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在以TOPCon和异质结为主流推广技术的当下,隆基绿能(601012.SH)却正式确定以BC电池作为公司主要技术路线,这引起市场不小反应。在今日举行的半年度业绩交流会上,隆基绿能表示,未来大量产品都会走向BC路线。公司管理层在交流中认为,目前BC的技术路线已经成熟,相信它会逐步取代TOPCon。在接下来的5到6年,BC电池会是晶硅电池中的绝对主流。 目前,隆基绿能BC产能主要为30GW HPBC(高效复合钝化背接触技术)电池项目,并已于今年上半年投入量产。据管理层透露,目前新产线基本达到此前预期,预计今年底实现达产,目标每个月有2.2GW的产出,折合年化产能超过25GW,基本保证明年30GW的产出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BC是背接触电池的统称,除了现阶段主推产品HPBC之外,还包括多种技术分支,如HBC(异质结背接触)、TBC(隧穿氧化层钝化背接触)等。隆基在业绩会上表示,公司对三个方向都保持研究,并有相应的中试线数据。哪种路线最终会有更大的优势,还是要看各有竞争力。 由于BC电池采用正面无金属栅线设计,其在发电量上具备显著优势。以河南河北区域验证看,其单瓦发电量高于TOPCon大概2%-3%。良率方面,公司管理层透露,目前HPBC产线已经达到95%,虽然相比PERC而言还有一定差距,但公司判断认为,在93%以上就具备大规模连续生产的条件。未来,随着经验的积累,良率会继续提升。 但是,在另一关键指标,即成本方面,管理层在业绩会上未做公开,仅表示随着单线产量越来越大,良率持续提升,成本会越来越有竞争力。 在市场方面,据管理层透露,初期由于产能有限,主要面向欧洲和澳洲市场。不过,随着产能的快速提升,BC产品会面向全球销售,包括国内也将是重要市场。 在“后PERC”时代,此前隆基绿能的技术路线给外界的印象总是摇摆不定。去年,公司发布基于BC技术路线的HPBC电池,但是到年底,公司又转而宣布投资30GW TOPCon电池产能,该部分产能并将于明年一季度末达产。 随着隆基绿能正式宣布主推BC电池产品,也意味着在此轮高效电池技术比拼中,迎来重磅新玩家,BC电池将与目前市场主流TOPCon和异质结进入“短兵相接”。 交流中,隆基绿能也对未来行业发展做出预测。公司管理层认为,最多到明年年底,TOPCon的扩产基本就会告一段落,PERC电池随着TOPCon产能的快速扩张会逐步退出。之后,随着BC电池在市场上的出现,相信它会逐步再来取代TOPCon技术。 隆基绿能管理层也透露了未选择TOPCon技术路线的考虑。公司认为,TOPCon电池较PERC相比,效率提升幅度小,技术方面高度同质化,非常容易出现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的状态,甚至可能出现未赚钱就过剩的苗头。目前TOPCon的投资收益率还是低于PERC,明年上半年有400-500GW产能投向市场,很快进入相对过剩的状态。因此,公司判断认为,TOPCon的投资收益压力比较大。 管理层在交流中自信表示,隆基的HPBC是行业标志性的转型产品,它意味着过去高难度技术、价格昂贵的产品开始走向平价市场。此前,BC电池的发电性能优异,但是受限于技术难度高,成本不受控等因素,占据很小市场。据透露,明年公司推出的HPBC pro版本性能会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由于光伏板块在资本市场表现不佳,投资者担忧行业是否进入下行期。在交流会上,隆基绿能管理层认为,目前光伏行业并没有表现出下行的趋势,全行业的需求在稳定增长,是为数不多能够在万亿规模上持续高增长的行业。公司认为,作为一个万亿规模的产业,即使维持在15%-30%之间的增速,也是高景气的体现。
工信部9月5日举行工业稳增长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表示,新型储能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新兴领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基础环节,其以新型电池等产品为本体,辅以电源管理芯片、电力电子模块、能量控制系统、热管理系统以及机械件等部分而组成。随着全球加强绿色低碳转型,我国新型储能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2022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7.3吉瓦,同比增长200%,20余个百兆瓦级项目实现并网运行,是2021年的5倍。其中锂电池储能占总新增装机的97%,储能型锂电池产量突破100吉瓦时。同时,新型储能技术升级步伐加快,半固态锂电池、350安时以上大容量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加快量产步伐,先进储能电池产品循环寿命突破12000次。高压级联集成技术、模块化储能电柜集成技术、液冷储能解决方案等纷纷发布,有力支撑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 今年以来,相关产业持续向好态势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发展步伐,上半年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65%,光伏产品出口额达289亿美元;全国锂电池产量超过400吉瓦时,同比增长超过43%,其中储能型锂电池超过75吉瓦时。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新型储能产业,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下一步,我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型储能产品、技术创新发展与应用,促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统筹布局。 深入落实《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产品、重点终端应用、关键信息技术(光储端信)融合发展,加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统筹规划,从供给侧和制造端提升产业水平。 二是推动技术创新。 持续实施《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引导产业有序发展,提升先进产品供给能力,统筹资源支持新型储能产品、光储融合项目等攻关突破,推动锂电池、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新型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提升产业韧性。 持续实施《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推动上下游供需对接,支持新型储能电池拓展应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四是加强安全保障。加快《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 安全要求》等标准制修订,持续落实《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会同相关部门将锂电池有关强标检测纳入全国质量督察考核内容,促进产品质量提升。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如何推动机械、汽车、电力装备、电子信息制造业等四行业稳增长?这场发布会值得关注!
由于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下降,7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也随之下滑。 根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数据,2023年7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57.7GWh,环比下降12.4%,同比增长43.2%。1-7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362.9GWh,同比增长49.2%。 7月宁德时代装机量20.9GWh,虽然环比下降18.4%,但仍然遥遥领先独占鳌头。相比6月,7月榜单最大的变化是,比亚迪再次超越LG能源夺得亚军,而中创新航超过SK On跻身全球动力电池榜前五。 7月在全球动力电池TOP10中仍然有6家中国企业上榜,市占率达64.8%,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环比增幅来看,中创新航、国轩高科和欣旺达均实现环比上涨,其中,中创新航环比增幅最大达21.4%。而其余7家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受特斯拉销量下滑影响,LG能源环比下降最大达29.7%。 环比市占率方面,宁德时代、LG能源、三星SDI和亿纬锂能的市占率均出现环比下滑,其中受制于国内多数车企销量的下滑,宁德时代环比下降2.53%。而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等市占率均就有上升,其中比亚迪增长1.8个百分点,中创新航增长1.5个百分点。 同比增幅来看,在10家企业中,仅国轩高科同比出现下降。而亿纬锂能、中创新航、比亚迪、宁德时代、LG能源等9家企业均实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亿纬锂能同比暴涨超1倍,跻身榜单第九。 同比市占率方面,LG能源市占率提升最大达1.81%,其次是中创新航1.54%和宁德时代1.21%。而日韩企业除了LG新能源外,松下、SK On、SDI市占率均有下降,中国企业国轩高科和欣旺达均出现下滑。 1-7月,宁德时代同比增长54.4%,是全球电池供应商中唯一占据35%以上市场份额的企业,稳居全球第一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开始进军海外市场,在欧洲和北美地区同比增长了近2倍。宁德时代的电池搭载在特斯拉Model 3/Y、MG ZS、MG-4、Aion Y、NIO ET5等中国内需市场主力车型上,持续保持高增长势头。 比亚迪通过自给自足,以价格竞争力优势在中国内需市场获得很高人气,今年前7月,同比实现超90%的增长。最近以中国以外的亚洲及欧洲地区的主力车型Atto 3(Yuan plus)为中心扩大了占有率。 三星SDI同比实现31.6%的增长,其得益于Rivian R1T/S、宝马i4/7/X、奥迪E-Tron销量的持续增长。由于现代IONIQ 5、起亚EV6、奔驰EQA/B的强劲销量,SK on同比增长16.6%。LG能源方面,特斯拉Model 3/Y、大众ID.3/4、福特Mustang Mach-E等全球畅销车型的销量持续好转,创下了国内三家企业中最高的增长率(同比增长53%)。搭载LG能源的现代IONIQ6和科纳(SX2)在海外的销售有望扩大,预计今后LG能源的增长势头将持续增长。 松下是日本企业中唯一进入前10名的企业,1-7月装机量为26.6GWh,同比增长38.5%。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Model Y销量的强劲增长,带动了松下的增长势头。而随着新款特斯拉Model 3的推出,松下的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写在最后:7月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淡季,随着8月中国汽车市场的回暖,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也将上涨。可以预见的是,8月宁德时代的市占率有望再次提升,冠军宝座无人能撼,而比亚迪和LG能源将争夺亚军位置,榜单后三位将由中国企业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欣旺达互相角逐。
中国储能网讯:据businesskorea报道,当地时间9月4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全球最大汽车展IAA Mobility 2023上,三星SDI首次展示了磷酸铁锰锂(LMFP)电池,该电池在磷酸铁锂(LFP)正极材料中添加了锰。 三星SDI一直专注于生产高镍三元电池,现在这款高性能电池瞄准磷酸铁锂市场。车用磷酸铁锂电池由中国企业主导,占据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越来越多地被特斯拉、现代汽车、大众和梅赛德斯-奔驰等品牌使用。 传统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制造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但能量密度低,导致行驶里程较短。注入锰的磷酸铁锂电池克服了这些限制,并作为一项突破性技术而受到关注。在相似的价格下,它可以将能量密度提高约15-20%。 此外,三星SDI还推出了一种新的“侧面电池”外形尺寸,将电池单元的正极和负极端子从顶部和底部转移到侧面。这种设计允许在顶部和底部添加冷却系统,从而增强热安全性。
【两部门:统筹资源加大锂电、钠电、储能等产业支持力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其中提出,落实《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及各项细则,落实集成电路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协调解决企业在享受优惠政策中的问题。着力提升芯片供给能力,积极协调芯片企业与应用企业的对接交流。面向数字经济等发展需求,优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布局并提升高端供给水平,增强材料、设备及零配件等配套能力。统筹资源加大锂电、钠电、储能等产业支持力度,加快关键材料设备、工艺薄弱环节突破,保障高质量锂电、储能产品供给。 【天能股份:目前公司拥有锂电产能7GWh 预计今年年底达成14GWh】 天能股份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目前公司拥有锂电产能7GWh,预计今年年底达成14GWh,公司后续产能将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逐步释放。目前,公司已具备300兆瓦时的钠离子电池电芯和模组产品的专线生产供货能力。 【天齐锂业:从中长期来看,公司认为锂行业基本面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向好】 天齐锂业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产品的终端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汽车和船以及储能市场。公司看到,欧美国家愈发重视锂资源,从速度、规模、强度三个维度来看,目前全球锂行业正在进入行业发展的上升期。总的来说,尽管锂价存在周期性的价格波动风险,但下游终端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与船和储能产业未来的高成长预期、有关政策的倾斜是客观存在且可合理预期的,因此从中长期来看,公司认为锂行业基本面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向好。 【锂业巨头雅宝接近以43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锂业公司Liontown】 澳大利亚锂业公司Liontown Resources Ltd. 9月4日宣布,愿意支持全球最大锂生产商雅宝(Albemarle)发出的66亿澳元(43亿美元)新收购要约。Liontown周一表示,雅宝将每股现金出价提高至3澳元。 》点击查看详情 【天津:优化汽车购买使用管理 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天津市贯彻落实<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具体举措分工方案》。其中提到,持续优化天津市小客车调控措施,延续年度增投计划,合理调整指标配置额度及方式,满足市民用车需求。研究编制天津市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实施方案。按照适度超前原则,重点在居民小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国省干线公路沿线、交通枢纽等公共停车区域以及物流集散地配建公共充电设施。继续加大小区公共充电桩建设力度。2023年累计新增各类充电基础设施不少于1万台。鼓励适合农村使用的电动商用车、乘用车销售,开展汽车试乘试驾、知识讲座、团购优惠、保险减免等活动,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乘联会:预估8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80万辆 同比增长27%】 乘联会综合预估8月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80万辆,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9%。今年以来累计批发508万辆,同比增长39%。 相关阅读: 【SMM分析】“碳”“氢”转化现象频出 后市供需表现如何 【SMM分析】浅析江西省发布新能源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推动回收行业发展 本周钴系产品跌势放缓 印度将启动钴锂等100个关键矿块拍卖【SMM周度观察】 【SMM分析】格林美半年报披露 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同比增长 7.75% 【SMM分析】国内历年阶段性锂电回收政策概况 【SMM分析】华为Mate60系列突击发售 数码市场或将迎来消费热潮 【SMM分析】特斯拉Model 3焕新版官宣!或刺激潜在购车需求? 【SMM分析】特斯拉联合创始人创立的回收公司完成超10亿美元的D轮融资 【SMM分析】碳酸锂行情一周速览 【SMM分析】原料市场推涨情绪较浓 负极价格暂时维稳运行 【SMM分析】2023年六氟行业洗牌上半场 多家上市公司业绩相继披露 【SMM分析】车市8月战报公布!理想同比翻6倍小鹏汽车回暖曙光已现? 【SMM分析】国内历年阶段性锂电回收政策概况 【SMM分析】8月电池行业PMI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 基本符合预期 【SMM分析】2023年9月全国峰谷电价差汇总! 【SMM分析】从容百全球战略发布会看磷酸锰铁锂的市场情况 【SMM分析】格派电钴成功挂牌中联金 【SMM分析】中国汽车的崛起--比亚迪首次跻身全球十大汽车制造商之列 【SMM分析】江西一家锂盐厂宣布9月检修 目前锂价对锂盐厂心态影响如何? “金九银十”临近 锂电池、汽车零部件、新能源车等板块爆发【热股】 一度跌停!碳酸锂期货创上市以来新低 关注“金九银十”需求恢复【SMM分析】 【SMM分析】磷酸铁锂(LFP)上市公司2023H1半年营利情况汇总及分析(不断更新中) 【SMM分析】负极产能持续扩张中 碳一“集成人造SEI膜负极材料”正式投产 【SMM分析】美国得州电网运营商连续四天要求居民减少能源使用 【SMM分析】又一锂电企业今日投产! 电解钴价连跌6日 腾远钴业称当前钴价已接近矿山成本【SMM周度观察】 【SMM分析】从浙富控股上半年营利双增 浅析国内危废企业逐渐显现布局锂电回收再利用的跨赛道发展新战略 【SMM分析】7月六氟磷酸锂出口数量达2023吨 海外电解液市场产能现状分析 【SMM分析】亿纬锂能2023半年报公布 实现营业收入229.76亿元
安纳达(002136)消息显示,日前,公司控股孙公司铜陵安轩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5万吨/年高性能磷酸铁项目建成并进入投产阶段,产品已得到客户认证和使用。 据介绍,安轩达是安纳达控股子公司铜陵纳源和合肥国轩科宏共同投资设立的合资公司,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5000万元,双方均以现金出资,铜陵纳源出资额9750万元,占比65%;合肥国轩科宏出资额5250万元,占比35%,主要从事磷酸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该项目投产后,将根据装置运行情况进一步优化,使装置尽快稳产达产。 该项目达产后,安纳达磷酸铁总产能增加到15万吨/年,市场供货能力得到增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行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另据安纳达2023年半年度报告,公司控股子公司铜陵纳源主要生产产品磷酸铁,磷酸铁是制造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也可用作催化剂和制造陶瓷。公司作为老牌磷酸铁生产企业,自2013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磷酸铁的研发、生产、销售,并储备有多项磷酸铁工艺专利技术。数据显示,公司累计拥有磷酸铁生产研发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上半年,公司有3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已受理。
企查查显示,近日,福田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凯,注册资本2亿元,经营范围包含: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池销售;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二手车经纪等。 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宁德时代(300750)、福田汽车(600166)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均为50%。
9月1日,欧洲斯洛伐克电池制造商InoBat在官网发布新闻稿,宣布与国轩高科于8月23日在合肥签订投资协议,国轩高科已收购其25%的股权。 图片来源:InoBat官网 资料显示,InoBat是一家从事电池开拓性研发、制造、回收的电池制造商,致力于为乘用车、商用车、赛车和航空航天设备提供通用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该公司以循环方式制造电池的绿色生产理念,通过“从摇篮到摇篮”的电池供应链创新解决方案,得到得到Rio Tinto、Amara Raja、Ideanomics、世界银行的国际金融公司等战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支持,其原始赞助商是IPM集团、Avanea和Across。 此外,InoBat已经获得了欧盟资助项目——公共欧洲利益的重要项目(IPCEI)下的研发资助,并得到了斯洛伐克政府的额外支持。 对于此次合作,国轩高科创始人、董事长李缜表示,希望国轩高科与InoBat共同扩大其电池的全球影响力,同时还期望不仅与InoBat合作,还能与欧洲及全球其他知名企业展开合作。通过共同努力,目标是开发和制造能够进入欧洲无数家庭的电池。 今年2月,国轩高科曾发布消息,公司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与欧洲电池制造商InoBat签署谅解备忘录。从协议来看,双方将在生产制造、技术研发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探讨。 在电芯制造领域,双方将共同探索以合资形式建设40GWh电芯及Pack工厂。技术合作领域,将基于双方各自在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领域的优势展开合作。储能领域,将基于InoBat在斯洛伐克现有工厂,共同探索开展储能电池生产的潜力,以尽快开拓欧洲市场。 双方还将在电池技术创新、欧洲本地化生产及电池的循环回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探讨;还致力于在设施运营方面建立技术与商业合作,并共同探讨生产废料和报废电池循环再生产的可行性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国轩高科去年表示,计划到2025年将三分之一的产能转移到中国以外,以满足电动汽车制造商和储能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当前,该公司正在美国密歇根州建设一座价值23.6亿美元的工厂,并正考虑在摩洛哥建立一家电动汽车电池厂。 据国轩高科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39亿元,同比增长76.4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223.75%。 其中,公司海外销售占比大幅增加,今年上半年海外业务销售收入为30.62亿元,同比增长296.74%,已大幅超过2022年全年的海外营收规模;海外业务营收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从2022年上半年的8.94%提升至目前的20.09%。 上半年,国轩高科除了与InoBat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探索开拓欧洲市场外,还与易捷特战略合作,进入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供应商体系并供货;同越南车企VinFast共同打造越南首个磷酸铁锂电池制造工厂,加快布局东南亚市场;与印度TATA、泰国Nuovo Plus、日本爱迪生能源等知名海外公司进行战略合作。 此外,国轩高科在欧美、东南亚、南美等地区新一代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生产线以及在印尼、阿根廷、美国等地的原材料基地逐步走向落地。今年6月,摩洛哥投资与出口发展局表示,国轩高科拟于当地建100GW电动汽车电池厂,投资额达63亿美元。 来源:集邦锂电整理
在我国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科创板公司以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引擎”。从已披露的2023年半年度报告来看,新能源板块多数企业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 据上交所官网显示,今年上半年,在科创板公司中,新能源行业增幅领先,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 其中,多数光伏企业发展迅猛,组件、逆变器类相关企业业绩表现尤为亮眼;动力电池产业链则业绩分化较为明显。 ▍光伏领域组件、逆变器类企业业绩亮眼 《科创板日报》记者通过星矿数据梳理发现,2023年上半年,在16家光伏产业链相关企业中【注:根据申万行业(2021,仅A股)——光伏设备分类】,多数企业均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其中,组件、逆变器类企业业绩表现颇为亮眼。 具体来看,营收方面,晶科能源以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36.24亿元位居榜首。得益于全球化布局,该公司H1共向全球销售光伏组件约30.8GW。 净利润方面,大全能源以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4.26亿元“登顶”。不过,受硅料价格回调影响,大全能源上半年营业收入、净利润下滑明显。该公司H1实现营业收入为93.24亿元,同比下滑42.93%;净利润为44.26亿元,同比下滑53.53%。 今年上半年,晶科能源、阿特斯、天合光能三大光伏组件龙头净利润均呈现翻倍式增长,分别达324.58%、321.75%、178.88%。 在逆变器环节,今年上半年,固德威实现净利润为7.41亿元,同比增长1256.20%。这主要由于该公司持续拓展境内外光伏市场,产品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 有着“微逆双雄”之称的昱能科技、禾迈股份上半年出货量增长、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业绩表现也颇为亮眼。 从业绩增速来看,7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其中,光伏支架领域企业中信博在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约为0.98亿元,同比增超83倍。这主要由于报告期内,光伏集中式地面电站市场新增装机需求旺盛。 研发投入方面,晶科能源今年上半年投入研发费用8.21亿元;天合光能今年上半年投入研发费用8.18亿元,紧跟晶科能源之后。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行业周期性库存消耗叠加新增产能释放,国内多晶硅供给量大幅增加,进而导致多晶硅价格快速回落,硅料企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净利润下滑较为明显,出现产业链利润向组件、电池环节转移的趋势。 集邦咨询统计称,今年上半年,产业链价格整体进入下行通道。6月底硅料价格基本触底,硅料、硅片价格暂时止跌。“硅片环节单月无论有效产能,亦或产出,仍显著高于下游电池和组件环节。即使下半年需求爆发,硅片环节仍有大量待释放新产能,市场仍将处于供过于求的态势,后期硅片价格仍有回归下行的风险。” ▍动力电池产业链业绩分化较为明显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统计,在22家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中【注:根据申万行业(2021,仅A股)——电池分类】,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动力电池产业链业绩分化较为明显。其中,共6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其中,天能股份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215.58亿元,同比增长25.14%;净利润为10.92亿元,同比增长45.21%;研发费用为7.73亿元,同比增加16.32个百分点。该公司H1营收、净利、研发费用,在22家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中均位居榜首。报告期内,其铅蓄电池业务收入及毛利率增长。 今年上半年,受碳酸锂价格大幅波动影响,锂电产业链上游企业的业绩相对承压。 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容百科技、厦钨新能、长远锂科、振华新材、万润新能、芳源股份、帕瓦股份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其中,万润新能上半年净亏损8.39亿元。对此,万润新能方面解释称,主要由于报告期内,上游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大幅下降,以及下游客户去库存导致产品需求放缓,该公司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下降,产品毛利率大幅降低,同时计提存货跌价损失所致。 设备端方面,今年上半年,先惠技术、杭可科技、信宇人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15.56%、97.13%、94.85%,业绩表现颇为亮眼。 从业绩增速来看,3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其中,得益于产品销售量同比增加,派能科技上半年净利润为6.93亿元,同比增长162.91%。 今年上半年,珠海冠宇实现净利润为1.40亿元,同比增长125.06%。对此,珠海冠宇方面表示,主要由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升、原材料市场价格下降、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减少、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生产运营效率等因素综合影响。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锂电产业链部分产能规划出现波动。 其中,今年6月,珠海冠宇发布公告称,终止募投项目“重庆锂电池电芯封装生产线项目”。 在宣布即将易主国资广州工控集团后,孚能科技也对于原募投项目的建设方案进行了相关调整。今年8月7日,孚能科技发布公告称,拟终止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投项目中的“高性能动力锂电池项目”,并将该项目剩余募集资金投资于新项目“赣州年产30GWh新能源电池项目(一期)”和“年产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实施地点分别为赣州、广州。 回看今年上半年,碳酸锂价格曾走出一波“过山车”行情:今年1月起锂价受多重因素影响,迅速下挫,从曾经的60万元高点一度跌破18万元,之后在5月开启反弹。 有不少业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未来碳酸锂价格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另有分析人士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由于市场需求、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碳酸锂价格可能出现波动。”
从本周二开始,欧洲规模最大的德国国际车展(IAA)将正式揭幕,本土作战的全球营收第一大车企——大众汽车集团也赶在大会开幕前对电动化转型、公司前景和“钱景”做出了一番积极的展望。 接过集团CEO位置正好满一年的奥利弗·布鲁默(Oliver Blume)在德国车展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大众集团正在取得良好的进展,而且要比计划更快 。在布鲁默去年上任之初,就发布了名为 “十点计划” 的战略框架,大众集团也表示,过去一年里在新战略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关键进展,包括重新设计平台战略、与本土合作伙伴推进“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等。 当然,对于2022年营收达到2792亿欧元的传统汽车巨头,股民们最关心的问题依然是公司在电动车领域的投资,能否捍卫住行业地位,以及盈利能力的前景展望。 未来大众电动车架构展望:能效增强、规模效应显现 作为规模化量产的核心,汽车架构平台决定了车企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大众集团周一表示, 从2020年开始,基于大众“模块化电动驱动矩阵”(简称MEB)平台,集团旗下5个品牌至今已经交付110万辆纯电动车 。从参数方面来看,大众旗下纯电车ID.7的续航已经能达到700公里。 大众预期,从2025年开始增强版的MEB+平台将会问世,届时 续航里程和能效将进一步提升10% 。通过集团与Cell2Pack合作推出的“统一电池”,该平台的 百公里加速将低于5秒 ,同时 快充时间也能压到20分钟以内 。更重要的是,届时大众、斯柯达、Cupra将推出一批入门款MBE+车型,价格能够压到 2.5万欧元以内 (约合人民币19.6万元)。 与此同时,大众也将在2024年推出集团第二个电动车模块化平台——与奥迪、保时捷一同开发的“高端电动平台”(PPE)。奥迪Q6 e-tron将会是这个平台的首发车型。 作为大众的中期计划,集团未来将转向 “可拓展系统平台”(SSP) ,这也将是集成大众集团电子和电气架构的单一未来支柱。大众积极展望称,未来所有大众品牌和部门的超过4000万辆车都将依托SSP平台。届时智能平台的概念能够依据每个细分市场灵活定制车辆,同时能够确保品牌差异化。大众预期,与MEB相比, SSP的投资和研发成本预期可降低30%左右,从而使大多数电动车能够达到与传统动力车型相同的利润率 。 大众透露,就在福特采用MEB平台后, 大众集团也正在与印度马恒达积极推进合作 ,印度车企想要在自己的车型中使用MEB平台的关键组件。 电池依然是降成本的重点 与许多竞品不同,大众集团通过设立电池公司PowerCo,将整个电动车电池的开发和生产完全保留在集团内部,这也被视为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的关键点。 大众披露,通过“统一电池”、标准化电池工厂、干式涂层等创新技术,以及不含镍、钴的低成本电池, 现在的“统一电池”成本较第一代MEB平台车型下降超过50% 。 在周一面对“如何应对全球电动车市场竞争”的问题时,布鲁默表示,竞争本身也有积极的一面,有助于大众不断取得进步。在生产成本方面,随着电动车市场的快速扩大,大众集团也有实现规模效应的大好机会。而且大众集团也在生产“统一电池”,这项技术有望降低最多50%的成本,将是大众旗下所有品牌的重要优势。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