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80

  • 前两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LGES、三星SDI大降 一中企增速最快

    近日,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2025年1-2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最新数据。数据显示,2025年1-2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约129.9GWh ,同比增长40.3%。 从排名变化来看,与2024年1-2月相比,2025年1-2月,宁德时代、比亚迪、LGES地位稳固,排名前三未变;SK On由第六名升至第四名;松下排名保持第五不变;中创新航由第七名升至第六名;国轩高科由第八名升至第七名;三星SDI由第四名下降至第八名,蜂巢能源由第十名升至第九名;亿纬锂能由第九名降至第十名。 从市场份额来看,2025年1-2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公司中,比亚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亿纬锂能4家中国电池企业实现同比增长,宁德时代、LGES、SK On、松下、三星SDI出现同比下滑,中创新航份额保持不变。 从市场份额同比变化来看,TOP10公司中,1-2月,比亚迪份额增长最快,达3.80%;LGES、三星SDI份额下降最明显,分别下滑2.80%、2.60%。 从装车量同比变化来看,TOP10公司中,1-2月,仅三星SDI装车量同比减少,同比下降22.2%;蜂巢能源降幅最高,实现翻倍增长,同比增长达105.9%;其次为比亚迪和国轩高科,分别同比增长81.0%和76.9%。 值得一提的是,整体来看,比亚迪、LGES保持第二、第三名,但在装车量同比变化及市场份额变化中有明显差距。2024年1-2月,比亚迪、LGES装车量分别为12.1GWh、11.7GWh,差距微弱,但到2025年1-2月,比亚迪、LGES装车量分别为21.9GWh、12.7GWh,相差近半,比亚迪市场份额由13.1%同比增长至16.9%,LGES份额由12.6%同比下降至9.8%。 中国公司方面,1-2月,上榜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的公司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亿纬锂能,6家公司装车量总计87.7GWh,市场份额达67.50%。 其中,宁德时代以49.6GWh的装车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同比增长39.7%,市场份额为38.2%。 比亚迪装车量排名全球第二,达21.9GWh,同比增长81.0%,市场份额同比增长最明显,达16.9%,同比增长3.8%。 其余上榜的四家中国公司中,中创新航排名全球第六,装车量达5.0GWh,同比增长42.9%,市场份额为3.8%;国轩高科排名全球第七,装车量达4.6GWh,同比增长76.9%,市场份额为3.5%;蜂巢能源排名全球第九,装车量达3.5GWh,同比增长105.9%,市场份额为2.7%;亿纬锂能排名全球第十,装车量达3.1GWh,同比增长63.2%,市场份额为2.4%。 韩国公司方面,1-2月,LGES、SK On、三星SDI装车量市场份额均下滑,总计装车量达23GWh,市场份额为17.7%。 具体来看,LGES继续保持全球第三位,装车量为12.7GWh,同比增长8.5%,市场份额为9.8%,份额同比大幅下降2.80%。 SK On排名第四,装车量为6.1GWh,同比增长38.6%,市场份额为4.7%,份额同比微降0.10%。 三星SDI排名第八,装车量为4.2GWh,同比下降22.2%,市场份额为3.2%,份额同比大幅下降2.60%。据悉,三星SDI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和北美市场主要汽车制造商电池需求减少。 日本公司方面,松下排名第五,装车量同比未变,为5.1GWh,市场份额同比下降1.60%,为3.9%。 SNE分析指出,由于美国特朗普政府增加关税政策,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美国宣布对中国电池和主要原材料的关税,在整个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中造成紧张局势。最终,依靠中国原材料和电池的全球公司将促进供应链的重组,而韩国电池公司将逐渐成为扩大北美生产和多样化原材料的重要任务。

  • 【SMM分析】“对等关税”实施后,美国对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口的新能源汽车关税税率计算

    近期美国对全球各国普遍加增对等关税,但该轮对等关税的增加对新能源汽车整体影响有限,主要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属于此次对等关税增加的豁免清单中,如下图所示: 其中划线部分翻译为: (iii)所有受1962年《贸易扩张法》第232节规定征收附加关税影响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这些关税在2025年3月26日的第10908号公告(调整美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进口)中宣布。 因此现阶段,2025年美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关税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基础关税:2025年4月5日起,美国对全球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 特定产品关税: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关税:2025年4月2日起,美国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覆盖燃油车、新能源车及电池等关键部件。 其他关税::美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征收100%的“301关税”;美国对中国征收20%的“芬太尼关税”。 所以现阶段从全球主要国家发货的新能源汽车关税现汇总如下: 不过由于中国直接对美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级占比极小, 2024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为223.7万辆,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至美国的数量为2.7万辆,2024年中国对美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占中国新能源汽车总出口量的比例不足2%,因此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影响较小。   SMM新能源行业研究部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 【SMM分析】本周负极材料价格持稳运行

    SMM4月10日讯: 本周人造石墨价格较上周维持平稳态势。供需端,下游电芯厂产量提升,对主材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采买量增加,为满足市场需求,负极材料生产企业顺势提高自身的开工率;成本端,石墨化委外加工价格陷入僵持局面;受供需关系影响,本周低硫石油焦价格出现1.1%的上涨,油系针状焦价格出现2.1%的下滑,综合各项成本核算本周负极成本有所下滑,但鉴于人造石墨负极当前所使用的原料多为前期高价购入,因此本周人造石墨负极价格依然坚挺。本周天然石墨负极因市场需求仍处低位,价格难有上涨。 后续来看,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供需端,受到关税政策影响,后续下游电芯对负极材料需求或将呈缩减趋势;成本端,后续综合理论成本将出现小幅上行;因此,预计后续预计石墨价格或将呈小幅震荡走势。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徐萌琪021-20707868

  • 【SMM分析】04.04-04.10,储能直流侧电池舱周度价格走势分析

    本周,直流侧电池舱的价格波动较小。5MWh直流侧电池舱的平均价格为0.43元/Wh;3.44/3.77MWh直流侧电池舱的平均价格为0.438元/Wh。多数省份关于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机制收益结算细则尚未出台,市场各方多持观望态度。美国对华针对性关税制裁虽愈演愈烈,但近期储能项目按需排产,直流侧电池舱价格保持稳定。   4月8日,隆阳区集中式共享新型储能示范项目EPC总承包工程中标结果公示,项目位于云南省保山产业园区王海片区,该集中式共享新型储能示范电站规划容量200MW/400MWh。中标人报价36108.85万元,折算后单价为0.903元/Wh。       SMM新能源行业研究部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任晓萱021-20707866 梁育朔021-2070789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 【SMM分析】一文回顾本周梯次电池利用价格走势(2025.04.07.-2025.04.10)

    SMM 4月3日讯: 本周,梯次市场B品价格整体持稳,市场情绪以观望为主。受全球关税政策影响,受下游影响产品锂盐价格降低较为明显甚至一度接近历史新低,回收料等价格也有相应降低,使下游企业有降价的想法,但出于对后续锂盐价格并不乐观的看法,梯次利用企业并未着急采购,更多以观望为主,加之上游电芯厂及贸易商挺价,本周梯次B品市场价格整体持稳。在供应方面,电芯厂生产依旧较为稳定,并未出现较大变动,公交车电池更换项目等正常进行,梯次电芯整体供应量依旧充足。需求方面,梯次利用企业由于下游对象主要针对国内企业,并未收到太大影响,排产整体较为稳定,下游需求并未出现显著变化,最终总体供需格局依然维持供大于求的情况。短期内,由于原材料价格波动,梯次厂商出于原料端降价等预期,或以刚需采购为主缩减部分采购量,预计价格后续保持稳定或出现小幅下降。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贺021-20707850

  • 本周,三元材料价格小幅下调。在原材料方面,受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影响,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和氢氧化锂价格出现小幅回落,碳酸锂价格则出现较大幅度下调。由于近期市场波动较大,叠加关税政策后续走势尚不明朗,市场普遍持谨慎观望态度。市场供给仍主要依赖此前签订的长协订单,目前其折扣系数尚未调整,散单折扣系数与上周相比也未有明显变化。 在生产和订单方面,大动力型三元材料因直接出口至美国的比例较低,目前订单尚未受到关税政策的显著影响,第二季度订单相较第一季度已有所恢复,4月排产预期亦相对乐观。相比之下,小动力型及消费型三元材料由于其终端产品出口至美国的占比较高,受关税政策影响较为明显,后续订单或存在下滑风险。未来价格方面,预计本周三元材料价格将随原材料价格波动而呈现小幅震荡走势。

  • 【SMM分析】美国“对等关税”重压下,对中国动力电池的影响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一、中国出口至美国的电池关税现状 基础关税 美国对中国进口电池产品一直有常规的基础关税,税率为3.4%。 301条款关税 2024年9月:美国正式执行301关税法案,将动力电池关税从7.5%提高至25%,储能电池关税计划于2026年上调至25%。 芬太尼相关关税 2025年2月4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的关税。 2025年3月4日:美国再次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的关税。 232条款关税: 2025年3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 对等关税 2025年4月9日起,美国以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由,对中国出口美国的所有商品加征84%的对等关税。 根据2025年4月美国最新公布的关税豁免政策,已受第232关税条款约束的钢铝制品、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不适用于对等关税情况。 综上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动力电池关税为73.4%。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对美出口情况及影响 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汽车(包含乘用车、大巴及货运卡车)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23%左右,对美出口新能源车约为2.7万辆,占总新能源车出口比例1.4%,对应动力电池装机出口规模不足1.8GWh。 中国对美动力电池直接出口占比较低,对市场影响微乎其微,叠加关税后中国产品在美竞争力进一步下降,日韩企业如松下、LG在美本土产能受益。 最后,SMM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短期内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形成压力,但美国市场本身占比有限,且中国通过技术升级、本地化生产和多元化市场布局,正在化解冲击。长期来看,美国的高关税可能反噬其本土新能源产业,而中国凭借技术优势和全球化战略,有望进一步巩固在全球电动汽车及电池领域的领导地位。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杨涟婷021-51595835 杨玏021-51595898

  • 【SMM分析】成本支撑下  本周石墨化委外价格持稳运行

    SMM4月10日讯: 本周,负极石墨化委外市场价格维持平稳态势。其中,艾奇逊炉石墨化的市场均价稳定在 8925 元 / 吨,箱体式炉石墨化均价则为 7775 元 / 吨。 需求端,随着市场逐渐摆脱淡季影响,负极材料生产企业的开工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回升,然而鉴于负极一体化发展进程持续推进,企业内部自供石墨化比例不断提高,当前石墨化委外加工的需求增长幅度较为有限;供应端,石墨化外协产能过剩的压力持续存在;成本端,相较于上周,本周整体成本未出现明显波动,但电费价格依旧处于高位区间,这使得石墨化外协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盈利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在成本刚性支撑下, 本周石墨化外协价格较为坚挺。后续来看,供需端,受到关税政策影响,负极企业排产计划或将受到抑制,对石墨化委外的需求或将难以得到明显提振,石墨化外协供应将仍然充足。因此,预计后续在成本无明显波动的情况下,石墨化代工价格或将仍较为僵持 。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徐萌琪021-20707868

  • 【SMM分析】本周石油焦价出现上行  针状焦价出现小幅下滑

    SMM4月10日讯: 本周低硫石油焦均价4600元/吨,环比增加1.1%。需求端,下游负极和阳极对低硫石油焦的采买积极性有所提升;供应端,多家炼厂仍处于检修状态,叠加关税影响,石油焦进口数量持续低位,整体市场供应偏紧的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成本端,上游原料价格维持平稳。在上述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本周低硫石油焦价格呈现小幅上扬态势。后续来看,供需端,受关税变化影响,下游客户需求增长步伐或将放缓甚至停滞;同时部分炼油厂仍将在后续一段时间内处于检修周期,进口焦受关税影响也将出现减少,因此后续供应增量将较为有限,供应将仍处于偏紧状态。因此预计后续低硫石油焦价格或将出现小幅上行。 本周油系针状焦生焦均价6363元/吨,环比下滑2.1%。供需端,下游买货情绪较为消极,针状焦供应仍显充足。成本方面,相较于上周,本周并未出现明显的成本波动。综合上述因素,本周针状焦价格小幅下跌。后续来看,鉴于针状焦后续仍有新增产能,预计供应或将保持充裕状态。因此,预计后续油系针状焦生焦将出现下行。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徐萌琪021-20707868

  • 【SMM分析】中国车企东南亚突围:曼谷车展背后的新能源产业变局

    SMM4月10日讯: 2025 年曼谷国际车展落下帷幕, 中国比亚迪(包含腾势)以 10353 辆订单量首次超越丰田(9615 辆)的成绩单,成为2025曼谷车展最畅销的汽车品牌。除此以外,中国车企品牌以41,158预定总量,成功超越日本车企31,569的预定总量。 标志着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在经历历史性重构。这一突破不仅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的缩影,更折射出中日车企在东南亚市场的战略博弈进入新阶段。 一、中国品牌的三大核心竞争力 技术代差与产品矩阵 比亚迪海豚以 4014 辆订单成为最畅销纯电车型,其 445 公里续航和 15 万元人民币的定价策略,精准切中东南亚消费者对性价比与实用性的双重需求。广汽埃安 AION UT 等车型则通过智能座舱和 L2.9 级辅助驾驶系统,在泰国市场树立起「科技平权」的品牌形象。这种「技术下沉」策略,使得中国车企在 15-30 万元价格带形成压倒性优势。 本地化战略的深度落地 比亚迪在泰国建成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实现右舵车型适配和充电网络全覆盖;广汽则推出「泰国行动」,计划 2025 年新建 80 家经销店,并打造覆盖东南亚的电池维修网络。这种「从生产到服务」的全链条本地化,使中国车企的售后响应速度较日系快 30% 以上。中国车企在泰国陆续推出了贴合本地需求的皮卡车型,更好的迎合当地对于皮卡的市场需要。 政策红利的精准捕捉 泰国政府推出的 BEV3.5 政策,对本地化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给予最高 10 年免税期。中国车企通过在罗勇府等汽车产业集群布局,不仅享受税收优惠,还能依托东盟自贸区辐射印尼、马来西亚等市场。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车企在泰国的产能已达 47.4 万辆,超过当地年销量需求。 二、日本品牌的三大生存危机 电动化转型的系统性滞后 丰田在泰国的主力车型仍以混动为主,其 bZ4X 纯电车型 2024 年销量不足千辆。反观中国车企,大多已实现 80% 以上车型电动化。这种代际差距在技术参数上尤为明显:中国主流车型的快充时间普遍低于 30 分钟,而日系电动车平均充电时间超过 1 小时。 渠道体系的瓦解与重构 日产在泰国的经销商数量从 200 家锐减至 140 家,部分经销商直接改换门头销售中国品牌。这种「渠道倒戈」现象,源于中国车企提供的建店补贴和库存融资支持,较日系高出 20%-30%。更具颠覆性的是,中国车企通过「线上下单 + 线下交付」模式,将销售周期缩短至 7 天,彻底打破日系 4S 店的传统流程。 供应链成本的不可逆转 日本车企依赖的日资供应链体系(如电装、爱信),其零部件成本较中国供应链高出 15%-20%。中国车企则通过「国内核心部件 + 本地组装」模式,将电池成本控制在 0.5 元 / Wh 以下,较日系低 30%。这种成本优势直接反映在终端售价上:同级别车型中,中国品牌平均价格较日系低 12%。 三、产业变局的深层启示 东南亚市场的战略价值重估 泰国作为东盟最大汽车市场,其 2024 年电动车渗透率已达 12%,预计 2030 年将突破 30%。中国车企通过「泰国制造」标签,不仅规避了欧美市场的贸易壁垒,还能享受东盟自贸区的关税优惠。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车企从泰国出口的电动车同比增长 217%,主要流向澳大利亚、中东等市场。 全球产业链的权力转移 中国车企在泰国的本地化率已达 65%,带动 300 余家本土零部件企业转型。这种「产业生态输出」模式,正在重构东南亚汽车产业链。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日本供应链企业在泰国的市场份额从 85% 萎缩至 60%,其传统优势领域(如燃油车变速箱)正被中国电驱系统替代。 四、未来五年的关键变量 政策风险:泰国政府可能调整新能源补贴政策,对本地化率提出更高要求。 地缘政治:美国若对东南亚实施电池供应链审查,可能影响中国车企的原材料布局。 这场曼谷车展的胜负,本质上是两种产业模式的对决:中国车企以「技术 + 成本 + 本地化」的三维突破,正在瓦解日本车企构建的「品牌溢价 + 供应链壁垒」护城河。 车展的预定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增量市场的变化。因为从存量市场泰国汽车保有量看,日系车的占比仍在首位。对于全球汽车产业而言,这不仅是市场份额的争夺,更是一场关于未来出行话语权的终极博弈。当中国品牌在东南亚站稳脚跟,其经验或将复制到欧洲、拉美等市场,彻底改写百年汽车工业的权力版图。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