第十名不变。 与今年1-7月排名相比, 全球(不含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榜单中排名整体保持稳定,仅国轩高科与蜂巢能源出现排名互换调整,其余企业位次均持平。其中,国轩高科升至第八名,蜂巢能源位列第九名。 从装车量同比变化来看, 1-8月全球(不含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企业中,同比增长明显的有:比亚迪、蜂巢能源同比实现三位数增长,其中,比亚迪装机量同比增长148.6%,蜂巢能源装机量同比增长593.4%。此外,仅三星SDI一家装机量同比下降,为9.0%。 从市场份额来看, 1-8月全球(不含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企业中,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科技、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特斯拉六家市场份额同比增长,其中,宁德时代增长最明显,达2.1%;LGES、SK On、松下、三星SDI四家市场份额同比下滑,其中,LGES下滑最明显,达3.0%。此外,其他企业装车量市场份额同比下降1.0%。 TOP10公司中,1-8月, 中国上榜公司 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科技、国轩高科、蜂巢能源。5家公司在海外动力电池市场的装车量总计123.8GWh,市场份额为43.0%。 其中,宁德时代装车量83.8GWh,同比增长36.8%,市场份额升至29.1%;比亚迪装车量22.4GWh,同比增长148.6%,市场份额升至7.8%;孚能科技装车量6.4GWh,同比增长42.0%,市场份额升至2.2%;国轩高科装车量5.8GWh,同比增长70.1%,市场份额升至2.0%;蜂巢能源装车量5.4GWh,同比增长593.4%,市场份额升至1.9%。 韩国公司方面, 1-8月,三大韩系电池公司装车量总计110.3GWh,市场份额下降至38.3%。其中,LGES装车量61.3GWh,同比增长11.2%,市场份额下滑至21.3%;SK On装车量29.0GWh,同比增长19.8%,市场份额下滑至10.1%;三星SDI装车量20.0GWh,同比下降9.0%,市场份额下滑至6.9%。 日本公司方面, 1-8月,松下装车量25.8GWh,同比增长16.0%,市场份额下滑至9.0%。 美国公司方面, 1-8月,特斯拉装车量5.3GWh,同比增长46.8%,市场份额升至1.8%。 此外,近日,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还公布了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2025年1-8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最新数据。数据显示,2025年1-8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691.3GWh,同比增长34.9%。 从市场份额来看,与2024年1-8月相比,2025年1-8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企业中,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实现了正增长,其中,比亚迪增幅最高,提升了1.8%;宁德时代、LGES、中创新航、SK On、松下、三星SDI则出现不同程度地下滑,LGES降幅最高,下降了1.9%。 从排名变化来看,与2024年1-8月相比,2025年1-8月,全球动力电池第一梯队的宁德时代、比亚迪、LGES三大巨头排名保持不变。中创新航超越SK On上升至第4位,SK On下降至第5位;松下排名第6位,保持不变;国轩高科从第9位升至第7位,三星SDI和亿纬锂能分别下降至第8位和第9位,蜂巢能源新上榜,位列第10位。 从装车量同比变化来看,2025年1-8月,全球动力电池TOP10公司中,除了三星SDI以外,其他9家电池公司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增幅亮眼,分别达98.5%、84.9%。
近日,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披露2025年1-8月全球(不含中国)的电动车(EV、PHEV、HEV)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达288.3GWh,同比增长27.3%。 从1-8月全球(不含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排名来看, 与去年同期相比,PPES、中创新航掉出TOP10,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为新上榜企业。其中宁德时代、LGES、SK On、松下保持前四名不变,比亚迪与三星SDI排名互换,比亚迪排名第五,三星SDI排名第六,孚能科技由第九名升至第七名,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分别位列第八名、第九名,特斯拉保持第十名不变。 与今年1-7月排名相比, 全球(不含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榜单中排名整体保持稳定,仅国轩高科与蜂巢能源出现排名互换调整,其余企业位次均持平。其中,国轩高科升至第八名,蜂巢能源位列第九名。 从装车量同比变化来看, 1-8月全球(不含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企业中,同比增长明显的有:比亚迪、蜂巢能源同比实现三位数增长,其中,比亚迪装机量同比增长148.6%,蜂巢能源装机量同比增长593.4%。此外,仅三星SDI一家装机量同比下降,为9.0%。 从市场份额来看, 1-8月全球(不含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企业中,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科技、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特斯拉六家市场份额同比增长,其中,宁德时代增长最明显,达2.1%;LGES、SK On、松下、三星SDI四家市场份额同比下滑,其中,LGES下滑最明显,达3.0%。此外,其他企业装车量市场份额同比下降1.0%。 TOP10公司中,1-8月, 中国上榜公司 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科技、国轩高科、蜂巢能源。5家公司在海外动力电池市场的装车量总计123.8GWh,市场份额为43.0%。 其中,宁德时代装车量83.8GWh,同比增长36.8%,市场份额升至29.1%;比亚迪装车量22.4GWh,同比增长148.6%,市场份额升至7.8%;孚能科技装车量6.4GWh,同比增长42.0%,市场份额升至2.2%;国轩高科装车量5.8GWh,同比增长70.1%,市场份额升至2.0%;蜂巢能源装车量5.4GWh,同比增长593.4%,市场份额升至1.9%。 韩国公司方面, 1-8月,三大韩系电池公司装车量总计110.3GWh,市场份额下降至38.3%。其中,LGES装车量61.3GWh,同比增长11.2%,市场份额下滑至21.3%;SK On装车量29.0GWh,同比增长19.8%,市场份额下滑至10.1%;三星SDI装车量20.0GWh,同比下降9.0%,市场份额下滑至6.9%。 日本公司方面, 1-8月,松下装车量25.8GWh,同比增长16.0%,市场份额下滑至9.0%。 美国公司方面, 1-8月,特斯拉装车量5.3GWh,同比增长46.8%,市场份额升至1.8%。 此外,近日,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还公布了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2025年1-8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最新数据。数据显示,2025年1-8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691.3GWh,同比增长34.9%。 从市场份额来看,与2024年1-8月相比,2025年1-8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企业中,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实现了正增长,其中,比亚迪增幅最高,提升了1.8%;宁德时代、LGES、中创新航、SK On、松下、三星SDI则出现不同程度地下滑,LGES降幅最高,下降了1.9%。 从排名变化来看,与2024年1-8月相比,2025年1-8月,全球动力电池第一梯队的宁德时代、比亚迪、LGES三大巨头排名保持不变。中创新航超越SK On上升至第4位,SK On下降至第5位;松下排名第6位,保持不变;国轩高科从第9位升至第7位,三星SDI和亿纬锂能分别下降至第8位和第9位,蜂巢能源新上榜,位列第10位。 从装车量同比变化来看,2025年1-8月,全球动力电池TOP10公司中,除了三星SDI以外,其他9家电池公司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增幅亮眼,分别达98.5%、84.9%。
据“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消息,10月18日上午,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天目先导)与浙江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式签署协议,建设新一代高端硅碳负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 据悉,天目先导高端硅碳负极项目计划总投资40亿元,分阶段推进建设:其中一期投资10亿元,重点打造年产1万吨高端硅碳负极材料的智能化生产线。据测算,待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产值约20亿元,年贡献税收达1亿元。 资料显示,天目先导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硅基负极材料唯一的产业化平台,其核心技术来源于陈立泉院士、李泓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公司已先后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江苏瞪羚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资质。 凭借技术优势,天目先导已构建起“全链条覆盖”的客户矩阵,目前已经成为CATL、ATL、比亚迪、三星、LG、亿纬锂能、新能安等国内外诸多头部锂电池企业以及卫蓝新能源等新型固态电池企业的供应商,产品大规模用于消费电子、动力汽车、电动工具、低空经济等领域。
国轩高科(002074)高耗能工厂零碳解决方案全球首发! “国轩高科”消息显示,10月19日,内蒙古乌海巴音陶亥,国轩高科发布了“高耗能工厂零碳解决方案”,不仅宣告国轩高科全球首个零碳负极材料工厂的正式落地运营,更为众多高耗能企业提供了转型背景下的零碳工厂解决方案全新路径。 根据规划,国轩高科乌海零碳负极材料工厂,2030年产能将达40万吨,配套同步投建1GW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打造全球领先的零碳负极材料基地。 作为全球首个实现零碳的负极材料工厂,该项目不仅助力国轩高科提前5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更向钢铁、石化、化工、电力等高耗能企业证明,零碳转型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具备可复制、可落地的现实路径。 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表示,国轩高科乌海零碳负极材料工厂通过绿电直供,年减排将突破100万吨,而通过AI智能管理和数字化远程控制,工业制造可减少80%的人工。乌海国轩的零碳实践,为中国高耗能产业实现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国轩高科正在用电化学储能的技术优势匹配西部的“无限风光”资源,为重构全球能源新格局做出有益的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国轩高科是一家全产业链电池企业,目前已构建从电池原料的矿产开采、材料生产、电池制造、产品应用,再到电池回收利用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是全球极少数拥有全产业链制造能力的电池企业之一。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1-9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493.9GWh,累计同比增长42.5%,其中,国轩高科以26.27GWh装车量,位居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第四位;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数据,1-8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691.3GWh,同比增长34.9%,其中,国轩高科以25.1GWh装车量位居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企业的第七位。
近日,天齐锂业公告,经过反复调试和优化,其江苏张家港年产 3万吨氢氧化锂项目首袋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通过该公司内部实验室取样检查,且所有参数被确认达到电池级氢氧化锂标准。后续,该公司将持续调试和优化此项目,以实现产品的连续稳定生产和碳酸锂柔性切换。 据了解,天齐锂业于2023年5月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年产3万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项目暨签署<投资协议书>的议案》,同意该公司于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保税区建设电池级氢氧化锂生产基地。 资料显示,该项目为年产3万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项目,包括主产品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3万吨/年)和副产品无水硫酸钠(6万吨/年),总投资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此项目可柔性调剂生产碳酸锂产品,该公司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氢氧化锂和碳酸锂产品生产的切换。 天齐锂业表示,该项目成功生产出首袋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为工厂后续连续量产奠定基础;待实现产品的连续稳定生产后,产品将提供给不同客户进行品质认证;待客户认证通过后,将逐步实现产能提升以达到设计产能。据介绍,此项目的投产,将进一步扩大该公司的锂盐加工产能,增强该公司盈利能力和利润增长的稳定性。 氢氧化锂是制造高镍三元电池的重要材料之一。业内人士指出,高镍材料需在700-800℃烧结,氢氧化锂因熔点低、反应活性强,成为不可替代的锂源‌。业内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市场对电池级氢氧化锂的需求预计约60万吨,市场规模约5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超45%。 目前,不少锂盐厂商都在积极布局氢氧化锂。天华新能近期透露,其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的子公司天宜锂业,拥有年产7.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产能;其位于四川省眉山市的子公司四川天华,拥有年产6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产能,其中一条产线为柔性生产线,可根据市场需求,转化为年产2.6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产能。 据雅化集团披露,该公司现有锂盐综合年产能9.9 万吨,其中氢氧化锂产能 6.3 万吨/年,碳酸锂产能 3.6 万吨/年。该公司正在推进雅安锂业三期锂盐生产线建设项目,预计到 2025 年年底,该公司锂盐综合产能将达到近 13万吨/年。
近日,天齐锂业公告,经过反复调试和优化,其江苏张家港年产 3万吨氢氧化锂项目首袋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通过该公司内部实验室取样检查,且所有参数被确认达到电池级氢氧化锂标准。后续,该公司将持续调试和优化此项目,以实现产品的连续稳定生产和碳酸锂柔性切换。 据了解,天齐锂业于2023年5月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年产3万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项目暨签署<投资协议书>的议案》,同意该公司于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保税区建设电池级氢氧化锂生产基地。 资料显示,该项目为年产3万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项目,包括主产品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3万吨/年)和副产品无水硫酸钠(6万吨/年),总投资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此项目可柔性调剂生产碳酸锂产品,该公司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氢氧化锂和碳酸锂产品生产的切换。 天齐锂业表示,该项目成功生产出首袋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为工厂后续连续量产奠定基础;待实现产品的连续稳定生产后,产品将提供给不同客户进行品质认证;待客户认证通过后,将逐步实现产能提升以达到设计产能。据介绍,此项目的投产,将进一步扩大该公司的锂盐加工产能,增强该公司盈利能力和利润增长的稳定性。 氢氧化锂是制造高镍三元电池的重要材料之一。业内人士指出,高镍材料需在700-800℃烧结,氢氧化锂因熔点低、反应活性强,成为不可替代的锂源‌。业内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市场对电池级氢氧化锂的需求预计约60万吨,市场规模约5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超45%。 目前,不少锂盐厂商都在积极布局氢氧化锂。天华新能近期透露,其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的子公司天宜锂业,拥有年产7.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产能;其位于四川省眉山市的子公司四川天华,拥有年产6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产能,其中一条产线为柔性生产线,可根据市场需求,转化为年产2.6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产能。 据雅化集团披露,该公司现有锂盐综合年产能9.9 万吨,其中氢氧化锂产能 6.3 万吨/年,碳酸锂产能 3.6 万吨/年。该公司正在推进雅安锂业三期锂盐生产线建设项目,预计到 2025 年年底,该公司锂盐综合产能将达到近 13万吨/年。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9月,中国六氟磷酸锂累计出口量约1351吨,环比上涨约7.1%,中国六氟磷酸锂累计进口量为10.365吨。 出口方面,2025年9月中国六氟磷酸锂出口量约1351吨,较8月环比上涨约7.1%,同比上涨约43.1%。从出口表现来看,六氟磷酸锂海外需求呈现分化态势:美国、韩国市场需求旺盛,出口量环比大幅增长 —— 其中出口美国 476.681 吨,环比上涨约 44%;出口韩国 473.301 吨,环比增幅高达 133.9%。而出口到日本、波兰的量级有所下滑 —— 出口波兰 199.6 吨,环比下降约 17.7%;出口日本 102.6 吨,环比降幅达 49.2%,回落态势明显。 总体而言,9月国外对六氟磷酸锂采购量出现小幅上涨。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58 胡雪洁,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徐萌琪021-20707868 胡雪洁021-20707858
SMM10月20日讯: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9月我国果壳炭进口量达16164.37吨,环比激增35%,同比增幅更是高达64%;进口均价同步走高,从8月的755.4美元/吨攀升至819.6美元/吨,环比上涨9%。在这组亮眼数据背后,钠电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成为核心驱动力,叠加供给端约束,共同推动果壳炭进口市场呈现"量价齐升"的强势格局。 作为钠电池硬碳负极的理想前驱体,以椰壳炭为代表的果壳炭因天然多孔结构、高含碳量(约50%)和低灰分特性,成为当前商业化进程中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实验数据显示,椰壳基硬碳负极可逆容量可达300 mAh/g,与NFPP正极匹配的全电池理论上循环寿命超2000次,完全满足储能与低速交通场景需求。 我国果壳炭进口高度依赖东南亚资源,菲律宾、印尼等国贡献了超90%的进口量。2024年以来,东南亚遭遇干旱与异常降雨等自然灾害,导致椰壳原料产量下降,而当地新建炭化厂数量激增,进一步加剧原料竞争。物流成本的上升更雪上加霜,红海危机导致航线绕行,东南亚至中国海运周期延长40%,叠加人民币汇率波动,显著推高进口成本。此外,国内对高纯度果壳炭需求集中,进口渠道进一步收窄,推动均价持续上行。 值得注意的是,果壳炭的需求增长呈现"传统+新兴"双轮驱动特征。除钠电领域外,水处理、VOCs治理等传统应用仍保持稳定增长,2024年饮用水净化用活性炭市场规模同比扩大25%。但钠电作为新兴增长极,增速已远超传统领域,预计2025年钠电领域果壳炭消耗量将占进口总量的三成以上。这种需求结构的转变,正推动果壳炭从通用化工材料向高端能源材料升级。 展望未来,果壳炭市场价格仍将维持高位运行。短期看,东南亚原料产能恢复缓慢,供需缺口难以快速填补。长期来看,行业正在通过技术创新破解瓶颈:一方面,钠电硬碳负极企业探索其他国产材料等替代原料,降低进口依赖;另一方面,工艺等技术升级将原料利用率提升。随着钠电技术迭代与生物质碳材料创新,果壳炭市场将在需求拉动与技术驱动下,迎来更可持续的发展阶段,为新能源产业转型提供关键支撑。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10月20日讯: 2025年9月,中国人造石墨进口量为816吨,环比增长19%,同比下滑12%。进口均价方面,2025年9月,中国人造石墨进口均价为55092元/吨,环比下滑12%,同比下跌29%。 数据来源:SMM,中国海关 2025年9月,中国人造石墨出口量为53557吨,环比下滑4.6%,同比增加13%。出口均价方面,2025年9月,中国人造石墨出口均价为7172元/吨,环比下滑16.3%,同比降低22.8%。 来源:SMM,中国海关 9月,“金九银十”销售旺季,人造石墨需求量增加,带动人造石墨进口数据增长。展望后市,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决定对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并定于2025年11月8日起正式施行。这可能会对未来人造石墨的出口产生较大影响,短期内可能会导致海外市场对人造石墨的需求提前释放,出口量可能会有所增加,但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出口量下降,出口均价上升。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徐萌琪021-20707868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