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88

  • 重启14天期逆回购 央行本周公开市场净投放3060亿元

    本周,中国央行共开展67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和91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因共有1276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总计实现净投放3060亿元。 本周逆回购详细操作和到期情况如下:(单位:亿元) 具体来看,上半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以回笼资金为主,周四、周五央行开启大额资金净投放操作,分别逆回购净投放1590、281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为满足跨节跨季资金需求,本周央行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回溯看,央行上次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是在今年9月末。 “年末银行考核时点临近,为缓解在此期间可能出现的流动性紧张局面,央行近日加大在公开市场的操作力度,增强市场对年末资金面保持合理充裕的信心。”某机构一位宏观研究员对上证报表示,此次重启14天期逆回购,既能满足市场跨节资金需求,又能缓解市场对资金面紧张的担忧情绪,呵护资金面意图明显。 下周,央行7天期逆回购到期量为6720亿元,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1840、1190、1340、1950、400亿元。 下周央行公开市场到期情况如下:(单位:亿元)

  • 新一轮存款降息超出市场预期:为何选择年末?明年1月LPR降不降?

    12月22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国有大行陆续在官网宣布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公告称从即日起将定期整存整取三个月、半年和一年期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一年期利率降至1.45%;二年期下调20个基点至1.65%;三年期和五年期均下调25个基点,分别至1.95%和2.00%。 12月22日,中金公司分析师林英奇发布观点认为,由于短期存款利率罕见下调,本轮可能是2016年以来综合幅度最大的一轮存款利率下调。据中金估算,本次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下调约15bp,高于2023年9月(约9bp),2023年6月(约3bp),2022年6月和10月(10-12bp)。 在存款利率下降明确之后,市场关注明年贷款利率的走势。 12月21日,北京某券商固收首席对财联社表示,存款利率下调有助于缓解部分银行净息差压力,拓展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空间,但从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及银行净息差情况看,预计后续LPR利率调降还需要降准等工具配合。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发布观点认为,考虑到此前降准和MLF等累积影响,叠加本次存款利率的调整,长端LPR报价下行的可能性有所增加,未来可能仍需MLF降息引导。 为何选择年末降息? 12月21日下午,工行率先挂出下调利率公告,接受财联社采访的银行人士均表示有点意外,市场机构也普遍认为本轮属于超预期调整。 中金公司林英奇认为,本次降息幅度、时间点均略超市场预期。不过,可以在年初存款“开门红”前下调能够缓解银行负债成本压力,缓解近年来长端存款利率与国债利率倒挂程度,银行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的矛盾得到一定缓解。 对此,浙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梁凤洁也认为,选择这一时机主要是因为24Q1即将迎来存款到期的高峰期和开门红重要时期,尤其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因此,早降存款利率带来的改善效果能有较快体现。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12月21日晚,央行网站挂出行长潘功胜12月18日主持召开经济金融形势专家座谈会的讯息,潘功胜表示,各位专家的意见十分重要。目前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下一步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结构优化,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银行体系可以节省多少利息? 近年来,存款定期化让银行负债成本上升。 截至11月末,人民币各项境内存款余额为283.0万亿元,同比增长10.3%,比年初增加25.5万亿元;住户和非金融企业的非活期存款占比为53.3%,较年初增加2.4基点。 据中信证券测算,上市银行2023Q3单季计息负债成本率为2.09%,较2023Q2(2.06%)继续上行3bps。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体系进行了五次存款利率下调,分别为4月、6月、9月、10月和12月,其中6月份之后,就没有下调活期存款利率,仅下调定期存款的利率。 来源:方正证券 12月22日,中金公司林英奇发布观点认为,按照定期存款约150万亿元计算,利息下调15bp每年节省银行利息支出2250亿元(年化),与存量按揭利率下调影响规模相当。 不过,对于后续息差能否企稳取决于存款定期化趋势改善、贷款需求恢复、LPR调降幅度、城投化债进展等。 LPR同步下调空间有多大? 中金公司林英奇认为,由于短期存款利率罕见下调,本轮可能是2016年以来综合幅度最大的一轮存款利率下调。据中金估算,本次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下调约15bp,高于2023年9月(约9bp),2023年6月(约3bp),2022年6月和10月(10-12bp)。 在如此大幅度调整之后,银行体系贷款定价是否同步下调? 中信证券明明分析,本次存款利率的调整,长端LPR报价下行的可能性有所增加,但调整的幅度可能也较为有限。往后看,降成本、宽信用工具或仍有加力空间,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货币政策基调,不排除明年上半年MLF进一步降息引导LPR报价下调的可能性。 而林英奇认为,预计明年年初不排除LPR下调10bp-20bp,但对贷款重定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未来1-2年,与存款降息的影响相对匹配,避免年末下调LPR对息差的冲击。

  • 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据央行网站,12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经济金融形势专家座谈会,研究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并听取相关意见建议。 李扬、张晓慧、王小鲁、白重恩、管涛、彭文生等专家作了发言。大家认为,今年以来,一系列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控风险的政策举措相继出台,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与会专家就如何解决好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问题,防范化解潜在风险,平衡内外均衡,以及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潘功胜表示,各位专家的意见十分重要。在外部不确定性增多背景下,我国外汇市场韧性明显增强,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注重培养发展新动能,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提高科技创新、民营小微、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领域的贷款增量和占比,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吸收各位专家的意见建议,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结构优化,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 12月LPR维持不变符合预期 市场预计明年上半年LPR存跟进MLF利率下调可能

    今日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显示,1年期LPR报3.45%、5年期以上LPR报4.2%,均与上月持平。 多位行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分析称,LPR持稳符合市场预期。12月MLF操作利率不变,在很大程度上预示当月LPR报价会保持不动。LPR维持不变,也有助于银行保持息差基本稳定,将净利润增速维持在合理水平,从而增强长远发展的稳健性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展望后期,业内认为,LPR报价还有下调空间,2024年上半年有可能跟进MLF利率下调。 12月LPR继续“按兵不动” 短期调降迫切性不高 对于12月LPR继续保持稳定,多位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符合市场预期。对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称,12月MLF政策利率继续保持稳定,11月份金融数据超预期表现,加之部分银行净息差压力仍大,市场对LPR保持稳定已有预期。 “12月LPR利率继续按兵不动主要是利率处于合理水平,短期LPR利率调降迫切性不高。”周茂华对财联社记者称,同时,短期银行净息差仍面临一定压力。此外,此前出台一系列稳楼市政策措施,积极财政政策等政策红利仍有释放空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表示,12月两个期限品种的LPR报价不变,符合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是当月MLF操作利率保持稳定,再加上近期市场利率上行明显,银行净息差有低位下行趋势,报价行缺乏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 “10月存量首套房贷利率下调全面落地,平均降幅达0.72个百分点。这不可避免地会对银行利息收入带来一定影响。”王青判断,在9月银行净息差降至1.73%、创有历史记录以来新低后,四季度还会有一定幅度下行。这意味着当前银行对资产收益水平会更加重视,缺乏主动下调LPR报价的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进一步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是一个重要发力点。王青进而称,不过,近期京、沪楼市新政显示,监管层或更多通过下调居民房贷利率下限方式,对其进行定向调整。另外,时值年末,2024年1月大多数存量房贷利率将根据2023年12月5年期以上LPR报价进行重定价。这意味着从来年资产收益角度,报价行会尽量避免在12月下调5年期以上LPR报价。 明年上半年LPR存跟进MLF利率下调可能 LPR已连续多月维持不变,后期LPR利率如何走?周茂华预计,LPR后续仍有一定幅度下调。主要是国内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降低消费和投资成本,进一步提振微观主体活力,助力经济加快恢复。 王青也预计,2024年上半年LPR报价有可能跟进MLF利率下调。王青解释称,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4年要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这意味着稳增长政策会保持连续性。其中,2024年货币政策定调“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在物价水平仍将低位运行的前景下,着眼于提振内需,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2024年央行降息降准都有空间。 基于宏观经济走势,王青判断,2024年上半年MLF操作利率有可能下调1次,届时两个期限品种的LPR报价将跟进下调,进而“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展望后续,周茂华认为,考虑到银行净息差压力缓解需要一定时间,预计后续LPR利率下行需要央行数量+价格+改革支持,引导整个市场利率中枢进一步下移,后续降准、降息、定向结构性等工具均处于工具箱,稳健略偏松货币政策保持灵活。 “即使2024年MLF利率保持不动,5年期LPR报价不做调整,着眼于推动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政策面也会通过全面下调房贷利率下限等方式,引导居民房贷利率较大幅度下行。”王青补充道。 房地产调控方面,周茂华进而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此前出台一揽子稳楼市政策措施仍有发挥空间,重点是各区域要根据当地市场供需情况,因城施策用好用足政策工具和空间,稳定预期,让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随着经济稳步恢复,国内一揽子稳楼市政策累积效应释放,房地产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 央行MLF净投放创单月最高纪录 年内还有可能降准吗?

    央行超额续作2023年最后一次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年期MLF利率连续4个月保持不变。央行已连续13个月超额续作MLF, 且续作规模的加量幅度较上月进一步扩大,为年内单月最高。 央行超额续作的背后是为了支持国债增发,同时也维护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平衡年底的资金面紧张,尽管降准降息仍在工具箱内,但业内认为央行近期更倾向于增加OMO和MLF投放,来平稳流动性,年内降准的概率减弱。 对冲国债增发 维护银行中长期流动性 人民银行12月15日公告称,开展5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1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为1.8%和2.5%。由于当日有1970亿元逆回购到期和6500亿元MLF到期,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6530亿元。 本月央行MLF投放规模为14500亿元,到期6500亿元,实现净投放8000亿元,规模为年内新高,也是有纪录以来的单月最大净投放,MLF超额续作幅度增加超出市场预期。央行在公告中指出,本次MLF操作是为了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对冲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短期因素的影响,同时适当供应中长期基础货币。 在市场看来,央行超额续作的背后是为了支持国债增发,同时也维护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平衡年底的资金面紧张。 东方金诚宏观首席分析师王青表示,这主要是增发1万亿国债即将大规模发行,着眼于体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控制国债融资成本,稳定货币市场运行,央行显著加大了中长期流动性投放。 增发的万亿国债已经开闸发行,这也大量消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中长期流动性,这也是央行MLF持续大规模加量续作的一个直接原因。 目前,1年期商业银行(AAA级)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月均值连续多月在MLF利率之上,也表示近期市场资金面持续收紧,银行对MLF操作的需求也在增加。11月,一年期商业银行(AAA级)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月均值升至2.59%,连续两个月超过2.50%的一年期MLF操作利率。截至12月14日,一年期商业银行(AAA级)同业存单收益率月内均值进一步升至2.66%。 “临近年底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扰动因素较多,比如跨年、政府债券发行、部分银行备战开门红、缴税缴准等,近期资金面有所收敛,央行适度加大MLF续作,满足市场流动性需求。”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同时,央行增量续作MLF,释放国内继续加大政策力度,增加长期限资金投放,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薄弱支持、制造业、科创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支持,助力经济稳步恢复。 降准降息预期减弱 本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因此,专家预计,在外部加息周期步入尾声、掣肘减弱以及国内稳增长、防风险的诉求下,降准降息仍有一定空间,以助力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稳定。 但是,随着MLF延续大幅超额续作,超出市场预期,降准还有必要吗? 王青认为,MLF连续大规模加量续作,意味着央行针对国债增发实施降准的概率在下降,但短期内全面降准仍有可能落地。“截至本月,MLF余额已达70750亿元。历史规律显示,当MLF余额超过5万亿元,央行降准概率会相应增大。” 他指出,这主要是为了优化银行体系资金结构,增强银行经营稳健性。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MLF到期量会继续处于偏高水平,届时不排除央行降准置换部分到期MLF的可能。“这也可以兼顾春节期间流动性安排,同时显示货币政策在稳增长方向继续用力,进而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而温彬则认为,相比降准,央行近期更倾向于增加OMO和MLF投放,来平稳流动性。“在提效率、防空转、稳汇率等多重考量下,传统总量工具空间收窄,MLF等加量续作成为当前政策选择。”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也认为,年底前央行将综合使用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投放流动性,满足市场需求,年内再度降准的概率不大 鉴于本次人民银行维持MLF利率稳定,12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预估不变,且短期内LPR下调的可能性偏低。“目前看,MLF稳定、银行加点部分受净息差压力制约,因此在政策利率稳定情况下,需要继续挖掘LPR和存款利率改革潜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薄弱环节与重点领域让利力度,合理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周茂华认为。 “至于未来是否会继续降息,将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预计2024年上半年MLF利率有可能下调1次,这与引导宏观利率水平与推动经济增速向潜在水平回归的要求相匹配。”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 央行:稳妥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 加快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建设

    据央行网站,1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主持会议,各党委成员出席会议。 会议认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我国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思想深邃,全面总结了2023年经济工作,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李强总理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中国人民银行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持续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的经济金融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切实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任务: 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质效。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积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继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二是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做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金融服务。 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三大工程”的支持力度,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三是稳妥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 按照中央部署,指导金融机构按照依法合规、平等协商的原则,稳妥化解融资平台存量债务风险,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健全债务风险防范长效机制。配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稳妥做好重点区域和重点机构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完善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强化存款保险职能,提升金融风险早期纠正工作的标准化和权威性。推动金融稳定立法,加快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建设,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是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 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完善境外人民币市场建设,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拓展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和合作,务实做好中美、中欧金融工作组工作,提升我国在重大国际金融规则、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五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深化中央巡视和审计整改,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强化廉政建设、改进内部管理、规范对外履职,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持续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会议要求,要高度重视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维护年末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保障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业务连续性,有针对性地加大支付清算、现金供应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切实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合理金融需求。 会议强调,中国人民银行系统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 “不降息”!央行今日通过MLF净投放8000亿元 为有纪录以来的单月最大

    12月份,中国央行继续超额续作MLF,利率维持不变。 12月15日,央行进行14500亿元一年期MLF操作,对冲今日到期的6500亿元一年期MLF,即通过MLF净投放8000亿元人民币, 为有记录以来单月最大“净投放”。 本月MLF利率为2.5%,较上月持平,为连续第4个月维持不变。 LPR利率一般由MLF利率与银行加点形成,由于本月MLF利率保持稳定,本月LPR预计将可能维持不变。 今年以来,MLF利率下调了两次,分别在6月和8月下调10Bp和15Bp,两次共计下调25Bp。 央行网站原文如下: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对冲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短期因素的影响,同时适当供应中长期基础货币,2023年12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5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1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具体情况如下: 推荐阅读: 》12月MLF加量续作 短期还有降准可能【机构评论】 》MLF单月净投放创历史最高水平 年末各机构偏好配置哪些品种?

  • MLF单月净投放创历史最高水平 年末各机构偏好配置哪些品种?

    今日央行中期借贷便利续作创MLF单月净投放最高记录,据机构统计,近期银行资金出分化,市场杠杆率高企109.2%。中信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市场呈现出流动性分层和机构跨月节奏提前的两大特征,目前很难看到短端资金利率回到政策利率下方。 银行间杠杆率高企,中小行减少融出 今日上午央行大幅超量续作MLF,净投放超8000亿,这是有MLF操作以来最大的单月净投放量,MLF利率仍保持不变。临近年末,央行加大投放力度可能意在缓解银行间资金成本,和非银机构融资压力。 根据广发证券固收首席刘郁统计,12月第二周银行体系日均净融出4.6万亿元,较前一周的4.5万亿元小幅上升,但周内来看,银行体系净融出逐日下滑,从周一的4.9万亿元下滑至周五的4.3万亿元。主要是股份行、城商行等中小银行资金融出量下滑,而大行资金供给则维持高位。具体而言,大行每日资金净融出量均在4.8万亿元以上,周三至周五上升至5万亿元左右,而中小行则从周一的小幅融出转为融入资金,周四和周五分别融入资金5000亿+、6000亿+。 信达证券分析师李一爽认为,中小行融出持续回落,货基、理财等产品的规模可能面临压力,这限制了以信用债作为质押的融出供给;另一方面,在对后续高息资产供给减少的预期下,部分机构维持杠杆套息策略使得非银杠杆率仍然维持高位,资金需求的上升以及供给的回落共同导致了近期资金分层现象的加剧。 根据中泰证券固收首席肖雨的测算,银行间市场整体杠杆率维持在109.2%附近,处于84.7%分位数。上周,银行杠杆率由104.1%升至104.8%(84.9%分位数);证券公司杠杆率由222.2%降至219.9%(78.4%分位数);保险公司杠杆率由122.0%升至122.3%(42.4%分位数);广义基金杠杆率由117.7%降至116.0%(83.2%分位数)。 存单配置力量增强,货基仍在卖出 随着存单利率的不断回调,其配置价值可能不断凸显。兴业证券固收团队统计,农村金融机构净买入同业存单的规模明显增加,理财子中部分负债较稳定的偏配置型的账户或逐渐开始净买入同业存单。但货基仍然在大幅净卖出同业存单,且10月以来货基大致保持每周850亿左右的同业存单净卖出规模,资本新规落地可能对货基产品有一定影响。 二永商金债方面,根据西南证券固收团队统计,增持力量来自于股份行、农商行、券商、保险和货币基金,除农商行外,其他机构二永商金债的净买入期限均表现为边际拉长,主要净买入分别来自于券商对30Y以上、保险对7-10Y和理财对1Y以内二永商金债的增持;本周减持力量主要来自于基金(不包含货基)、国有行和城商行,主要净卖出分别来自于国有行对7-10Y、基金(不包含货基)对1Y以内和理财对30Y以上二永商金债的减持。

  • 东方金诚研报指出: 一、12月MLF连续两个月大规模加量续作,主要是为了支持国债增发。另外,近期市场资金面持续收紧,银行对MLF操作需求也在增加。 12月MLF到期量为6500亿,当月操作规模达到14500亿元,即续作加量8000亿,加量幅度在上月6000亿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增发1万国债即将大规模发行,着眼于体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控制国债融资成本,稳定货币市场运行,央行显著加大了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另外,主要受社会融资规模持续处于高位运行等影响,近期市场资金面偏紧,其中1年期商业银行(AAA级)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持续高于MLF操作利率,这会直接增加银行对MLF操作量的需求。数据显示,11月1年期商业银行(AAA级)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月均值升至2.59%,已连续两个月高于2.50%的MLF操作利率;进入12月,截至14日的月内收益率均值进一步升至2.66%;其他DRO07等短端利率也持续运行在短期政策利率(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上方。当前正处于推动经济复苏动能持续回升的关键阶段,需要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遏制市场利率过快上行势头,稳定市场预期。可以看到,近期央行持续实施大额逆回购,而大规模加量续作MLF则有助于缓解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压力。 二、短期内还有可能降准。 MLF连续大规模加量续作,意味着央行针对国债增发实施降准的概率在下降。不过,短期内全面降准仍有可能落地。截至本月,MLF余额已达70750亿。历史规律显示,当MLF余额超过5万亿,央行降准概率会相应增大。这主要是为了优化银行体系资金结构,增强银行经营稳健性。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MLF到期量会继续处于偏高水平(月度到期量分别为7790亿、4990亿、4810亿),届时不排除央行降准置换部分到期MLF的可能。这也可以兼顾春节期间流动性安排,同时显示货币政策在稳增长方向继续用力,进而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值得注意的是,此前9月最近一次降准后,当前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距离市场普遍估计的5.0%的存款准备金率下限还有一定空间。 三、降息也在政策工具箱内。 考虑到6月和8月MLF操作利率连续下调,加之三季度以来经济整体进入回升向好过程,因此包括本月在内,近期MLF操作利率不动符合市场预期。至于未来是否会继续降息,将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4年要继续“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加之未来一段时间国内物价还会处于偏低水平,而2024年美联储转向降息也会进一步降低对国内货币政策灵活操作的掣肘。我们判断2024年上半年MLF利率有可能下调1次。这与引导宏观利率水平与推动经济增速向潜在水平回归的要求相匹配。 鉴于12月MLF操作利率不动,加之政策面正在引导银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以及前期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较大幅度下调后,银行净息差持续低位下行,报价行降低LPR报价加点的动力不足,预计12月20日两个品种的LPR报价保持不变的可能性较大。

  • 北京、上海同日优化房地产政策 市场活跃度提升或将助力行业恢复

    为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上海自12月15日起调整普通住房标准和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首套住房最低首付不低于30%,二套最低首付不低于40%。北京14日发布《关于调整优化本市普通住房标准和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的通知》,对普宅的建筑面积、价格标准进行适当上调,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三成、二套房四成,同时延长贷款期限。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北京、上海快速落地了房地产优化政策,也体现出政府希望以政策“进”促市场“稳”的意图。过去,北京、上海房地产政策较为严格,此次大力度优化后,预计京沪市场活跃度将明显提升,进而稳定价格预期,带动行业恢复。国盛证券指出,中国房地产走过2021年大周期拐点后,未来主旋律是分化,看好“一线+不超过三分之二的二线+少量三线”这个城市组合包,在政策加码到位之下,总量下方有底,上方量价均有一定弹性,能在未来中周期跑赢全国整体水平。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我爱我家 在互动平台表示,近期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认房不认贷”政策陆续落地,公司二手房成交量和带看量均呈显著复苏势头。 京能置业 拥有近二十年的房地产开发经验,形成了京津冀城市群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