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77个
本周五,韩国电池公司LG Energy Solution(以下简称“LGES”)发布第二季度财报并警告称,由于美国关税和政策不确定性,未来电池需求可能放缓。 LGES是特斯拉、通用汽车和大众等汽车企业的上游电池供货商。该公司表示,其第二季度营业利润增长了一倍以上,部分原因是 由于一些客户在潜在的美国关税生效之前囤积电池,从而提前满足了需求。 财报显示,在今年第二季度(4月至6月) 公司营业利润为492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5.58亿元),上年同期为195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14亿元)。相比之下,LSEG SmartEstimate的平均分析师预测为298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49亿元)。 公司营收5.56 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89.12亿元),相较于去年第二季度的6.16 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0.32亿元)同比下降 9.7%。 该公司发言人表示:“除了削减成本的努力之外,我们还增加了向现代汽车、起亚和通用汽车等美国客户出货的电池产品,从而提高了季度利润。” 财报公布后,LGES股价下跌1.9%。 美国政策变化带来影响 目前,LGES的客户——通用汽车和特斯拉等正准备迎接美国关税和电动汽车需求进一步放缓所带来的进一步影响。 美国目前已经通过立法,将于9月30日终止对购买电动汽车的联邦补贴。通用和特斯拉此前已经警告称,这将给他们的销售带来影响。 LGES首席财务官李昌实(Lee Chang-sil)在电话会议上表示: “美国关税和提前取消电动汽车补贴将给汽车制造商带来负担,可能导致汽车价格上涨和北美电动汽车增长放缓。”
【乘联分会:7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预计185.0万辆 新能源预计101万辆】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最新厂商调研数据显示,零售量占总市场八成左右的头部厂商本月零售目标同比去年7月增长6%,环比上月下降约10%,综合估算,本月狭义乘用车零售总市场预计为185万辆左右,同比增长7.6%,环比下降11.2%,其中新能源零售可达101万左右,渗透率有望提升至54.6%。(财联社) 【上半年我国实施汽车召回超528万辆】 今年1至6月,我国共开展汽车产品召回87次,涉及车辆528.06万辆。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国累计开展汽车产品召回3162次,召回车辆1.19亿辆。这是记者24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的。从召回性质看,今年1至6月,市场监管总局开展调查督促企业召回汽车21次,涉及车辆233.93万辆。截至今年6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开展调查督促企业召回汽车累计达628次,涉及车辆6348.75万辆。 (新华社) 【特斯拉计划2026年在美国启动建设第三座储能超级工厂】 特斯拉在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透露,其位于美国的首个磷酸铁锂电池工厂预计在年底前上线。此外,特斯拉计划于2026年在美国休斯顿附近启动建设第三座储能超级工厂。(财联社) 【美国住宅太阳能企业Sunrun与特斯拉在美德州合作推出家庭能源计划】 美国住宅太阳能企业Sunrun表示,将与特斯拉在德克萨斯州合作推出创新型家庭能源计划。该计划将Sunrun Flex太阳能储能系统与特斯拉定制化电力零售方案相结合,旨在最大化太阳能发电效率、提供断电电池备份支持并提升能源独立性。(科创板日报) 【国轩高科:已正式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量产线的设计工作】 国轩高科在互动平台表示,金石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同时,公司已正式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量产线的设计工作。(财联社) 【中汽协: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27万辆 同比增长25%】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5年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70.7万辆,环比增长5.3%,同比增长19.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7.3%,销量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2.7个百分点。1-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27万辆,同比增长2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8.5%,销量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6.6个百分点。(财联社) 相关阅读: 6月电池材料进出口数据出炉 碳酸锂进口量同比降10% 后续有何预期【SMM专题】 固态电池商业化加速 电池、固态电池板块表现活跃 机构持续看好!【SMM热点】 【SMM分析】6月三元正极进出口量出炉,进口环增12%,出口环增19% 【SMM分析】三元前驱体6月出口情况解析 【SMM分析】一体化磷酸铁锂企业产能扩增 如何精准解码磷酸铁真实流通格局 【SMM分析】电氢价格今日猛抬1100元/吨 【SMM分析】2025年6月国内碳酸锂进口量出炉 能源金属、电池、固态电池板块一同拉涨!多家企业公布固态电池重要进展【SMM热点】 【SMM分析】6月中国锂辉石进口57.6万吨 环比减少4.8% 折合4.64万吨LCE 【SMM分析】2025年6月中国钴湿法冶炼中间品进口量大幅回落 【SMM分析】2025年6月中国未锻轧钴出口量大幅下降,进口量小幅回落 【SMM数据】2025年6月六氟磷酸锂出口量环比增长8.1% 【SMM分析】6月人造石墨进口量下滑 出口降幅收窄 【SMM分析】硫酸镍再生新变量:黑粉进口新政解读与市场预测 电解钴价格继续走低 成本抬升推动硫酸钴价格偏强震荡 下周市场如何?【周度观察】 电池及固态电池板块携手拉涨 低空经济成重要应用场景 机构长期看好【SMM热点】 SMM碳酸锂成交情绪因子重磅发布:洞察锂电市场脉搏,把握新能源产业先机 【SMM分析】近期回收事件新进展:7.14-7.18 【SMM分析】 磷酸铁锂市场周度小结 【SMM分析】锂价暴跌倒逼重审协议条款 加纳拟修订Ewoyaa锂矿开发条件 半固态电池“空域”领飞 孚能向上海时的独供eVTOL电池搭载E20机型【SMM分析】 【SMM分析】美国对华阳极级石墨加征反倾销税 叠加后税率达160% 【SMM分析】氢氧化锂H1总结: 昔日氢光逐云去,今朝破浪向阳生 突发!一则停产消息刺激碳酸锂期货拉涨逾5%!能源金属板块联袂走高【SMM热点】 【SMM分析】工业一铵淡季价仍坚:新能源磷酸铁锂重构供需格局 上半年碳酸锂价格持续探底 矿企半年报预测忧喜并存 下半年有无期待?【SMM热点】 多方利好带动!汽车零部件板块盘中拉涨 嵘泰股份等6股盘中涨停!【SMM热点】 2025年上半年电解液行业分析回顾与展望【SMM分析】 【SMM分析】2025年上半年六氟磷酸锂行业分析回顾与展望 【SMM分析】6月下游需求小幅上行 负极材料生产成本继续走低 【SMM分析】2025年5月天然石墨贸易遇冷 6月预计延续下滑态势 【SMM分析】6月人造石墨价格微降 7月预计仍然承压 【SMM分析】2025H1碳酸锂市场深度复盘与H2展望 内蒙古建亨奥能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正式量产 打造全球最大生产基地【SMM分析】
SMM7月24日讯: 湿法回收本周情况: 本周硫酸钴、碳酸锂等盐类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碳酸锂价格大幅上涨。本周三元、钴酸锂黑粉等镍、钴系数均上涨,尤其锂系数上涨幅度较高。铁锂黑粉锂点也持续上涨。目前,铁锂极片黑粉锂点为2350-2500元/锂点,铁锂电池黑粉锂点为2200-2350元/锂点,价格环比上周上涨100元/锂点。而拿三元黑粉为例:现阶段三元极片黑粉现阶段镍钴系数为72.5-75%,锂系数在70-72%。三元电池黑粉系数镍钴系数为70-72%。目前需求端,多数铁锂湿法厂维持代工,且近期碳酸锂的涨价带动了部分客户的采购情绪,近几日铁锂黑粉生产碳酸锂的即期成本开始盈利。三元湿法需求端,多数湿法厂维持正常采买,并随盐价适当提;供应端,打粉厂及贸易商心理卖价随盐价、尤其是碳酸锂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黑粉价格基本随盐价持续涨价行为,市场成交清淡,成本端,随着近期盐价的回升,目前除头部一体化的湿法厂外,外采钴酸锂黑粉提取盐的利润回归至盈余线之上,但三元、铁锂湿法端利润仍位于盈余线之下。而打粉端利润略优于湿法,但部分中小厂的打粉端利润也持续倒挂。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SMM 7月24日讯:今日,在碳酸锂期货价格受消息面刺激大幅拉涨的背景下,其产业链上下游板块——能源金属板块及电池和此前一直颇受市场青睐的固态电池板块、新能源车等板块均一同上涨,能源金属指数大涨7.44%,电池指数涨2.21%,固态电池指数涨1.73%,新能源车指数涨1.09%。 具体来看电池板块,消息面上,7月24日,工信部举行“电动自行车相关标准政策”新闻发布会,介绍新版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及《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有关情况。其中工信部提到,当前,当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随着产销量逐年增长,锂电池电动自行车总量和占比也在逐步提高,其中很多电池都存在使用时间长、使用环境及保养条件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威胁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电动自行车老旧锂电池报废回收体系建设。 其中提到,今年3月,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行动,加快推进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健康评估及报废回收工作,有效压减存量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随着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检测回收站点的布局将趋于更加科学合理,满足消费者日常检测评估及报废回收需求。各省已掌握老旧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底数,其中山东、河南、江苏、四川保有量超过3000万辆,有14个省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 下一步,工信部将具体找出超过5年的电动自行车在哪里,谁在使用。今年工信部已配合国务院安委会将老旧锂电池健康评估和报废回收作为重点指标之一,纳入对各省的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各省要敢于动真碰硬,加力督促以旧换新,加快报废存在风险的老旧车辆及电池,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点击查看详情 此外,近期也有不少企业轮番公布其固态电池方面的进展,此前,上海时的科技宣布斩获阿联酋企业Autocraft价值10亿美元的350架E20eVTOL订单,孚能科技作为独家电池供应商向其供应第二代半固态电池;随后,孚能科技又在其发布的投资者活动记录表中提到,公司2024年底便建成了全固态电池小试线,已完成多款全固态电池的测试研发工作。目前,公司全固态电池整体进度已经由实验室走向中试生产交付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建成设计产能达0.2GW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并向战略合作伙伴客户交付60A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此外,豪鹏科技也表示,公司固态电池技术通过模块化集成技术与动态热管理系统的深度耦合,在保证高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能量密度的突破性提升,可为机器人行业提供可靠的能源解决方案。 国轩高科也于7月24日在互动平台回应称,金石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同时,公司已正式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量产线的设计工作。 普利特也在近日于投资者活动记录表中提到,在固态电池方面,目前公司首批方形314Ah半固态电池下线并实现批量交付,成为国内首家完成该技术从实验室到量产线贯通的企业。公司一直积极研发多种固态电解质体系的产品和技术,与客户密切配合进行产品开发和应用研究,相关产品已在客户端进行测试验证。同时公司正在规划全固态电池的中试生产线用于未来的产品交付。公司也开始布局固态钠离子电池开发工作。 机构评论 中信证券研报称,“反内卷”作为市场热点,政策定调能级持续提升,但具体落地政策尚未全面出台,整体仍处于交易预期阶段。在这一阶段,持仓出清的行业如钢铁、光伏和水泥等更易受资金青睐;新能源领域中,锂电设备、锂电池、光伏逆变器等部分板块估值处于合理区间,值得关注。 东莞证券指出,锂电池整体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持续推进,为产业链的材料体系和设备环节带来迭代升级的结构性增量需求。建议关注电池和材料环节基本面改善的头部公司,在固态电解质、新型正负极、单壁碳纳米管等材料环节拥有技术和产能先发优势的公司,以及在固态电池核心工艺设备环节积极布局的锂电设备公司。 国泰海通证券称,固态电池企业竞速前行,产业化可期。受市场需求驱动,电池企业加速布局全固态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以寻突破。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赣锋锂业、鹏辉能源等企业也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纷纷实现中试线贯通或样品开发,引发市场关注。如宁德时代选择硫化物+卤化物复合电解质体系,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凝聚态半固态电池已量产,2027年有望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亿纬锂能已完成Ah级软包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样品开发,百MWh的中试线预计在2025年投入运行,计划于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生产工艺的突破,推出一款高功率、高环境耐受性及绝对安全的全固态电池,主要用于混合动力领域。从下游其他场景来看,固态电池在低空飞行器、机器人等场景应用也有较大应用潜力。 中信建投证券指出,固态电池有望于2027年实现商业化应用,设备先行。国内政策层面,2025年5月《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发布,规范了行业标准,同时新修订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化了安全标准,为固态电池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SMM7月24日讯: 随着新能源产业爆发,磷酸铁锂凭借高安全性、低成本优势,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带动磷酸铁需求持续攀升。在此背景下,磷酸铁锂企业的供应链策略正在深刻改变市场格局 —— 头部企业加速推进产业链一体化,通过自产自供强化成本控制与供应链稳定性,使得磷酸铁的 "总产量" 与 "实际流通量" 逐渐形成背离,给产业链供需判断带来新挑战。 一体化浪潮下,流通量与总产量的 "剪刀差" 凸显 当前,磷酸铁锂行业正经历显著的 "一体化深化" 阶段: 头部企业已实现 100% 磷酸铁自供,通过自产闭环将成本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部分企业自供比例超 50%,逐步降低对外购磷酸铁的依赖; 仍有多数企业依赖外采,但外购的 "可及量" 已不再简单等同于磷酸铁总产量 —— 因为越来越多产量被一体化企业内部消化,未流入市场。 这种变化导致一个关键问题:行业普遍关注的 "磷酸铁月度总产量",已无法直接反映真正在市场流通、可供外采的实际量。若仅依据总产量判断供需,极易出现偏差,影响企业采购决策、生产规划与市场预判。 破局之道:SMM 磷酸铁市场流通指数来了 为精准捕捉磷酸铁市场真实流通格局,助力产业链上下游穿透数据表象、把握核心供需,SMM 数据库重磅推出 "磷酸铁市场流通指数",通过科学量化模型,将 "实际流通量" 从 "总产量" 中清晰剥离。 指数定义与计算方法: SMM 磷酸铁市场流通指数 = 非一体化磷酸铁企业产量 ÷ SMM 磷酸铁月度总产量 该指数以月度为周期更新,通过对比非一体化企业(即磷酸铁对外流通的企业)产量与全行业总产量的比值,直观反映磷酸铁实际流入市场的比例 —— 指数越高,说明流通量占比越大;指数波动则直接体现市场可交易资源的动态变化。 指数核心价值:让产业链决策更精准 穿透数据迷雾,锚定真实流通 告别 "唯总产量论",通过指数精准识别被一体化企业内部消化的产量,直击市场可交易的磷酸铁实际规模,避免供需误判。 动态追踪趋势,预判市场走向 指数的月度波动可实时反映流通格局变化:若指数持续下滑,可能意味着一体化自供比例提升,市场流通资源收紧;若指数回升,则显示外供产能释放,流通量增加 —— 为企业调整采购节奏、制定库存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优化产业链协同,提升整体效率 无论上游磷酸铁生产商、中游磷酸铁锂企业,还是下游电池与车企,均可通过指数把握 "真实可及的供应",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资源错配,推动产业链更高效协同。 在磷酸铁锂产业链加速整合的当下,SMM 磷酸铁市场流通指数将成为破解 "产量≠流通量" 难题的关键工具,助力行业从 "模糊判断" 走向 "精准决策",为产业链稳健发展注入确定性。 关注 SMM 数据库,实时掌握磷酸铁市场流通动态,抢占发展先机!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亿元级订单落地、百亿基金火速布局、投融资与IPO汹涌,概念股应声掀涨停潮……2025年,人形机器人这一万亿级风口大爆发! 各路资本涌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近期,人形机器人赛道利好消息频出。 订单方面,7月18日,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中标公示》显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中标觅亿汽车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项目金额为9051.15万元。 据悉,这是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中标金额最大的采购订单。 优必选还在7月17日展示了其全球首创人形机器人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这项技术使得Walker S2具备7*24小时不间断工作能力。一方面避免了因充电停机导致的任务中断,另一方面减少了人力维护成本,提升整体生产效率。 7月11日,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显示,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项目总预算为1.2405亿元(含税),是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迄今公开的最大单笔(招标)订单。 其中,智元新创中标7800万元,对应为全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宇树科技中标4605万元,对应为小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算力背包、五指灵巧手。 投融资方面,7月8日,它石智航宣布完成由美团战投领投的1.2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 7月21日,京东一日连投三家机器人企业。当日上午,千寻智能宣布完成6亿元Pre-A+轮融资,京东领投;逐际动力透露新一轮融资同样由京东战略领投;众擎机器人也宣布已完成A1轮及A2轮融资,其中A1轮由京东领投。 对此,京东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正加码布局具身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未来将继续围绕供应链场景,以内部研发与外部投资双轮驱动,构建开放的技术创新生态。 除了上述公司,今年以来,还有星海图、云深处、宇树科技、银河通用、钛虎机器人、帕西尼感知科技、乐聚机器人、北京加速进化等众多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宣布获得融资。有报道显示,今年以来,机器人(包括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家用/商用清洁机器人等)赛道融资金额已超300亿元。 产业投资母基金、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国资基金、风投基金、大集团及上市公司旗下产业基金,以及其他社会资本等多路资金涌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其中包括两只百亿级基金: 5月,青岛海尔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青岛市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代表共同签署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基金目标规模达100亿元,将有效整合技术、人才及产业资源,构建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7月,湖北省财政厅依托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支持长江证券牵头设立的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母基金,已完成合伙协议签署、工商注册和首期实缴出资,该基金总规模100亿元,计划分两期组建,首期规模50亿元。 受利好消息影响,今年以来,A股市场机器人概念股频频走强,上市公司股价暴涨,甚至涨停。 此外,7月22日,“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在港交所公告,以每股82港元完成上市以来最大规模配售,募资总额约24.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2.6亿元),资金将用于业务扩张及偿还债务。此次配售是优必选港股上市后第五次融资,累计募资总额超4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1.5亿元),创下港股机器人板块融资纪录。 与此同时,近期,人形机器人赛道也掀起了一波IPO热潮。7月8日,上纬新材公告披露,智元机器人拟通过收购上纬新材进入A股。7月9日,“全球AMR仓储机器人第一股”极智嘉成功登陆港交所。7月18日,证监会公示宇树科技上市辅导备案公告。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斯坦德、埃斯顿、仙工智能、乐动机器人、兆威机电、节卡机器人、越疆科技、兆威机电等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公司均在筹划或冲刺IPO。 固态电池“泼天富贵”有望降临 随着订单落地,政策催化叠加资本赋能,人形机器人加速走向大规模量产。 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日前表示,今年宇树科技机器人的出货量相对于去年有明显的增长。人形机器人虽然现在处于行业发展早期,但在未来3年-5年的时间将会加速在行业应用落地,比如工业场景、服务场景以及一些危险场景开始尝试落地和应用。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显示,人形机器人行业正经历“技术爆发→场景验证→量产落地”的阶段,2025年被誉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出货量将破两万台,市场规模近90亿元。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需求量预计将达到1800万台,市场规模将攀升至1.5万亿元。 摩根士丹利此前发布的《人形机器人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梳理了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的百强上市公司,企业被分为“大脑”(Brain)、“身体”(Body)和“集成商”(Integrators)三大板块:大脑涉及AI模型、半导体和软件,如中国的百度、地平线等;身体包括执行器、电池、传感器等硬件,中国企业占比最高(24家),如宁德时代、三花智控等;集成商以整机制造为主,中国优必选、比亚迪等企业跻身全球前十。 EVTank认为,目前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还比较薄弱,核心零部件都以海外企业为主导,但锂电池环节,我国已有一定优势。 资料显示,人形机器人对动力电池的核心需求聚焦于高能量密度、高安全可靠性、高倍率和快充性能,以及优异的宽温性能和长循环寿命,并且兼具轻量化与小型化设计。 当前,人形机器人电池主流解决方案为高镍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250-300Wh/kg),在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关键指标上仍存在显著瓶颈,难以支撑未来人形机器人在长时间高负荷任务场景下的持续运行需求。 固态电池的核心优势在于显著提升的能量密度、本质安全性的突破、优异的倍率性能、更长的循环寿命以及更宽的工作温域——这些特性与人形机器人对电池的要求高度契合,突破现有液态电池体系的天花板,向半固态/固态电池迭代被视为更理想的解决方案。 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近日提到,人形机器人与低空飞行器对电池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和高安全性的“三高”要求。为满足这些新兴领域的苛刻需求,蜂巢能源计划以其固态及半固态电池技术作为突破口。 鉴于全固态电池(理论值>500Wh/kg)在材料体系、界面阻抗、大规模制造工艺及成本控制等方面仍面临关键挑战,其产业化尚需时日。作为重要的过渡路径,技术成熟度更高、量产可行性更强的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00-400 Wh/kg)正率先开启商业化落地与应用验证。 7月21日,孚能科技在最新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目前半固态电池的成本相比液态电池只高5%-10%,具备良好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半固态出货量已达GWh级别。随着赣州新能源、广州基地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公司半固态电池设计产能将达到54GWh。同时,公司半固态电池已陆续送样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 目前,包括蔚蓝锂芯、豪鹏科技、亿纬锂能等在内的国内企业已经开发出人形机器人专用锂电池并小批量使用。海外方面,特斯拉、松下和LGES等均已经小批量供应人形机器人。 EVTank分析称,人形机器人将为锂电池尤其是固态电池带来新的增量市场,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用锂电池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亿元。随着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服务和家庭领域等多场景应用的加深,2035年将同步带动人形机器人用锂电池出货量达到72GWh,市场规模达到360亿元。 结语: 市场红利的浪潮,成就了众多弄潮儿的崛起传奇。 回望2015年,新能源汽车需求的爆发,曾为敏锐的企业铺就了一条高速成长的快车道,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池产业链企业。 放眼2025年,人形机器人赛道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进化,一场新的产业盛宴已然拉开序幕。产业风口再临,这一次,谁又将乘风破浪,率先站上这轮红利的潮头?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本周动力电芯价格呈现上升趋势,由成本端推动。分材料来看,主流100Ah磷酸铁锂电芯的均价为0.32元/Wh,国内主流6系三元锂电芯的均价为0.495元/Wh。从成本结构来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由于碳酸锂的价格上涨呈现上升趋势;三元正极材料的上涨主要由碳酸锂价格上涨推动,硫酸钴的价格上涨带来的推动较小。负极材料成本在小范围上下波动,暂未传导至终端。隔膜和电解液的价格持稳。尽管7月为新能源车销传统淡季,但SMM调研发现,主机厂上半年去库已有成效,部分车企整车生产提速中,动力电芯需求随之好转。国家持续倡导、监督新能源车行业“反内卷”,预计后续新能源车企价格战激烈程度将有所收窄,行业整体边际利润有所修复。从电芯厂视角来看,目前商用车动力电池的标准化率较高,利润率水平相对乘用车较好,是后续各大厂家动力电池业务增长的重要抓手之一。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杨涟婷021-51595835 杨玏021-51595898
SMM7月24日讯: 本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价格保持稳定运行。成本端,负极原料成本出现小幅上涨,为其价格提供了一定支撑;需求端,受后续车企备货以及小储需求回升的带动,近期电芯生产节奏有所回暖,对负极材料的需求也随之向好。在成本支撑与需求回暖的双重作用下,负极企业产生了涨价预期。不过,由于当前市场供过于求的格局依然存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价格陷入了博弈状态。展望后续,在产能过剩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但相关原料价格或将继续抬升的背景下,预计后续短期内负极材料价格或继续持稳运行。 本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价格在供需与成本两端的共同作用下保持稳定。展望后市,随着人造石墨负极创新步伐加快,再加上气相沉积硅碳生产企业的产能不断扩大,下游客户为了降低成本并实现性能升级,采购重心正逐渐向替代材料倾斜,这将压缩天然石墨负极的市场需求空间。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预计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价格在后续会持续承压下行。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徐萌琪021-20707868 胡雪洁021-20707858
SMM7月24日讯: 本周,电解液价格暂稳。其中,三元动力用、磷酸铁锂用及锰酸锂用电解液均价分别为21650 元 / 吨、17700 元 / 吨及 14400 元 / 吨。成本端,电解液核心原材料六氟磷酸锂、溶剂价格受其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有所上涨,添加剂价格相对稳定,导致电解液整体制造成本有所上涨。但尚未传导至电解液价格。需求端方面,动力市场受终端库存压力影响,生产节奏较保守,这一态势传导至上游动力电池环节,导致动力电池需求环比小幅下滑。而在储能市场,海外储能需求持续释放,对电池的需求形成有效补充,整体电池需求呈现小幅增长态势。供应端方面,电解液企业延续 “以销定产” 的运营模式,尽管当前电解液市场价格持续处于低位区间,但受限于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格局,部分企业仍采取 “以价换量” 的策略。综合多维度因素判断,短期内电解液市场供过于求的格局难以逆转,价格缺乏显著反弹的支撑动力;不过,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价格下行趋势已止歇,预计后续电解液市场价格将维稳甚至小幅上涨。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徐萌琪021-20707868 胡雪洁021-20707858
本周各系别三元材料价格涨幅较为明显。原材料方面,硫酸镍、硫酸钴延续涨势,硫酸锰小幅下调,而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价格大幅上涨。由于镍盐、钴盐及锂盐价格仍存上行预期,三元材料价格后续或继续攀升。 供应端来看,随着"金九银十"传统旺季临近,正极厂商进入备货阶段,中镍及中高镍材料排产较预期有所增加,高镍材料排产则保持稳定。 需求端呈现分化:国内动力市场主要受旺季备货及新车型上市推动,但订单仍集中在头部企业;海外市场则受关税政策调整及新能源车补贴退坡影响,需求持续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三元企业已开始布局磷酸铁锂项目,或对三元材料长期发展空间形成一定挤压。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