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01

  • 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面世 冷板价格降幅超七成 液冷产业成熟度加速提升

    AI服务器需求快速增长,对各类IT资源部署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智算中心将走向高密度、达到风冷散热极限,液冷将成重要趋势。 财联社记者最新采访获悉,当前产业链上下游正加速建立完善冷板液冷生态系统产业成熟度,英特尔最新发布基于Intel 3制程工艺的CPU,瞄准数据中心绿色转型,多家服务器厂商快速完成适配。去年全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出货增长已近六成,今年冷板式液冷价格相比三年前下降超七成,或迎来“刚需”放量元年。 “绿色数据中心要从四个方面去发力,即芯片、服务器、机架、数据中心。在这四个方面,一方面我们要和广泛的生态系统合作,同时英特尔也在持续深化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是产业化,当产业化越来越成熟,其实这种技术的普遍性、可及性就会更进一步推动整个绿色数据中心的发展。”6日召开的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新品发布会期间,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行业解决方案和数据中心销售部总经理梁雅莉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日前,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代号Sierra Forest)推出,基于Intel 3制程工艺,每个CPU拥有144个内核。在媒体转码工作负载上,相比第二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将带来4.2倍的机架性能提升和2.6倍的每瓦性能提升。 财联社记者获悉,英特尔至强6处理器提供性能核(P-core)和能效核(E-core)两个微架构版本,其中,能效核处理器针对高核心密度和规模扩展任务所需的高效能优化,而性能核处理器则面向计算密集型和AI工作负载所需的高性能进行优化。 英特尔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事业部副总裁兼至强能效核产品线总经理Ryan Tabrah在发布环节介绍,今年Q3英特尔将推出英特尔至强6900P,即首款英特尔至强6性能核处理器(代号Granite Rapids);2025年Q1,至强系列产品将推出新的迭代。 Ryan Tabrah称,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具有显著的密度优势,可在更小空间和更低功耗下处理相同的工作负载,即明显提升机架密度,将200个基于第二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系统机架替换为仅66个。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当前企业正持续关注总体拥有成本(TCO)和能效,机架密度在其中颇为关键。目前英特尔已联合众多OEM厂商、服务器厂商、云厂商、软件厂商、操作系统厂商等加速数据中心绿色转型。 服务器方面,基于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金山云发布了其第九代高效型云服务器SE9,紫光股份(000938.SZ)旗下新华三推出H3C UniServer R4900 G7、R4700 G7两款服务器新品,浪潮信息(000977.SZ)多款元脑服务器亦升级。 多位生态厂商人士在发布会后接受财联社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期待芯片厂商会带来更好的单核效率。金山云高级副总裁刘涛表示,“这几年服务器单机的功耗确实在提升,我们今天看到英特尔出了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把功耗压下来了,这样对机柜散热的要求就降低了,因为东西密度越高,会导致IT的投入成本越高。” 浪潮信息服务器产品线总经理赵帅表示,算力的变化会带来很多挑战,浪潮信息在服务器设计方面也在不断改进和优化。例如:增加服务器通风量并且针对高功耗部件调整散热策略,整机内部布局也做得更加紧凑。 此外他表示,随着芯片功耗越来越高,液冷方式可以更好地匹配客户业务诉求。据IDC发布的《中国半年度液冷服务器市场(2023全年)跟踪》报告,2023全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销售额14.2亿美元,同比增长48.0%,出货量16.1万台,同比增长57.3%。 而在液冷市场中,冷板式已成主流路线,今年初有公开数据显示,冷板在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占比达90%。 赵帅称,“这些年我们与英特尔一起做的核心工作就是把冷板标准化,标准化之后才能形成产业化,产业化之后才能解决降本。今年我们的冷板价格已经比三年前降低70%-80%,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IDC预计,2023-2028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5.8%,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2亿美元,液冷行业将迎来真正“刚需”放量的元年。

  • AI终端“6月大戏”即将开幕!英伟达、苹果、AMD动态连发 行业掀起新一轮换机潮?

    接下来的这个6月,多家科技巨头都有望揭晓AI终端的最新进展。 COMPUTEX 2024预计将于2024年6月4-7日召开,今年大会主题为“Connecting AI(AI串联,共创未来)”,将展示AI发展的最新应用与技术,细分主题包括AI计算、先进互联、未来移动、沉浸式现实等。 作为科技行业的一大盛会, COMPUTEX 2024有望为全球科技产业揭示AI技术创新的里程碑 ,引领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在会上/会前, 英伟达、AMD、高通、英特尔等多家公司高管都将发表主题演讲,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主题演讲绝大部分都与AI PC相关 。 AMD CEO苏姿丰将讲述AMD如何在数据中心、边缘及终端设备商突破AI与高速计算领域的极限。 高通总裁兼CEO Cristiano Amon的演讲有关于PC产业正面临一个空前的转折点,时下的创新将彻底改变用户未来与PC互动的方式。 英特尔CEO Pat Gelsinger将讲述AI如何在数据中心、云端、PC以及全球网络和边缘应用中开启新的可能,并展示英特尔下一代数据中心和客户端运算解决方案。 此外,在COMPUTEX 2024开幕之前,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还将在北京时间6月2日发表主题演讲,介绍AI生态的最新发展趋势。 PC并非是AI在端侧唯一的承载,有望在6月与AI PC一同成为焦点的,还有AI手机。 在COMPUTEX 2024之后, 苹果将在北京时间6月11-15日举行WWDC 2024 。不久前苹果已与OpenAI达成协议,将把ChatGPT集成到iOS18中,预计双方合作关系将在WWDC 2024上官宣。苹果自家的Siri也将基于苹果自己的AI大模型进行升级,交互将更加自然;此外在这次的WWDC上,苹果还有望推出一整套AI工具Project Greymatter,并将其集成到Safari、照片等核心APP中。 非苹阵营中, 多家手机厂商如OPPO、荣耀、小米、三星等也已展示了主打AI功能的新款手机 。 ▌AI PC与AI手机将带来什么变化? 与传统智能手机及PC相比,AI手机、AI PC在硬件上都会带来多项升级,包括处理器、存储、散热、显示屏幕等多个方面。 存储 大模型将在本地存储及运行,对终端设备的存储、内存容量和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130亿参数大模型为例,即使借助模型压缩技术处理,数十GB大小的模型压缩后仍有13GB左右;且模型运行时也需要占用较多内存。 IDC认为,16GB RAM将成为新一代AI手机的最低要求;至于AI PC,德邦证券5月30日报告则指出,AI PC大多内存在16GB以上,配合512G以上的固态硬盘。 处理器 AI手机中,高通与联发科均已发布支持端侧AI大模型的SoC处理器;AI PC方面,从搭载机型来看,英特尔酷睿Ultra系列处理器则为目前最主流的AI PC处理器。 散热 AI 手机算力性能提升的同时,功耗、发热量也将更加明显,散热方案亟需升级。 同样,AI PC本地大模型的运行需要更大的算力密度,更高的算力带来更大功耗问题,券商指出,散热是AI PC性能释放的保障,对PC性能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起到直接决定性的作用。以惠普AI PC星Book Pro 14 2024拆机为例,为保证AI工作效率,背面直触处理器核心的部分以及散热鳍片均采用铜合金材质,通过热管形状、材料、散热扇等设计,多重保障处理器在高负载工作时,将热量高效传导出机身外,确保处理工作与AI任务时,效率始终如一。 总体而言,在这一场AI浪潮中,端侧的落地与应用极为重要,云端AI算力和大模型技术均已取得较好发展,也为端侧AI应用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德邦证券认为, 未来AI终端将再消费电子领域快速渗透,AI手机、AI PC、AI可穿戴设备等将迎来蓬勃发展,消费电子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创新周期,重回成长 。 落实到具体环节上,分析师认为, AI手机方面建议关注整机厂商和上游零部件厂商 ,包括: 1)整机品牌及 OEM/ODM:小米集团、传音控股、立讯精密、比亚迪电子、闻泰科技、华勤技术、龙旗科技、光弘科技等; 2)显示/LED:京东方 A、深天马 A 、TCL 科技、维信诺、和辉光电、凯盛科技等; 3)光学:高伟电子、瑞声科技、联创电子、舜宇光学科技、丘 钛科技、欧菲光、韦尔股份、思特威、水晶光电、蓝特光学; 4)声学/马达传感器: 瑞声科技、歌尔股份等; 5)指纹识别:汇顶科技等; 6)电池/充电:德赛电池、 珠海冠宇、欣旺达、奥海科技、安克创新等; 7)天线/结构件/功能件:工业富联、 信维通信、硕贝德、领益智造、蓝思科技、长盈精密等; 8) PCB&被动元件:鹏鼎控股、东山精密、沪电股份、深南电路、胜宏科技、兴森科技、景旺电子、世运电路、崇达技术、生益电子等; 9)3C设备:大族激光、杰普特、赛腾股份、创世纪等。 AI PC中,产品“蝶变”叠加换机需求有望拉动上游产业链量价齐升,建议关注PC上游产业相关标的 : 1)整机及ODM/OEM:联想集团、闻泰科技、华勤技术、亿道信息等; 2)零部件:光大同创、春秋电子、领益智造、翰博高新、莱宝高科、汇创达等; 3)散热:思泉新材、飞荣达、中石科技等; 4)IC设计:芯海科技、龙芯中科、海光信息等。

  • 美股财报季AI热度暴涨!高盛:近七成能源企业都在聊AI了……

    目前,美股Q1财报季已经接近尾声。高盛首席美股策略师大卫•科斯汀(David Kostin)最近发布报告表示,在本个财报季中,人工智能毫无疑问是美股公司最热衷于讨论的话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个财报季中,不仅是IT、通信等公司在热烈讨论人工智能,就连近七成能源公司也加入了对于AI的讨论队伍中。 AI继续成为美股企业热门讨论话题 根据FactSet的数据,截至目前,超过90%的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司已经公布了最新的季度收益,其中78%的公司利润表现超过预期。 高盛首席美股策略师大卫•科斯汀表示,他注意到,在第一季度财报季中,有三个主题主导了各大公司的财报电话会议:人工智能、美国消费者和成本控制。这其中,人工智能显然是最为热门的话题。 科斯汀的团队表示,截至目前, 已经有41%的标普500指数公司在财报电话会上中讨论了人工智能 ,而一年前这一比例为23%。 近七成能源企业开始讨论AI 在各大不同行业板块中,能源企业对于人工智能的讨论热情增幅最大: 在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中,近70%的能源公司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到了人工智能,而上季度这一比例仅为19%。 在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随着人工智能热潮逐步扩散,人工智能对电力的超高需求也逐步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因此,在当前财报季中,越来越多能源企业开始讨论它们在这场AI热潮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将如何支持人工智能需求。 各大能源企业高管们都试图向分析师和投资者们传达这一信息,即他们处于这一热潮的最前沿,他们处于有利地位,可以利用这一人工智能热潮向前发展。 市场是不是有点热情过头了? 不过,在美股企业热烈讨论AI之际,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全球市场策略师杰克·曼利则担忧,人们的热情是不是有点过头了? 曼利表示,相比于人们热情讲述的各种人工智能相关的前景有多美好, 这些人工智能的故事是否最终能站得住脚,“可能是我们必须问的更重要的问题之一”。 “这些关于人工智能的事情,究竟会是真正的成果,还是只是计划中的昙花一现?”曼利表示, “坦率地说,我的意思是,对于AI是否会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目前还没有定论。” 他补充道,“如果市场醒来说‘嘿,也许我们对此有点太兴奋了,也许我们将其中一些收益提前了一点,然而这一预期已经提前反映在这些估值中’……我认为这就是你的道路可能会有些不稳定的地方。”

  • 高盛:这一板块料成“AI热潮”下一赢家

    高盛在最新报告中表示,美国股市最“无聊”的领域正被人工智能(AI)热潮唤醒,投资者现在应该注意了。该行强调,公用事业股是AI热潮的一大受益者,因为以人工智能为重点的数据中心对电力的需求飙升。 “尽管投资者对人工智能革命主题的兴趣并不新鲜,但我们认为,公用事业、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工业领域的下游投资机会被低估了,这些行业的投资和产品将需要支持这一增长。”该行写道。 高盛解释称,大多数公用事业公司都是受监管的垄断企业,这种监管通常会导致低至中等个位数的年增长率,通常是由每隔几年小幅加息推动的。这是股市中一个值得信赖的领域,从历史上看,它为投资者提供了虽然低但稳定的增长。 但由于人工智能的日益普及,围绕公用事业股的传统思维正在发生转变,因为人工智能正在导致电力需求激增。 高盛表示:“我们预测,从2023年到2030年,数据中心电力需求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5%,到2030年,数据中心占美国总电力需求的比例将从目前的3%左右上升到8%。” 这一点在近期公用事业类股的价格表现中体现得很明显,该板块今年以来上涨了约11%,成为今年迄今为止表现第三好的板块,仅次于科技和通信服务板块。 高盛推荐 以下四只公用事业股被高盛评为“买入”,部分原因是它们对人工智能推动的电力需求有敞口。 卓越能源公司(Xcel Energy):“受监管的公用事业公司需要支持数据中心的增长。” 可再生能源公司NextEra Energy:“可再生能源领域独特定位,可用于人工智能数据负载和互联队列。” 南方电力公司(Southern Company):“受监管的公用事业公司,定位于通过发电来服务数据中心负载增长。” Sempra :“公用事业公司投入了大量资本支出,以支持德克萨斯州数据中心的发展。” 高盛表示,“美国电力需求可能出现一代人未曾见过的增长。自本世纪初以来,美国的电力需求从未在八年内增长2.4%,而过去20年美国年发电量的平均增长率不到0.5%。” 因此,该行指出,尽管大多数投资者专注于购买与人工智能直接相关的公司,如半导体公司英伟达、AMD和超微电脑,但通过公用事业公司获得间接敞口可能是值得的,因为公用事业公司正在推动人工智能相关电力需求的空前增长。

  • AI前景仍存隐忧?ARM财报指引不及预期 股价暴跌近9%

    美东时间周三盘后,软银旗下的英国芯片公司Arm发布了2024财年第四季度(截至今年3月)财报及下一财年(截至明年3月)营收预测。 尽管Arm在第四财季的财报营收及盈利表现轻松超出市场预期,但其下一财年预期却未能达到投资者的预期。这突显出人工智能计算建设速度前景的不确定性,也引起了部分投资者的怀疑:市场对人工智能相关股票的提振是否已经超出了其合理增速范围。 报告发布后,Arm股价在盘后交易中暴跌近9%。同时,其他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的股价也在Arm的报告发布后下跌,英伟达和AMD分别下跌约0.5%。 Arm财报显示: 在上一财年第四财季(截至3月)中,Arm收入增长47%,至9.28亿美元,好于分析师的预期8.756亿美元。经股票薪酬等因素调整后,第四财季每股盈利为36美分。也超过了每股30美分的普遍预期。 Arm预计当前第一财季(截至6月)营收在8.75亿- 9.25亿美元之间,中间值为9亿美元,好于分析师平均预估为8.575亿美元。 但是, Arm预计全财年营收在38亿至41亿美元之间,中间值为39.5亿美元。而市场普遍预期为39.9亿美元 。Arm预估全年每股盈利为1.45-1.65美元,中间值为1.55美元,分析师平均预估为1.54美元。 Arm首席财务官Jason Child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希望确保我们所设定的目标是我们有高度信心能够实现的目标 。” 他补充说,公司一些授权交易的时间可能“很难确定”,这就是公司发布指导范围的原因。 Summit Insights分析师Kinngai Chan表示,虽然Arm第四财季的业绩轻松超出预期,但“其股价下降是因为前景不佳。 市场对Arm的定价是基于其优异的前景预期,而不是现在这样的预期。” 盈利前景不匹配估值? 自去年9月IPO以来,由于人们押注Arm将受益于人工智能计算需求的激增,该公司股价已翻了一番,市值约为1100亿美元。 根据LSEG的数据,其股价最近的预期市盈率接近70倍,而相比之下,这届“AI卖铲人”领头羊英伟达的预期市盈率才仅为35倍。 Arm的收入与半导体市场紧密相连:其主要收入来自其半导体设计的授权费用,以及对每一块使用其技术的芯片收取专利费。 该公司去年第四财季的授权业务同比增长60%,至4.14亿美元;专利业务增长37%,至5.14亿美元。 然而,在人工智能前景依旧火热之际,Arm其对于下一财年的预期却不及预期。这不禁令市场担忧,尽管Arm的业务与支持人工智能应用的芯片紧密相关,但该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并没有像英伟达那样从人工智能中受益多多。

  • AI将助长天然气繁荣!多份报告唱多:到2030年电力需求激增

    财联社5月6日消息: 随着人工智能推动用电量激增,未来仅靠可再生能源可能难以满足社会用电需求。现下,天然气生产商似乎看到了未来10年天然气需求的大幅飙升。 人工智能的兴起、全球半导体和电池制造业的扩张、汽车电气化等多重因素下,能源正变得愈发紧俏,电力公司也在想着法子,以确保未来的能源供应。 用电量激增 富国银行上月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在经历了10年的电力增长平台期后,预计到2030年美国的电力需求将增长20%。 据富国银行称,到2030年,仅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就有望在美国增加约323太瓦时(1太瓦时=10亿千瓦时)的电力需求。对比来看,纽约市目前每年的用电量为48太瓦时。 华尔街银行高盛预计,到2030年,数据中心将占美国总用电量的8%。 天然气将起到关键作用 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激增无疑给大型科技公司带去了挑战。 包括亚马逊、谷歌、微软和Meta在内的公司已经承诺用可再生能源为他们的数据中心供电,以减少碳排放。 不过,根据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 4月份的一份报告,仅靠太阳能和风能这种依赖于天气的能源,可能不足以满足这些公司的电力负荷。 根据Rystad的说法,激增的电力负荷将需要一种能源来填补缺口,并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不足的情况下满足激增的需求。行业认为天然气将成为首选。 美国最大的天然气管道运营商金德摩根(Kinder Morgan)执行董事长Richard Kinder表示,“需求趋势表明,就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而言,强调可再生能源是唯一的电力来源存在致命缺陷。 Kinder指出,“我相信他们(大型科技公司)开始认识到天然气和核能必须发挥的作用。” 高增长率 高盛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为满足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带来的电力需求增长,天然气预计将占到增量的60%,而可再生能源将占到剩余的40%。 据富国银行称,到2030年,天然气需求每日可能增加100亿立方英尺。这将比目前美国发电消耗的每日350亿立方英尺增加28%,占美国每日总天然气消耗1000亿立方英尺的10%。 富国银行分析报告的作者之一Roger Read指出,“这就是人们越来越看好天然气的原因。对于一种大宗商品来说,这是相当高的增长率。”

  • AI“股市燃料”远未耗尽?高盛:第一阶段还没完 英伟达还能涨!

    随着人工智能(AI)火爆全球,在科技巨头的带领下股市一路狂飙,不禁令人怀疑,这种涨势何时会到头? 对此,高盛评论称,人工智能已经推动市场超速运转,但这种“股票动力燃料”远未耗尽。该行在周二发布的最新报告中表示,相反,股市正处于人工智能引领的热潮的第一阶段,这股热潮将继续扩大,提振越来越多的行业。 “如果说英伟达代表了人工智能交易的第一阶段,那么第二阶段将是其他公司帮助建立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基础设施,”该行写道,“第三阶段是将人工智能纳入其产品以增加收入的公司,而第四阶段是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生产力提高,这应该可以在许多企业中实现。” 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 自ChatGPT在2022年底引发人工智能竞赛以来,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在市场上迅速崛起。鉴于该公司的GPU对人工智能转型至关重要,其股价在此期间涨幅高达590%。 高盛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涨幅完全是由盈利增长推动的:该公司的市盈率仅略高于去年年初。” 该行分析师支持第一阶段尚未结束的观点,认为英伟达未来还会有更多涨势。此外,仍看好该公司未来走势的也不止高盛一家。Evercore ISI近期给出的牛市目标为1,540美元,这意味着较周一收盘价上涨94%。 Evercore ISI分析师表示:“我们认为投资者低估了英伟达创建的芯片+硬件+软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 最终,高盛预计其他公司也会从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受益,不过这并不局限于半导体生产商和设计公司。云提供商、计算机设备制造商和安全软件开发商都将参与其中。 此外,这也将延伸到现实世界的基础设施,因为人工智能将需要庞大的数据中心来运行,这将推动从房地产到公用事业部门的一切。 投资传奇人物Steve Eisman也这么认为。他此前曾解释说,全新GPU所需电力是传统硬件的三倍。加速的电力需求将增加对电网改善和运营公司的支出。 第三阶段 高盛表示,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将该技术整合到其产品中的公司将会胜出。 顶级科技公司已经在竞相开展依赖人工智能的服务,而且投资者已经奖励了那些做得最好的公司。 例如,美国投行Wedbush Securities知名分析师Dan Ives长期以来一直以微软的CoPilot工具为例,称其为该公司的“iPhone时刻”。 第四阶段 高盛表示,随着为长期支持人工智能而建立的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建立,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整个经济中自由支配,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生产力。 报告写道,“软件和服务公司以及商业和专业服务公司似乎从人工智能中获得收益的潜力最大,因为它们的总体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人工智能自动化对它们十分有益。”

  • 这家存储公司大幅扭亏 但同行刚刚“预增换跌停”

    行业暖风之下,A股存储厂商迎来了业绩兑现期。 今日晚间,佰维存储披露一季报预告: 预计实现营收17亿元至18亿元,同比增加299.54%至323.04%;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元至1.8亿元,同比增加219.03%至242.84%,实现扭亏为盈。同期股份支付费用约8500万元,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归母净利润为2.35亿元至2.65亿元。 以业绩预告数据来看, 佰维存储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均创下上市以来单季度历史新高 。 针对业绩大幅增长,佰维存储称: 一方面, 2023年第四季度以来,存储行业回暖,下游客户需求持续复苏 ,公司大力拓展国内外一线客户,产品销量同比大幅提升。同时,存储产品价格持续回升,公司经营业绩不断改善; 另一方面,公司在存储解决方案研发、芯片设计、先进封测和测试设备等领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2024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约为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 一季度扭亏为盈的存储厂商不仅有佰维存储, 德明利也已于4月9日交出了极为亮眼的业绩预告 :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预盈1.86亿元-2.26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378.44万元, 同比增长524.81%至616.17% ,扭亏为盈,净利润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 然而 公告发布次日,德明利股价开盘后快速下挫,直接跌停 ,带动存储板块多股下跌。 在佰维存储与德明利的业绩预告中,“存储市场需求向好”“存储行业价格上升”是业绩大增共同的推动因素。 的确,自2023年三季度以来,以三星、美光、西部数据为首的存储供应商们已开始相继发出涨价通知。近日美光更传出进一步涨价的消息,其已向多数客户提出调升Q2产品报价,涨幅超过两成,价格谈判仍在进行中。 但这一次,下游厂商选择“不买账”。 最新消息显示, 业界普遍认为存储器目前涨幅过高,虽然企业级储存及云端服务器应用的需求非常强劲,但消费性及其他应用市场将难以负担 。 这一背景下, 存储器模组厂商对于上游涨价的反应冷淡,配合调涨价格的意愿较低 。部分存储器模组厂商私下透露,将不会跟进此次涨价,并将弃单不采购,暂时保持观望;毕竟终端需求并不好,若贸然跟进涨价,客户或将流失,且若采购成本无法向下游市场传导,恐将侵蚀自身获利或导致亏损。 在周期性波动的存储市场,回顾2019-2023这一轮周期变化,经历了供过于求、疫情、缺货、库存、超跌,最终以原厂主动减产结束。减产涨价换来了存储芯片原厂的业绩显著改善,到2024年一季度经历再次大涨之后,券商预计绝大部分公司的利润率都会得到全面有效的扭转。但如今,存储行业价格涨势能否持续,则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 摩根士丹利:AI数据中心就是“吞铜兽” 铜需求将显著增长

    AI数据中心既是“吃电怪”,还是“吞铜兽”?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报告中表示,随着AI技术快速发展,铜需求将显著增长,其中AI数据中心将成为铜需求新的增长点。到2024年四季度,铜价或将上涨至10500美元/吨,较当前水平上涨18%。高盛也认为年底铜价将达到10000美元/吨。铜将在二季度出现25万吨供应缺口,2024年下半年铜将出现45万吨供应缺口,到年底涨至每吨10000美元。 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写道,在2024年-2027年,全球AI数据中心对电力的需求将以1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AI数据中心的铜需求或将从2023年的每年20万吨-50万吨增长至2027年的50万吨-120万吨,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6%。 到2027年,AI数据中心对铜的需求可能占到全球铜需求的3.3%(相比之下,电动汽车的需求占比或仅为5.2%),这将推动铜价上行,并对全球铜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在数据中心,铜主要用于电力分配设备(约占75%)和接地与互联(约占22%)。具体来看,铜重点用在电力传输(如电缆、连接器、母线),以及热交换器和水槽、接地与互联,以及管道和暖通空调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光纤电缆在数据传输中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 但铜仍然在电力分配和热交换器中占据主导地位。 铜的优势在于,安装成本较低、消耗的电力较少,以及热设计无需太多冷却。

  • 寻找“下一个英伟达”?投资者押注硬件公司将从AI浪潮脱颖而出

    人工智能(AI)捧红了一众与之相关的股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英伟达。不过,激情高涨的投资者又怎会放过其他“角落”呢? 据报道,尽管这些“新宠”可能没有英伟达这样的单一业务吸引力,但 为AI计算提供基础设施的硬件公司正在成为下一个热门交易。 虽然美光科技、超微电脑和戴尔科技等公司因业绩良好而获得了回报,但人们对下一个财报季的预期正在增强。 据统计, 费城半导体指数(Philadelphia Semiconductor Index)近一半的成分股今年已经上涨了至少10%, 使该指数的市销率达到至少20年来的最高水平。 资产管理公司Silvant Capital Management LLC的首席投资官Michael Sansoterra说, “关键是要认识到谁才是真正将人工智能变现的人。” 据分析,这些涨势突显了人工智能领域正在酝酿的一种趋势, 投资者正在寻找“可能复制英伟达惊人回报”的股票。 在为人工智能工作负载提供动力的处理器市场上,英伟达仍一枝独秀。 但人工智能还涉及许多其他组件,包括内存芯片、服务器和网络组件。更不用说用于制造芯片本身的设备了。 “竞争越来越激烈,”Zacks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c.的客户投资组合经理Brian Mulberry说,“你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这个行业的兴奋和活力。” 上个月,美光股价上涨了约30%,超过了英伟达16%的涨幅。自公布业绩以来,这家存储芯片制造商一直表现出色。此外,戴尔股价在3月初也跃升至纪录高位,此前该公司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销售额和利润超过了华尔街预期。 更不用说有“AI风向标”之称的超微电脑了。该公司本月被纳入标准普尔500指数后,股价上涨了18%。该公司将于5月2日公布财报。要想保持涨势,该公司需达到季度收入增长逾200%的市场预期。 不过,尽管涨势有所蔓延,但博通、AMD等一些试图追赶英伟达的芯片制造商,正因表现落后于业龙头而面临较大压力。 在业绩不及预期后,博通股价在3月早些时候出现大跌;AMD也在1月给出了疲软的季度收入指引。 由于英伟达仍然面临着极高的期望,对于一些看涨的人来说,现在可能是时候确定人工智能浪潮中的下一个大赢家了。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继续相信英伟达的股价会走高,但它不会再实现100%的回报率,” Mulberry说:“展望未来三年,它们(硬件公司)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