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兰州新区发布”消息显示,近日,宏宇集团——兰州宏彬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20万吨/年负极材料项目石墨化炉送电仪式在甘肃兰州新区顺利举行,标志着该项目正式投产。 据悉,兰州宏彬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是广东宏宇集团有限公司在兰州新区设立的子公司,专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制造,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兰州宏彬2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总投资53亿元,占地2000余亩,整体投产后可实现年产20万吨石墨化材料及2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建成后营收可达60亿元以上,带动当地就业2000人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兰州宏彬2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是兰州新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产能规模行业位列行业第一梯队,从2022年3月签约落户到正式投产,经过7个月建设迎来第一批石墨化炉送电,取得阶段性成果,创造了“新区速度”,该项目也填补了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领域空白。 兰州宏彬2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的顺利送电,同时标志着兰州新区进入负极材料的发展高峰期,将进一步助力打造西部地区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为兰州新区开启新十年励精图治新征程提供新的增长动能。
“兰州新区发布”消息显示,近日,宏宇集团——兰州宏彬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20万吨/年负极材料项目石墨化炉送电仪式在甘肃兰州新区顺利举行,标志着该项目正式投产。 据悉,兰州宏彬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是广东宏宇集团有限公司在兰州新区设立的子公司,专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制造,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兰州宏彬2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总投资53亿元,占地2000余亩,整体投产后可实现年产20万吨石墨化材料及2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建成后营收可达60亿元以上,带动当地就业2000人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兰州宏彬2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是兰州新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产能规模行业位列行业第一梯队,从2022年3月签约落户到正式投产,经过7个月建设迎来第一批石墨化炉送电,取得阶段性成果,创造了“新区速度”,该项目也填补了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领域空白。 兰州宏彬2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的顺利送电,同时标志着兰州新区进入负极材料的发展高峰期,将进一步助力打造西部地区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为兰州新区开启新十年励精图治新征程提供新的增长动能。
近日,海南矿业(601969)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鑫茂投资拟分别与Kodal Minerals PLC(以下简称“KOD”)及其全资子公司Kodal Mining UK(简称“KMUK”)签署增发协议和增资协议及相关的股东关系协议,拟通过现金1,775万美元认购KOD向鑫茂投资增发的14.81%股份;并以现金9,434万美元增资持有KMUK51%股权;同时,为实现与KOD向KMUK同比例提供借款,鑫茂投资拟向KMUK提供566万美元的股东借款(以上合并简称“本次交易”)。 资料显示,KOD为专注于西非尤其是马里地区的锂矿勘探和开发的英国上市公司,其核心项目为Bougouni锂矿项目,另有多个位于马里及科特迪瓦的金矿探矿权。Bougouni锂矿项目主要产品为锂辉石,项目由Sogola Baoule、Ngoualana和Boumou三个采区组成,合计矿石资源量2,131万吨,氧化锂平均品位1.11%。 2017年5月,Suay ChinInternational PteLtd(KOD现第一大股东)和KOD签署《布古尼(Bougouni)锂矿项目锂辉石销售约束条款单》,约定在项目投产后三年内,由Suay ChinInternational PteLtd享有包销KOD不低于80%的锂精矿产品的优先权。 据悉,KMUK系为本次交易专门新设,根据鑫茂投资与KMUK签署的增资协议的相关安排,本次交易完成后,KOD将把其所持有的马里Bougouni锂矿的全部采矿权和探矿权转让给KMUK。 本次交易价格以估值报告的结论作为定价依据,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经双方友好协商,KOD14.81%股份作价1,775万美元,KMUK51%股权作价9,434万美元。交易完成后,按照马里法律要求,KMUK将通过其子公司Future Mineral持有Bougouni锂矿的所有探矿权,并新设子公司以持有Bougouni锂矿的采矿权;马里政府拥有参股该子公司10%-20%的权利。 海南矿业表示,根据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以锂资源为核心的新能源上游产业将是公司战略转型的重点。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控股KMUK,并实际负责马里Bougouni锂矿项目的开发运营,是实现公司战略转型的关键突破,对公司夯实“铁矿石+油气+新能源”三个主赛道的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Bougouni锂矿具备一定规模和增储潜力,开发条件较为成熟,项目投产后将增厚公司收益,同时能够为公司2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提供上游资源保障,形成一体化产业链,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2年12月15日晚,海南矿业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海南星之海新材料有限公司举行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一期)开工仪式。 公告显示,项目拟建设一条2万吨/年单水氢氧化锂生产线、仓库及配套公用设施,总投资10.5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亿元,建设周期为15-18个月。项目将依托海南自贸港及洋浦开发区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借助洋浦港便利的运输条件,通过整合行业先进工艺和设备,为公司加速构建新能源产业布局。
据美国乔治亚州州长办公室透露,韩国三大电池生产商之一SK On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在该州设立一个IT中心,这是其在该地区主要投资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建设两家电动汽车电池工厂。 乔治亚州州长办公室发布的新闻稿显示,位于罗斯威尔的这个IT中心将成为SK On在美国各地的电池制造设施的管理中心,其中包括乔治亚州的工厂。 据此前SK集团的规划,SK On目前计划电池年产能在2022年扩大到77GWh;2025年达到220GWh;2030年超过500GWh。 电池网注意到,为扩张其电池业务,2022年12月,SK On宣布,将通过发行新股筹集总额为2.8万亿韩元(合21.7亿美元)的资金。 SK Innovation在一份监管文件中表示,SK On将向SK Innovation出售3,640万股股票,价值2万亿韩元,并向Korea Investment Private Equity等6家韩国私募股权基金出售1,480万股,价值8,243亿韩元。 据悉,这些韩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出资规模后期将再增加5,000亿韩元,总投资超1.3万亿韩元。 SK On表示,除了韩国私募股权基金,本次融资后,公司或将吸引更多外部投资者青睐。 另外,有消息称,SK On有望于2026年年底前上市。 电池网还注意到,近期,天华超净(300390)、雅化集团(002497)、中矿资源(002738)已先后获得SK On氢氧化锂订单。
据美国乔治亚州州长办公室透露,韩国三大电池生产商之一SK On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在该州设立一个IT中心,这是其在该地区主要投资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建设两家电动汽车电池工厂。 乔治亚州州长办公室发布的新闻稿显示,位于罗斯威尔的这个IT中心将成为SK On在美国各地的电池制造设施的管理中心,其中包括乔治亚州的工厂。 据此前SK集团的规划,SK On目前计划电池年产能在2022年扩大到77GWh;2025年达到220GWh;2030年超过500GWh。 电池网注意到,为扩张其电池业务,2022年12月,SK On宣布,将通过发行新股筹集总额为2.8万亿韩元(合21.7亿美元)的资金。 SK Innovation在一份监管文件中表示,SK On将向SK Innovation出售3,640万股股票,价值2万亿韩元,并向Korea Investment Private Equity等6家韩国私募股权基金出售1,480万股,价值8,243亿韩元。 据悉,这些韩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出资规模后期将再增加5,000亿韩元,总投资超1.3万亿韩元。 SK On表示,除了韩国私募股权基金,本次融资后,公司或将吸引更多外部投资者青睐。 另外,有消息称,SK On有望于2026年年底前上市。 电池网还注意到,近期,天华超净(300390)、雅化集团(002497)、中矿资源(002738)已先后获得SK On氢氧化锂订单。
在经历了灾难性的2022年后,特斯拉所处的最糟糕的局面可能过去了:该公司股价本周创下2013年以来最大单周涨幅,这给投资者带来了一线希望。 本周,特斯拉股价累计大涨33%,为2013年5月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周五,该股收于177.90美元,涨11%,为去年12月9日以来的最高价,较1月3日108.10美元的收盘低点上涨了65%。 投资管理公司Fernwood Investment Management高级投资组合经理Catherine Faddis表示,“特斯拉(股价)绝对已经见底,人们只是认为这只股票被高估了。既然已经反弹,下一步走势将更多地基于基本面因素。” 事实上,特斯拉股价要回到目前水平并不容易。好于预期的季度业绩、马斯克的保证以及50亿美元的信贷承诺,众多利好因素相助,才帮助该公司摆脱了去年的阴霾。 不过,该股下周将面临一个重大障碍,预计美联储届时将加息,并将释放有关未来加息路径的信号。鹰派基调可能会破坏特斯拉今年的强劲开局。 上周三公布的季度业绩和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的发言,让投资者基本了解了公司战略。马斯克的表态,消除了客户对特斯拉需求下滑的担忧,他甚至表示,自从公司两周前降价以来,近期订单量几乎是生产速度的两倍。 高盛分析师Mark Delaney一份最新报告中写道,“尽管我们认为,鉴于疲软的宏观经济环境,这种订单速度可能无法持续,但这表明特斯拉公司正在顺利朝着(今年)实现180万辆的交付预期前进。” 他补充称,更关键的是,订单激增表明,今年任何降价动作都可能比此前预期的更为谨慎。 前景不明 不过,形势远未明朗,尤其是在其竞争对手不断增多的情况下。 ROBO Global的研究分析师Zeno Mercer表示,“直到几年前,电动汽车领域还几乎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 他指出,有鉴于特斯拉偏高的市盈率,特斯拉股价比其同行要贵得多,因此公司“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来表现,才能继续看到股价上涨。” 尽管特斯拉的市盈率比过去几年有所下降,但现在正在重新上升,并且高于科技股云集的纳斯达克100指数的平均水平。与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 Co.)和福特汽车(Ford Motor Co.)等老牌汽车公司相比,其估值偏贵的情况就更加明显了。 此外,还有“马斯克效应”。正如过去一年所表明的那样,特斯拉这位善变的领导人对公司来说可能是福,也可能是祸。这甚至让一些长期多头也不敢断言(特斯拉股价)触底。 Morgan Stanley分析师Adam Jonas表示,就特斯拉而言,还有一个始终存在的背景风险,那就是这家公司本身特定的特异性和情绪化相关因素,这可能会引发波动。 尽管Jonas将特斯拉列为美国汽车股的首选,但他同时指出,“股价保持稳定似乎是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形”,这意味着未来特斯拉股价仍可能出现明显波动。
据港交所披露文件,1月18日,摩根大通在中创新航的H股持股比例从0.86%增加到7.62%。 中创新航作为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厂商,22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国内第三、全球第七。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宁德时代以48.20%的占比持续领跑。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分别以23.45%、6.53%、4.52%、2.62%的占比位居第2-5名。 目前公司已经与广汽集团、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小鹏汽车等国内知名锂新能源车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其中主要客户广汽集团配套中创新航动力电池产品占比高达66%,合作稳定。 近期锂电企业纷纷发布靓丽业绩预告,宁德时代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291-315亿元,同比增长82.7-97.7%;扣非归母净利润268-290亿元,同比增长99.4-115.7%。天齐锂业预计2022年净利润231亿元-256亿元,同比增长1011.19%-1131.45%。盛新锂能预计2022年净利润54亿元-58亿元,同比增长534.81%-581.83%。 消费端数据显示,12月新能源车完成销售81.4万辆,同比增长51.8%,渗透率31.8%;2022全年完成销售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渗透率25.6%;根据乘联会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50万辆,渗透率将达36%。浙商证券认为,宁德时代等锂电产业链2022年业绩超预期,新能源车整体高增速景气度持续。 与此同时,锂电上游锂盐价格持续走低,电池级碳酸锂跌破50万元/吨大关,较去年11月上旬的高点下跌约23%。国泰君安证券认为,市场需求悲观预期已基本释放,叠加春节后的备货刚需,预计锂价下跌空间有限,进入筑底阶段。 北向资金也持续净流入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前12个交易日中,买入最多的名单中,宁德时代出现6次。中金研报指出,北向资金年初至今增持金额最高有宁德时代、中国平安、贵州茅台等蓝筹股。从外资存量规模和占比来看,贵州茅台、宁德时代、美的集团和招商银行依然位列北向资金最大的重仓股,其中贵州茅台的北向资金持股超1600亿元,宁德时代超800亿元,较去年有所提升。
近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加快智能光伏创新突破,发展高纯硅料、大尺寸硅片技术,支持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生产,推动N型高效电池、柔性薄膜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规模化量产能力。国泰君安研究报告指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理论光电转换效率高达33%,突破传统晶硅电池29%的上限,且采取叠层模式后,光电转换效率有望突破45%,在光伏领域具有诱人前景,有望掀起光伏领域新一轮技术革新。 据了解,光伏电池技术路线较多,目前主流的有三种,分别是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和钙钛矿电池。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晶硅电池虽然是第一代光伏电池,但仍然占绝大多数,而钙钛矿电池则一直没有开启大规模商用。 2022年以来,钙钛矿电池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多家企业开始试生产。 据协鑫光电数据, 100MW中试线生产的钙钛矿组件成本为1元/W, 当产能提高至10GW时钙钛矿组件成本将降至0.5元/W,随着未来产能提升, 钙钛矿组件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至0.3-0.4元/W, 较目前PERC电池的2元/W的组件成本有明显优势。 目前单GW投资额约13亿,预计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以及规模效应,到2026年钙钛矿单GW投资额有望下降到6-7亿元,未来5年产业投资空间超200亿。机构预计,2023年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行业中试线扩产规模或达1000-1200MW,同比2022年的350MW增长近两倍。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钙钛矿电池企业表示,2023年年底将开始规划建设1GW产线。这些产能投产后,钙钛矿电池将正式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目前单结钙钛矿电池已有两条100MW量产线投产;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有2条试验线在建;全钙钛矿叠层电池已有中试线投产;铜铟镓硒钙钛矿叠层2021年底有研究院及产线投建。与此同时,近两年钙钛矿一级市场投资火热, 腾讯、碧桂园及宁德时代等跨界布局钙钛矿行业。 钙钛矿电池的商业化路径方面,业内人士认为,可以借鉴晶硅电池的“起家”方法,从小的应用场景切入。王小博表示,晶硅电池最初应用于空间设备,之后逐渐进入通信、工业应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领域,最后进入了建筑光伏分布式电站、大型地面电站。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钙钛矿电池设备主要包括镀膜设备、激光设备、封装设备等,其中 镀膜设备 价值量占比最高,重点关注京山轻机、迈为股份、捷佳伟创; 激光设备 建议关注德龙激光、大族激光、杰普特、迈为股份、帝尔激光; 封装设备 关注京山轻机。 相关概念股: 聆达股份(300125.SZ):目前子公司嘉悦新能源总规划建设10GW的高效光伏电池产能,项目分三期进行建设,一期为已建成投产3GW高效PERC晶硅电池项目;二期规划投资建设5GW210兼容182TOPCon电池智能工厂;三期2GW将拟建HJT叠加钙钛矿电池项目。 京山轻机(000821.SZ):公司已有部分钙钛矿电池设备出货,子公司晟成与头部钙钛矿企业协鑫绑定较深,包括设备端价值量大的PVD/RPD设备。 德龙激光(688170.SH):国内激光精细微加工头部厂商,在钙钛矿、巨量转移和锂电池除膜设备领域均已实现技术突破,有望在2023年快速放量。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当地时间周一(1月23日),美国内华达州新任州长乔·隆巴多(Joe Lombardo)在其首次州情咨文演说中透露,特斯拉将公布在该州北部新建一座电动卡车工厂的计划。 隆巴多表示,马斯克和特斯拉团队将于当地时间周二(1月24日)公布这项计划,隆巴多本人也会参与其中。据报道,特斯拉将向这座工厂投入35亿美元,用于生产Semi电动卡车。 最新消息显示,美国白宫也确认了特斯拉的投资计划,而根据白宫的说法,投资额为36亿美元。白宫基础设施协调员Mitch Landrieu补充称,它将为内华达州创造3,000多个高薪工作岗位。 去年11月,隆巴多在中期选举中以微弱优势击败了时任州长的民主党候选人西索拉克。这位共和党籍新州长说道:“我期待着明天与马斯克和特斯拉的活动。经济发展很重要。我很自豪地宣布,即刻起,内华达州重新开张。” 隆巴多称,为了内华达州的经济增长,他将为新企业和新行业的发展和扩张提供激励措施,但并未透露为特斯拉提供何种程度的税收减免以及何种激励措施。 “超级工厂一号”与Semi电动卡车 据了解,内华达州与特斯拉公司之间保持了多年的紧密合作关系。2014年,时任州长的布莱恩·桑多瓦为其提供了为期20年、价值达12.5亿美元的税收激励计划,最终使特斯拉的“超级工厂一号”落户该州。 不过,特斯拉此后一直专注于优化生产能力,没有扩建这一园区,令其规模多年卡在“最终预期规模的30%”水平。园区还运营了一座生产Semi电动卡车的工厂,但这座工厂的产量偏低。 去年12月2日,特斯拉在园区内举办了Semi电动卡车的首批交付仪式。当时马斯克表示,“如果你是一名卡车司机,你想要一辆最炫酷的卡车上路,就是它了。” 马斯克曾多次提到,公司目标是在2024年为北美生产5万辆Semi,需要一个能够大规模生产卡车的工厂基地。 马斯克解释道,Class 8卡车只占美国车辆总数的1%,但却贡献了美国20%的汽车排放和36%的汽车微粒排放。因此,Semi的量产对公司的使命至关重要。
2022年全球储能市场延续2021年的高速增长态势,在欧洲、北美、中国等主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带动下, 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规模再创新高 。 根据GGII最新调研数据统计, 2022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130GWh,同比增速达170% 。从出货产品应用看,电力储能仍是最大的应用领域,占比超70%,户用储能和便携式储能表现超乎预期,通信储能市场占比相对平稳。 根据GGII最新统计, 国内主要的储能锂电池企业订单量增速几乎都超200%以上,部分企业订单生产排期已经到2023年Q2 。部分头部电池供应商2023年释放的产能已在2022年Q2被下游客户锁定, GGII预计2023年一二线品牌储能电芯仍将处于相对紧俏的状态 。 中金公司分析认为,全球储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于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增加电力系统不稳定性,预期2023年全球风光装机迎来高增长,催生对储能等灵活性资源的需求, 看好2023年全球储能锂电池需求增长 。 公开资料显示, 储能锂电池按照终端应用领域可分为电力储能、户用储能(含便携式储能)、通信储能三大类 。其中电力储能包含发电侧、电网侧和工商业用户侧储能场合,储能在该领域主要配合电力调峰、辅助动态运行与可再生能源并网等;户用储能(含便携式储能)则主要服务于户用家庭和和户外运动、抢险等;通信储能主要指4G/5G等通信基站备电电源,用于防止断电、缺电事故发生对通信系统造成网络瘫痪、中断风险。 GGII预计, 到2023年,国内锂电池出货量将超1TWh ,同时带领上游电解液出货量向百万吨级别迈进。 整体来看,国内参与储能赛道的企业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为专注于储能领域的老牌锂电池玩家(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第二类为从锂电池其他赛道跨入到储能领域的玩家,第三类为市场新进入者 。 从竞争格局看, 宁德时代以24.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其次分别为比亚迪、韩国三星SDI、韩国LGES ,四家企业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合计份额接近70%。 国轩高科、亿纬锂能、鹏辉能源、派能科技也均位列行业TOP10 。 而从出货量增速来看, 2022年增速排名第一的为海辰储能,达40倍以上。亿纬锂能、远景动力、瑞浦兰钧、鹏辉能源排名第二档,增速在5倍-10倍之间。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赣锋锂电、中创新航位列第三档,增速达3倍-5倍。比亚迪、派能科技、新能安出货量增速达1倍-3倍 。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 2022年跨界储能上市公司包括永泰能源、美的集团、三一重工、ST开元、海能实业、ST龙净、明阳智能等 。 分析人士表示,中短期来看, 第一类老牌玩家仍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其渠道、品牌和产能优势短期难以撼动 ,尽管如此,由于储能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第二类和第三类玩家有望通过差异化的产品、聚焦于特定的细分市场以及产能的逐步释放, 有望冲击第一类老牌玩家的市场地位 。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GGII指出,2023年储能锂电池,尤其是大型280Ah储能锂电池供应商进一步增加,供应商产能稳步释放,明年全市场范围出现“一芯难求”现象概率不大,下游系统集成商的电芯采购压力有望稳步下降。 但产能快速释放也为明年带来储能锂电池产能过剩风险 。 三四线品牌及部分新玩家将有可能因为产品滞销发生产能过剩的问题。不具备产品性能持续升级或者产能品控接轨一二线的制造能力的上述玩家将会成为本轮储能发展周期中第一批被淘汰的企业。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