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

  • 【SMM分析】磷酸铁锂厂招标Q2磷酸铁8400吨    调价基准参考SMM磷酸铁价格

    SMM4月24日讯: 近期,蜀能矿产就2024Q2的磷酸铁采购进行招标,价格的调整变化以SMM磷酸铁价格为基准。 蜀能矿产本次招标的数量8400吨,符合金属颗粒物要求且进入到比亚迪体系的磷酸铁供应商适合投标。 分三个标,比例分别为60%、30%和10%。 招标要求如下: 合同执行期内价格不锁定,具体调价方式为, 以 上海有色网磷酸铁(全国)4月度均价为基准价 ,波动比例超出5%,磷酸铁成交价进行同比例对应调整。 SMM磷酸铁价格,2024年4月1日-4月23日 半年内磷酸铁价格趋势 附招标说明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75吕彦霖,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周致丞021-51666711

  • 【SMM数据】3月六氟磷酸锂进出口数据

    SMM4月23日讯: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3月,中国六氟磷酸锂累计出口量为 2202 吨,同比上升约 42.0 %。其中,中国六氟磷酸锂累计进口量为 0 吨,累计同比下降约 100 %。 出口方面,2024年3月中国六氟磷酸锂出口量为 2202 吨,较2月环比上涨约 75.9 %,同比上涨约 42 %。 进口方面,2024年3月中国六氟磷酸锂进口量为 0 吨。较1月环比下降约 100 %,同比下降约 100 %。 总体而言,国外需求在逐步上涨,国内因六氟磷酸锂厂家的增加和原有产能扩产等因素,使得这月对进口需求为0。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42(或加微信如下)任晓萱,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 560GW TOPCon 谁将是下一个“霸主”?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总有一些企业因未能及时把握时代脉搏而黯然陨落,当然,同时也会有新兴企业凭借对技术趋势的敏锐洞察和明智抉择,快速崭露头角,实现惊人崛起。 “不求变革,则被淘汰”,市场永远欢迎具备实力的竞争者,这一规律在光伏二十余年的波澜壮阔的历程中,得到了生动地诠释。 技术迭代下的三次格局之变 纵观光伏产业发展史,就是一部技术变迁史,每一轮技术的更迭与演进,都如同一次深刻的洗礼,不仅重塑了原有的竞争格局,更催生了新的行业领军者。 时间回溯到2008年,彼时无锡尚德、英利、赛维LDK等光伏巨头相继扬帆海外,成功上市,中国光伏产业已近千家,占据世界光伏产业的半壁江山,一时风光无两。 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三头在外”的隐患,特别是多晶硅,其价格从45美元/kg一度飙升到500美元/kg,让国内企业一度陷入高成本、低利润的困境。 转折出现在2009年,保利协鑫果断引入冷氢化工艺,将多晶硅环节单位电耗从原来的150度/公斤以上,下降至约60度/公斤,推动了冷氢化工艺成为全行业通用工艺。 在这一变革中,彻底奠定了晶硅主导地位,协鑫科技更是凭借这一技术突破,击败了德国硅料霸主瓦克公司,一举拿下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登顶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 时间来到2013年,光伏领域的技术变革再度掀起波澜。在这一波技术变革中,单多晶两种技术路线成为各大光伏巨头争夺市场份额、比拼技术实力的主战场。 2014年,隆基率先攻克RCZ单晶生长技术产业化难题,并一举打破海外厂商对金刚线技术的垄断,再加上PERC电池技术引入,使单晶技术的降本优势更加明显。2019年,单晶硅片市场占比首次超过多晶,彻底奠定了单晶引领行业格局。 众人皆知,在这场单多晶技术的拉锯战中,行业格局再次被重写,隆基作为最主要的力推者,成为新的行业龙头。 进入2020年,光伏产业步入新一轮的技术迭代期。面对p型迈向n型变革的十字路口,究竟哪项技术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下一代技术?又有哪家企业能够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洞察力,崛起为新的行业龙头?这一切似乎仍充满未知和悬念。 谁是下一代“霸主”? 回顾过去两年间,TOPCon、HJT、XBC三大技术均有拥趸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就各技术路线的进展而言,n-TOPCon电池技术已经实现了率先突围。 这一趋势在市占率上得到了直观体现。据第三方咨询机构分析,截至2023年底,TOPCon电池产能已达560GW,市场占有率约为24%,预计至2024年,其市占率将跃升至85%左右。 而随着TOPCon成为主流技术路线,光伏行业的竞争格局也迎来了新的变革,一场新的排位赛已经开启,谁能成为行业“新王”?从2023年TOPCon组件出货来看,“第一军团”或已浮出水面。 而这其中,晶科能源是当之无愧的TOPCon领跑者。早在2022年,当众多企业还在对新技术持观望态度时,晶科能源已经果断地押注于TOPCon技术,并倾注大量资源进行研发与量产。截至目前,晶科能源持有330多项TOPCon授权专利,是拥有TOPCon技术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 同为四大巨头的晶澳科技也早在2013年便开始着手TOPCon技术研发,2022年Q2晶澳科技TOPCon电池实现量产,同年推出首款n型组件——DeepBlue 4.0 X,目前最新n型产品DeepBlue 4.0 Pro,已经将最高组件功率刷新至635W,组件效率达到22.8%。 从正泰新能源剥离的正泰新能则轻装上阵,在n型布局与发展的速度同样令人瞩目。2022年4月,正泰新能发布ASTRO系列TOPCon组件新品;7月,海宁基地TOPCon电池、组件产品下线……到2023年底,正泰新能电池产能53GW、组件产能55GW,其中TOPCon 占比81%。 此外,同样受益TOPCon实现高增长,并跻身行业榜单前列的,还有一道新能、中清光伏等一众新兴企业。 一道新能自成立之初即专注于TOPCon技术方向,并建立国内第一条TOPCon产品研发生产线,且曾在8个月内连续3次创造大面积TOPCon电池的开路电压与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量产TOPCon 4.0 plus高效电池效率突破26.55%,这些技术成就让一道新能迅速站稳脚跟,并进入全球光伏组件企业TOP榜单。 中清光伏表现同样表现抢眼,短短三年便闯入全球组件企业出货榜单,跻身TOPCon领域第一梯队。中清光伏迅速崛起的背后,一是其核心团队在光伏领域积累深厚,推出“先锋系列”产品矩阵完美契合市场需求。二是产能提升迅速,中清光伏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了七大制造基地,电池片、组件产能规划分别达83GW、39GW,目前已有11GW电池和17GW组件的产能成功投产。 而凭借高效的产品和大规模增长的产能,中清光伏迅速与各大央企、国企建立了深度密切的合作关系,仅与国家电投合作中,2023年至今已超过2GW。 显然,在技术更迭中,押注TOPCon企业似乎取得了暂时领先,成为下一代“霸主”有力的竞争者。但不同技术路线狭路相逢,仍未分出胜负,这场渐进白热化竞技,究竟谁能胜出,谁被淘汰,尚需时间的验证。

  • IEA:今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仍将强劲增长

    当地时间周二(4月23日),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尽管一些市场面临经济逆风,但电动汽车销量仍将在2024年强劲增长。该机构同时指出,电动汽车价格的可负担性和充电基础设施将是未来销量实现增长的关键。 IEA在其《全球电动汽车展望》中表示,预计今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将达到1700万辆,在全球销售的所有汽车中占比超过五分之一,相比之下,全球去年共销售了1400万辆电动汽车。 (2012-2024电动汽车销量,来源:IEA) 根据IEA的预计,中国今年将贡献半数以上电动汽车的销量,达到1000万辆。 报告称:“利润微薄、电池金属价格波动、高通胀以及一些国家逐步取消购买激励措施,引发了人们对该行业增长速度的担忧,但全球销售数据依然强劲。” IEA援引数据称,今年一季度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到了340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这一数字与2023年一季度的增速持平,但它是在车辆基数更大的基础上实现的。 该机构指出,今年全球一季度的电动汽车销量相当于2020年全年的总销量。 IEA预计,电动汽车在汽车总销量中所占的比例将因地区而异,在美国约占九分之一,在欧洲占四分之一,而在中国则接近一半。 该机构表示,乘用车销售前景普遍疲弱,以及一些国家逐步取消补贴,阻碍了电动汽车在欧洲的普及。 报告称,与传统汽车相比,价格的可负担性仍是电动汽车行业增长的关键,不同地区的电动汽车价格也有很大差异。 在欧洲和美国,内燃机汽车仍然比电动汽车更便宜,而在中国,去年销售的电动汽车中有近三分之二比传统汽车便宜。 IEA表示,随着电池价格下降、竞争加剧以及汽车制造商实现规模经济,电动汽车普遍变得越来越便宜。它同时指出,在某些情况下(经通胀因素调整后),2018年至2022年期间电动汽车价格陷入停滞,甚至略有上涨。 该机构补充称,如何使充电基础设施跟上电动汽车的增长也是一个关键挑战,到2026年,充电网络需要增长6倍。

  • 2024年3月磷酸铁锂出口总量142吨 累计同比增加近46%【SMM分析】

    SMM4月23日讯: 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3月中国磷酸铁锂出口量142吨,环比增39%,同比增加46%。 2024年3月磷酸铁锂出口均价9877.9美元/吨,环比增加17%,同比下滑62%。 2024年3月海关总署进口数据中,磷酸铁锂出口量第一省份为青海省94.35吨;江苏省位列第二,出口量32.62吨;排名第三是广东省,出口量仅为7.2吨。 2024年3月在磷酸铁锂出口国别数据方面,排名第一的国家是韩国,出口至韩国磷酸铁锂总量为68.49吨;第二名为法国,出口至法国磷酸铁锂总量为43.2吨;第三名为中国台湾,出口至中国台湾省磷酸铁锂总量为18.6吨,另还有出口目的地为日本、美国、挪威、印尼、英国、德国、俄罗斯、阿联酋、印度、意大利等。 2024年3月磷酸铁锂进口数据方面,3月总进口量0.4吨,仅有上海市进口来自中国台湾省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SMM认为,从磷酸铁锂正极出口价格变化来看,出口也会跟随碳酸锂价格而变化。全球磷酸铁锂材料产能主要集中在国内,海外磷酸铁锂产能尚未完全布局,主要依赖国内提供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陆续已有中国企业出海建电芯厂、材料厂等,之后未来几年,随着海外磷酸铁锂正极与材料产能投放,海外磷酸铁锂产能将会有所增量。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韩欣桐 021-51666908  

  • 【4.23锂电快讯】发改委价格检测中心称今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价普遍下跌 | 财政部将实施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工作

    【财政部:近期将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实施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工作 挖掘农村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4月2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着力扩大促进内需。打好财税政策组合拳,支持实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围绕居民消费升级方向,统筹存量政策和新增政策,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积极推动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提升消费服务保障水平。近期,我们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实施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工作,今年将支持24个省份70个左右试点县,挖掘农村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今年以来深圳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下跌 跌幅5-10%左右】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消息,近日,深圳市价格认定与监测中心对汽车市场进行了调查巡视。从调查巡视情况看,今年以来深圳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下跌。监测数据表明,今年以来深圳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下跌,一般跌幅在5-10%左右。其中,监测的新能源汽车有10款价格下跌,降幅最大的为比亚迪-宋PLUS新能源(DM-i 110KM 旗舰型),售价从年初的15.48万元/辆降至13.98万元/辆,下跌9.69%。 【日本和欧洲将合作回收电动汽车电池 减少对稀有金属供应国的依赖】 据日经新闻22日报道,日本和欧洲将建立数据共享系统合作回收电动汽车电池,该系统将共享提取地点和矿物供应商的信息。该系统将于2025年启动,旨在减少对锂等稀有金属主要供应国的依赖。 【蔚蓝锂芯:一季度锂电池计入营业收入的出货量大约在7500万颗左右】 蔚蓝锂芯在机构调研时表示,一季度锂电池计入营业收入的出货量大约在7500万颗左右,超额完成了原来设定的季度目标。正常情况下,一季度在全年四个季度中销量要少一点,公司的目标是二季度继续保持出货量的提升。公司对全年4亿颗左右的总体目标还是有信心的。 【中自科技:公司固态电池研发已完成350Wh/Kg电芯材料体系开发】 中自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固态电池研发目前已完成①350Wh/Kg电芯材料体系开发;②极片设计端和电芯结构设计端的工艺设计及初步验证。 公司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抗中毒车用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合成技术与批量制备”项目,在2023年完成了工业化量产生产线的建设,具备了铂碳催化剂、铂合金催化剂的批量制备能力,制备的电催化剂具有高活性、高耐久性等优点;使用公司的电催化剂产品能够有效的帮助膜电极客户减少膜电极上催化剂的用量,从而降低催化剂使用成本。公司目前未进行膜电极产品化开发。 【理想汽车宣布全线产品降价 MEGA降价3万元售52.98万元】 4月22日理想汽车官微宣布,自2024年4月22日起,2024款理想L7、理想L8、理想L9及理想MEGA将采用新的价格体系,新定购用户及已定购未交付的用户均可享受新价格。同时也将为2024款理想L7、理想L8、理想L9及理想MEGA的已提车车主提供现金回馈。其中,理想MEGA全新价格52.98万元,较此前下降3万元。 相关阅读: 【SMM分析】3月国内碳酸锂进口量预期内大增 预期4月进口将延续高位 【SMM分析】人造石墨出口增量明显 同环比均有上升 【SMM分析】2024年3月三元前驱体出口数据解析 【SMM分析】2024年3月三元正极出口环比增幅83% 进口量走出相反趋势 【SMM分析】3月中国钴矿及其精矿进口量维持低位 【SMM分析】3月钴中间品进口量均价小幅上涨 进口量增量有限 【SMM分析】3月四氧化三钴出口量环比增加71% 韩国为主要出口国 【SMM分析】FlexGen将在波多黎各为Arclight和Infinigen部署15MW BESS 【SMM分析】3月市场两极分化 负极价格承压下行 【SMM钠电】报价已出!钠电正极前驱体NFM111全面解读! 【SMM分析】本周废料价格弱稳运行 【SMM分析】磷酸铁锂电池为何对理想L6是最佳选择? 【SMM分析】美国加速提升锂电池关键材料自给率

  • 总投资超10亿元!易成新能旗下负极材料项目迎新动态

    来自青海天蓝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青海天蓝)的消息显示,4月20日,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雨润镇迭尔沟村的青海天蓝二期项目投产仪式在公司石墨化二车间举行。 青海天蓝官网的资料显示,公司是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易成新能(300080)的控股子公司,注册资本1.1亿元,注册地址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雨润镇汉庄村,主营范围石墨化负极材料加工,2019年,公司深入贯彻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体,决定转型发展,转型新建年产3万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制与生产建设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3亿元,分两期进行。一期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1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生产线;二期投资8.8亿元,建设年产2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生产线以及3万吨负极材料配套生产线。 该项目一期已于2022年2月16日完成投产,二期工程从2022年6月开始建设,计划总投资8亿元,主要建设磨粉、整形、包覆、碳化、石墨化、筛分除磁等负极材料全工序流程。 据悉,目前青海天蓝已跟贝特瑞、紫宸等国内客户以及日本等国外公司达成合作,计划将产业链延伸至锂离子电池制造及应用,打造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材料行业全产业链。

  • 远未充分竞争?一季度动力电池装机率降至46%

    4月21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近两年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高度景气,对电池的需求平稳增长,新能源车用电池的装车占比下降。 由于镍、钴的价格偏高,形成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的差异化增长。随着长续航产品增长,三元电池回暖,磷酸铁锂电池占比总量从67%降到61%。随着政策推动,增程式和插混持续走强,纯电动走势疲软,预计电动车的电池装车需求增长持续慢于整车总量增长。 目前动力电池的产量中装车的比例在不断地降低, 2020年动力电池装车的生产电池装机率达到76%,2021年是70%,2022年是54%,2023年是50%,2024年1-3月降到46%。 崔东树分析称,随着储能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俄乌危机带来的世界能源危机,储能等产业的电池需求增长很快,导致装车的电池占比下降较明显。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都是生产过剩和库存相对表现压力较大的。 2021年和2022年动力电池的增速低于整车增速,2024年3月的动力电池装车偏低,电池产量高于装车增速。 崔东树还提到,配套动力电池企业远未充分竞争。过去几年,电池市场的竞争格局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由于动力电池市场的技术进步相对比较缓慢,而规模增长特征相对明显,因此,电池企业获得了较强的生产和装车数量增长的特征。 原有的电池的格局没有明显变化,看谁投资多,然后谁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因此形成主力电池企业扩张表现持续较强的特征;而中小型电池企业也有靠技术或其他方面突破获得一定增长的机会。因此,电池格局在高速增长中应该说总体相对稳定。 但是未来电池产业变化的机会相对较大,未来整车企业造电池或整车联合相关的企业共同造电池的趋势日益明显,电池企业逐步会形成整车的核心配套的产品。 另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42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增加1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64.9GWh、71.9GWh和81.6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6.2%、84.3%和95.8%。 一季度,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前十五名分别为:宁德时代(41.31GWh,占比48.93%)、比亚迪(18.44GWh,占比21.84%)、中创新航(5.19GWh,占比6.15%)、亿纬锂能(3.79GWh,占比4.49%)、国轩高科(3.12GWh、占比3.70%)、蜂巢能源(2.92GWh,占比3.46%)、欣旺达(2.51GWh,占比2.97%)、LG新能源(1.66GWh,占比1.97%)、瑞浦兰钧(1.65GWh,占比1.95%)、正力新能(1.02GWh、占比1.20%)、极电新能源(1.01GWh,占比1.19%)、孚能科技(0.98GWh,占比1.16%)、多氟多(0.40GWh,占比0.48%)、安驰新能源(0.08GWh,占比0.10%)、鹏辉能源(0.05GWh,占比0.06%)。 国际方面,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最新数据,从1-2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来看,虽然十家企业未有变化,但排名略有调整。其中,TOP3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瓜分了全球市场份额的65.2%:宁德时代以44.9%的同比增速、35.5GWh的装车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市占率38.4%;LGES以12.7GWh的装车量再次回归装车量第二的位置,市占率13.7%;比亚迪装车量12.1GWh,同比减少3.1%,位列第三,市占率13.1%。 此外,日本松下虽同比减少11.8%,但依然稳居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第四,市占率6.7%;韩国电池公司三星SDI、SK On分列第五、第六位,市占率分别为5.6%和4.5%;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分别位列第七到第十位,市占率分别为3.8%、1.9%、1.8%和1.8%。

  • 晶科能源2023年营收净利双增 今年出货量目标100-110GW 称“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昨日(4月22日)晚间,晶科能源发布2023年年报。受益于光伏组件出货量大幅增加,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收1186.82亿元,同比增长43.55%;实现归母净利润为74.40亿元,同比增长153.20%。 晶科能源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单晶硅棒、硅片切割、电池制备、组件封装在内的光伏业务。从收入构成来看,2023年该公司光伏组件营收为1143.83亿元,同比增长43.33%,为营收主力;硅片、光伏电池片营收分别为2.84亿元和15.97亿元。 毛利率来看,2023年,晶科能源光伏组件毛利率为14.43%,同比增长3.82个百分点。不过,该公司硅片和光伏电池片毛利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0.85%和0.82%。 地域来看,2023年晶科能源在中国境内实现营收为443.18亿元,成营收助力,不过该地区毛利率仅为6.16%,同比减少1.67%。相比之下,同期,该公司在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的营收和毛利率均有所上升。除上述地区外,晶科能源在其他地区的营收总共为102.08亿元,同比增长148.03%。 晶科能源作为最早布局N型TOPCon的厂商之一,出货量方面,2023年该公司光伏组件出货78.52GW。其中,N型出货48.41GW,占比约62%。 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显示,2023年晶科能源组件出货量排名行业第一,这意味着时隔三年该公司重回组件出货量榜首,打破由隆基绿能从2020年以来连续三年组件出货第一的纪录。根据晶科能源规划,2024年该公司“努力达成100-110GW的年度出货量目标,其中N型出货占比接近90%”。 年报显示,晶科能源共有14个在研项目,覆盖组件、电池、BIPV、储能等各类技术,其中预计总投资规模最大的为“高效TOPCon电池关键技术研究”,投资额为28.70亿元,本期投入19.78亿元。 “未来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及良率的提升,N型TOPCon将成为电池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晶科能源表示,2023年年底其N型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超25.8%,2024年一季度量产平均效率已超26%,N型组件功率高出同版型P型产品约30W。同时,其提到将实现2024年年底N型电池平均量产效率提升至26.5%。 研发投入方面,2023年晶科能源新增发明专利获得数为1820个,研发总投入为68.9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81%,同比增长22.87%;同期,该公司研发人数为2320人,占其总人数的4.04%,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从2022年的20.3万元下降到2023年17.7万元。 回看2023年,国内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光伏产业链价格一路下探。晶科能源坦言,行业在经历2011-2012年以及2018年等多轮深度调整后,大量无效、落后产能逐步得到淘汰,但产能总体过剩的局面并未得到彻底改变。 “若未来下游应用市场增速低于扩产预期甚至出现下降,上述产能扩张将进一步加剧行业内的无序竞争,从而导致产品价格不合理下跌、企业盈利下降,因此,光伏行业可能面临竞争性扩产所带来的产能过剩风险。”晶科能源方面如是说。 晶科能源表示,“2024年,公司将保持谨慎的扩产节奏,同时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该公司相关人士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目前存量P型电池产能在10GW左右。2024年公司主要产能增量仅山西项目一二期28GW。” 据年报披露,截至2023年年底,晶科能源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为85GW、90GW和110GW;2024年年底,其规划对应产能为120GW、110GW和130GW。 同日(4月22日),晶科能源发布“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其中提到,2021-2022年晶科能源已累计分红11.2亿元人民币。2023年,该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24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2,234,507,091.49元(含税),占当年该公司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的30.03%。 “未来三年,公司当年实现盈利,在依法提取法定公积金、盈余公积金等之后,如无重大投资计划或重大现金支出,拟累计现金分红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并积极探索一年多次分红、中期分红等方案。”晶科能源方面表示。

  • 【SMM钠电】2024年钠电行业的十大共识

    SMM4月22讯, 2024年的钠电行业是技术多路线寻求突破,主材各个击破又统一协调的一年。在新能源行业,稳定提质、快速降本是当年乃至未来几年的奋斗目标。在钠电的技术推进和商业化落地方面,SMM总结出行业的十大共识。 一、钠电正极材料方面 :四大主材之一,成本占比高,分普鲁士蓝类、层状氧化物型(又称过渡金属氧化物型)和聚阴离子型三种。 层氧技术成熟,聚阴产业链成型,普鲁士蓝类产业化在提速。 十大共识之一: 层氧和聚阴两手抓。 钠电正极材料与锂电的三元路线和磷酸铁锂路线类似,钠电的层氧路线和聚阴路线中,层氧即三元,聚阴即磷酸盐。 但层氧不止于三无,有多种晶型结构。聚阴不止于磷酸盐,还有硫酸盐、钒酸盐。钠电正极材料多样化。 十大共识之二: 层氧先行聚阴跟上。 层氧路线相对聚阴路线在产业化上更加成熟,将一马当先。 层氧路线相比于铅酸和磷酸铁锂,在细分领域上性能有优势,率先上规模 。聚阴路线因有更优良的性价比, 该路线循环寿命长、度电存储成本低, 受行业的青睐而后程发力,在近一两年内迎头赶上。 二、钠电负极材料方面 :四大主材之一,成本占比较高。钠电技术的瓶颈在负极,技术重点在硬碳系列,国内技术多点开花,寻求更大的突破。 十大共识之三: 产品的短期可操作。 负极前驱体短期内生物质类如椰壳可快速成熟,应用到市场上。目前以生物质类负极占主导。从硬碳负极的技术发展来看, 生物类硬碳原料逐步完成对椰子壳的国产替代,产量大且便宜的国产原料占比迅速提升 ,未来产品供应充足。生物类硬 碳的高性能产品需要继续突破加工工艺瓶颈,克服生物质原料带来的杂质和一致性挑战。 十大共识之四: 行业的长期可发展 。长期来看,负极的技术突破和降本同时进行。硬碳负极多个路线同时发力 。生物质类硬碳 逐渐解决前驱体的来源广泛但品质不一和除杂技术难成本高的问题后,持续为市场提供高性比的产品。随着硬碳负极材料生产技术的进步,原料供应量大、价格便宜、一致性好的 化石类硬碳和塑料类硬碳 产业化快速推进,会形成重要的硬碳负极门类。 树脂类硬碳技术不断提升 ,在高性能硬碳负极材料的细分市场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钠电电解液方面 :四大主材之一,成本占比高,配方研发投入大、生产线切换地成本高。 十大共识之五: 成本或将急剧下降。 随着钠电专用产线建设的完成和投放,需求量提升后,生产成本快速下降。 四、钠电隔膜方面 :四大主材之一,成本占比较高,目前的产品体系较好的匹配钠电市场发展、满足钠离子电池需求。 十大共识之六: 维持同频随时迭代。 当前的隔膜产品品种多样,基膜和覆膜在钠电池中都可以被直接使用,可共享锂电隔膜生产线。 五、行业发展和产业进程方面: 电芯产品最后的落地应用,需要各路诸侯以创新的思维、性价比高的稳定技术、开拓创新的匠心精神和充沛的资金会师在钠电产业链上:酝酿、突破和爆发! 钠电产业化 前期突出钠电电芯性能特点 ,切入到不同于锂电和铅酸的差异化市场中,初步完成钠电产业链的构建, 细分领域站稳脚跟后,迅速提升技术,降低成本,逐渐扩大市场范围,钠电产业链形成规模效益 。 十大共识之七: 特点鲜明定位清晰。 钠电的特点鲜明,高安全性、低温性能好等等。下沉市场定位逐渐清晰,高纬度的储能市场和安全性要求高的市场。人口密集型城市的二轮车市场首先形成规模化效应。 十大共识之八: 商业逻辑在降本上 。 钠电的商业模式仍然在降本,在四大主材方面对标不同的电芯产品制定降本路线和降本。钠电在“遇冷”时,需要头部企业逆势挺进,降本增效,上规模。 十大共识之九: 振臂一挥应者云集。 钠电行业从不缺乏激情,缺乏的是扎实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钠电的发展需要全行业协同创新,构建新质生产力,提质增效开拓蓝海市场。 钠电需要在锂电成本降到极限的情况下,为新能源产业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继续降低能量的储存成本,提升对可持续新能源的利用效率 。 钠电全行业在高度协同创新的同时,期望行业中不断地涌出领军企业。头部企业有力量快速成长壮大,包容、开放、一起拓宽钠电商业化之路。钠电行业的黑马也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中需要适时杀出,取长补短,共同建造出钠电的生态。2024年的钠电行业在召唤那一位振臂一挥应者云集的英雄,哪家企业会在适时出现在公众的视野? 十大共识之十: 投资于新质生产力。 钠电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技术创新推动钠电新材料的发展,钠电新材料推动钠电芯实现能量密度的提升、循环寿命的提升、高安全性、高倍率、宽使用温度范围等等。钠电行业的发展拓宽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降低了存储能量成本,从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钠电相对于锂电,是材料技术上的创新,钠和锂就像铁和铜,新材料的使用会提升生产力;生产力的提升会促进财富增殖,财富增殖又会加速技术的创新。 钠电的发展大量采用了锂电积累下来的技术经验和零部件,同时避免了对稀缺金属钴和锂的过度消耗,可以同时提升新能源电池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创造新的蓝海市场。 钠电行业的本质是制造业。投资钠电要抓住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和新生产力这个主线,找有创新、能做产业化的团队,能投出增长百倍、高分红的好项目。 钠电之路,已然未然,蓝海在召唤!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