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

  • 湖南博盛改扩建项目启动试机 干法锂电隔膜年产能将达9.5亿㎡

    东风股份(601515)消息显示,为抢占市场先机,加快产品和技术升级,进一步扩大产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湖南博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博盛”)于今年启动“年产9.5亿平方米干法动力锂电池隔膜改扩建项目”。2023年6月,湖南博盛3#、5#厂房启动二次装修。从厂房装修到设备进场、安装、调试,仅历时3个月的时间,湖南博盛改扩建项目产线即将启动试机。 改扩建项目完成后,湖南博盛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面积5.7万余平方米,将形成年产9.5亿平方米干法锂电隔膜的生产能力。 资料显示,湖南博盛是东风股份成员企业深圳市博盛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博盛新材")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7年10月,注册资本为2亿元,专注于多层共挤电池隔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作为干法制膜领域的领军企业,博盛新材在新能源电池隔膜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湖南博盛则是博盛新材在生产方面的重要基地之一。 湖南博盛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动化、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是比亚迪、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的优质供应商。

  • 30亿元!年产10万吨!上海墨砾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前驱项目开工

    “麒麟汇上海三元商会”消息显示,9月28日,上海墨砾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前驱体项目开工活动仪式在福建省三明经济开发区吉口新兴产业园顺利举行。 上海墨砾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前驱体项目位于三明经济开发区吉口新兴产业园,总投资3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20亿元),规划用地面积300亩,建设年产10万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前驱体项目,项目最终实现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产能10万t/a,高纯球形石墨5万t/a。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25亿元、税收1亿元以上。

  • 比亚迪前三季度销售新能源车近208万辆 动力及储能电池装机突破100GWh

    10月2日晚间,比亚迪股份(01211)在港交所发布9月产销快报,公司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8.75万辆,去年同期为20.13万辆。 乘用车方面,9月,比亚迪销售286,903辆,同比增长42.8%。其中,9月,公司王朝/海洋销售273,747辆,同比增长36.2%;腾势汽车销售13,156辆;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28,039辆,同比增长262.4%。 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累计销量为207.96万辆,同比增长75.48%。至此,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超540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9月15日,“元PLUS第50万辆下线暨冠军版上市发布会”在比亚迪安徽合肥基地举行。作为比亚迪首款“战略出海”的全球化乘用车,元PLUS上市仅19个月即达成第50万辆下线,足迹遍布全球58个国家,并在多个国家成功问鼎新能源销冠! 9月4日,比亚迪携海豹、宋PLUS EV冠军版、元PLUS(海外命名为BYD ATTO 3)、海豚、汉以及腾势D9亮相德国慕尼黑车展。比亚迪欧洲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舒酉星介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在近一年内已进入了15个欧洲国家。 此外,电池方面,9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14.348GWh,今年前三季度累计装机总量约为100.931GWh。

  • 第4家零碳工厂来了!宁德时代电池零碳制造加速

    10月2日,宁德时代(300750)公布,近日,其全资子公司——成都市新津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津时代”)获得全球知名认证机构SGS颁发的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正式跻身零碳工厂行列,成为宁德时代第4家获此认证的零碳工厂。 资料显示,新津时代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于2021年7月开始量产。建厂伊始,新津时代便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规划清晰的节能减排路径;不断在能源利用、交通和物流、生产制造等环节进行改造和创新,全力减少碳排放。 电池网注意到,截至目前,宁德时代旗下共有4家工厂入榜零碳工厂,获评数量和速度在新能源行业遥遥领先。除了新津时代,其他三家工厂分别为: 2022年3月,全球知名认证机构SGS为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颁发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宁德时代宜宾工厂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 2023年5月,时代吉利(四川)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吉利”)获得TüV莱茵颁发的碳中和认证证书,标志着其在2022年已达成碳中和。时代吉利是时代吉利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时代吉利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由宁德时代与极氪汽车合资设立。时代吉利位于四川宜宾,于2022年全面投产。 2023年8月,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广东瑞庆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庆时代”)正式获得全球知名认证机构SGS颁发的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这标志着瑞庆时代在2022年达成工厂碳中和,正式跻身零碳工厂行列。这是宁德时代首个储能电池为主的零碳工厂,也是继四川时代宜宾工厂之后的第二个全资电池零碳工厂。瑞庆时代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是宁德时代十三大生产基地之一,于2022年5月开始量产。 2023年4月,宁德时代正式发布“零碳战略”——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致力于成为第一家实现碳中和的全球头部电池企业。 随着本次新津时代升级为“零碳工厂”,宁德时代向“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的零碳战略目标更进一步。

  • 中国储能企业出海“攻略”:A股磷酸铁锂厂商扛大旗 国产电芯接连斩获大单

    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新三样”, 而储能作为锂电池新的经济增长极,不仅能拉动投资、促进就业,还符合双碳背景下的绿色发展之路 。出海,成为储能的关键词。迈入2023年,中国储能企业在海外高歌猛进,成为行业的一抹亮色。这意味着,全球储能赛道正在酝酿新的变化。 眼下,储能堪称最热门的赛道之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新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 。在国内热火朝天,在国外也有了明显提速的迹象 。2023年8月, 就有远景动力、蜂巢能源、瑞浦兰钧、鹏辉能源、阳光电源五家储能企业拿下海外订单,创年内新高 。 分析人士表示,企业出海主要是因为 海外需求大 。由于种种缘由,中国的大电网打法,在海外并非主流,在不发达地区、岛国地区等微电网才是标配, 因而储能可谓刚需 。事实上,即使在发达地区,储能也大有用武之地。譬如,欧洲屡次出现负电价,2023年以来荷兰、挪威、芬兰、德国、比利时等欧洲发达国家均出现过电价为负数的情况。 再譬如,东南亚多个地区因为高温天气出现了停电或限电,影响了工业园区的正常运行,涉及多家跨国企业。究其原因,风电、光伏、水电等新能源激增,令电力供应结构出现灵活度欠佳。如若有了储能则不一样,通过调峰与调频确保电力稳定。不难看出,海外的储能市场广阔。 ▌ 美国市场成香饽饽 中国储能企业开启海外市场争夺战 从全球市场来看,中国、美国、欧洲目前是全球前三大储能市场。据欧洲储能协会测算,至2030年需部署200GW左右的储能,即每年新增14GW;至2050年需部署600GW储能,即2030年后每年新增20GW。 海外市场方面 ,分析人士表示, 欧美市场由于电力市场化程度高,盈利能力较好,已经成为中国头部储能产业链企业的重要业务布局方向 。 以美国为例,预计2023-2025年,美国储能市场装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8.5%。且在最新的IRA法案加持下,美国地区独立储能首次可以获取6%-8%的补贴,这其中若满足本土要求,补贴可增至8%。业内人士表示, 盈利性方面,美国电网市场化程度高,商业模式成熟、利润高、客户粘性高 。此外,硅价下降将刺激光伏装机项目,同步提高对配储的需求;电池成本下降,系统集成总体成本下降,刺激用户购买。另外,美国独立储能电站可以参与峰谷套利,可再生能源场景中的“光储一体”场景下配储能帮助光伏实现能源的时间转移,在价高时卖出,以获得更高收入。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2023年美国光伏装机重新恢复增长及ITC补贴力度的加大,预计美国储能需求将恢复翻倍以上的增速。对此, 不少储能企业纷纷加速“出海” ,以全面进军海外市场为主要目标。据财联社不完全整理, 在海外有布局储能相关业务 的上市公司主要为阳光电源、天合光能、科华数据、上能电气、鹏辉能源、亿纬锂能、欣旺达、科陆电子、固德威、盛弘股份、东方日升、派能科技、科士达等,具体情况如下: ▌ 国际储能市场A股磷酸铁锂厂商扛大旗 储能电芯企业奔赴海外连签大单 当前,在碳中和背景下,全球储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以往海外储能集成商偏向日韩电池企业的三元电池。对此,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海外储能项目参与电网等交易,适配需要有竞争力的价格。 而随着磷酸铁锂的高性价比、高安全和长循环等优势逐渐被认可,全球主要储能系统企业开始倾向与全球磷酸铁锂头部企业合作 。 此背景下,中国一枝独秀, 成为全球储能赛道当之无愧的“王者” ,掌握了行业无可争议的话语权。据SN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2年 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锁定全球储能电池市场的前三把交椅 ,而瑞浦兰钧、鹏辉能源、国轩高科的储能电池销量均超过5GWh。具体来看, 美系储能集成商主要包括特斯拉 、Powin Energy、Fluence Energy等。其中,特斯拉大储产品Megapack主要为宁德时代供应电芯,Powin已与瑞浦兰钧、亿纬锂能、海辰储能、远景动力等签署订单;Fluence也与远景动力、宁德时代等企业达成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 中国储能电芯厂商开始逐步向海外开拓 。分析人士表示,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是国内大储项目“增收不增利”,而海外大储产品单价高、市场成熟,部分海外市场叠加政策补贴, 给到电池企业的利润空间更高 。另一方面,海外市场对电池的认证、安全合规要求等较高,拿下海外市场也可侧面彰显电池企业的技术实力。 另外,整体来看,美国是确定的大储市场。 从电芯角度切入美国大储市场 ,能实现本地化生产的电池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主动权;然而,在全球经济博弈下,中国电池企业在美建厂阻力较大, 切入美系储能系统集成商供应链亦是不错的选择 。 据财联社不完全整理, 出口海外的储能电芯A股上市公司 主要为亿纬锂能、鹏辉能源、欣旺达等,还包括 自研电芯配套户储终端产品 的企业,如比亚迪、派能科技等。而另一边,储能电池出海的风吹向了大储, 截至目前,已经有包括瑞浦兰钧、远景动力、海辰储能、亿纬锂能等多家企业获海外储能集成商大单 ,单笔最大订单已达10GWh。A股上市公司具体业务如下: 然而, 出海路上也不乏“荆棘” 。业内人士表示,其一,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不同、法律不一样,更为重要的是电网标准不一致,终端消费习惯差异大。储能企业需要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本地化产品,从而才能在海外成功站稳脚跟,从做大走向做久。其二,建立稳定的海外分销合作关系、构建海外用户的画像、协同通信匹配、深度绑定海外渠道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其三,储能出海需要进行一系列认证,包括北美UL认证体系、欧洲CE认证体系等,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要酌情对待。

  • 据鸿海官网,9月28日,鸿海科技集团与加拿大固态电池设计制造商Blue Solutions宣布签订合作备忘录,鸿海将携旗下芯量科技(SolidEdge Solution)与Blue Solutions针对两轮电动车市场共同开发打造的固态电池生态系。 Blue Solutions和鸿海的合作首先将瞄准印尼市场。双方合作下一阶段,亦规划推动此电池系统进行不同应用,使其适用于其他电动车辆。

  • 【SMM分析】20万吨废旧锂电池梯次利用及综合回收项目获批

    SMM10月1日讯: 9月27日,湖南崯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万吨废旧锂电池梯次利用及综合回收项目》进行了环评拟批准公示。 建设地点:湖南永兴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开发区柏林工业园 项目概况:拟投资159428.42万元,新建20万吨废旧锂电池梯次利用及综合回收项目,环保投资12906.27万元,项目占地面积107608m2。 建设规模:总设计生产规模为年处理20万吨废旧锂电池,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57294.22万元,年处理6万吨废旧锂电池;二期投资34769.32万元,年处理6万吨废旧锂电池;三期投资13165.51万元,年处理8万吨废旧锂电池。据悉,湖南崯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为湖南腾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SMM认为,伴随着国内锂电回收市场的废旧锂电池可处理能力总量的进一步提高,产能与产量之间的错位匹配是后续企业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此外锂电梯次回收利用后续的发展与终端需求的定位也是值得后续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何让梯次利用回收梯次利用本身的需求,而非仅仅是在市场中持续性贸易流通,值得行业内诸位共同谋求的发展方向。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韩欣桐 021-51666908  

  • 【SMM分析】投资73亿元!多氟多宁福二期电池项目正式动工!

    SMM9月27日讯:今日,多氟多新能源南宁二期项目开工仪式正式举办。 据SMM了解,本次多氟多开工的项目为广西宁福锂电池二期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达73亿元,一旦项目完全建成,将形成15Gwh锂电池年生产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多氟多宁福项目一期总投资29亿元,项目内容为建设5Gwh的锂离子电池产线及配套设施,目前该项目已完全投产。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 原料端节前备库带动四氧化三钴价格三连涨 电解钴报价陷入僵持【SMM周度观察】

    SMM 9月28日讯:在经历9月首周的短暂上行之后,自9月15日以来,钴系产品现货报价相较以往要稳定不少,电解钴和硫酸钴现货报价已经连续两周持稳,而四氧化三钴却在本周迎来了新一轮的上行……SMM整理了双节前最后一周钴市场现货报价的变动情况,具体如下: 电解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 电解钴 现货报价在本周继续持稳,截止9月28日, 电解钴 现货报价暂稳于23.5~27.1万元/吨,均价报25.3万元/吨。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据SMM调研显示,从供应端来看,由于需要保证交储的量,当前冶炼厂产量表现较为正常;而需求端下游高温合金及磁材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采购意愿寥寥。且据SMM了解,贸易商环节库存较多,市场依旧维持供大于求局面,在寡淡的需求表现下,即便近期外盘电解钴价格持续走高,但是实际需求支撑并不强。因此综合来看,电解钴现货价格表现陷入僵持。 硫酸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硫酸钴 现货报价也持续维稳,9月28日 硫酸钴 现货报价稳于3.65~3.75万元/吨,均价报3.7万元/吨。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据SMM此前调研显示,硫酸钴供应端受杭州亚运会及原料价格偏高的影响,钴盐产量有所下滑;但由于前期各环节均有一定的库存,因此硫酸钴市场供应较为稳定;而下游需求端依旧维持寡淡,实际采购量较为有限。供需博弈维持,但由于冶炼厂月内出货较好,因此在成本支撑下,硫酸钴企业降价意愿较弱。 具体来看硫酸钴成本方面,钴中间品近期价格维持上涨态势,截止9月28日, 钴中间品(CIF中国) 现货报价在7.5~7.7美元/磅,均价报7.6美元/磅,较9月22日上涨0.25美元/磅,涨幅达3.4%。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对于钴中间品价格上涨的原因,SMM认为主要是其基本面供需表现偏紧的缘故。从供给端来看,因运输问题,钴中间品到港有所滞后,国内供给维持偏紧状态。从需求端来看,由于废料价格上涨导致部分回收企业转用原生料生产钴产品,从而致使市场对钴中间品需求略有增加。综合来看,由于下游钴盐价格亦有小幅上涨之势,钴中间品市场挺价惜售心态明显,现货低价难寻。因此在供需偏紧的状态下,钴中间品现货价格小幅上涨。 四氧化三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 四氧化三钴 现货价格在本周最后三个交易日迎来上涨,截止9月28日, 四氧化三钴 现货报价涨至14.7~15.2万元/吨,均价报14.95万元/吨,较9月22日上涨3000元/吨,涨幅达2.05%。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而据SMM调研显示,本轮四氧化三钴上涨并不是受其供需面带动,主要是受钴盐价格上涨带动,四氧化三钴成本支撑走高,因此虽然下游成交寡淡,表现较为冷清,但冶炼厂挺价心态较强,刚需采买拉涨四氧化三钴的价格。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四氧化三钴原料之一的 氯化钴 现货报价因下游3C数码表现较好加之钴中间品及废料价格的上涨,在下游节前积极备货的背景下,价格有所拉升,本周累计上涨1500元/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四氧化三钴成本支撑。 消息面上, 近期海关数据发布2023年8月钴产品进出口数据,其中8月钴矿进口环比暴增,钴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约为228金属吨(按8%品位折算),环比增加567%,同比减少8%。2023年1-8月累计进口量约为1390金属吨,累计同比增加5%。 8月中国未锻轧钴进口量约为91金属吨(按99.8%品位折算),环比减少77%,同比减少56%。2023年1-8月累计进口量约为2885金属吨,累计同比增加25%。 钴中间品方面,2023年8月中国钴湿法冶炼中间品进口量约为0.72万金属吨(按30%品位折算),环比增加14%,同比减少32%。2023年1-8月累计进口量约为6.67万金属吨,累计同比减少2%。 分国别来看,8月刚果民主共和国仍为主要的进口国,进口量约为0.69万金属吨(按30%品位折算),进口均价为21981美元/金属吨,进口占比约为96%。 9月26日,刚果(金)国家委员会(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Mercuriales,简称NCM)部长Lomata Jose、NCM秘书Bussa Nyabokala Esther、矿业部协调和矿山规划技术组(CTCPM)冶金研究和工业一体化部门负责人Ulungu Ongala Paul等代表来到上海有色网(SMM)参访考察。 SMM 作为国内第三方金属报价平台,凭借24年的深厚报价经验及客观公正的报价原则,其价格已被业内广泛认可并作为结算参考价。SMM钴产品相关价格也被国内外企业广泛使用,这也是此次刚果金行业代表来访的主要原因。 未来,双方将互通信息、分享经验、在定价方面互相支持合作,架起中国-刚果(金)钴产业之间的桥梁,为新能源产业链的稳定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刚果(金)国家委员会代表参访考察SMM 共探钴产品价格 助力新能源产业稳定发展!

  • 三菱汽车被曝将停止在华生产

    日经新闻获悉,三菱汽车(Mitsubishi Motors)已决定结束在中国的汽车生产,并且正与中国合资伙伴广汽集团谈判退出事宜。 对此,三菱汽车表示,正在与中国合资企业的股东商讨中国业务的未来,目前尚未做出任何决定。三菱商事株式会社(Mitsubishi Corp)也发表了相同的声明。 广汽三菱(GAC Mitsubishi Motors)在湖南有一家工厂。该公司于3月份停产,不会恢复运营。预计广汽将利用湖南工厂生产电动汽车,并努力维持一定的就业水平。 广汽三菱是由三方合资经营的中外合资企业,其中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50%股权、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持有30%股权、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持有20%股权。 广汽三菱将保留公司实体,但三菱汽车和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将撤出投资。 一旦退出中国市场后,三菱汽车将把资源投入东南亚和大洋洲,这两个地区约占三菱汽车合并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日本汽车制造商正在中国市场苦苦挣扎,可能会重新审视在华战略。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以及中国品牌的崛起,三菱汽车在中国的销量也一直低迷。 2022年,三菱汽车在华销量为38,550辆,同比下降约60%。为了扭转这一颓势,三菱汽车去年秋季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混合动力车Outlander SUV,但销量低于预期。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80%,达到536万辆,占中国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三菱汽车在中国没有自主开发的纯电动汽车,广汽为其提供了纯电动车型。 与中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也正在升温。根据研究公司MarkLines的数据,2022年,中国乘用车销量为2,356万辆,其中中国品牌占50.7%,较2021年增长5.2个百分点;日本汽车制造商占18.3%,较2021年下降2.8个百分点。 日产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koto Uchida最近对在中国市场的状况感到遗憾。他表示:“由于降价幅度太大,我们还没有达到可以盈利的水平。我们正在考虑各种选择,包括重新审视我们的在华战略,比如我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