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011个
2月15日,欧洲汽车巨头Stellantis集团发布2023年业绩财报,集团于2023年取得了破纪录的全年财务业绩,集团的净营收、净利润和工业自由现金流三项关键财务指标均实现历史最高水平。 消息显示,2023年,Stellantis集团净营收为1895亿欧元,同比2022年增长6%;净利润为186亿欧元,同比2022年增长11%;调整后经营利润为243亿欧元,同比增长1%,调整后经营利润率为12.8%。 目前,Stellantis集团工业自由现金流为129亿欧元,同比2022年增长19%。同时,集团拥有强健的资产负债表,工业可用流动资金高达611亿欧元。 据了解,Stellantis集团是一家汽车制造商及出行方案提供者,旗下品牌包括:阿巴斯、阿尔法・罗密欧、克莱斯勒、雪铁龙、道奇、DS、菲亚特、Jeep、蓝旗亚、玛莎拉蒂、欧宝、标致、Ram、沃克斯豪尔、Free2move和Leasys。 销量方面,若不包含旗下合资公司的销量数据,Stellantis集团2023年的汽车销量为616.8万辆,同比2022年增长7%。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集团纯电动汽车销量与低排放车型销量分别同比增长21%和27%,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低排放车型的销量在美国市场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 据悉,作为Stellantis集团“Dare Forward 2030”战略规划的一部分,集团的电气化目标为:到2030年,Stellantis在欧洲售出的所有乘用车均为纯电动汽车,在美国售出的乘用车及轻型卡车中有50%为纯电动汽车。与此同时,Stellantis计划到2038年成为一家净零碳排放企业,集团正创建一系列的合作伙伴关系,以确保在其电动化未来的实施过程中关键原材料的稳定和低碳供应。 消息显示,为支持集团整体销量的增长和在北美市场的电动化进程,Stellantis集团在2024年将推出18款纯电动汽车,这将使集团到2024年年底时在市场上共拥有48款纯电动汽车。 值得注意的是,Stellantis集团已确保直到2027年的原材料供货来源,并与宁德时代(300750)签署了磷酸铁锂电池电芯和模组的供应协议,此举进一步扩展了集团的电池化学种类构成。 另外,Stellantis集团与Ample在换电技术方面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该技术合作号称能使电动汽车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拥有满电电池。集团与Symbio及Symbio的其它股东一起揭幕了SymphonHy氢燃料电池制造工厂,该工厂是法国境内的首家电池超级工厂,同时也是欧洲最大的生产氢燃料电池的综合性基地。 电池网注意到,2023年,在中国市场,Stellantis集团向零跑汽车投资了约15亿欧元并持有零跑汽车约21%的股份。此外,双方还将成立一家由Stellantis集团持股51%且名为“零跑国际”的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将致力于推动零跑汽车的全球性扩张。 Stellantis集团表示,与零跑汽车合作的达成,使Stellantis集团填补了自身商业模式中的一项空白,集团将受益于零跑汽车在中国及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2月12日讯:进入2024年,除开年首日上市的小鹏X9外,众多新能源新车也将陆续登场;而一向“嗅觉”敏锐的大A概念股或再度成为龙年车市的“惊弓之鸟”。 记者初步统计了将于今年上市/发布的十款重磅新能源新车,其中既有问界、小米等跨界新势力品牌,也包含了奔驰、奥迪等传统外资品牌的电动化转型之作。 过去一年,问界新M7、智界S7、问界M9等新车的相继上市,使得华为汽车概念股多次走强,其中赛力斯在2023年的股价年度涨幅高达90.55%,已跻身千亿市值行列。 问界M8、智界S9、华为与北汽合作智选车品牌车型,这三款新车的“一举一动”势必会继续影响华为汽车概念股在2024龙年的表现。记者了解到,华为与北汽在智选车模式下合作的首款车型将于今年6月上市,定位于问界新M7、问界M9之间的问界M8,以及内部代号EHY的智界品牌第二款车型——智界S9则会在下半年登场。 “问界在今年最核心的工作是高效、高质量的完成生产制造,一旦问界M8等新车再次成为爆款,‘交付’将会扮演‘双刃剑’的角色。”在业内人士看来,智界、华为与北汽合作智选车品牌的前景将取决于华为与传统车企的合作顺利与否。“智界S7背后的各方合作谣言、交付难等问题,一定会促使智选车模式加速迭代优化,这对于接下来的新车至关重要。” 与华为同为“跨界新势力”的小米汽车,自去年12月底召开技术发布会、SU7首次以实车亮相以来,关于产品售价的谣言四起。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等高层不是在辟谣,就是在辟谣的路上。根据规划,小米SU7将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上市。 渠道、工厂方面,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国际部总裁、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近日透露,首批小米汽车销服合作伙伴已完成签约,首批2S门店正处在装修中,会如期给汽车用户提供Sales & Service等服务。记者在实际探访后得知,目前小米汽车已启动部分在京直营及经销商门店的选址建设,且工厂二期工程也已开始拆迁,预计今年5月完成。 与华为汽车概念股不同的是,小米汽车概念股主要集中在上游供应链领域,如电机领域的汇川技术、威孚高科;电池领域的比亚迪、宁德时代;汽车热管理领域的奥特佳、鹏翎股份;一体化压铸领域的祥鑫科技等。 在今年开局阶段被问界销量反超的理想汽车,正在谋划更多有爆款潜质的产品入市。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深知,终端大幅优惠政策仅能解一时之渴,无法成为长久之计。 在最新一期的工信部目录中,理想L6如约而至,新车有望于4月上市。根据曝光的信息,理想L6的车身尺寸小于理想L7,配备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去年初,李想在解释理想L6推迟上市的原因时称,“理想L6不会在2023年上市,没有精力和产能如此密集的推产品。” 同样推迟上市的还有理想MEGA。去年底理想汽车宣布,理想MEGA将于2024年3月1日正式发布,发布即交付,交付即上量。而按照理想汽车此前公布的信息,理想MEGA原计划于2023年12月发布,2024年1月展车进店,2024年2月开启交付。 新年伊始,李想高调宣布2024年全年销量目标为80万辆,是2023年的总销量二倍有余,要完成这个目标,理想L6、理想MEGA两款新车的表现将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李想曾直言,“理想MEGA将成为50万以上所有乘用车的销量第一,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车身形式。” 不同于自主新势力,作为传统外资品牌,BBA、保时捷等品牌的目标依旧是“转型”,多款纯电版车型将于今年陆续诞生。2023年,奥迪纯电动e-tron系列车型交付31,025辆,宝马则在纯电市场交付99,972辆,同比增长超过138%。 包括刚刚上市的宝马i5在内,保时捷纯电Macan、奥迪Q6L e-tron、奔驰纯电G级、迈巴赫EQS纯电SUV、新一代EQA、EQB等多款新能源新车将于2024年集中上市。“2024年,我们将带来超过15款覆盖多种驱动方式、多个产品矩阵的全新和新一代产品。”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公司销售执行副总裁毕立思透露。 除整车外,奔驰与宝马以50:50股比在中国成立的全新合资公司亦是重中之重。根据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公布的2024年1月22日-1月28日无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案件列表,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新设合营企业案赫然在列。此举意味着,外资豪华品牌已开始强化补能领域的布局。 “企业竞争,明年一定是大浪淘沙的关键时期,行业洗牌应该会加速,对很多企业来说,是成长的机会,对另一些企业来说,明年日子就更加难过,这就是市场。”展望未来两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从竞争环境来看,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2024年、2025年的发展环境呈现更加内卷的特征。“我们把它叫内卷2.0,不是不卷了,是进入了新的卷的模式。”
周三一则“特斯拉要求美国公司经理们评估麾下岗位重要性”的消息,结合电动车龙头的现状,以及近些日子持续不断的美股上市公司裁员消息,令市场自然联想到: 马斯克是不是又要搞裁员了?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知情人士透露, 特斯拉在美国的管理人员近期被要求对他们副手的角色进行二元评估 (注:此类评估通常会有两个明确的选项,比如“是”或“否”,“合格”或“不合格”); 同时,公司在取消一些员工的半年度绩效评估后,对这些岗位发出了简单的意见征询。 敏感的华尔街也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了消息背后的信号,周三盘前消息出来后,特斯拉股价一度涨近3%,截至发稿的最新涨幅达到2%。在美股市场中,与裁员有关的消息往往会被视为对股东的利好——当然前提是公司本身正常经营无虞。 (特斯拉股价依然没有回补财报发布后的缺口,来源:TradingView) 华尔街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就在过去两周的时间里,就有亚马逊、谷歌、Zoom、Snap、DocuSign等一系列上市公司确认裁员消息,甚至连NASA也在本周二意外宣布裁员超500人。 业绩&商业周期印证降本压力 在1月特斯拉财报警告“2024年业务增长将明显放缓”的冲击下,单日大跌12%的缺口至今没有补上,足以显示基本面的逆风难以支撑更高的估值。 以公司主营的汽车销售为例,特斯拉汽车销售增速从去年Q2(同比+45.7%)开始,就骤然跌至个位数, 确切说是5%(23Q3)和区区1.2%(23Q4)。 同样在上个月的财报说明会上,马斯克也提到公司正处于两个“显著增长周期”的中间,之前一个由Model 3、Model Y上市驱动,接下来的新增长周期则可能要等成本更低的车型上市后才会到来。作为印证,特斯拉将2024年的资本支出进一步提升至100亿美元,指向研发传闻中“Model 2”的开销。不过这辆新车可能要到明年才会露面。 从特斯拉过往历史来看,这家公司往往存在“一边解雇员工,同时大幅扩招”的情况。公司过去也曾用人员快速扩张来为裁员正名。从2020年至今,特斯拉的全球员工人数翻了一倍至14万人。 不过近两年特斯拉员工规模的扩张速度明显放缓, 年报数据显示,2022财年特斯拉总共净增2.9万名员工,而2023财年一共净增加1.2万名新员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保障春节市场供应、促进节日消费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商务部:提振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 积极培育智能家居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今日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商务部将坚持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以“消费促进年”为主线,继续组织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出台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一方面,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深化汽车消费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推进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提振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另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同时,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作出积极贡献。 商务部:2023年消费持续恢复 社零总额47.1万亿元 盛秋平介绍,2023年,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出台促进汽车、家居消费等政策措施,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全年社零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万亿元,增长7.2%,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服务零售额增长20.0%,餐饮收入首次突破5万亿元,增长20.4%。 商务部:将支持培育城市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扩大高水平开放 盛秋平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将支持培育城市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还将继续完善以步行街为引领、智慧商圈为支撑、便民生活圈为基础的城市商业体系,深入实施县域商业三年行动,加快补齐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和服务短板,持续释放城乡消费潜力。 商务部:将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盛秋平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还将继续完善以步行街为引领、智慧商圈为支撑、便民生活圈为基础的城市商业体系,深入实施县域商业三年行动,加快补齐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和服务短板,持续释放城乡消费潜力。
今日港股汽车板块涨幅居前。截至发稿,吉利汽车涨近8%,长城汽车、理想汽车-W双双涨超7%,小鹏汽车-W涨超6%,比亚迪股份涨超5%。 消息面上,当日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将以“消费促进年”为主线,继续组织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出台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盛秋平提到,将深化汽车消费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推进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提振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此外,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 中国汽车出口市场近两年表现超强增长,欧洲将为新能源车出口带来较大空间。 海关数据显示,中国汽车2023年1-12月出口达522万台,同比增加57.4%。远高于同期国内市场12%的汽车销量增速。 另据银河证券分析师石金漫2月4日发布的报告,1月国产自主品牌取得销量“开门红”。乘联会预估1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为70万辆,同比增长超八成。 东吴证券分析师黄细里也在2月4日的报告中表示, 1月车市需求符合预期,其中16家新能源重点车企1月交付量合计47.1万辆, 同比增长达106%。 不过,东吴证券也指出,由于去年末各大车企为完成全年目标销量冲量较多,透支了部分需求。
德国软件巨头SAP成为最新一家将特斯拉移出电动车采购供应商名单的企业。据悉,这家企业自有的车队总共拥有2.9万辆汽车,再一次显示出特拉斯定价政策对这类“超级大客户”的冲击 在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SAP的车队主管Steffen Krautwasser对这一决定解释称, 与其他车企相比,特斯拉的售价波动更大,这增加了车队规划的难度,也带来了经济上的风险 ——特斯拉在2023年和2024年曾多次降价,这也降低了二手车的转售价格,对于持有大量特斯拉电动车的客户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虽然近几个月特斯拉调降价格的频率不如去年初那么“狠”,但最近一次的降价刚发生在1月中旬。其中,德国市场Model Y标准版的售价下调1900欧元至42990欧元,而长续航版和高性能版的售价均下调5000欧元,至49900和55990欧元。 特斯拉的保值问题,也是令全球车主感同身受的问题。 据美国二手车价格网站CarGurus统计,在2022年夏天时还能卖出7万余美元的二手Model Y,现在的平均二手价格已经跌破4万美元。 简单计算一下,对于保有1万辆汽车的车队而言,每辆车掉价1万美元,意味着公司账上减值1亿美元,而且这还是1-2年里快速发生的事情。 而从美国二手车市场的价格来看,特斯拉Model Y过去一年里的减值大概在30%左右。 与许多欧美企业一样,SAP也设立了碳中和目标。公司曾表示2025年后将不再采购汽油车,并在2030年完成整个车队的电动化转型。SAP的车队主要用于支持公司的日常运营和员工福利,主要在德国运营。 忍不下去的还有他们... 在今年1月中旬的财报中, 美国最大租车公司赫兹曾表示,将出售2万辆车队中的电动车,所得收入将用来购买燃油车。 公司表示,把重心转回燃油车将有助于公司的利润表现。 由于2021年宣布“购置10万辆特斯拉电动车”的缘故, 目前占赫兹车队11%的电动车中,有8成是特斯拉。 赫兹还在财报中“吐槽”称,电动车存在租用需求低、残值低、维修费用却高于预期等问题。 与SAP类似, 德国西克斯特租车也在去年底将特斯拉排除出采购名单,并将逐步将不断降价的特斯拉从车队中替换掉。 西克斯特继续承诺将在2030年达到车队70-90%的电动化率,只是现在不买特斯拉了。今年1月中旬,西克斯特宣布与Stellantis达成25万辆汽车的采购协议,其中也包含一定数量的电动车。
临近春节,奇瑞与华为合作的智选车品牌——智界汽车接连做出调整,前者显然希望将诸多“谣言”、“问题”留在兔年解决。 最新消息称,为了更好推动智界品牌的产品竞争力、生产,奇瑞已经将智界事业部升级为独立事业部,采用独立核算与自主经营,目前人数规模超过2500人。 “这个事情不是华为做的,主要是由奇瑞方面主导。”尽管知情人士未向财联社记者透露更多细节,但在其看来,智界“独立”已是板上钉钉。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自主品牌想要打造全新品牌,品牌独立是一个主流趋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既有束缚,实现资源整合与集中,大幅度提升团队执行效率。“这次调整,体现出奇瑞仍然非常重视与华为的合作,长远的利益才是关键。” 智界在最近一段时间陷入到各种舆论之中,奇瑞高层不久前曾就“一位奇瑞副总因与华为方面沟通、协作不畅引咎辞职”的网传截图予以辟谣,并直言已为智界S7生产交付工作投入更多的资源。但据记者了解,智界S7交付周期过长的问题依旧存在,且未显明显缓解趋势。 “智界S7的Max、Max+两个版本提车最快,但也要等12周左右。如果选择杏色内饰还要再多等两周。”有华为门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这一等待周期是1月下旬下发的,春节后可能会更新一版,预计届时的新周期会较12周会缩短一些。“我们知道的原因,主要是智界S7采用了很多华为最新的技术,负责生产的奇瑞工厂,生产线和供应链都需要时间去磨合、调试。” 据前述销售人员介绍,相对而言问界M5、问界新M7的等待周期要短很多,如果配置合适最快一周便可提车,最长也不过4周左右。“目前就是智界S7和问界M9的提车时间最长,不过问界M9是因为订单太多了需要排队。”鸿蒙智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2日,问界M9全国累计大定已突破4万台。 除新车的生产交付外,华为近期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在全国范围内推送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区智能辅助驾驶。 据介绍,该智驾功能覆盖全国的高速、高架、快速路,适用范围包括大小城市和乡镇城区,可用路段高达99%。完成升级后,车辆可及时避让异形障碍物和斑马线上行人,能够应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不过,现阶段此项功能仅面向问界品牌车型推送,智选车模式下的智界,以及HI模式下的阿维塔、极狐暂未覆盖。
2月4日,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79批)、《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五十八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二批),蔚来、吉利汽车等在列。 以下是具体原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24年第1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节能 新能源车船享受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74号)、《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享受车船税优惠的节能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2022年第2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2017年第172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2023年第10号)、《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2023年第32号)等有关规定,现将许可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79批)以及经商国家税务总局同意的《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五十八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二批)予以公告。 附件: 1.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79批).doc 2.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五十八批).doc 3.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二批).doc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4年2月4日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79批)、《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五十八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二批)
乘联会预估,1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70万辆,同比增长80%,环比下降37%。乘联会表示,今年1月工作日为22天,是汽车销售的完整月,尤其是今年春节为2月10日,时间较2023年春节晚半个月,对终端交付较为有利,推动1月销量同比较大增长,实现开门红。 乘联会称,2024年乘用车市场开局走势平稳。由于2022年末的新能源补贴退出导致2023年初的透支影响较大。虽然部分地方2023年促消费政策收官,但多数企业官方仍延续去年年底促销政策,市场优惠力度收缩不大,有利于购车需求在春节前提前释放。 由于没有补贴退出带来的年末清库效应,因此2023年四季度逐步积累的新能源库存为2024年1月销量支撑较大。但1月中旬以来的新能源零售回升极度缓慢,尤其是纯电动车的中短续航车型走势不强,零售的不畅导致了厂商批发销量的走势平淡。 近期新能源领军企业的市场优势持续扩大,市场分化加剧。根据乘联会汇总的,全国乘用车市场2023年12月新能源销量万辆以上的21家厂商批发销量,占总体新能源乘用车全月销量的92.4%,这些企业的1月预估销量为65万辆,按照上月结构占比预测,1月的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70万辆。
2月3日,崔东树发文称,2023年世界新能源汽车走势较稳,2023年世界汽车销量8918万台,其中新能车汽车销量1428万台,燃油车销量的占比相对下降。12月份汽车销量达到820万台,新能源汽车达到164万台。12月中国新能源低基数高增长进一步稳定全球增速。2023年1-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比世界新能源63.5%,其中12月中国占比份额68%的表现较强。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超强,在东南亚和欧洲市场表现很好,这也是中国产业链强大,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和出口的双增长。 一、世界新能源汽车走势 1、2023年世界新能源汽车表现 2023年1-12月份,世界汽车销量8918万台,其中新能车汽车销量1428万台,燃油车销量占比相对下降。12月份汽车销量达到820万台,新能源汽车达到164万台。 2、世界汽车能源结构 世界新能源车销售比例2023年达到世界汽车比例为78.4%,比2022年又明显下降了4个百分点的水平,而新能源车达到了22%水平的表现是相对较强的一个状态。 纯电动车的占比达到11.5%,其中12月份达到14.2%,而插电混动是达到4.5%的汽车比例,其中12月份达到5.7%的比例,而混合动力是全年占到5.6%,12月份达到5.5%的比例。 3、世界新能源汽车结构 世界新能源车结构以狭义乘用车为主,12月占比达到95%的比例,而新能源商务车占比4.7%,其中电动皮卡的1-12月销量26.2万台,而12月份达到3万台水平,应该说在逐步提升之中,但提升速度并不是特别快。特斯拉的皮卡的拉动效果还没有充分的体现。而在新能源乘用车中轿车占到43%,SUV占到50%,MPV占比还是比较低的, SUV是目前世界新能源的主力。 二、世界新能源乘用车走势 1、2023年世界新能源乘用车表现 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287万台,走势与2019年同期增42%。 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634万台,增长122%的超预期的超强表现。 2022年世界新能源乘用车走势较强,达到1039万台,同比增长63%。 2023年世界新能源乘用车走势较强,1-12月达到1380万台,同比增长33%;12月达到158万台,同比增长26%。相对前几年的走势稍有减速。 2、世界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2020年上半年世界新能源车面临高基数压力,12月开始进入低基数阶段,奠定了持续至今新的新能源增长周期。 2021-2022年呈现加速上升态势,低基数下的增长更强。2023年世界新能源车起步较低,2季度低基数高增长,7-12月基本恢复中高增长。 2023年的新能源减速趋势明显。中国的新能源政策调整因素影响1月较大,2-12月已经逐步恢复,尤其几个低基数月度对销量贡献较大。前期连续几年世界新能源销量已经低于40%增速。 3、世界各地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中国之外市场的新能源走势总体较强,海外新能源在今年开始新一轮的增长。但9月的欧美新能源销量偏低,12月的走势也是进一步走弱明显。 中国之外市场的新能源走势较平稳,而且去年的基数较低,有利于增长。12月的海外新能源增长偏低。 根据全国乘联会数据:中国2021年331万乘用车,超越欧洲的218万和北美洲的70万,中国优势明显。 根据全国乘联会数据:中国2022年的销量650万台,大幅超越欧洲的248万和北美洲的106万的销量,中国新能源车优势明显。 根据全国乘联会数据:中国2023年1-12月的销量887万台,继续大幅超越欧洲和北美洲的销量,中国新能源车总量优势明显。 从新能源车的区域市场走势看,2020年欧洲始终是加速上行,超越中国。2021-2022年的欧洲新能源车市场总体高位稳定,而中国新能源车市场2021年开始持续走势强劲。美国市场新能源车相对低迷和稳定。 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回落较大,欧洲也是政策退出,美国上半年新能源车市较强,12月出现明显回升特征。美国新能源的销量增速放缓,库存压力较大,经销商抱怨很明显。 4、世界各国新能源渗透率 世界新能源车渗透率总体呈现快速提升趋势,2022年已经达到13%水平,2023年1-12月达到15.7%,其中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达到30%,德国达到22%,挪威达到70%,美国仅有9%,日本仅有3%,因此世界新能源发展的不均衡性极为明显。 随着中国继续强化新能源发展,美国加大新能源的鼓励政策,世界新能源车进入强势发展的新阶段。 三、世界新能源乘用车结构特征 1、世界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2021年全年的欧洲新能源市场受疫情影响,新能源增长较弱。2022年仍受到疫情影响,欧洲2022年较2021年份额下降较大,2023年欧洲份额仍然下降。 近期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增速强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2020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世界份额较大反转。 2021年中国全年保持52%,较强;2022年的中国占世界新能源份额超过60%;2023年1-12月的中国占世界份额63.5%,4季度份额68.2%的表现较强。 欧洲国家的销量份额变化较剧烈。2020年年末德国等国的份额暴增,2023年年初补贴退出带来快速回落。受政策影响不大的是日韩等国家,份额提升较慢的是日本、韩国等。亚洲其它地区的新能源市场增长也是一般。 2、世界新能源乘用车的产品结构 近几年的纯电动占比提升,2022年达到74%,氢能源市场严重低迷,插混份额下降,类似传统车的中高端格局逐步出现。因为中国因素的2023年插混分额提升较大,达到28%,纯电动暂时下降到72%。近期插混已经放缓,主要是增程式的增量,増程实际是纯电的分支,因此纯电动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 3、世界新能源乘用车的结构-2023 2023年世界新能源车结构是中国与欧洲结构占比基本一致。前期中国偏纯电动。欧洲主力国家市场插混较强,欧洲市场结构的纯电与插混持平的特征明显,挪威等非汽车生产国家的纯电动较强。中国插混提升主要是性价比的提升,并非发展趋势。 前期中国A00级电动车较强,今年中国和欧洲国家的A0级占比较高。综合看A0+A00级总括的经济型电动车成为主力,中国经济型电动车的份额提升到中国纯电动车占比的47%,保持主力市场地位。德国、法国、意大利的经济型电动车与中国均较强。 世界B级电动车的占比较高,而A级的占比偏低,这也是特斯拉的世界布局的特色效果。 四、世界新能源乘用车竞争格局 1、各厂家新能源车份额走势 从历年销量份额看,中国的比亚迪世界领先,上汽集团的新能源表现不错,上汽乘用车和上汽五菱两家自主车企表现很好。德国大众的新能源车表现较强,宝马集团、韩国现代等保持在第二梯队水平。 豪华车的新能源化浪潮竞争相对激烈,美国特斯拉表现极其优秀,推动奔驰和宝马都在新能源车加大投入。目前宝马、奔驰的性能车的走势一般,特斯拉的销量目前是model3和modelY的增量。 中国新势力的表现总体走强,尤其是理想和蔚来等表现特别良好。 五、纯电动新能源车结构市场走势 1、纯电动的世界结构 中国在世界纯电动车市场份额表现相对突出,2017-2018年是在60%左右的份额;2019-2020年份额稍微有所下降,降到2020年的48%的份额;2022年又回升到65%的份额;2023年1-12月的份额达到61.4%的份额水平,表现相对平稳。 欧洲纯电动车的份额从2018年的16%上升到2019年23.5%,2020年上升到35%,到2023年的1-12月下降到20.1%的水平。今年的美国电动车份额上升到11.9%,,4季度以来的份额持续下降到低点。 2、车企份额走势 从车企的纯电动份额来看,比亚迪的份额总体来看持续上升。从2017-2021年总体保持在7%以上的份额水平,但2022年的份额上升到12%,2023年的份额上升到17%的表现良好。 纯电动车中的特斯拉份额表现相对较强,特斯拉保持世界纯电动领先。2020年在23%左右的份额水平,目前达到21%的较强走势。 上汽集团的份额从2018年的5%上升到2021年13%,随后2022年的12%左右的份额,2023年1-12月的9.2%的走势稍弱。 六、插混新能源车结构市场走势 1、插混的世界结构 中国在世界插电混动份额表现持续走强,在2017-2018年是在30%-50%之间的水平,2020年下降到25%。2021年中国在世界插电混动份额在32%的水平,2022年上升到56%的水平,2023年上升到69的水平,中国在世界插电混动市场呈现超强的表现。 欧洲的插电混动份额从2018年的28%,上升到2020年的65%,又下降到2023年的22%的水平。 2、车企份额走势 从车企的插电混动份额来看,比亚迪表现最为突出。比亚迪2021年上升到16%的水平,2023年1-12月上升到世界插电混动份额36%的水平,体现了比亚迪插电混动市场的良好表现。 德国大众的插电混动份额大幅上升到2020年的20%,又下降到2023年的5.7%的份额。宝马的插电混动份额近两年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2023年下降到3.8%的水平,吉利沃尔沃的插电混动占到世界7.3%的水平。 七、混合动力车结构市场走势 1、普混的世界结构 中国近两年混动高速发展,2022年成为世界较大的混动市场,2023年混合动力份额下降,美国和日本的混动市场回升。 2、普混的企业份额走势 混合动力市场是日韩强势的占据,丰田、本田、日产和现代的混动表现很强,占据95%。其它大部分企业的混动份额均不超过1.4%。广汽、长城在2022年的混动市场份额表现较强,但近期转战插混,2023年普混份额回落较大。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