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77

  • 利润暴涨152%却股价下跌2.3% LG新能源如何挤掉财报“水分”?

    近日,韩国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合并营收5.6万亿韩元,环比下降11.2%;但营业利润同比暴涨 152.4%,环比增长31.4%,达到 4,922 亿韩元(约合 3.6 亿美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950亿韩元;营业利润率达8.8%。 这一成绩远超市场预期。 但值得注意的是,若不包括根据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获得的税收抵免(约4,908亿韩元),LG新能源营业利润将为14亿韩元;合并营收为5.565万亿韩元,同比下降9.7%,环比下降11.2%;净利润达910亿韩元,而去年同期的净亏损达240亿韩元。 与这份亮眼财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财报发布当日,LG新能源股价却一度下跌2.3%。 这种 “叫好不叫座” 的反常现象,引发了资本市场对其业绩可持续性的考量。 深入剖析这份财报可以发现,LG新能源利润的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关税预期引发的“抢购潮”。北美客户为了规避可能到来的高额关税,纷纷提前加大采购量,这种短期的需求透支为LG新能源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但当政策红利消退,市场回归常态后,LG新能源将不得不面对真实的市场需求考验。那么,这场由政策引发的短期繁荣究竟能持续多久?LG新能源又该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主机厂备货,关税余温未散 对于第二季度营业利润增长了一倍以上,LG新能源坦诚表示,部分原因是由于一些客户在潜在的美国关税生效之前囤积电池,从而提前满足了需求。 该公司发言人表示:“除了削减成本的努力之外,我们还增加了向现代汽车、起亚和通用汽车等美国客户出货的电池产品,从而提高了季度利润。” 美国政府此前提出的电池进口关税政策预期,如同一块投入市场的巨石,在新能源电池行业激起了巨大的涟漪。对于LG新能源而言,这一政策预期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北美客户的采购量在第二季度出现了异常增长。 毕竟,北美市场一直是LG新能源重要的增长要素。 今年1月,LG新能源表示,已与美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Aptera Motors Corp.签署了一份为期七年的电池供应协议。LG新能源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该公司与Aptera Motors和韩国电池组制造商CTNS签署了一项三方协议,将在2025年至2031年期间向这家美国公司提供总计4.4 GWh的圆柱形电池。 除了Aptera,LG新能源还与美国初创车企Rivian合作。2024年11月,LG新能源宣布,其全资子公司LG新能源亚利桑那公司与美国汽车制造商Rivian签署了一项供应协议。 根据协议,LG新能源将在五年内向Rivian提供总计67千兆瓦时(GWh)的4695圆柱形电池。在投产的第一年内,4695圆柱形电池将在LG新能源位于亚利桑那州的独立工厂生产,并将运送到位于伊利诺伊州诺默尔市的Rivian工厂,用于Rivian面向北美市场的R2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据外媒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加征关税之前,Rivian已从亚洲储备大量电动汽车电池。 此外,LG新能源还与特斯拉保持紧密合作,并与美国通用、福特等老牌车企深化合作。 比如,2024年10月,LG新能源与福特汽车签署供应协议,计划向福特在欧洲市场销售的电动商用车供应电池,协议供应总量达109吉瓦时(GWh)。LG新能源称,上述供应计划从2026年开始实施,合同期限为四至六年。双方没有披露合同金额。 LG新能源和福特汽车同期还达成协议,LG为福特汽车一款在美国生产的电动汽车供应电池,电池生产地点由LG新能源设在波兰工厂改为设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工厂。LG新能源称,这是为了就近供应,提高业务效率,同时利用现有的市场利好条件,比如美国政府提供的税收抵免优惠。 几年前,LG新能源与通用成立电池合资企业Ultium Cells,双方持股比例均为50%。该合资公司既是通用汽车迎合电动化趋势的追赶举措之一,也是LG新能源瞄准北美、扩大全球市场份额的雄心彰显。在宣布对双方合资建设的第三座工厂的处置方案的同时,通用汽车和LG新能源还共同宣布扩大14年的电池技术合作关系,并计划开发方形电池(prismatic cell)。 2024年10月,LG新能源宣布,已签署一份协议,将向梅赛德斯-奔驰北美及其他地区的子公司供应电动汽车电池。 彼时,LG新能源在一份监管文件中表示,将在2028年至2038年期间为梅赛德斯-奔驰供应50.5千兆瓦时(GWh)的电池,但拒绝透露合同上所协定的具体金额,也拒绝就合同中涉及的梅赛德斯-奔驰具体子公司置评。上述交易公布后,LG新能源的股价曾一度上涨5.7%, 今年3月,LG新能源曾官宣扩大北美地区生产,2025年后,该公司在北美的 产能 将超过200吉瓦时(GWh),可供250万辆续航500公里以上的纯电动汽车使用。 LG新能源于3月23日宣布,其与美国整车制造商Stellantis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建立合资工厂。总投资规模为4.8万亿韩元,2024年上半年投入量产,新厂产能到2026年将提升至45GWh。 此外,LG新能源还将斥资1.7万亿韩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产能为11GWh的圆柱形电池工厂,向美国主要电动汽车客户进行稳定供货。 预警信号:电车或迎“宿醉期”,中企竞争态势猛烈 尽管其Q2营业利润大幅跃升,LG新能源仍警告称,受美国关税和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明年初电动汽车电池的市场需求预计将进一步放缓。而其主要客户特斯拉和通用汽车也已警告称,美国关税政策及将于9月30日终止美国联邦电动车购车补贴的法律将带来负面影响。 LG新能源首席财务官Lee Chang-sil在一次电话会议中表示:“美国的关税政策以及电动汽车补贴的提前结束将给汽车制造商带来负担,可能导致车辆价格上涨,从而减缓北美地区电动汽车的增长速度。” 这一表态并非随口之言,而是基于对全球主要市场的深入分析和判断,背后反映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正面临着多重挑战。 Rho Motion数据显示,2025年6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180万辆,同比增长24%,其中中国以111万辆、28%的增速持续领跑,欧洲以39万辆、23%的增幅巩固第二大市场地位,而北美市场受政策波动影响同比下降9%至14万辆,“世界其他地区”则以43%的爆发式增长突破14万辆大关。 据悉,特朗普政府将新能源税收抵免终止日期从2025年底提前至9月30日,涉及金额高达1920亿美元,直接引发第三季度抢购潮。 特斯拉官(TSLA.US)网数据显示,Model 3和Model Y在政策截止前出现订购高峰,福特通过延长免费充电服务吸引消费者。 但巴克莱研报警告,政策真空期将导致第四季度及更长时间内出现“电动汽车宿醉期”,即随后的几个月里销量将大幅下滑。 伍德麦肯兹甚至对2030年美国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 预测 从23%降至18%。 无独有偶,纵使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保持着增长态势,但长期仍不被看好。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6月25日报道称,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布鲁塞尔总部数据显示,5月欧盟新车注册量同比增长1.6%。另据《塞浦路斯邮报》6月26日报道,5月欧盟电动汽车市场整体同比增长27.2%。 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在5月份出现“回暖”,但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德国之声”认为,尽管欧洲在2025年将拥有超过100万个公共充电站,但GridX能源研究公司预测,到2030年,欧洲对公共充电站的需求将达到880万个。该公司表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安装速度必须加快到每周新增近5000个充电桩。 此外,“美国关税使欧洲汽车制造商遭受重创”,据路透社此前报道,多家公司撤回了2025年盈利预期。一位欧洲汽车业高管表示,高端汽车制造商能承受一定关税,但大部分汽车制造商更加艰难。欧洲汽车工业联合会认为,鉴于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外部需求全面复苏似乎不太可能。欧洲汽车行业活动可能在2026年复苏1.9%,但产量仍将远低于2019年的水平。 当然,相对于北美市场,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有一定作为。 尽管美国市场需求下降且关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但得益于其纯电动车型在欧洲的强劲销量,大众汽车集团今年第二季度全球销量仍小幅增长1.2%,达到2,271,700辆,其中纯电车型交付量为248,700辆,同比增长37.6%。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大众汽车集团的电池供应商体系十分庞杂,LG新能源面临来自中国企业的强劲竞争。 除了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之外,大众汽车集团还在增加其他中国电池供应商合作支点。 就在7月份,有报道称,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 CTO Dr. Thomas Ulbrich 在一次访谈节目上表明,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全新电动平台是“下一件大事”。 正是在这样一个平台项目上,电池专家中创新航凭借着其成熟可靠的5C快充技术,获得了大众汽车(中国)有限公司的定点,2027年底将同时供货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安徽大众。该项目为纯电项目,或涉及5款车型,电池专家中创新航或将供货其中至少一半的份额, 其总量纲高达88GWh。 据悉,中创新航与大众汽车接触并承接研发项目数年,之前已获大众子公司数个项目认可。此次新平台项目的定点,或预示中创新航在大众汽车供应商体系中地位已逐渐稳固。 无独有偶,同在7月,有媒体爆料称,大众汽车新增程车的电池订单,已经交给了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若消息属实,大众供应商名单将再添一家中国电池企业,也意味着其在中国本土化业务布局进一步深入。 中国市场的情况则更为复杂。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战愈演愈烈。进入2025年,价格战仍在持续,车企为了降低成本,将压力不断转移到上游电池供应商身上,对电池价格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LG新能源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市场份额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7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分别发布了2025年6月汽车工业产销情况以及2025年6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 数据显示,2025年1-6月,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5分别是宁德时代(装机量:128.60GWh;市占率:43.05%)、比亚迪(70.37GWh;23.55%)、中创新航(19.46GWh;6.52%)、国轩高科(15.48GWh;5.18%)、亿纬锂能(12.21GWh;4.09%)、欣旺达(9.07GWh;3.03%)、蜂巢能源(8.40GWh;2.81%)、瑞浦兰钧(6.59GWh;2.21%)、正力新能(5.95GWh;1.99%)、极电新能源(4.23GWh;1.41%)、LG新能源(4.18GWh;1.40%)、因湃电池(3.29GWh;1.10%)、多氟多(2.20GWh;0.74%)、楚能新能源(1.90GWh;0.63%)、远航锦锂(1.31GWh;0.44%)。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股价是资本市场对企业价值的直接投票,LG新能源股价在财报发布后的下跌,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其业绩可持续性的担忧。投资者在评估一家企业时,不仅关注其短期的利润表现,更看重其在长期内保持盈利能力的能力。 从短期来看,LG新能源凭借关税囤货效应实现了利润的大幅增长,但这种增长模式缺乏可持续性。 从长期来看,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LG新能源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在技术方面,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竞争对手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如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等,都具有较高的性能优势。 在成本方面,中国电池企业凭借规模效应和产业链优势,在成本控制上更具竞争力,LG新能源在价格上很难与之抗衡。 战略分清主次,从“赚快钱”到“练内功” 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日益激烈的竞争,LG新能源开始调整其投资策略,将资源集中到更具潜力的领域,同时推迟或缩减一些风险较高的投资项目。 今年4月,有消息称LG新能源已决定暂缓与华友钴业合作的两个锂电池循环回收合资项目。 同在4月,LG新能源表示,已正式退出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价值142万亿印尼盾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项目。据悉,2020年末,LG新能源与印尼政府就所谓的“印尼大项目套餐”签署了一项协议,该项目涵盖了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的多项投资。 随后在5月, 据韩国《金融时报》报道,由于电动车电池行业不景气,LG新能源继撤销或保留在印度尼西亚、加拿大等地推进的大规模生产基地建设计划后,最近又取消对越南的投资计划。据分析,在目前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LG新能源暂时将重点放在确保收益上。 据越南当地业界透露,LG新能源取消了越南河内附近LH产业园入驻计划。LG新能源为满足客户公司要求及自身攻占东南亚电动车市场计划,拟将位于中国南京的移动用电池产线和电动车用2170圆筒形电池产线的一部分转移到越南。 但去年末,LG新能源方面突然通报撤销投资。 有电池业界人士表示,由于担心供应过剩,公司对新投资非常谨慎。 韩国《金融时报》称,LG新能源平均开工率2023年为69.3%,2024年为57.8%,今年一季度为51.1%,呈现下降趋势。 尽管取消了不少项目投资,但LG并未放弃对电动汽车电池业务的投入。 据韩联社报道,LG集团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在韩国投资10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618亿元),用于研发和未来增长领域,包括电池和电池材料、新一代显示器、人工智能和数据、生物等领域的研发。 尤其在46系列电池的研发和生产上,LG新能源仍然保持积极的态度。 一直以来,LG新能源被认为将是韩国率先量产46系电池的企业,按照规划,LG新能源将于2025年下半年在韩国Ochang工厂进行量产。今年4月有报道称,到目前,LG新能仍处于4680型号(直径46mm/高80mm)的大规模量产准备阶段。据悉,LG新能源正与特斯拉等整车厂商进行4680电池规格的最终测试。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客户集中度是衡量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指标,过高的客户集中度会使企业的经营业绩过度依赖少数客户,一旦这些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化或合作关系出现问题,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 对于LG新能源而言,客户集中度风险尤其值得关注,其中以特斯拉等为首的欧美车企客户量占比过高是主要问题。 46系电池恰好为LG新能源打开了新的客户窗口。 6月16日,盖世汽车注意到,据韩联社报道,韩国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宣布,已与中国整车厂商奇瑞汽车签署了一项为期6年的46系大圆柱电池供货协议。 根据协议,LG新能源将向奇瑞汽车供应46系大圆柱电池,订单规模达到8吉瓦时(GWh),按照行业平均每辆电动汽车约65-70kWh的装机量计算,足以满足约12万辆电动汽车的生产需求。 虽然目前合同的具体价值尚未确定,但考虑到当前电池市场的价格走势以及圆柱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这一订单金额无疑将十分可观。 行业专家推测,该合同金额可能超过1万亿韩元。 此前,LG新能源的46系列大圆柱电池主要供应给美国造车新势力特斯拉以及Rivian,搭载该电池的车型包括Model Y、Cybertruck 和 Rivian R2等。而奇瑞汽车的加入,使得LG新能源在全球的客户版图进一步扩大,成为全球第三家使用这款电池的主机厂。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飞行汽车和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圆柱电池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其中,大圆柱电池在机器人领域,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中表现出色。由于其灵活性高,可以随意组合,这使得圆柱电池非常适合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而方形电芯则难以做到这一点‌。在飞行汽车领域,大圆柱电池同样展现出其独特优势。以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为例,大圆柱电池能够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满足其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要求。

  • 华峰铝业派发72亿元原材料订单 新能源电池客户涵盖比亚迪等

    7月28日晚间,华峰铝业(601702)发布公告,公司及子公司华峰铝业有限公司(简称“重庆华峰”,与“公司”合称为“买方”)拟与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榆林新材料”或“卖方”)共同签署生产原材料买卖合同。 合同约定,预计将由买方自2025至2029年间合计向卖方购入不低于36万吨的生产原材料,产品单价根据月度市场铝价及合同条款确定,具体数量按每月各批次采购订单下达,并按批次结算货款。如按预计数量及市场价格估算,合同期限内预计产生的总金额超人民币72亿元(根据各批次采购量据实结算)。 华峰铝业表示,本合同为日常原材料采购合同,合同签署有助于公司与上游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助于公司原材料的持续稳定采购。 华峰铝业2024年年报信息显示,华峰铝业的主要产品为铝板带箔,主要分为铝热传输材料(复合料、非复合料)、电池料和冲压件制品。 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用铝板带箔领域,华峰铝业产品主要供应于与各大品牌车系所配套的汽车新能源电池及相关材料生产厂商,客户包括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导品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和热管理领先企业三花、新能源汽车热交换器领先企业银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专业供应商纳百川、热管理知名供应商纵贯线、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和汽车结构件研发制造商科达利等新能源电池行业知名企业。 2024年,下游市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光伏等“新三样”产业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市场的发展,持续带动铝板带箔类总体及细分领域增长。 2025年3月,华峰铝业决定将原有的“年产15万吨新能源汽车用高端铝板带箔项目”变更为“年产45万吨新能源汽车用高端铝板带箔智能化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由198,001万元增至261,906万元,新增用地约500亩,建成后将新增15万吨高端铝板带箔成品材料及30万吨热轧铝板带箔坯料,整体产能规模再次大幅提升。

  • 总投资1.9亿元!年产3000吨负极材料项目环评公示

    近日,山西政务服务平台发布了关于对山西物科金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碳包覆预镁氧化亚硅负极材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拟进行审批的公示。 项目总投资金额19000万元,环保投资195万元。项目租用园区 8 号、9 号闲置空厂房,建设预镁氧化亚硅生产车间和CVD气相沉积车间,同时配套供电、供水、制氮系统、冷却塔等公用工程及环保工程。项目主要产品为碳包覆预镁氧化亚硅负极材料,年产量3000吨。

  • 【7.29锂电快讯】工信部将巩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综合整治成效

    【工信部:将巩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综合整治成效 加强光伏等重点行业治理】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7月28日在京召开。其中提到,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改革任务落实,抓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巩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综合整治成效,加强光伏等重点行业治理,以标准提升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做优建强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着力打造工信特色“大思政课”,推动部属高校“双一流”建设再上新台阶。 》点击查看详情 【日产考虑关停墨西哥2家工厂】 据报道,关于日产汽车公司作为重振经营措施推进的全球关闭7家工厂的计划,28日获悉了在墨西哥成为关停考虑对象的2家工厂。分别是1966年日产在海外设立的首家工厂和与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的合资工厂,均位于墨西哥中部。日产销售萎靡令化解产能过剩成为当务之急,具有象征意义的工厂也成为裁撤的考虑对象。(财联社) 【小鹏汽车副总裁发文辟谣“重新上车激光雷达”传闻】 有消息称小鹏汽车考虑产品线整合,后续可能重新上车激光雷达。对此,小鹏汽车副总裁@托马斯电火车发文表示,“针对此类造谣媒体,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我们后续都是直接由法务部和政府部门来严肃处理,包括前几天那家。制造谣言,逼着企业不得不辟谣来澄清,这个模式走不通,根据经验,总会有一个人某一天付出巨大代价而成为警钟。” (财联社) 【美国结束对Waymo自动驾驶汽车的14个月调查】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周五表示,已经结束了对Alphabet旗下的Waymo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一系列轻微碰撞和意外行为的14个月调查,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美国汽车安全监管机构于2024年5月启动了一项调查,此前有22份报告称Waymo自动驾驶出租车表现出可能违反交通安全法的驾驶行为,或表现出其他“意外行为”,其中包括17起碰撞。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在结束调查时提到了Waymo申请的两次召回,以及该机构对现有数据的分析。 【上海市经信委:争取年内实现浦东自动驾驶全域开放,不含陆家嘴等区域】 刚刚落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关于上海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情况引起广泛关注。7月28日,上海市经信委二级巡视员、汽车产业处处长韩大东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上海将有序扩大自动驾驶的开放区域,争取在今年年内实现浦东新区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全域开放,同步推动奉贤、闵行等区域开放。 【英国政府拟出手挽救汽车贷款商 或可避免数十亿赔偿】 在英国主要金融机构游说下,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正考虑针对440亿英镑汽车贷款佣金丑闻推翻最高法院裁决。根据财政部正在讨论的应急方案,若法官维持去年10月上诉法院的震撼性判决——裁定消费者可能有权获得数十亿赔偿,政府将通过追溯性立法减轻放贷机构责任。知情人士透露,司法部与商业贸易部的官员已就取代最高法院裁决(普遍预计下周公布)的可行性展开讨论。此举将标志着财政部重大干预,而里夫斯早在今年1月就曾颇具争议地试图介入该案。 相关阅读: 固态电池资源+技术双核 赣锋领航全链布局【SMM分析】 最具商业化潜力的固态电池电解质类型之一硫化物体系【SMM固态电池科普】 SMM三元前驱体周度库存及库存周期指数上线 助力产业链精准把控市场动态 【SMM分析】中国锂电池回收工艺流程解析及黑粉市场现状 【SMM分析】欧盟电池生产者责任延伸 (EPR) 法规全面生效 【SMM分析】锂价异动调查:矿证危机与产业基本面供需的角力 SMM 新能源锂电负极材料库存周期指数:全方位呈现行业库存动态 SMM三元前驱体成交情绪因子重磅发布:精准捕捉市场供需脉搏,赋能锂电产业决策 SMM钴中间品、电解钴月度库存指数重磅发布,敬请期待硫酸钴月度库存指数 SMM氯化钴、四氧化三钴成交情绪因子重磅发布:洞察锂电市场脉搏,把握新能源产业先机 SMM硫酸钴成交情绪因子重磅发布:洞察市场现状,把握交易先机 SMM氢氧化锂库存周期指数重磅上线:高镍链条库存“透视镜”,月度把脉供需拐点! SMM氢氧化锂交情绪因子重磅首发:实时捕捉高镍风向,抢占锂电定价先机 SMM三元材料成交情绪因子重磅发布:实时监测市场供需动态,助力锂电产业精准决策 一文了解固态电池装备企业和产业情况【SMM分析】

  • 三祥新材:子公司拟不超3亿元投建年产2万吨锆铪系列产品项目

    三祥新材7月28日晚间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辽宁华祥拟以不超过3亿元(最终投资金额以项目建设实际投入为准)投资建设年产2万吨锆铪系列产品项目。项目位于辽宁华祥厂区内,以辽宁华祥现有氧氯化锆产线为载体进行锆铪分离获取核级氧氯化锆和氧氯化铪,新建锆铪萃取厂房等配套工程,预计建设期15个月。 谈及对外投资对公司的影响,三祥新材表示:本项目的建设主要为了推进公司在新材料行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和部署, 不断丰富公司产业链,充分发挥公司在锆产业中的优势,控股子公司辽宁华祥通过锆铪分离技术产业化以实现拓展锆铪产业链,提升公司产品附加值。 有利于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和生产经营的持续稳定发展。本项目建设充分利用辽宁华祥现有氧氯化锆产线为载体进行锆铪分离获取核级氧氯化锆和氧氯化铪,用于生产核级海绵锆、氧化铪和海绵铪,为国家核电建设、半导体前驱体材料、高温合金等领域解决原材料短缺的“卡脖子”问题。本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及行业影响力,增强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和股东利益最大化。项目建成后,在未来实际经营中,可能面临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市场变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仍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投资不达预期、损失投资资金等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项目的经营管理状况,加强风险管理,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本次投资以自筹资金出资,不会对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产生不利影响,也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由于项目尚未正式投建,预计不会对公司2025年度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有投资者问,公司生产的锆基材料可用于合成卤化物固态电池电解质,目前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有何业务进展?公司是否会发挥区位优势,与宁德时代这样的头部电池厂商建立供货或联合研发合作?”三祥新材7月7日在互动平台表示, 公司锆基卤化物材料目前已向下游电池企业小批量供货,相关业务收入在公司营收中占比较小,请注意投资风险;公司已与宁德时代等企业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开展镁铝合金轻量化业务。 三祥新材6月24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推进HAF-003体系认证。锆铪分离技术已通过公司内部技术评估,已具备产业化条件,目前正处于产业化前期阶段;公司核级海绵锆目前订单饱满。 三祥新材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31亿元,同比下降9.75%;归母净利润1350.84万元,同比下降29.94%;扣非净利润1140.13万元,同比下降19.04%。 三祥新材此前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54亿元,同比下降2.41%;归母净利润7576.49万元,同比下降4.38%;扣非净利润7281.3万元,同比下降7.25%。 中航证券5月5日点评三祥新材业绩报的研报显示:需求平淡,锆系列产品盈利性承压。关注镁铝合金业务进程。关注锆铪分离和固态电池进展。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传统锆系列产品承压下行,但随着锆铪分离和固态电池等新的应用方向的延伸,以及镁铝合金新业务的推进,公司业绩有望重拾增长趋势。风险提示:需求拓展不及预期、产能爬坡不及预期、宏观经济影响等。 中邮证券4月28日点评三祥新材的研报显示:2025年公司高端产品实现历史性突破,或为重启增长元年。预计2025年国内/全球核级海绵锆需求达1927/12510吨。预计公司核级锆铪项目2025/2026/远期净利润规模或达1.10/2.04/8.68亿元。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小批量/示范性装车,2030年大规模商用,锆基材料可用于氧化物与卤化物路线。公司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完成中试线设计,卤化物电解质实现小批量供货。风险提示:技术迭代风险;金属价格波动;项目建设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 坐标甘肃金昌!锂电池装备生产与年产万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开建

    据“金昌发布”消息,盛夏时节,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腹地热浪蒸腾。金昌恩晖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的两大核心项目——锂离子电池装备生产与年产万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正在这片热土上拔节生长。 据悉,金昌恩晖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装备生产项目占地面积近75,000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主要建设1栋办公楼、1栋生产车间、1栋检测车间,安装年产5GWh锂离子电池(LFP)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年产1万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占地面积近65,000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主要建设2栋生产车间、1座实验室、1栋仓库,安装年产1万吨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万吨级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是甘肃金昌打造‘新能源电池千亿级产业集群’不可或缺的战略支点。”金昌恩晖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春强调其产业价值,“不仅能完善区域产业链布局,还将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据测算,项目建成后可新增产值60亿元,创造300个高质量就业岗位,为新能源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 固态电池资源+技术双核  赣锋领航全链布局【SMM分析】

    SMM7月28日讯: 目前,赣锋锂业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固态电池上下游一体化能力的企业。 在固态电池全产业链路有布局,从硫化物电解质及原材料、氧化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电芯、电池系统等固态电池关键环节等 。 一、固态电池关键原料:硫化锂(99.9%、D50≤5μm) 赣锋锂业从锂盐到硫化锂实现量产,打通固态电池生态最后一环。 赣锋锂业在2022年便已具备电池级硫化锂量产能力,并于2024年进一步扩大了产线规模。赣锋锂业硫化锂产品纯度可达99.9%、D50≤5μm,具备高纯度、低杂质含量及优异的一致性等特点,可满足高导电性固态电解质材料技术要求,目前已向20余家客户供货。 在硫化锂技术研发方面,集团已申报多项硫化锂专利,由赣锋锂业牵头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电池级硫化锂》也已进入预审阶段,有望引领电池级硫化锂进入标准化、规范化时代。 赣锋锂电有关硫化锂专利申请情况   二、固态电池核心主材:电解质 在电解质层面,赣锋对硫化物及氧化物路线均有多年研发投入。LPSC/LPS/LGPS等体系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通过工艺优化,可实现亚微米级别的硫化物电解质超细粉体(D50<1 μm),电导率达到3mS/cm,是全固态电池的关键原料。超高离子电导率氧化物粉体材料已完成开发,LLZO固体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可达到1.7mS/cm,LATP固体电解质达到1.4mS/cm。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膜实现5V耐高压,室温离子电导率超过0.5mS/cm,厚度低于30μm水平。 三、固态电池主材:锂负极(300mm超薄) 在负极层面,赣锋超薄锂带同样具备量产能力,可针对循环性能、加工性能、电化学稳定性等各类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赣锋已实现300mm宽度的超宽幅超薄锂带量产,铜锂复合带中锂箔厚度可达到3微米。以超薄锂带或铜锂复合带作为负极的金属锂电池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电池,搭载锂金属负极的赣锋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超过500Wh/kg。 四、固态电池:500Wh/kg 赣锋固态电池及系统层面,320Wh/kg高比能电池,采用硅碳负极,循环可达到1000圈; 400Wh/kg高比能电池,采用硅碳负极,循环达到600圈以上; 500Wh/kg超高比能电池,采用锂金属负极,已实现10Ah级产品的小批量生产; 赣锋集团具备完整设计能力,CTP成组效率达74%、生产效率提升30%。 五、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低空飞行 赣锋锂业在完善产业生态布局的同时,加速推进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目前,公司已针对低空经济领域推出专用固态电池解决方案,并与多家头部无人机及eVTOL企业达成战略合作,首批产品预计2025年实现交付。 SMM解读: 硫化锂材料的商业化应用亟待行业标准或国家规范的建立。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将有效贯通上下游环节,但这对企业的核心技术实力和资金支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关注固态电池的发展时,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王子涵021-51666914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 最具商业化潜力的固态电池电解质类型之一硫化物体系【SMM固态电池科普】

    SMM7月28日讯: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是全固态电池领域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因其室温离子电导率高(部分体系接近液态电解质)、机械加工性好(可冷压成型) 等优势,被认为是最具商业化潜力的电解质类型之一。 硫化物电解质因高离子电导率和优异加工性,是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领先候选材料(如丰田、松下已推出基于硫化物的原型电池),但仍需突破以下瓶颈: 1.稳定性提升:开发抗水解、抗氧化的硫化物(如引入卤素掺杂、设计梯度界面); 2.界面电阻调控:通过原子层沉积(ALD)制备超薄包覆层,降低电极 - 电解质界面阻抗; 3.低成本化:减少 Ge、Sn 等贵金属依赖,推广 Si、Al 等替代元素; 4.规模化生产:解决惰性气氛加工的成本问题(如开发密封式连续生产线)。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关注固态电池的发展时,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王子涵021-51666914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 易储能源10亿布局广东佛山!首个光储充一体化项目落地

    来自深圳易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储能源”)的消息显示,7月27日,易储能源正式签约落户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总投资10亿元打造广东佛山首个光储充一体化项目。 资料显示,易储能源成立于2024年5月,专注于独立共享储能电站的开发运营,是赣锋锂业(002460)旗下公司。 据悉,易储能源依托锂行业上市母公司的强大资源与技术研发实力,已在全国布局多个新型储能电站。此次将在乐平镇打造一座300MW/600MWh独立新型储能电站及光储充配套设施。项目占地约50亩,预计产值达2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保障区域电力供应的核心枢纽,推动当地电力系统向安全、可靠、绿色、高效升级,赋能佛山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发展。 此外,易储能源董事长刘锐近日表示,上半年公司顺利达成了预期业绩成果。与此同时,针对下半年发展,其提出明确要求:核心目标不可动摇,即签约30个GWh、开工20个GWh、并网10个GWh。

  • 2万亿港元!宁德时代港股市值再创新高 港股逾40%溢价有何逻辑?

    今日宁德时代H股午后异动拉涨超6%,股价再度刷新在港上市以来新高,最高一度报451.20港元/股,较发行价已累涨超过七成。其在港股市场上的市值也正式突破2万亿港元大关。 短线来看,由于本周三宁德时代即将发布中期业绩,有望成为公司股价新的催化因素。 财务方面,今年一季度,宁德时代营收达84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突破139亿元大关,同比增幅超三成,毛利率环比持续攀升,净利率更是创出新高。 而年内受政策拉动,国内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对锂电需求相对高景气,叠加公司产能释放,也为其中期业绩带来不少看点。 但值得一提的是,自5月上市以来,宁德时代AH股的走势便开始逐步分化。近一个月以来,其H股加速上扬,而A股则偏向震荡攀升。 进入7月后,宁德时代H股和A股的累计涨幅分别约为35%和13%,差距进一步拉大。截至发稿,宁德时代H股较A股溢价超过40%。 对于上述显现现象,中信证券研究称,本轮AH溢价收窄是南向资金对港股的重新定价;优质A股赴港上市扩大了溢价指数下行空间,提升港股流动性,缓解H股因流动性不足带来的折价,推动两地估值差距收窄。 也有不少分析认为,宁德时代能在港股市场上获得高溢价,也代表着国际资本对中国核心资产的重估。 注:AH股溢价倒挂个股 宏观层面,资金结构变化以及优质资产的持续上市,驱动AH溢价指数整体下行,反映出港股市场流动性改善和价值重估的趋势。 但事实上,在已完成“A+H”上市的160只港股中,目前能够实现H股较A股溢价的个股不超过10只,溢价率也大多仅为个位数。 而宁德时代H股高达逾40%的溢价率实属罕见,这或更多与其港股次新股的身份有关。 招商国际此前曾分析指出,由于上市后锁定期和做空股份被大量借出形成逼空效应,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对宁德时代的情绪高涨。 更值得关注的是,据港交所文件显示,摩根大通在宁德时代的空头仓位在7月11日由3.59%进一步上升至4.09%,表明随着其H股的溢价攀升,短线仍有空头加码押注。 考虑到宁德时代H股近期加速上行不断创出新高,在中报披露的关键节点上,大量空头仓位也依旧面临被集中逼空的风险。 此外,Choice数据还显示,公募二季度末重仓股中,宁德时代以1427亿元的持仓市值排名第一。其中,摩根大通作为持仓市值最高的外资公募,其第一大重仓股也是宁德时代,合计持仓市值超23亿元。 另据韩国证券存托结算院(KSD)的最新数据,截至7月15日,今年以来韩国投资者对中国内地与香港股市的累计交易额已超过54亿美元。在港股市场,小米集团-W、宁德时代、泡泡玛特等行业龙头均是受青睐的标的。 多路资金扎堆抱团,也反映了宁德时代在交易层面复杂的博弈现状。 总体上看,当前宁德时代AH股溢价大幅偏离市场平均水平,或不能简单的从估值差异中获得解释。短线资金的交易情绪和多空的筹码博弈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