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来自运达股份的消息显示,1月12日,运达股份(温州)智慧储能生产基地投产暨储能产业合作签约仪式在温州顺利举行。 据悉,运达股份(300772)此次下线的首台全新一代5MWh液冷智慧储能系统,甄选市场一线品牌电芯和运达股份自主研发的BMS、EMS、PCS、智能液冷温控系统、消防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及技术,20尺标准集装箱款式,更安全、更高效、更稳定、更智能,可为大基地新能源项目和大型零碳、低碳工业园区提供行业优异的储能解决方案。 同时,运达股份(温州)智慧储能生产基地可以通过定制搭建机械自动化设备,智能化模组包装生产线,实现单班年产超2GWh产能的交付能力。同时,基地还配备了储能测试实验室,能够满足自主开发设备、产品特性及可靠性等多维测试需求。 仪式上,运达股份还与11家储能产业合作伙伴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将围绕固态锂电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储能与新能源产业发展、储能供应链建设等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储能产业的发展和在商业节能、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的应用。
来自宁德时代(300750)的消息显示,日前,全国首艘配备直翼舵桨并入级中国船级社“绿色船舶-3”标志的纯电动观光游船“东湖之星”,在福建宁德东侨区东湖水域交付。 “东湖之星”船长27米、宽6米、型深1.6米,采用宁德时代船用动力电池系统,可容纳58名乘客,设计最大航速≥15km/h,已经投入运营。这是福建省首艘取得中国船级社“绿色船舶-3”符号的电动船舶,也是宁德市首艘电动观光游船,主要用于宁德东湖游览观光。 除“东湖之星”外,全球载电量最大的纯电动旅游客船“长江三峡1”号、中国首艘油电混合双动力大型滨海旅游观光船“大湾区一号”等也均搭载了宁德时代船用动力电池系统。 宁德时代表示,公司是全球首家电动船舶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全球已有500多艘搭载宁德时代船用动力电池的新能源船舶投入应用。 除提供船用电池系统外,宁德时代还于2023年发布了行业首个新能源船舶全生命周期协同运营云平台、宁德时代首个零碳充换电综合补能解决方案,以解决各类船舶应用场景的数字化需求,满足电动船舶的快速补能需要。 在市场前景方面,近日,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电动船舶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白皮书指出,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电动船舶保有量已经超过700艘,当年新增船舶数量已经超过200艘,带动船舶用锂电池出货量达到0.61GWh,同比增长80%以上,成为锂电池下游应用领域增速较快的行业之一。 EVTank在白皮书中表示,电动船舶和船舶换电的快速发展将带动对锂电池的需求量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船舶用锂电池将达到1.4GWh,2030年将达到21.9GWh。
中汽协公布12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数据,12月FCV产销约1300、1500辆,同比增长98.8%、149.1%,23年全年约5600、5800辆,同比增长55.3%、72.0%。FCV产销创历史新高,单月首次破千。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随着廉价氢气供应的增加和储运成本的降低,燃料电池汽车的经济性将进一步提高,有望在交通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国金证券指出,伴随各地政策细则出台与补贴落地,FCV产销有望持续高增长,2024年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将进入放量提速期。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德尔股份 在产业链前端布局了电堆核心零部件的相关技术,其中膜电极产品已开展试制工作并验证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 昇辉科技 控股子公司昇辉新能源已通过股权投资参股鸿基创能、国鸿氢能和飞驰汽车三家氢能头部企业,形成从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到氢燃料电池系统,再到氢能源整车的产业链布局。
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上周日,沪深两市一共220家上市公司接受机构调研。 按照行业划分,电子、医药生物和机械设备接受机构调研度最高 。此外, 计算机、纺织服饰等行业关注度有所提升 ,基础化工、电力设备、家用电器等行业关注度有所下降。 细分领域看, 半导体、通用设备和化学制品板块位列机构关注度前三名 。此外,汽车零部件、专用设备、软件开发等行业机构关注度大幅提升。 具体上市公司来看,据Choice数据统计, 辰奕智能和安培龙接受机构调研次数最多,达到4次 。从机构来访接待量统计,共有2家上市公司接待百家以上机构调研, 长春高新、京山轻机和工业富联位列前三,分别为252、111和76家 。 在本周接受机构调研的上市公司中,北向资金流入最多的分别为 三花智控、宁波银行和博瑞医药,净买入额分别为1.99亿元、1.13亿元和1.11亿元 。 市场表现看,本周新能源、机器人、华为概念等多个板块个股相继上涨。其中,光伏设备龙头京山轻机周四发布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实验中心 ,同时自主搭建了一条完整的钙钛矿实验线 ,主要用于验证设备与产品的生产工艺。目前公司已具备了成熟的钙钛矿实验线整线供应能力, 并已成功获得钙钛矿实验线整线订单 。 二级市场表现看, 京山轻机股价周二收盘录得涨停板 。 奥特维周五发布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认为目前市场对XBC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但何时能大规模扩产仍存在不确定性。公司的XBC串焊机已在客户端完成验证,若客户BC电池投产, 公司有信心可获得订单 。 普利特周三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在广东珠海富山工业园区投资的6Gwh储能电池及其系统生产基地项目,目前厂房建设已完成,设备将于近期进场安装调试, 预计2024年二季度可以实现逐步投产 。 此外,华为概念方面,安奈儿周五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目前创新科主要产品已与华为鲲鹏、飞腾、海光、申威等国产CPU生态完成兼容开发适配, 以上兼容适配能力已获得相关国产CPU生态厂商的认证证书 。 广电运通周四发布调研纪要显示,公司基于华为“鲲鹏”和“昇腾”处理器,进行AIoT战略算力布局,结合全自研的AI大数据平台aiCore System,打造了全栈式自主可控技术体系。公司旗下广电五舟是华为11家鲲鹏整机合作伙伴之一、14家昇腾AI战略伙伴之一,推出了华为鲲鹏、昇腾系列服务器、信创有为系列产品等产品,深度融入昇腾AI生态体系,加快推动国产化超算和智算力量的建设。
据外电1月11日消息,国际电池金属公司(International Battery Metals)周四称,该公司其便携式直接锂提取(DLE)工厂租给了一位客户,该客户的目标是在六个月内开始在美国境内生产电动汽车电池所需的金属。此举将使该公司成为第一家使用DLE技术商业化生产锂的公司,这是在不断努力彻底改变超轻金属加工方式以实现清洁能源转型过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锂通常使用大型、耗水量大的蒸发池或露天矿生产。 DLE技术目标是从盐水中提取约90%或更多的锂,而使用矿池的锂含量约为50%。 国际电池金属公司称,该工厂最初投产后预计将在六个月内产4,000吨锂,最终将增至8,000吨,其产出将超过美国现有的任何锂项目。 该公司表示,其DLE工厂生产的锂将获得特许权使用费,其客户有权购买,但该公司将保留所有技术权利。
固态电池技术近日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市场焦点。据媒体周四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锂金属电池,可充放电次数比任何其他软包电池都要多,该研究 描述了一种使用锂金属阳极制造固态电池的新方法 。在此之前有外媒1月4日报道,大众旗下电池子公司PowerCo最近 完成了对QuantumScape固态电池的耐久性测试,结果表明可实现50万公里的超长寿命 。 行业分析认为,随着锂电池已经快到达极限,固态电池逐渐被视为可以继承锂电池地位的电池。国信证券王蔚祺在12月28日研报中表示,相对于当前主流的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材料体系的核心优势为更高能量密度和电解质不易燃,若作为动力电池,则能 有效满足新能源车长续航、高安全的需要 。 根据王蔚祺预计,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含半固态电池)需求量为2.3GWh, 市场空间为19.5亿元 ,2030年需求量有望达到220GWh, 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162.3亿元 ,期间需求量和市场规模的 复合增速分别达114%和98% 。 ▌ 美股妖股QS单日股价狂飙40% A股龙头金龙羽接棒一度斩获6天5板 多家上市公司本周密集回应相关业务布局 受大众子公司宣布的利好消息刺激,美股QuantumScape股价1月4日一路上涨, 盘中涨幅一度超53% ,最终录得43.08%的涨幅。据PowerCo发布的报告显示,经实验证实,QuantumScape的无负极(anodeless)固态电池样本,能够做到充放电1000次,且 在测试完成时电池“几乎没有老化” ,仍保持95%的容量(或者说放电能量保持率)。一辆WLTP续航里程为500-600公里的电动汽车在配备 QuantumScape固态电池并行驶约50万公里后, 车辆续航里程不会有任何明显的下降 。 就在美股QuantumScape上演一夜狂飙40%后,A股固态电池板块次日亦迎来大爆发,拥有固态电池技术铜箔解决方案的德福科技上周五收盘 20cm涨停 ,布局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金龙羽和具有可用于固态电池的铝塑膜产品的新纶新材 均强势一字涨停 。 其中,金龙羽本周股价表现依旧亮眼,周四收盘斩获5天4板,当日盘后发布异动公告,称进行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 属于跨界投资 ,项目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 成功与否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而在进行风险提示公告后,金龙羽 周五盘中再度涨停,一举斩获6天5板 ,但午后回落最终收涨3.47%。值得一提的是,金龙羽股价自1月4日迄今 累计最大涨幅约55% ,而美股QuantumScape股价本周则明显回落,自1月4日的高点迄今 累计最大跌幅为27% 。 实际上,早在去年年初金龙羽就曾因沾上固态电池概念而被爆炒,在2月7日至2月14日期间 录得6天5板 ,股价创22.59元/股的历史新高。目前来看,公司在此番热炒下周五盘中股价一度上涨至21.17元/股, 已十分接近此前高点 。 资料显示,金龙羽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电线电缆的生产与销售,子公司于2021年8月签订了《关于共同开发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及产业化的框架协议》, 拟在五年内投入不超过三亿元与锦添翼共同进行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 。关于该项目的进度,金龙羽在去年三季报中指出,截至报告期末,半固态电芯方面,完成了电芯主辅料以及自研材料的检测、验证和导入, 研发了半固态电池的制成与组装工艺,各项性能指标尚在测试与改进 。固态电解质方面, 研发了电解质粉体、浆料等合成工艺,各项性能均在测试与改进。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本周包括 金龙羽、东方锆业、中一科技、科恒股份、诺德股份、泰和新材、海顺新材、利元亨、德尔股份、中欣氟材、海科新源、广汽集团及福田汽车等 多家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回复固态电池相关布局情况,具体情况如下表: 其中,东方锆业周三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 仍处于提供样品供一些固态电池材料厂家研发的阶段 ,公司持续加大应用于固态电池电解质的二氧化锆产品的技术研发和投入,建立产品技术的先发优势。中一科技周二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于2023年开始 开发应用于固态电池的锂-铜金属一体化复合负极材料相关技术 ,如合金型锂金属负极开发等。科恒股份周二亦表示,公司的涂布设备是可以运用到固态电池的极片制造工艺。 ▌ 各路玩家大手笔押注固态电池赛道:“宁王”发布凝聚态电池产品“瞄准”半固态 新能源车企装车提速之下商业化还需待何时? 随着业内对于固态电池安全与能量密度优势的逐渐看好,以及产业化日益加速,来自于不同赛道的玩家纷纷布局。据国信证券研报梳理,目前在布局固态电池的企业中, 电解质领域涌现出天目先导、清陶能源、赣锋锂业、贝特瑞等一批领先企业;正负极传统龙头容百科技、当升科技、璞泰来、贝特瑞等也在加速延伸布局 。在电池领域,传统优势锂电池企业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中创新航等 积极参与,同时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辉能科技等新兴企业亦长期深耕固态电池、并积极推动产品量产。 根据24潮1月11日微信公众号文章《固态电池的战争》指出,不完全统计,2023年仅国内企业至少对外公布了14个建设/计划建设固态电池领域重大项目, 总投资预算超1300亿元 。其中,仅恩力动力、卫蓝新能源、辉能科技、赣锋锂业、清陶能源、江西巨电、高乐股份、红豆股份等 7家企业固态电池产能规划合计已超500GWh 。 在布局的一众企业中,被看作动力电池“一哥”的宁德时代去年3月在互动平台曾表示,目前行业研发方向上有全固态、半固态(半液态)电池等多种技术形态, 有很多科学及技术的基础问题尚未解决 ,公司深耕10多年, 仍然认为难以形成有技术可行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不过仅不到两个月后,宁德时代在2023上海车展上 发布创新前沿电池技术凝聚态电池 。公开资料显示,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 本质上是一种半固态电池 ,单体能量密度高达500Wh/kg,创造性地 实现电池高比能与高安全兼得 。 蔚来、赛力斯和长安汽车等多家车企纷纷加入,并计划将固态电池批量应用于新能源车市场 。其中,蔚来汽车CEO李斌近日驾驶蔚来ET7进行了150度半固态电池的测试,该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快的充电速度。长安汽车计划2025年开始量产能量密度达到350-500Wh/kg固态电池产品;2030年实现全面普及应用。 国信证券王蔚祺预计, 2024年部分电动车或将开始小批量使用半固态电池 ,国内的上汽、蔚来有望 在2024年批量生产半固态电池车型 ,长安、广汽等也 计划在2025-2026年推出半固态电池车型 。 不过,固态电池在多方面存在的不足也制约着其产业化。有行业分析表示,目前半固态电池技术 仍不成熟,循环次数、倍率性能较差 ,同时未形成规模量产, 成本价格较高 ,因此下游应用进展存在低于预期的风险。 对于后期何时能够量产并实现商业化,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纯固态电池由于工艺,材料和现有的电池技术差异大,很多技术问题(如材料等)和规模生产工艺还有待突破,根据各大厂家的规模量产的规划,预计要到2028年左右开始有产品推出, 大规模量产应该要在2028年之后 。而半固态电池因为仍有电解液,和传统电池有更多的相同点,会先于纯固态电池商用, 预计2025年前后就开始应用到量产车型 。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1月12日讯: 本周电解液价格维稳运行。供应端,近期多数电解液厂根据订单安排生产,并维持低负荷运转。需求端,电芯厂仍持续去库,对电解液需求呈走弱趋势,且在需求不振的情况下对电解液厂压价,但因目前电解液价格已至多数企业成本线附近,在供需双弱的局面电解液价格持稳弱势运行。成本端,核心原料六氟价格渐稳,常规添加剂vc、fec价格持续下跌,电解液整体成本小幅下跌。预计短期内电解液价格在低位徘徊,随需求而波动。 目前三元电解液报价为2.5-3.05万元/吨,铁锂电解液报价为1.80-2.55万元/吨,锰酸锂电解液价格为1.2-2万元/吨,钴酸锂电解液价格为3.1-6.1万元/吨。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林子雅 021-51666902
SMM 1月12日讯:在经历此前的上涨之后,本周电解钴现货报价终是在年末备货需求陆续完成,供大于求的基本面拖累下迎来久违的下跌,不过钴盐方面,却面临着出上游挺价,但下游对高价钴盐接受程度不高而导致的僵持困境……SMM整理了本周钴市场的价格变动情况,具体如下: 电解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电解钴 在经历此前的陆续上涨后,本周终于迎来小幅下跌,截至1月12日, 电解钴 现货报价暂时持稳于20.5~23.5万元/吨,均价报22万元/吨,较1月5日下跌2500元/吨,跌幅达1.12%。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从基本面来看,电解钴供应端产量维持稳定,且有部分增量;而需求端,前期市场抄底较多,周内询盘成交有所减弱。因此,综合来看,随着年末备货需求陆续完成,本周下游企业对电解钴的采购意愿有所减弱,在供大于求的基本面背景下,本周电解钴市场迎来下跌。 钴盐方面( 硫酸钴 及 氯化钴 ): 本周 硫酸钴 价格仅在本周首个交易日小幅上涨,随后价格便一直处于僵持阶段,截至1月12日, 硫酸钴 现货报价暂时持稳于3.15~3.3万元/吨,均价报3.225万元/吨,较1月5日上涨250元/吨,涨幅达0.78%。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氯化钴 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氯化钴同样是在本周首个交易日迎来上涨,随后呈现持稳态势。截至1月12日, 氯化钴 现货报价暂时持稳于3.9~4万元/吨,均价报3.95万元/吨,较1月5日上涨500元/吨,涨幅达1.28%。 基本面来看,供应端方面,虽然此前冶炼厂有所减产,但社会层面仍有一定的钴盐库存,因此,整体供给仍较为充足;需求端,周初市场仍有部分询盘及零星成交,临近周末,由于前期补库较多,市场需求有所下滑。 综合市场情况来看,虽冶炼厂在库存较少的情绪指引下挺价、抬价态度明显,但需求转弱下,下游采购方对于钴盐高价接受意愿有限,因此市场仅小幅上涨后维持僵持甚至有走弱迹象。 预计后市,由于年末需求基本消耗,后续市场采买情绪或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同时部分钴盐厂或考虑春节物流运输问题,库存或在后续市场有所挤压,因此春节前,上游降价控库存意愿或将增强。 四氧化三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四氧化三钴 现货报价与上述钴盐表现相似,同样是在首日上涨之后维持稳定,截至1月12日, 四氧化三钴 现货报价暂时持稳于13~13.3万元/吨,均价报13.15万元/吨,涨幅达1.15%。 从基本面来看,供给端因下游节前备库影响,四氧化三钴企业开工率有所恢复,产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从需求端来看,钴酸锂节前补库意愿仍存,市场询盘成交尚可。 综合市场情况而言,由于本周仍有部分刚需补库现象,因此上游对四氧化三钴挺价情绪维持,然而下游高价接受意愿有限,因此四氧化三钴整体现货价格运行较为僵持。 消息面上, 近期,SMM公布了2023年12月钴盐月度产量情况。硫酸钴方面,2023年12月,中国硫酸钴产量为5,193金吨,环比减少10%,同比减少25%。本月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厂库及社会库存均有一定的积累,整体市场供大于求态势明显;同时,虽然成品价格下滑,但考虑到原料库存周期,冶炼厂倒挂明显,因此月内市场维持减产去库存态势。 展望1月,由于冶炼厂去库明显,加之部分企业订单向好(部分三元企业提前生产2月订单)以及节前备货的影响,硫酸钴需求出现短暂回暖现象,因此1月产量减量空间不大。预计1月硫酸钴预计产量为5,109金吨,环比减少2%,同比减少19%。 四氧化三钴方面,据SMM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中国四氧化三钴产量为6,291吨,环比减少5%,同比增加26%。本月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前期市场需求提前消耗,12月各家维持交前期订单,新增订单寥寥。而成本端钴盐价格同步下跌,成本支撑走弱,也倒逼四氧化三钴价格下行。然而持续下行的市场并未刺激更多成交,因此冶炼厂排产下行。 展望1月,由于前期钴价基本已至低位,市场采买情绪增强;加之节前补库需求的支撑,四氧化三钴订单转好,因此冶炼厂排产上行。预计1月四氧化三钴产量为7,217吨,环比增加15%,同比增加103%。 此外,海外方面,挪威议会曾于当地时间周二进行投票,预计议员们将批准政府关于开放挪威水域进行商业规模深海采矿的提案。据悉,深海采矿顾名思义,是挖掘深海矿产资源,通常是指海平面200米以下的区域。据悉,深海约占地球表面及的65%,拥有大量宝贵的矿产资源。以北太平洋Clarion-Clipperton区域(夏威夷和墨西哥之间)的区域为例,其便蕴含大量钴、铜、镍和锰等,这些是用于制造电池等关键材料。 但是目前关于深海采矿的争议很大,不少反对人士认为,深海采矿对环境的破坏性不可预估。甚至在2023年11月,还有欧盟议员毫不客气地评论挪威的相关评估缺乏科学知识。
BESS开发商和运营商Plus Power在美国夏威夷推出了一个185MW/565MWh的项目。欧胡岛上的Kapolei储能(KES)项目是为了取代大型公用事业公司AES拥有的一座燃煤发电厂而建造的,该发电厂于2022年11月关闭,此前为该岛五分之一的需求提供电力。 它包括158个特斯拉超级电池组,配置为135MW/540MWh的容量和能源使用情况,以及另外50MW/25MWh的额外容量,用于“快速频率响应”,以帮助保持电网稳定。 Plus Power执行主席Brandon Keefe声称:“这是第一次大型公用事业公司使用电池来平衡电网:提供快速频率响应、合成惯性和黑启动。这个项目是来自未来的明信片——电池很快将在大陆大规模提供这些服务。” 夏威夷最大的储能项目KES于2021年5月获得批准,六个月后由Plus Power完成融资。 客户提供的太阳能已经变得如此丰富,以至于夏威夷的主要公用事业公司夏威夷电力公司需要定期削减公用事业规模的太阳能和风能,即向业主支付关闭费用,以保持电力系统的平衡。 该公用事业公司的建模预测,由于KES项目,它将能够在运营的前五年将可再生能源的削减减少69%,比之前建模的多集成10%的新公用事业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并允许客户现场太阳能的持续增长。预计在20年的合同期限内,该公司还将每月平均减少0.28美元的消费者电费。 Plus Power表示,到2024年6月,它将在美国各地拥有约1325MW/3500MWh的在线储能,包括11月完成的18亿美元融资中的项目,这是2023年储能领域最大的一次。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加拿大太阳能公司的光伏和BESS项目开发子公司Recurrent Energy表示,已将100MW/200MWh的Mannum储能项目出售给南澳大利亚能源基础设施公司Epic Energy,该公司的投资组合中有天然气管道、可再生能源和储能。 Epic Energy在另一份新闻稿中表示,电池存储项目预计需要约1.3亿澳元(8700万美元)的投资。虽然它将是一个独立的设施,但BESS在曼努姆镇的物理位置毗邻Epic Energy拥有的两个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厂,Recurrent Energy也开发了这两个发电厂,总发电量达46MWp。 Epic Energy首席执行官克莱夫·德克鲁兹(Clive D'Cruz)表示,BESS将吸收低需求时期的剩余能源,注入电网,以帮助管理高峰时期的需求。D’Cruz指出,此次收购“完善了我们在目前Mannum工厂的投资,我们在 南澳大利亚州是世界上可再生能源人均吸收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但与此同时,其大部分人口和工业都位于电网边缘,系统相对薄弱的地区。 这推动了对储能的迫切需求,以帮助平衡该网络并使其稳定,而南澳大利亚州参与国家电力市场意味着来自辅助服务的健康商业收入流和越来越多的能源套利案例正在提供一个坚实的商业案例,继续吸引对电池的投资。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