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76个
SMM8月21日讯: 本周,国内低硫石油焦市场运行平稳,市场均价3986元/吨。成本端呈为低硫石油焦价提供支撑;供应端方面,企业生产节奏稳定,市场货源供应充足且未出现明显增减变动;需求端则保持常态化采购节奏,下游主体拿货意愿平稳,未出现集中补库或需求收缩的显著波动,供需两端的均衡态势共同推动低硫石油焦价格本周保持稳定运行。展望后续,下游负极企业的备货需求预计将持续释放,但供应端仍较充足。综合供需两端预期判断,预计短期内低硫石油焦价格将继续以挺价为主,整体运行态势保持平稳。 本周,油系针状焦生焦价格出现小幅上行,市场均价5475元/吨。成本端稳定运行为油系针状焦生焦提供了支撑;需求端,下游需求向好,油系针状焦生焦出货情况保持良好状态。在成本和需求双重利好驱动下,本周油系针状焦生焦价格出现小幅上涨。展望后市,预计油系针状焦生焦下游需求或将继续攀升,且仍有部分产能处于停产检修状态。因此,预计后续油系针状焦生焦价格将挺价运行。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徐萌琪021-20707868 胡雪洁021-20707858
本周储能电芯价格延续小幅上行,314Ah电芯高端价涨至0.34元/Wh。成本端持续承压,碳酸锂价格继续小幅上行。根据SMM调研,目前至少3家以上电芯企业已启动与下游集成厂商的新一轮长单价格谈判。本轮谈判主要涉及两种合同模式:框采协议:价格波动受限,其定价主要取决于签约时电芯厂对碳酸锂价格的预判。鉴于2022年碳酸锂价格曾剧烈波动,在前期签订框采协议时,电芯厂有将碳酸锂价格上涨的因素考虑在内。目前签订框采协议的电芯厂正积极推动价格上调至协议上限水平。锚定碳酸锂价格协议:7月1日至8月20日期间,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7万元/吨,较5-6月上涨逾8000元/吨,据此测算,对电芯的成本传导幅度约为1-2厘/Wh。这至少1-2个月才能反应在系统价格上。零单报价来看,电芯厂目前报涨情绪依旧浓厚。长远来看,考虑到成本端的影响以及供需偏紧的格局,314Ah电芯平均价格今年有望涨至0.31元/Wh. SMM新能源行业研究部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杨玏 021-51595898 李亦沙 021-51666730
SMM8月21日讯: 梯次回收本周情况: 从整体数据来看,8月末梯次利用市场刚性需求保持稳定,国内外市场受政策过渡期影响存在一定支撑。8月前期新能源车销售热度逐步消退,市场退役电池供应量保持稳定,终端应用市场需求表现平淡,预计后续需求增长有限。前期碳酸锂价格上涨传导至终端电芯,导致电芯价格小幅上涨,梯次电芯价格也受此影响有小幅抬升,但因整体市场基本维持供需仅平衡,企业成交随行就市,预计未来梯次电芯价格上涨有限。市场成交维持清淡态势,部分梯次厂商继续低库存运营,采购以刚需为主。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雷越021-20707873
在由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 主办的 2025SMM全球电池技术大会-主论坛 上,国家动力与储能电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顾问 伊晓波“承铅酸之势,拓钠电新局——钠离子电池多场景应用分析”的话题展开分享。 二次电池的市场形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非石化能源的快速开发利用,二次电池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人类最为理想的二次电池: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循环利用率、宽温适应性、高经济性、高环保性; 近年来随着各类新型电池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传统铅酸蓄电池的市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总体形势:锂电池迅速占领高地;钠电池蓄势待发;其它新型电源翘首企足 二次电池主要应用市场分析 汽车市场: 截至2024年,国内汽车保有量为3.53亿辆,新能源汽车占8.9%;全球汽车保有量为16亿辆,新能源汽车占3% 市场分析 燃油汽车未来三年市场需求增速有所下降。 增程式、插电式电动汽车成为新能源车发展主流; 目前燃油汽车除驻车重卡外98%使用铅电池; 新能源电动汽车锂电池主导,铅电池辅助; 未来三年至五年汽车电动化、智能驾驶的发展将对传统铅酸电池市场带来重大影响; 需求特征:安全性、启动能力、充电接受能力、耐掁动能力、耐低温能力、耐高温能力、寿命、价格; 钠离子电池开始渗透。 电动两轮车 2024年,电动两轮车国内总销量4950万台左右,与上一年相比,同比下滑11.6%,而海外总销量1877万台左右,同比增长24.8%。截止2024年12月底,中国电动两轮车市场保有量约4亿台。 市场分析 目前铅电池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7%,锂电池11%左右,钠电池占2%以内。 变化趋势仍铅酸,需要比锂电更高安全的电池,钠电池异军突起。 电动三轮、低速电动四轮车 截止2024年底,全国电动三轮车的市场保有量大约为7000万辆。2024年我国低速电动四轮车销量约为30.2万台,同比下降8.5%。2025年市场仍处于下滑趋势,未来发展要视政策和相关标准情况。 市场分析 电动三轮、低速电动四轮车铅电池占比约为60%,锂电池占比为40%并逐渐提高,钠电池占比为0.5%; 其它电动车辆:电动叉车、电动物流车、电动平板车、旅游观光车等锂电池占比80%左右,铅电池占比20%左右,钠电池占比为0.3%。 通信市场 截至2024年底,全国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1265万个,比上年末净增102.6万个。其中,4G基站为711.2万个,比上年末净增81.8万个;5G基站为425.1万个,比上年末净增87.4万个。5G基站占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33.6%,占比较上年末提升4.5个百分点。2024年我国基本实现了“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 2025年预计新建成5G基站25万座以上,5G基站达450万个,增长率5.8%以上。随着5G基站的快速部署,4G基站的建设速度可能会相对放缓。 市场分析 锂离子电池逐渐渗透,主要是在备储一体化系统应用。 A级B级站铅酸电池为主,C级站锂电池逐渐占领。 钠电池开始渗透 需求特征:安全性、循环寿命、能量效率、价格、低温适应性、高温适应性。 备电(UPS国内) 数据中心行业概况 数据中心对不间断供电要求极高,UPS是保障服务器、存储设备等关键设施稳定运行的核心设备。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中 大部分是铅电池 ,基于安全性等考虑,锂电池UPS应用不到3%。 电力行业概况 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6.8%, 预计2025年达1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6%左右 。截至2024年底,全国35kV以上变电站6.01万座,同比增6%;火力发电装机容量14.44亿千瓦,同比增3.8%,火电厂约1600座,火电贡献超63%总发电量;水力发电站约4.4万座,同比增8%。 直流电源系统电池市场 电力变电站、火电站、水电站直流电源系统 铅电池占比约98% ,锂电池因长期浮充电安全性和价格因素占比低。未来三年市场需求增速约6%。 其他领域 如消防、工业、学校医院、智能交通安防等细分领域,占25%~30%。 储能市场 截止到2024年底,中国储能市场累计装机功率137.9GW,平均储能时长2.1h,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在2024年实现了对抽水蓄能的超越,达到了78.3GW/184.2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分别同比增长了126.5%和147.5%。锂电池储能为74.1GW占比53.7%;钠电池为1.7GW占1.2%;铅(碳)电池储能为0.55GW占比0.4%。2025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预计在40.8GW至51.9GW之间,平均在45GW左右。 市场分析 以度电成本来评价,钠离子电池成本目前正快速追上磷酸铁锂电池,加上其安全性高、资源可持续。但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待提升。 目前的示范项目政策支持将促其发展,钠离子电池正走向批量规模化生产,产品形态的不断技术突破也在快速降低其瓦时成本,不过市场认知低、产业链不完善是挑战。 钠离子电池的市场战略地位 1、钠离子电池概述 ▲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利用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来储存和释放电能的二次电池。 充电过程: 钠离子从正极脱出,通过电解液嵌入负极; 放电过程: 钠离子从负极脱出,通过电解液回到正极。 ▲钠离子电池研究历史 上世纪70年代钠电池与锂电池同步研发,受负极材料石墨的储钠能力限制,研发变得缓慢。 到2000年,硬碳材料储钠负极研究成功; 2010年以后,锂资源供应的日趋紧张及锂电池存在的安全隐患,钠离子电池成为研究热点。 2、钠离子电池结构 (1)正极材料:普鲁士蓝类、层状氧化物 O3或P2型NaMO2(M=Ni、Mn、Fe、Cu)、聚阴离子型(磷酸系) (2)负极材料:硬碳、软碳,硅碳及其他; (3)隔膜:与锂离子电池相同(聚乙烯PE、聚丙烯PP) (4)电解液:与锂离子电池相似(LiPF6),钠盐(NaPF6)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碳酸乙酸酯EC、碳酸丙烯酯PC) (5)集流体:正负极均为复合铝箔(6.5-8μm) 3、钠离子电池的技术路线 目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三种技术路线: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以及普鲁士蓝(白),负极材料则以硬碳和软碳为主。由于不同技术路线性能和成本差异较大,其中,正极材料聚阴离子类化合物,负极材料硅碳倍受关注。 未来的技术路线——无负极电池。 4、钠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 ▲安全优势---钠的标准电极电位(-2.71V)高于锂(-3.04V),在水溶液中不易失电子,在短路情况下产生的热量较少,同时,钠电池深放电至0V时,不会与负极集流体发生化学反应,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钠离子电池不含铜元素,在短路的情况下瞬时发热量少,温升低,更不易产生起火、爆炸等安全隐患。 ▲环保优势---钠离子电池使用常见金属材料,不含有稀有金属材料和有毒化学物质。因此,钠离子电池在环保性方面更加优越。 ▲资源优势---地壳中金属钠的含量达到了2.75%,(锂含量约为0.065‰),从保障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钠离子电池应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钠资源提炼工艺简单,价格相对低廉。从成本上看,钠离子电池具有明显的优势。 ▲温域优势---钠离子电池能够在-40℃至80℃的环境下稳定工作。在-20℃时能够保持88%以上的容量,明显优于铅酸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50%~60%容量保持率。这种优异的温域使得钠离子电池在高热高寒冷领域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更高,运行成本较更低。 ▲高倍率放电性能优势---钠离子的溶剂化自由能低于锂离子,其在电解液中的动力学更快,离子界面扩散能力更强。同时,钠离子的斯托克斯半径更小,使得相同浓度的电解液中离子电导率更高。这些特性赋予了钠离子电池卓越的倍率性能和快充潜力,非常适合用于高功率场景。 ▲能量密度弱势: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锂元素大,从而降低了材料的理论质量比容量,而且钠离子半径比锂离子也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钠离子的嵌入和脱嵌动力学过程,这使得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比三元锂离子电池要低,在重量和体积上都比锂离子较大,这需要在材料选择和工艺优化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5、钠离子电池在二次电源市场的应用展望 由于钠离子电池具有较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放电倍率、低自放电率、宽广温域、充电快、寿命长、成本低等特点,在未来二次电源市场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点击查看 2025SMM全球电池技术大会 专题报道
本周三元材料价格延续上涨走势。从原材料端看,硫酸镍在供应偏紧和成本上涨的双重推动下持续走高,硫酸钴报价继续上行;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价格在经历连续两周大幅冲高后,近两日趋于稳定,预计短期内可能面临小幅调整,但目前市场对9月份镍、钴、锂价格仍普遍持看涨预期。在此背景下,三元材料价格预计将继续保持上行趋势。 从需求端来看,国内市场受传统旺季带动,中镍和中高镍材料订单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欧洲市场对高镍材料保持稳定需求,而美国市场表现相对平淡。消费市场方面,部分厂商订单情况良好,开工率维持高位,其中高镍产品需求增长明显,倍率型产品的市场关注度也有所提升。总体来看,三季度三元市场整体表现相对积极。
2025年8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对进口自中国的炉用小口径石墨电极(Small Diameter Graphite Electrodes)作出第三次反倾销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肯定性终裁:裁定若取消现行反倾销措施,在合理可预见期间内,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的实质性损害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根据终裁结果,本案现行反倾销措施继续有效。 2008年2月13日,美国商务部对进口自中国的炉用小口径石墨电极发起反倾销调查。2009年1月14日,美国商务部对进口自中国的炉用小口径石墨电极作出反倾销终裁。2009年2月26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对进口自中国的炉用小口径石墨电极征收反倾销税。此后,美国对该案先后进行了两次日落复审并作出肯定性终裁,分别于2014年6月23日和2020年4月6日,两次延长反倾销税的有效期。2025年3月3日,美国商务部对进口自中国的炉用小口径石墨电极发起第三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2025年7月2日,美国商务部对进口自中国的炉用小口径石墨电极作出第三次反倾销快速日落复审终裁。 (编译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官网) (潘晓君编译) (文 璐校对) 原文:https://www.usitc.gov/press_room/news_release/2025/er0814_67415.htm
8月19日,道氏技术(300409)公告称,根据公司长期战略规划和现阶段发展需求,公司拟将原募投项目“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一期7万吨三元前驱体及配套3万吨硫酸镍)”中尚未投入的募集资金30,000.00万元变更至“年产120吨单壁碳纳米管项目”。 电池网了解到,2023年4月,道氏技术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2600万张,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25.79亿元,募集资金计划用于前驱体项目(17.06亿元)、循环研究院项目(9920.04万)、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7.74亿元)。 日前,道氏技术披露,公司计划重新论证并暂缓实施“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一期7万吨三元前驱体及配套3万吨硫酸镍)”和“道氏新能源循环研究院项目”。公司认为目前并非继续投资建设该项目剩余产能的最佳时机,决定对项目进行重新论证并暂缓实施,并将研发资源全力倾斜于固态电池相关材料技术的研发工作。 截至2025年7月31日,道氏技术原募投项目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人民币32,212.77万元,未投入金额人民币143,381.58万元(包含利息收入及理财收益)。 道氏技术表示,当前,新能源电池技术正在向高性能电池技术升级的关键阶段,单壁碳纳米管作为一种高性能材料,应用在固态电池技术、快充技术、硅碳负极技术中,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循环寿命、安全性等方面提升效果更为显著。鉴于公司现有三元前驱体产能足以满足现阶段的订单需求,结合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为更好把握市场机遇,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按照战略轻重缓急,公司决定优先发展单壁碳纳米管项目。 据悉,道氏技术此次拟投建的年产120吨单壁碳纳米管项目总投资6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3亿元,项目由江门市昊鑫新能源有限公司实施,该项目目前已在广东省恩平市发展和改革局取得《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道氏技术前期已实现小规模化量产的工艺验证与设备调试,当前的扩产将是在原基础上进行的优化升级,项目推进具备扎实根基。公司有信心达成扩产目标:2026年第一季度实现50吨/年产能,接下来一年内完成120吨/年产能建设,以更快满足下游高端领域对国产单壁碳纳米管的需求。 道氏技术公告指出,该项目是公司碳材料业务板块的关键升级举措,与公司深度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迭代技术、打造固态电池全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方向形成精准契合。公司现有碳材料业务以多壁碳纳米管为主,本项目落地将进一步推动公司产品结构升级,增强公司在新能源电池材料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半年报显示,道氏技术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54亿元,同比下降11.6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108.16%。
SMM8月21日讯:据SMM了解,截至8月21日,SMM铅锭五地社会库存总量至6.99万吨,较8月14日增加0.19万吨;较8月18日减少0.11万吨。 本周交割后的铅锭货源重新进入流通市场,持货商出货积极性上升,江浙沪地区报价对沪铅2509合约贴水50-0元/吨。同时再生铅主要产地—安徽地区冶炼企业多处于减停产状态,铅锭地域性供应偏紧,加之亏损问题,再生铅与原生铅价格出现倒挂,下游企业采购偏向原生铅板块。尤其在本周铅价下跌的时候,部分下游企业按需接货,并接收部分消费地附近仓库的货源,铅锭社库进一步下滑。当前天津地区因上合峰会部分路段车辆限制,同时8月23日以后河南等地区亦将进入车辆运输管控时段,届时或影响部分仓库的铅锭出入库。 数据来源声明:除公开信息外的其他数据均是基于公开信息、市场交流、依托SMM内部数据库模型,由SMM进行加工得出,仅供参考,不构成决策建议。
磷酸铁锂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成本等优势,但是也存在能量密度不高等短板。在磷酸铁锂的基础之上,掺杂一定的锰元素,可以蜕变成性能更优的磷酸锰铁锂。如今,行业对这一“锰”电池愈加青睐。 国轩高科在今年举办的科技大会上,发布了启晨二代磷酸锰铁锂电池。据宣传,该电池较上一代产品进行了全面升级,具备5C快充性能,实现了续航、成本、安全黄金平衡。据悉,启晨一代锰铁锂电池已成功被搭载于多家主流车企新能源车型上。 在磷酸锰铁锂材料方面,项目投资也在不断增多。今年8月,山西长治高新区管委会与正坤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磷酸锰铁锂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总投资金额3亿元,选址于长治高新区漳泽工业园,规划建设年产2万吨第四代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 今年5月,由山西特瓦时科技投资的年产10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一期投产,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将建设16条全自动生产线。今年3月,中科致良启动年产3万吨磷酸锰铁锂材料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位于浙江绍兴柯桥滨海工业园区,预计将于2026年竣工投产。 技术迭代打开高端市场 作为磷酸铁锂升级版的新一代正极材料,磷酸锰铁锂具备明显的性能优势。业内人士指出,磷酸锰铁锂兼具磷酸铁锂的安全性和三元材料的高能量密度,弥补了磷酸铁锂在能量密度及低温性能方面的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磷酸锰铁锂还有着材料复合性强的特色,能够与三元材料混合搭配使用,从而提升电池的全面性能。另外,铁、锰在全球的资源储量非常丰富,成本也相对较低。 “磷酸锰铁锂电池相比三元电池,在寿命上更具优势;成本优于三元电池,较三元电池成本低10%-15%;其安全性超过三元电池,已通过PACK层级严苛热失控测试,实现零热蔓延。”国轩高科在谈及其启晨二代电池时表示。 业内对磷酸锰铁锂电池的应用前景非常看好。据机构预测,2025年磷酸锰铁锂的市场渗透率预计在5-10%,市场对其应用的电池需求近130GWh,对应正极需求或超20万吨,市场规模近150亿元;2030年其渗透率将超30%,市场对电池需求将超1500GWh,对应正极需求将超260万吨,市场规模或超1500亿元。 “磷酸锰铁锂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低成本等优势,在存量替代需求以及下游差异化竞争下,传统磷酸铁锂将通过高压密产品维持竞争力,磷酸锰铁锂则依赖技术迭代打开高端市场,未来其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业内分析指出。 商业化进程进一步加速 实际上,磷酸锰铁锂电池并非今年才发力。早在两年前,业内首款搭载“三元锂离子+磷酸铁锰锂电池”的车型智界S7就已经上市,去年市场又新增了星途瑶光、享界S9、智界R7等新车型。随着搭载磷酸锰铁锂电池的车型不断被推出,磷酸锰铁锂的商业化进程也将进一步加速。 目前,众多厂商都在布局磷酸锰铁锂。据星恒电源透露,该公司旗下子公司四川青源开发的MFO锰铁氧化物前驱体合成技术,解决了磷酸锰铁锂材料导电性和能量密度的短板。该技术实现了锰铁元素的均匀分布,使材料导电性能比传统工艺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公司2023年即已实现MFO前驱体的万吨级量产,至今已迭代至第三代前驱体工艺。 湖南裕能表示,该公司磷酸锰铁锂产品的纯用及混用方案,均获客户高度认可,研发进展顺利。此前,湖南裕能拟定增募资不超过65亿元,用于年产32万吨磷酸锰铁锂等项目。 据格林美透露,目前该公司已对磷酸锰铁锂技术路线进行了技术布局,其小试开发的磷酸锰铁锂产品首圈比容量、首效和放电中压等技术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并已建成2万吨磷酸锰铁锂中试示范产线,目前正在量产调试中。 “公司第一代磷酸锰铁锂产品已实现批量装车,第二代更高性能磷酸锰铁锂产品验证进展顺利。”德方纳米表示,该材料能量密度较磷酸铁锂提升15%-20%,公司产品2024年在乘用车领域出货量居行业前列,目前拥有11万吨年产能。 据万润新能介绍,该公司基于高温固相合成工艺开发的磷酸锰铁锂材料,已进入客户验证阶段。通过采用更精准的晶体结构设计、多元素协同掺杂和原位立体碳包覆等技术,其研发的材料关键性能指标取得重要进展:电子导电性实现数量级提升,产品粉末内阻降低,压实提高。 据悦达投资介绍,该公司于2022年成功领投珩创纳米磷酸锰铁锂项目,2024年5月珩创纳米年产1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产线正式投产,形成了1.5万吨的综合产能;2024年,珩创纳米的产品和技术,获得国内头部汽车电池厂家验证通过。 随着磷酸锰铁锂电池应用的不断增多,市场对锰系材料的需求也大幅增加。湘潭电化表示,该公司可生产电解二氧化锰、锰酸锂、四氧化三锰、高纯硫酸锰等各种锰系正极材料,这些都可成为磷酸锰铁锂的锰源。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磷酸锰铁锂是通过磷酸铁锂升级而来,因此其具备一种优势,能够与磷酸铁锂共用产线。通过对现有磷酸铁锂产线进行改造后,即可以生产磷酸锰铁锂,这也大幅度降低了企业投产磷酸锰铁锂的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SMM8月21日讯: 要点: 海外硫化锂进展情况,Standard Lithium与Telescope Innovations合作开发的低温硫化锂生产工艺,具有低温操作、原料灵活性和杂质容忍度高等优势,成功生产出电池级硫化锂样品并送往全球固态电池制造商测试。 2025年6月3日,领先的近商业化锂公司标准锂业有限公司(Standard Lithium)(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创业板:SLI;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SLI)宣布,与望远镜创新(Telescope Innovations)合作成功生产出电池级硫化锂(Li₂S),用于下一代固态电池。 标准锂业与望远镜创新合作开发了一种新的低温知识产权保护方法,用于生产硫化锂。该方法利用标准锂业在阿肯色州南部示范工厂生产的锂产品,成功将氢氧化锂转化为电池级硫化锂。硫化锂样品已送往亚洲和北美的固态电池公司进行测试和验证。 标准锂业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安迪·罗宾逊博士表示:“与望远镜创新的合作成果体现了我们成为北美领先新型锂公司的战略。尽管我们目前的主要关注点是与Equinor合作在南阿肯色州建设北美首个DLE项目,但我们认识到持续技术进步对于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至关重要。这一最新成果表明,我们能够将阿肯色州南部Smackover地层的锂盐转化为下一代电池所需的原料。我们与望远镜创新的合作为双方股东带来了双赢。” 硫化锂是许多下一代固态电池化学成分所需的关键原材料,目前仅以极小数量和极高成本进行商业生产。此次合作开发的低温专利工艺具有以下优势: 原料灵活性: 氢氧化锂和碳酸锂均可作为原料。 杂质容忍度: 允许使用工业级原料。 较低的加工温度(<100°C): 降低设备复杂性和运营成本。 提高制造安全性: 避免高温条件及相关热风险。 硫化锂生产工艺路线: 该工艺利用Standard Lithium 在美国阿肯色州南部示范工厂生产的锂产品,通过Telescope Innovations 的DualPure™低温转化技术,将氢氧化锂或碳酸锂转化为高纯度的硫化锂。 标准锂业有限公司(Standard Lithium)简介 标准锂业是一家领先的准商业化锂开发公司,专注于在美国可持续开发大型高品位锂卤水资源。公司优先选择资源丰富、基建完善、劳动力熟练且许可程序简化的项目。标准锂业通过应用可扩展且一体化的直接提锂(DLE)和纯化工艺,致力于实现商业化规模的锂产量。公司的旗舰项目位于阿肯色州和得克萨斯州的Smackover构造区,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锂卤水资产。与全球能源巨头Equinor合作,标准锂业正在推进南阿肯色州西部项目,并积极勘探东得克萨斯州的锂卤水资源。标准锂业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上市,股票代码为“SLI”。 SMM解读:海外在固态电池及材料的规划也极为迅速。Standard Lithium 与 Telescope Innovations 的合作开发的低温硫化锂生产工艺,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在美国国内市场抢得领先。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关注固态电池的发展时,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王子涵021-51666914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杨朝兴021-20707860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