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985

  • 订单爆满!福耀玻璃前三季度净利接近去年全年 资本支出提速明显

    “今年大家都说生意不好做,但我的订单是爆满。我们今年再投资100亿,缓和订单压力。”在近期举行的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福耀玻璃(600660.SH)董事长曹德旺如是说。而从福耀玻璃刚披露的三季报来看,曹德旺似乎不是在“说大话”,仅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水平已接近去年全年。 福耀玻璃发布2024年三季报。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283.14亿元,同比增长18.84%;归母净利润为54.79亿元,同比增长32.79%,公司去年全年净利为56.29亿元。报告期内,福耀玻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2.84亿元,同比增加15.32%。 根据三季报,福耀玻璃第三季度实现营收99.74亿元,同比增长13.41%,环比增长4.95%;实现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增长53.54%,环比下降6.21%。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券商机构预测福耀玻璃今年全年或实现72亿元左右净利,同比增长约27.91%。据此计算,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公司净利为17.21亿元。 Choice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福耀玻璃期间费用为40.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81亿元。具体来看,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1.72%,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7.82%,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2.90%。据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汇兑损失约1.38亿元,上年同期汇兑收益3.35亿元,使年初至报告期末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减少4.73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福耀玻璃毛利率为37.82%,同比上升2.8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9.37%,同比上升2.04个百分点。从单季度指标来看,今年Q3公司毛利率为38.78%,同比上升2.47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05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9.86%,同比上升5.1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37个百分点。 国信证券9月26日研报分析认为,福耀玻璃的高利润来源于规模效应、高自动化、垂直产业链、人力成本优势等,出海与高附加值产品为公司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向后展望,福耀持续在已有中、美基地扩大产能,有望开启新一轮产能周期,继续增强公司的头部企业虹吸效应,全球市占率有望提升。据该研报,汽车玻璃2026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到1150亿元。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2023年以来,福耀玻璃资本开支开始明显提速,主要用于新增项目持续投入以及其他改造升级。据2023年年报,去年公司资本开支44.7亿元,而2024年计划资本支出81.23 亿元,主要用于福建福清和安徽合肥项目的投入以及美国工厂的扩产。国海证券10月14日研报表示,汽车玻璃行业扩产和固定资产扩张一般都较为谨慎,公司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往往与下游强确定性有关。

  • 矛头直指欧洲和墨西哥 特朗普威胁对进口汽车征收全面关税

    当地时间周二,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的演讲中表示,如果他再次当选,将对包括欧洲和墨西哥在内的进口汽车征收高额关税,以此强化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 演讲中,特朗普特别点名批评了欧洲汽车制造商,他承诺将对这些进口车辆征收重税,以迫使生产回流美国。 特朗普还威胁要对来自墨西哥的汽车征收高达2000%的关税,以阻止墨西哥汽车进入美国市场。 “如果我成为总统,我将对来自墨西哥的汽车征收100%、200%、2000%的关税。他们不会向美国出售一辆汽车。” 特朗普距离称,梅赛德斯-奔驰在美国的生产活动仅仅是组装工作,这样的生产模式对美国工人不公平: “他们在德国制造一切,然后在这里组装。他们逍遥法外。” 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对此在X平台上回应: “特朗普是个工贼。” 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引发了经济学家的担忧,他们警告说,这样的政策可能会导致美国出现新的通胀螺旋,增加普通消费者的生活成本。 此外,特朗普还表示,如果他再次当选,他不会干预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但认为总统应该有权利讨论利率问题。他还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角色进行了讽刺: “我认为这是政府中最伟大的工作。你每个月到办公室来一次,然后说:让我们来掷个硬币,然后每个人都把你当成神一样谈论你。” 演讲期间,特朗普还被问及是否支持拆分谷歌,他回应称谷歌拥有过多权力,但他的主要不满是谷歌没有展示足够多关于他的正面新闻。

  • 9月销量大增30% 全球电车市场复苏!中国表现最亮眼 欧美市场反弹

    全球电车市场正在复苏,中国市场表现依旧最为亮眼。 近日,市场研究公司Rho Motion数据显示,9月全球纯电汽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同比大增30.5%,达到169万辆。 其中,中国市场占据大半壁江山,9月电车销量增长47.9%至112万辆,再创纪录。欧美电车市场经历阶段性低迷后,也呈现复苏态势。今年早些时候,欧洲各国政府纷纷减少补贴并放缓淘汰燃油和柴油车的目标,欧洲电车需求持续降温。 9月,美国和加拿大电车销量同比增长4.3%至15万辆,欧洲电车销量增长4.2%至30万辆。美国第三季度电车销量更是同比大增11%创下历史新高,市场份额接近10%的里程碑。 中国9月电车销量亮眼,“接下来每个月都可能再创新高” 8月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后,Rho Motion数据显示,中国市场9月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7.9%达到112万辆,再创纪录。 该公司数据经理Charles Lester表示,在中国市场,纯电汽车(BEV)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渗透率增长速度均超出预期,“到今年年底,每个月的销量都可能创下新高”。 上周,中国乘联会表示,中国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连续三个月突破50%,9月达到53.3%,较2023年9月增长16.8个百分点。 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12.3万辆。2024年1-9月零售713.2万辆,同比增长37.4%。自主品牌比亚迪、理想汽车以及小鹏汽车9月份均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单月销量纪录。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目前形势来看对今年第四季度的车市抱以乐观态度,“我们总体认为,中国车市将呈现一个逐步走强态势,尤其四季度在报废更新以及各地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之下,会获得良好的发展。” 美国第三季度电车销量创历史新高,加拿大9月电车销量增4.3% 市场研究公司Rho Motion数据显示,9月美国和加拿大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3%,达到15万辆。 此外,考克斯汽车公司的凯利蓝皮书(KBB)数据显示,美国第三季度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1%至346,3091辆,电车市场份额从去年的7.8%攀升至8.9%,销量和市场份额均创下历史新高。 美国电车渗透率接近10%的门槛,这也被认为是美国电动汽车普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考克斯汽车公司预计,2024年将成为美国电车的“增长之年”。 该公司行业洞察总监Stephanie Valdez Streaty表示,美国电车销量增长的部分原因在于政府的激励措施和车企的折扣优惠。他指出,虽然同比增长有所放缓,但美国的电动汽车销量继续走高。KBB报告显示,美国第三季度激励措施平均超过12%,远高于7%的行业平均水平。 不过,Rho Motion公司数据经理Lester表示,由于美国将于11月5日举行正式大选,美国市场的销量增长缓慢而稳定,因此难以预测未来走势。 9月欧洲电车销量增长4.2%,英国增长24%、德国增长7% 今年早些时候,欧洲各国政府纷纷减少补贴并放缓淘汰燃油和柴油车的目标,欧洲电车需求持续降温。 不过,当前欧洲电车市场正在复苏。Rho Motion数据显示,欧洲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4.2%,总计售出30万辆。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英国24%的销量增长,以及意大利、德国和丹麦等国家的销量提升。 Lester补充说,德国电动汽车销量实现了7%的同比增长,“绝对是个好消息”。然而,欧盟明年设定的中期碳减排目标将对欧盟市场构成新的考验。 目前,Rho Motion预计,2025年欧洲纯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将达到378万辆,2030年将达到978万辆,分别比之前的预测下调了24%和19%。

  • 长城汽车魏建军:遵守国际行业规则 守护“中国汽车”的名片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汽车产业正以坚定的步伐走向世界舞台,致力于打造中国智造的新名片。这一进程不仅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更是当代中国汽车人肩负的时代使命。 作为中国最早出海的车企之一,长城汽车以其卓越的海外市场表现,为中国汽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10月15日的媒体采访中,针对中国汽车产业如何更有效地“走出去”并“走上去”的问题,分享了他的深刻见解和期望。 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历经数十年的风雨兼程,凝聚了无数汽车人的心血与智慧。从最初的模仿学习,到如今的自主创新,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这辉煌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乱象与挑战,这些都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根基造成了伤害,也辜负了数代汽车人的辛勤付出。回望过去,中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不易。 作为中国车圈唯一在任34年的车企领导人,魏建军经历了中国经济的起起伏伏以及中国汽车发展的多个周期。他始终坚守在一线,从未离场,用自己的审视和判断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这种对汽车行业的骨子里的热爱,使他成为了行业的领军人物。 在行业陷入盲目之时,魏建军勇敢地站出来,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发声。他深知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来之不易,各种乱象会伤害产业链上下游的根基,损害几十年来数代汽车人的心血。因此,他呼吁行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产业链积累,共同守护“中国汽车”这个名字。 中国汽车出海要拼搏更要秩序 中汽协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首次突破200万辆,达到201.5万辆,超越韩国,位居日本和德国之后;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311万辆,同比增长54.4%,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攀升至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更是跨越两个百万级台阶,达到522万辆,同比增加57.4%,打破了日本连续七年汽车出口第一的成绩,跻身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也进一步攀升至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继续保持良好势头,1-9月汽车出口431.2万辆,同比增长27.3%。 正如魏建军所说,汽车产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球化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全球市场的日益开放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汽车企业必须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优化布局,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中国汽车走向世界,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能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魏建军在采访中也多次提到了“规则”和“秩序”两个词。近年来,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然而,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汽车品牌仍面临诸多挑战。品牌溢价能力不足、产品质量不够完善、全球化营销水平不高、全球化生产能力欠缺等问题,成为制约中国汽车品牌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魏建军更是直言,部分车企在海外市场的经营行为引发争议,如零利润卖车、不赚钱卖车等违背国际规则的行为,正严重损害着中国汽车产业的海外形象。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汽车品牌必须正视自身短板,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要尊重国际秩序和属地文化,遵循国际规则,以诚信和品质赢得海外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在中国汽车出口规模持续突破的背后,是越来越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品牌车企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积极参与全球汽车市场竞争。与此同时,中国品牌的“出海”方式正变得愈发多元,通过国际营销体系建设、投资建厂、品牌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持续推进海外市场本土化发展,加快国际产能布局。 开源证券的研报认为,回顾中国车企出海的历程,多数都走过从产品直接出口到建立本土化生产、销售、研发、供应链体系的过程。产品直接出口在发展初期能快速切入目标市场,而建立本土化供应链体系能更好地了解目标市场、绕过关税等壁垒、降低运输成本等。 长城汽车形成研、产、供、销、服全面出海 作为最早一批“出海”的中国品牌,长城早在1997年便以皮卡出口中东拉开了品牌“出海”的序幕。20多年来,长城坚持“长期主义”,聚焦“ONE GWM”品牌战略,逐渐形成集研、产、供销为一体的“生态出海”体系。 长城汽车总裁穆峰表示,早期更多是机会性市场,贸易型的“出海”。从去年,长城开始生态出海,服务先行,真正面向当地消费者,包括整体的衍生生态,属于战略性的出海。长城汽车坚持全球化战略,推动研、产、供、销、服全面出海,形成了全动力、全品类、全档次的产品布局,满足了全球各地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目前,长城汽车拥有全球用户超1400万,海外累计销售超170万辆,海外销售渠道超1300家,形成全动力、全品类、全档次布局。2023年,长城海外销量首次突破30万辆;今年1-9月,长城海外销售324244辆,已超过去年全年海外销量。 以俄罗斯市场为例,长城汽车凭借哈弗H6等明星车型,成功打入俄罗斯SUV市场,并连续多年保持销量位居前列。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其产品的卓越性能和品质保障,还得益于其精准的营销策略和本地化服务。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市场推出了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车型和配置,并通过举办试驾活动、提供购车金融政策等措施,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 针对全球不同地区用车场景的差异,长城汽车一直致力于产品的差异化布局,旨在更好地满足全球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这一战略在今年得到了显著体现:长城汽车魏牌高山MPV成功进军迪拜豪华车市场,开创了中国高端商务MPV海外销售的新篇章;欧拉好猫则在智利上市,凭借其精致设计、智能配置及环保特性,为智利电动汽车市场带来了独特的优质体验;此外,坦克品牌计划在2024年拓展至澳洲、东盟、欧亚、中东以及墨西哥、南非等地,旨在为用户带来全新的豪华越野体验。这些举措充分展示了长城汽车在全球市场精准布局、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的决心与能力。 5月,长城汽车坦克500获澳洲ANCAP五星安全评级,坚守全球品质。6月,哈弗H6在巴西荣获“2024最佳混合动力车型奖”和“混动车型最低用车成本奖”,继续强化在巴西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优势。9月,在备受瞩目的第二届南非年度皮卡大赛中,山海炮HEV凭借卓越性能、创新的混合动力技术以及豪华配置,一举夺得年度总冠军的殊荣,成为赢得南非年度皮卡大奖的混合动力车型,印证了长城汽车在海外的不俗实力。 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差异化的产品策略,长城汽车成功打入了多个海外市场,并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这些成绩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和利润水平提升,也为其在全球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长城汽车将继续推进全球化战略,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拓展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等措施,长城汽车有望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同时,公司也将继续加大在新能源汽车和前沿技术领域的投入和创新力度,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10.17锂电快讯】中机电商会反对欧委会与部分电动汽车企业单独开展价格承诺谈判

    【欧委会与部分电动汽车企业单独开展价格承诺谈判,中国机电商会发声明反对】 中国机电商会10月16日晚发布关于中欧价格承诺谈判的声明。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披露后,在12家电动汽车企业授权下,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按照本案调查程序要求,于8月24日代表企业向欧委会提交价格承诺方案。自9月20日起的20余天中,中欧技术团队在布鲁塞尔进行了8轮密集磋商,经过艰苦努力,双方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欧方始终未积极回应涉及中欧业界的核心关切问题,双方还存在重大分歧。到目前为止,磋商仍未达成双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点击查看详情 【通用汽车向美国顶级锂项目投资 6.25 亿美元】 通用汽车公司将向美国最大的锂矿之一投入6.25亿美元,以加强该汽车制造商确保电动汽车电池金属供应的努力。周三宣布的这项现金信贷融资协议建立在通用汽车去年向Lithium Americas Corp.投资3.2亿美元的基础上。 【智利大型锂盐湖寻找合营伙伴 中国五矿、赣锋锂业参与竞标】 智利国家铜业公司正就当地高品位大型锂盐湖Maricunga寻找合营伙伴。据了解,中国赣锋锂业、中国五矿都参与了竞标,首轮意向方“短名单”预计近日出炉,但未必会予以公布。 (财新)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4)》:2023年新发现矿产地124处】 2024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天津举行,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4)》。《报告》显示,我国油气和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资均连续三年实现正增长,2023年新发现矿产地124处。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发现173种矿产,其中能源矿产13种、金属矿产59种、非金属矿产95种、水气矿产6种。2023年,我国油气勘查在塔里木、准噶尔、渤海湾等大型含油气盆地的新层系、新类型和新区带获得重大突破,非油气矿产勘查中煤、铜、金、锂、磷等取得重大进展。 【消息称特斯拉确定下单LGES 12月将量产46800电池】 消息称LG能源解决方案(LGES)即将在2024年12月量产特斯拉下单的46800圆柱状电池。特斯拉有意提高Cybertruck的出货量,也在为将于2025年初上市的Model Y Juniper做出货准备,才会要求LGES开始量产46800电池。 (ET News) 【德国总理朔尔茨再次批评欧盟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 德国总理朔尔茨当地时间10月16日在德国议会发表讲话时明确批评欧盟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的政策,他表示欧盟内部有17个国家不支持这项政策,欧盟的大多数汽车生产商也反对这项政策。此前,德国总理朔尔茨曾在本月2日就欧盟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表达明确反对和批评。 相关阅读: SMM:三元电池PK磷酸铁锂电池 后者全球市场占有率持续增加【欧洲锂电峰会】 【SMM分析】9月海外三元材料市场状况分析 【SMM分析】9月储能电芯产量环增9% 10月或为储能电芯全年产量高峰 【SMM分析】10月全国有14个省市峰谷价差超过0.7元/Kwh 【SMM分析】在西澳大利亚首个2000MWh电池储能系统安装了首批单元 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SMM分析】亚利桑那州最大的电池储能系统上线 以满足Meta数据中心的需求 【SMM数据】9月电解液产量环增 次月产出预计持续上涨 【SMM分析】锂电池10月预期向好 动力和储能均贡献增量 【SMM分析】下游需求回暖 9月四氧化三钴产量环比增加 【SMM分析】节后情绪反弹 回收市场成交清淡 【SMM分析】主流储能技术路线成本-度电成本测算(二)——磷酸铁锂电池 【SMM分析】主流储能技术路线成本-度电成本测算(一)——辨析LCOE及LCOS 【SMM分析】节后储能电芯价格维稳 市场需求逐步提升 【SMM分析】锂盐价格反弹 动力电芯价格暂时维稳 【SMM分析】需求进入传统旺季 9月锂电产废回收量环增14% 【SMM分析】9月国内碳酸锂总产量环比减少6% 同比增加38% 【SMM分析】9月国内氢氧化锂总产量环比减少1%,同比增加30%

  • LG新能源签95亿大单 将为福特100万辆电动厢式车供应电池

    据外媒报道,10月15日,韩国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LGES)表示,已与福特汽车签署两项供应协议,将在2032年前为福特电动商用车供应109千兆瓦时的电池,这是LG新能源今年以来最大的一笔交易。 根据双方签署的两项长期协议,LG新能源将为福特位于波兰弗罗茨瓦夫工厂生产的逾100万辆电动商用车提供足够的电池。据悉,这些电池将主要为福特下一代E-Transit(Transit厢式车的电动版)提供动力,一直以来,Transit在全球商用车市场都占据主导地位。从2018年至2023年,福特E-Transit也一直是全球销量最佳的电动轻型商用车,并且目前在欧洲依然是受欢迎的选择之一。 最初,福特需要的一部分电池本应由福特汽车和LG新能源在土耳其的合资企业提供。然而,由于市场条件的变化,两家公司决定全部从LG新能源位于波兰弗罗茨瓦夫的工厂采购。 LG新能源将为福特汽车提供的电池预计将是高性能的三元软包电池,并将分两个阶段交付:2026年至2030年间交付34千兆瓦时的电池,2027年至2032年间再交付75千兆瓦时的电池。 LG新能源尚未披露其与福特汽车签署的协议价值,但业界估算,该交易价值或超过13万亿韩元(约合95亿美元)。考虑到LG新能源不仅将供应电芯,还将供应完整的电池模组(这通常会带来更高的营收),该交易价值可能还会攀升。据悉,去年,电芯的平均售价约为每千瓦时89美元,而更复杂的电池模组售价则更高。 对于LG新能源而言,与福特汽车的这一合作伙伴关系巩固了其在电动商用车市场的供应地位。未来几年,在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和对绿色交通的推动下,欧洲电动商用车市场平均每年预计将增长36%。全球研究公司LMC Automotive的数据表明,欧洲商用电动汽车市场正在迅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欧洲的商用车将有一半是电池驱动的。 除了欧洲,LG新能源和福特汽车还在共同努力拓展北美市场。2025年,福特Mustang Mach-E的电池生产将从LG新能源位于波兰的工厂转移至其位于密歇根州的工厂,以充分利用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提供的激励措施。 本月早些时候,LG新能源刚刚宣布一项为期10年的供应协议,将从2028年起向梅赛德斯-奔驰的一家子公司供应50.5千兆瓦时的电池,供应范围涵盖北美及其他地区。 目前,LG新能源运营着7家电池工厂,其中3家位于美国,其余4家分别位于韩国、波兰、中国和印度尼西亚。

  • 问界新M7今年累计交付量突破16万台

    10月16日,鸿蒙智行官方宣布,旗下的问界新M7车型今年累计交付量突破16万台。 据悉,问界新M7于2023年9月12日正式上市,推出了五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4.98-32.98万元。彼时,该车型上市第一个月大定超过6万台、50天超8万台、64天超9万台、4个月时间超13万,8个月大定便突破18万台。 随后在2024年5月31日,问界新M7 Ultra版上市,推出四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8.98-32.98万元。 在问界新M7发布会现场,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强调:“我们在问界新M7系列上重金投入五个亿,用了扎实的材料、最好的技术,让它不仅成为‘智能座舱天花板’,还是‘智能驾驶天花板’,更是‘智能安全天花板’。在看不见和看得见的地方,为用户带来了比遥遥领先更领先的极致体验!” 另值一提的是,今年8月26日,问界新M7 Pro版正式上市,官方售价24.98万-28.98万元。新车48小时内大定6000台。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放出豪言称,问界新M7 Pro是25万级最好的SUV。 据了解,问界新M7 Pro版搭载HUAWEI ADS基础版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NCA智驾领航功能,支持超过160+种泊车场景。 动力方面,新车沿用了PLUS版本的1.5T增程器和单电机以及双电机的组合,最大功率分别可达200kW和330kW,这样的动力配置,无论是城市通勤还是长途旅行,都能提供充沛的动力支持。而纯电续航240/210km(根据配置不同),综合续航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300/1250km。

  • Stellantis将在未来几周内决定英国工厂的未来

    据彭博社报道,10月14日,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唯实(Carlos Tavares)表示,在与英国政府就零排放汽车销售强制令进行数月的对话后,Stellantis即将决定其在英国的未来。唐唯实说道:“我们现在到了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刻,而这个决定将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做出。” 唐唯实表示,如果欧洲各国政府希望Stellantis销售超出自然需求水平的电动汽车,那么政府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提振电动汽车需求。同时,唐唯实指出,英国政府为纯电动汽车销量设定的门槛大约是“自然”需求水平的两倍。 英国从今年起实施了一项规定,要求每家汽车制造商的新车销量中,零排放车辆占比需达到22%,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80%。对于厢式车而言,到2030年,新销售的厢式车中必须有70%为电动车。 汽车制造商若不能达到上述目标,则每辆车将面临最高15,000英镑(约合19,550美元)的罚款,但汽车制造商可以通过积分交易计划来避免处罚,并在之后的几年里赶上电动汽车销量目标。 当前,Stellantis在英国埃尔斯米尔港的工厂生产沃克斯豪尔(Vauxhall)、雪铁龙(Citroën)、标致(Peugeot)、欧宝(Opel)和菲亚特(Fiat)等品牌的小型电动厢式车。去年,Stellantis向该工厂投资了1亿英镑将其转型为纯电动车工厂。此外,该公司还在伦敦附近的卢顿生产中型厢式车。 但今年6月,Stellantis警告称,由于英国零排放汽车销售强制令难以持续,该公司将评估在其他地方生产的可能性。

  • 价格战之下 乘用车价格越降越贵?

    价格战越打越激烈,乘用车均价却越来越贵? 这一“行为与结果”背道而驰的原因究竟为何?在乘用车价格越卖越高的背后,是否蕴含着中国汽车品牌整体实现跃升的希望?与此同时,这透露了我国汽车市场消费力的何种现状? 乘用车均价变高,原因为何? 盖世汽车注意到,10月15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布了9月份乘用车价格段市场结构分析,并指出,国内乘用车价格是越降价越贵,近几年的车市价格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 据悉,2019年国内乘用车平均车价是15.1万元,2020年是16.2万元,今年累计平均是18.2万元,9月是17.4万元。 对此,崔东树分析称,单9月来看,该月均价下降的结构性原因是混合动力和增程式的价格较高,但占比下降,形成结构性拉动,同时原有的燃油车也是出现平均销售价格下降情况,而且燃油车的高端化带动价格上涨较大。 另外,从全国汽车市场范围来看,市场的价格段结构走势持续上行,高端新能源车型销售提升明显,中低价车型销量减少。 换言之,放眼全国汽车消费市场,似乎高端车型变得更加畅销。 崔东树分析表示,5万元以下车型2021-2022年较2020年的占比持续上升,主要是微型电动车的销量贡献。但2023年以来又持续下降,2024年3季度后回升到,2024年9月的5万元以下车型的销量占4.1%,较2023年上升1.6个百分点。5-15万元的传统车型的销量下滑与新能源车的增长抵消后,总体下降趋势仍存在。 15万元以上车型市场份额持续上升,增长较快。20-30万元车型2023年国内零售占比17%,今年9月是19%。近几年30万元以上车型的各类段占比均持续上升,30-40万车型零售占比2023年是10%,9月是9%。40万元以上车型2023年国内零售占比5%,今年9月是3%,自主高端化突破体现乘用车新能源增长带来高端化发展趋势明显,但传统豪华车下降的趋势较严峻。 消费结构高端化,中低端购买力仍需提升 上述现象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中国车企集体冲击高端汽车市场的步伐愈发趋紧。 一直以来,为改变高端车市场被海外品牌占领的市场格局,中国汽车企业纷纷“向上”,密集推出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与相关车型。 仅仅在今年下半年开端,国内主要车企就已经展开了面向高端汽车市场的第二次“进攻”。比如8月份,就有包括北汽、比亚迪和长城在内的多家企业推出了各自的高端车型。其中,北汽与华为合作推出了豪华轿车享界S9,比亚迪和长城则分别推出了腾势Z9&Z9GT和新款魏牌蓝山。 此外,除了车企端的原因之外,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张翔从消费者购买力角度分析表示:“零售均价比不降反增其实是消费升级的表现,汽车市场整体大环境虽然是降价,但消费者购车档次在不断升级提高,消费水平上升导致带动了零售均价上升。” 也就是说,消费者对高端车型的消费能力正在提升。那么,这是一件完完全全的“好事”吗? 或许并不尽然。 崔东树分析表示,传统燃油车价格段上行的现象并不是促进消费的有利因素,需要普通消费群体更强的购买入门级车消费,也就是低端消费很重要。 他指出:“从结构分析看,入门级萎缩,消费基盘不扎实的问题较大,中低端购买力不足。因此改善普通群体需求购买力,实现车市价格端相对均衡,拉动入门级消费,实现首购群体的消费入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依然有不少定位高端的车企陆续发布中低端汽车车型,比如蔚来的乐道L60和小鹏的MONA M03。且截至目前,上述两款车型皆订单量表现喜人,呈现了良好的交付态势。或许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拉动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中低端购买力。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