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47个
据外媒报道,日前发布的行业数据显示,尽管全球范围内电动汽车销售正在放缓,但今年1至4月期间,韩国每5辆进口汽车中就有接近1辆是纯电动汽车。 韩国汽车进口商和经销商协会(KAIDA)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韩国纯电动汽车的注册量从去年同期的5,417辆大幅提升到了13,863辆,占汽车进口总量的18.2%。 今年前四个月中,特斯拉的Model Y SUV在韩国的注册量为6,016辆,位居所有电动车型之首;其次是特斯拉Model 3,注册量为1,731辆;宝马i5 eDrive40轿车排名第三,注册量为644辆;奥迪Q4 e-tron SUV的注册量为621辆,排在第四位。 同期,进口汽油混合动力汽车的注册量同比增长了39.3%,至37,085 辆,占今年1至4月份韩国进口汽车总量的48.7%,这一比例与去年同期的32.2%相比有了大幅上升。 相比之下,今年前四个月韩国进口汽油车的数量从去年同期的4,481 辆下降到了2,828 辆,降幅为37%。汽油车在进口汽车中的占比也从去年同期的49%降到了27.4%。 今年前四个月,韩国柴油动力汽车的进口注册量同比下降了71%,至2,084辆,其占比也从去年同期的8.7%降至有记录以来最低的2.7%。
据外媒报道,日本企业松下控股在5月18日表示,由于北美电动汽车市场的放缓幅度超过预期,该公司的电动汽车电池部门很可能无法实现最初的盈利目标。 松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Yuki Kusumi表示:“我们在日本生产,并运往战略合作伙伴的产品的需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急剧下降。”外界普遍认为,Kusumi所指的就是松下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客户——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 需求出现问题的产品,可能是松下在日本生产并运往美国的老一代1865电池,该电池用于特斯拉的Model X和Model S车型,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价格相对较高以及电动汽车市场的整体放缓,特斯拉这两款车面临着销量低迷的问题。松下已宣布将减少在日本生产此类电池。 在截至2025年3月的财年中,松下负责电池业务的子公司松下能源(Panasonic Energy)很可能无法实现其目标,即投资资本回报率达到12%。虽然有来自美国政府的补贴,松下电池业务部门的最新预测仍为9.1%。 Kusumi暗示松下对特斯拉的战略变化存在反应迟缓的问题,他表示:“我想说,我们没能注意到客户的真实意图。” 松下的其他业务,包括热泵系统,也没达到该公司的预期。Kusumi强调,松下将加大对表现不佳业务的管理力度,公司将“严格管理各业务在增长和投资资本回报方面的竞争力”。 尽管松下在截至今年3月的财年中实现了创纪录的4,430亿日元(合28亿美元)的净利润,但该公司很可能无法实现到2025年3月股本回报率达到10%、累计营业利润达到1.5万亿日元的主要目标。 松下已决定将其汽车零部件子公司出售给一家美国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其改革广泛业务组合努力的一部分。Kusumi还举例说明了该公司当前面临挑战的其他业务,包括位于中国的电视机和工厂自动化产品。
据外媒报道,印度汽车制造商马恒达(Mahindra & Mahindra)在5月16日表示,将在未来三年内向其电动汽车部门投资14.4亿美元以刺激增长。与此同时,该公司目前也在密切关注混合动力技术。 马恒达是印度第三大电动汽车制造商,目前只销售一款电动车型XUV400,但该公司计划明年推出一系列新的电动汽车。马恒达预计,到2027年时,电动车型将占其SUV销量的20%至30%。 马恒达董事总经理Anish Shah在财报发布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们对电动汽车的关注度感觉良好。” 他还补充说:“然而,如果市场需要混合动力汽车,我们也会做好准备。如果混合动力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其更像电动汽车,那么我们将更快地进入这一领域。” 在马恒达之前,韩国汽车制造商现代汽车集团也表示,该集团计划最早于2026年,在印度推出首款混合动力汽车。 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24财年,混合动力车(同时使用汽油动力系统和电动机)和电动汽车各占印度乘用车总销量的2%。 5月16日早些时候,马恒达宣布,由于其SUV车型销量稳定,该公司第一季度利润超过了预期。当日,该公司股价最高上涨了4%,创下历史新高,随后有所回落,截至收盘时其涨幅为3%。
据《深圳特区报》今日报道,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称,深圳已成功开展全国首次“多种模式应用、多元场景覆盖、多方市场参与”市域协同车网互动示范应用实践,能够在平衡电网负荷,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同时,也为新能源汽车用户带来了充电峰谷分时电价的差价优惠。 车网互动,即 电动汽车作为新型移动储能单元,通过充电桩与电网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互动,参与削峰填谷、虚拟电厂、聚合交易等应用场景。 车主在用电低谷时给汽车充电,并将多余的电在用电高峰时反向供电给电网,从而达到削峰填谷支持电网稳定运行的双赢效果,车主相当于拥有一个 大号移动充电宝 。 车网互动是支撑新能源消纳和推动充电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对促进电网供需平衡、提高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实现分布式新能源可靠并网等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目前,深圳已建成充电设施33万个,车网互动示范站137座,可调节电力超40万千瓦。此次示范活动是 国内首次城市级规模化车网互动响应,也是国内迄今为止影响最广泛、场景最全面、调控最复杂的多元场景车网互动应用实践 。 ▍目标2025年我国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建成 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 家 能 源 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强调结合各省市新能源汽车推广与电力市场改革进展, 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有序推进车网互动生态建设。 该意见明确了6项重点任务,既包括长寿命电池、高频充放电电池等核心技术的研发,还包括了优化完善配套电价和市场机制,力争2025年底前全面实施居民充电峰谷分时电价。 该意见还提出,初步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鲁、川渝等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开展车网互动规模化试点示范,力争2025年底前建成5个以上示范城市以及50个以上双向充放电示范项目。总体目标是, 到2025年,我国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建成。 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梳理,深圳之外,北京、江苏等省市在建设车网互动示范站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 北京首座车网互动示范站已经投入商业化运营,新能源车主可以选择在家里充电,在办公时间放电,获取电价收益;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投建的车网互动示范中心已在江苏无锡投运,该示范中心占地面积超14500平方米,融合光伏、储能、充电、放电多功能系统场景,可一次性满足144辆车的充电需求、50辆车的放电需求、400辆车的换电需求。 ▍V2G推动车网互动建设 机构梳理投资方向 汽车电动化势不可挡,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动车参与储能,完善强大的充电网不可或缺。随着车网互动的推进,充电桩、电动汽车都面临着升级换代,生产新产品或是按需改造原有产品,都有望催生出新的需求。 车网互动主要包括有序充电、双向充放电(V2G)等形式。 V2G即Vehicle-to-Grid(车辆到电网),是指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可移动的储能装置,通过充放电桩和电网进行双向充放电交流,比起有序充电是更卓越的能源管理方案。 长城证券表示,电动车时代,车网互动成为维护电网供需平衡的理想之选。V2G可充分发挥电动车集“源”“荷”一体的特性。为电网提供削峰填谷、频率调节、需求响应等服务,减轻电动车无序充电对电网的影响。电动车未来储能容量可与日消费总电量相当,调节能力可达千万千瓦级别,V2G对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意义重大。 从投资角度来看,该机构称, 车网互动市场广阔,看好和电网深度合作的负荷聚合商 。充电运营商和第三方服务平台更能满足未来的V2G示范项目负荷聚合需求。和电网深度绑定,能获得购电优惠的负荷聚合商有望凭借价格优势快速抢占市场。 光大证券表示:(1) V2G提升充电运营商重要性 ,商业模式不仅是赚取服务费:关注特锐德、能链智电;(2) V2G充电桩需要双向PCS :关注盛弘股份、科士达(3) 车网互动需要虚拟电厂聚合赋能 :关注朗新科技、国能日新、国网信通、东方电子、恒实科技、远光软件;(4) 智能有序充电桩建设升级带动硬件需求 ,关注通合科技、永贵电器、威迈斯、鑫宏业。
本田汽车公司(HMC.US)首席执行官Mibe Toshihiro周四表示,到2030年,该公司将投资10万亿日元(648亿美元),努力向电气化转型。Mibe告诉记者,本田还计划将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降低30%以上,并计划将北美的电池采购成本降低20%,这是该公司最新商业计划的一部分。 他说,到2030年,本田将在全球推出总共7款新的电动汽车车型,并计划到同一时间,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占其全球销量的40%。他说:“我们的目标是制造软件比目前市场上的汽车更好的电动汽车。” 本田正寻求夺回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它们一直在输给国内电动汽车制造商。在眼光敏锐的中国消费者看来,国内电动汽车制造商更能满足他们的特定口味。这加大了日本传统汽车制造商的运营压力,由于销量下滑,本田计划削减其在华工厂的全职员工。作为其努力的一部分,本田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在中国开始销售其新发布的Ye系列的两款电动汽车。它还计划到2040年实现全电动化。 由于利率上升和补贴减少,全球电动汽车需求普遍放缓,本田和其他拥有混合动力产品线的汽车制造商正从中受益。该公司今年的混合动力汽车销量目标约为100万辆,并正在为年产能达到200万辆奠定基础。然而,他们也认为,向清洁能源的长期转变不会改变。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和消费国,目前我国国内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不过,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安全问题和市场乱象,亟需规范化发展。 国家高度重视电动自行车产业安全与发展。近期,由国家工信部组织起草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简称“国强标”)已经发布,并将于2024年11月正式实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或提供。 除此之外,国家工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消防救援局近日联合出台《电动自行车行业管理规范条件》和《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管理公告》,电动车行业新规开始逐步落地。“此次发布政策只是纲领,在今年内还会陆续有执行细则出台;同时,也标志着行业也将进入强监管期。”业内机构分析指出。 中信证券认为,此次新的监管规则主要在生产端和使用端进行了强监管,特别是在电池安全、生产能力、产品规格层面进行强监管;会有准入名单等准入门槛机制陆续落地,许多规模以下的电动自行车厂商将会因资质受限而无法继续生产,让出大量市场份额,而头部企业的合规能力更强将会受益,市场格局逐渐改善。 锂电池渗透率大幅提升 “从政策上看,国务院、各部委、各地政府都高度重视电动自行车行业,合规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业内人士指出,而在执行层面,政府相关部门必须严格监管并加大处罚力度,目前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有法可依,国强标、新国标、消防法等都是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关键是要依规严格执行。 事实上,对于电动自行车行业的乱象,全国各地也已经大力开展检查,治理违规、超标车辆,打击锂电组装作坊。比如,对于性能参数超出新国标规定标准的电动车,相关执法部门已经开始加强对销售方、电动车生产厂家的监管力度,包括加大对违规厂家的处罚力度,从源头上规范电动车的生产与销售。 “为了追求长续航、高车速,商家会选用一些非标、大容量、大功率电池,安全性比较差。”国内某市消防救援总队负责人表示。针对这种问题,交通管理部门通过现场查处发现问题后,会询问当事人购买地址和渠道,得到有效线索后会移交其他对口业务部门,再对线索追根溯源,“一网打尽”。 对行业乱象加强治理和监管,头部电动自行车厂商都是拍手称赞。“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不能让超标、伪劣产品扰乱正常秩序。”国内某自行车整车厂负责人指出,政府监管和执法部门依据统一的规范、标准,重拳出击整顿市场非常有必要。这对于产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有利于头部企业的。 随着电动自行车行业的逐渐合规化,锂电池渗透率将大幅提升。据了解,头部整车厂都在加大锂电车型的开发,包括雅迪、爱玛、小牛、台铃、新日、绿源、九号、小刀等众多知名两轮电动车品牌都加入到了锂电化大军之中。据业内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两轮电动车用锂电池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40%,出货量有望超过40GWh。 对于消费者来说,其核心的诉求是电动车续航里程长和轻便,而锂电池正契合了这种诉求。“锂电池能量密度高于铅酸电池,目前各家企业的高端电动自行车车型基本都搭载锂电池。”国内某电动车品牌负责人指出。而且,在体积重量、充电性能、使用寿命等方面,锂电池也都要优于铅酸电池。 此外,在锂电国强标的规范下,劣质锂电将被扫出市场,消费者可以放下安全顾虑,放心选用锂电池电动车。 新一轮黄金增长期 “锂电池在电动车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合规和合需综合来看,锂电池已经日渐成为当前电动自行车的最佳选择。”业内人士分析指出。 而这对于大品牌、合规经营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确定性风潮下的大机遇。作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星恒电源已经做好了准备,积极拥抱利好。 据了解,成立20年来,星恒电源专注小动力锂电池领域,实现电动轻型车锂电池累计销量超3000万组,领跑电动轻型车用锂电池全球市场。今年4月,星恒电源两款产品通过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强制性国家标准(报批稿)测评,成为全行业首批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强制性国家标准测评通过企业,将率先进入电动自行车锂电国标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同在4月,星恒电源年产4GWh锂电池项目在安徽滁州开工。该项目将采用核心专利工艺技术,以最严苛的生产标准,满足市场对锂电池制造高精度、高速化、一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需求,为星恒电源全场景方案、高安全产品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是星恒向实现1-15度锂电场景全覆盖的战略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 “作为全球电动轻型车锂电领域的龙头企业,星恒电源在合规锂电上积累深厚,行业内综合优势十分明显,有望迎来新一轮黄金增长期。”业内人士分析指出。
由电路和电池故障、充电器线路过载等引发的电动自行车爆炸起火事件频现。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与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今日联合组织“阻断火灾·守护生命——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专题研讨会。研讨会主要聚焦于智能无线充电技术和全固态电池技术,期望通过加速推进前沿技术赋能电动自行车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以脚为媒,落撑即充”,且能在小程序上看到电量情况、可骑行里程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方式正在成为主流。江苏北人(688218.SH)相关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目前公司智能无线充电技术投用点达到了近万个左右。” 江苏北人相关人士称,目前,上海、南京、苏州、北京等十余城市均已铺设充电网络,开展相关试点,并在浙江等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较多的省份全速推进。据悉,该公司智能无线充电技术还可同时应用于共享电动自行车,及物流、巡逻无人机等低空经济领域。 此外,消费电子领域也是一个巨大的无线充电市场。美芯晟(688458.SH)证券部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公司的无线充电芯片目前主要应用于小微消费电子产品,如中高端手机、平板、手表等;此外,相关产品也在做车规级认证。 电动自行车、低空经济领域市场规模达万亿 财联社记者从研讨会上获悉,未来十年,智能无线充电技术与全固态电池技术的应用,将带动相关行业形成约20000亿元的投资。记者从江苏北人了解到,其中,电动自行车和低空经济两大领域,全面铺设开智能无线充电网络后,有望达到10000亿的市场规模。 充电安全是智能无线充电技术解决的最大难题。事实上,从私拉电线散充阶段,升级到目前较为普遍的充电棚集中充电、换电柜共享充电,都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江苏北人联合创始人林涛在研讨会上表示,换电柜内电池集中充电亦存在燃爆风险,且占用公共空间、无法兼容所有车型,电池损坏率也比较高。 而智能无线充电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车电不分离,可以完成无接触充电,在泡水情况和极寒极热天气下,仍然可正常使用,此外,充满后可自行断电,并实时监控电池情况。监测平台除能反映电池情况以外,还能发现违规改装车辆。当平台监测出违规改装情况,车辆就无法在无线充电设备上正常充电。 据了解,智能无线充电技术以磁共振技术为核心原理,且能利用电池监测技术及算法对所有充电车辆电池进行实时状态监测,对异常电池进行预警信息提醒,及时同步至车主与政府监管部门。 车主向线下的运营商购买充电服务,就能获赠一个几分钟便能安装完成的充电脚撑,脚撑发挥着无线充电接收端的作用。与之接触的无线充电发射端,暗装在0.8m的浅层地下,呈圆形扁平状。记者从研讨会现场了解到,智能无线充电设备可以适配铅酸电池、锂电池等不同种类电池,充电时间则根据电池规格大小,保持在4.5小时和6小时左右。 消费电子领域逐步成熟 车规级芯片毛利空间大 在一些领域,智能无线充电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了。除电动自行车领域,低空经济、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市场等都有着巨大的潜力。 “这是个好东西!”当提及公司智能无线充电技术可应用于低空经济领域时,江苏北人相关人士十分激动地表示。但公司目前推出的无线充电设备功率在300-500瓦,因此只能支持小型的无人机。 产业链上,上游的无线充电芯片厂商等,下游的各类主机厂均在加速布局。集成电路设计厂商美芯晟,其主营业务之一就是高集成度MCU数字控制SoC电源——无线充电芯片。 美芯晟证券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下游市场需求正常,公司无线充电芯片主要应用于小微消费电子产品,如中高端手机、平板、手表等,也在逐渐下沉;此外,相关产品也计划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渗透。 “现在已经在做车规认证了。车规级(无线充电芯片)主要分两种,一类是车载无线充电,另一类是千瓦、万瓦级别的大功率汽车整车无线充电,后者的技术在全球还不太成熟。”前述人士向记者表示。据了解,车载无线充电,是指在汽车座舱内安全安装小功率无线充电设备,可供车主为手机、平板设备补能。 财联社记者亦从美芯晟获悉,以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一辆新能源汽车平均搭载2-4颗无线充电芯片。相比于手机,汽车的价格敏感度偏低,但其无线充电芯片的性能要求更高,但也有较大的毛利空间。 前述人士表示,“相同功率的无线充电芯片,车规级的单颗价格比手机端的高2-3倍。”主要原因在于,车载无线充电芯片的难度就在迭代升级和车规认证。每颗车载无线充电芯片的车规认证成本在100万元左右,其中包含单颗芯片认证、整个模组认证两大环节。 财报显示,2023年,美芯晟的无线充电产品系列实现营收超2亿元,同比增长64.06%;在公司整体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42.52%,同比提升了14.77个百分点。
“雅迪电动车”最新消息显示,5月13日,雅迪印尼智慧工厂奠基仪式顺利举行,这是雅迪在全球的第8个智能产研基地,为全球化战略注入新活力,标志着雅迪全球化进程再创新高度,也再度将中国智造推向世界舞台。 据悉,雅迪印尼智慧工厂预计总投资达1.5亿美元,并将于2026年建成,届时将拥有27公顷的总面积和高达300万台的年产能。工厂将涵盖焊接、涂装、电机等核心生产工艺,标志着雅迪在东南亚地区的产研品质、生产效率及海外运营能力将全面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雅迪已出口全球100个国家,连续七年全球销量第一,成为全球超8000万用户的出行选择。未来,雅迪也将持续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品与服务品质提升,以全球化布局推动高质生产力发展,打造中国品牌出海本土化新样板。
谁说全球电动车销售不景气?CleanTechnica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包括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同比上涨19%至1,314,687辆,是有史以来销量第三好的月份,仅次于去年12月(1,556,728辆)和11月(1,385,000辆)。得益于3月份的强劲销量,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电动汽车累计销量达到3,216,366辆,同比增长逾25%,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也上升了2个百分点到16%,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据10%的市场份额。 中国依然是全球电动车市场的主力军,一季度,全球最畅销的20款电动车型中,中国车型上榜数量达到16席,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款;在全球最畅销的20大电动车品牌中,中国品牌占据9席。 Q1全球Top 20电动车榜单:中国占16席,外国车仅4款 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的全球交付量出现滑铁卢,同环比均罕见下降,其主力车型Model Y的销量也同比下跌5.7%。不过尽管如此,特斯拉Model Y仍一如既往地斩获全球最畅销的电动车型称号,领先第二名比亚迪宋(包括纯电动车和插混)近12万辆;而比亚迪宋也舒适地呆在亚军的位置上。 最主要的变化来自第三名。比亚迪秦Plus(包括BEV和PHEV)得益于其3月份的创纪录业绩(52,305辆),超过了特斯拉Model 3成功跻身前三甲。这是否意味着到今年年底特斯拉Model 3在前三甲中的地位将不保?目前还很难说,一方面比亚迪内部车型竞争也很激烈,新款比亚迪秦L即将上市,可能会从秦Plus那里抢走一些风头,那么Model 3将因此受益。另一方面,Model 3今年开局不利,一季度全球交付量同比下跌了20%,这对于一款不久前刚刚更新的车型来说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迹象,如果Model 3最后被淘汰出前三甲,这将是自2017年来的首次。 前三甲之外,比亚迪海鸥(海外市场称为Dolphin Mini )超越了问界M7,来到了第5名,问界M7则紧随其后,但M7需要警惕的是,排在其后的比亚迪元Plus(海外市场称Atto 3)与其只有不到3,000辆的销量差距,很有可能在未来一两个月内被其超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汉(BEV+PHEV)的名次跃升了3位来到第10名,这也使得一季度全球最畅销的10款电动车型中,比亚迪足足占据了6个席位;比亚迪旗下另一款车型驱逐舰05也一直在进步,3月份其销量达到创纪录的19,153辆,使其一季度名次也攀升2名,目前排在第13位。 埃安两款车也在3月份恢复了一些元气,双双重新跻身TOP 20车型榜单,分别排在第16位和第17位。前二十名之外,奥迪Q4 e-tron也正蓄势重新冲进榜单,目前与第20名吉利熊猫mini之间只有300辆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季度全球最畅销的20款电动车型中,外资车型只有4款,除特斯拉之外,另外两款车分别是大众ID.4和ID.3,而这也是榜单中唯二来自传统汽车巨头的电动车型。 Q1全球Top 20电动车品牌榜:问界销量暴涨,埃安复苏 就品牌榜来看,比亚迪的降价潮没有让人失望,一季度稳稳地排在第一位,领先第二名特斯拉近20万辆;而特斯拉随着交付浪潮的消退,又受加州工厂产线升级、柏林工厂附近纵火案导致的停产以及红海冲突带来的供应链问题,一季度销量出现下跌。不过尽管如此,特斯拉的电动车销量依然是第三名宝马的三倍。 除了遥遥领先的比亚迪和特斯拉,其他品牌间的竞争则稍显激烈。继2月份打败宝马久违地跻身前三后,五菱在一季度末又被宝马超越。不过五菱的表现也很亮眼,得益于第三代马卡龙和缤果的上市,五菱一季度全球销量同比上涨33.3%,突破10万辆。 梅赛德斯奔驰得益于旗下EQA、EQB和GLC PHEV的强劲攻势,3月份销量(38,069辆)创下新高,这也使其一季度的名次攀升2位来到第5名。 得益于新M7销量的暴涨,问界销量同比暴涨超6.3倍,但问界的上升势头被其直接竞争对手理想所阻挡,后者的销量也同比大涨66.7%,名次上升至第7位。 在榜单的后半部分,埃安品牌受益于旗下两款车型Aion S和Aion Y销量的复苏,其排名也上升了3位,来到第11位。剩余的亮点均来自传统品牌,起亚升至第14位,现代升至第17位。此外,福特重返榜单位列第19位,标致也击败极氪,重返榜单排在第20位。 比亚迪特斯拉市场份额下降,吉利理想攀升 随着越来越多新电动车的出现和新品牌的崛起,比亚迪和特斯拉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的份额难免被分食,其中比亚迪市场份额较去年一季度下降了2.2个百分点,特斯拉则更甚,市场份额相较去年一季度丢失了4.5个百分点。不过总的来看,比亚迪和特斯拉依然是大头,两大品牌占据全球电动车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 其他丢失份额的还包括传统汽车巨头大众和宝马,奔驰和沃尔沃的份额同比持平,相比之下,吉利品牌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力稳步提升,市场份额也同比增长了0.8个百分点;理想的份额也有明显提升,上升了0.7个百分点;另外问界、五菱随着新车型的推出,市场份额也有所增加。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比亚迪和特斯拉等头部品牌的市场份额或进一步被分食,与此同时,更多新兴品牌的崛起也将让全球电动车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现象。
外媒报道,5月8日,宝马和大众的高管对欧盟对中国汽车制造商生产的电动汽车征收进口关税提出警告,称这可能会破坏欧盟的“绿色协议产业计划”(The 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并损害进口中国产汽车的汽车制造商的利益。 负责监督欧盟27国贸易政策的欧盟委员会于去年10月份启动了一项调查,调查中国生产的纯电动汽车是否获得了大额不公平补贴,从而决定是否需要对其征收额外的关税。 宝马首席执行官奥利弗·齐普策(Oliver Zipse)在公布第一季度财报后对记者表示:“很快,欧盟可能就会看见这样做的代价。”宝马目前向欧洲进口中国制造的电动版MINI和iX3。 与同样来自德国的大众和奔驰一样,宝马也非常依赖中国业务的收入。中国是宝马仅次于欧洲的第二大市场,第一季度销量占比近32%。 5月8日,齐普策对分析师表示:“我们并不认为欧洲的产业需要保护。”他还补充说,在全球范围内运营业务,能够使大型汽车制造商拥有产业优势,“而征收进口关税很容易给这种优势带来威胁”。 齐普策还称,宝马和其他汽车制造商“不仅在最终产品上,而且在零部件和原材料方面都和中国存在双边依赖关系”。 齐普策指出,征收关税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欧盟新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将于明年开始实施,该标准要求车企生产更多电动汽车,而欧洲车企非常依赖来自中国的电池材料。齐普策说道:“在欧盟,没有一辆汽车没有使用来自中国的零部件。” 齐普策称,征收关税将破坏欧盟的工业计划,该计划旨在确保欧盟在减少碳排放和开发所需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他说道:“没有中国的资源,就没有欧洲的绿色协议产业计划。” 同样非常依赖中国市场的欧洲最大车企大众也警告说,一般来说,潜在的关税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大众品牌首席执行官Thomas Schaefer在未来汽车峰会(Future of the Car Summit)上表示:“征收关税总会导致报复行动。” 今年3月,欧盟委员会开始对中国进口电动车进行海关登记,这意味着如果贸易调查认定中国电动车接受了不公平的补贴,那么欧盟可能在调查完成后对中国电动车征收关税。 调查将于今年11月结束,但欧盟可能在7月征收临时关税。欧盟应在6月5日前公布拟议的临时关税摘要,并在7月4日前征收这些关税。 5月8日,欧盟委员会主席乌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柏林表示,欧洲需要采取措施,防止获得了补贴的中国电动汽车充斥欧盟市场。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