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995个
锂矿: 本周初,碳酸锂期货涨停带动情绪迅速升温,锂辉石精矿报价应声抬升,个别矿商已将 SC6 CIF 报至 1000 美元/吨高位; 下游在套保利润支撑下,可接受矿价同步上移,市场成交价水涨船高。锂云母方面,头部矿山停产导致一体化锂盐厂外采需求陡增,而可流通货源稀少,精矿价格因此“一货难求”,居高不下。锂盐价格高企之际,大型矿企出货意愿显著增强,已有放货、拍卖动作陆续落地。 碳酸锂: 本周初,碳酸锂价格大幅上涨。 因江西枧下窝在矿证8月9日到期后已暂停了开采作业,对于锂云母及锂云母端碳酸锂产出造成一定影响。市场情绪发酵下,今日碳酸锂期货开盘即涨停。但同时,锂辉石端碳酸锂增量可进行一定补充,且枧下窝相关锂盐厂可通过矿石库存或零单采购维持少量产出,现货市场暂不会出现大幅紧缺现象。从成交情况来看,上下游双方保持谨慎观望态度,市场成交寥寥。 氢氧化锂: 本周伊始,部分氢氧化锂企业启动短期检修,预计8月产量将低于排产计划。 市场情绪上,供应收紧叠加锂盐厂除长协外普遍惜售,报价迅速抬升;而下游多在观望,仅少数三元材料企业有补库意愿,推动氢氧化锂市场价格快速上行。 电解钴: 本周一电解钴现货价格持稳。 供给端方面,冶炼企业整体继续维持挺价;国内盘面持稳反弹,贸易商报价跟涨。需求端方面,当前电解钴社会库存依旧偏高,大部分下游厂商仍维持刚需采买节奏。贸易商反映在本轮电钴价格反弹前,部分下游企业已经提前补货,当前询盘意愿较弱。整体上看,高温夏休叠加电钴市场近期高波动,下游采购意愿相对偏弱,实际成交偏淡。短期内预测电解钴价格将维持震荡,后续价格走势需重点关注成本抬升以及下游实际采买情况。 中间品 : 本周一钴中间品现货价格暂时企稳,主流品牌在13美元/磅上方还是难以实现成交。 供给端方面,主流矿企维持挺价,贸易商挺价并控制出货节奏。需求端方面,部分冶炼厂开始在市场上采买中间品,但由于生产成本倒挂问题,成交量暂时还相对有限。整体上看,受刚果(金)延期政策影响,未来中国的钴中间品仍将面临原料短缺,价格存在上涨动力,但这个过程中需要关注原料价格的上涨对下游需求的抑制。 钴盐(硫酸钴及氯化钴): 本周一硫酸钴现货价格缓慢上行。 供给端方面,受生产成本持续抬升影响,主流冶炼厂维持挺价;贸易商持看涨情绪,老货依旧暂停报价,新货报价5.1附近。需求端方面,市场上硫酸钴老货不多,企业采购时需要逐步开始购买冶炼厂或是贸易商手中价格更高的新货,有企业反映上周有前驱体企业在5.0附近采购硫酸钴,本周一下游询价意愿仍较好,预计本周前驱体采购成交价仍将继续上涨。预计在原料成本持续抬升的影响下,短期内硫酸钴价格或将继续维持偏强态势,但上涨幅度仍需观察下游实际采买情况。 当前氯化钴市场报价6.4万元/吨,实际成交重心稳定在6.3-6.35万元/吨附近,市场成交情绪较上周有所改善。供应端,上游冶炼厂近期加快原材料采购节奏,保证供应下游需求,然而对未来长期看涨,因此出货心态较为平缓。需求端,下游近期采购情绪有所回转。短期内,预计价格仍将进一步上行。 钴盐(四氧化三钴): 四氧化三钴报价21.0-21.5万元/吨,周度成交活跃度环比提升。 供应端,四钴厂原料紧缺,采购高价原材料的频率明显上升,成本驱动下,上游陆续调涨报价;需求端,受益于终端消费向好,正极厂需求增加。后市预判:价格维持上行通道,8月中下旬上涨空间较大。 硫酸镍: 8月11日,SMM电池级硫酸镍指数价格为27223/吨,电池级硫酸镍的报价区间为27190-27710元/吨,均价较昨日略有上行。 从成本端来看,美国非农数据疲软推高市场的9月降息预期,伦镍价格有所反弹,镍盐即期成本有所回升;从供应端来看,镍盐厂现货库存水平较低,成品可流通量较少,叠加原材料成本压力,镍盐厂持续挺价;从需求端来看,部分前驱厂近期仍有补库需求,近日询价较为积极,价格接受度有所上浮。今日,上游镍盐厂出货情绪因子为1.7,下游前驱厂采购情绪因子为3.1,一体化企业情绪因子为1.7(历史数据可登录数据库查询)。 展望后市,当前硫酸镍市场供需格局偏紧,预期镍盐价格将有所回升。 三元前驱体: 周一,三元前驱体市场价格维持稳定。 原材料端,硫酸镍和硫酸钴价格延续涨势,硫酸锰价格持稳。受成本压力加大及原料供应偏紧影响,镍盐厂和钴盐厂挺价意愿较强。部分订单情况较好的前驱体厂商存在采购需求,被动提高对原材料的接受价格,但当前前驱体厂商的心理价位与盐厂实际报价仍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前驱体厂商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价格方面,前驱体报价近期有所上调,但下游对价格上行的接受度仍然有限。目前长协订单的折扣系数维持不变,散单折扣报价虽有所提高,但下游采购意愿不强。供需方面,国内市场主要受益于旺季需求带动,而海外市场受美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影响,预计后续需求有所减弱。 三元材料: 周初,各系别三元材料价格涨幅明显。 原材料端,硫酸镍和硫酸钴价格延续小幅上行趋势;碳酸锂受部分矿山暂停开采影响,价格大幅攀升,氢氧化锂在情绪带动下同步上涨,共同推动三元材料成本走高。当前正值传统旺季备货阶段,但原材料价格整体维持高位,前驱体厂商及锂盐厂商报价坚挺。部分急需采购的正极材料厂被迫提高对原材料价格的接受度,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加。尽管三季度国内市场需求有所回暖,部分厂商订单增长明显,但正极厂整体仍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海外市场方面,美国市场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影响,后续三元材料需求预计有所收缩;而欧洲市场部分车型销量表现较好,带动高镍产品订单增长。预计本周三元材料价格将受原材料价格支撑,延续上行趋势。 磷酸铁锂: 本周磷酸铁锂价格维稳运行,整体微跌60元/吨,碳酸锂价格在本周下跌了约250元/吨。 本周材料厂生产较稳定,部分头部企业产量小幅微增,但部分二、三梯队材料厂的生产进度减缓,这主要跟下游需求调整有关。从下游电芯厂需求拆分来看,动力订单在本月开始起量,而储能由于美国对等关税上调一事将延长90天再执行,下游电芯厂美国订单仍较火热,叠加东欧等海外市场相关支持性政策落地刺激户储装机量上升,行业整体需求表现较好,带动整体磷酸铁锂材料维持增量。 磷酸铁: 本周磷酸铁市场整体保持平稳运行,市场成交活动在有序节奏中推进。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 8 月将有新增产能陆续释放,但下游磷酸铁锂企业对于新产能产出的新产品态度相对谨慎。由于送样验证流程耗时较长,这些新产品真正实现批量应用预计还需要一定时间。从生产端来看,8 月磷酸铁排产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价格差异、客户群体结构、产品品质层次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原料市场方面,铁法工艺所用的铁块价格在前期下行后近期止跌回升,这一变化是市场供需动态与相关政策调整共同影响的产物;另一铁源硫酸亚铁价格则持续处于高位;而磷源价格在近期波动较小,整体保持稳定。 钴酸锂: 4.4V钴酸锂主流报价约22.08万元/吨。 成本端,四氧化三钴和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稳步上行,受成本支撑,近期钴酸锂价格有所上涨。供应端,正极厂仍坚持以销定产策略,原料及产品库存相对充足;需求端则受终端市场拉动呈现增长。综合来看,在四钴及碳酸锂上涨压力下,钴酸锂后续或将迎来较显著的成本驱动型涨价。 负极: 本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价格保持稳定运行态势,市场未出现明显波动。 需求端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变化,在车企备货以及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电芯企业近期的生产节奏明显加快,对主材负极的需求持续向好;同时,原料价格出现小幅上涨,这为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价格形成了有力支撑,负极企业逐渐滋生出涨价预期。不过,当前市场供过于求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这一因素对价格上涨形成了明显制约,使得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价格陷入博弈状态。展望后续,成本端和需求端对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价格的支撑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强,但市场产能过剩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扭转。因此,预计短期内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价格仍将继续持稳运行。 本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价格在供需格局与成本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继续维持稳定运行态势。展望后市,人造石墨负极企业持续推进性能创新,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气相沉积硅碳生产企业的产能在持续扩大,为下游客户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在此背景下,下游客户为实现降低成本与性能升级的双重目标,对天然石墨负极的需求预计将出现缩减。综合来看,受需求端可能萎缩的影响,预计后续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价格将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隔膜 : 本周隔膜价格整体持稳,细分品类报价如下:湿法基膜:5μm报1.35元/㎡,7μm报0.76元/㎡,9μm报0.74元/㎡;干法基膜:12μm报0.45元/㎡,16μm报0.44元/㎡。 供应端,头部隔膜企业维持高开工率,可以达到90%左右,但行业总开工率仍然较低,总体供应充足;需求端,动力电池领域需求近期持稳,储能领域需求则有所增长。预计短期价格将延续横盘整理,波动幅度可控。 电解液 本周,电解液价格暂稳。 成本端,电解液核心原材料六氟磷酸锂价格有所上涨,溶剂、添加剂价格暂稳,电解液整体制造成本有所增加,但尚未传导至电解液价格。需求端方面,动力市场受“金九银十”消费旺季临近带动,生产积极性持续提升,推动动力电池需求增长。同时储能需求持续释放,共同促使电池需求呈现小幅增长态势。供应端方面,电解液企业持续采用“以销定产”的运营策略,虽然电解液价格已跌至历史低位区间,但在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部分企业不得不采取“以价换量”来维持市场份额。综合多维度因素来看,短期内电解液市场供过于求的格局仍难逆转,价格显著回升缺乏支撑;不过,在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下,预计后续市场价格将保持稳定甚至小幅上行。 钠电: 本周钠电市场整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细分领域中,钠电储能领域的表现较去年略显逊色,主要原因在于今年政策示范性项目里强制要求使用钠电的项目数量有所减少,这直接导致部分企业在钠电储能方面的下游需求出现偏弱迹象。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启停电源及二轮车市场对钠电的需求呈现出增长态势。在钠电关键材料方面,硬碳负极当前的产能仍显紧缺,为匹配下游不断增长的需求,硬碳生产企业正加快推进产能扩张与产能爬坡工作。 回收: 本周硫酸钴价格持续上涨,硫酸镍价格基本持平,而碳酸锂等盐类产品价格振荡运行。 本周三元、钴酸锂黑粉等镍、钴系数基本持平,锂系数在前期碳酸锂下跌后小幅下行。而铁锂黑粉锂点价格基本持平。而拿三元黑粉为例:现阶段三元极片黑粉现阶段镍钴系数为72.5-75%,锂系数在70-72%。三元电池黑粉系数镍钴系数为70-72.5%。目前需求端,多数铁锂湿法厂维持代工,且随着碳酸锂价格振荡运行,铁锂黑粉生产碳酸锂的即期成本重新开始亏损,市场成交活跃度有所下滑。而三元湿法需求端,多数湿法厂维持正常采买;供应端,打粉厂及贸易商心理卖价随盐价振荡运行而基本持平,市场成交清淡,但因钴盐持续小幅上涨,整体三元成交活跃度略优于铁锂湿法端;成本端,随着近期盐价的回升,目前除头部一体化的湿法厂外,外采钴酸锂黑粉提取盐的利润回归至盈余线之上,但三元、铁锂湿法端利润仍位于盈余线之下。而打粉端利润略优于湿法,但部分中小厂的打粉端利润也持续倒挂。而打粉端利润因定价格权逐渐让渡到下游湿法厂,因此现阶段部分中小厂的打粉端利润与湿法端利润持平,甚至略差于湿法端。 下游与终端: 本周,直流侧电池舱的价格波动幅度小。 5MWh直流侧电池舱的平均价格为0.427元/Wh;3.44/3.77MWh直流侧电池舱的平均价格为0.436元/Wh。近期行业内部分电芯厂产能仍处于满产状态,储能集成商稳定出货,储能市场整体保持稳定,电池舱价格波动较小。SMM预计短期内直流侧电池舱的价格或延续小幅波动趋势。 7月28日,河北鸿布能源技术有限公司200MW/800MWh独立储能电站项目EPC总承包中标公告公示,该项目规模为200MW/800MWh,为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全部勘察设计、采购和施工总承包。中标人报价77658.983735万元,折算后中标单价为为0.97元/Wh。 》订购查看SMM新能源产品现货历史价格 》点击查看SMM 新能源 产业链数据库 新闻: 【宁德时代:宜春项目采矿许可证8月9日到期后已暂停开采作业 正按相关规定尽快办理采矿证延续申请】宁德时代8月11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宜春项目采矿许可证8月9日到期后已暂停了开采作业,正按相关规定尽快办理采矿证延续申请,待获得批复后将尽早恢复生产,该事项对公司整体经营影响不大。(财联社)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谈电池回收:提取每块电池90%废料 投入新电池生产中】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陶琳8月11日在微博发文称,特斯拉认真对待每一块回收的电池,将它们全部再利用,其中90%的废料会被提取出来投入到新电池的生产中。2024年,特斯拉成功回收了足以制造约21000辆 Model Y 后轮驱动版车型电池的材料。(财联社) 【中汽协:7月新能源汽车销售126.2万辆 同比增长27.4%】中汽协发布数据,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3万辆和12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3%和27.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8.7%。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23.2万辆和8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8.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财联社)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林子雅 86-215166690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 021-51666711 王子涵 021-51666914 王杰 021-51595902 张浩瀚 021-51666752 陈泊霖 021-51666836 徐萌琪 021-20707868
8月11日,中汽协发布7月汽车工业产销情况。数据显示,7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9.1万辆和259.3万辆,环比分别下降7.3%和10.7%,同比分别增长13.3%和14.7%。 1-7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3.5万辆和182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产销增速较1-6月分别扩大0.2个和0.6个百分点。 新能源车方面, 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3万辆和12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3%和27.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8.7%。 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23.2万辆和8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8.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 国内销量方面, 7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103.7万辆,环比下降7.8%,同比增长16.9%。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97.5万辆;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6.2万辆。 7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占汽车国内销量比例51.4%;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占乘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54.5%;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占商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26.8%。 1-7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691.3万辆,同比增长32.3%。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649.9万辆;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41.3万辆。 1-7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占汽车国内销量比例为47.4%;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占乘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51%;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占商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22.3%。 销量排名方面, 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五位的集团销量合计为782万辆,同比增长41.1%,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95.1%,高于上年同期1.8个百分点。 出口方面, 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22.5万辆,环比增长10%,同比增长1.2倍。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22万辆,环比增长11.9%,同比增长1.2倍;新能源商用车出口0.5万辆,环比下降36.8%,同比增长76.5%。 7月,我国纯电动汽车出口14.1万辆,环比增长8.3%,同比增长79.8%;插混汽车出口7.4万辆,环比增长24%,同比增长2.4倍。 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85.5万辆,同比增长64.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81.4万辆,同比增长60.6%;新能源商用车出口4.1万辆,同比增长2.3倍。 1-7月,纯电动汽车出口83.3万辆,同比增长50.2%;插混汽车出口47.5万辆,同比增长2.1倍。
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Ola Kaellenius周一抨击了欧盟的内燃机禁令,并警告称,此举可能会导致欧洲汽车市场崩溃。 2023年,欧盟通过了一项政策,从2035年起欧盟境内将禁止销售排放二氧化碳的新车,这意味着燃油车未来将不再允许销售。不过,欧盟同时规定,如果使用实现碳中和的合成燃料,仍可在2035年后继续销售内燃机汽车。 欧盟的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将境内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的基础上减少55%,最终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而交通运输行业脱碳被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尽管如此,内燃机禁令仍在欧盟境内面临强大的阻力。今年3月,欧盟委员会将原定于2026年进行的政策审查提前至今年下半年。 内燃机禁令的支持者称,这是欧洲绿色发展目标和引导汽车行业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但批评人士则认为,这一措施将使本已面临需求疲软、中国同行竞争压力和电动汽车销量令人失望等困境的欧洲车企雪上加霜。 “我们需要一次现实检验,否则我们正全速驶向一堵墙,”Kaelleniu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补充称,如果该计划推进,欧洲汽车市场可能会“崩溃”。 Kaellenius认为,消费者只会在内燃机禁令生效前抢购汽油车或柴油车。 作为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现任主席,Kaellenius呼吁通过税收优惠和降低充电站电价来鼓励人们转向电动汽车。 “当然,我们必须去碳化,但必须以技术中立的方式来做。我们不能忽视经济发展,”Kaellenius说。
天准科技8月11日晚间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报显示,该公司实现营收5.97亿元,同比增长10.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419.23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624.53万元。 同期,该公司研发投入合计1.53亿元,同比减少0.30%,占营收比重25.64%,同比减少2.73个百分点。 由此计算,该公司今年第二季度营收为3.78亿元,同比增长8.76%;归母净利润为0.18亿元,同比增长54.07%。 报告期内,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0.29亿元,上年同期为-0.46亿元。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本期客户回款比去年同期增加所致。 天准科技专注服务电子、半导体、新汽车等工业领域,主要产品为工业视觉装备,具体包括视觉测量装备、视觉检测装备、视觉制程装备和智能驾驶方案等。 该公司上半年营收分产品看,视觉测量装备产品实现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72.44%;视觉检测装备产品实现收入0.65亿元,同比下降70.81%;视觉制程装备产品实现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51.34%; 智能驾驶方案产品实现收入0.65亿元,同比增长125.39%。 其中,视觉制程装备产品收入占比达40.35%,为其第一大主营业务产品。 天准科技在公告中表示,中国正成为世界机器视觉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应用范围几乎涵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其中工业领域是机器视觉应用比重最大的领域,重要原因是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加工中心。 此外,通用人工智能的强势崛起和快速渗透,为机器视觉行业打开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关调研机构报告分析显示,2024年,全球机器视觉和视觉引导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188.8亿美元,预计在2024至2029年期间,该市场将以7.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在国内市场,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发布的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将达395.4亿元,2025-2027年中国机器视觉行业将迎来更快增长,至2027年将增长到580.8亿元,年均增长21.2%。 半年报显示,截至本报告期末,天准科技共有7项在研项目。包括3C结构外观瑕疵检测项目、PCB激光钻孔设备关键技术研发等。
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公司已向英国能源监管机构申请家庭用电供应许可证。如果获得批准,特斯拉将能与目前在英国为各地居民提供电力的多家大型能源公司竞争。 特斯拉能源风险投资有限公司(Tesla Energy Ventures Limited)上月底向英国能源监管机构Ofgem提交了申请,文件由公司董事Andrew Payne签署。Payne负责特斯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能源业务。 Ofgem处理能源供应许可证申请可能需要长达九个月的时间。 除了作为全球知名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还经营电池储能和太阳能业务。 特斯拉在美国得州已有电力供应业务Tesla Electric。该服务自2022年启动,允许客户优化用电,同时通过向电网出售多余电力获得收益。 去年,特斯拉来自太阳能电池、电池及其他能源产品的收入几乎翻倍,同比增长93%,达到15亿美元。 此次在英国申请供电资格正值特斯拉主业——汽车销售面临下滑。 根据财报,2025年4月至6月,特斯拉汽车收入同比下降16%,整体收入下降12%。两大主力销售车型Model Y和Model 3销量同比下滑12%,而包括Cybertruck在内的高价车型销量暴跌52%。 特斯拉汽车销量大幅下滑不仅出现在美国,也波及全球。 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SMMT)上周公布数据显示,特斯拉7月新车销量降至987辆,同比下跌近60%,去年同期为2462辆。 德国市场方面,特斯拉7月销量为1110辆,同比下降55.1%。 最新销量数据凸显了特斯拉面临的挑战,这普遍被认为与其CEO埃隆·马斯克此前深度参与政治活动,及来自其他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日益激烈竞争有关。
当地时间周一,福特汽车宣布了一项2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使其电动汽车领域投资规模达到了50亿美元,旨在推出一系列经济型电动汽车,以实现其电动汽车业务的大众化,此前其电动汽车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美股早盘,福特股价一度涨逾3.5%,最新涨幅已收窄至0.1%。 福特预计全新的“通用电动汽车平台”将大规模生产一系列经济型车,不过该平台将首先推出一款中型电动皮卡,预计售价为3万美元,计划于2027年上市。此后还将推出包括跨界SUV和网约车专用车型在内的其他电动车,售价均低于4万美元,比美国新车平均价格低约1万美元。 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将这一新的电动汽车产品线视为对抗其他电动汽车制造商(如比亚迪)的关键举措,这也是福特公司战略的“巨大转向”——摆脱此前重点电动化大型车型的路线。去年,福特已放弃推出电动三排座SUV的计划。 法利上个月表示:“这对我们公司来说是又一个‘T型车时刻’,我们相信,要想在全球范围内真正有效地与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领域竞争,就必须彻底重新设计和转型我们的工程、供应链和制造流程。” 此次转型包括一项新的20亿美元投资,将福特位于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工厂从生产燃油版Escape SUV改造为生产新的电动汽车产品线。 福特表示,得益于前特斯拉高管艾伦·克拉克领导的高效设计,新的电动车型的生产时间将比Escape缩短40%,所需工人减少600人。改造之后,路易斯维尔工厂将有2200名工人生产电动汽车,低于此前的2800人。 新的电动汽车将拥有更大的内部空间和先进的功能,例如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它们将配备低成本的磷酸铁锂电池(LFP),该电池将由福特在明年启用的30亿美元密歇根州马歇尔新电池厂生产。 尽管福特转向更小型、更平价的电动车,但它仍在推进F-150 Lightning全尺寸皮卡的后续车型计划。据知情人士透露,福特已多次推迟其下一代电动F系列卡车的发布时间,从2027年底推迟到2028年中期。 特朗普政府阻力 福特去年在其电动汽车部门亏损了51亿美元,并表示随着新电动汽车产品线的推出,今年亏损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但法利表示,福特推出的新电动汽车必须在上市第一年同时实现“价格可负担”和“盈利”。 “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底特律汽车制造商试图生产平价汽车的尝试,但最终却导致工厂闲置、裁员和不确定性,”法利在声明中表示。 福特大力押注电动汽车,但面临特朗普对所谓“电动汽车强制令”的抵制。特朗普的3.4万亿美元财政方案取消了电动汽车的7500美元消费者税收抵免,并几乎叫停了对福特密歇根电池厂至关重要的制造业补贴。 福特为保护这些制造补贴进行了激烈的游说,包括由执行董事长比尔·福特发起的呼吁。 福特还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使其在第二季度损失了8亿美元,并预计全年将面临20亿美元的阻力。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的背景下, ASCC 2025 SMM(第七届)SMM汽车供应链大会暨新材料应用高峰论坛 将于 2025年9月3-5日在湖北·武汉 举行。本届大会以"内外双循环,谋全球发展"为主题,聚焦行业前沿趋势。 大会将汇聚全球主流车企、零部件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代表,重点围绕三电技术创新、轻量化材料应用、供应链全球化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通过专题研讨、技术展示等多元形式,搭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助力构建更具韧性的汽车供应链体系。在此, 上海有色网(SMM) 携手 中亿丰金益(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诚邀业界同仁共同参会,一起推动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全球产业链合作共赢。 点击 报名表单 立即登记参会,我们期待在会议上与您相遇。 可再生全周期铝型材精密智造商 核心优势:全周期高精密智造·技术驱动 中亿丰金益(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原苏州铭德铝业)是中亿丰控股集团全资子公司,创立于1993年,专注高精密工业铝材全周期智造。 公司具备 铝棒铸造、模具制造、精密挤压、智能加工、超精锻造、冷挤成形、氧化电泳、精密冲压、总成焊接、精密装配全产业链能力 ,产品覆盖汽车轻量化、热管理、机械装备、储能、3C电子、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以“高精度、高性能、定制化”为核心优势,赋能高端制造升级。 联系方式 戴 飞 159 6222 6591 fei.dai@zyf-jinyi.com 叶安静 177 5166 8397 anjing.ye@zyf-jinyi.com 东文凯 150 6233 0406 yw40@zyf-jinyi.com 点此立即参加ASCC 2025SMM(第七届)汽车供应链大会 SMM会议联系人 娄可心 190 6801 9380 loukexin@smm.cn
时隔二年,广汽埃安再与华为“牵手”。8月11日,财联社记者独家获悉,广汽埃安计划对华望汽车进行投资,比例将不超过30%的股权。 今年3月,由广汽集团投资15亿元设立的新公司华望汽车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随后,广汽集团在互动平台表示,华望汽车作为广汽集团与华为战略合作的重要载体,将充分整合双方在智能化技术、产品开发及产业链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打造面向30万元级高端市场的创新产品。“目前,公司正稳步推进团队建设与产品研发工作,首款车型预计将于2026年面世。” 早在2021年7月,广汽集团曾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广汽埃安与华为(AH8车型)项目的议案》。根据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广汽GEP3.0底盘平台、华为CCA(计算与通信架构)构建的新一代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联合定义、共同开发,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一系列智能汽车。公告显示,本项目为双方联合开发的首款中大型智能纯电SUV车型,项目总投资7.88亿元,并计划于2023年底量产,项目资金来源由本公司统筹。 然而,双方的合作并不顺利。2023年3月27日晚间,广汽集团公告,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AH8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本次变更后华为将继续以重要供应商身份参与公司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及合作;项目总投资由9.25亿元调整为12.33亿元,资金来源自筹解决。 对此变化,广汽集团高层事后曾表示,自主开发更灵活,速度上也有优势,而且每个品牌对先进性的追求不同,广汽更多考虑在盈利方面的先进性,某些个性化的先进性可以暂时放弃。 “当年因为埃安销量出色,广汽拒绝了华为,如今又因‘失速’埃安重新拥抱华为。”在业内人士看来,与华为分手后,埃安虽然在2023年的成绩依旧耀眼,但随后其销量增长却进入了瓶颈期,“二度牵手华为,就是埃安的选择之一。这不仅可以加强其在智能驾驶、车联网等领域的产品实力,也能在品牌和营销方面,借助到华为的势能。” 进入2025年,广汽埃安颓势进一步加剧,单月销量从高峰期超5万辆跌至月均2.5万辆左右,且多月同比下滑超20%。数据显示,7月,广汽埃安销量为26,557辆,同比下降24.6%,目前仍未走出低谷。 值得留意的是,此前异军突起的广汽埃安曾受资本市场追捧。2022年10月广汽埃安A轮融资吸引到包含多支“国家队”在内的53家战略投资机构,并创下了国内新能源整车行业最大的单笔私募融资纪录182.94亿元。 “目前,广汽集团及埃安都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以提振业绩。”前述业内人士认为,华为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技术实力众所周知,广汽及埃安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营销等领域亦有一定的基础,“在智能化加速竞争的当下,广汽及埃安都需要加快智驾新能源汽车的转型节奏,‘华为智能化+广汽智造’的深度合作新模式有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创造新的成就。” 8月8日,广汽集团召开华望项目开发攻关动员会,从战略层面进行部署,强调项目成功对广汽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前,广汽集团董秘办对记者表示,广汽GH项目(华望汽车)是一家轻资产运营公司,将会优先利用埃安、传祺品牌产能。
8月11日,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9.1万辆和259.3万辆,环比分别下降7.3%和10.7%,同比分别增长13.3%和14.7%;1-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23.5万辆和182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产销增速较1-6月分别扩大0.2个和0.6个百分点。 乘用车内销方面,7月乘用车国内销量178.8万辆,环比下降12.1%,同比增长12.1%。其中,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81.3万辆,比上年同期增加7.1万辆,环比下降17%,同比增长9.5%;1-7月,乘用车国内销量1273.8万辆,同比增长13.4%。其中,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623.9万辆,比上年同期减少3.2万辆,同比下降0.5%。 记者在梳理主流合资品牌7月终端表现时发现,本田在华销量承压依旧明显。7月本田在华终端汽车销量为44,817辆,同比下滑14.74%;1-7月累计销量为359,969辆,同比跌幅仍在两位数以上。具体到合资公司,广汽本田7月销量16,033辆,同比大跌超五成。今年上半年,广汽本田累计同比跌幅为29.24%。 “南北丰田”延续了上半年的良好态势,双双再次录得正增长。一汽丰田、广汽丰田7月销量分别同比增长3%、8.23%。今年1-7月,两家合资公司累计销量均保持同比正增长。 一汽-大众依旧保持这一细分市场的正增长。一汽-大众7月实现整车销售113,026辆(含进口车),燃油车市场份额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其中,大众品牌销售66,806辆、奥迪品牌销售37,000辆(含进口车)、捷达品牌销售9,220辆。 7月中旬,一汽-大众与长春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长春基地落户4款基于大众汽车集团全新平台的新能源车型。根据计划,新车型将搭载全新CEA电子电气架构,计划2027年后陆续投产。 上汽集团旗下两家合资公司表现不一。7月最新产销公告显示,上汽大众单月销量79,584辆,同比下降1.75%,今年前7个月累计销量同比下滑3.6%;上汽通用单月销量同比增长181.68%,通过近几个月的良好表现,上汽通用在1-7月累计销量同比增幅已至19.43%。 截至发稿,日产中国、东风本田暂未披露7月销量数据。 乘联分会最新数据显示,7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5万辆,同比增长1%,环比下降12%,继6月同比增长5%后再次实现同比正增长。7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4.5%,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2.9%,同比持平。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4.7%,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韩系和其他西欧品牌零售份额有所提升。 基于上半年车市表现,乘联分会上调了2025年的行业年度预测,其中乘用车零售2,435万辆,增长6%,预测总量较6月的预测值增加30万辆。展望今年下半年,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挑战与机遇并存。“2025年的国际环境依然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汽车市场面临来自国内内卷式竞争和国外关税的不确定性等多重压力。”
CLNB 2026(第十一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MM)主办。 展会 将于2026年4月8日至10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 , 本届主题是“ 聚势全球启新程 智源绿能耀九州 ”,展会将聚合全球1,500余家展商及参会企业,同时有超30,000人次专业观众,覆盖储能、电力、锂电回收、正极材料、矿业原料及固态电池低空经济等各大新兴领域。 展会专注于以新能源产业链 核心材料、关键技术及应用场景为核心,为行业内最新的学术研究与技术成果提供广泛的交流平台 ,旨在构建集技术研讨、产品展示、商业合作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成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创新升级与全球资源对接的标杆性盛会。 CLNB 2025大会上我们有幸邀请到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原会长康义、中国工程院院士唐菊兴、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 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及企业带来精彩的论坛演讲。2026年我们将继续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及龙头企业介绍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邀请产业界知名研发人员分享实战经验,促进产学研合作。 五大核心展区:联合新能源产业生态群 赞助方案 CLNB 2026新能源产业博览会诚邀您支持我们的活动,赢得优质曝光。 每一次成功的合作,都是一次双赢的开始。 以下是我们2026 CLNB 赞助计划 ——机会难得,不容错过! 参展方案↓ 参会方案↓ 参会&参展扫码报名 请联系:15216637016 了解更多信息及赞助方式,请联系:15216637016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