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

  • 2023年前11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宁德时代海外份额同比增两倍 一中企再上榜

    1月9日,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全球登记的电动汽车(EV、PHEV、HEV)电池装车量约为624.4GWh,比2022年同期增长41.8%。 从2023年1-11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公司来看,与2022年同期相比,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市场份额实现增长,其中亿纬锂能是TOP10公司中唯一实现三位数增长的公司;LG新能源、孚能科技市场份额与2022年同期持平,剩余四家公司则出现下滑。 宁德时代海外份额同比增两倍 电池网梳理发现,2023年1-11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公司中,中国公司依然占据6席,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6家公司合计市占率达63.7%。其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市占率之和依然过半,达53.1%。 具体来看,2023年1-11月,宁德时代以233.4GWh装车量稳居榜首,同比增长48.3%,在全球电池供应商中占据37.4%的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SNE Research还提到,2023年1-11月,得益于以特斯拉为首的汽车整车厂越来越多地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宁德时代在除中国以外的海外市场装机量同比增长近两倍。 电池网注意到,2023年前三季度, 宁德时代在中国以外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已经追平韩国电池巨头LG新能源 。具体来看,宁德时代和LG新能源在中国以外的全球电池市场装机量分别为64.0GWh和64.1GWh,市场份额均为28.1%。其中,与2022年同期装机量相比,宁德时代增幅高达104.9%,LG新能源增幅为49.2%。 SNE Research称,宁德时代的电池广泛应用于广汽Aion Y、吉利汽车ZEEKR 001以及特斯拉Model 3/Y、宝马iX、奔驰EQS等国内外新能源乘用车车型,销量持续高位,预计未来还将呈现增长趋势。 凭借电池自供、整车制造垂直一体化带来的成本优势,比亚迪蝉联第二,2023年1-11月装机量达98.3GWh,同比增长60.4%。近期,比亚迪除了在海外市场销售ATTO 3(元PLUS)持续增长之外,海豚的销量也在不断增加,其全球市场份额正在迅速扩大。 其他中国电池公司方面,2023年1-11月,中创新航以29.1GWh的装车量排名第六,同比增长74.1%;国轩高科装车量14.9GWh,同比增长18.5%,排名第八;亿纬锂能继续保持三位数同比增长,装车量13.4GWh,同比增长131.9%,排名第九。 此外,继2022年跻身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公司行列之后,2023年1-11月,孚能科技再入榜,装车量达8.9GWh,同比增长41.7%,排名第十位。 韩系电池公司发力磷酸铁锂领域 除了6家中企,2023年1-11月,三家韩系电池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23.1%,较2022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不过三家公司的电池装车量均呈现增长趋势。 其中,LG新能源装车量为84.8GWh,同比增长41.8 %,位居第3位;SK On装车量30.9GWh,同比增长13.5%,排名第5位;三星SDI装车量28.2GWh,同比增长38.4%,排名第7位。 随着汽车整车厂越来越多地采用磷酸铁锂,韩国三大电池制造商正在升级高镍、中镍电池产品,并积极研发磷酸铁锂电池,转向以价格为导向的电动汽车市场。 据媒体报道,LG新能源携手华友钴业在摩洛哥合建一座磷酸铁锂电池工厂,计划于2026年投产;SK On计划在2025年之前为电动汽车生产一种新的磷酸铁锂电池;三星SDI则将在其位于蔚山的工厂建造一条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 据电池网了解,截止目前,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中,仅有松下未明确表态布局磷酸铁锂电池。 松下是日本公司中唯一进入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的公司,2023年1-11月,该公司电池装车量达到40.3GWh,同比增长27.5%。松下是特斯拉主要电池供应商之一,占据了特斯拉北美市场大部分电池份额。 国内市场方面,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2023年1-11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339.7GWh,累计同比增长31.4%。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109.6GWh,占总装车量32.3%,累计同比增长10.7%;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229.8GWh,占总装车量67.6%,累计同比增长44.4%。 2023年1-11月,国内动力电池公司装车量前十五名分别为:宁德时代(145.78GWh,占比42.91%)、比亚迪(94.48GWh,占比27.81%)、中创新航(29.83GWh,占比8.78%)、亿纬锂能(15.08GWh、占比4.44%)、国轩高科(13.88GWh,占比4.09%)、欣旺达(7.24GWh、占比2.13%)、蜂巢能源(7.18GWh,占比2.11%)、LG新能源(7.16GWh,占比2.11%)、孚能科技(4.95GWh,占比1.46%)、正力新能(4.47GWh,占比1.32%)、瑞浦兰钧(3.99GWh,占比1.17%)、多氟多(1.62GWh,占比0.48%)、捷威动力(0.91GWh,占比0.27%)、卫蓝科技(0.44GWh,占比0.13%)、安驰新能源(0.36GWh,占比0.1%)。

  • 从电解质转电解液 永太科技与“宁王”续签采购协议

    业绩承压的永太科技(002326.SZ),与宁德时代续签订单。 永太科技今晚公告,公司与宁德时代签订了《物料采购补充协议》,宁德时代意向于2024年和2025年每年分别向公司采购不少于10万吨各型号电解液。本公告是对公司于2021年8月3日披露的《关于公司与宁德时代签订物料采购协议的公告》(下称“原采购协议”)的后续进展公告。 原采购协议标的物为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碳酸亚乙烯酯(VC),永太科技在公告中提及,本次补充协议签订后,公司向宁德时代供应的主要产品将由上游原材料转变为下游电解液产品,有利于公司充分发挥在新能源电解液材料的产业链优势,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市场份额。 永太科技在去年11月举办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曾表示,公司年产15万吨电解液项目已通过了下游客户审计。 据悉,永太科技主要产品按照终端应用领域分为三类,包括医药类、植保类、锂电及其他材料类,公司去年半年报显示,前述三类产品营收占比分别为28.51%、13.83%、20.80%。其中,锂电材料类已形成了从锂盐原料、锂盐、添加剂到电解液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 在锂电材料产能建设上,永太科技近期披露,公司六氟磷酸锂目前已投产8000吨/年的产能,9900吨/年的产能已于11月2日开始试生产;双氟磺酰亚胺锂已投产900吨/年的产能;添加剂上,VC产品已投产5000吨/年的产能,FEC产品已投产3000吨/年的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锂电材料电解质价格同比大幅回调,“亮眼”的业绩难再是行业共性,永太科技亦然,去年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净利润为亏损1.8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永太科技在三季报中解释,2023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分别为24.81%、14.66%、6.89%,呈下降趋势,主要系市场竞争激烈,锂电材料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下降较多所致。另一方面,上游原材料碳酸锂在上年末和2023年初的市场价格处于较高水平,期初原材料库存备货量相对较多,导致前三季度锂电材料产品总体成本也相对较高。

  • 【SMM分析】需求疲软下 12月电解液及六氟产量大幅下调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1 月9日讯:据SMM调研,12月中国电解液产量为71,090吨,环降约18%,同比降低约11.5%。 需求端,终端动力、储能市场仍表现较疲软,电芯厂1-2月排产降低较多,传导至电解液端表现为12月电解液采购量下降,采购频次降低。供应端,电解液厂12月整体均维持低负荷运转,头部大厂开工率能维持在3-4成,二、三线电解液厂开工率在2-3成甚至更低,电解液厂为配合需求而降低订单。目前市场维持供需双弱的局面,且市场对后续排产计划较为悲观,预计1月电解液产量为65,790吨,环降约7.5%,同比增加约7%。 据SMM调研,12月中国六氟磷酸锂产量为8405吨,环降约31%,同比降低约15%。 供应端,中小型六氟磷酸锂厂大幅度减产停产,头部六氟厂开工率基本维持在3-4成,且因12月初来自电解液厂的订单骤降,导致多数六氟厂在12月基本在去库存,并且市场对未来锂价呈悲观态度,因需求疲软,也没有为春节到来而多做库存。需求端,电解液厂采买六氟频率和量明显下降,并在需求下滑的情况下对六氟压价严重,六氟价格达到近几年的最低点,截至2024年1月9日,六氟磷酸锂均价为6.5万元/吨。 1月,六氟厂因疲软的下游需求对本月呈持稳走弱预期,预计1月六氟磷酸锂产量为8070吨,环降约4%,同比降低约2%。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林子雅 021-51666902

  • 吉利集团旗下5GWh储能集成及设备项目开工

    据响水融媒消息,1月8日上午,江苏盐城响水县举行重大产业项目现场推进暨吉利·极电5GWh储能集成及设备开工活动。 资料显示,极电5GWh储能集成及设备项目由吉利集团旗下的衢州极电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产品具有高能效、高安全性、高经济性等特点,适用于电源侧、电网侧和大基地、工商业分布式等多元化场景,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助推响水县新能源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年产5GWh储能集成及设备,预计实现年产值40亿元。

  • 【SMM分析】2024年磷酸铁企业出货量预测—厚积薄发

    SMM1月9日讯, 磷酸铁企业在2024年制定销售计划,开始定位2024下游市场,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 一、2023年:赛道拥挤 优势发挥不明显 2023年,随着新投放产能的陆续投产验证,磷酸铁的价格下滑,产品的迭代较快,但稳定性方面未能达到理解的预期。磷酸铁锂企业为追求低成本、高性能而频繁更换前驱体磷酸铁,磷酸铁的供应链变得脆弱。 从2022年底到2023年5月,磷酸铁的价格下行较快,原来高利润的局面被打破。 在6月-11月经历了微利甚至小亏的过渡期。在此期间,采销双方博弈激烈,诸多产品上市,赛道拥挤。企业在花更大的精力在价格战中,铁锂企业在价格和质量方面,甚至更喜欢低价: 低价来换准入机会,从而着手替换高价的原料。 图1:磷酸铁的产量和价格 2023年12月,大厂的招标打破相对平稳胶着的市场。磷酸铁市场变得不安,各企业的报价体系开始变化。磷酸铁企业和产品的优势变得更加不明显,资源优势包括有品牌口碑、原料资源、技术资源、产品稳定性、区域位置等等。磷酸铁的产地和销售地不对等,有少企业横跨千里为下游磷酸铁锂企业供货,突显出中国磷酸铁行业大而不精的问题。 在价格方面,磷酸铁企业稍微用低价换取部分市场,但一个作为核心原料影响到磷酸铁锂性能的产品,磷酸铁并未到足够的重视:低价未换取稳定可观的市场,而是开启了“低价的贪婪”。 磷酸的市场从往年的高价疯抢到如今的踩踏式报价,让人惊叹磷酸铁行业发展之快。 2023年流逝之快也让人惊叹!一阵慌乱过后,市场是不是该以更沉稳的方式发展,形成有序的供需格局,从而让新能源行业的红利惠及每个人? 二、2024年:赛道秩序 发挥各自优势进行分组竞赛还是混战继续,值得从业者们反思! 2024年部分磷酸企业制定出销售计划,在新年伊始,为寒冷的市场积蓄火热。 图2: 2024年磷酸铁企业销量目标(外售磷酸铁企业) 2024年,在价格相对较弱情况下,部分一体化磷酸铁锂企业因磷酸铁技术、生产成本、原料风险等,或将减少自产磷酸铁的比例转为外采。这是一个重整供应链体系的契机,供需双方将会定位精准和果断出击。 优质的磷酸铁锂企业和有优势的磷酸铁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或将为产品线带来较大的促进作用,一是供应链安全得到保障,二是深度开发升级产品更加快捷。 目前的低价可能会是短时间降本逐利、断尾求生的策略,长期来看,利润可观、稳定性强而高质量的磷酸铁产品仍是磷酸铁锂行业发展的必备利器。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 【SMM分析】12月锂电隔膜产量再降 需求淡季后续仍有下行空间?

    SMM1月9日讯,2023年12月,中国锂电隔膜产量达12.3亿平方米,环比下滑2%,同比下滑1%。 当月锂电隔膜市场市场整体走势依旧较为弱势。从市场表现来看,当前锂电多数锂电隔膜企业排产继续下行,部分客户结构相对优质的头部隔膜大厂表现尚可,仍有部分下游电芯大厂的前期订单支撑,整体好于二三线隔膜企业。而排名靠后的隔膜企业普遍面临订单不足的局面,部分厂商再下游需求下滑严重的情况下,仅保留2-3条产线,低位生产,维持工厂运转。但整体而言,随着下游订单的下行速率逐步高于上游的减产速度,部分隔膜厂商库存逐渐累积,去库压力有所增长。后续随着时间逐步向传统车销、储能淡季靠拢,下游拿货幅度仍将继续下行。 SMM预计2024年1月,中国锂电隔膜产量将达11.6亿平方米,环比下滑6,同比增长9%。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 【SMM分析】12月氢氧化锂产量环降3% 次月仍有下行空间

    1月10日讯:中国氢氧化锂产量达20,330吨,环比下滑3%,同比下滑20%。 当月氢氧化锂依旧处于供需双弱的局面。从供应端看,当前部分厂商虽有新增产线已逐步建成,但依旧处于调试阶段,行业总产能缓慢增长。从实际生产端来看,随着氢氧化锂价格持续下行,甚至下探至工碳价格之下,氢氧化锂生产经济性依旧低迷,氢氧化锂冶炼端普遍开工意愿不高,部分厂商代工订单亦逐步进入尾声,排产逐步走低。 而需求端,至月中下旬时,虽因碳酸锂价格逐步企稳,对氢氧化锂价格形成提振。而部分海外厂商因红海航道遇阻,且部分国内正极厂因后续春节假期,致排产需求前置,存一定备货需求,下游拿货意愿有所回暖,但多数正极厂考虑到行业库存水平依旧处于相对高位且后续订单不确定性风险仍存,采买依旧谨慎,市场供需过剩格局恐仍将继续维持。 SMM预计,2024年1月,中国氢氧化锂产量达18,720吨,环比下滑8%,同比下滑12%。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 电解液锂盐供应商完成近亿元融资 目标2025年LiFSI价格和LiPF6相当

    近日,安徽新宸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宸新材料”)完成了近亿元B1轮融资,投资方为五源资本、中科创星、合肥创新投。公司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产能建设、产品研发及市场开拓。 据悉,新宸新材料曾于2022年获得金瑞集团、小米产投、东方富海等机构的投资。 资料显示,新宸新材料成立于2021年12月,是一家锂电池电解液锂盐供应商,专注于新型电解质锂盐及添加剂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LiFSI(双氟磺酰亚胺锂)、NaFSI、LiODFB、LiBOB等。公司在安徽滁州市定远县盐化工产业园投资10亿元、占地120亩,建设总年产能为6000吨的LiFSI项目。同时,公司在安徽合肥市高新区建设运营中心和研发中心。 为满足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及技术革新需要,新宸新材料首款产品LiFSI,以其优异的性能,可实现动力电池高安全性、长寿命、耐候性,成为新一代动力电池电解液主盐,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作为目前国内极少数几家可量产主盐级LiFSI的锂盐厂商之一,新宸新材料已建成2000吨LiFSI产能,并已实现小批量出货。 新宸新材料董事长王驰伟博士表示,公司已拉通的2000吨高纯晶体主盐LiFSI产线是全球已量产的最大固态产线。 据了解,LiFSI能够大幅提升电池性能,在提升快充性能、高低温性能、长寿命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可适配4680电池、半固态电池、凝胶态电池等新一代锂电池技术路线。 从市场表现来看,降本是LiFSI打开下游市场的关键所在,新宸新材料致力于打通LiFSI的降本路径,其目标是产品成品在2025年底降到和六氟磷酸锂相当,从而实现对六氟磷酸锂的大部分替代。 市场拓展方面,王驰伟称,目前新宸新材料已经给近十家头部的电池厂和电解液厂送样,并获得了下游客户的一致认可。 此外,据王驰伟介绍,新宸新材料采用具有本质安全的创新工艺,实现了高产高效制备车规级超纯产品,多项技术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已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

  • 本田考虑投资140亿在加拿大生产电动汽车及电池

    据《日经新闻》报道,本田汽车(Honda Motor)正考虑在加拿大建设一家电动汽车工厂,以制造自研电池。 该项目的总投资额可能达到2万亿日元(约合140亿美元),将成为日本汽车制造商最大额的投资项目之一,主要由于该公司希望在电动汽车生产方面赶上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 本田正在考察几个潜在的地点,其中包括安大略省现有汽车工厂的旁边的地点。据预计,本田将在2024年底前做出决定,而新工厂则最早将于2028年投产。 本田已经计划从2026年开始在美国俄亥俄州工厂生产电动汽车和电池,因此,如果加拿大电动汽车工厂得以投产,该项目将成为本田在北美的第二家工厂。 加拿大上个月宣布了一个计划,将在2035年之后禁止销售纯汽油或柴油动力的新车。另外,由于加拿大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因此单位发电量的碳排放相对较低。这一情况也促使本田考虑在加拿大生产电动汽车。 本田在北美市场的销量约占其全球销量的40%。在截至3月31日的本财年内,预计本田将在北美销售大约160万辆汽车,尽管其中绝大部分是汽油车。为实现本田在2030年达到电动汽车占40%、在2035年占80%的销量目标,该新工厂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生产枢纽。 此外,本田计划从2025年开始与韩国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合作,在美国俄亥俄州大规模生产电池。不过,本田打算在加拿大自主生产电池。目前,本田正在与多家公司合作研发新技术,其中包括固态电池,并且有可能与这些合作伙伴在加拿大共同生产电池。 此外,本田原本计划与通用汽车合作开发低价电动汽车,并从2027年开始销售,但这一计划已在去年取消。今年,本田将开始售卖外包给通用汽车生产的电动汽车,但从长远来看,本田显然希望增加自己生产的电动汽车数量。 从大环境来看,美国的电动汽车销售正在放缓,部分原因是利率上升。福特汽车(Ford Motor)表示,将推迟投资120亿美元新建电动汽车产能的计划,而通用汽车也将推迟在密歇根州生产电动皮卡。但本田公司相信电动汽车的需求将在中长期实现增长,因此决定继续推进其计划。 拜登政府已经制定了2030年新车销量中电动汽车占比50%的目标。到2035年,包括加利福尼亚、纽约和华盛顿在内的几个州都将禁止销售汽油车。 为了推广电动汽车的使用,美国政府为电动汽车的购车者提供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减免。不过,电动汽车要想获得减税资格,电动汽车必须符合一些要求,比如必须在北美组装,并且电池原料必须来自许可的地区。 通过在加拿大国内采购锂等关键电池材料,本田公司加拿大工厂生产的电动汽车将有机会获得美国补贴。

  • 【SMM分析】12月钴锂原材料减产去库冲销量 因春节假期影响1月需集中备库

    SMM1月9日讯: 碳酸锂 12月,国内碳酸锂产量43,988吨,环比2%,同比26%。2023年碳酸锂产量46万吨,同比增加31%。分原料情况看,个别辉石矿锂盐企业由于代工订单的增加而带来整体产量微增;江西个别云母矿锂盐企业年底清理原料库存而带来较大碳酸锂增量,个别新投产锂盐企业增产也带来产量的少量增加;两者共同带动12月份国内碳酸锂产量增加。部分盐湖锂盐企业由于在低温天气下生产效率降低而季节性减产;回收料锂盐企业由于近期电芯产废减少、原料紧缺,且利润持续压缩,近期出现倒挂亏损现象,产量再度减少。 进入24年1月,有部分辉石矿锂盐企业将陆续于1月下旬开始检修,整体产量将略微减少;大部分产能较小的云母矿锂盐企业由于从12月开始代工订单缩减,且原料成本持续倒挂,将于1月中旬前后陆续进入停产检修状态,初步预计将持续至春节后。叠加春节附近部分大厂季节性检修,预计后续将持续减量。盐湖企业多数维持平稳生产,但新疆某盐湖锂盐企业新投产将带来小幅增量;回收料锂盐企业由于废料供应紧缺情况持续,且生产利润整体倒挂,预期将持续性减量。总体看,预计24年1月国内碳酸锂产量41,738万吨,环比下滑5%,同比增加16 %。 氢氧化锂 12月,中国氢氧化锂产量达20,330吨,环比下滑3%,同比下滑20%。当月氢氧化锂依旧处于供需双弱的局面。从供应端看,当前部分厂商虽有新增产线已逐步建成,但依旧处于调试阶段,行业总产能缓慢增长。从实际生产端来看,随着氢氧化锂价格持续下行,甚至下探至工碳价格之下,氢氧化锂生产经济性依旧低迷,氢氧化锂冶炼端普遍开工意愿不高,部分厂商代工订单亦逐步进入尾声,排产逐步走低。而需求端,至月中下旬时,虽因碳酸锂价格逐步企稳,对氢氧化锂价格形成提振。而部分海外厂商因红海航道遇阻,且部分国内正极厂因后续春节假期,致排产需求前置,存一定备货需求。下游拿货意愿有所回暖,但多数正极厂考虑到行业库存水平依旧处于相对高位且后续订单不确定性风险仍存,采买依旧谨慎,市场供需过剩格局恐仍将继续维持。SMM预计,2024年1月,中国氢氧化锂产量达18,720吨,环比下滑8%,同比下滑12%。 硫酸钴 12月,中国硫酸钴产量为5,193金吨,环比减少10%,同比减少25%。本月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厂库及社会库存均有一定的积累,整体市场供大于求态势明显。此外虽成品价格下滑,但考虑到原料库存周期,冶炼厂倒挂明显,因此月内市场维持减产去库存态势。预计1月,由于冶炼厂去库明显,加之部分企业订单向好(部分三元企业提前生产2月订单)以及节前备货的影响,硫酸钴需求出现短暂回暖现象,因此产量减量空间不大。预计1月硫酸钴预计产量为5,109金吨,环比减少2%,同比减少19%。 四氧化三钴 12月,中国四氧化三钴产量为6,291吨,环比减少5%,同比增加26%。本月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前期市场需求提前消耗,12月各家维持交前期订单,新增订单寥寥。而成本端钴盐价格同步下跌,成本支撑走弱,倒逼四钴价格下行。但持续下行的市场并未刺激更多成交,因此冶炼厂排产下行。预计1月,由于前期钴价基本已至低位,市场采买情绪增强;加之节前补库需求的支撑,四钴订单转好,因此冶炼厂排产上行。预计1月四氧化三钴产量为7,217吨,环比增加15%,同比增加103%。 三元前驱体 12月,中国三元前驱体产量约68,586吨,环比减少2%,同比减少10%。2023年中国三元前驱体累计产量为814,388吨,累计同比减幅5%。供应端,由于已至年末,为完成全年目标,部分企业出货落点好于预期,有保量出货的现象,因此部分企业生产随之上行。此外部分企业仍维持去库,12月仍是出货大于产量。需求端,海外市场,12月需求持稳小增,部分厂家将1月出口的部分订单前置于12月出口。国内市场,12月正极端需求较弱,部分厂家积压一定的前驱体库存。分系别来看,12月中低镍占比微减,高镍由于出口端较稳定占比微增。进入2024年1月,需求端,正极端口1月份总体排产微减不到1%,但是由于部分厂家的前驱提货需求在12月提前消化,因此1月份前驱的需求量仍有进一步走弱预期。供应端来看,三元前驱端生产策略发生分化,一部分厂家由于提前出货、需求弱势下生产存在较大幅度下行;一部分厂家考虑镍钴价格已至低位,且2月份有放假预期,将2月份的生产前置于1月,1月份将建立一定的库存。预计1月中国三元前驱体产量为 66,094 吨,环比减幅4%,同比增幅14%。 三元材料 12月,中国三元材料产量为53,181 吨,环比减量5%,同比持平。2023年中国三元材料累计产量为621,115 吨,累计同比减幅5%。供应端,数码和小动力市场,细分市场厂家有为保全年出货量在12月底低价出货的现象,此外部分动力厂家下沉竞争报价较低,小厂家无力与其竞争,因此消费市场出现分化,有资金实力承受亏损的企业出货持稳,小厂家停产消化前期库存。动力市场,正极厂家以销定产,在年末电池厂去库背景下产量总体维持下行,极少数厂家生产实现逆势增加,一是为保全年出货量级1月出口需求前置,二是部分厂家国内下游订单确有小幅增量。分系别来看,中低镍占比下行,高镍占比微增。进入2024年1月,数码和小动力市场,市场分化仍在,小厂家维持减量或者停产状态,细分头部厂家有将2月份需求前置生产,排产预期暂持稳。动力市场,1月份三元订单好于此前悲观预期,需求来看,一是此前12月需求已至较低位,电池厂家结束年末去库,年初恢复正常提货,二是由于航运扰动海外终端订单少量备货,三是国内12月车销好于预期带动部分三元正极需求小幅复苏。从电芯厂来看,头部电芯厂三元需求总体持稳,其中中高镍需求存在小幅增量,低镍需求持稳。部分二线电池厂中镍需求存在一定的小增预期。但是部分主做海外市场的电池厂由于终端车销走弱且产品迭代的因素,需求较差。供应端来看,三元正极企业或在1月成品库存上行,部分厂家由于2月份放假检修等因素,将在1月份提前生产,消耗2月需求量。但是需注意,目前锂价再次有走弱预期,因此下游或因锂价下行需求出现变动,1月电池厂存在砍单风险。总体来看,预期2024年1月中国三元正极产量为 52,852 吨,环比减幅1%,同比增幅30%。 磷酸铁 12月,中国磷酸铁产量为79,900吨,环比和同比分别减24%和1%,累计同比增56%。磷酸铁锂需求萎缩,影响前驱体磷酸铁的产销量,导致磷酸铁产量大幅下降。市场方面,12月下游磷酸铁锂企业因需求收窄而降低开工率,减少原料磷酸铁的采购量。磷酸铁企业被迫减停产,维持产品低库存,供应量下降。成本方面,12月原料价格相对持稳,因成本倒挂,磷酸铁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2024年1月市场淡季,磷酸铁企业继续降低开工率,生产减量。预计2024年1月,中国磷酸铁产量为71,000吨,环比减11%,同比增14%。 磷酸铁锂 12月,中国磷酸铁锂产量为95,010吨,环比和同比分别减17%和6%,累计同比增30%。2023年12月,行业需求继续走弱,磷酸铁锂采购订单萎缩,导致磷酸铁锂产量下降。主原料价格下跌,原料和成品持续去库,电芯企业刚需采买铁锂材料。12月,主原料碳酸锂和磷酸铁等价格下行,铁锂材料的制造成本下行。供应端,12月铁锂企业以销定产,担心下游毁单而排产谨慎;铁锂企业优先消化库存,维持刚需生产,市场上供应总量大幅下降。需求端,动力端和储能端电芯企业以清产成品库存为主,磷酸铁锂材料的提货周期延长、提货量下降。2024年Q1为行业传统淡季,市场看空情绪较浓,磷酸铁锂需求难有起色。整体市场低迷,大部分磷酸铁锂企业将春节(2月上旬)前后一至两周内提前放假;叠加春节期间物流受限,上下游企业集中在1月份备货。预计2024年1月中国磷酸铁锂产量为97,310吨,环比和同比分别增2%和51%。 钴酸锂 12月,中国钴酸锂产量为6,326吨,环比降低9%,同比增加10%。成本端四钴、碳酸锂原材料价格继续下滑,带动成本降低。供应端,12月钴酸锂正极供应减量明显。12月处于钴酸锂市场淡季,下游终端需求有限。钴酸锂正极抢单竞争较为激烈,尤其是在中低电压平台方面,低价抢单现象频频发生。且12月处于各正极厂降库存,冲销量,回笼资金的关键时期,出于对需求不看好的考虑,各家的生产较之前均有减量。需求端,下游电芯厂的订单多以长单为主,散单零星。1月钴酸锂市场是春节前的生产月,2月春节假期期间大部分正极厂放假1-2周,致使1月预期排产增量,来提前补充2月的库存。预计1月排产预测为7,092吨,环比增加12%,同比增加125%。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韩欣桐 021-51666908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