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4月23日~4月24日,由SMM举办的 Li-ion Battery Americas 2024 会议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圆满落幕! 本次会议聚焦美国电动汽车和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汇集了一众国际上的决策者投资者、制造商、行业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和技术服务提供商等知名大咖和行业人士,围绕美国锂电池市场与本土产业链发展、未来行业发展的先进技术展望,锂电池生命周期和长期可持续性等话题展开了激烈的思想碰撞。 在此次会议中,SMM行业研究院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王聪对锂离子电池关键金属行业的发展作出展望。 她表示,SMM预计2024年到2026年,全球锂资源或将呈现过剩局面,过剩幅度将逐年收窄。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走势方面,2023年到2025年,SMM预计随着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需求边际增速放缓,加之上游锂资源项目的集中释放,锂市场从2022年的供需错配转为过剩,拖累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行;进入2026年,SMM预计,储能市场未来的繁荣发展或将推动需求增长;而在长期供过于求的背景下,资源扩张也在持续放缓,市场过剩情况后续或有所缓解。 国际锂业协会(ILiA)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经理 Astrid Karamira对全球锂市场作出解读;Indonesian Nickel Miners Association (APNI)秘书长Meidy Katrin Lengkey对印尼的镍战略规划作出分享; 此外,SMM还精心准备了多轮小组讨论环节,邀请到行业多位知名大咖,企业高管等围绕储能技术发展、锂矿开采、电池回收、技术创新等多个热点话题展开了激烈的思想碰撞! 开幕致辞 Li7Charged CEO Austin Devaney SMM CEO范昕 发言主题:锂离子电池关键金属行业展望 发言嘉宾:SMM行业研究院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王聪 SMM行业研究院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王聪对锂离子电池关键金属行业的发展作出展望。她表示,SMM预计2024年到2026年,全球锂资源或将呈现过剩局面,过剩幅度将逐年收窄。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走势方面,2023年到2025年,SMM预计随着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需求边际增速放缓,加之上游锂资源项目的集中释放,锂市场从2022年的供需错配转为过剩,拖累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行;进入2026年,SMM预计,储能市场未来的繁荣发展或将推动需求增长;而在长期供过于求的背景下,资源扩张也在持续放缓,市场过剩情况后续或有所缓解。 新能源市场维持增长 但增速逐渐放缓 据SMM对2019年到2027年全球洗能源汽车销量的回顾与展望测算得知,在2019年到2022年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复合年均增长率在70%左右;2022年到2025年,该数值或将达到22%左右;而在2025年到2027年,虽然SMM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或依旧维持增长态势,但是复合年均增长率或将降至9%左右。 提及各国新能源汽车关键增长点所在,中国方面,主要是补贴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高,订单后续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较小;北美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则主要是依赖IRA政策的带动,预计后续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欧洲地区,则主要是因其禁止燃油车销售以及能源转型带动。 储能需求方面,据SMM了解,2019年到2021年,全球储能需求复合年均增长率保持在49%左右,2021年到2024年,预计全球各地储能需求依旧维持49%的增长率,2024年到2027年,SMM预计全球储能需求复合年均增长率或将维持在29%左右,虽然增速放缓,不过依旧维持逐年增长的态势。 》SMM:未来几年锂供应过剩局面将逐步收窄 磷酸铁锂电池回收量将激增 小组讨论1:团结电动汽车供应链上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挑战 探讨主题: 电动汽车供应链中利益相关者当前面临的挑战 影响电动汽车供应链的监管环境 创新伙伴关系如何促进电动汽车技术和组件的进步 电动汽车供应链未来的集体目标和愿景 主持人: EY-Parthenon合作伙伴 Srihari Mulgund 嘉宾: Baltimore Aircoil Company电动汽车电池业务发展全球总监 Bill Williams Rivian公共政策高级总监 Chris Nevers Circulor销售副总裁 Fearghal Kearney Porsche Consulting合伙人 Frank McCleary 小组讨论是关于电动汽车供应链(EVSC)的。小组成员讨论了各种主题,其中包括: 讨论的要点包括: 北美对电池电动汽车的需求,平衡消费者需求与监管组件;供应链中透明度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性;法规在塑造电动汽车市场未来方面发挥的作用,需要更清晰的语言和全球标准;确保国内供应链安全与与与中国等全球合作伙伴的必要合作之间的潜在紧张关系;《通胀削减法案》及其对美国和欧洲建立新能力的影响。 小组结束时,听众提出了一些问题,如锂离子电池中的可回收成分、某些州的反华政策,以及原始设备制造商如何越来越多地确保供应安全并投资于先进材料和新技术。 小组讨论2:规划到2030年北美电池行业增长的道路 主持人: Battery Associates创始人兼主席Dr. Simon Engelke 嘉宾: iM3NY & C4V创始人兼董事长Shailesh Upreti Our Next Energy (ONE)供应链副总裁 Nitin Tyagi SGS冶金与咨询全球副总裁 David Anonychuk SMM业务发展总监 Phoebe Yang 小组讨论涵盖了电池供应链的各个方面,特别侧重于美国。演讲者的主要观点包括: 1. 美国电池行业现状:美国电池市场发展迅速,涌现出许多初创电池公司。政府大力支持企业迅速获得投资。 2. 资本市场和投资:融资仍然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对初级矿业公司来说,要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生产。政府机制对于帮助填补这些公司的缺口至关重要。 3. 回收和可持续性:中国的电池回收行业已经成熟,NCM和LFP等材料的高质量回收越来越重要。重点是学习和改进回收过程,以确保高纯度并重新融入供应链。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有人呼吁继续学习、分享经验、政策稳定性、整个价值链的伙伴关系以及国际合作,以促进北美电池行业的增长和稳定。 4月23日嘉宾发言 发言主题:锂谷:南加州的新淘金热 发言嘉宾:The County of Imperial加利福尼亚州帝国县主管Ryan E.Kelley Jesus E. Escobar 传统锂矿开采 在传统方法中,锂的开采主要是通过硬岩采矿和蒸发池进行,而这两种方法对环境的影响都堪称灾难性。在锂谷,没有采矿活动。 从地热卤水中回收锂 从地热卤水中回收锂其优势是属于清洁可持续解决方案,与农业和谐生产。其物理占地面积较小,没有采矿和蒸发池,不会对环境造成极大损害。 据统计,美国加州皮里尔县(Imperial County)卤水中锂含量达1700万公吨。 重点产业发展: 锂谷是许多企业的理想选择,包括——电池、材料加工、汽车制造业、可再生能源、社区空间、电池存储、物流、商业服务等种种领域。 》相比传统锂矿开采 地热卤水提锂主打“绿色、可持续” 小组讨论:储能技术——成本趋势分析和效率提高 探讨主题: 储能在优化电网稳定性、整合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系统整体效率方面的作用 与原材料、制造、安装和维护相关的影响成本降低的因素 电网存储技术的创新 储能如何与智能电网集成并提高整体系统效率 主持人: SMM 新能源咨询主管 Vincent Yan 嘉宾: LG Energy Solution Vertech Inc 销售与营销副总裁 Peter Gibson KORE Power 董事长 Jay Bellows Spearmint Energy项目技术高级副总裁 Chris Wright Fluence Energy供应链运营副总裁 Gildas Dupouy 关于储能技术的小组讨论侧重于分析与各种形式的储能相关的成本趋势和效率提高。小组成员讨论了技术进步如何显著降低储能系统的成本,使其在住宅和商业应用中更容易获得和负担得起。他们还强调了提高储能系统效率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小组讨论为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未来彻底改变我们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潜力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发言主题:推动可持续发展:低碳电池价值链战略 发言嘉宾:Minviro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Dr. Robert Pell LCA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材料生产商将需要整个价值链的数据,如LCA(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1. 所有电池都将有一个清晰可见的二维码,提供所有关键信息:成分、容量、关键指标的结果、耐用性; 2. 所有超过2千瓦时的电池都将有一个数字护照,它将告知技术细节、使用的回收材料的百分比和相关的碳足迹; 3. 根据其性质,为所有电池设定了最低回收材料百分比:16%钴,6%锂,6%镍和85%铅。 4. 每个型号的电池都必须计算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碳足迹。 5. 制定了“尽职调查政策”,以减少在电池材料采购、加工和营销活动中可能发生的社会和环境风险。 》Minviro:预计2020-2050年全球对镍钴锂等电池原材料需求增长15-20倍 发言主题:问顶电池科技助力绿色锂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 发言嘉宾:REPT BATTERO Energy Co., Ltd. 美国分公司总经理 Jason Hong 小组讨论:加快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电池整合 主持人: Rho Motion咨询主管Edward Keith 嘉宾: LG Energy Solution总监Kevin Fok IHI Terrasun Solutions业务战略与服务副总裁 Ray Saka KORE Power董事长Jay Bellows Prevalon Energy LLC (Prevalon)销售副总裁Chad Spring 题为“加速可再生能源部门的电池整合”的小组讨论汇集了行业领袖,深入探讨了在可再生能源系统中形成电池整合的关键进展和挑战。 与会者强调了电池集成从电池技术到综合储能系统多个方面的蓬勃发展,讨论揭示了欧洲和美国标准和法规的滞后性,需要进行更新以适应新产品和技术。与会者强调了通过提高能源密度和可扩展性来降低成本的战略,并与全面电气化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 最后,该小组主张坚定不移地支持储能系统和分布式发电技术,认为它们有助于推进电气化议程和塑造未来的能源格局。 4月24日原料端路演 发言主题:印度镍业战略 发言嘉宾:Indonesian Nickel Miners Association (APNI)秘书长Meidy Katrin Lengkey 发言主题:解读全球锂市场 发言嘉宾:国际锂业协会(ILiA)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经理 Astrid Karamira 国际锂业协会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经理Astrid Karamira对全球锂市场作出了解读。她表示,锂行业正在快速增长,并将持续多年。多利益相关者小组和共享项目对于以高效和成本效益高的方式管理和减轻风险至关重要。ILiA是整个锂价值链的代表性全球代言人。 》国际锂业协会:锂行业未来几年将维持快速增长态势 小组讨论:揭示电池原材料的需求驱动因素和供应挑战 主持人: SGS冶金与咨询全球副总裁David Anonychuk 嘉宾: SMM锂品目高级分析师周致丞 The Metals Company北美业务发展与市场研究总监Kristin Hengstebeck Arkema NA电池销售和市场经理Mickael Havel American Battery Technology Company企业发展与战略总监Tony DiCenso Arcadium Lithium业务发展和市场情报总监Ashish Patki 参与小组讨论的嘉宾们围绕“政府政策和法规,合作机会,未来展望与风险管理以及供应链漏洞等话题“展开分享。 小组讨论:可持续锂矿开采实践和环境足迹 主持人: 锂和关键矿产顾问Carolina Ferreira Herrera 嘉宾: 国际锂业协会 (ILiA)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经理Astrid Karamira NEO Capital创始人Anthony Tse A1 Lithium董事长Bruce Richardson Minviro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Dr. Robert Pell 嘉宾们围绕可持续锂矿开采的重要性、环境影响评估、社区参与和社会责任监管框架与合规等话题展开激烈的思想碰撞。 主论坛 发言主题:锂离子电池回收 - 敏捷之道 发言嘉宾:Zhejiang RoyalSe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合作伙伴/全球采购执行副总裁 Sunny Shi Zhejiang RoyalSe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合作伙伴/全球采购执行副总裁Sunny Shi预计,报废电动汽车电池未来将满负荷运转,其表示,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BCG)的预测,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预计将占全球轻型汽车销量的20%,到203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大幅上升至59%。 电池生产 2022年,动力电池制造商加快扩大产能(约600-700GWh)。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介绍,2023年上半年锂电池行业持续增长,产量超过400GWh,增长超过43%,收入达到6000亿元。锂电池出口同比增长69%。 锂电池的发展推动回收行业快速扩张 预计报废电动汽车电池未来将满负荷运转。 蓬勃发展的前景:锂电池回收行业的快速增长 2022年,电动汽车销量占全球所有新车销量的10-13%。 2023年,包括纯电动汽车(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在内的电动汽车(EV)的全球销量表现出强劲增长。 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BCG)的预测,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预计将占全球轻型汽车销量的20%,到203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大幅上升至59%。 》2025年纯电动车或将占全球轻型汽车销量的20% 未来报废电动汽车电池将满负荷运转 小组讨论:电池回收和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策略 主持人: SMM副顾问总监Evelyn Chen 嘉宾: American Battery Technology Company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Ryan Melsert SK Ecoplant美国回收业务总监Sangjune Han Botree Recycling Technologies副总裁Bill Wu 在小组讨论期间,嘉宾们讨论了回收市场、原材料和回收材料之间的比较、回收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回收过程之间的差异等主题。 Ryan强调了为不同类型的回收过程制定明确的安全法规的重要性。桑琼·韩提及美国的回收市场、原材料和回收材料之间的比较、回收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回收过程之间的差异等话题,他认为未来如何将供应链中的各个参与者结合起来是一个挑战。 Ryan强调了为不同类型的回收过程建立明确的安全法规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如何通过技术提高回收率,例如铜和铝的回收率,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桑琼提到了在美国建立第二个基地的计划,并讨论了如何提高回收材料的价格。Bill重点介绍了在中国建立第二个生产基地的计划,并讨论了如何定义百分比材料的标准。 小组讨论: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面临的主要挑战 主持人: Exponent首席工程师Keith Beers 发言嘉宾: Tekscan产品管理总监Camilo Aladro Spearmint Energy项目技术高级副总裁Chris Wright 该小组主要讨论了电池技术中的压力管理、固体电解质的应用和电池安全等问题。Camilo Aladro和Christ Wright讨论了压力对各种类型电池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进设计和制造工艺来优化电池性能。他们还讨论了压力传感器在电池安全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早期检测和预防措施来防止电池故障。 同时,还提到了电池销售中的问题,包括如何在市场上推广新的电池技术以及如何解决与电池相关的安全问题。他还谈到了电子行业对新电池技术的担忧,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如何考虑这些担忧。 Christ Wright谈到了电池系统的安全模型,包括操作面板和压力面板。他们讨论了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和间距来防止火灾蔓延并降低保险成本。 Camilo Aladro强调了压力管理在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成型过程中。他们讨论了如何通过先进技术监测和验证压力分布的均匀性,以确保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发言主题:杰瑞锂电池回收一体化解决方案 发言嘉宾:杰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Martin Cong 市场规模 目前,锂离子电池回收能力主要集中在欧洲、中国、日本和韩国,并计划进一步扩大。随着这些地区电动汽车规模的持续增长,预计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0%。 据美国ACS数据显示,到2031年底,欧洲锂电回收市场或将达到30亿美元的规模。 市场增长 从环境方面来看,锂电池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泄漏,会造成严重污染。其中含有的重金属和化合物对土壤、水和大气有害。且金属具有积累作用,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积累。 从经济角度来看,废旧锂离子电池含有有价值的金属元素,金属含量高于某些天然矿石。相比而言,从矿石中提取金属需要高成本和高能耗,从废电池中回收金属可以降低成本并产生经济效益。 政策方面 根据欧盟规定,到2024年7月,电动汽车电池附带的技术文件应包括根据授权法案起草的碳足迹声明。到2025年,电池中钴、镍、铜的回收率应达到90%,锂回收水平应达到35%。 》到2031年底欧洲锂电回收市场或将达到30亿美元规模 小组讨论:锂电池原材料的技术进步 主持人: SMM Information & Technology Co., Ltd.业务发展总监Phoebe Yang 发言嘉宾: Elemental Advanced Materials CEO David Hudson LeydenJar Technology首席商务官Evan Sanders McKinsey头部电池材料 Vale Chain/Sr. Expert-AP Ken Hoffman AquaLith Advanced Materials, Inc.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商业化官Abdellah Cherkaoui 此场对话由五位发言者参与,他们讨论了各种语言技术以及在进入美国市场时获得合作伙伴支持的重要性。他们还强调了与潜在客户和供应商建立关系的重要性。LeydenJar Technology首席运营官Evan Sanders强调了在推出新产品时签署合作协议的重要性,以确保更顺畅的融资路径和更清晰的投资回报。讨论还涉及中国政府在上游投资中的重要性,以降低成本并确保供应链安全。 来自SMM的主持人Phoebe Yang对市场上新材料的接受度和销售方法提出了质疑。LeydenJar Technology首席运营官Evan Sanders回应称,采用新技术的道路并不简单,充满了需要弥合的差距。Ken Hoffman,Vale Chain电池材料主管/资深专家AP讨论了电池制造成本、投资需求以及如何通过使用商业硅微粒降低制造成本。他们还讨论了吸引投资者和合作伙伴以及在市场上建立声誉的问题。最后, Phoebe Yang总结了他们的观点,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市场对新材料的需求会增加。 小组讨论:IRA在全球电池行业中的作用 主持人: Rho Motion咨询主管Edward Keith 嘉宾: NEWMARK全球战略副主席Robert J.Hess Barclays总经理Jeff Mathews Piedmont Lithium Inc.首席商务官兼销售与营销副总裁Austin Devaney NEO Capital创始人Anthony Tse 此番讨论由Rho Motion咨询总监Edward Keith主持,主要讨论了IRA在开发北美市场中的作用。 皮埃蒙特锂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副总裁Austin Devaney强调,供应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发现、勘探、开发到生产都有很长的周期。他还指出,进入尼日利亚供应链可能需要对零部件进行区域化,包括电池中的零部件、用于制造这些零部件的材料,以及制造这些材料的原材料和化学品。 NEO Capital创始人Anthony Tse讨论了银行业的发展以及《通胀削减法案》对供应商全球化战略的影响。他还提到了上游活动需要火花,以及有多少公司正在使用《通胀削减法案》中的30000美元信贷来加快设施的选址和开发。 NEWMARK副主席Robert J.HESS强调了社区的重要性,并表示需要找到在社区内处理IRA的申请和方法。与会者还分享了他们在电池活动和《通胀削减法案》方面的经验和见解。 小组讨论:创新前沿技术 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 主持人: Battery Associates创始人兼主席Dr. Simon Engelke 嘉宾: Amprius Technologies业务发展副总裁Ronnie Tao Sila Nanotechnologies战略总监Ernst van Nierop EnergyX电池技术副总裁Nicholas Grundish SMM行业研究院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王聪 新能源研究部负责人Shirley Wang强调了提高强度的两种方法:增加镍含量或改进生产工艺。她还提到了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表示如果密度、安全性和成本效益是重点,那么六个系列的性能会更好。然而,如果功率和灵敏度更重要,微型电池将是关键。 Amprius Technologies副总裁Ronnie Tao对这些见解表示感谢,并指出硅已在市场上广泛使用,取代了85%的石墨。他提到硅可以部分取代石墨,这是个好消息。他还谈到了与梅赛德斯和其他汽车制造商合作的进展。 罗尼还提到了他对成本和安全的看法。他认为,在考虑能量密度时,较厚的阴极可能不会导致体积能量密度的最佳百分比增加。 Sila纳米技术总监Ernst van Nirerop表示,他们公司一直致力于这项技术的商业应用。他们的团队开发了一种硅基电池结构,可以控制小型载体系统。他们还进行了各种测试,以确保电池的安全性能。 至此, Li-ion Battery Americas 2024 圆满落幕! 感谢各行各业的支持,我们下次再见!
据媒体报道,美国特斯拉公司已开始回聘一部分前超级充电业务的员工,上月这个约500人的部门被公司解散。 知情人士透露,在已回到特斯拉的重要人员中,有负责北美充电业务的主管Max de Zegher。发稿前不久,de Zegher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特斯拉充电”的一则帖文,或证实他本人已回归特斯拉的这则消息。 今年4月末,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内部发送一份备忘录宣布,在开除超级充电业务高级主管Rebecca Tinucci和新车项目负责人Daniel Ho的同时,计划将两人的所有下属员工解雇,其中超级充电业务就有约500人,而de Zegher的地位仅次于Tinucci。 当时,马斯克解散该团队的举动震惊了整个电动汽车行业,因为很多观点认为,与电动皮卡Cybertruck、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等项目相比,超级充电业务是特斯拉“最精明的产品”,因其遥遥领先同行,几乎没人能与其竞争。 过去一年中,多家汽车制造商陆续与特斯拉签订了使用特斯拉北美充电标准(NACS)的协议。马斯克的“自断双臂”,甚至让多家车企私下怀疑特斯拉是不是“疯了”,分析师还认为这最终可能会抑制特斯拉电动汽车的销量增长。 本月月初,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特斯拉仍将继续扩建超级充电桩网络,只不过扩张新充电站的速度会放慢,同时更加关注运行效率和扩建现有站点。 但在遭到广泛反对后,马斯克上周五改口称,今年特斯拉 将花费超5亿美元 制造数千个充电桩,扩建超级充电网络。他还特意指出,5亿美元仅仅是部署站点和扩建的费用,并不包括“高得多”的运营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历史上看,马斯克已经不止一次在冲动削减成本后寻求补救措施。2019年,马斯克曾宣布特斯拉关闭大部分门店转变为“纯线上销售”以削减成本,引发了销售团队巨大的混乱,之后不了了之。 2022年末,他刚收购的推特公司也出现了类似情形,在马斯克解雇了大约一半员工后不久,数十名员工被要求返回公司。
SMM5月13讯, 5月11日,中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在广西南宁投运。该电站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百兆瓦时级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项目示范工程的一期工程,装机规模为2.5MW/10MWh。 项目地点:广西南宁伏林村 一、项目参数和安全性能 1、基本参数 210ah钠离子储能电池;钠电分散式储能系统88个变流器;能量转换效率≥92%;钠电池单体数量22000多个;5C快充12分钟充电90%;单体71173204方壳,工作温度:-40℃至+80℃。 2、安全防控配置 (1)管理策略和防控技术: 液冷系统热管理策略以及模组级热阻隔、高效灭火等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成套火灾防控技术。 (2)温差范围: 整套系统的22000多个钠电池单体的温度差控制在3摄氏度以内。 (2)阻隔材料: 运用兼备散热和热失控阻隔的玻璃纤维气凝胶作为电芯间的热阻隔材料后,可将电池单体热失控蔓延时间由30分钟延长至2小时,足足延长至4倍,大大提升了电池模块的安全性。 (4)抑制灭火技术: 团队研发的液氮高效灭火、降温、抗复燃技术, 能够在5秒内扑灭电池初期火灾,做到24小时不复燃不爆炸。 二、当前储能数据和满足需求测算 1、截至2024Q1,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 35.30GW,锂电占比超过95%,相当于消耗磷酸铁锂7.7万吨,碳酸锂近2万吨。 2、锂离子电池主原材料 锂资源进口依赖度近70%,地壳占比20PPM;而钠资源地壳占比23600PPM ,钠离子电池储能能够形成互补和有效替代。 3、满足需求测算 当电池舱内储存的1万度新能源电量被送出,可满足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项目整体建成规模将达到100MWh时,每年发出清洁电能7300万度,满足3.5万居民用户的用电需求,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万吨。(说明:每户每年用电2000度,即2000KWh/户/年) 三、项目的进展过程回顾—从技术研究到工程应用 2022年11月,广西电网公司联合南网储能公司、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单位组成的项目团队,正式启动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百兆瓦时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及应用示范”研究攻关任务。 2023年H1,团队研制出了全球首款长寿命、宽温区-40℃至+80℃、高安全 210ah钠离子储能电池。该电池优点:工作温区宽、快充和倍率性好,12分钟充电90%。 以系统集成为例,与锂电对比。 储能系统对比(钠电VS锂电) 集成模块化变流器数量 能量转换效率 钠电分散式储能系统 88个 ≥92% 锂电分散式储能系统 40个+ <90% 四、经济效益和市场预测 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南方电网战略级技术专家陈满: 钠离子电池储能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成本造价可降低20%至30% ,在充分改进电池结构和工艺、提高材料利用率和循环寿命的前提下, 度电成本可下探至0.2元/千瓦时 ,是推动新型储能经济应用的重要技术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 目前新型储能装置里重要的装置就是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钠电池现在发展趋势就是要把它产业化,将来钠离子电池肯定会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未来市场预测: 成本方面,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成本最低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一旦市场放量,数量巨大。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5月11日,中汽协发布2024年4月汽车工业运行情况。整体而言,虽然4月我国汽车产销环比略有下降,但是同比依旧呈现较快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同比继续保持快速增长......SMM整合了本月关于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相关数据情况,以供翻阅了解。 汽车方面 中汽协:2024年4月汽车销量为235.9万辆 同比增长9.3% 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0.6万辆和235.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0.5%和12.5%, 同比分别增长12.8%和9.3%。 1-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01.2万辆和907.9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7.9%和10.2% ,产量增速较1-3月提升1.5个百分点,销量增速较1-3月下降0.3个百分点。 中汽协: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85万辆 同比增长33.5% 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万辆和85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35.9%和33.5% ,市场占有率达到36%。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8.5万辆和294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30.3%和32.3% ,市场占有率达到32.4%。 中汽协:2024年4月汽车出口50.4万辆 同比增长34% 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4月,汽车出口50.4万辆,环比增长0.4%, 同比增长34% 。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42.9万辆,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35.9%;商用车出口7.4万辆,环比下降4.2%,同比增长24%。1-4月,汽车出口182.7万辆,同比增长33.4%。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153.9万辆,同比增长34.8%;商用车出口28.8万辆,同比增长26.5%。 而乘联会方面也于近日发布2024年4月乘用车市场情况,据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53.2万辆, 同比下降5.7%,环比下降9.4%。 今年以来累计零售636.4万辆, 同比增长8.0% 。 新能源汽车方面,4月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达到80.2万辆, 同比增长33.5% ,环比增长0.9%。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78.5万辆,同比增长30.0%,环比下降3.7%。4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67.4万辆,同比增长28.3%,环比下降5.7%。4月新能源车出口11.5万辆,同比增长26.8%,环比下降4.1%。 出口方面,乘联会表示,伴随着中国新能源车的规模优势显现和市场扩张需求,中国制造的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虽然近期受到欧洲的一些干扰,但长期看新能源出口仍然市场向好,前景光明。4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1.5万辆, 同比增长26.8% , 环比下降4.1% ,占乘用车出口27.9%,较去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占新能源出口的78.8%,A0+A00级纯电动出口占自主新能源出口的52%。 对于4月汽车市场,中汽协表示,4月,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延续扩张,三大指数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制造业企业生产继续加快、市场需求继续恢复、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总体稳定。我国汽车产销环比下降,同比呈现较快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同比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评价称,因价格不稳等因素导致消费者观望气氛浓重,4月乘用车零售出现周期性环比下行走势。新能源车的新车价格战带来一定增量,但持续性不强、内部分化严重。其表示,持续价格战下的常规燃油车型大部分没有持续降价的空间,因此市场被新能源车加速侵蚀,带来部分用户的观望,进一步抑制了销量提升空间。 动力电池方面 4月动力和其他电池产量同环比双增 1~4月产量累计同比增40.5% 受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带动,4月动力和其他电池产量环比同比双增长。4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78.2GWh,环比增长3.2%,同比增长60.0%。1-4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累计产量为262.8GWh,累计同比增长40.5%。 4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5.4GWh,同比增长40.9% 4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5.4GWh,同比增长40.9%,环比增长1.4%。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9.9GWh,占总装车量28.0%,同比增长24.1%,环比下降12.2%;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25.5GWh,占总装车量71.9%,同比增长48.7%,环比增长7.8%。 1-4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20.6GWh, 累计同比增长32.6%。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40.8GWh,占总装车量33.8%,累计同比增长41.2%;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79.8GWh,占总装车量66.1%,累计同比增长28.6%。 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1~4月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古偶按高科、蜂巢能源、欣旺达、LG新能源、瑞浦兰钧以及正力新能。宁德时代继续以56.97GWh的装车量稳居第一名的宝座,市场占比在47.67%左右;排名第二的比亚迪动力电池装车量在28.39GWh,市场占比达23.75%。 充电桩方面: 5月11日,中国充电联盟发布2024年4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 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 2024年4月比2024年3月公共充电桩增加6.8万台,4月同比增长47.0%。截至2024年4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297.7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131.5万台、交流充电桩166.1万台。从2023年5月到2024年4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7.9万台。 2024年1-4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01.7万台,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252.0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5,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4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领跑 小米汽车获万众瞩目待遇! 下图是财联社整理的14家A/H股上市车企4月销量数据,从中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销量方面,比亚迪依旧是以毋庸置疑的实力领跑,4月累计销售313,245辆新能源车,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8.96%,环比3月微增3.57%。此外,比亚迪出海成绩同样惹眼,4月份比亚迪海外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累计完成41,011辆,再创历史新高。而自2022年7月比亚迪公布数据至今,其海外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已突破43万辆。 据此前盖世汽车方面消息,比亚迪王朝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路天透露,接下来的8个月,比亚迪目标在2023年302万辆的基础上,保持20%以上的增长,换言之,比亚迪全年销量目标将在362.4万辆,扣除今年前四个月的93.95万辆,接下来的八个月需完成月均33.56万辆的目标。 造车新势力方面, 理想汽车 新能源汽车交付量继续在造车新势力中领先,4月共交付新车25,787辆,同比增长0.4%;1-4月累计交付新车106,187辆。 蔚来汽车 4月交付量赶超零跑汽车,以15,620辆的成绩在造车新势力中排名第二,同比2023年4月增长134.6%,环比增长31.6%。截至目前,蔚来已累计交付新车495,267辆,即将迎来第50万辆量产车的下线。 零跑汽车 4月交付量达15,005辆,2024年1-4月份,零跑汽车共交付新车48415辆。而其首创MPSUV零跑C16于2024北京车展首次亮相并开启预售,24小时内预售订单数突破11,950辆,亮相即热销。 小鹏汽车 4月共交付新车9393辆,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4%。1月-4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共31,214辆,同比增长23%。 至于此前便因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大涨而备受关注的 赛力斯 ,在4月销量涨幅依旧十分可观。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7868辆,同比大涨302.89%。 而在今年年4月份, 小米汽车 无疑受到了万众瞩目的待遇,在3月28日上市之后,自4月3日首次交付开始,截止4月30日24时,小米SU7在4月交付量达7058辆。截至4月30日24时,小米SU7锁单量达88,063辆,小米SU7正全力扩充产能,加速交付,保证今年年交付10万辆目标达成。 对于5月汽车市场,乘联会表示,今年5月共有21个工作日,与去年相同,但今年连续5天的假期压缩了5月的产销时间间隔,随着夏季的淡季临近,车市进入平稳期。随着国家“以旧换新”的政策落地实施、各地相应政策措施出台与跟进,加之车市新品价格战阶段性降温,市场观望群体消费热情被激发,市场应进入相对较好的发展阶段。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出炉 汽车、电池回收、拆解行业迎来风口 4月26日商务部、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细则》明确了补贴范围和标准。其中提到,自《细则》印发之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符合节能要求乘用车新车的个人消费者,可享受一次性定额补贴。其中,对报废上述两类旧乘用车并购买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1万元;对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7000元。 该补贴细则出炉之后,业内普遍认为汽车行业迎来重大利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便表示,以旧换新政策落地,对车市是重大利好,虽然5月休假时间长,但预计5月车市零售会好于4月。此外,崔东树还预计,报废总量应能达到近千万的规模,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对车市私人新车消费会带来百万量级的增量,也能带来千亿以上的年消费增量,5月车市必然一扫低迷实现较好增长。如果报废更新的政策做好报废更新的一条龙服务工作,车企做好更好的政策配套,预计的拉动效果会更突出。 此外,其还表示,常规燃油车消费的持续低迷是抑制车市全面回暖的重要因素,此次以旧换新、报废更新等政策,合理保证了燃油车消费群体的换购需求,对车市平稳发展的意义很大。国家对当前“促进消费、提振内需”的通盘考虑和细节把握日趋清晰和精准,市场“淘汰更新”和“换购更新”的消费潜力将逐步得到释放,有益于未来几个月的车市逐步走强。 SMM对此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SMM认为,在一系列细化的补贴政策出台之后,预计年内针对当前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提供新一波助力。此外,由于政策内存在针对往年购买的燃油车类型转换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专项补贴,因此预计也或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当前燃油车的市占率。同时,相关报废车辆的流入市场,也将进一步促进从终端流向回收市场的有效循环体系的发展和优化。 而在《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发布的近段时间以来,各地也在积极发布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的相关方案,据SMM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包括北京、海南、郑州、南京、江西、江苏、河南等逾十个地区发布了相关促汽车以旧换新的政策,积极推动当地报废汽车回收量的增长。 云南:到2027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 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 云南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持续提升。 江西:目标到2027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 二手车交易量增长45% 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西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目标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 更多详情可查看“ 万亿大市场开启! 汽车、电池回收、拆解行业迎来风口【SMM行业聚焦】 ”一文。
近年来,随着钠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已经开始在两三轮电动车、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新能源汽车等多个细分领域崭露头角,并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有利补充。今年5月11日,国内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在广西南宁投运,打开了国内钠电池储能技术首次规模化应用的序幕。实际上,此前钠电池概念已有在二级市场站上风口的苗头。 在伏林钠电池储能站投运前一日,美股钠电池概念股中比能源(CBAT.US)披露了其2024Q1财报。从其财报业绩及具体业务表现,投资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目前国内钠电池的落地与应用情况。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在披露Q1财报前,中比能源的股价已经开始有启动趋势。自4月8日盘中股价下探至最低0.82美元后,其股价便开始持续反弹,截至5月10日,公司收盘价达到1.14美元,近一个月内股价累计增长39.0%。 难撼锂电池汽车市场,储能成发展突破口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中比能源Q1净营收达到5880万美元,同比增长38.7%,但依然不及市场预期;当期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为980万美元,相较上年同期净亏损140万美元,实现扭亏为盈。 数据显示,中比能源当期电池销售净收入达到4480万美元,同比增长51.5%。从具体业务的收入情况来看,公司当期汽车动力电池收入全面下滑。其中轻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营收150万美元,同比下降23.3%;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营收为50万美元,同比下降73.6%。 但作为补充,中比能源当期住宅能源供应和不间断供应(储能)业务营收达到4280万美元,同比增长66.0%。 正如上文提到,中比能源此次Q1业绩并不及此前的市场预期,而这主要体现在增速下滑方面。以2022年为例,2022年,中比能源营业收入从2021年的的0.53亿美元增至2.49亿美元,同比增加372%。其中电动汽车、轻型电动车、储能三大业务板块表现亮眼,营收分别同比增加1824%、775%、151%。 从客观因素来说,公司2022年的业绩高涨与锂电池当时整体价格飞升有很大关系,随着2023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回落,动力电池价格应声而落由此影响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收入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各路玩家涌入锂电赛道,行业加速“内卷”,锂电池正进入产能过剩周期,行业头部效应加剧。 数据显示,2023年,在申银万国分类的109家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中,只有42家营业收入正向增长,占比不到40%;22家归母净利润正向增长,占比仅20.18%。 另外在锂价波动影响下,全产业链去库存大潮开始直接影响锂盐行业和电池化学品行业利润。在A股43家相关上市公司中,仅有8家企业营收较去年同期增加,1家企业归母净利润正向增长。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中比能源在锂电池汽车业务的业绩显然也受产业链利润摊薄的负面影响,但与那些专注锂电池业务的企业不同,中比能源在钠电池方面同样有布局,并在储能领域持续发力。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去年6月,中比能源发布公告与储能巨头华宝新能合作开发钠电池。从今年Q1财报来看,公司当期储能业务收入达到4284.74万美元,同比增长66%,占公司当期总收入的95.56%。 在钠电池储能业务支撑下,虽然中比能源动力电池业务收入下滑幅度较大,但依旧帮助其盈利水平实现稳定增长,并最终实现扭亏。数据显示,中比能源当期电池业务毛利率为41.2%,较2023年同期的10.9%增长30.3个百分点。电池业务的净利润为 1170 万美元,而 2023 年同期为 10 万美元。 钠电池线路能走多远? 2023年被称为钠电池量产化元年,钠离子电池的进展超预期,特别是A00、A0级乘用车,以及中低速二两轮车和三轮车领域装机速率明显提升。例如,国内首台钠离子电池试验车搭载钠电池装车试验;华钠芯能完成100组电动二轮车钠电池组订单交付科达新能源等。 钠电池“受宠”有多个原因。从资源角度来看,钠与锂处于同一主族具有相似物理化学性质,资源相当丰富,在地壳中的丰度位于第 6 位,更重要的是钠分布于全球各地,完全不受资源和地域的限制,在锂资源依赖进口且价格逐渐上升的情况下,钠离子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有非常大的资源优势及成本优势。 根据对比,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使用价格较低的碳酸钠,其成本低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成本的50%以上,同时钠不存在与铝发生嵌锂反应的问题,其正负极集流体均可采用成本较低的铝箔,集流体成本较锂离子电池低60%以上,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而在性能方面,根据目前市场公开的高低温测试结果,钠离子电池高低温性能更优异,在-40℃低温下可以放出 70%以上容量,在-20℃低温下容量保持率达到 90%以上,高温 80℃可以循环充放使用。这将提升新能车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的续航里程达成率,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帮助消除里程焦虑;另外在安全性方面,钠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比锂离子电池更高,因为钠离子电池的过充过放反应温和,不会产生枝晶锂,从而避免了电池短路和热失控等安全问题。 而应用在储能时,可使得储能系统层面降低空调系统的功率配额,也可降低温度控制系统的在线时间,进而降低储能系统的一次投入成本和运行成本。 但现阶段钠电池同样存在不少技术和产业化痛点。 以中比能源目前主攻的储能业务为例,相较成熟的锂储行业,尽管钠储具有电池端的成本优势,但在整体制造成本上还未具备优势,还有很多的工艺技术、制造设备需要进行优化。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今年一季度,国内锂储价格已创“新低”。从招标价格来看,近期许继电气以0.564元/Wh的价格拿下新疆75MW/300MWh储能系统设备采购项目。更甚者,在中核集团某一招标中,71家投标企业中有34家开出了0.6/Wh及以下的价格。 而“钠电”作为新型储能技术,在整体造价上较锂电储能平均价格更高。公开资料显示,现阶段钠电池小试阶段BOM成本约0.82元/Wh,中试阶段为0.76-0.82元/Wh。 所以从成本角度来看,钠储现在肯定卷不过锂储,但这并不意味着钠储不能“弯道超车”。从电池成本上来看,钠电池和锂电池的成本差距最大的组件为正极材料和集流体。而正如上文提到,钠电池成本能做到远低于锂电池。 由于钠电池的生产工艺可参照锂电池,且其生产线和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基本类似,也就是说,一旦钠电池进入成熟发展期,或会引导更多的面临产能过剩的锂电企业进军钠电市场。但对于已有先发优势的中比能源来说,钠电市场兴起无疑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强化自身在钠电市场的规模化优势,但后续公司能否在产业竞争中稳住阵脚,才是其能否实现最终估值反弹的关键。
电池网从普洱珈钠获悉,5月9日,深圳珈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珈钠能源”)旗下子公司普洱珈钠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云南景谷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举行钠离子产业链负极材料碳前驱体生产项目投资协议签约仪式。 珈钠能源董事长曹余良表示,珈钠能源在钠离子正负极材料等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公司致力于高性能、低成本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开发与产业化应用。景谷钠离子产业链负极材料碳前驱体生产项目是经双方多轮协商、多轮调研后确定落地的重要项目。该项目的落地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对普洱钠离子产业链项目来说,也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为项目的投产提供坚实的技术和资金保障,全力以赴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高效运营。 资料显示,珈钠能源成立于2022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钠离子电池体系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的高科技公司,总部及研发基地设立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公司拥有100余项发明专利,是钠离子电池领域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少数企业之一。 电池网注意到,今年1月11日,珈钠能源与自贡高投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将在四川市自贡市建立10万吨/年的钠电正极材料及产业链延展生产基地。项目计划占地约300亩,总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实施。第一期项目将使用75亩土地,预计投资5亿元人民币。
电池网从普洱珈钠获悉,5月9日,深圳珈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珈钠能源”)旗下子公司普洱珈钠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云南景谷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举行钠离子产业链负极材料碳前驱体生产项目投资协议签约仪式。 珈钠能源董事长曹余良表示,珈钠能源在钠离子正负极材料等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公司致力于高性能、低成本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开发与产业化应用。景谷钠离子产业链负极材料碳前驱体生产项目是经双方多轮协商、多轮调研后确定落地的重要项目。该项目的落地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对普洱钠离子产业链项目来说,也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为项目的投产提供坚实的技术和资金保障,全力以赴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高效运营。 资料显示,珈钠能源成立于2022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钠离子电池体系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的高科技公司,总部及研发基地设立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公司拥有100余项发明专利,是钠离子电池领域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少数企业之一。 电池网注意到,今年1月11日,珈钠能源与自贡高投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将在四川市自贡市建立10万吨/年的钠电正极材料及产业链延展生产基地。项目计划占地约300亩,总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实施。第一期项目将使用75亩土地,预计投资5亿元人民币。
【盛新锂能:萨比星矿山的锂矿石已陆续运达公司锂盐工厂进行生产】 盛新锂能在互动平台表示,萨比星矿山的锂矿石已陆续运达公司锂盐工厂进行生产。萨比星矿山地质条件较好,采用露天开采方式生产锂辉石精矿,其原矿品位达到1.98%,采矿选矿技术成熟,生产成本在当地相对较低。此外,公司表示,公司在印尼建设的年产6万吨锂盐项目预计今年上半年建成投产。(财联社) 【4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5.4GWh 同比增长40.9%】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数据,4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5.4GWh,同比增长40.9%,环比增长1.4%。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9.9GWh,占总装车量28.0%,同比增长24.1%,环比下降12.2%;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25.5GWh,占总装车量71.9%,同比增长48.7%,环比增长7.8%。1-4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20.6GWh, 累计同比增长32.6%。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40.8GWh,占总装车量33.8%,累计同比增长41.2%;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79.8GWh,占总装车量66.1%,累计同比增长28.6%。(财联社) 【普利特:子公司海四达签订不低于1.5GWh钠离子电池购销合同】 普利特公告,控股子公司海四达近期与上海平野就钠电池产品签订总量不低于1.5GWh的购销框架合同,将在2024年5月至2026年12月内进行分批交付,产品最终主要应用在全球各大知名的电动叉车、低速车辆、功能车辆等领域中。双方将利用各自优势,紧密合作共同开拓全球特种车辆市场。(财联社) 【退役动力电池规范循环利用伙伴计划正式启动】 据中汽中心消息,近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承办的退役动力电池规范循环利用伙伴计划启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梅出席会议。未来,中汽中心将与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一道,依托伙伴计划,积极参与电池循环利用研究工作,建立健全相关标准体系。(财联社) 【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在广西投运】 据广西电力部门消息,5月11日,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在广西南宁建成投运。据介绍,该电站由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投资建设,本期投产规模为十兆瓦时。项目整体建成规模将达到百兆瓦时,每年能发出清洁电能7300万度,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万吨,可满足3.5万居民用户的用电需求。(财联社) 【杭州两城区发放新一轮购车补贴7000万元】 杭州萧山区、临平区推出2024年新一轮购车补贴,补贴总额共计7000万元。执行时间为2024年4月26日—6月30日期间,萧山区二季度汽车消费补贴在原先3000万元的基础上,再追加5000万元额度,申领规则参照《萧山区二季度汽车消费补贴发放方案》,先到先得,领完即止。(财联社) 相关阅读: “雷霆手段”?国家着手控制锂电池产能扩张 低端重复、落后产能有望加速出清!【SMM专题】 4月汽车产销同比续增 以旧换新带动下 5月成绩有望更佳【SMM专题】 节后首周钴系产品价格集体下跌 电解钴供大于求局面维持 5月或仍有增量?【SMM周度观察】 【SMM分析】五一后六氟磷酸锂价格变化分析 【SMM分析】自供比例增加 硫酸钴产量维持增量 【SMM分析】四月锂电回收市场行情一揽 【SMM分析】订单交付维持 四钴产量维持增量 【SMM分析】进入传统旺季 锰酸锂产量涨幅明显 【SMM分析】EcoNiLi Battery即将启动东南亚回收规划 【SMM分析】三元产业链企业年报点评 2023年三元材料企业过得怎么样? 【SMM数据】2024年4月六氟磷酸锂开工率过半 5月或继续上涨 【SMM数据】2024年4月六氟磷酸锂产量环增16.7% 5月预计增速放缓 【SMM分析】美国3月新增装机约1.05GW 并网拥堵问题或有所缓解 【SMM分析】4月国内碳酸锂产量5.28万吨 预期5月环增15%至6.07万吨 【SMM分析】部分磷酸铁企业扎堆检修 价格或将上行? 【SMM分析】机遇也是风险 美国FEOC对石墨进行限时限制放宽 【SMM分析】2024年4月钴酸锂材料产量环增12% 5月增幅放缓 【SMM分析】5月预期三元材料产量环降10% 三元减量原因几何? 2024年4月中国三元前驱体产量环比减幅4% 不及预期【SMM数据】 【SMM分析】终端需求仍然旺盛 4月负极产量继续增长 【SMM数据】4月电解液产量环增14.3% 次月增速预计放缓 【SMM分析】新增产能增量 电钴产量维持增加 2025年纯电动车或将占全球轻型汽车销量的20% 未来报废电动汽车电池将满负荷运转【SMM美国锂电峰会】 到2031年底欧洲锂电回收市场或将达到30亿美元规模【SMM美国锂电峰会】 股价刷近一年新高!盐湖股份控股股东世界级盐湖产业集团筹划中【SMM快讯】
5月11日,盖世汽车由相关渠道获悉,总投资50亿元的清陶昆山固态锂电池产业化项目,将于下月正式投产。目前,该项目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厂房的清洁整理工作,生产设备也已开始陆续进驻现场。 而这一进展,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两天后上市的智己L6的交付时间表。 “固态电池”上车进入倒计时 4月8日晚间,智己汽车一场颇具争议的发布会,将智己L6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除去与小米汽车之间的话题,其“超快充固态电池首次量产上车”同样引发了行业诸多议论。也由此将其固态电池供应商清陶能源拉至台面。(详情可点击查看《固态电池上车,文字游戏还是未来已来?》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04/12I70388627C108.shtml) 双方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20年6月,上汽集团就参与了清陶能源e+轮融资。2021年,上汽集团与清陶能源共同完成了超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的实车验证,采用单体能量密度为368wh/kg的半固态电池,结合上汽新一代纯电平台,实测cltc综合续航里程达1083km。同时,双方在电芯、模组及相应的soh算法策略研究方面均取得突破性开发进展。这也是当时国内固态电池企业披露的数据中,进展最快、能量密度最高的半固态电池。 2022年1月,上汽集团参与了清陶能源f++轮融资。半年后,双发共同挂牌成立了固态电池联合实验室。就在这一年,双方合作完成了第一代固态电池研发和装车试验。 为加快实现这一电池在整车上的产业化应用,以及联合研发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第二代固态电池,2023年5月27日,上汽集团向清陶能源进一步追加投资,并在8月成立合资公司。 智己L6车型所搭载的正是由双方共同合作研发的第一代固态电池。作为其固态电池供应商,清陶能源的昆山固态锂电池产业化项目一期年装机量为35亿瓦时,全部达产后年装机量将达到100亿瓦时。“未来3年内,项目全部达产后,产能可以为10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固态锂电池。”清陶能源总经理 李峥如是透露。 伴随第一代固态电池即将投产上车,清陶能源董事长冯玉川进一步表示,第二代固态电池的量产化进程现已进入加速阶段。 而李峥也曾在第十六届重庆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4)上透露,关于全固态电池的量产上车计划,上汽集团预计将在本月下旬正式公布相关消息。 “警惕激进型全固态电池的颠覆风险” 行业周知,全固态电池使用固体电解质替代了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和隔膜,更安全、能量密度更高、循环性能更强,已成为业内公认的下一代动力电池的主要研发方向。 回望过去十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之下,是液态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强有力爆发,能量密度提升3倍,成本下降80%以上,电池产量接近全球70%。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提醒道,当前超级快充、低温续航、体积能量密度等新需求虽有技术方案,但也面临技术门槛不断提高的挑战。我国需要跨越创新周期,迎接国际新一轮电池技术竞争。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锂离子电池技术创新周期大概是30年,第一个10年,从手机电池到动力电池,现在还在继续解决安全问题。近10年来,智能化技术逐步在电池行业应用,行业内卷亟须数字化转型提质降本增效,电池全生命周期期待全链条智能化。 下一个10年,或者现在已经开始的10年,是材料换代的10年。也就是从锂离子电池切换至全固态电池。 “全固态电池具有技术颠覆的性能潜力,不是说它有这个能力,是有这个潜力。”在欧阳明高的预测中,“目前我国是电池发展的领先国家,就算全固态电池2030年能产业化,要想替代液态锂离子电池50%市场份额也需要20到30年。” 但他进一步提醒道,对于汽车技术而言,1%是很重要的市场份额,不需要替代到50%,替代1%就已具有突破性意义,要注意防范激进技术路线带来的颠覆性风险。 也正因此,我国各动力电池企业、整车企业纷纷加码全固态电池,旨在巩固并进一步提升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以防海外头部企业重新占领汽车产业技术高地,正如我国利用新能源汽车实现了从跟随者到技术引领者的跃迁。 全固态电池何时来? 如前文所述,在智己L6公开宣称其所搭载的为“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之后,此举引发了公众对其是否存在“固态电池”文字游戏之嫌的广泛质疑。经过多轮深入的探讨与剖析,最终由李峥明确指出,“该款电池实为半固态电池”,这一表述方使这场讨论得以平息。 而就在智己L6发布会到李峥坦言“半固态”整个讨论周期内,另一家宣称已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研发新进展的整车企业——昊铂于4月9日发布消息称,其100%全固态电池将于4月12日正式发布。 但原定时间的产品发布,却变成了“2026年量产”。由此也引发诸多业内人士吐槽,没想到“期房”“期车”之后还有“期电”。 也正因此,关于全固态电池究竟何时能够真正实现量产并应用于汽车领域的讨论,再次掀起新一轮的热潮。 事实上,在智己L6发布会之前,太蓝新能源4月2日对外宣布,公司在“车规级全固态锂电池”的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制备出世界首块车规级单体容量120Ah、实测能量密度达到72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体型化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刷新了体型化锂电池单体容量和最高能量密度的行业纪录。 3日后,德国促进可持续物理技术研究会宣布,德国专家团队经过近两年的研发,发明了全套高性能高安全性固态钠硫电池全自动连续生产工艺,可使电池能量密度超过1000Wh/kg,负极理论装载容量高达20000Wh/kg。 相较于其他企业的激进,作为现阶段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第一的宁德时代显得格外的谨慎。同在CIBF2024上,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直言,如果用技术和制造成熟度作为评价体系(以1-9打分),宁德时代的全固态电池研发目前处于4分的水平。 他进一步透露,宁德时代的目标是到2027年达到7~8分的水平,意味着届时可以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但大批量生产仍然会面临成本等问题。 在2027年至2030年这一时间段内,不仅宁德时代,是诸多已经具备动力电池研发和量产能力的公司以及专家学者,所达成的关于全球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时间共识。 很显然,这个节点略晚于昊铂所给出的2026年量产上车节奏。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