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80

  • 【SMM分析】椰壳炭基硬碳负极的钠离子电池产业化之路如何?

    SMM4月24日讯: 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3月果壳炭进口量9871.1吨,环比增加11%,同比减少40.5%。果壳炭3月进口均价为492.39美元/吨。 进口果壳炭在国内的应用场景较为广泛,具体有工业吸附与净化、水净化处理、土壤改良、作为硬碳负极使用在钠离子电芯中。椰壳作为农业废弃物,其天然多孔结构和高含碳量(约 50%),为硬碳制备提供了理想前驱体。相较于石油焦等传统原料,椰壳基硬碳具有成本低、可持续(全球椰壳年产量超 2000 万吨)、环境友好等显著优势。那么从椰壳炭是如何变成硬碳负极的呢? 第一步:椰壳炭的改性 预处理阶段 椰壳经破碎筛分至 20-40 目后,采用 "酸碱两步法" 去除杂质:先在 5% NaOH 溶液中 80℃浸泡 12 小时脱除灰分,再用 3% HCl 溶液酸洗去除金属离子,最终通过闪蒸干燥技术获得含水量 < 2% 的椰壳粉。此过程可将灰分含量从初始的 3.5% 降至 0.3% 以下。 活化造孔工艺 采用 KOH 活化法构建多级孔隙结构:椰壳粉与 KOH 按 1:3 比例混合,在氮气气氛中以 5℃/min 升温至 800℃,保温 2 小时。该过程中 KOH 与碳发生反应(6KOH + 2C → 2K + 3H₂↑ + 2K₂CO₃),生成的 CO₂气体刻蚀碳骨架,形成比表面积 1200-1500 m²/g 的介孔结构。 高温碳化定型 活化产物在 1200-1400℃惰性气氛中进行二次碳化,通过调控升温速率(10℃/min)和保温时间(4 小时),形成稳定的硬碳结构。此阶段石墨化度(La)从初始的 2.1 nm 增至 3.5 nm,层间距(d002)稳定在 0.37-0.39 nm,满足钠离子插层需求。 表面工程优化 采用 "羧基 - 羰基双官能团包覆技术" 改善界面性能:将硬碳粉末与柠檬酸(质量比 1:0.1)在乙醇溶液中超声分散 2 小时,经真空干燥(120℃,12 小时)后,在 400℃氩气气氛中热处理 2 小时。XPS 分析显示,包覆层引入 0.8 at% 的 C=O 键,使 SEI 膜阻抗从 320 Ω 降至 120 Ω。 第二步:电极制备与测试性能表现 将改性硬碳(80%)、Super P(10%)、PVDF(10%)在 NMP 中搅拌成浆,涂覆于铜箔(面密度 1.5 mg/cm²),经 80℃真空干燥 12 小时制成电极。在半电池测试中,该硬碳负极展现出 280 mAh/g 的可逆容量,首次库伦效率提升至 85%,循环 200 次后容量保持率达 92%。与磷酸铁钠正极匹配的全电池能量密度达 105 Wh/kg,循环寿命超过 1500 次。 第三步: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 连续化生产设备:开发了微波辅助碳化炉,将生产周期从传统工艺的 24 小时缩短至 6 小时,能耗降低 40%。 智能改性系统: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实现活化剂配比(KOH/C)和碳化温度的精准调控,产品批次稳定性提升至 98%。 低成本电解液:采用碳酸乙烯酯(EC)/ 碳酸二甲酯(DMC)/ 碳酸甲乙酯(EMC)=3:3:4 的混合体系,配合 1.2 M NaClO4 盐,成本较传统锂盐降低 60%。   当前椰壳基硬碳仍面临振实密度低(0.6-0.8 g/cm³)、高倍率性能不足(10C 容量保持率 < 60%)等问题。未来可通过纳米结构设计(如制备硬碳 / 石墨烯复合材料)、电解质优化(采用离子液体电解液)等手段突破性能瓶颈。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存储需求的激增,椰壳基硬碳负极有望在 2030 年前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推动钠离子电池成本降至¥0.3/Wh 以下。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 【4.24锂电快讯】美国六大汽车行业组织联名反对加征汽车零部件关税

    【天齐锂业:预计一季度净利润8200万元至1.23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天齐锂业(002466.SZ)公告称,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00万元至1.23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38.97亿元。随着国内新购锂精矿陆续入库及库存锂精矿的逐步消化,公司各生产基地生产成本中耗用的化学级锂精矿成本基本贴近最新采购价格。同时,受自产工厂爬坡及技改的积极影响,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锂化合物及衍生品的产销量实现同比增长。(财联社) 【美国六大汽车行业组织联名反对加征汽车零部件关税】 代表美国汽车经销商、供应商和几乎所有主要汽车制造商的六大汽车行业组织罕见联名致信美国财政部长、商务部长和美国贸易代表,呼吁联邦政府不要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信件说,对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将会扰乱全球汽车供应链并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汽车售价上涨、销量下降,并让汽车售后服务和维修变得更加昂贵和不可预测。(财联社) 【吉利控股统一旗下电池品牌为“神盾金砖” 旗下车型将陆续搭载自产电芯】 财联社记者获悉,吉利控股集团近日完成旗下电池业务战略整合,正式成立全新电池产业集团浙江吉曜通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吉曜通行”),将原有的金砖电池、神盾短刀电池,统一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实现吉利自研、自产电池安全系统与电芯产品的合体。未来,吉利控股旗下极氪等高端豪华品牌车型将全面引入金砖电芯,吉利各品牌战略车型也将搭载金砖电芯。小财注:天眼查数据显示,吉曜通行成立于今年1月26日,实际控制人为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 【宁德时代携手五大车企发布10款巧克力换电新车型】 在2025上海车展上,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与一汽、长安、北汽、奇瑞、广汽五大车企共同发布10款巧克力换电新车型,其中9款今年内上市。据悉,广汽集团作为首家与巧克力换电全生态合作的车企,将在更多旗下车型引入巧克力标准,并在换电站建设、电池银行业务、换电车型营销推广及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等多领域与宁德时代展开全面合作。(财联社) 【本田汽车:将与宁德时代共同开发磷酸铁锂电池】 本田汽车表示,将与宁德时代合作,共同开发将电池直接放置在车身内的高效平台;将与宁德时代共同开发磷酸铁锂电池,并计划在即将推出的第三代YE系列车型中采用该电池。 【易成新能:拟收购储能公司80%股权并对其增资】 易成新能(300080.SZ)公告称,公司拟收购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平煤神马所持有的河南平煤神马储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储能公司”)80%股权,收购完成后,由储能公司股东各方对其同比例增资1.25亿元,其中,公司增资1亿元,本次股权收购并增资完成后,储能公司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增至1.55亿元,公司持有储能公司80%股权,储能公司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本次收购储能公司80%股权的价格为3549.7万元。本次收购的储能公司主要生产、销售智能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实现长时储能与短时储能的搭配,有利于做强做大公司主业。(财联社) 相关阅读: 【SMM分析】2025年3月中国未锻轧钴出口量、出口均价环比大幅增长 【SMM分析】3月钴中间品进口量同环比均上行 【SMM分析】超充技术争锋:宁德时代VS比亚迪 【SMM分析】津巴布韦Step Aside锂矿项目启动资产变现:聚焦战略调整与市场机遇 2025(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圆满落幕!看大咖云集共商行业热点! SMM:全球磷酸铁锂产量有望持续提升 后续价格仍受碳酸锂影响较大【新能源峰会】 【SMM分析】3月国内锂辉石进口共计53.45万实物吨 【SMM数据】2025年3月六氟磷酸锂进出口数据 3月磷酸铁锂材料进出口情况【SMM分析】 【SMM分析】3月三元正极进出口量出炉,进口环增31%,出口环增36% 【SMM分析】3月市场回暖 人造石墨出口增加 【SMM分析】三元前驱体3月出口情况解析 【SMM分析】4.14-4.18海外锂要闻 【SMM分析】碳酸锂市场周度回顾:价格维稳运行 买卖双方僵持持续 【SMM分析】氢氧化锂4.14-4.18 周度行情 【SMM分析】本周三元材料价格小幅回落 【SMM分析】本周三元前驱体价格小幅回调 【SMM分析】干法隔膜价格有望触底反弹 【SMM分析】本周负极材料价格平稳运行 磷酸铁锂材料市场周度快讯【SMM分析】 【SMM分析】04.11-04.17,储能电芯周度价格走势分析 【SMM分析】本周干法隔膜有上涨趋势 【SMM分析】动力电芯价格以稳为主,小幅震荡 【SMM分析】锂矿4.14--4.18周度行情 【SMM分析】本周石墨化委外价格较为僵持 【SMM分析】近期电解液价格(2025.4.14-2025.4.17) 【SMM分析】本周石油焦价持稳 针状焦价呈小幅下行走势 【SMM分析】一文回顾本周梯次电池利用价格走势(2025.04.14.-2025.04.17)

  • 5.9亿元!宁夏银川一储能电站项目封顶

    据宁夏银川西夏区融媒体中心消息,3月25日,由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宁夏吉洋绿储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吉洋绿储200兆瓦/400兆瓦时共享储能电站项目正式封顶。 “目前,项目已按照施工计划顺利完成主体结构部分施工及验收工作,变压器、电池、液冷等关键设备已陆续完成排产。我们计划在4月完成所有电池安装及调试工作,5月完成并网相关验收工作。”中建三局一公司吉洋绿储项目经理王圣说。 据了解,该项目位于西夏区文昌南街以东、南绕城高速公路以南,总投资5.9亿元,总占地面积约为55.4亩,额定装机容量为200MW/400MWh,重点建设储能电站、综合楼、变配电房、传达室、220KV变电站一座。

  • 钧达股份“三战”港股IPO 光伏电池片厂欲加快出海步伐

    光伏电池片头部企业钧达股份(002865.SZ)的港股IPO之路正在历经“一波三折”:自今年4月14日,递交的港股招股书二次失效后,公司迅速启动第三次递表。今日晚间公告显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七十六次会议于今日召开,审议通过关于公司H股全球发售及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相关安排。 据行业第三方调研机构InfoLink数据统计,公司电池产品出货排名全球第三,其中N型电池产品出货量保持行业领先,其合计电池产能规模达到44GW。公司于2024年2月6日首次披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境外上市股份(H股)上市申请。如果顺利完成,钧达股份将成为首家实现“A+H”双平台上市的光伏企业。 但钧达股份港股上市并非一帆风顺。首次递表半年之后,于当年8月6日过期失效;时隔两个月之后,钧达股份于2024年10月14日再次提交申请,并于今年4月14日再次因递交满6个月未获进展而失效。 此次已是钧达股份第三次向港交所递表。目前,还有还包括晶澳科技(002459.SZ)等多家光伏企业宣布赴港融资计划。在本月披露的投资者交流纪要中,公司表示,通过港股上市的方式构建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整合各类股东资源,为全球化发展提供保障。当前公司港股上市项目正按计划持续推进中。公司同时提到,预计港股上市完成后,公司资产负债率将进一步得到大幅改善。 据公司前期披露,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已举行上市聆讯,审议了公司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另据公司今日公告显示,此次董事会审议包括批准H股全球发售的相关安排、刊发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招股说明书及其他全球发售的相关文件、处理H股发行程序及相关事项等。 因产业链阶段性供需失衡,钧达股份业绩压力明显。公司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2024年实现营收99.52亿元,同比下滑46.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5.91亿元,同比转亏。 到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8.75亿元,同比下滑49.52%;归母净利润亏损1.06亿元,同比转亏;扣非后净利润亏损2.17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7.10%。 这是公司连续第四个季度出现单季度亏损。而在业绩持续亏损下,公司将目标看向高价值海外市场。2024年度,公司海外销售占比从2023年4.69%大幅增长至23.85%。其中,印度、土耳其、欧洲等主要海外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 产能方面,公司拟于阿曼投资建设5GW高效电池产能。公司称,正根据海外市场情况变化,持续推动阿曼项目资金筹集和项目设计、施工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该项目计划于2025年底建成投产。

  • 【SMM分析】超充技术争锋:宁德时代VS比亚迪

      在2025年4月首届“超级科技日”上,宁德时代集中发布三项重磅电池技术——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骁遥双核电池与钠新电池 ,宣示着其对未来电池标准的重新定义。而早前3月,比亚迪发布 10C闪充刀片电池 ,则代表了整车平台对补能闭环的一体化控制探索。   一、宁德时代三大新技术概览   1.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12C)   这是全球首款实现800公里续航并支持12C超快充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上以超晶石墨负极 + 智能电解液系统为核心:   超晶石墨负极材料:优化锂离子嵌入速率; 智能电解液系统:通过纳米级液相控制,提高SEI膜稳定性; 充电性能指标:1.3兆瓦峰值功率,30秒补能75公里,5分钟补能520公里;  全温域性能:低至-10℃仍可实现15分钟内从5%充至80%。 适配能力:可与兆瓦级充电桩协同工作。   该技术瞄准高频出行、高速服务区等快速补能场景,是宁德对“极致充电速度”的前沿探索。   2. 骁遥双核电池:双路径能量释放的系统创新   “骁遥”代表宁德对多场景下电池智能调控能力的集中表达,其亮点在于:   双核架构:采用两种电芯(钠新电池+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三元电池+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三元电池+三元自生成负极电池)搭配,通过智能算法实现“高倍率输出”与“长续航维持”双路径释放; 自生成负极:为兼顾轻量化与快充性能,在部分电芯中不预设传统负极材料,而是在首次充电时使其原位生成。能让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提升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0%。   这为复杂驾驶场景下的电池调度提供了更多可能,例如城市快充与高速长续航兼顾的智能电动出行。   3. 钠新电池:低温与低成本的突破方案   面对锂资源价格波动与能耗极端环境,宁德时代推出面向乘用车与重卡的钠离子电池:   能量密度:175Wh/kg; 快充能力:支持5C倍率; 温度适应性:零下40℃仍可释放90%容量; 产业化进展:预计2025年底首搭巧克力换电车型实现量产。   钠新电池定位于资源友好型+极端环境适应性电池方案,尤其适合北方、低速换电或商用场景。   二、自生成负极:电池结构设计的一次范式转变   “自生成负极”是宁德时代在骁遥双核电池中提出的重要新技术,它改变了电池负极材料的传统构建方式。过去电池制造商会在工厂中先将石墨等材料制成完整的负极片,再进行涂布、压制、切割和组装,这种方法虽然成熟,但工艺复杂、材料占体积多、能量密度提升空间有限。   而“自生成负极”则跳过了上述所有步骤:   结构设计上,工厂只在电池内部保留一个铜箔集流体,作为“负极骨架”; 首次充电时,通过控制电压、电流和电解液成分,使活性离子(如钠离子或锂离子)自动还原并沉积在铜箔表面; 沉积出的活性层 就是新的“负极材料”,这层结构将承担未来电池循环中的能量存储与释放功能。   这个过程有三个关键优势:   轻量化:没有传统负极材料的厚度和重量负担,为提升电池容量和能量密度腾出了空间; 高倍率响应:自生成的负极界面更活跃、更适应高速离子嵌入/脱嵌,因此更适合快充场景; 降低成本和工艺复杂度:省去多道负极生产流程,提高制造效率。   从行业角度看,这是电池材料工程向“智能原位生成”演化的一大步,类似于从“手工组装家具”升级为“现场3D打印”。这不仅为电池带来性能革新,更有可能改写未来电芯的制造逻辑。   三、宁德 vs 比亚迪:技术路径与产业战略的分野   核心维度 宁德时代 比亚迪 技术逻辑 材料驱动创新,强调电芯性能极限 系统整合优化,强调平台协调与用户体验 快充倍率 12C,业界最高 10C,优化电压平台与电流传输 应用思路 面向多家主机厂,打造“技术标准+供应链平台” 自有车型深度整合,形成“闭环生态+快充体系” 产业生态 需推动12C桩体标准化,推广难度较高 快充桩同步铺设,落地路径清晰 战略方向 冲击高端技术天花板,抢占下一代快充话语权 提高系统效率与体验稳定性,快速复制放量   比亚迪于2025年3月发布10C闪充刀片电池,整合其“超级e平台”与1500V高压架构,强调系统级整合能力:   电芯结构优化:在刀片电池原有热管理与结构基础上重构电离子通道,降低内阻; 系统集成能力:搭配SiC控制器与1兆瓦闪充桩,整车平台适配至1000A大电流;  充电表现:在比亚迪汉L车型上实测5分钟补能400公里,-30℃环境下可完成24分钟满充; 平台化应用:唐L、汉L首批量产搭载,支持OTA调节充电策略。   比亚迪侧重整车-电池-补能设备的一体化工程实现,体现“技术闭环+商业落地”的设计思路。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杨涟婷021-51595835 杨玏021-51595898

  • 【4.23锂电快讯】美国ITC发布对充电电池及其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2025(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圆满落幕!看大咖云集共商行业热点! 【乘联分会:新能源乘用车市场AEB装车率已经达到62.9%】 乘联分会发布2025年2月汽车智能网联洞察报告。报告指出,1-2月AEB整体装车率表现良好,乘用车整体装车率达到56.5%,16-24万乘用车整体占比达到70.2%,目前仍有增长的空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AEB装车率已经达到62.9%。一方面是快速增长的装车率,另一方面则是功能触发条件严苛导致AEB功能存在失效的可能,近期部分企业相关事故就体现了当前AEB功能仍存在一定缺陷。工信部在近期会议上要求各车企严禁夸大智驾宣传,智能驾驶行业正式进入“强监管”时代。 【供应商已“陷入困境” 美汽车行业致信特朗普政府】 美国代表美国汽车行业的六个组织在致特朗普政府官员的一封信中敦促特朗普政府不要征收将于5月3日生效的25%汽车零部件关税,称可能会危及美国汽车生产。信中指出,许多汽车供应商已经“陷入困境”,无力承担额外的成本上涨,从而导致更广泛的行业问题。据悉,这封信由汽车创新联盟、美国国际汽车经销商协会、美国汽车驱动协会、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原始设备供应商协会、美国全国汽车经销商协会和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的负责人签署,收件人是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美国商务部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和美国贸易代表大使杰米森·格里尔。 【韩国产业部部长:将与美国对口官员讨论贸易失衡问题】 韩国产业部部长表示,将与美国对口官员讨论贸易失衡问题;将尽全力在美国的汽车关税问题上迅速找出解决方案;国防成本可能成为讨论的一部分,已为此做好准备。 【蔚来汽车CEO: 纯电动汽车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蔚来汽车CEO表示,确信随着电池成本的下降和充电、电池交换基础设施的扩展,纯电动汽车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美国ITC发布对充电电池及其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4月21日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充电电池及其组件(Certain Rechargeable Batteries and Components Thereof,调查编码:337-TA-1421)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3月21日作出的初裁(No.19)不予复审,即基于和解,终止对列名被告美国Dragonfly Energy Corp. of Reno, NV、美国Dragonfly Energy Holdings Corp. of Reno, NV的调查。(财联社) 【乘联分会:加征关税将进一步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进程】 乘联分会发布2025年2月汽车智能网联洞察报告,其中指出,在经历了2021年芯片荒之后,国内众多车企已经开始应用自主芯片产品,当前国内所有芯片国产化率大致能达到20%,国企背景的车企国产化率更高。此次加征关税将进一步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进程,模拟芯片国产化替代时间较快,数字芯片目前主要由外资主导。 相关阅读: SMM:全球磷酸铁锂产量有望持续提升 后续价格仍受碳酸锂影响较大【新能源峰会】 【SMM分析】3月国内锂辉石进口共计53.45万实物吨 【SMM数据】2025年3月六氟磷酸锂进出口数据 3月磷酸铁锂材料进出口情况【SMM分析】 【SMM分析】3月三元正极进出口量出炉,进口环增31%,出口环增36% 【SMM分析】3月市场回暖 人造石墨出口增加 【SMM分析】三元前驱体3月出口情况解析 【SMM分析】4.14-4.18海外锂要闻 【SMM分析】碳酸锂市场周度回顾:价格维稳运行 买卖双方僵持持续 【SMM分析】氢氧化锂4.14-4.18 周度行情 【SMM分析】本周三元材料价格小幅回落 【SMM分析】本周三元前驱体价格小幅回调 【SMM分析】干法隔膜价格有望触底反弹 【SMM分析】本周负极材料价格平稳运行 磷酸铁锂材料市场周度快讯【SMM分析】 【SMM分析】04.11-04.17,储能电芯周度价格走势分析 【SMM分析】本周干法隔膜有上涨趋势 【SMM分析】动力电芯价格以稳为主,小幅震荡 【SMM分析】锂矿4.14--4.18周度行情 【SMM分析】本周石墨化委外价格较为僵持 【SMM分析】近期电解液价格(2025.4.14-2025.4.17) 【SMM分析】本周石油焦价持稳 针状焦价呈小幅下行走势 【SMM分析】一文回顾本周梯次电池利用价格走势(2025.04.14.-2025.04.17)

  • 加征关税背景下 铅蓄电池抢出口?对美缩量?【SMM分析】

            SMM4月22日讯:据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3月铅蓄电池进口量为47.53万只,环比下滑6.96%,同比下滑9.63%;2025年1-3月铅蓄电池累计进口量为138.06万只,同比上升2.03%。2025年3月铅蓄电池出口量为1889.4万只,环比下上升47.65%,同比上升20.08%;2025年1-3月铅蓄电池累计出口量为5374.68万只,同比下滑1.45%。         据了解,3月国内市场春节影响完全解除,海外市场需求亦是逐步回升,包括来自汽车、储能等铅蓄电池订单向好。而铅内外比值并不利于蓄电池出口,多数铅蓄电池出口型企业为了抢占或坚守海外市场份额,频繁出现低于国内铅成本价接单的情况,使得3月起动型和其他铅蓄电池出口量环比分别增加76.11%和36.85%。         今年以来,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力度层层加码,随着中美贸易关税战持续升级,汽车行业成为受冲击的重点领域之一。作为汽车主要的配件之一铅蓄电池同样受到波及,2025年3月起动型铅蓄电池进口量环比缩水36.36%。2025年一季度,铅蓄电池累计出口量低于2024年同期(2024年一季度铅内外比值利于出口),其中对美出口量占比下滑至0.21%。 》查看更多SMM铅产业链数据库         另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后续逐步将所有商品税率提升至34%,50%,84%,125%,145%,最后甚至最高达245%的关税。作为反制措施,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面对高额的关税,福特、通用汽车等多家美国知名车企相继宣布调整在华业务策略,暂停部分车型向中国市场的出口,这一决定将进一步拖累铅蓄电池进出口业务。据海外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源美铅蓄电池进口量为7.09万只,占总进口量的1.26%;对美铅蓄电池出口量为829.79万只,占比总出口量的3.3%,前三个出口省份为广东、山东和江苏。  

  • LG新能源等韩国企业退出在印度尼西亚建立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的项目

    据韩联社报道,4月18日,有业内知情人士透露,由LG领导的韩国一家财团已决定撤出一项价值约11万亿韩元(约合77亿美元)、希望在印度尼西亚建立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的项目。 该财团包括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LG化学(LG Chem)、LX国际公司(LX International Corp.)以及其他合作伙伴。据悉,该财团此前一直与印度尼西亚政府以及国有企业合作,致力于构建电动汽车电池的“端到端价值链”,旨在涵盖从获取原材料到生产前驱体、阴极材料以及生产电芯的整个过程。印度尼西亚是全球最大的镍生产国,镍是电动汽车电池中的关键材料。 上述知情人士称,该财团在与印度尼西亚政府协商后决定撤销该项目,原因是产业格局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所谓的“电动汽车鸿沟(EV chasm)”现象,指的是全球电动汽车需求出现暂时的放缓或停滞的情况。 LG新能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考虑到市场状况和投资环境,我们已决定退出该项目。不过,我们会继续在印度尼西亚开展现有业务,比如现代-LG印度尼西亚绿色电力(HLI绿色电力)电池工厂。” HLI绿色电力是现代汽车集团和LG新能源在印度尼西亚的合资公司。去年7月初,HLI绿色电力开始建设首座电动汽车电池工厂。该工厂的电池年产能为10 GWh,是印度尼西亚首家电动汽车电池工厂。此外,现代汽车和LG新能源还计划为电池工厂的二期建设投资20亿美元,以使该工厂的电池产能增加20 GWh。当时,现代汽车集团执行董事长郑义宣在工厂开业典礼上说道:“印尼的矿产资源,如铁和镍,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能够为全球数百万辆电动汽车提供材料。”

  • 宁德时代首届超级科技日 释放这些信号

    2025上海车展开幕在即,各企业间“摩拳擦掌”,竞相举行新品发布活动。 其中,4月21日,宁德时代举行其首届超级科技日,并发布了三款动力电池产品——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骁遥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以及一款蓄电池产品——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 上述新品中,涉及宁德时代双核架构(含高压双核、低压双核、结构双核、热失控安全防护双核、热管理双核等)、自生成负极电池技术(即:不再使用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让元素以金属的形式沉积在集流体上,可让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提升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0%)、“电电增程”技术(即:可结合车辆的行驶状态与用户驾驶习惯,智能调控两个能量区的分配策略)等。 宁德时代首届超级科技日结束后,4月21日晚间,宁德时代研发体系联席总裁、21C研究院院长欧阳楚英,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商用车首席技术官高焕,宁德时代市场部总经理罗坚接受了《科创板日报》等媒体采访,并就此次发布的多款新品及相关技术,进行了介绍与回答。 ▍自生成负极技术对正、负极材料影响几何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业内对于宁德时代自生成负极技术颇为关注。 “无负极的概念早就有了,锂电领域也有,但确实不好做。”有业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据介绍,在自生成负极技术中,宁德时代不再使用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而是让元素以金属的形式沉积在集流体上,可让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提升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0%,在同样的电池包空间内,配置更多电量,支撑起更长的续航。 此外,宁德时代自生成负极技术,可适配多种材料体系。比如,钠离子体系搭配自生成负极电池技术,能量密度可达350Wh/L;磷酸盐体系搭配自生成负极电池技术,能量密度可达680-780Wh/L;三元体系搭配自生成负极电池技术,能量密度提升至1000Wh/L以上。 以下为采访实录,内容有所删减: Q:请进一步介绍下自生成负极电池技术? 宁德时代研发体系联席总裁、21C研究院院长欧阳楚英:我们发布的自生成负极电池技术,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技术,要解决是金属如何能够稳定应用这个核心问题,但这个技术挑战较大。从时间节点来说,我们现在从技术层面上,已解决了很多核心的技术问题。 Q:自生成负极技术摒弃了传统石墨负极材料,该技术的初期成本如何?对正极的用量是否会有变化?这项技术应用后,对传统石墨负极材料厂商是否会造成较大冲击? 宁德时代研发体系联席总裁、21C研究院院长欧阳楚英:自生成负极技术的终极目标是实现降本,省掉使用传统石墨负极材料的成本,这还需要一定时间去实现。就目前而言,为了实现自生成负极,我们还需要多做些额外的工作(如:使用特殊材料、特殊添加剂等),这可能会带来成本的增加。 至于正极用量,实际上目前没有太大的影响,它改变的只是一个负极的策略,是对整个化学体系进行的一些调整。而正极也许会需要一些额外的东西,去做得更简单,而对应的可能也需要做些更复杂的处理措施。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去简单地说存在很大影响。 对传统石墨负极材料厂商的影响,这需要看自生成负极技术在市场中的发展速度如何。如果发展得很快,可能冲击会相对大一些,但目前整体的影响,其实还不是特别清晰。 ▍钠新动力电池拟12月量产出货 当前,钠离子电池与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共同构成动力电池的主流品类。 在宁德时代首届超级科技日上,其发布全新钠离子电池品牌——宁德时代钠新,涵盖乘用车动力电池和重卡蓄电池。 其中,宁德时代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将于今年6月开启规模化量产,首发落地一汽解放车型; 而在乘用车领域,宁德时代钠新动力电池将于2025年12月正式量产出货,首发落地巧克力换电车型。 去年12月,在宁德时代换电战略大会上,该公司已与长安、广汽、北汽、五菱、一汽等车企官宣合作,共同推出10款换电车型。 以下为采访实录,内容有所删减: Q:目前碳酸锂的价格已较为稳定,结合成本因素,为何现在推出钠离子电池新品? 宁德时代研发体系联席总裁、21C研究院院长欧阳楚英:在几年前锂价处于高峰位时,确实行业对于钠电的关注度较高。但当时做钠电的企业就已有很多,因此推动了如今相关供应链的成熟。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钠电的成本可实现持续下降。至于何时钠电能比锂电还便宜,这还需要技术继续向前推进,供应链持续壮大。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是一定可以做到的。 Q:钠新电池会率先应用到哪些车型上?宁德在整个市场推广中的商业策略如何? 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商用车首席技术官高焕:从发布会上的数据来看,钠新电池自身的能量密度相对现在的铁锂而言,还是会稍微偏低一点,但它的特点是耐低温性能特别好。 宁德时代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将于今年6月正式开启规模化量产,首发落地一汽解放车型。 在乘用车动力电池领域,我们会优先在我们的巧克力换电体系里推广。这也意味着,与我们巧克力换电合作的所有车型都有机会搭载上我们的钠新电池。 同时,也有其他车企在跟我们单独沟通定制化的电池包,结合其自身车型。 因此,从中长期规划来看,随着钠离子电池的成熟度越高、商业化程度越快,未来是有机会取代现在磷酸铁锂电池一半的市场。 ▍电池性能定制化:从“双核”到“多核” 骁遥双核电池是结合了宁德时代双核架构、自生成负极技术的产品。 据介绍,双核架构,意味着电池包拥有两大“独立能量区”,同时具备五大双核功能,包括高压双核、低压双核、结构双核、热管理双核以及热失控安全防护双核。 这种双核设计和软件的智能协同将在未来L3、L4级智驾时代为整车供能。 在4月21日举行的宁德时代超级科技日接近尾声时,其董事长曾毓群登台发言并表示,“钠电体系的突破意义重大,打开了资源边界,而钠电的成熟,加速了‘多核时代’的到来,多核技术的应用意味着加速新能源全场景产业化。”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宁德时代从双核到多核的创新架构将不只限于新能源乘用车领域,还将在电动巴士、重卡、飞机、船舶、工商业等全领域落地;同时将加快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应用进程。 以下为采访实录,内容有所删减: Q:如何理解骁遥双核电池?这与宁德此前推出的麒麟、神行电池有何区别? 宁德时代市场部总经理罗坚:过去,我们的麒麟、神行电池更多是以产品和性能去布局。而双核电池实际上主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新能源下半场拼的是谁更懂消费者,谁更能把真正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定义出来,谁就是最终的赢家。 Q:宁德时代双核架构如何解决热管理与BMS(电池管理系统)的算法问题,以确保复杂系统的稳定性? 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商用车首席技术官高焕:宁德时代在很早就已布局双核电池的热管理与BMS算法,这方面技术储备较为充分。 双核架构可以理解为是两种不同的化学体系,这也意味着它们对于热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通过它自身特点,通过类似车里独立区域控制空调的方式来进行运行。两个能量场之间,在各种工况下都可实现毫秒级切换。 Q:双核电池价格上是否会更贵? 宁德时代研发体系联席总裁、21C研究院院长欧阳楚英:双核电池其实是多种技术的组合,因此可能会组合出来更贵,也可能会更便宜。 宁德时代市场部总经理罗坚:六边形里,有一个边是绝对的成本。也就是同样的成本,能买到六边形性能更好的产品。 宁德时代研发体系联席总裁、21C研究院院长欧阳楚英:假设我是相同的钱,一定可以买到更好的产品,这一点可以这样说。 Q:骁遥双核电池本质上属于增程系列,双核、多核这种“组合拳”的推出,是希望把增程混动技术路线颠覆掉?还是怎样的想法? 宁德时代研发体系联席总裁、21C研究院院长欧阳楚英:我们认为,无论是双核,还是多核,它代表了未来的最终大方向,可解决不同场景中不同需求的问题。因此,严格意义上说,骁遥的多核电池与插混、增程不冲突,它是一个多元的动力供应。 Q:此次首届超级科技日发布的新品,相关量产上车时间如何? 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商用车首席技术官高焕:每个产品的量产时间不一样。 我们很快能看到,基于宁德双核架构推出匹配智能驾驶的动力电池;钠铁的双核电池,我们正在和车企沟通,目前处于初步梳理需求的阶段。 磷酸铁锂的双核,我们大概在明年开始与客户去沟通相应需求和达标的计划。

  • 2025 SMM全球电池技术大会盛大启幕:诚邀全球专家共绘电池产业新蓝图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加速推进的背景下,电池技术作为新能源革命的核心支柱,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值此产业变革的关键时刻, 2025年SMM全球电池技术大会 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大会将深入聚焦 铅酸蓄电池、锂电池和钠离子电池 三大技术路线,面向全球广发“英雄帖”,诚邀 电池技术专家、设备研发专家、材料科学专家及产业链领军人物 共聚一堂。大会将围绕技术创新展开深入讨论,分析电池产业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探讨新材料的发展与未来。 全球智库集结:寻找改变行业的力量 为打造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交流平台,大会组委会启动"全球专家招募计划": ►如果您是 电池技术专家 ,掌握铅酸电池循环再生、锂电能量密度突破、钠电产业化落地等关键技术; ►如果您是 设备研发先锋 ,深耕高精度涂布、智能装配线、激光焊接等先进制造装备; ►如果您是 材料科学大咖 ,专注新型电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生物基隔膜等前沿领域; 我们期待您带来最具价值的行业洞察! 三大核心议题定义产业未来 技术进化论 ►铅酸电池:如何突破电池寿命、能量密度等技术瓶颈? ►锂电池:800Wh/kg技术路线之争 ►钠电池:2025年能否实现度电成本0.3元? 设备革命进行时 ►零碳工厂智能装备解决方案 ►复合集流体量产设备突破 ►数字孪生技术在电池制造中的应用 材料创新竞速赛 ►磷酸锰铁锂VS高镍三元:下一代正极材料花落谁家? ►硅基负极产业化进程 ►半固态电解质商业化时间表 为什么您不能错过这场盛会? ► 趋势瞭望台 :首批发布《2025全球电池技术路线图》 ► 商业连接器 :专属B2B洽谈会对接500+产业链企业 ► 技术竞技场 :设立"创新技术金奖"评选 即刻点击以下链接报名参会或联系会议负责人了解详情 》参会 报名链接 让我们以技术为笔,以创新为墨,共同书写全球电池产业的新篇章! 会议联系人: 张林 联系方式: 19921407414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