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锂: 本周碳酸锂价格延续跌势。 目前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供应方面虽部分锂盐厂有减停产预期,但整体库存水平仍处高位。此外,下游接货意愿仍较弱,难有大批量散单成交。预计后市受供大于求的格局影响,市场部分低价抛货行为持续拉低现货价格,碳酸锂价格仍有一定下跌可能。 本周氢氧化锂价格跌势拉大。国内价格方面,由于苛化端低价货源持续流入市场,拉低市场整体价格。 虽然部分大厂报价仍保持坚挺,但受下游采购需求走弱的影响,高价成交仍有较大压力,因此主流氢氧化锂价格呈下行趋势。海外价格方面,受国内低价以及海外需求弱势的影响,海外价格难以维持,预计后市亦维持下跌之势。 钴: 本周电钴价格小幅下行。供给端电钴新增产线尚未实现全面投产,但交储完成后市场出现电钴现货增量,供给有所增加;需求端电钴下游磁材与高温合金市场仍表现冷清。 本周电钴头部大厂出厂价格下调,贸易商跟随盘面报价,在目前供大于求的现状下,预计下周电钴价格将继续下落。 本周钴中间品价格下调。从需求端来看,钴盐冶炼厂仍有中间品库存且无采购意愿。 从成本端来看,海外电钴价本周承压,氢氧化钴系数指标下调。因此本周钴中间品价格预期会小幅下行。 本周硫酸钴价格延续下行。从需求端来看,下游需求持续疲软,前驱体厂仍有一定的硫酸钴库存且开工率不佳,无采购计划。 从供给端,价格下行下,前期囤货的贸易商低价甩货行为进一步拉低市场价格,同时,钴盐厂挺价意愿日渐走低。整个市场呈现“有价无市”的冷清状态,后市预期价格会继续下行。 本周四氧化三钴价格小幅下行。近期氯化钴和硫酸钴原料价格下跌,四钴成本稍有下行;国内数码市场需求惨淡,导致钴酸锂正极需求不佳,进而四钴需求也随之清淡。 部分四钴厂商产量减少,甚至出现停产迹象。综合因素导致四钴价格也呈现出下调趋势,预计下周四钴价格仍将下行。 三元材料: 本周三元材料价格下跌。锂价拉动下成本持续下行,下游需求端较为惨淡,动力市场方面国内需求惨淡,海外订单增势明显放缓。 零单市场方面询盘成交清淡,叠加原料价格难以止跌下观望情绪仍浓厚。后市预期受成本拉动价格仍具下跌空间。 磷酸铁锂: 本周磷酸铁锂价格下跌。月初燃油车降价影响已经充分显现,消费者观望情绪渐浓,终端车市去库节奏缓慢。 下游需求的减弱,导致磷酸铁锂企业均积累了一定量的库存。库存压力下,极端低价出货行为发生,但市场成交依然偏少。两大主要原料,碳酸锂和磷酸铁依然延续跌势,成本支撑不足。后市在市场需求未有明显恢复和原料价格继续下跌影响下,磷酸铁锂价格仍将继续下跌。 下游及终端: 近期,部分新能源车企陆续公布3月成绩单。 从数据来看,多家车企单月销量有所回暖,广汽埃安、理想汽车3月销量强势上行,分别交付新能源汽车4.0万辆与2.08万辆,分别环比增长33%与25%,同增97%与89%。而蔚来汽车与哪吒汽车同样交付破万,分别交付1.04万辆与1.0万辆。值得注意的是,小鹏汽车3月实现交付0.7万辆新能源汽车,环增17%,旗下3月10日上市的中改车型P7i交付逐渐上量并成为当前公司支柱型产品。整体来看3月燃油车及新能源汽车整体库存仍高,多款燃油车型价格波动较大,下游观望情绪较重,实际销量转化率有限,距完全恢复仍需时日。 》点击查看SMM 新能源 产业链数据库 新闻: 【3月新能源车市回暖 数家车企销量过万】截至4月2日,已有多家新能源车企披露3月成绩单,不少车企销量持续回暖。新势力阵营方面,理想、蔚来、哪吒销量过万,理想稳夺销冠。传统车企阵营方面,埃安在2月销量突破3万辆大关后,3月进一步突破4万辆大关,迈入规模效应新阶段。业内人士预计,后续车企降价潮有望降温,行业竞争呈加剧趋势,高成本同质化产能将逐步出清,降本提效成产业发展趋势。 【比亚迪:前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92.8%】比亚迪公告,公司2023年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0.7万辆,本年累计销量55.2万辆,同比增长92.81%。比亚迪同时披露,2023年3月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合计1.33万辆,3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9.891GWh。 【乘联会崔东树: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将有850万辆的规模】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展望2023年,整个经济发展要靠车市的驱动,但目前电池的技术发展还有一定瓶颈,低成本化做得比较好,高端技术化发展相对来说有一定压力,未来中国城市汽车消费将以增换购为主,高端化将成为发展的重要核心推动力。崔东树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将有850万辆的规模,有望实现30%左右的增长,呈现增速逐步放缓、出口增长较强的态势,总体来看中国汽车产销必然会突破4,000万辆。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辛鑫 021-51595829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王一帆 021-20707914
全球绿色能源产业理事会主席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近日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的企业家高峰论坛上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硅材料和锂材料作为两大战略性新兴材料,正在能源转型变革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指出,硅材料是未来的“新煤炭”,锂材料是未来的“新油气”,这绿色低碳发展的“两条主线”和“两个替代”是通向零碳未来的必选项和根本趋势。 朱共山表示,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正处关键时期,产业革命的根本是材料革命,科技革命的载体是材料科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硅材料和锂材料作为两大战略性新兴材料,正在能源转型变革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谈到,硅材料是未来的“新煤炭”。能源转型的实质,是硅能源替代碳能源。 在2021年6月份的上海SNEC大会上,朱共山首次提出,碳中和正在催生一场“硅基能源”取代“碳基能源”的清洁替代革命。能源转型的实质,是以“硅能源”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碳能源”。 朱共山表示,与碳能源日渐枯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硅能源或者说硅材料的有效利用才刚刚开始,而且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硅材料作为光伏、半导体等产业的“火车头”,是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 他介绍,在光伏领域,晶体硅材料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硅光伏电池占世界光伏电池总产量的98%以上,其中多晶硅电池约占55%,单晶硅电池约占36%,其它硅材料电池约占7%。目前,中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量在全球市场份额均超过70%,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2年末,全球工业硅总产能为631万吨,其中我国产能为571万吨,占比高达90.5%。 朱共山认为,在全球迈向碳中和的道路上,硅能源将扛起重任。光能源为硅能源提供能量之源,硅能源为光能源提供最佳载体。光伏发电从硅基到系统,每峰瓦太阳电池一年大约平均可发出1.5度电,能量回收期只有1年左右。 “协鑫FBR颗粒硅现在的综合能耗,现在已经做到只有传统工艺的23%,每公斤电耗降至14度电以下,可以带动光伏系统全过程能耗再降低70-80%甚至更多,应用至系统发电后,只需要半年多一点就可以收回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而太阳能组件可稳定运行25年以上,有些甚至达30年。”朱共山表示,依托于硅能源的光能源,其全生命周期的电力产出是投入的65倍左右,是最经济、最普惠也最低碳的新能源材料基石。“工业化时代的核心产品以碳基为主,电气化时代的核心产品以硅为主,硅能源将从源头改变世界,成为能源的心脏。” 朱共山强调,锂材料是未来的“新油气”,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交通的电气化替代,交通电气化替代的核心,就是用锂,来替代油和气。 “今年以来,虽然锂价下跌,市场逐步回顾理性,但从资源禀赋来看,我国锂资源相对匮乏,优质锂资源稀缺,锂资源开发技术和进度与需求的增速还不匹配,锂材料与电动汽车、风光储能、通讯储能、家用储能之间的供需关系,仍将在一定时期内处于失衡状态。在动力电池方面,不管是主流的磷酸铁锂、三元锂,还是其它技术路线,都是电芯成本、安全诉求和能量密度之间的平衡侧重,归根结底都离不开锂材料。”朱共山表示,储能电池也是拉动锂资源需求增长的重要一环。除了电力系统,在电信基站、海外用户储能、数据中心等领域,都对锂电池有着旺盛需求。 他介绍,在锂材料领域,协鑫重点聚焦上游的锂矿、盐湖资源开发,以及正极材料、电池级磷酸锂领域发力,衔接PACK包、储能、换电站等移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业务闭环,构建锂生态圈。“目前,协鑫在四川的仁寿、乐山,分别投建36万吨和3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在眉山依托新一代硫酸法碳化工艺技术,投建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形成垂直一体化配套。”
3月30日,成都市龙泉驿区2023年一季度重大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亿纬锂能等27个重大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30亿元。 据悉,亿纬锂能项目协议投资100亿元,主要涉及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两大板块,储能电池方面,主要生产高容量和高倍率21700电池,预计年产9GWh;动力电池方面,主要生产动力电池及系统,预计年产21GWh。 今年3月20日,亿纬锂能沈阳储能与动力电池项目刚宣布开工,该项目于去年9月正式签约,总投资100亿,主要生产储能与动力电池,规划产能40GWh,计划于2026年正式投产。 3月17日,亿纬锂能惠州三十、三十一工厂正式投产,以上2大工厂总投资31亿元,主要生产动力电池,合计产能达到12.5GWh,可配套18.4万纯电动乘用车。 业绩方面,财务数据显示,2022 年,亿纬锂能实现营业收入 363.05 亿元,同比增长 114.82%;归母净利润 35.1 亿元,同比增长 20.79%。 对此,亿纬锂能表示,2022年,在上游主要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的背景下,公司适时调整产品定价机制,各产品线的盈利能力得到较好修复;同时,公司主业电池业务发展良好,随着新工厂、新产线进入量产阶段,出货规模增长迅速。
印尼政府周一表示,为了吸引投资进入国内生产,决定将电动汽车的增值税从11%下调至1%,以鼓励人们使用电动汽车。 印尼海事与投资事务协调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项激励措施将于本月生效,并将持续到年底。 SMM认为,印尼下调电动汽车增值税将刺激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到印尼投产,深化镍产业链发展。 推荐阅读: ► 美“绿色”补贴连盟友都不满 印尼抨击“不公平” 印尼镍资源或成“利剑”!
3月市场整体风格冷热不均,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个股震荡整理。但同时,以ChatGPT为首的AI热度持续了一整月,板块诞生了不少牛股,三六零、同花顺等单月涨幅均超60%。 对于4月,券商青睐哪些板块和个股?财联社梳理了10家券商的金股后发现主线大致有两个: 第一个是TMT为代表的数字经济。 细分赛道为ChatGPT、AI、算力等,科大讯飞获得了三次推荐。 第二条则是估值合理,业绩驱动的一季报行情。 以传统的新能源、医美行业为代表。宁德时代、爱美客都获得了三次推荐。 自从3月24日TMT+电子的成交占比达到46%后,市场对板块能否持续一直争论不休。财联社整理发现,大多数券商对后续TMT行情普遍看好。 兴证策略指出,本轮数字经济行情或类似当年的核心资产与新能源。基本面和政策环境的双重驱动或支撑“数字经济”其穿越短期的交易拥挤,继续形成市场中期的主线聚焦方向。此外,3月以来市场资金面整体回暖,其中外资配置盘更再次加速流入并重点加仓TMT方向,也将为“数字经济”行情的延续提供支撑。 中信建投通过向白名单客户通过问卷星形式发送了调研问卷,主题为如何看待TMT风格的持续性。 调查结果显示,85.6%的参与投资者认为TMT行情未完, 中期趋势向好;71%的参与投资者认为本轮行情可类比13年互联网+行情,且数字经济大有看点。 除了以TMT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外,不少券商将目光投向了估值较为合理,行业整体增速较高的行业。也因此,以宁德时代、爱美客为首的老龙头能被券商集中推荐。 浙商证券指出,需求快速回暖+医院积极促销,医美加速复苏。一方面,短期受益于医美疫后修复确定性强,速度快。轻医美项目多疗程、高复购、高粘性,且核心客户面向收入稳定的中高消费人群,消费力更有保障。另一方面,中长期受益于渗透率和消费频次的双重提升。中国医美渗透率仍为个位数,在市场教育、技术升级、消费下沉等驱动下保持高增。 关于动力电池,人们普遍担心燃油车的价格战挤压新能源车销量,从而影响动力电池出货量。 浙商证券认为,在电池产业链,行业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持续去库存,中游材料出货量低于实际需求。在价格/加工费方面,浙商证券预计2023年电池及材料产能过剩陆续来临,在需求增速下行过程中,产业链降价尚未见底,其中碳酸锂价格是核心指标,根据SMM数据,截至2023年3月24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27.5万元/吨,较年初下降46%。展望2023年后续,产业链成本见底后有望维稳,消费者购车意向将逐步兑现,产业链盈利有望逐季回升。
格林美日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成立了氢燃料电池材料研究中心,研发汽车用氢燃料电池催化剂材料,主要致力于铂碳催化剂、铂钴合金催化剂、铂钴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开发。目前公司研发的Pt/C催化剂与行业头部企业同系列产品性能相当。同时,公司已和国际头部车企开展氢燃料汽车智能拆解、电堆拆解、提取铂等贵金属技术的研究。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公司资源回收业务中是否包括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产品的问题,公司作为循环经济领域的领先企业,拥有对钴、镍、铜、钨、金、银、钯、铑、锗、稀土等多种稀有金属进行资源化综合回收利用的技术,形成了国内比较完整的稀有金属资源化循环产业链。 此外,格林美还回应了公司的钠电池发展现状的问题:公司目前已经具备万吨级钠离子电池前驱体材料以及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能,并将有进一步钠离子电池材料产业规划。
锂电产业链董事长坐不住了。财联社记者近日从多个锂电产业链公司获悉,公司的董事长不是在出海,就是在规划出海的路上。利元亨(688499.SH)IR陈丽凡更是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目标今年海外市场占比30%。 董事长们的踪迹,或侧面反映出锂电产业链风向。相对于国内锂电市场“神仙打架”的局面,像欧洲、美国这种电动车渗透率逐步升高的地方,本土电池产能还存在较大不足,多个公司已开始布局。孚能科技(688567.SH)相关人士称,随着公司产能放量,公司将全面对接海外客户,海外销售已作为公司重要的经营战略之一。 国产锂电产业链“集体出海” “卢总马上出国日本、韩国参加展会。”陈丽凡对财联社记者透露。记者多方询问,像利元亨这样积极出海的公司董事长,在国内锂电产业链不在少数。 董事长们的踪迹,或侧面反映出锂电产业链风向。至于出海的原因,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相对于国内充分竞争的市场,国外未能满足本土需求;二是手握巨额订单或项目定点,跟随出海;三是海外市场毛利率相对更好。 令人咋舌的扩产潮,让资本市场和电池行业产生结构性产能过剩的焦虑。而根据财联社前期报道,锂电材料在经历疯狂的价格上涨潮后,目前已大幅回调,以原材料碳酸锂为例,较去年11月中下旬60万元/吨的高点,已经“腰斩”。 而通过寻求海外订单来缓解国内市场的压力,或成为锂电产业链的共识。如果说2020年前后,部分国内锂电产业链宣布将赴海外布局只是星星之火,那么2023年则有了“东风”燎原之势。 公开资料显示,第19届“世界智能能源周”吸引了来自约3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200家企业。而参加太阳能发电展的约160家企业中,中国企业超过70家;蓄电池展的约180家参展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其中,欧美是国内锂电产业链出海的重点。陈丽凡表示,在全球节能减排、欧洲2035年禁售新燃油车、2023年美国电动车产业链补贴等趋势下,欧美地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增长,支撑上游锂电设备需求持续增长。 招商证券游家训团队认为,美国IRA法案落地,单车最高补贴达7500美金,将极大刺激基数、渗透率双低的美国电动车市场,同时美国也在大力培养本土锂电产业链,但在中短期来看难以形成规模,对于锂电材料、电池要还是要依赖亚洲供应链,IRA对国产材料的实际影响可能好于预期。欧洲PHEV补贴加速退坡,纯电占比有望快速提升,对应动力电池需求增速更高。 与此同时,“欧美本土设备厂商无法满足需求,因此近两年相关订单大规模流入国内,而且订单多为长期合同,这也是国内厂商纷纷出海扩产的重要原因,2023年锂电装备企业海外市场潜力可预期。”陈丽凡进一步说明。 “随着公司产能放量,公司将全面对接海外客户,海外销售已是公司重要的经营战略之一。”上述人士称。 除了需求预期向好之外,财联社记者通过查阅宁德时代、新宙邦、容百科技、恩捷股份等锂电产业链的2022年年报获悉,相关产品的境外销售毛利率,普遍相对国内更高。 机遇与挑战并存 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近日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无论是政府还是下游汽车企业,都希望上游供应链可以离汽车更近一点,这样可以避免关键材料被“卡脖子”和物流等环节的不确定性,并促进本土电动车产业发展。 国内锂电产业链已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以动力电池为例,SNE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总装车量排行榜中,宁德时代和其他6家跻身全球前十的中国厂商,总共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60.4%。 高占比份额及完整产业链带来的规模化竞争力亦开始显现。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国内产业链公司的规模效应和成熟度都相对更好,并且有着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也让国产锂电池在成本控制、供应保障等方面都有着更强的竞争力。 锂电出海自然离不开供应链的支持,陈丽凡表示,中国新能源和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比较早,催生了完整的产业链,各厂商在锂电整线设备、工艺、制造和协同方面具备比较成熟的综合优势,有助于满足海外厂商的需求,帮助海外企业产能落地和释放。 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相较于锂电池,锂电设备或率先受益。“从目前多家锂电设备企业保持满负荷生产的现状来看,订单旺盛,扩产实现的规模化效益可以降低成本,国产的锂电设备在全球具有明显竞争优势,未来生产效率将有更多提升。”上述人士进一步分析。 但在巨大的机遇面前,挑战同样存在。 有业内人士认为,海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国内锂电池企业都在大力拓展海外业务;另一方面,海外产业相关的政策也逐渐明确,比如美国已经实施的《通胀削减法》(IRA法案),以及欧盟计划实施的《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等。这意味着海外市场从单一维度的产品竞争升级到多维度的体系竞争。 李世江也表示,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这有望继续为电池企业的下游需求释放较大增量。在这个时候,谁能更快地了解市场需求,进行技术突破,并尽快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才是把握窗口期的关键。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4月1日讯: 珠海市赛纬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月29日更新上市申请审核动态,并更新其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其2022年度财务披露数据如下: 此外:2022年公司前五名客户分别为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捷威动力、鹏辉能源,分别占销售额总26.72%、12.60%、10.38%、9.23%、7.20%。前五名客户销售总额占2022年销售总额66.14%。 2022年前五名供应商为多氟多、江苏新泰、江西石磊、福建龙德、抚顺东科,采购额分别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为23.35%、15.45%、13.83%、7.61%、7.33%。前五名供应商采购总额占2022年主营业务成本67.57%。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电解液环节: 【华盛锂电LiFSI一期500吨计划于年中试产】华盛锂电于近期公布2022年年报,主营业务继续深耕于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领域,此外,在新型添加剂领域,公司与三美股份展开合作双氟代磺酰亚胺锂LiFSI相关合作,以子公司盛美锂电为主体,新建的“年产 3000 吨双氟代磺酰亚胺锂项目”一期 500 吨项目预计于 2023 年年中进行试生产。 【海科新源IPO注册获批】2023年3月24日深交所披露: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同意海科新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此次IPO海科新源拟募资15.12亿元,并且全部用于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及配套项目(二期)。二期拟建设1套4万吨/年电池级碳酸乙烯酯装置、1套6万吨/年电池级碳酸甲乙酯/二乙酯装置和2套7万吨/年碳酸二甲酯装置。其碳酸酯系列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客户覆盖天赐材料、比亚迪、国泰华荣、杉杉股份等;海外客户覆盖三菱化学、中央硝子、韩国天宝、 韩国 ENCHEM 等电解液厂商。 【新宙邦2023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净利同降48.20%-57.98%】新宙邦披露一季报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2.15亿元-2.65亿元,同比下降48.20%-57.98%。公司称由于公司电池化学品业务面临春节假期延长、下游客户开工不足的复杂局面,虽然公司坚持稳住市场份额的经营策略,但受上述因素影响,出货量不及预期,叠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给需求关系变化的影响,销售价格同比大幅下降,销售额同比下降。 【瑞泰新材称原料价格快速下行带来公司产品成本下降】瑞泰新材近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称,碳酸锂等原材料的价格下行,将会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新能源材料业务相关产品的成本。另外公司的产业链模式相对较短,快进快出,在原材料降价过程中相对有利。 【下行周期部分六氟企业不堪重负停产休整】自2022年Q4终端需求减量以来,六氟磷酸锂进入价格下行周期。一方面原因在于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带动六氟成本下行,六氟价格存在下调空间,但根本原因在于六氟磷酸锂当前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价格持续下跌,直至击穿部分企业成本线。亏本订单持续一段时间后,部分企业3月中旬后选择陆续停产。截止3月30日,SMM 六氟磷酸锂(99.95% 国产)报价10 – 10.8 万元/吨。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