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985

  • 法国计划将电动汽车补贴削减三分之一

    据外媒报道,10月10日提交的2025年预算提案显示,法国政府将把购买电动汽车的补贴减少三分之一,并将加大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车辆的处罚力度。 法国财政部表示:“得益于规模经济和电池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的成本已经下降,其在汽车总销量中所占的份额也在提升,从而减少了对补贴的需求。” 该部门还表示:“到2025年时,对购买清洁车辆的补贴将减少到10亿欧元(合10.9 亿美元)。它将优先为最普通的家庭提供资助。” 截至目前,法国的电动汽车补贴项目已拨款15亿欧元(合16.4亿美元),该项目为每辆电动汽车提供最高7,000欧元(合7634.20美元)的补贴。此外,该计划还为租赁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使低收入家庭可以以每月最低100欧元(约109.06美元)的价格租赁电动汽车。 法国财政部没有具体说明削减将如何影响补贴、租赁数量或分配给该计划各部分的资金份额。 法国汽车行业的代表表示,目前法国市场上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比停滞在17%的水平上,因此仍然需要政府的援助,而且汽车制造商如果想避免欧洲的巨额罚款,就必须大幅降低所售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法国此举正值欧洲汽车制造商在全球需求疲软和中国汽车的竞争中苦苦挣扎之际。预算还要求在2025年对排放量在5g/CO2/km以上的车辆进行处罚,然后在2026年和2027年对排放量在7g/CO2/km以上的车辆进行处罚。

  • “金九”效应继续显现 前9月汽车产销双双突破2100万辆

    据中汽协最新产销数据,今年9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9.6万辆和280.9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2.2%和14.5%。不过由于商用车市场持续低迷,相较于去年同期,9月汽车产销均出现了小幅度下滑,同比分别下降1.9%和1.7%。 1—9月,国内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2147万辆和215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和2.4%,增速较前8个月有所收窄。其中出口和新能源汽车,仍然是主要增量板块。 中汽协指出,这主要是由于三季度国家层面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力度持续加强,与此同时地方以旧换新政策陆续生效,加之车企纷纷推出秋季新品,多重利好共同推动了汽车销量提升。 而考虑到以旧换新政策对拉动汽车消费已经起到的积极作用,为保障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和可预期,中汽协建议明年能够继续延续相关政策,并尽早发布有关实施细节,稳定市场预期。 “金九”效应显现,出口持续创新高 根据中汽协披露数据,2024年9月,我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0.2万辆和252.5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2.6%和15.8%,同比分别增长0.2%和1.5%。1—9月,乘用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1864.3万辆和186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和3%。 中国品牌乘用车是增长主力,整体销量占有率正在持续攀升中。今年前9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新车1191.9万辆,同比增长20.5%,对应销量占有率为63.8%,较上年同期提升9.2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 与之对应,则是合资份额持续下降。1—9月,德系、日系、美系和韩系在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占有率分别为15.2%、11.4%、6.7%和1.2%,相较于前几年均出现了显著下滑。 自主品牌整体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同时,本土车企在海外市场也取得了不错的表现。9月,国内汽车出口量累计达53.9万辆,环比增长5.4%,同比增长21.4%。其中燃油车出口42.8万辆,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22.9%;新能源汽车出口11.1万辆。 今年前9个月,国内汽车总出口量达431.2万辆,同比增长27.3%。其中,传统燃油车出口338.4万辆,同比增长32%;新能源汽车出口92.8万辆,同比增长12.5%。可以看出,燃油车仍然是出口主力。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指出,四季度汽车出口如果继续按月均50万辆的规模计算,今年我国汽车总出口量有望达到580万辆,相比去年进一步增长。 分企业来看,9月整车出口前十中,以奇瑞表现最为亮眼,出口量达10.9万辆,同比增长20.7%,占总出口量的20.2%。其次分别是上汽和吉利,9月出口量分别为8.1万辆和5.7万辆。江汽虽然整体出口规模并不是特别突出,但增速最为显著,9月出口量达2.9万辆,同比增长1.1倍。 1-9月,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以比亚迪增速最为迅猛,累计出口量达30.2万辆,同比增长96.3%。另外吉利和长安,增速也相当可观,今年出口量分别达40.4万辆和4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3.4%和61%。 从出海目的地来看,据中汽协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以俄罗斯、墨西哥、阿联酋汽车出口量位居前三,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前三大市场则分别为比利时、巴西和英国。 如果按不同价格区间划分,在传统燃油车市场,目前销量仍主要集中在10-15万价格区间,今年累计销量已达359.6万辆,不过相较于去年同期,下滑了13.3%。另外15-20万市场区间销量也在增长,而其他价格区间销量均呈负增长。 新能源汽车持续热销,今年有望达1200万辆 车市增长的另一重要销量支撑,毫无疑问是新能源汽车。 在刚刚过去的9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0.7万辆和12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8%和42.3%,就月度280.9万辆的汽车总销量而言,占比达45.8%。 其中纯电动汽车仍然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9月产销分别完成78.6万辆和7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4%和3.8%。然而就市场增速来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才是新能源车市的增长主力,9月产销量分别达52.2万辆和5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0.1%和84.2%。 1-9月,新能源汽车总产销分别完成831.6万辆和8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7%和32.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比例为38.6%。 其中纯电动汽车总产销分别为499.3万辆和498.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9%和11.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分别为331.8万辆和33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9.5%和84.2%。 陈士华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集中度要高于汽车行业整体集中度。由于产业竞争持续加剧,市场格局分化,重点企业也正在分化,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前三家企业份额已经占到一半。 分价格区间看,目前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仍主要集中在15-20万价格区间,累计销量223.1万辆,同比增长15.4%。整体市场看,新能源乘用车除40-50万价格区间销量同比下降外,其他价格区间销量均呈正增长,其中50万以上价格区间涨幅最大。 而在传统燃油车市场,目前销量主要集中在10-15万价格区间,今年累计销量已达359.6万辆,不过相较于去年同期,下滑了13.3%。另外15-20万市场区间销量也在增长,而其他价格区间销量均呈负增长。 中汽协预计,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有望达到1200万辆,而在此之前,中汽协相关负责人曾预计,2024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150万辆,打破纪录再创新高,目前来看新的预测更为乐观。

  • 商务部就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 已正式邀请欧方来华继续磋商

    据商务部网站10月12日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中欧磋商情况答记者问。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通过对话磋商寻求解决方案的态度和诚意没有改变,已正式邀请欧方尽快派技术团队来华,继续下一阶段面对面的磋商,并为此做好了一切准备。希望欧方能够与中方相向而行,尽早安排来华并以建设性态度加快推进磋商,争取早日达成妥善解决方案。 有记者问,据有关消息,中欧双方就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开展了20余天的磋商,今日中方团队已返回国内。请问磋商有何进展?另据有关报道称,欧委会正在就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单独与部分企业进行价格承诺谈判。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作出上述回应。 这位发言人说,9月19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举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继续推动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协议谈判,致力于通过友好对话磋商达成双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自9月20日开始的20余天中,中欧技术团队在布鲁塞尔共进行了8轮密集磋商。经过艰苦努力,双方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中方充分听取中欧业界诉求和意见,在磋商过程中就欧方具体关注多次提出务实的建设性解决方案,展现了最大诚意和灵活性。但遗憾的是,欧方始终未积极回应涉及中欧业界核心关切的问题,双方还存在重大分歧,到目前为止,磋商仍未达成双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这位发言人强调,中方通过对话磋商寻求解决方案的态度和诚意没有改变,已正式邀请欧方尽快派技术团队来华,继续下一阶段面对面的磋商,并为此做好了一切准备。希望欧方能够与中方相向而行,尽早安排来华并以建设性态度加快推进磋商,争取早日达成妥善解决方案。 谈及第二个问题,这位发言人表示,中方一直本着最大的诚意和善意与欧方进行对话磋商。中方认为,包括在华欧资企业在内的不同类型中国企业已授权中国机电商会,提出了代表行业整体立场的价格承诺方案,这是当前中欧磋商的基础。如欧方在与中方磋商的同时,又与部分企业单独进行价格承诺谈判,将动摇谈判的基础和互信,会给双方磋商带来干扰,不利于推进磋商整体进程。中方希望欧方充分展现诚意,认真对待业界的核心关切,在当前磋商的基础上尽早达成各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 赛力斯拟81亿收购重庆超级工厂背后:重庆重回“中国汽车第一城”!

    汽车圈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西南特大城市重庆。 本周,赛力斯发布公告,披露对重庆超级工厂龙盛新能源的收购预案;此外,广汽集团亦发布公告,拟5.5亿元增资辰致科技,后者为长安汽车全资子公司。 今年1-6月,重庆汽车产量121.4万辆,汽车产量位列全国城市第一。其中,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9.1万辆,同比增长1.5倍,增速全国第一。这也意味着,时隔8年,重庆重登“中国汽车第一城”宝座。 重庆汽车产业重回巅峰,动力何在?业内普遍认为,靠的是新能源车产能爆发以及发力智能网联汽车。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重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产量在全国占据显著位置,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如赛力斯等品牌已成为行业亮点。重庆与广东、上海共同构成了全国汽车市场的“三足鼎立”局面,显示出其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方面的强劲实力。 但也有业内人士看到了亟需改进之处,其对《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 重庆汽车产业供应链主要集中于中低端,新能源汽车本地化配套还较低,电动化智能化的本地化供应链尚难以匹配和支撑重庆高端汽车的发展。 时隔8年,重庆重登“中国汽车第一城” 重庆,别称山城、江城,地处中国西南部,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也是中国山地城市典范。 我国共有三家汽车类央企,其中就有一家位于重庆,即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旗下的长安汽车公司。有了央企加持,汽车产业历史悠久的重庆,曾经有着高光时刻,造出新中国第一辆吉普车、第一台重型越野型汽车,在2014年至2016年期间,重庆汽车产量连续3年领跑全国,成为“中国汽车第一城”。 然而自2017年开始,由于市场调整、产品结构落后,以及当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网联化)浪潮兴起时,重庆代表性车企长安汽车、力帆汽车等应对缓慢,使当地的汽车产业发展错失了市场先机。 此后,重庆汽车产量开始持续下滑,并于2017至2019年陷入低迷期,2019年只生产了138.3万辆,相比巅峰时期的2016年下滑一半左右,汽车产量排名也掉到了全国第7。 彼时业内认为,一旦汽车产业凋零,重庆将沦落为一座无足轻重的二线城市。但很快,重庆调整了发展战略,将重心放到了新能源汽车上。 重庆汽车产业的再次崛起绕不开当地龙头企业。作为长安汽车的大本营,其与重庆汽车工业的命运紧密相连。 2017年,长安汽车宣布,将从2025年起全面停售传统燃油汽车,将投资超过1000亿元促进新能源战略发展;并先后发布了三个新能源品牌,即阿维塔、深蓝和长安启源。 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销量为1334051辆,同比增加9.74%,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为299065辆,同比增加69.87%。 另一龙头则是赛力斯。近年来,赛力斯进行了彻底的转型,从原来的做代步车的普通车企,自从和华为合作后,一跃而成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星,接连打造了问界、蓝电两个新能源品牌。 今年1-6月,赛力斯新能源车销量达到200949辆,同比增长348.55%。 发力智能网联汽车 可以看到,重庆市政府非常注重汽车产业的提档升级,从此前的传统汽车产业链,转向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网联化。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罗莉此前介绍,该市 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 “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三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 力争到2030年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其中,在强化整车汽车龙头引领方面,重庆加快推进长安新能源工厂、赛力斯超级工厂等重大整车新项目建设,支持长安、赛力斯、长城、长安福特等整车企业加快数字化能力提升和产品研发投放,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 受整车良好发展势头带动,重庆汽车零部件产业也成绩斐然。其积极推动传统零部件体系转型升级,生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不断提高企业智能制造水平。目前, 重庆已经形成19家整车企业、1200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的汽车产业体系,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能力明显提升。 此外,在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方面,重庆也走在前列,于今年7月成为20个试点城市之一。 车路云一体化,即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信息空间融合为一体,基于系统协同感知、决策和控制,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交通系统安全、节能、舒适及高效运行的信息物理系统。 近年来,重庆积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推动国家车联网先导区、西部自动驾驶开发测试与示范运营基地等示范区建设,依托政策先行区优势,率先开展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建成研发测试、法规认证、监督检验全链条协同的测试评价体系。 其中,科学城高新区引进李克强院士团队,集聚智能网联汽车企业60余家,着力打造覆盖科学城范围内超200公里城市道路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 产业基金狂飙 在打造汽车支柱产业的同时,重庆还提出要大力发展未来产业,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具体而言, 要聚焦国家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空间等重点方向,结合重庆产业发展实际,优先发展空天信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6个高成长未来产业。 在低空经济领域,重庆市的布局逐步加快,巴南区、永川区、大足区、梁平区、武隆区和两江新区被授予“全市低空经济先行试验区”;并提出到2025年重庆将新建通航起降点逾200个,实现低空飞行“县县通”。 一位eVTOL创企创始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重庆发展低空经济最大的优势就是雄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而眼下最火的eVTOL零部件更是与新能源汽车高度重合,复用率达一半以上,因此,重庆具有发展eVTOL产业链的基础优势。 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也有来自当地产业基金赋能于支持。 据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截至2024年10月12日,重庆共有备案基金490支,基金注册资本总额6066.1亿元,重庆市共有机构LP697家,共计认缴资本3031.5亿元,总部在重庆的投资机构共有152家。 在出资额排名前十的LP中,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西部(重庆)科学城产业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重庆高新开发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合伙企业等国资赫然在列。 其中,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在上述国资中出手最多,投资了8只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赛力斯拟收购的龙盛新能源即是由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合伙企业、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总规模2000亿元,通过“母子基金+直投”方式开展产业投资,力争形成总规模6000亿元的基金群,带动超万亿元重庆先进制造业投资。目前,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已经对外进行了超10笔出资,包括重庆渝京合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重庆渝北洪泰嘉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重庆中化学胡杨新材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 重庆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阮路此前介绍,截至2023年末,市区两级35只政府投资母基金,合计认缴出资规模达到2100亿元,合作市场化子基金超过200只。

  • 特斯拉发布会竟成对手利好 华尔街为什么不相信马斯克?

    马斯克口中足以“载入史册的”Robotaxi Day潦草结束,20分钟的简短介绍并不能让资本买账,在随后的美股交易中(发布会次日,10月11日),特斯拉大跌8.78%,盘中跌幅一度扩大至10%,为8月5日以来最大跌幅,一日市值蒸发近7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47亿元)。 而竞争对手如网约车公司优步(Uber)大涨10.81%,盘中创出历史新高,莱福特(Lyft)亦大涨9.59%。 发布会上, 对于Robotaxi,身着黑色皮衣的马斯克始终将重点落在未来——Cybercab无人驾驶汽车将于2026年正式投入生产,最快2027年之前形成规模制造并交付,预计售价将低于3万美元…… 当观众还在期待他展示这辆车上的黑科技,马斯克一句“Let's party”结束发言、退出舞台。 不仅 缺失技术细节和外观内饰设计介绍、落地日程模糊,监管障碍难移、市场竞争激烈等尖锐问题被“完美”回避,传闻中的打车应用软件也没有出现。 让人失望的发布会 溜背式曲线、车门为跑车经典鸥翼门设计、没有后视镜和充电插头,座舱内部只有一块大屏和两个座椅,方向盘和踏板被舍弃,Cybercab秉承了特斯拉一如既往的极简风科技感。 这款“三无产品”——无方向盘、无踏板、无后视镜,意味着Cybercab将搭载L4级自动驾驶,即摆脱人类监督的完全无人驾驶FSD版本。 但这一车型目前没有获得任何监管部门的上路许可证 ,首先在美国本土市场,缺少方向盘或踏板并不符合联邦车辆安全法要求。至于量产和上线的时间线,马斯克没有给出,也没有公布售价(哪怕是价格范围),仅表示, 完全自动驾驶FSD将很快实现,预计明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推出完全的无人监督的FSD。 鉴于特斯拉长期以来的“跳票”风格,多位分析师并不相信马斯克给出的时间表。 CFRA分析师内尔森(Garrett Nelson)表示,特斯拉近期产品路线图缺乏细节,让我们感到失望。天风国际科技分析师郭明錤称,通过供应链信息评估,特斯拉的无人出租车至少要到2027年第一季度才能量产,很难给特斯拉股价带来现实的提振。杰富瑞(Jefferies)的分析师表示,马斯克没有提供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取得进展的“可验证证据”,这“使得我们难以评估马斯克在大会上概述目标的可行性,因为目前还没有使用仅凭视觉的方法实现更高水平自动驾驶的先例”。 且特斯拉的FSD自动驾驶技术并非完美,去年2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就因为可能导致车祸的安全问题,最终让特斯拉召回了362758辆汽车。 对手虎视眈眈 技术并不是全部,反观特斯拉Robotaxi的竞争对手们,其商业化进程早已拉开序幕。 美国市场上,谷歌旗下的Waymo已经在加州的洛杉矶与旧金山、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正式开展Robotaxi业务,上月,该公司在二季度财报会议中宣布已完成200万次无人驾驶行程;被通用汽车收购的Cruise,早在2022年2月就宣布向公众开放Robotaxi服务。 在美国市场分析师看来,目前特斯拉的Robotaxi还很难撼动Uber和Lyft这些出行平台的地位,因为后者已经建立了大规模的运营网络,即便特斯拉的Robotaxi价格更低,但仍旧不能低估运营庞大自动驾驶车队的成本和复杂性,尤其是在用户需要服务的高峰时段。 中国市场上,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已在11个城市开放无人驾驶测试,截至今年7月28日,萝卜快跑累计为公众提供的自动驾驶服务出行订单超700万单,且有望在今年年底在武汉实现盈亏平衡,在特斯拉Robotaxi Day活动前夕,百度萝卜快跑被传计划进军全球市场;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自动驾驶企业也都在加速Robotaxi的海内外落地;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也瞄准了2026年。 加盟式运营模式会是未来亮点吗? 尽管马斯克并没有直面核心问题,但仍有分析师表示看好。 投行Piper Sandler的分析师认为,特斯拉的“真正信徒”在此次发布会后“完全有理由感到兴奋”。美国银行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也表示,此次发布会“没有辜负炒作”,但2026年开始生产的目标“可能过于乐观”。投行Wedbush董事总经理、资深股票分析师Daniel Ives 表示,“我们相信,本次发布会只是外界对特斯拉和下一代交通工具的未来的一瞥。” 加盟式运营模式是特斯拉Robotaxi区别于对手的独特亮点 。在发布会上,马斯克再次声明Cybercab能够让车主在闲暇之余赚到钱,即购买特斯拉Robotaxi的消费者,除了自用,还能让车自己去挣钱。这一想法彻底颠覆了过去Robotaxi行业“自营自购自运营”的商业模式。 这种商业模式下,无怪乎马斯克一直强调Cybercab的低成本——“一辆Cybercab的成本应该会低于3万美元(21万元)”“很少的人就能管理好一整个庞大无人驾驶出租车车队,人力成本大大降低”“像牧羊人一样管理羊群”。其目的很明显,吸引更多车主加入特斯拉Robotaxi车队。 这会是特斯拉的取胜之道吗? 眼下,站在Robotaxi的门口,马斯克说了什么已经不再重要,眼前是难越的监管大山,周遭的竞争对手枕戈待旦,市场对马斯克的宽容程度正逐渐降低。

  • 苹果知难而退?自动驾驶路测提前半年告吹 造车计划再遭重大挫折

    据科技媒体MacRumors最新报道,应苹果公司的要求,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 (DMV) 已于9月27日取消了该公司的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许可证,这意味着苹果造车项目终止或已是板上钉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测试许可证并非“被动回收”,而是苹果公司在9月25日主动向DMV递交取消许可证的确认通知。事实上,如果未被取消, 该许可证有效期原本可以持续到2025年4月30日 。 此前,苹果的研发历程可以追溯到2014年,其最终愿景是打造一款L5级别的全自动驾驶电动汽车。根据加州方面的规定,公司需向DMV申请许可后方能在加州道路上进行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自苹果在2017年4月14日获DMV批准并颁发许可证后,其曾使用配备有传感器和摄像头的汽车进行道路测试。 起初,苹果获得许可并注册的汽车和司机并不多,仅涵盖3辆汽车和6名司机,3辆汽车均为2015款的雷克萨斯RX450h车型。而到了2023年7月,Apple Car项目团队在DMV注册的测试司机竟已达152名,注册的测试车辆也有66辆。 在道路测试过程中,苹果曾遭遇过不少事故,比如2018年8月24日,测试车辆就在准备并入高速公路时被追尾;同年10月,车辆在转向时发生侧滑并与其他车辆相撞......但这些种种似乎并未更改苹果造车雄心, 据DMV公开数据显示,去年苹果自动驾驶汽车路测车队在加州公路上路测里程达到72万公里,较此前大幅增长 。 然而另一方面,苹果也多次下调对自动驾驶等级的预期,从最初的“L5级别”到2022年的“L4级别”,再到今年的“L2+级别”。与此同时,汽车上市时间也一再跳票,从2026年推迟至2028年。 今年2月,情况更是急转直下,在投入数十亿美元乃至数十年的研发时间后,苹果终于宣称取消发布自动驾驶汽车的所有计划,并对项目中近2000名员工进行了裁员或再分配,许多员工被调动至机器学习和AI部门,转向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

  • 【SMM周评】10月磷酸铁锂市场预期乐观 价格跟随碳酸锂变化浮动

    SMM9月27日讯: 国庆节后磷酸铁锂市场表现仍较好,订单充足,与节前并未有太大差异。在价格方面,除了碳酸锂价格波动的因素外,在加工费方面主流价格相对持稳,但有部分之前招标的超低价,供应商在需求较好的市场环境下,因亏损多便有主动提涨价的诉求,但尚未有明确进展。10月磷酸铁锂的市场在生产,需求方面仍较乐观,一二梯队开工率较高,并且二梯队在价格方面会有优势可以得到一些二梯队电芯厂的储能订单。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75吕彦霖,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周致丞021-51666711

  • 东风本田连续三个月跌超五成 日系品牌欲借燃油车回暖之势冲四季度反弹

    10月12日,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9月,乘用车国内销量206.8万辆,环比增长18.6%,同比下降1.8%;乘用车出口45.7万辆,环比增长4.5%,同比增长20%。其中,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94万辆,比上年同期减少40.2万辆,环比增长18.3%,同比下降30%。 燃油车市场连续两个月实现环比回暖后,日系品牌欲在2024年收官阶段实现触底反弹。 据日产中国公布的最新销量,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9月销量为61,395辆,环比上涨24.78%,同比下滑3.80%。其中东风日产(包括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销量为57,741辆,环比上涨24.23%,同比下降5.81%。1-9月,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累计销量为496,998辆,同比下滑9.10%。 一直扮演日系合资领头羊角色的广汽丰田,9月销量70,567辆,环比上涨11.96%,同比下降15.07%。具体到单一车型,赛那、凯美瑞、汉兰达销量分别为9,308辆、16,644辆及6,988辆,其中赛那创下单月销量新高。 本田中国销量亦出现环比回暖。9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62,586辆,环比上涨9.88%,同比下滑42.93%;1-9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588,018辆,同比下降29.27%。 具体到本田在华合资公司,广汽集团、东风集团最新产销公告显示,广汽本田9月销量35,130辆,同比下降42.82%,1-9月累计销量309,169辆,同比下降29.06%;东风本田9月销量31,316辆,同比下降56.26%,1-9月累计销量307,231辆,同比下降25.5%。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东风本田连续三个月同比跌幅超过五成。 本田在华销量全面承压,除市场竞争因素外,两大合资公司产能向新能源转型、调整亦是主因之一。10月11日,本田全球首个新能源工厂——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投产,该工厂将形成年产12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的生产能力,初期投产车型为灵悉L、烨S7等纯电车型。根据计划,广汽本田新能源工厂将于11月投产。 截至发稿,一汽丰田暂未公布9月销量数据。 10月12日,乘联分会最新数据显示,9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53万辆,同比下降22%,环比增长10%。其中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2.6%,同比下降4.0个百分点。 “政策刺激对高端车市场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我们也期待车市能够获得更为全面性的增长,尤其是燃油车市场的回暖,从而实现‘油电同强’的特征,这样才能使消费市场的规模盘子更大。”展望“银十”及四季度,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给出了乐观的预测,“今年‘金九’效果很突出,‘银十’销量更值得期待。随着天气转冷和秋收完成,农村地区的购车热情会逐步释放,新能源车和中低端燃油车市场也会逐步升温。”

  • 9月国内乘用车市场“涨声”一片 超六成A/H股上市车企实现同环比双增

    10月12日,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9月汽车销量280.9万辆,环比增长14.5%,同比下降1.7%。其中,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销量128.7万辆,环比增长17%,同比增长42.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8%。 “三季度,随着国家层面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力度加强,地方置换更新政策陆续生效,加之车企纷纷推出秋季新品,乘用车市场逐渐回暖,特别是终端零售市场持续走强,‘金九’效应继续显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 财联社记者统计了14家A/H股上市车企9月销量,全部实现了环比增长;其中,9家车企实现同比增长,占比6成以上,显示出传统旺季的消费热情。 9月,比亚迪依旧强势“霸榜”,当月销量首次突破40万辆,同比增长45.91%;1-9月,累计销量达到274.79万辆,同比增长32.13%。比亚迪今年发布的关键技术——第五代DM混动系统,以及搭载第五代DM混动系统的车型陆续上市,是其销量增长的重要原因。 吉利汽车9月销量为20.19万辆,同比增长20.96%,新能源板块销量9.11万辆,占整体销量的45.13%。从品牌来看,吉利品牌销量15.48万辆、领克品牌销量2.58万辆,而极氪品牌在9月的销量达到2.13万辆,创该品牌的月度销量新高。按照计划,吉利旗下还将有吉利星愿、极氪MIX、领克Z20、银河星舰7等车型于年内上市。 凭借问界系列的表现,赛力斯在9月实现了148.3%的同比增长,销量达4.46万辆;1-9月累计销量为36.94万辆,同比增长170.07%。根据鸿蒙智行披露数据,AITO问界系列9月交付新车35,560辆。具体到单一车型,问界M9系列15,496辆、问界新M7系列16,805辆。 造车新势力在9月也实现了“自我突破”,理想汽车、零跑汽车和小鹏汽车均创新交付纪录,蔚来汽车亦连续5个月实现交付量破两万辆。其中,9月理想汽车交付新车5.37万辆,同比增长48.94%,创交付新高。零跑汽车9月交付3.38万辆,同比增长113.72%,在创公司单月交付新高的同时,连续两个月交付量超3万辆。凭借第二品牌MONA旗下首款车型MONA M03第一个完整交付月内实现交付量破万的贡献,小鹏汽车在时隔8个月后单月交付再破2万辆,并一举超越蔚来。蔚来汽车9月交付新车2.12万辆,其中,蔚来品牌9月交付新车2.03万辆,同比增长30.1%。 在9月,燃油车市场和新能源车市场依旧呈现出了分化态势,出现同比下降的5家车企中,除上汽集团外,广汽、长安、东风及长城汽车的新能源产品销量占比均不及30%。 上汽集团9月销量31.32万辆,同比下降35.03%。分品牌来看,包括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合资品牌在内,上汽集团旗下品牌全线大跌,只有新能源品牌智己汽车出现增长。 同样,广汽集团9月销量18.26万辆,同比下降25.03%,旗下四大品牌“集体哑火”,均不及上一年。而其新能源汽车9月销量为4.69万辆,也出现了19.11%的同比下降,在9月的新能源市场上亦属罕见。 此外,长安汽车受合资品牌拖累,9月销量21.32万辆,同比下降9.98%。长城汽车9月销量10.84万辆,同比下降10.88%,被老对手比亚迪和吉利汽车拉开了差距。 “随着天气转冷和秋收完成,农村地区的购车热情会逐步释放,新能源车和中低端燃油车市场也会逐步升温。”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多次呼吁,只有“油电同强”,未来汽车行业总体形势才能持续稳中向好。 对于接下来第四季度的车市表现,崔东树预计,中国车市整体走强,尤其“以旧换新”等政策有助于拉动百姓消费,四季度汽车市场有望呈现年末较强增长态势。“期待股市能够呈现平稳可持续增长,给车市带来更好的增长动力。”崔东树表示。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中欧磋商情况答记者问

    问:据有关消息,中欧双方就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开展了20余天的磋商,今日中方团队已返回国内。请问磋商有何进展?另据有关报道称,欧委会正在就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单独与部分企业进行价格承诺谈判。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9月19日,王文涛部长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举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继续推动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协议谈判,致力于通过友好对话磋商达成双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自9月20日开始的20余天中,中欧技术团队在布鲁塞尔共进行了8轮密集磋商。经过艰苦努力,双方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中方充分听取中欧业界诉求和意见,在磋商过程中就欧方具体关注多次提出务实的建设性解决方案,展现了最大诚意和灵活性。但遗憾的是,欧方始终未积极回应涉及中欧业界核心关切的问题,双方还存在重大分歧,到目前为止,磋商仍未达成双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中方通过对话磋商寻求解决方案的态度和诚意没有改变,已正式邀请欧方尽快派技术团队来华,继续下一阶段面对面的磋商,并为此做好了一切准备。希望欧方能够与中方相向而行,尽早安排来华并以建设性态度加快推进磋商,争取早日达成妥善解决方案。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注意到相关报道。需要强调的是,中方一直本着最大的诚意和善意与欧方进行对话磋商。我们认为,包括在华欧资企业在内的不同类型中国企业已授权中国机电商会,提出了代表行业整体立场的价格承诺方案,这是当前中欧磋商的基础。如欧方在与中方磋商的同时,又与部分企业单独进行价格承诺谈判,将动摇谈判的基础和互信,会给双方磋商带来干扰,不利于推进磋商整体进程。中方希望欧方充分展现诚意,认真对待业界的核心关切,在当前磋商的基础上尽早达成各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