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1月16日讯: 从12月SMM追踪到的储能项目EPC/系统等公布的中标结果来看,规模合计5.08GW/13.79GWh,单月中标容量较11月小幅下滑。本月最大中标量来自青海公司国能(共和)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国能海南塔拉255MW/102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EPC工程招标,本工程为255MW/1020MWh电化学储能项目(其中集中式储能205MW/820MWh、组串式储能25MW/100MWh、高压直挂式储能25MW/100MWh)储能电站,接入合乐1号330kV汇集站的35kV母线。 价格方面,2小时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为0.735元/Wh,环比下滑7%;2小时储能EPC中标均价为1.25元/Wh,相比11月变动较小。目前来看,四季度招标量依旧在高位,为远期储能需求带来较为乐观的信号,但一方面国内储能产业链阶段性过剩及材料价格下滑风险仍在,另一方面招标实际交付节点存在不确定性,叠加目前厂家的高位库存,储能市场后续仍存跌价风险。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1月15日晚间,亿纬锂能(300014)发布公告,1月12日,公司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简称“亿纬动力”)与Aksa Jeneratör Sanayi A.Ş(简称“Aksa”)签署《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亿纬动力与Aksa拟在土耳其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合资公司的建立旨在从事电池模组、户外柜、集装箱的生产、营销和销售,以及在土耳其(当地)作为工程总包方实施执行储能系统项目。 亿纬锂能表示,谅解备忘录的签订,有利于双方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协同互补,促进公司海外业务顺利推进,为土耳其高速发展的能源市场注入蓬勃动力,并持续巩固和提升公司在锂电池市场的影响力、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是公司完善全球化产业布局的重要举措,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全体股东的利益。 电池网注意到,在发力土耳其之前,亿纬锂能已在海外规划有4个电池生产基地,分别位于马来西亚、匈牙利、泰国和美国。从海外项目进展来看,东方财富证券此前研报消息显示,亿纬锂能目前已启动马来西亚项目建设,匈牙利项目处于前期准备阶段。2023年9月,公司公告将在北美与戴姆勒、康明斯、佩卡共建合资公司(持股10%),生产的动力电池主要供给北美商用车客户。同年7月,公司宣布将与EA集团在泰国合建不少于6GWh的电池产能。全球化的布局有望持续提升公司海外影响力,更好地满足海外客户需求。 产能方面,中泰证券研报显示,2023年亿纬锂能的量产产能约80GWh,预计全年保持70%以上的产能利用率。2024年预计公司能形成超过100GWh的量产产能。 值得一提的是,亿纬锂能还同时上榜《2023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储能电池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和《2023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动力电池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分列第四和第三。 其中,在储能电池方面,榜单信息显示,亿纬锂能产品技术行业领先,海外布局进程加速。2023年上半年,公司储能业务实现营收70.72亿元,同比增长120.17%,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三。公司LF560K已获取5年内意向性需求超140GWh,规划的行业首个单体规模最大的60GWh超级工厂已启动建设。海外客户开拓方面,公司与美国ABS签订合作协议,预计生产交付13.389GW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与美国Powin签订电池采购协议,预计生产交付10GW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动力+储能双高速增长,协同助力公司持续向好。 在动力电池方面,榜单信息显示,亿纬锂能以方形铁锂和三元大圆柱带动动力电池增长高预期。2023年上半年,公司动力电池装机量位列全球第八,增速领先行业水平。国内市场,公司主打方形铁锂产品,成为小鹏、广汽埃安、哪吒等核心供应商;海外市场,公司加快推进46大圆柱研发量产,目前46系列大圆柱已取得未来5年意向订单合计约472.31GWh,预计年内完成20GWh产能建设,并在沈阳、成都、匈牙利等地规划产能超50GWh。客户开拓方面,公司子公司亿纬动力收到通用汽车12V锂电池系统定点,并与欧洲Rimac签订谅解备忘录,此外孙公司亿纬美国拟与Electrified Power、Daimler Truck、PACCAR在美国设立海外合资公司。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稳中求进,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叠加消费、储能领域全形态锂电池谱系覆盖,在行业内的实力不可小觑。 此外,在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最新发布的数据中,亿纬锂能是2023年前11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企业中唯一实现三位数增长的公司,以同比增长131.9%,装机量13.4GWh的成绩位列全球第9位。
【亿纬锂能:子公司与Aksa签订谅解备忘录】 亿纬锂能公告,子公司亿纬动力与Aksa签署谅解备忘录。亿纬动力与Aksa拟在土耳其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合资公司的建立旨在从事电池模组、户外柜、集装箱的生产、营销和销售,以及在土耳其(当地)作为工程总包方实施执行储能系统项目。 【SK On据悉获得现代汽车下一代电动汽车电池订单】 据东亚日报方面消息,行业知情人士称,SK On最近签署了一份协议,为现代汽车的第二代电动汽车平台提供电池,成为现代汽车第二代电动汽车平台项目的首个合作伙伴,价值约万亿韩元。SK On的袋式电池将用于现代汽车2025年至2026年的新型电动汽车。 【松下据悉最早将于2024年生产升级版电动汽车电池】 松下控股旗下的电池业务企业松下能源首席技术官渡边庄一郎(Shoichiro Watanabe)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2170电池的改进版将于2024年或2025年在美国内华达州的制造厂开始生产。渡边庄一郎称,这家总部位于大阪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可以兑现到2030财年将产能翻两番的承诺,并且不需要完全依赖新建工厂或大量投资。“我们将扩大电池容量,同时提高生产率。”渡边庄一郎表示,松下一直在努力提高2170电池的能量密度,并补充说这有助于降低电动汽车的总体成本。 【调查显示中国汽车在俄市场份额大增】 俄罗斯大型商业银行奥特克里捷银行日前发布的一项市场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品牌汽车在俄罗斯市场所占份额增至49%。这项调查显示,2023年,中国品牌汽车在俄销量首次突破50万辆,达到创纪录的55.3万辆,在俄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17%猛增至49%。调查还显示,去年共有30个中国汽车品牌正式进入俄市场,最受当地欢迎的中国汽车品牌包括奇瑞、哈弗和吉利等。奥特克里捷银行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汽车在俄销量今年有望进一步提升。 【丰田汽车2024年全球产量目标约1030万辆】 丰田今年计划在全球范围生产1030万辆车,寻求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产量最多的车厂。丰田今年预计在日本生产340万辆车,日本以外地区则生产690万辆车,包括旗下豪华型Lexus品牌。丰田预期,今年油电混合能源车辆销售强劲,零部件供应将变得更加稳定,集团有能力提升车辆产量。丰田发言人回应称,产量预测数字并非集团原先公布,但未有进一步解释。 【大和:特斯拉减价料会令其他新能源车企利润率受压】 大和发表报告指出,特斯拉中国日前宣布减价,Model 3及Model Y部分版本减价2%至6%,根据该行的市场调查,相信特斯拉要求上游零部件供应商降价最多10%,认为特斯拉的减价行动对中国汽车行业整体气氛造成负面影响。由于今年新能源汽车供应过剩,竞争加剧,该行预料特斯拉及其他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短期利润率将会受到压力。 相关阅读: 15连冠!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首破3000万辆创历史新高 动力电池装车量近390GWh【2023年车市回顾】 年末备货陆续完成 供大于求电解钴价转跌 春节前钴盐市场有何预期?【SMM周度观察】 【SMM分析】2023年磷酸铁锂产量总结:大幕落下 新舞台开启 【SMM分析】2023年12月国内锂矿产量保持下降 后续原料仍将高度依赖海外进口 【SMM分析】供需双弱下 短期内六氟及电解液价格弱势运行 【SMM分析】Plus Power位于夏威夷的565MWh BESS储能项目上线 【SMM分析】加拿大太阳能公司出售100MW南澳大利亚BESS项目,获得设备供应合同 【SMM分析】12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环降! 【SMM分析】成交清淡市场饱和 石墨化价格小幅下行 【SMM分析】巴新Ramu项目将进行升级 钴资源量或受影响? 【SMM分析】2023年12月国内废旧锂电回收3.14万吨 “冰层”之下仍有“暗流” 【SMM分析】格林美动力再生与兰钧新能源战略合作 格林美电池材料享有优先供应或进一步提升未来出货量 【SMM分析】12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环降! 【SMM分析】新能源汽车...12月产销两旺! 碳酸锂期货、能源金属、锂电池等板块齐涨! 下游拿货回暖 碳酸锂价格逐稳【SMM快讯】
1月14日,沐邦高科发布公告称,公司与铜陵狮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狮子山高新区”)、铜陵高新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投资协议书》,将投建年产10GW-N型高效电池片、10GW切片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额约70亿元。其中,项目一期建设年产5GW-N型高效电池片、5GW切片项目生产线,项目二期预计建设年产5GW-N型高效电池片、5GW切片项目生产线。项目二期在项目一期投产后启动项目建设,具体协议另行签订。 项目选址于铜陵狮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占地面积约330亩。为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沐邦高科需在项目投资协议生效后的10个工作日内,在项目所在地注册成立项目公司,并承诺在项目投产后,至少在狮子山高新区园区内经营10年。 值得一提的是,协议还对项目的建设进度、投资强度和经营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协议约定,狮子山高新区将负责在2024年6月底前完成项目代建厂房的建设任务,而沐邦高科则需在主厂房竣工验收交付后的3个月内,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并投产。此外,项目自开工后3年内,累计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应不少于500万元/亩。 经营指标上,项目一期投产后第一个经营年度,该项目须实现销售收入不低于15亿元,税收不低于1亿元;第二个经营年度销售收入不低于25亿元,税收不低于1.5亿元;第三个经营年度销售收入不低于40亿元,税收不低于2.5亿元;自项目投产后第4个至8个经营年度,年均税收不低于3亿元。
据彭博社报道,在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试图组织非工会汽车制造商的工人组建工会之际,特斯拉通知美国加州弗里蒙特汽车工厂的工人,其所有美国工厂将提高工资。 根据特斯拉在加州弗里蒙特工厂张贴的传单,该公司所有美国生产员工、物料搬运工和质量检验员将在新年伊始获得“市场调整加薪”,但未透露加薪幅度。此外,特斯拉人力资源高级总监也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截至1月11日纽约时间中午12点30分,特斯拉股价下跌高达3.7%,至225.37美元,为2023年11月13日以来的最低盘中价格。2023年,特斯拉股价翻了一番。 特斯拉加入了丰田汽车、大众汽车和现代汽车等公司的行列,提高了美国工厂的工资。2023年,UAW为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和Stellantis的工人争取了历史性的劳动合同。现在,UAW正在将谈判桌上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同时针对特斯拉和其他十几家汽车制造商的组织运动,希望将其队伍中的汽车工会工人的数量翻一番。 1月11日,UAW主席Shawn Fai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我们取得历史性胜利之后,特斯拉现在正跟随丰田、现代、大众和几乎所有其他汽车公司的脚步,提高工资。” Fain没有透露加薪的具体细节,但表示加薪幅度“远远低于公司的承受能力,也远远低于汽车工人的价值。” 过去,UAW在其他大型汽车公司组织员工建立工会的努力,要么被大众和日产等公司的员工拒绝,要么从未在特斯拉和其他公司进行过是否组建工会的投票。 Fain将过去的失败归咎于UAW内部的腐败、与车企老板的亲密关系以及糟糕的合同。UAW在福特、通用和Stellantis史无前例的罢工行动创造了历史性的加薪后,Fain表示,UAW“可以击败任何人”。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长期以来一直对UAW和其他工会持批评态度。他还越来越强调削减成本的重要性,并称由于不断上升的利率抵消了多次降价的影响,许多消费者仍然买不起特斯拉的电动汽车。提高生产工人的工资将使特斯拉的降本策略变得更为艰难。 据悉,特斯拉在全球拥有约14万名员工,其中约一半在美国。其中,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就雇佣了2万多名员工。一位知情人士去年透露,该工厂的员工已经成立了一个UAW组织委员会,UAW也承诺为该工厂的组织运动提供一切必要的资源。 美国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Board)在2021年裁定,特斯拉在UAW之前的组织工作中多次违反了劳动法,包括解雇一名活动人士,并暗示加入UAW将使工人付出失去股票期权的代价。对此,特斯拉否认有不当行为,并正在向联邦法院提起上诉。
【比亚迪与巴西锂生产商讨论潜在交易 拟组建一体化供应链】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比亚迪驻南美国家董事长Alexandre Baldy表示,已与价值29亿美元(约合208.22亿元人民币)的巴西锂生产商Sigma Lithium就供应协议、合资或收购进行了讨论。作为30亿雷亚尔(约合44.52亿元人民币)投资的一部分,比亚迪正在巴西建设亚洲以外的第一家电动汽车工厂。Baldy表示,比亚迪在巴西寻找锂资产,目标是组建一体化供应链,正在与Sigma进行“积极”对话。 》点击查看详情 【韩国应LG化学申请将调查三家中国高镍正极企业 多家A股公司回应“没有收到这方面消息”】 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官网1月11日发布的通知,应LG化学(LG Chem Ltd.)提出的申请,韩国将调查中国NCM811系高镍正极材料企业涉嫌侵犯专利的行为,涉及三家中国企业和一家韩国进口企业。该通知并未披露具体公司名称。对于上述韩国官方通知,贝特瑞董秘张晓峰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不太清楚LG的这个事情,没收到这方面的消息。”;当升科技证券部相关人士回应财联社记者表示,没有收到这方面消息,且LG化学属于公司客户,“我们这边合作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容百科技证券部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将会了解相关事项,但截至发稿未回应采访函。长远锂科则表示,公司暂时没有直接出口韩国的产品。 【天能股份:募投项目“绿色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结项】 天能股份公告,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次涉及延期、终止及结项的项目及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如下:1)鉴于公司募投项目“绿色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已完成设计产能目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公司拟对该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2)拟终止原募投项目“年产912万KVAh铅酸蓄电池技术装备升级改造项目”并将结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3)拟终止原募投项目“高能动力锂电池电芯及PACK项目”,并将结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4)拟延长原募投项目“湖州南太湖基地年产10GWh锂电池项目”募集资金使用期限,将该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延期至2025年12月。 【龙蟠科技: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拟增资扩股并引入投资者】 龙蟠科技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拟增资扩股并引入投资者,常州锂源的现有股东就本次增资事项放弃优先认购权。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拟以现金1亿元向常州锂源增资,取得常州锂源增资后1.9495%的股权。本次增资完成后,常州锂源注册资本由7.21亿元增加至7.35亿元。 【东阳光:合资公司竞得贵州省桐梓县狮溪铝多金属(含锂)探矿权】 东阳光公告,合资公司贵州省东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贵州新能源公司”)于近日按照法定程序,参与了贵州省桐梓县狮溪铝多金属矿(含锂)探矿权挂牌出让竞拍,以429万元竞得上述探矿权,并与遵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签署了《探矿权出让成交确认书》。 【海关总署: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量522.1万辆 同比增加57.4%】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我国汽车产业坚持不懈开展科技创新,构建完整产业链供应链,汽车产销量屡创新高,相应出口规模也在逐步扩大。2021年、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连续迈上了200万辆、300万辆台阶。2023年更是跨越了两个百万级台阶,出口522.1万辆,同比增加57.4%。 相关阅读: 15连冠!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首破3000万辆创历史新高 动力电池装车量近390GWh【2023年车市回顾】 年末备货陆续完成 供大于求电解钴价转跌 春节前钴盐市场有何预期?【SMM周度观察】 【SMM分析】2023年磷酸铁锂产量总结:大幕落下 新舞台开启 【SMM分析】2023年12月国内锂矿产量保持下降 后续原料仍将高度依赖海外进口 【SMM分析】供需双弱下 短期内六氟及电解液价格弱势运行 【SMM分析】Plus Power位于夏威夷的565MWh BESS储能项目上线 【SMM分析】加拿大太阳能公司出售100MW南澳大利亚BESS项目,获得设备供应合同 【SMM分析】12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环降! 【SMM分析】成交清淡市场饱和 石墨化价格小幅下行 【SMM分析】巴新Ramu项目将进行升级 钴资源量或受影响? 【SMM分析】2023年12月国内废旧锂电回收3.14万吨 “冰层”之下仍有“暗流” 【SMM分析】格林美动力再生与兰钧新能源战略合作 格林美电池材料享有优先供应或进一步提升未来出货量 【SMM分析】12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环降! 【SMM分析】新能源汽车...12月产销两旺! 碳酸锂期货、能源金属、锂电池等板块齐涨! 下游拿货回暖 碳酸锂价格逐稳【SMM快讯】 2023六氟磷酸锂价跌71%!高成本企业盈利大降 减停产频现 2024能否否极泰来?【SMM年度回顾】 【突发】应对锂价持续下行 澳洲锂矿商宣布停采Finniss项目 有何影响?
2024年1月11日,中汽协发布2023年12月及2024年全年汽车工业运行情况,动力电池月度数据也一同出炉。整体来看,2023年汽车产销均创下历史新高,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汽车出口数也再创新高,而动力电池装车量更是直逼390GWh.......正如乘联会所言,2023年是中国汽车创造奇迹的一年。而2024年,汽车市场仍未来可期! SMM整合了2023年12月以及2023年全年关于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相关数据情况,以供翻阅了解。 汽车方面 中汽协: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首次突破3000万辆 创历史新高 2023年12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7.9万辆和315.6万辆,产量环比下降0.5%,销量环比增长6.3%, 同比分别增长29.2%和23.5% 。全年来看,2023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创历史新高 ,实现两位数较高增长。截至2023年, 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已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 中汽协: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7.9% 市场占有率达31.6% 2023年12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7.2万辆和119.1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47.5%和46.4% ,市场占有率达到37.7%。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 ,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 中汽协:2023年汽车出口再创新高 成拉动汽车产销量增长的重要力量 2023年12月,汽车出口49.9万辆, 环比增长3.5%,同比增长54.3%。 2023年,汽车出口再创新高,成为拉动汽车产销量增长的重要力量。汽车出口491万辆, 同比增长57.9%, 出口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7%。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414万辆,同比增长63.7%;商用车出口77万辆,同比增长32.2%。 而乘联会方面也在近日发布了2023年12月以及全年的乘用车市场情况。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35.3万辆, 同比增长8.5%,环比增长13.1% 。今年以来累计零售2,169.9万辆, 同比增长5.6% 。 新能源车市场方面,12月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到109.5万辆, 同比增长45.4%,环比增长10.5% 。今年以来累计生产892.0万辆, 同比增长33.7% 。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10.8万辆, 同比增长47.5%,环比增长15.3%。 今年以来累计批发886.4万辆, 同比增长36.3% 。12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94.5万辆, 同比增长47.3%,环比增长12.1% 。今年以来累计零售773.6万辆, 同比增长36.2% 。 出口方面,乘联会表示,伴随着中国新能源的规模优势和市场扩张需求,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以及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由此新能源出口市场仍然向好,前景可期。12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0.2万辆,同比增长39.8%, 环比增长19.4% ,占乘用车出口26.6%,较去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占比新能源出口的90%,A0+A00级纯电动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57%。 整体来看,据中汽协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实现两位数较高增长。其中,乘用车市场延续良好增长态势,为稳住汽车消费基本盘发挥重要作用;商用车市场企稳回升,产销回归400万辆;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销突破900万辆,市场占有率超过30%,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汽车出口再创新高,全年出口接近500万辆,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快速增长。 动力电池方面 2023年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为729.7GWh 动力电池销量同比增长32.4%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消息,12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销量为90.1GWh, 环比增长7.1% 。其中,动力电池销量为72.1GWh,占比80.0%, 环比增长5.9%,同比增长38.2% ;其他电池销量为18.0GWh,占比20.0%,环比增长12.5%。1-12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累计销量为729.7GWh。其中,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616.3GWh,占比84.5%,累计同比增长32.4%;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113.4GWh,占比15.5%。 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387.7GWh 同比增长31.6%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消息,12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47.9GWh, 同比增长32.6%,环比增长6.8% 。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16.6GWh,占总装车量34.5%,同比增长44.9%,环比增长5.3%;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31.3GWh,占总装车量65.3%,同比增长26.8%,环比增长7.5%。 1-12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387.7GWh, 累计同比增长31.6% 。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126.2GWh,占总装车量32.6%,累计同比增长14.3%;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261.0GWh,占总装车量67.3%,累计同比增长42.1%。 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蜂巢能源、LG新能源、欣旺达、孚能科技以及正力新能。其中宁德时代以总计167GWh的装车量排名第一,市场占比达43.11%;比亚迪以总计105.48GWh的成绩居于第二,市场占比达27.21%。 出口方面: 12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出口19.4GWh,环比增长8.5%,占当月销量21.6%。其中动力电池出口13.9GWh,占比71.6%,环比增长7.0%,同比增长48.4%。其他电池出口5.5GWh,占比28.4%,环比增长12.6%。 1-12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累计出口达152.6GWh,占前12月累计销量20.9%。其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127.4GWh,占比83.5%,累计同比增长87.1%;其他电池累计出口25.2GWh,占比16.5%。 充电桩方面: 1月11日,中国充电联盟也发布了2023年12月以及2023年全年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2023年12月比11月公共充电桩增加10.0万台,12月同比增长51.7%。截至2023年12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272.6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120.3万台、交流充电桩152.2万台。从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7.7万台。 2023年1-12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38.6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949.5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8,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2023年汽车市场回顾 回顾2023年,延续了13年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正式终止,但即便如此,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补退出之后,国家及地方依旧通过各种方式来促进汽车行业的消费。因此,2023年车市一边在激烈的竞争中进行着“促消费”、“价格战”,一面提心吊胆地提防着来自欧洲的反补贴调查压力。 好在经过多方共同发力,2023年车市在悲观的宏观环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自2023年9月以来,汽车产销接连刷新同期历史新高,并成功实现产销首度突破3000万辆的目标!乘联会方面表示,2023年是中国汽车创造奇迹的一年,汽车破3000万辆,乘用车批发和出口创新高,让大家重新认识到中国汽车工业的潜力和市场发展空间。 中汽协方面则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汽车行业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全行业企业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推动汽车行业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而在过去一年间,“内卷”“价格战”也已经成为2023年不论是燃油车亦或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代名词”。2023年年初,由特斯拉打响降价第一枪之后,国内新能源车企纷纷跟进,原本因电池级碳酸锂价格高企而酝酿在2023年年初涨价的车企瞬间“哑火”,而3月中旬,燃油车市场又在新能源汽车降价以及7月1日后,国6A无法上牌的紧迫逼近下,为本就开启小型价格战的汽车市场再添一把火,随后,在中汽协等组织纷纷站出来呼吁市场尽快回归理性,市场销量也从第一季度的低迷中逐步走强,不过小规模的价格战却从未停歇。 在2023年年中,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再度掀起市场热情。公告明确表示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将继续减免4年,即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其中,对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每辆汽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对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每辆汽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该消息发布之后,各地纷纷跟进,关于促进当地新能源汽车消费等政策层出不穷。而因上半年多数车企均未完成其各自的上半年销量目标,因此,在进入2023年下半年之后,车企早早便开始为即将到来的“金九银十”消费旺季蓄力,顺利在下半年达成汽车产销屡刷历史新高的辉煌战绩! 车企销量方面,SMM在此前已经整理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新能源车企的年度销量情况,其中在一众新能源车企中,比亚迪成为佼佼者,以实力摘下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桂冠!不止如此,比亚迪还以全年累计超300万辆的成绩,拿下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成为中国人的骄傲和值得车企们学习的榜样。 2023圆满收官 2024年汽车市场能否“更上一层楼”? 展望2024年, 中汽协 表示,2024年,我国经济工作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宏观经济会持续回升向好,有助于汽车行业的稳定增长。中汽协相信,随着国家促消费、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实施,包括延续车辆购置税免征政策、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基础设施建设下乡等措施的持续发力,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能。 预计2024年,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呈现3%以上的增长。 数据方面,中汽协预计, 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 。其中,乘用车销量2680万辆,同比增长3%;商用车销量420万辆,同比增长4%。新能源汽车销量1150万辆,出口550万辆。 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吴松泉 预计,2024年汽车销售将在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将回落至5%以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1100万辆,增速将低于2023年。 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宗巍 则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国内销量将趋于平稳,或可实现微增;同时出口销量预计还会有一定增量,成为总体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且自主品牌在出口产品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不过出口贸易模式必将面临日益严苛的种种限制,车企必须加快海外布局以实现更好的全球化发展。 新能源汽车方面, 中银国际研报 预测,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景气度将持续向上。随着需求复苏、新车型持续推出,智能化、网联化以及快充等新技术带来产品力提升,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有望再创新高。 新能源汽车出口方面,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 曾预测,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将成为一大亮点,出口有望达180万辆,同比增长50%。新能源汽车出口仍将保持“贸易+海外本土化生产”的模式。 针对2024年1月车市情况, 乘联会 表示,今年1月有22个工作日,相对2023年1月份的18个工作日多4天。乘用车是消费品,节前消费时间长,消费拉动就更充分。今年 1月的有效产销时间很长,开门红效果会很突出,因此2024年是消费大年。 其表示,2023年12月的车市促销价格力度特别大,提早释放了部分购车需求,因此1月应该是逐步回收促销,实现平稳销售的阶段。但因去年春节早、政策退出后调整期等带来的低基数原因,因此乘联会对今年1月零售大幅增长仍抱很大期待。
SMM 1 月 15 日讯: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林美”)控股子公司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动力再生”)与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浦兰钧”)控股子公司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钧新能源”)于近日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讨论“废料换原料”的定向循环合作模式,携手构建锂电回收产业链闭环。 根据协议条款,双方将开展“废料换原料”的定向循环合作模式。兰钧新能源将废电池及电池废料交付动力再生;动力再生通过绿色循环技术,对交付的废电池及废料中的镍、钴、锰、锂等金属进行绿色提取,生产出电池级镍、钴、锰硫酸盐、锂盐或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或正极材料,并在质量和价格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优先供应给兰钧新能源。 SMM认为,这一协议条款的签订,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中国企业正致力于构建锂电回收产业链闭环。中国锂电回收体系建设仍不够完善,废电池及电池废料来源广泛而分散,回收难度大,回收成本高。动力再生与兰钧新能源开展“废料换原料”的定向循环合作模式,短期来看,此举一方面将降低电池回收过程中的交易、流通、生产成本,保证电池回收供应链的稳定;另一方面将提升废电池及电池废料回收利用率,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长期来看,此举将拓宽电池回收渠道,推动产业从“绿色到绿色”,最终构建锂电回收产业链闭环。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韩欣桐 021-51666908 肖文豪 021-51666887
1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介绍,2023年,我国出口3,380,0亿美元,出口同比下降4.6%。但汽车出口1016亿美元,出口增速69%。从市场来看,我国自主品牌产品已经出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品牌”遍及世界各个角落。 中国汽车恐高症没有了。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突破522万台,出口额突破1016亿美元,双创新高。同时中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3000万台。几个亮点证明汽车行业的制造业拉动和驱动消费潜力巨大,对未来市场是看好的。 1 、中国汽车出口成绩单 根据乘联会整理的海关数据,中国汽车出口的数量和金额均达到世界第一。具体来看,中国汽车2023年1-12月出口522万辆,出口增速57%。日本汽车1-11月份出口量为399万辆,同比增长15%,预计2023年全年出口量约430万辆。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超过日本近百万,成为世界出口量第一是确定的事情。 从出口额看,中国汽车2023年1-12月出口1016亿美元,出口增速69%,根据日本前期数据判断,中国汽车出口额也超越日本的汽车出口额。 2 、整车出口远高于汽车零部件出口 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1-12月达到877亿美元,综合整车和零部件共计1893亿美元,表现很好。中国汽车加零部件出口1,900亿美元的规模是绝对世界领先的。 3、出口增长动力 中国汽车出口暴增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增长原因是全球6000多万的国际市场需求,而中国自主品牌燃油车品质提升智能化领先带来的竞争力提升,叠加引领电动车的国际潮流带来的海外市场新蓝海。由于出口单价高,利润好,自主品牌依托出口获得巨大的利润并分担了内销的成本压力。随着前独联体国家需求逐步放缓,未来增长仍需要靠 新能源 增量。中国出口增长既有海外通胀、供应链困局、地缘政治、制造业产业萌发转型等窗口机会,也有入世多年积淀下的经验交流吸收,更关键的是自主品牌的自强和创新。根据我们对出口20年数据的研究,预估12月数据后,测算年度增长特征如下: 首先是中国汽车产业链韧性强 中国汽车产业链韧性强,尤其是2021年开始的世界汽车缺芯,中国车企在工信部等部委指导下实现产业链的紧密合作,确保生产稳定,成本变化不大,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出口和内需的良好供给保障。这体现在中国对澳大利亚、欧洲、东南亚出口暴增的效果中,这些地区都是传统的国际车企出口主销区域,我们取得了一定突破。 其次是新能源的贡献增大 2023年预计中国常规动力汽车出口352万辆左右,增长54%; 新能源汽车 170万辆,增长57%。中国新能源车在前三季度的出口很强,四季度出口稍有放缓,也是欧洲反补贴诬陷的干扰。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纯电动车型占90%,插混10%,主要也是中国坚定纯电动发展线路的世界接受度很高。自主品牌电动车出口中A0级占70%、A00级占14%,经济型电动车出口市场贡献巨大。 第三是自主品牌企业很努力 2023年全国乘用车车企出口表现优秀,其中奇瑞汽车922830辆、上汽乘用车685018辆、特斯拉中国344078辆、吉利汽车274101辆、长城汽车267756辆、比亚迪汽车242765辆、长安汽车191917辆、上汽通用五菱184935辆、上汽通用100006辆、江苏悦达起亚86899辆、江淮汽车85425辆、广汽传祺54798辆、易捷特53528辆、江铃福特43261辆、东风柳汽28904辆、智马达汽车24732辆、长安福特24636辆、一汽奔腾23719辆、海南海马23280辆、上汽大通21318辆。 第四是中国出口的全面发展 从乘联会对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海外部分数据跟踪看,自主的主力国家出口增速很强,虽然南半球的南美洲和非洲出口下降,但发达国家出口的高质量增长很好,尤其是墨西哥、澳大利亚、英国、以色列等出口很强,因此出口总体还是很好的。长期以来,汽车都被视为是工业强国的标志,我们观念里的世界工业强国,美国、日本、德国无一不是汽车工业强国,中国汽车出口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随着智能化的加持效果逐步凸显,未来中国出口潜力更是巨大。 2023年中国对俄罗斯和前独联体总体出口增长迅猛,分别占当年中国汽车出口增量的42%和59%。2023年预计中国汽车出口独联体国家约135万辆,增长412%;出口额256亿美元,增长327%;其中对俄罗斯出口95万辆,增长481%;出口额197亿美元,增长388%。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