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79个
SMM 6月20日讯:随着刚果(金)对钴的禁令即将到期,市场“小作文”四起,不过下游多呈现观望态势,静待刚果(金)对钴新政策的出台,在此情况下,钴市场本周交易整体表现清淡,部分产品价格继续走低……SMM整理了本周钴系产品价格变动情况,具体如下: 电解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电解钴现货报价维持平稳,截至6月20日,电解钴现货报价维持在22.1~24.6万元/吨,均价报23.35万元/吨,较6月13日持稳运行。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据SMM了解,供给端,受制于电解钴生产经济性低,冶炼厂开工率依旧偏低,电解钴供应小幅下降;需求端方面,受刚果(金)政策小作文影响,部分冶炼厂和贸易商反映下游厂商询价意愿增强,但当前大部分买卖双方仍处于谈价阶段,市场整体成交仍偏淡。 本周末刚果(金)政策或将正式出台,预计政策落地后现货价格恐将出现较大变化。关注后续政策走向。 钴盐方面( 硫酸钴 及 氯化钴 ): 硫酸钴 :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硫酸钴本周现货报价呈现下跌态势,截至6月20日,硫酸钴现货报价维持在45200~48900元/吨,均价报47050元/吨,较6月13日下跌650元/吨,跌幅达1.36%。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从供需面来看,据SMM了解,供给端方面,硫酸钴主流冶炼厂报价变动不大,部分企业为年中冲业绩下调报价,回收厂报价仍处于市场低价;需求端方面,三元前驱体企业订单未见明显回暖,维持刚需采购,电钴由于经济性弱基本暂停采购,四氧化三钴企业因前期备库过多仍在消库。 整体上看,虽然在刚果(金)小作文的消息的影响下,下游厂商询价意愿有所增强,但买方仍较为谨慎,询盘价格以探卖方底价为主,市场实际成交有限。 本周末刚果(金)政策或将正式出台,预计政策落地后硫酸钴现货价格恐出现较大波动。 氯化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氯化钴现货报价同样呈现下滑态势,截至6月20日,氯化钴现货报价维持在57600~59100元/吨,均价报58350元/吨,较6月13日下跌400元/吨,跌幅达0.68%。 据SMM了解,氯化钴供应端方面,部分冶炼厂选择暂停报价与出货,静待即将公布的刚果(金)政策明朗化;少数冶炼厂则持续以较低价格出货,其行为对市场价格走势及市场心理预期产生一定扰动。需求端方面,下游企业库存水平相对充裕,市场询盘积极性不足,整体维持观望态势。近期非正式信息对市场情绪有所影响,但整体市场价格仍维持相对稳定,鉴于6月22日为刚果(金)政府政策发布的关键时间点,预期下周氯化钴价格将呈现显著波动。 若政策最终如市场普遍预期采取“延期出口禁令并实施配额管理”的形式,则下周氯化钴价格存在大幅上涨的可能性。 四氧化三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四氧化三钴现货报价呈现下跌态势,截至6月20日,四氧化三钴现货报价跌至18.87~19.2万元/吨,均价报19.035万元/吨,较6月13日下跌2650元/吨,跌幅达1.37%。 据SMM了解,四氧化三钴市场,供应方面,市场交易氛围冷清,多数冶炼厂坚守19万元/吨的价格底线,但仍有部分冶炼厂以低于该水平的价格出货。近期价格持续走低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年中临近,多数冶炼厂存在清库存需求,低价资源的出现进一步压制了现货价格。 需求方面,钴酸锂生产企业普遍坚持“以销定产”策略,对四氧化三钴采购持谨慎观望态度。本周末刚果(金)将最终确定其钴原料相关政策,预计下周钴市场将迎来重大变化。 若政策走向符合当前市场主流预期,即“延期出口禁令并实施配额管理”,则下周四氧化三钴价格极有可能出现大幅上扬。 消息面上, 本周钴系产品进出口数据出炉,氯化钴方面,据海关数据,5月中国出口氯化钴3000千克,环比减少75%,同比减少3%,全部为出口到英国。1-5月份中国累计出口氯化钴1321吨,累计同比增加107%。 四氧化三钴方面, 据海关数据显示,5月中国进口四氧化三钴0.1吨,环比减少100%,同比减少100%。中国出口四氧化三钴334吨,环比减少36%,同比减少27%,其中,出口到韩国四氧化三钴199吨,占出口总量的60%。1-5月中国累计出口四氧化三钴1930吨,累计同比增加6%。 企业动态方面,丰田通商宣布,已与LG能源解决方案达成协议,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成立一家汽车电池回收合资企业。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将运营一项预处理业务,对电池废料进行粉碎和分类,提取镍、钴和锂等有价金属,目标是建立一个将这些回收材料循环利用到新电池生产的供应链,相关设施计划于2026年开始运营。
在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征途中,硫化物路线技术突破不断提速。 近期,亿纬锂能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该公司已完成Ah级软包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样品开发,百MWh的中试线预计在2025年投入运行。该公司计划于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生产工艺的突破,推出一款高功率、高环境耐受性及绝对安全的全固态电池,主要用于混合动力领域;于2028年推出400Wh/Kg的高比能全固态电池。 而在上个月,国轩高科发布采用硫化物电解质的金石全固态电池产品,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单体电芯容量为70Ah。据宣称,金石电池硫化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达到16mS/cm;恩捷股份举行全固态硫化物新品发布会,推出超纯硫化锂、超细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以及高电导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等系列新品。 不仅如此,还不断有企业加入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研发中。在此之前,安孚科技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南孚电池拟与合资方共同设立公司,在南平市开展新型电池中试平台运营合作,为解决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商品化关键技术问题而进行试生产,共同建设运营硫化物基全固态电池中试产线。 据报道,宁德时代在今年又加大了对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研发投入,已将研发团队扩充至超1000人,此前其已建立10Ah级全固态电池验证平台,近期已进入20Ah样品试制阶段。宁德时代透露,其2027年小批量生产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机会很大。 在下游应用端,目前全球已经有不少车企公布了其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展,2030年有望成为这一全固态电池装车的关键节点。比如,比亚迪计划在2027年小批量生产固态电池,并在2030年实现大规模应用;其固态电池将采用高镍三元正极、硅基负极以及硫化物电解质。 技术突破的关键方向 “全固态电池具备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好、循环寿命更长等诸多优势,是业内公认的理想的下一代锂电池创新技术。”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众多的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中,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具备较高的离子电导率优势,且质地软容易加工,是当下技术突破的关键方向。 据天风证券测算,与氧化物、聚合物等固态电解质相比,硫化物电解质具有较高的锂离子电导率,室温离子电导率可以达到10⁻³~ 10⁻²S/cm,其离子电导率最接近液态电解质。 作为极具发展前景的一条技术路线,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获得国内外新能源产业链企业的共同关注。目前包括比亚迪、广汽、一汽、长安、丰田、本田、宝马、福特,以及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松下、三星SDI等众多国内外车企和电池厂商,都在广泛布局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不少业内大佬也力挺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比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就指出,当前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要聚焦以硫化物电解质为主体电解质,匹配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碳负极的技术路线,以比能量400Wh/kg、循环寿命1000次以上为性能目标,确保2027年实现轿车小批量装车,2030年实现规模量产。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市场应用前景广阔。据业内机构预测,未来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从2027年的2GWh增长到2030年到43GWh。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预计2030年以后,其市场规模将持续爆发式增长,到2035年将有望增长到494GWh。无论是机器人、可穿戴设备、航天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硫化物固态电池都将大展身手。 猛攻硫化物技术堡垒 从整个生产流程来看,硫化物电解质及其关键原材料硫化锂,将成为全固态电池的价值链核心环节,目前成本较高,长期降本空间十分巨大。据业内机构测算,在现阶段硫化物固态电池所有环节中,硫化锂市场空间1800亿元,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市场空间3900亿元,两项合计占硫化物固态电池成本近70%。 目前众多厂商都在硫化物电解质领域重点发力。据恩捷股份透露,该公司超纯硫化锂目前已完成百吨级中试产线,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纯度和电导率,能够满足国内外头部电池企业的性能指标要求,硫化物电解质膜已实现卷对卷、连续化生产。目前该公司在云南玉溪推进硫化物全固态电解质材料中试生产线项目,设计年产能约1000吨。 “公司已开发与布局氧化物、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等多个技术路线,通过特殊组分设计以调控锂离子通道,多元素靶向修饰以稳定晶体结构,设计出独特的全流程纳米一体化工艺,成功开发出高离子电导率、高稳定性的纳米级固态电解质。”当升科技表示,目前该公司相关固态锂电产品已批量导入辉能、清陶、卫蓝、赣锋等固态电池客户。 据天赐材料介绍,该公司通过利用现有的液态锂盐生产平台,开发出了硫化锂路线的固态电解质,并成功完成实验室公斤级生产,目前处于中试阶段,计划于2025年实现小批量生产,现阶段主要配合下游电池客户做材料技术验证。 此外,新宙邦表示,该公司目前有氧化物体系、硫化物体系和聚合物体系的固态电解质成熟产品,并已与下游客户合作,实现了产业化应用。泰和科技也表示,该公司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其产业化研究”项目,目前已完成小试,处于中试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硫化物固态电池虽然具有良好的离子电导率,但也存在一定问题。“硫化物电解质对湿度极度敏感,与金属锂负极和三元正极的界面稳定性较差。”业内人士指出,硫化物电解质材料的电化学稳定窗口比较短,这是一个关键的致命短板。 从制造层面来看,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硫化物固态电池有两个主要的工艺问题,一方面就是大压力,要在10Mpa压力的状态下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是防毒,这个责任重大,需要从化学体系和材料、电池、设备企业一起共同解决问题。
据了解,截至6月20日,原生铅主要交割品牌厂库库存为1.12万吨,较上周减少300余吨。 本周原生铅冶炼企业检修与恢复并存,其中主要产区西南、华南等地区均有冶炼企业因检修带来一些减量,预计减量影响在下一周扩大。同时华东地区铅冶炼企业检修后恢复,且因冶炼企业增减产的时间差,本周供应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地域性供应偏紧情况。周初铅价小幅下跌,下游企业按需采购,冶炼企业厂库下降,但下半周在铅价逼近万七关口后,下游企业采购积极性减弱,同时部分冶炼企业因库存不多,出现“低价”惜售情况,故本周原生铅冶炼企业厂库仅略有减量。
下周,宏观经济数据主要美国第一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终值、美国5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年率、美国6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等。本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保持在4.25%至4.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在考虑到美国通胀率接近目标、关税政策等因素,市场仍维持美联储年内降息两次、共50个基点的基准判断,预计美联储最早将于9月份采取进一步行动。 伦铅方面,海外供应趋于过剩,LME铅库存周增2.24万吨,同时LME0-3贴水扩大至-31.21美元/吨,拖累伦铅震荡走弱。此外,中东地缘政治矛盾激化,美国关税问题尚存,市场担忧全球经济前期,仍将制约未来铅价走势。预计下周伦铅将运行于1965-2010美元/吨。 国内沪铅方面,原料供应矛盾突出,分别来自于废电瓶与铅精矿。近期铅精矿进口量减少,使得国产矿与进口矿加工费再度下调,同时废电瓶报废量有限,铅冶炼企业建库困难,且再生铅亏损修复缓慢,两者将影响锭端供应收紧。而铅蓄电池市场消费持续低迷,加之临近年中,大型企业或因年中关账结算而暂缓铅锭采购,供需两淡格局下,铅价将以盘整态势。预计下周沪铅主力将合约运行于16750-17050元/吨。 现货价格预测:16650-16900元/吨。消费端,直至年中、月末,部分下游企业或因关账等因素,散货采购相对减少,更多的偏向于长单采购。供应端,原料供应不足,再生铅亏损难以修复,原生铅企业检修影响加大,现货市场流通货源预计减少,虽因消费拖累,当前现货市场普遍以贴水交易,但供应减量后,现货贴水预计略有收窄。
本周铅蓄电池市场终端消费表现平平,而随着铅价上行,部分企业有意上调电池售价,其中电动自行车蓄电池一线品牌企业通知于6月下旬起涨价,单只电池涨幅在5-7.5元。又因当前市场尚处于传统消费淡季,其他二三线品牌企业普遍持观望态势,经销商则按需采购。此外,生产企业方面,铅价震荡上行,再生铅市场货少价高,下游企业采购仍是偏向于原生铅,而在下半周铅价靠近万七关口后,下游企业畏高慎采的情况增多,交易活跃度下滑。
SMM6月19日讯: 湿法回收本周情况: 再生:本周锂盐价格震荡,钴盐,镍盐等产品价格持续下跌。本周三元、钴酸锂黑粉等系数也维持下跌,以铁锂极片黑粉锂点为2200-2300元/锂点,铁锂电池黑粉锂点为2000-2150元/锂点。而拿三元黑粉为例:现阶段三元极片黑粉现阶段镍钴系数为72-74%,锂系数在69-72%。三元电池黑粉系数镍钴系数为70-72%。需求端,多数三元铁锂湿法厂在本月采购量基本维稳,仅消耗基本库存,且由于市场对后续锂盐价格仍呈悲观态度,因此对黑粉采买谨慎,市场成交维持清淡局面。供应端,打粉厂及贸易商心理卖价随盐价持续下跌情绪有一定的松动,黑粉价格基本随盐价持续降价行为,市场成交清淡,成本端,目前除头部一体化的湿法厂外,多数湿法端利润仍位于盈余线之下,尤其是铁锂湿法厂受锂盐跌价影响较大。而打粉端利润略优于湿法,但部分中小厂的打粉端利润也持续倒挂。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SMM 6月20日讯: 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5月果壳炭进口量11622.7吨,环比减少15%,同比减少21%。果壳炭5月进口均价为593.18美元/吨。3月进口均价为549.46美元/吨,可以看出果壳炭单吨平均进口价格较上月环比增加。 面对椰壳炭进口持续涨价(2024 年东南亚灾害导致原料紧张,2025 年进口价持续增加),钠电硬碳负极的 “平替” 材料已形成多元化技术路径,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生物质基替代:低成本、高供应潜力 秸秆基硬碳 秸秆年产量超 10 亿吨(中国 2023 年数据),成本仅 300-600 元 / 吨,产碳率约 20%,单吨成本仅为椰壳炭的 1/10,理论可支撑 8TWh 钠电池需求。 通过流化床技术优化,秸秆基硬碳克容量达 280-300mAh/g,接近椰壳基(300mAh/g)。 竹基硬碳 中国年产中径竹 450 万吨,竹基炭成本 500-1000 元 / 吨,性能接近椰壳炭(能量密度 28Wh/kg vs 椰壳 28.11Wh/kg),且竹子硬度高、结构均匀,碳化后孔隙更稳定。 2025 年竹基硬碳已批量测试,满足两轮车、储能等场景需求。 糖基 / 淀粉基硬碳 葡萄糖、淀粉水热碳化,通过助剂配方控制粒径。 原料来源广(玉米、红薯等),一致性优于椰壳(杂质少),克容量达 300mAh/g 以上,适合高端电池。 需提纯工艺,成本略高于秸秆(约 800-1200 元 / 吨),但供应链自主可控。 二、树脂基硬碳:高性能、高成本,适合高端场景 技术优势:酚醛树脂基硬碳孔结构均一性提升 30%,抗膨胀性能优异,克容量 350mAh/g(优于椰壳),循环万次保持率较高。 树脂原料价为椰壳 3-5 倍,产碳率仅 20%-35%,当前价格5万 + 元 / 吨。 三、沥青基硬碳:超低成本,性能待优化 石油 / 煤沥青副产物,成本仅 2000-3000 元 / 吨,产碳率 54%(远超生物质)。 前端除杂成本高,高温易石墨化(层间距不足),首效较低,需预氧化、交联改性。 应用场景:低端储能、低速车,价格可下探至 2-3 万元 / 吨。 四、短期与长期替代策略 短期生物质基为主,优先竹基、秸秆(成本低、供应足),搭配部分树脂基(提升高端电池性能)。长期沥青基规模化(改性技术成熟后)+ 糖基 / 淀粉基(一致性优势),目标成本降至与石墨负极(3-5 万元 / 吨)相当。实现多元化“平替”。 椰壳炭的 “平替” 并非单一方案,而是 “生物质为主、树脂 / 沥青为辅” 的多元化矩阵: 秸秆、竹基等生物质材料凭借成本(<1000 元 / 吨)和供应(亿吨级)优势,成为当前主流选择; 树脂基解决高端性能需求,沥青基瞄准超低成本市场;技术迭代一步拓宽原料边界,推动钠电硬碳从 “依赖进口” 转向 “自主可控”。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图片来源: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 6月20日消息,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官微近日发布了《关于青岛比亚迪纯电动客车零部件处理一期项目规划建筑方案规划许可批前公示》。公示信息显示,青岛比亚迪纯电动客车零部件处理一期项目由青岛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建设,位于山东青岛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办事处宏祥一路9号。 该项目规划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总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将新建4号检测车间与5号智能仓库,改造2号部件车间及总装产线。 据悉,2015年,比亚迪新能源山东总部、纯电动客车出口基地和电动车及储能技术研发中心项目落地青岛城阳区,并于同年5月开工建设,总投资30亿元,一期生产纯电动大客车,年产能1000辆。 2016年7月,首批比亚迪K9纯电动客车下线,并正式交付青岛交运集团使用。 本次新报批公示的青岛比亚迪纯电动客车零部件处理一期项目预计将为青岛比亚迪未来的电动客车制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电池网还注意到,除了青岛基地,比亚迪在山东济南也在持续加码布局。 2022年11月30日,比亚迪济南基地首辆新能源整车下线。2023年8月,比亚迪新拿2343亩工业用地,建成后,济南比亚迪工业园总面积高达6000亩。 此外,比亚迪济南智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也于2024年10月竣工投入试运行,建有高压电气、电源、电机、电驱、精工中心等生产厂房,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制造。
近日固态电池概念股轮番走强,截至今日发稿,海科新源20%涨停,实现2连板。科恒股份涨超12%,湘潭电化涨停,丰元股份、宁新新材等跟涨。 消息面上来看,行业大会密集召开或是刺激板块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第五届中国国际固态电池科技大会暨2025先进电池材料与智能装备技术展在合肥举办。接下来的大会还有首届硫化锂与硫化物固态电池论坛、2025第四届固态电池大会暨硅基负极产业创新大会等。 此外,近期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和出货进展。赢合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向国内某头部电池企业发货的一批核心固态电池设备——固态湿法涂布设备、固态辊压设备及固态电解质转印设备,已顺利到达客户现场。 国轩高科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正式贯通,金石全固态电池PACK系统已完成初步开发应用工作,并开启装车路测。并且,近期清陶在成都基地15GWh固态电池已收到环评审批意见。 6月16日,信宇人称,公司中标宁德时代—长安时代基地项目。公司在干法电极设备和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均有储备,本次中标有望打开固态电池设备验证渠道。 上汽集团表示,公司未来3年将在全球发布10款以上车型。上汽集团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装车。 长安汽车计划在2025年至2026年完成时代长安50GWh电芯产能投资建设,总计产能达到75GWh。公司预计,其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能量密度目标达400Wh/kg。 此外,宝马集团近日宣布,其全球首辆搭载全固态电池的BMWi7测试车型在慕尼黑正式启动道路实测。 江海证券研报指出, 固态电池潜在催化不断,固态电池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超两千亿,国内有望在2027年进入快速增长期,重视产业链主题投资机会。 申万宏源认为,2025年1-4月,国内固态电池行业的扩产规划规模超过50GWh,拟投资总额约150亿元。产品端,行业内大容量(50Ah以上)全固态电芯逐步通过研发测试,后续中试线及装车测试将陆续展开。 行业全固态电池有望于2025年年底实现产品定型,2026年逐步验车测试,2027年产业链进入规模化降本阶段。 华西证券认为,电池技术的升级迭代始终是终端需求扩大的核心推动力, 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以及高安全性等优势,成为确定性的下一代电池技术方向。 随着电池技术的成熟以及产业链配套的完善,固态电池相关新产品有望陆续发布、产能建设不断落地、终端性能预计持续获得验证,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5月,中国六氟磷酸锂累计出口量为1299吨,环比上涨约7%,中国六氟磷酸锂累计进口量为0吨。 出口方面,2025年5月中国六氟磷酸锂出口量为1299吨,较4月环比上涨约7%,同比上涨约6%。具体来看,出口到波兰的六氟磷酸锂有120吨,环比下降约67.7%;出口到日本的有157.403吨,环比下降约22.7%;出口到韩国的六氟磷酸锂有229.684吨,环比增加约34.2%;出口到美国的六氟磷酸锂有373.143吨,环比增长约250%,增幅明显。 总体而言,5月海外对六氟磷酸锂采购量有小幅增加。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58 胡雪洁,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徐萌琪021-20707868 胡雪洁021-20707858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