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SMM4月21日讯: 2020年7月-2023年3月中国钴原料进口 数据来源:SMM,中国海关 2023年3月未锻轧钴进口506金属吨(按99.8%品位折算),环比增加134%,同比上涨29%。2023年1-3月中国未锻轧钴进口总量0.1196万吨金属吨,同比增加12%。 受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外发布的关税调整方案影响,未锻轧钴自2023年1月1日起,进口关税降为0,这一政策的实施带动了未锻轧钴进口。3月份国内磁材厂减产情况较严重,但高温合金需求相较于1、2月份略有增加,在3月份国内电钴下游需求稍有好转的叠加效应下,未锻轧钴进口量较1、2月有所增量。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辛鑫 021-51595829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王一帆 021-20707914
SMM4月21日讯:终端市场走势仍较为稳定。近期随着锂盐价格的跌势逐渐放缓叠加部分外部情绪扰动,部分下游车企与储能厂商对碳酸锂关注程度有所加深,对电芯方面询单频率有所增加,但整体成交仍较为清淡,此外,近期电芯价格下探严重。近期下游市场,动力、储能端需求依旧疲软,但消费市场小幅回暖,对上游钴酸锂采购持续增量。主因下游618购物街节叠加苹果新机型即将发布备货带动。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SMM4月21日讯:本周隔膜价格持稳。当前隔膜市场走势偏弱,终端方面除钴酸锂市场外,动力、储能市场均恢复较为缓慢,多数厂商仍以专注前期订单为主,中小厂商开工仍相对较低,维持缓慢去库态势,预计后市价格仍将维持弱稳局面。 本周湿法基膜(5μm)价格为2.60-3.10元/平方米,较上周持平。湿法基膜(7μm)价格为1.70-2元/平方米,较上周持平。湿法基膜(9μm)价格为1.10-1.30元/平方米,较上周持平。干法基膜(16μm)价格为0.75-0.80元/平方米,较上周持平。湿法涂覆基膜(5μm+2μm)价格为2.97-3.67元/平方米,较上周持平。湿法涂覆基膜(7μm+2μm)价格为2.20-2.50元/平方米,较上周持平。湿法涂覆基膜(9μm+3μm)价格为1.68-2.40元/平方米,较上周持平。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2023 SMM (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 4月20日,为推动亚太地区新能源整车及产业链发展,亚太电动汽车产业联盟正式在上海车展揭牌。 据悉,该联盟由全球领先的综合性新能源科技企业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携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生态环境部、之江智慧场景研究中心、中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中国科学院物理材料研究所、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德国北威州国际商务署、奥地利商务署,以及10个国家政府组织联合发起成立。 亚太电动汽车产业联盟将立足亚太电动汽车产业链,协同各区域优质资源,通过紧密合作培育竞争新优势、壮大增长新动能、促进形成新业态、协力创造新价值,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创新及可持续发展。 未来,联盟还将联合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优势单位,致力于构建全球电动汽车技术创新发展生态圈,建成可持续、负责任、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电动汽车产业链。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威在成立仪式上表示,借助亚太电动汽车产业联盟的平台,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可以共商、共建、共享,共同打造电动汽车技术创新成果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同时,该平台也能够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及供应链“出海”,深度融入全球汽车产业中。欣旺达也将全力支持亚太电动汽车产业联盟发展,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更辉煌、繁荣的明天贡献更大力量。 之江智慧场景研究中心主任陶海青表示,为推动联盟行稳致远,亚太电动汽车产业联盟、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友会协同创新与产业联盟等联合在深圳前海共建“电动汽车产业链创新共同体”,“创新共同体”将重点支持联盟在电动汽车产业的全产业链布局、全应用场景推广、一体化运作、数字化提升,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共同打造“1+N+X”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创新共同体,形成国家电动汽车产业生态示范标杆。 据亚太电动汽车产业联盟相关人员介绍,联盟未来将围绕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促进电动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深度融合;打通产业链关键环节,促成产学研合作,开展行业共性技术攻关、标准研究与实施;引进国际高新技术和高水平人才,推进汽车人才教育培训的国际化等深入开展工作,搭建起国际一流的电动汽车技术创新发展生态圈。 同时,现场还举行了全球超快充技术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据悉,该实验室将通过政产学研结合,推动动力电池超快充技术研究和应用。 法国巴黎大区企业发展局、德国北威州国际商务署、瑞士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促进中心、奥地利投资国家促进局、爱尔兰投资发展局、加拿大驻深商务代表处、新加坡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中国科学院物理材料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高智新兴产业研究院、深圳市中小微企业发展研究院、通达汽车、运联智库等权威机构和政府组织共同参与协办此次活动。 SMM新能源大会来袭 看大咖们如何看后市! 伴随全球能源安全、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能源体系转型成为全球共识。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革命已经到来。为响应国家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双碳”战略,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动力电池产业发展。SMM将于2023年5月9-12日在湖南长沙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 本次大会主题“创新驱动发展 低碳引领未来”。大会由SMM主办,采取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大会拟邀请政、产、学、研、融、介、媒等方面重要嘉宾出席大会,大会设立高质量开幕式、新能源企业家鸡尾酒会、融通高科之夜、商务考察活动、投资促进交流会、主论坛、12个分论坛、3大闭门会、5大理事会、展览会、CLNB友谊赛、健康乐跑等重大活动。 在此,SMM诚挚邀请您出席本次大会,与行业大咖一起,共同把2023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打造成为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平台、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全球共襄的世界级盛会,为抢占世界新能源产业竞争制高点、引领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实现“双碳”目标、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点击了解并在线报名: 》 2023年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
4月20日,为推动亚太地区新能源整车及产业链发展,亚太电动汽车产业联盟正式在上海车展揭牌。 据悉,该联盟由全球领先的综合性新能源科技企业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携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生态环境部、之江智慧场景研究中心、中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中国科学院物理材料研究所、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德国北威州国际商务署、奥地利商务署,以及10个国家政府组织联合发起成立。 亚太电动汽车产业联盟将立足亚太电动汽车产业链,协同各区域优质资源,通过紧密合作培育竞争新优势、壮大增长新动能、促进形成新业态、协力创造新价值,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创新及可持续发展。 未来,联盟还将联合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优势单位,致力于构建全球电动汽车技术创新发展生态圈,建成可持续、负责任、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电动汽车产业链。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威在成立仪式上表示,借助亚太电动汽车产业联盟的平台,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可以共商、共建、共享,共同打造电动汽车技术创新成果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同时,该平台也能够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及供应链“出海”,深度融入全球汽车产业中。欣旺达也将全力支持亚太电动汽车产业联盟发展,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更辉煌、繁荣的明天贡献更大力量。 之江智慧场景研究中心主任陶海青表示,为推动联盟行稳致远,亚太电动汽车产业联盟、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友会协同创新与产业联盟等联合在深圳前海共建“电动汽车产业链创新共同体”,“创新共同体”将重点支持联盟在电动汽车产业的全产业链布局、全应用场景推广、一体化运作、数字化提升,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共同打造“1+N+X”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创新共同体,形成国家电动汽车产业生态示范标杆。 据亚太电动汽车产业联盟相关人员介绍,联盟未来将围绕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促进电动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深度融合;打通产业链关键环节,促成产学研合作,开展行业共性技术攻关、标准研究与实施;引进国际高新技术和高水平人才,推进汽车人才教育培训的国际化等深入开展工作,搭建起国际一流的电动汽车技术创新发展生态圈。 同时,现场还举行了全球超快充技术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据悉,该实验室将通过政产学研结合,推动动力电池超快充技术研究和应用。 法国巴黎大区企业发展局、德国北威州国际商务署、瑞士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促进中心、奥地利投资国家促进局、爱尔兰投资发展局、加拿大驻深商务代表处、新加坡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中国科学院物理材料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高智新兴产业研究院、深圳市中小微企业发展研究院、通达汽车、运联智库等权威机构和政府组织共同参与协办此次活动。
随着汽车新时代的到来,合资车独领风骚的黄金时代已成过去式。 “中国市场有力推动了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全球消费者都将从中受益。”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表示,“未来两三年,大众汽车集团的品牌将为中国市场带来多款电动车型,我们的目标是将在燃油车领域的成功延续到电动汽车领域,而在中国市场的强劲地位将提升集团在全球的竞争力。” 作为大众在华合作伙伴,上汽大众大众品牌营销执行总监傅强告诉记者,2025年燃油车和新能源市场会达到1:1的平衡点是我们对整体市场的判断,上汽大众或将在2027、2028的时候在销量结构上实现各50%的配比。“在智能化上,中国企业确实走在世界前列,所以我们为中国消费者进行特别的产品研发,未来推出的产品会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傅强表示,上汽大众可以提供燃油车、混动、及纯电三种动力系统的产品。 “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对电驱化产品和可持续发展的市场需求,日产汽车正在不遗余力。”已经三年未造访中国的日产汽车董事会成员、首席运营官(COO)阿西瓦尼·古普塔(AshwaniGupta)则坦言,在中国市场,我们三年前的想法是,会有从内燃机到e-POWER技术,再到纯电动技术的过程。但现在中国电动车比例已经超过30%,这意味着中国已经跨过一个转折点,“按照规划,到2026年日产汽车将在华推出7款电驱化车型,并且到2030年中国市场电驱化车型占比将达到80%。我们要通过软件定义汽车的方式,加速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转型。” 日系“三巨头”“两田”中的本田带来多款新能源产品,并发布了旗下概念车“e:NSUV序”等车型;丰田则迎来了两位新成员bZ系列SportCrossoverConcept和FlexSpaceConcept的全球首秀。按照规划,这两款两款纯电车型均将于明年导入中国市场。 “中国本田将在二轮、汽车和通用动力产品等全领域加速电动化。”据本田副社长青山真二介绍,在汽车领域,2027年之后,本田在中国推出的所有车型均为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不再投放新的纯燃油车型,“到2035年,中国将实现纯电动车销售占比100%。在中国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将为本田全球电动化赋能。” 与日系品牌相近,美系车代表上汽通用也加大了新能源车的产品投放。其中,全新上市的别克ELECTRAE5五座智电SUV首次亮相;雪佛兰通过首款Ultium奥特能平台纯电概念车FNR-XE,展现品牌的未来发展方向。而韩系车代表,北京现代不仅发布了首款智能家居SUV车型MUFASA,并且宣布了2023年转型向新计划。此外,神龙汽车及其旗下两大法系车品牌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的电动化转型战略也更加明晰——东风标致除408X上市外,代表其未来愿景的标致INCEPTION概念车也迎来了亚洲首秀,根据标致最新的“E-LIONPROJECT电动计划”,2025年全系车型将实现100%电动化,到2038年实现零碳排放;东风雪铁龙则带来了旗下凡尔赛C5X2023款、逸BEYOND,以及THEURBANCOLLËCTIF概念产品等亮相。 “这些主流合资正通过贴近中国消费者,为中国消费者开发新技术来进一步参与中国车市的电气化转型。”招银国际研究部副总裁白毅阳分析认为,在燃油车时代,合资车以其性价比、技术的先进性等与自主品牌形成了品牌落差,有绝对的垄断地位。但在电气化时代,引进全球车型并实现国产不再是合资品牌销量密码。“至少在中国市场,汽车新能源化和智能化已不可逆转,燃油车时代再大的基盘,都要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当初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倚重的是政府政策,如今则是消费者的自愿选择,市场环境、消费习惯都焕然一新。”履新后完成首次国际差旅的雷克萨斯国际总裁渡边刚感慨道,相比上一次来中国时,已明显感受到中国市场的巨变。“中国电气化普及速度非常快,我们必须赶上势头。”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被认为是下一代光伏技术极具前途的候选人,具有高效率和低生产成本,有可能彻底改变可再生能源产业。然而,现有的逐层制造工艺带来的挑战阻碍了该技术的商业化。 最近,香港城市大学(CityU)和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研究人员联合开发了一种创新的一步解决方案“涂层法”,简化了制造过程,降低了PSC的商业化障碍。 研究人员解释说,“在不牺牲设备效率的情况下,减少设备加工步骤的数量,将有助于降低工艺复杂性和制造成本,从而提高PSC的可制造性。” “我们开发了一种崭新的工序解决了制造的问题,我们仅须进行一个步骤的的涂层工序,即可一步到位,同时形成钙钛矿层及空穴选择层,从而获得了极佳的24.5%的太阳能转换效率,并为倒装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带来了特佳的稳定性。这有助于令这太阳能电池新技术向商品化向前迈进一步。”他们补充说。 通常,这制作工序涉及把太阳能电池的不同夹层,依次逐层沉积在彼此的上方。虽然这种方法在生产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它会导致一些问题,如制造成本增加、均匀性和可重复性不理想等,可能会阻碍其商业化。 为了提高PSCs的可制造性,上述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制造高效倒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新方法,其中空穴选择层和钙钛矿光吸收剂可以在单一的溶液涂层过程中自发形成。 他们发现,如果在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加入特定的磷酸或羧酸,在钙钛矿薄膜加工过程中,溶液会在氧化铟锡衬底上自组装。当钙钛矿结晶时,它们形成坚固的自组装单层,作为优良的孔选择接触。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单一的溶液涂层工艺不仅解决了润湿性问题,而且通过同时创建空穴选择层和钙钛矿光吸收剂来简化器件制造,而不是传统的逐层工艺。 新发明的PSC器件的功率转换效率为24.5%,即使在连续照明下以最大功率点工作1200小时后,仍能保持其初始效率的90%以上。其效率可与市场上类似的PSC相媲美。最新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自然能源》杂志上。 该合作团队还表明,新方法与各种自组装单层分子系统、钙钛矿成分、溶剂和可扩展的加工方法(如旋转涂层和叶片涂层技术)兼容。用新方法制备的PSC与其他方法制备的PSC性能相当。 研究人员说,“通过引入这种创新的方法,我们希望通过提出一种更直接的方法来制造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并有可能加速将它们推向市场的过程,从而为钙钛矿研究界做出贡献。” 未来,研究小组计划进一步探索自组装单层分子结构与钙钛矿前体之间的关系,以确定该技术的最佳自组装单层分子组,从而提高PSCs的整体性能。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被认为是下一代光伏技术极具前途的候选人,具有高效率和低生产成本,有可能彻底改变可再生能源产业。然而,现有的逐层制造工艺带来的挑战阻碍了该技术的商业化。 最近,香港城市大学(CityU)和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研究人员联合开发了一种创新的一步解决方案“涂层法”,简化了制造过程,降低了PSC的商业化障碍。 研究人员解释说,“在不牺牲设备效率的情况下,减少设备加工步骤的数量,将有助于降低工艺复杂性和制造成本,从而提高PSC的可制造性。” “我们开发了一种崭新的工序解决了制造的问题,我们仅须进行一个步骤的的涂层工序,即可一步到位,同时形成钙钛矿层及空穴选择层,从而获得了极佳的24.5%的太阳能转换效率,并为倒装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带来了特佳的稳定性。这有助于令这太阳能电池新技术向商品化向前迈进一步。”他们补充说。 通常,这制作工序涉及把太阳能电池的不同夹层,依次逐层沉积在彼此的上方。虽然这种方法在生产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它会导致一些问题,如制造成本增加、均匀性和可重复性不理想等,可能会阻碍其商业化。 为了提高PSCs的可制造性,上述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制造高效倒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新方法,其中空穴选择层和钙钛矿光吸收剂可以在单一的溶液涂层过程中自发形成。 他们发现,如果在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加入特定的磷酸或羧酸,在钙钛矿薄膜加工过程中,溶液会在氧化铟锡衬底上自组装。当钙钛矿结晶时,它们形成坚固的自组装单层,作为优良的孔选择接触。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单一的溶液涂层工艺不仅解决了润湿性问题,而且通过同时创建空穴选择层和钙钛矿光吸收剂来简化器件制造,而不是传统的逐层工艺。 新发明的PSC器件的功率转换效率为24.5%,即使在连续照明下以最大功率点工作1200小时后,仍能保持其初始效率的90%以上。其效率可与市场上类似的PSC相媲美。最新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自然能源》杂志上。 该合作团队还表明,新方法与各种自组装单层分子系统、钙钛矿成分、溶剂和可扩展的加工方法(如旋转涂层和叶片涂层技术)兼容。用新方法制备的PSC与其他方法制备的PSC性能相当。 研究人员说,“通过引入这种创新的方法,我们希望通过提出一种更直接的方法来制造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并有可能加速将它们推向市场的过程,从而为钙钛矿研究界做出贡献。” 未来,研究小组计划进一步探索自组装单层分子结构与钙钛矿前体之间的关系,以确定该技术的最佳自组装单层分子组,从而提高PSCs的整体性能。
当地时间周四(4月20日),福特汽车CEO吉姆·法利表示,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通过不断降价来提高销量,这反映了该公司面临的竞争压力和日趋老化的产品线。 法利指出,特斯拉的降价策略凸显了电动汽车市场跨界休旅车(crossover)和SUV领域的激烈竞争,特斯拉的Model Y在中国和其他市场面临多个对手。 跨界休旅车是一种以普通两厢掀背车底盘为基础,混合休旅车、掀背车等车型的部分特征。这种车型虽然非常像SUV,但排量通常要比较小、轮圈的设定也没有包含四驱能力,乘员也只有4到5人。 他补充称,有鉴于此,福特将把重点放在皮卡和货车等相对不那么拥挤的赛道。 法利表示,特斯拉快速调整价格的能力,以及它对压缩成本的高度关注是一种竞争优势,其他汽车制造商将不得不跟随它的脚步。 马斯克称特斯拉将继续降价 自年初以来,特斯拉在全球各大市场进行了多轮降价,以提振需求。虽然特斯拉奋力实现了销量的持续增长,但却是在建立在牺牲利润率的基础上。 美东周三公布的财报显示,特斯拉一季度总营收为233.29亿美元,同比增长24%;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5.13亿美元,同比下降24%;营业利润为26.64亿美元,同比下降26%;营业利润率为11.4%,上年同期为19.2%;自由现金流为4.41亿美元,同比下降80%。 尽管利润率受到侵蚀,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却不以为意,他表示,即便利润在短期内下滑,特斯拉也要继续降价追求销量,今年的交付目标为200万辆。马斯克认为,特斯拉甚至有可能降至零利润,因为在未来拥有全自动驾驶技术后,该公司能在软件和服务方面赚得更多。 然而,特斯拉股价周四大跌近10%,市值蒸发了500多亿美元,表明投资者对该公司未来的盈利前景充满疑虑。 特斯拉产品更新太慢? 特斯拉正准备推出一款代号为Juniper的新版本Model Y,但尚未公布具体细节。自2020年首次交付以来,特斯拉还没有对Model Y进行过重大的、明显的改版设计。 法利在谈到马斯克时表示:“我认为他会学到的是,产品的新鲜度非常重要。” 法利认为,马斯克似乎是模仿福特创始人亨利·福特的做法来打造特斯拉。福特于1908年推出了T型车,凭借低廉的价格,T型车的量产让汽车首次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走入了寻常百姓之家,美国也由此成为“车轮上的国度”。 在法利看来,亨利·福特通过T型车的量产创造了一个新的大众市场,而马斯克和特斯拉在普及电动汽车方面的贡献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法利同时指出,福特的历史也在给马斯克敲响警钟,亨利·福特未能及时对顾客的需求和新的竞争做出反应。 贯穿整个T型车的生产历程之中,鲜有较大的革新,原因是亨利·福特坚持认为,T型车是每一个人所需要与追求的,并拒绝他人改进的建议。 然而,福特当时的竞争对手却以更低的价格生产更加舒适与外观新颖的汽车,导致T型车不断丢失市场份额,最终其销量在1927年为雪佛兰公司所超越。
美东时间周四,特斯拉官网显示,特斯拉上调了Model S和Model X在美国的售价——尽管在年初至今的一系列降价之后,Model S/X的售价已比年初低约20%。 特斯拉的这番提价行动有些令人猝不及防:在本月初,特斯拉才刚刚下调了Model S和X的在美售价;而且就在本周三的财报电话会上,特斯拉CEO马斯克也才刚刚暗示市场,他还将继续加码这场电动汽车市场上的“价格战”。 就在市场预计特斯拉还将继续降价之际,特斯拉却意外提价。这是否预示其降价行动暂时进入中场休息? 特斯拉刚刚降价又提价? 自今年1月以来,特斯拉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大幅降价,包括在美国降价多达六次。 本月早些时候,特斯拉才刚刚将Model S和Model X两款车型的价格都下调了5000美元。几天前,特斯拉报告称,这两款车型的交付量在第一季度环比大幅下降了38%。 然而美东时间本周四,特斯拉官网显示,Model X售价上调至97490美元,上调幅度约2.6%;Model X Plaid版售价上调至107490美元。Model S售价上调至87490美元,上调幅度约2.9%;Model S Plaid版售价上调至107490美元。 这是今年以来Model X和Model S的首次涨价。据媒体统计,Model S/X之前已三次降价。不过,此次涨价幅度远远比不过此前的降价幅度,在本次涨价后,Model S/X价格相比年初仍然便宜了16%到23%。 持续降价已伤害特斯拉利润率 特斯拉的这一提价行为颇为令人意外。 毕竟在本周三的财报电话会上,特斯拉CEO马斯克才刚刚表示,在当前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特斯拉将销量增长放在利润之前。这表明他将继续加码“价格战”,有意继续降价以确保特斯拉的需求。 就在本周二,特斯拉才刚刚进行了最新一轮降价,其Model Y高性能版和长续航版都分别下调了3000美元,同时Model 3后轮驱动版售价降至39990美元。 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年初至今持续的降价行为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特斯拉的销量,但也对特斯拉的利润率造成了不小的伤害——这或许也是特斯拉决定暂时提价Model S/X的原因之一。 美东时间周三,特斯拉公布的财报显示,公司第一季度毛利率降至两年来最低,并且低于市场预期。财报发布后,特斯拉股价周四大跌近10%,华尔街多家投行纷纷下调了特斯拉的目标价。 目前,业界对于特斯拉发起的价格战持有不同评价。 美东时间周四,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表示,特斯拉正在开创一种更有活力的电动汽车定价方式,其他制造商必须效仿。 雷诺品牌首席执行官Fabrice Cambolive则表示,电动汽车降价将“扼杀”汽车的折余价值,特斯拉的降价行为是对电动汽车制造商竞争对手的“警告”。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