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72个
2025 年 9月,中国六氟磷酸锂产量环比上涨约 7.3%,同比上升约 23.9%。 从需求端来看,下游电解液产量增速明显,对六氟磷酸锂需求随之增加,同时受价格上行及假期提前备货影响,电解液企业采买意愿增强,共同拉动六氟磷酸锂市场需求增长。供应端方面,当前六氟磷酸锂价格受供应偏紧支撑已逐步上涨,但一部分企业受限于产能制约,实际增量空间有限;另有企业受前期长期亏损影响,对产量大幅释放后可能引发的价格再度回落存在担忧,因此主动增量积极性不高,不过,在下游订单增加的驱动下,行业整体开工率适度提升,最终推动六氟磷酸锂产量增长。 展望10月,虽然部分电解液需求已前置到9月,但该部分需求量级较小,未对整体市场造成显著影响,10月电解液整体产量预计将随下游需求释放实现小幅增长,进而带动六氟磷酸锂需求上涨。从供应端看,当前六氟磷酸锂市场处于供应偏紧状态,对价格起到推涨作用,但对产量释放带动作用较弱。一方面部分企业目前开工率已较高,增量空间有限;一方面部分企业虽有闲置产能,但从产线重启到实现稳定出货需要一段时间,后续需求及价格又难以保障,企业需要综合评估此时重启的可行性及经济性,导致产量难以快速释放。但受订单上涨影响,仍有部分增量。综合来看,预计10月中国六氟磷酸锂产量环比增加约4.7%,同比增长约18.7%。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58 胡雪洁,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张浩瀚021-51666752 周致丞021-51666711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徐萌琪021-20707868 胡雪洁021-20707858
2025年9月,中国电解液产量环比上涨10.86%,同比增长约39.82%。 从需求端来看,9月电解液需求呈现“多方驱动+订单前置”的特征,储能领域受益于国内外订单表现持续向好,需求持续攀升;动力领域则受“金九银十”汽车销售旺季拉动,下游车企备货节奏加快,直接带动电芯企业排产增加。双板块协同推动电解液整体需求显著增长;与此同时,受国庆假期危化品运输管制影响,下游企业为规避交付延误风险,将部分原本计划在假期执行的电解液订单前置到9月交付,形成“需求前置”效应。供应端方面,电解液企业坚持“以销定产”策略,受电芯产量环比8月小幅上涨的影响,企业提升开工率,直接推动电解液产量同步上升。 展望10月,储能领域需求预计仍有小幅增长;动力领域受“金九银十”旺季持续拉动及重卡换电领域需求逐步起量影响,进一步带动动力电芯产量提升,致使市场需求增长,作为核心配套材料的电解液需求亦将同步上升。虽然部分订单前置到9月交付,但对本月整体需求影响有限。基于需求增长预期及企业 “以销定产” 策略延续,预计10月中国电解液产量将环比上涨约 1.1%,同比增长约 30.21%。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58 胡雪洁,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张浩瀚021-51666752 周致丞021-51666711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徐萌琪021-20707868 胡雪洁021-20707858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攻克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卡脖子”难关,让固态电池性能实现跨越式升级,以前100公斤电池最多支持500公里续航,如今有望突破1000公里天花板。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高性能电池技术,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显著优势,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市场需求升级和技术持续迭代,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已从实验室研发进展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开源证券认为,当前固态电池正逐步从实验室阶段到量产验证阶段发展,预计2025年底小批量装车试验,2026-2027年普遍装车试验,此外,低空、机器人、AI等新兴应用场景打开固态电池市场空间,产业化落地有望提速。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璞泰来 已积极就固态电池前段、中段工艺设备解决方案进行研发投入,截至目前已形成多业务线条的技术布局。 当升科技 在固态锂电材料技术研发和商业化应用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半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已批量导入清陶、卫蓝、辉能、赣锋锂电、中汽新能等国内外主流固态电池客户,成功应用在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以及人形机器人领域。
2025年9月29日,印度商工部下属贸易救济总局(DGTR)发布对华光伏电池片(无论是否封装成组件)(Solar Cells whether or notassembled in Modules or made up into Panels)反倾销调查的最终裁定,计划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相关产品征收为期三年的反倾销税。DGTR最终裁决(签署日期为2025年9月30日)建议“自通报发布之日起执行”。 最终裁定将涉案企业分为三类: 第一类 :晶科集团(Jinko Group)和天合集团(Trina Group),因认定其产品对印度市场造成的损害较小,税率为0%(基于CIF价格,下同); 第二类 :爱旭集团(Aiko Group)和非抽样合作生产商(中润、捷泰等),税率为23%; 第三类 :中国其他生产商,税率为30% 注: a. 同一集团内企业享受同等税率,无需再细分。 b. 若出口商通过第三方贸易公司出货,只要生产商属于上述集团,仍按集团税率执行。 c. 对非中国原产但由中国转运的货物,若不能证明非中国原产,同样适用 30 % 栏 市场预计距离印度财政部正式执行政策有1-3个月的窗口期,一旦落地,税率再度调整的可能性极低。 SMM认为该裁定将带来以下三方面的重要影响: 1. 短期提振10–11月出口,中长期压制中国电池片 对印贸易 在政策正式落地前,预计将出现一个月的窗口期,印度进口商为规避未来税负,将提前备货,从而显著提振短期需求。然而,一旦税收措施生效,中国生产/出口电池片在叠加20%的BCD与30%的AD/CVD税收后,其价格将高于东南亚地区同类产品。考虑到印度市场对价格高度敏感、对效率差异容忍度较高,除去高效电池片部分,中国电池片自12月起仍将基本丧失价格竞争力。参照7-8月出口规模估算,印度约占当前出口总量的近40%,中国对印电池片月度出口量预计减少2GW。 2. 具备海外产能的电池企业将受益 印度本次反倾销政策仅针对原产于中国的电池产品,并未像美国相关法案那样限制产品中的中资成分。因此,拥有东南亚等境外产能的中企仍可继续向印度出口,并将在渠道上形成显著优势。国内损失的约5GW对印出口需求,将部分转移至东南亚、印尼等地,从而推动当地中资企业产能利用率和出货量提升。目前已布局海外产能的厂商,如中润、英发、东磁等,有望借此扩大市场份额并改善盈利水平。 3. 加速国内183电池片产能退出 目前183尺寸电池片的主要需求来自海外组件产线存量,而国内厂商已普遍转向更大尺寸产品,183在国内供给结构中的占比从3月的49%降至30%以下。对印出口的断崖式下跌将从需求端进一步挤压183产能的生存空间。叠加行业自律公约对产能升级与淘汰的要求,以及2023年前所建183产线改造成本过高的问题,预计部分183设备将向海外转移,流入印尼、土耳其、中东及非洲等地区。 其中,印尼市场虽已被美国政策锁定,对印出口量持续增长背后潜藏较大政策风险,但此类风险通常不被追求短期流动性的投机型生产商所重视。 此外,在地缘政策不断加码的背景下,本次裁定也将进一步促使中企主动推进产能全球化布局,尤其是向中东、非洲等地区转移产能,或寻求与海外厂商开展贴牌合作,以规避贸易壁垒、保持国际市场参与度。
【华泰证券:充电桩“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出台 充电桩建设有望提速】 华泰证券指出,10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指出要持续健全充电网络,到2027年底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华泰证券认为行动方案将大幅加速充电桩的建设,有望为充电桩产业链公司提供业绩增量,并带动我国汽车电动化提速。推荐充电桩企业、充电模块企业、充电运营企业,建议同步关注锂电产业链企业。(财联社) 【当升科技:投资设立锂离子动力电池回收合资公司】 当升科技(300073.SZ)公告称,公司拟与北京北矿资环科技有限公司、邳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诚通科创投资基金(北京)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北矿资环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负责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绿色循环利用等业务。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78,800万元,当升科技拟认缴出资7,880万元,持有合资公司10%股权。此外,公司还审议通过了《董事长及高级管理人员2025年度考核指标》。(财联社) 【欣旺达: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已完成400Wh/kg产品方案和工艺验证】 欣旺达(300207.SZ)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v中称,公司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完成开发,能量密度>300Wh/kg;第二代半固态电池的电芯样品已开始进行中试试验;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已完成400Wh/kg产品方案和工艺验证。公司预计2025年动力电池出货量情况良好,主要原因为现有客户的出货量增加以及新定点客户的逐步放量,且储能电芯出货量增长。公司已成功验证半固态技术在消费类电池领域的量产可行性,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移动电源、无人机等消费电子领域。(财联社) 【2连板国晟科技:铁岭环球尚未开展实际经营 后续拟投建固态电池产业链AI智能制造项目】 国晟科技(603778.SH)公告称,公司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况。公司于10月15日披露了《关于对外投资暨关联交易的公告》,控股子公司安徽国晟新能源拟以2.3亿元向铁岭环球进行增资,后续投资建设固态电池产业链AI智能制造项目。本次对外投资事项将使公司承担一定的流动性风险,投资标的铁岭环球尚未开展实际经营,存在可能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并且项目的推进实施也具有不确定性。(财联社) 【四川:10月18日起暂停实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 四川省商务厅官微10月16日晚间发布公告,将优化调整2025年四川省汽车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其中,将自2025年10月18日00:00起,暂停实施四川省2025年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政策,后续调整政策待确定后及时公告。对于已按期提交申请的个人消费者,需通过原渠道及时关注审核进度,如需修改或补充提交申请资料的,应于2025年12月10日前通过原渠道提交。逾期未提交或未按要求提交的,视为放弃申请。(财联社)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坚决反对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关税】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出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2025年会议期间表示,宝马集团始终是欧中、德中合作的架桥者。“我们坚信,开放的市场、清晰的规则比贸易壁垒更能带来共同繁荣。”齐普策强调,宝马集团坚决反对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关税,并已向欧盟法院提起诉讼,这表明宝马集团始终倡导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财联社) 相关阅读: 上海屹锂全固态电池项目正式落地并启动了上海慧丰科技园的产业招商季【SMM分析】 《珠海市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之解读【SMM分析】 比亚迪固态电池路线图曝光 2027年实现千公里续航【SMM分析】 【SMM分析】100%关税冲击下,储能市场是否受到影响? 商务部海关总署58号公告11月实施 出口管制或将是对固态电池产业的保护【SMM分析】 【SMM分析】9月锂电全产业链进入旺季 预计终端需求持续增量 【SMM分析】聚焦石墨负极出口管制:解码新政驱动下的产业重塑与全球变局 节后钴系产品“涨声”延续 四钴2日上涨3万元 关注出口配额落地情况 【周度观察】
据外媒报道,韩国车企起亚的首席执行官Ho Sung Song表示,该公司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其在欧洲的纯电动汽车产量提升近两倍。 Ho Sung Song透露:“到2027年,斯洛伐克日利纳(Zilina)工厂即将投产的EV2车型,年均产量预计将达到约10万辆。” 同时,Ho Sung Song补充称,起亚计划到2027年将日利纳工厂EV4车型的年产量提升至8万辆以上。“加上韩国工厂的额外产量,起亚EV4车型的全球总产量预计将达到约10万辆。” Ho Sung Song是在起亚EV5紧凑型SUV与PV5中型厢式货车的媒体发布会间隙发表上述言论的。他表示,起亚的目标是分别在全球范围内实现EV2小型掀背车与EV4紧凑型掀背车10万辆的年产量——这一规模足以满足供应商需求,同时确保车型具备盈利能力。 Ho Sung Song为起亚日利纳工厂设定的纯电动汽车产量目标,远高于起亚欧洲区今年8月做出的预测。当时,起亚欧洲区首席执行官Marc Hedrich表示,起亚EV4车型2026年“2万辆至3万辆”的产量目标是合理的;同时,Marc Hedrich补充称,明年EV4与EV2车型的合计产量可能占日利纳工厂总产量的“10%至20%”。据悉,起亚日利纳工厂的现有产能为32万辆,若安排加班生产,产能可提升至35万辆。 起亚欧洲区管理人员在给《欧洲汽车新闻》的电邮中表示,自今年8月起亚EV4车型发布后,市场反馈(包括消费者与媒体评价)积极,因此该公司调整了生产计划。 另外,起亚将投资1.08亿欧元,以在日利纳工厂投产EV4与EV2车型。其中,EV4是起亚在欧洲生产的首款纯电动汽车,已于8月20日启动量产;而EV2将成为起亚在欧洲市场售价最低的纯电动车型,计划于明年在该工厂投产。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研究机构Dataforce的数据显示,在欧盟、英国、冰岛、挪威和瑞士地区,起亚今年前8个月的销量达354,383辆,同比微降3%;而其中起亚纯电动汽车销量则同比大涨56%至71,179辆。起亚的目标是,到2030年,纯电动汽车在其欧洲总销量中的占比将从今年前8个月的20%提升至74%。 据悉,2024年开始执掌起亚欧洲区的Marc Hedrich,不支持欧盟偏离“2035年起禁止销售新燃油车”的计划。今年8月份,Marc Hedrich称:“我们正准备推出大量纯电动车型,若此时突然被迫停止纯电车上市,将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Marc Hedrich的言论凸显出起亚为扩大纯电动车型产品矩阵、以如期实现欧盟减排目标,已投入巨额资金。
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在韩国市场面临新的困境,近期有报道显示,其在韩国的4,500辆电动汽车存在严重电池缺陷,这可能导致其无法继续获得韩国政府的电动车补贴。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大量特斯拉汽车出现了电池故障。问题核心直指“BMS_a079错误”故障代码,这一电池管理系统故障已困扰近4,500名特斯拉韩国车主。该故障在Model 3与Model Y车型中均有出现,会触发安全协议,将车辆电池最大充电量限制在50%,导致车辆续航能力大幅缩减,对用户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这一问题已持续发酵多时,主要波及2021年款特斯拉车型,4,351辆受影响的车辆累计报告故障达4,637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数百起案例中,电池更换后该问题仍反复出现,一些用户将此归咎于特斯拉使用了翻新电池组而不是全新电池组。 在大多数情况下,特斯拉会在保修期内承担维修费用。然而,许多涉事车辆因行驶里程超出上限导致保修失效,车主需自行支付超过3,000万韩元(约合2.2万美元)的高额维修费,才能恢复车辆正常使用。此举引发了韩国特斯拉车主群体的强烈不满。 目前在韩国,高达22%的2021款Model Y和12%的2021款Model 3车型受到影响。如此高的故障率让消费者认为,这并非正常磨损,特斯拉理应对相关缺陷实施召回。 韩国民间组织Citizens United for Consumer Sovereignty现在要求特斯拉韩国公司对此问题负责。他们呼吁特斯拉公司全面召回所有受影响的车辆,并由韩国国土交通部进行彻底调查,以找出问题的根源。 这一情况也引起了韩国政府的注意。该国环境部已向特斯拉发出严厉警告:必须解决此问题,否则将可能取消其享受丰厚政府补贴的资格,而这些补贴一直是韩国电动汽车普及的关键驱动力。 一位负责电动汽车补贴项目的韩国政府官员表示:“我们已经要求特斯拉韩国公司就这个问题给出明确回应,但尚未收到任何回复。如果该公司继续不予回应,我们将别无选择(只能考虑暂停补贴)。我们不能为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车辆提供公共资金补贴。” 目前韩国对电动汽车的购置补贴最高可达580万韩元(约合3,950美元),这一激励政策是推动韩国成为特斯拉全球关键市场的重要因素。 目前,特斯拉已在韩国市场站稳脚跟,在2024年成为韩国销量第三的进口汽车品牌。近期,特斯拉更仅凭借电动汽车产品,已连续三个月稳居韩国进口乘用车销量榜首,打破了此前由奔驰、宝马主导的韩国进口汽车市场格局。 然而,此次电池故障问题以及潜在的丧失补贴资格的风险,或将冲击特斯拉在韩国的现有市场份额。
近日,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受理浙江苍海禾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木质素基硅碳负极材料项目环评文件的公告。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施工工期12个月。项目以多孔碳半成品为原辅料,通过整形、除磁等工序年产多孔碳负极材料3000吨。 资料显示,浙江苍海禾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碳负极材料制造和销售的企业,为迎合企业发展需求,该企业将进行搬迁,拟购买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绿能小镇浦湾西路以东、海虹路以南、绿能大道以西、浦湾东路以北LNB-16-2地块、LN-B-16-3地块作为生产厂房,用地面积为20,000㎡,项目主要设备为除磁机、整形机、包装机。
近日,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受理浙江苍海禾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木质素基硅碳负极材料项目环评文件的公告。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施工工期12个月。项目以多孔碳半成品为原辅料,通过整形、除磁等工序年产多孔碳负极材料3000吨。 资料显示,浙江苍海禾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碳负极材料制造和销售的企业,为迎合企业发展需求,该企业将进行搬迁,拟购买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绿能小镇浦湾西路以东、海虹路以南、绿能大道以西、浦湾东路以北LNB-16-2地块、LN-B-16-3地块作为生产厂房,用地面积为20,000㎡,项目主要设备为除磁机、整形机、包装机。
10月14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5年9月动力电池月度数据。 9月动力电池装车量76GWh 数据显示,9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76.0GWh,环比增长21.6%,同比增长39.5%。1-9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493.9GWh,累计同比增长42.5%。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 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35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减少1家。排名前2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48.5GWh、61.6GWh和71.8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63.8%、81.1%和94.4%,前10家占比较去年同期减少4.4个百分点。 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51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增加2家,排名前2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321.9GWh、403.5GWh和465.9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65.2%、81.7%和94.3%,前10家占比较去年同期减少1.6个百分点。 从市场份额来看, 国内动力电池TOP15企业方面,与8月份相比,9月,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瑞浦兰钧、LG新能源、因湃电池、远航锦锂、多氟多8家市场份额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LG新能源增速最高,达0.58个百分点。 与2024年1-9月相比,今年1-9月,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瑞浦兰钧、正力新能、吉曜通行、因湃电池、楚能新能源、多氟多市场份额实现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国轩高科增速最高,达1.20个百分点。 从国内动力电池TOP15排名变化情况来看, 与8月份相比,9月,TOP6公司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排名不变,蜂巢能源、瑞浦兰钧上升一位,分别位列第7位、第8位,正力新能从7位回落到第9位,LG新能源与吉曜通行排名互换,分别位列第10位、第11位,楚能新能源、因湃电池、远航锦锂、多氟多排名不变,分别排名第12位、第13位、第14位、第15位。 与2024年1-9月相比,今年1-9月,TOP9公司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蜂巢能源、瑞浦兰钧、正力新能排名保持不变;吉曜通行替代极电新能源,与LG新能源排名互换,分别为第10位和第11位;因湃电池排名由第15位上升至第12位;多氟多由第13位下降至第14位;楚能新能源和远航锦锂新上榜,分别排名第13位和第15位。 年内磷酸铁锂装机超400GWh 电池出口方面, 9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出口26.7GWh,环比增长18.2%,同比增长28.3%,占当月销量18.2%。中创新航、比亚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中汽新能等超过平均增速。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出口占比分别为66.0%和34.0%,和上月相比,其他电池占比提升0.6个百分点。 1-9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出口达199.9GWh,累计同比增长45.5%,占前9月累计销量18.7%。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瑞浦兰钧等超过平均增速。动力和其他电池占比分别为64.6%和35.4%,和1-8月累计相比,动力电池占比提升0.2个百分点。 按照材料划分来看, 9月,我国三元电池装车量13.8GWh,占总装车量18.2%,环比增长26.5%,同比增长5.2%;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62.2GWh,占总装车量81.8%,环比增长20.5%,同比增长50.4%。 1-9月,我国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91.2GWh,占总装车量18.5%,累计同比下降7.8%;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402.6GWh,占总装车量81.5%,累计同比增长62.7%。 公司方面, 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欣旺达、瑞浦兰钧、正力新能、吉曜通行、蜂巢能源、因湃电池、楚能新能源、多氟多、远航锦锂、赣锋锂电上榜“2025年1-9月国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TOP15”。 宁德时代、中创新航、LG新能源、蜂巢能源、欣旺达、亿纬锂能、正力新能、孚能科技、国轩高科、SK On、巨湾技研、比亚迪、荣盛盟固利、微宏动力、中汽新能上榜“2025年1-9月国内三元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TOP15”。 同时上榜“2025年1-9月国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TOP15”“2025年1-9月国内三元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TOP15”的公司有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正力新能、亿纬锂能、欣旺达、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等8家。 其中,宁德时代双线冠军宝座已十分稳固,中创新航分别位居三元动力电池第二位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第四位,亿纬锂能、欣旺达稳居双线TOP5、6行列,排名互换,双技术路线并行发展优势凸显。 此外,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动力和其他电池关键材料需求概算数据显示,9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用三元材料6.3万吨,磷酸铁锂材料29.9万吨;负极材料21.1万吨;隔膜30.2亿平方米;三元电池用电解液2.8万吨,磷酸铁锂电池用电解液17.9万吨。 1-9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用三元材料47.2万吨,磷酸铁锂材料221.1万吨;负极材料156.8万吨;隔膜224.1亿平方米;三元电池用电解液21.1万吨,磷酸铁锂电池用电解液132.7万吨。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