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15

  • 1-4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5:宁德时代连跌 一企业掉出前十

    近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动力电池月度装车量数据,4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4.1GWh,环比下降4.3%,同比增长52.8%。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9.3GWh,占总装车量17.2%,环比下降7.0%,同比下降6.3%;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44.8GWh,占总装车量82.8%,环比下降3.8%,同比增长75.9%。 1-4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84.3GWh,累计同比增长52.8%。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34.3GWh,占总装车量18.6%,累计同比下降15.9%;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50.0GWh,占总装车量81.4%,累计同比增长88.0%。 从装车量数据来看, 4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环比下滑、磷酸铁锂电池装车下滑,三元电池份额持续萎缩,头部企业领先地位稳固,二三线企业寻求突破,产业链正在经历深度调整。 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40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和去年同期一致。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39.1GWh、44.3GWh和50.6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2.3%、81.8%和93.5%,前10家占比较去年同期减少3.0个百分点。 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48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增加1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134.5GWh、151.7GWh和172.0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3.0%、82.3%和93.3%。 从国内动力电池TOP15排名来看,与3月份相比,4月,第一梯队公司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地位稳固,二三梯队企业仍竞争激烈。欣旺达由第7名升至第6名;瑞浦兰钧由第9名升至第7名;正力新能由第10名升至第8名;蜂巢能源由第6降至第9名;极电新能源由11名升至第10名;LG新能源由第8名掉出前十名,降至第11名;因湃电池与多氟多排名互换,多氟多排第12名,因湃电池排第13名;楚能新能源升至第14名,远航锦锂排名15不变,耀宁新能源掉出TOP15。 从市场份额来看,与3月份相比,4月,中创新航、比亚迪、国轩高科、正力新能、瑞浦兰钧、楚能新能源、欣旺达、远航锦锂、多氟多、极电新能源,其中,中创新航增速最高。 与一季度相比,1-4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前8家企业排名没有变化,LG新能源与正力新能排名互换,正力新能排名第9,LG新能源掉出前十名,降至第11名,极电新能源排名第10不变,因湃电池、多氟多、楚能新能源位列12、13、14不变,远航锦锂替代耀宁新能源升至第15名。 从市场份额来看,宁德时代、中创新航、欣旺达、LG新能源、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市占率同比下滑,其中宁德时代下降最为明显。 按车型划分的动力电池装车量情况来看, 4月,纯电动汽车装车量占比82.9%,同比增长58.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装车量占比17.0%,同比增长30.6%;燃料电池汽车装车量占比0.03%,累计同比下降61.5%。其中,货车和专用车增速较快。 1-4月,纯电动汽车装车量占比81.9%,累计同比增长60.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装车量占比18.1%,累计同比增长25.2%;燃料电池汽车装车量占比0.05%,累计同比增长32.5%。其中,货车和专用车增速较快。 按车型划分的单台车平均装车电量情况来看, 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单车平均带电量52.9kWh,环比增长4.3%,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单车平均带电量分别为52.8kWh和29.3kWh,环比分别下降2.9%和增长13.5%。 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单车平均带电量50.7kWh。新能源乘用车、货车、客车、专用车单车平均带电量分别为43.8kWh、172.7kWh、189.0kWh和212.9kWh。 在纯电动乘用车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分布上,4月,我国纯电动乘用车系统能量密度在125Wh/kg以下、125(含)-140Wh/kg、140(含)-160Wh/kg和160Wh/kg及以上车型产量分别为0.6万辆、39.6万辆、22.2万辆和2.6万辆,占比分别1.0%、60.9%、34.1%和4.0%。 此外,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动力和其他电池关键材料需求概算数据显示,4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用三元材料4.1万吨,磷酸铁锂材料22.4万吨;负极材料13.7万吨;隔膜17.7亿平方米;三元电池用电解液1.9万吨,磷酸铁锂电池用电解液12.3万吨。 1-4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用三元材料15.4万吨,磷酸铁锂材料84.5万吨;负极材料51.5万吨;隔膜66.6亿平方米;三元电池用电解液7.1万吨,磷酸铁锂电池用电解液46.4万吨。

  • 宁德时代与长安马自达签署合作备忘录

    5月13日,从宁德时代官方处获悉,其与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马自达”)在上海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基于宁德时代CIIC一体化智能底盘(即滑板底盘)与长安马自达的整车制造优势,共同打造更智能高效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此次合作,不仅为长安马自达的电动化战略注入强劲动能,也为行业提供了“技术融合+高效开发”的转型范本。 据悉,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滑板底盘领域加深合作。其中,宁德时代滑板底盘的上下车体解耦设计、子系统模块化设计、标准化接口与软硬解耦架构设计支持多车型快速适配,将助力合作双方大幅缩短整车开发周期,共同灵活应对市场需求变化。 据了解,宁德时代CIIC一体化智能底盘承担着运动中心、能量中心、数据中心三大功能,在整体设计上以电池为中心,采用CTC(Cell to chassis)技术。电芯直接集成到底盘上,从而使得底盘成组效率更高,实现超千公里的续航,或在相同续航里程下实现电池化学体系降级,支持麒麟电池、神行电池等不同电池品类和换电方案。 官方表示,未来,宁德时代与长安马自达还将持续探索新能源汽车最新技术的落地应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推动电动化转型。 另据最新资料显示,长安马自达在今年4月份的销量为6512辆,相比去年同期销量6051辆,同比增长7.62%。今年1-4月份,长安马自达的累计销量为24075辆,相比去年同期累计销量25347辆,同比下滑5.02%。

  • 4月我国新能源车销量超122.6万辆 动力电池装车量54.1GWh

    5月12日消息,中汽协发布4月汽车工业产销情况。数据显示,4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1.9万辆和25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2.9%和11.2%,同比分别增长8.9%和9.8%。 1-4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17.5万辆和100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0.8%,产销增速较1-3月分别收窄1.6和0.4个百分点。前4个月产销量为历史上首次超过1000万辆。 4月我国新能源车销量超122.6万辆 出口20万辆 新能源车方面, 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5.1万辆和12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3.8%和44.2%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7.3%。 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42.9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3%和46.2%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2.7%。 国内销量方面 ,4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102.5万辆,环比下降5%,同比增长39.3%。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95.6万辆,环比下降5.3%,同比增长37.6%;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7万辆,环比下降0.6%,同比增长67%。 4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占汽车国内销量比例为49.5%;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占乘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53.3%;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占商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24.7%。 1-4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365.8万辆,同比增长45.2%。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344万辆同比增长44.7%;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21.9万辆,同比增长54.1%。 1-4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占汽车国内销量比例为45%;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占乘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48.9%;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占商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20%。 销量排名方面 ,1-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五位的集团销量合计为409.3万辆,同比增长49.3%,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95.2%,高于上年同期2个百分点。 出口方面 ,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20万辆,环比增长27%,同比增长7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9万辆环比增长28.2%,同比增长70.6%;新能源商用车出口1万辆,环比增长6.7%,同比增长3.5倍。 4月,纯电动汽车出口14万辆,环比增长37%同比增长57.5%;插混汽车出口6万辆,环比增长8.3%,同比增长1.4倍。 1-4月,纯电动汽车出口43万辆,同比增长27.5%;插混汽车出口21.2万辆,同比增长1.5倍。 1-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64.2万辆,同比增长52.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60.9万辆,同比增长48%;新能源商用车出口3.3万辆,同比增长2.6倍。 4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4.1GWh 出口量14.5GWh 另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5年4月动力电池月度数据, 产量方面 ,4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18.2GWh,环比下降0.03%,同比增长49.0%。 1-4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444.6GWh,累计同比增长67.1%。 销量方面 ,4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为118.1GWh,环比增长2.3%,同比增长73.5%。其中动力电池销量为86.6GWh,占总销量73.4%,环比下降1.0%,同比增长72.8%;其他电池销量为31.5GWh,占总销量26.6%,环比增长12.5%,同比增长75.5%。 1-4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403.9GWh,累计同比增长73.7%。其中,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303.9GWh,占总销量75.2%,累计同比增长56.8%;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100.0GWh,占总销量24.8%,累计同比增长157.8%。 出口方面 ,4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出口22.3GWh,环比下降2.9%,同比增长64.2%,合计出口占当月销量18.9%。其中,动力电池出口量为14.5GWh,占总出口量64.8%,环比增长4.0%,同比增长53.6%;其他电池出口量为7.9GWh,占总出口量35.2%,环比下降13.4%,同比大幅增长。 1-4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出口达83.9GWh,累计同比增长83.2%,合计累计出口占前4月累计销量20.8%。其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为52.3GWh,占总出口量62.3%,累计同比增长28.9%;其他电池累计出口量为31.6GWh,占总出口量37.7%,累计同比大幅增长。 装车量方面 ,4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4.1GWh,环比下降4.3%,同比增长52.8%。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9.3GWh,占总装车量17.2%,环比下降7.0%,同比下降6.3%;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44.8GWh,占总装车量82.8%,环比下降3.8%,同比增长75.9%。 1-4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84.3GWh,累计同比增长52.8%。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34.3GWh,占总装车量18.6%,累计同比下降15.9%;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50.0GWh,占总装车量81.4%,累计同比增长88.0%。 前4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124.7万台 同比上升22.5% 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 1-4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24.7万台,同比上升22.5%。 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41.3万台,同比增长64.7%,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83.4万台,同比上升8.8%。截至2025年4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406.4万台,同比上升46.3%。 1-4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24.7万台,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365.8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 桩车增量比为1:2.9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方面 ,2025年4月比2025年3月公共充电桩增加9.2万台,4月同比增长34.1%。截至2025年4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399.2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183.4万台、交流充电桩215.7万台。从2024年5月到2025年4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8.5万台。 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运行情况方面 ,截至2025年4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TOP15,分别为:特来电运营76.6万台、星星充电运营67.2万台、云快充运营62.3万台、小桔充电运营24.0万台、蔚景云运营22.1万台、国家电网运营19.6万台、驴充充运营12.2万台、深圳车电网运营10.5万台、汇充电运营9.2万台、南方电网运营9.0万台、依威能源运营7.9万台、万城万充运营5.5万台、蔚蓝快充运营5.3万台、昆仑网电运营5.0万台、均悦充4.8万台。这15家运营商占总量的85.5%,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14.5%。

  • 【SMM分析:新能源车技术迭代迅速,自主品牌强势崛起】2025上海车展风向分析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在国家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吸引了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近千家汽车企业参展。与2023年相比,参展新车数量由 141款下降至97款 ,其中 新能源车数量为67款 ,显示出 车市步入理性冷静 的拐点。众多海外品牌缺席,如兰博基尼、玛莎拉蒂、劳斯莱斯、现代、捷豹路虎、斯巴鲁等,预示着中国市场的竞争进入深水区——不进则退。 高压快充与端到端智驾成主战场 1) 兆瓦级快充和+5C~10C电池技术在本届车展集中爆发。 以极氪9X、小鹏鲲鹏架构、比亚迪海豹、理想i8为代表的旗舰车型均搭载900V以上平台,并实现10~15分钟补能能力。这背后不仅是电芯技术的突破,更是整车热管理、BMS策略、电驱与功率电子协同能力的体现。快充能力的普及,直接决定了中高端新能源汽车的产品体验阈值。 2) 智驾平权、平台平权成为新范式。 智能驾驶进入架构革新时代,特斯拉、理想、小鹏等主打的端到端方案,正在成为当前阶段的最优解。传统意义上10万元以下的车型只具备基础功能,如今比亚迪秦PLUS、小蚂蚁智驾、小鹏MONA等车型已经实现了城市NOA、高速领航、自动泊车等功能。背后的核心是视觉+大模型+端到端结构的快速落地,从而压缩了成本模型,打破了“智驾只能高端化”的路径依赖。这是一种真正的下沉式技术革命。整车厂对算力平台(如华为昇腾、英伟达Orin、地平线征程)的适配能力也成为竞争核心。本届车展首次将博世、采埃孚、德赛西威、地平线等零部件企业推向了“技术发布主角”位置。这是车厂与供应链“共研共创”能力的体现。从地平线HSD的城区端到端结构,到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的强化学习自演化能力,再到博世全面入局L2++智驾模块化系统,这些Tier1供应商正在形成智能汽车系统设计与控制的技术中枢。 自主品牌强势崛起 2025年Q1,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份额突破 63% , 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 构成新“四巨头”格局。其中比亚迪Q1销量63.4万辆,同比增长17%;吉利紧随其后,增长高达43%。合资豪华品牌则持续承压——一线豪华品牌(BBA)集体下滑,2025年Q1销量同比降幅达10%~24%,二线品牌普遍腰斩。品牌效应弱化与价格体系坍塌同步发生,自主豪华车(如小米SU7、尊界S800、仰望U8L、极氪9X)凭借智能体验反超传统“身份符号”。仰望U8、极氪009、理想MEGA等车型,不再通过“性价比”挑战豪华,而是通过续航、智驾、性能、充电体验等维度实现对传统豪华的技术压制。 新势力TOP10中,自主品牌占据9席,说明智能化正成为新势力再分化的主引擎。值得注意的是 华为系品牌的裂变效应 ,“鸿蒙智行”构建起问界、智界、享界、尚界多品牌矩阵,在智驾能力与座舱体验上迅速建立技术壁垒,其“底盘平台+软件生态”模式正在对整车开发逻辑产生深远影响。 安全红线与市场边界同步重塑 2025年车展上“安全”成为重中之重。工信部发布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GB38031-2025),进一步提升电池热扩散、快充循环等测试门槛。与此同时, 自动驾驶立法、保险责任厘清、软件在线升级管理 等政策提速,有望在未来两年为L2+/L3级落地提供制度保障。 品牌参展情况摘要 自主品牌          •       比亚迪:海豹06 EV/DM-i/旅行版、海狮06 等多款新车,技术全面升级;          •       传祺:向往M8/S9,鸿蒙座舱+乾崑ADS;          •       吉利银河:银河战舰SUV,涉水800mm,支持卫星通信;          •       奇瑞:新一代QQ、小蚂蚁智驾等,强调普及化;          •       捷途:纵横G700混动越野,官方宣称续航达1400km;          •       星途:天玑概念车,续航2000km,10分钟快充。 海外品牌          •       奔驰:CLA纯电,800V平台+L2++;          •       奥迪:Q6L e-tron量产在即,多车搭载华为ADS;          •       凯迪拉克:LYRIQ-V性能SUV、VISTIQ豪华SUV;          •       日产、丰田、大众:重点布局智驾平台、电驱架构;          •       雷克萨斯:发布新ES车型,强化智能配置。 新势力品牌          •       问界、智界、尚界、尊界:构成鸿蒙智行生态矩阵;          •       仰望:U8L行政级SUV,四电机+天神之眼;          •       极氪:9X旗舰MPV,6C快充+千里浩瀚智驾;          •       小米:SU7单车型实现销量突破;          •       零跑:12万级高阶智驾车型B10。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杨涟婷021-51595835 杨玏021-51595898

  • “宁王”带头狂揽百亿 电池厂2025年也是“好日子”?

    “电池厂比新能源车企赚得还多”。 当以上行业逻辑几乎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思维惯性,作为Tier 1的动力电池厂商在众多艳羡的目光中赚得盆满钵满。 与此同时,随着电池级碳酸锂成本直线下跌,车企紧锣密鼓自研电池,周边不少声音表示:“电池厂不那么赚钱了”。 可事实是,每一年,电池厂们都是笑着收场。 2025年或许也不会成为例外。 狂甩主机厂,宁王Q1净利超139亿! 人人都说宁王今非昔比,可是宁王年年狂揽百亿。 且宁德时代每年净利润翻倍增长:其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的159.3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307.29亿元,再到2023年的441.21亿元,最后到2024年的507.45亿元。 4月14日,宁德时代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宁德时代营收达847亿元人,净利润突破139亿元大关,单季净利润已接近2021全年净利润,同比增幅超三成,毛利率环比持续攀升。 另外,宁德时代研发投入力度不减,2025年一季度研发支出突破48亿元。与此同时,该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第一季度达328.7亿元。 盖世汽车了解到,自2018年A股上市以来,宁德时代已累计分红和回购金额接近600亿元,股东回报力度持续加大。近期,该公司又宣布拟回购40-80亿元股份。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动力电池领域,电池厂中间还是存在明显的财富差距的。当宁德时代单一季度净利润超过百亿,亿纬锂能同期内净利润刚刚超过10亿。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亿纬锂能实现营业收入127.96亿元,同比增长37.34%;归母净利润11.01亿元,同比增长3.32%。 亿纬锂能一季度财报表现虽和头部电池厂宁德时代相差甚远,但仍称得上是可圈可点。证券之星也认为,亿纬锂能本次财报公布的各项数据指标表现尚佳。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亿纬锂能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为17.16%,下降了0.39个百分点,显示出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面临一定的挑战‌。此外,该公司的净利率为9.10%,同样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这些数据表明,尽管公司的营业收入有所增长,但盈利能力和利润率有所下降。 相对于亿纬锂能10亿元级别净利润,欣旺达同期内净利润仅超过前者的三分之一。 根据财报数据,欣旺达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2.89亿元,同比增长11.97%;净利润3.86亿元,同比增长21.23%。 太平洋证券近期对欣旺达进行研究,其认为,从盈利能力看,欣旺达2024年综合毛利率15.18%,同比提升0.58个百分点,其中消费类电池毛利率17.65%(+2.74pct),受益于电芯自供率提升。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16.88%,同比上升0.92个百分点。 从研发和资本开支看,欣旺达还处于扩张期:2024年该公司研发投入33.30亿元,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9.32亿元(+31.28%),重点投向快充电池、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资本开支方面,近期主要用于越南、泰国基地建设及设备购置,全球化产能布局加速。 太平洋证券预计欣旺达2025-2027归母净利分别为21.58/28.15/37.53亿元。 再看国轩高科,该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0.55亿元,同比增长20.61%;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45.55%。同期内的研发费用为4.84亿元,同比增长11.82%。 值得注意的是,孚能科技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2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52亿元,同比减亏29.82%。 多点开花,电池厂的N个增长曲线 电池厂赚钱已然是事实。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头部电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占据了话语权,掌握着电池供应,对车企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例如,以前某头部电池厂作为动力电池供应商,车企能否放量依赖于其电池供应,使得动力电池价格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利润也随之增加。 但还需要提及的是,电池厂的客户不仅仅是新能源车企。 根据2025年一季度财报,换电业务成为宁德时代新的战略增长点。宁德时代近期与中国石化集团达成合作,双方计划2025年共建不少于500座换电站,长期目标扩展至10000座。 此外,宁德时代还与蔚来达成战略合作,蔚来旗下萤火虫品牌新车型将适时导入宁德时代的巧克力换电标准和网络,双方换电网络将采用“双网并行”模式,共同推动换电技术标准化建设。同时,宁德时代还对蔚来能源下注25亿元。蔚来能源是蔚来汽车换电站和充电桩网络的运营主体。 据悉,宁德时代2025年的换电站建设目是:“一年1000座换电站,覆盖30座以上城市。”这意味着,宁德时代将以较蔚来汽车快一倍的速度布局换电基础设施。 在上海车展前,宁德时代与一汽、长安、北汽、奇瑞、广汽五大车企携手发布了10款面向C端的巧克力换电新车,其中9款车型会在年内上市。一汽红旗推出了首款巧克力B+级换电轿车EH7;长安汽车推出启源A05、启源A07和深蓝SL03;还有奇瑞 iCAR V23方盒子;广汽集团宣布埃安UT、埃安RT、埃安V霸王龙与一款A级SUV,都将会推出巧克力换电的车型。 换电业务前期投入巨大,国内如宁德时代般大手笔布局换电业务的电池厂并不多。 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国内主要电池厂在储能领域的布局已显现出成效。 在储能市场,宁德时代也取得重要突破。据悉,宁德时代成为阿联酋RTC 19GWh数据中心项目的首选电池储能系统供应商。此外,该公司与Quinbrook合作开发的全球首款8小时电池储能系统EnerQB将在澳大利亚部署24GWh规模项目。 根据SNE Research数据,2024年,宁德时代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市占率为36.5%,2021-2024年连续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 然而还需提及的是,2024年,宁德时代储能板块营收规模572.9亿元。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三家机构公布的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榜单,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分列前两位。就营收增速而言,宁德时代储能业务去年下滑约4%,是榜单前六位的锂电池企业中唯一营收出现负增长的。 根据央广网报道,作为宁德时代的主要竞争对手,亿纬锂能、海辰储能等企业的去年储能电池的出货(销量)增幅均高于宁德时代。据悉,亿纬锂能储能板块出货50.45GWh,同比增幅91.9%;海辰储能储能板块的销量合计为33.6GWh,增长了88.7%;中创新航去年储能业务营收增速达到72.6%。 就亿纬锂能而言,根据全球研究机构InfoLink发布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企业出货量排名,亿纬锂能跃居全球第二。 据报道,去年4月,亿纬锂能宣布与海得智慧能源、林洋储能、晶科储能等国内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总合作规模达到19GWh。海外客户方面,亿纬锂能在2024年6月和9月分别与Powin、AESI等海外客户达成合作,供应规模分别达15GWh和19.5GWh。 有消息称,2月7日,亿纬锂能子公司亿纬动力与海博思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约定2025-2027年供应50GWh储能电芯。不仅如此,双方还承诺以国内市场合作为基础,协同开拓海外市场业务,并积极探索在产能及其他领域的深度合作。 此外,动力电池作为核心能源组件,在低空经济与具身智能领域的应用正重塑新兴产业格局。 在低空经济领域,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无人机等设备对电池技术提出严苛要求,不仅需要超高能量密度以提升续航,还需具备10C以上的起降功率和卓越安全性能。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正在加速布局。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正在加速布局。其中,去年8月,宁德时代与峰飞航空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共同开展eVTOL航空电池的研发工作。 亿纬锂能推出的eVTOL整体解决方案能量密度达到了320Wh/kg,具备10分钟内充电80%的能力,全生命周期10C输出能力,并能够承受超过7000次的循环使用,同时不会出现系统层级的热蔓延问题。今年3月亿纬锂能公告,该公司收到小鹏汇天的供应商定点开发通知书,前者将为小鹏汇天提供下一代原理样机低压锂电池。 无独有偶,中创新航为小鹏汽车全球首个电动垂直起飞行汽车 —— 汇天飞行汽车X3研发提供9系高镍/硅体系动力电池。 根据财报,孚能科技已与美国头部eVTOL公司、国内头部飞行汽车客户如上海时的科技、沃飞长空、零重力等知名企业达成深度合作。 在具身智能领域,动力电池成为人形机器人实现自主行动的关键。 孚能科技同样在财报中表示,其已与多家行业头部厂商积极展开对接,2025年有望取得重要合作进展,赢得国内重点客户订单。 出海进阶,从突围到深耕 在2025年谈论国内动力电池产品出海全球市场并不稀奇。时至今日,经过多年努力,国内部分电池厂已然开始逐步迎来收获的季节。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是厂商出海的最重要内在动力之一。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持续增长,我国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锂电池消费市场,但行业 “内卷” 严重,原材料价格下滑引发动力电池产业链 “价格战”。在此背景下,企业寻求海外市场以缓解竞争压力、拓展利润空间。 此外,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增强是实现海外拓展的关键支撑。 经过多年发展,国内电池厂在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在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等关键指标上取得突破。例如,宁德时代的神行电池、比亚迪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等产品在性能上具备国际竞争力。此外,国内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使得企业在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等环节具备成本优势,能够以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 SNE数据显示,继2017至2024年连续8年动力电池使用量排名全球第一后,2025年1-2月宁德时代全球市占率达38%,其中欧洲市场份额高达43%,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领先第二名13个百分点。 就2024年全年来看,SNE Research发布的2024年动力电池装车排名显示,当年海外市场电动汽车电池使用量为361.4GWh,同比增长13.1%。其中,宁德时代以27%的市占率在海外市场拿下第一位。当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在海外市场的装车量为97.4GWh,同比增幅为10.9%。 需要提及的是,这是在SNEResearch的榜单上,宁德时代首次拿下海外市场市占率的第一位。该榜单统计,在2023年,宁德时代与LG新能源的动力电池装车量相差在毫厘之间,分别为87.8GWh、87.9GWh。不过在2024年,后者的装车量同比增幅仅为1%,就此让出了海外市场市占率首位的席位。 此外,比亚迪海外市场装机量同比增速达到117%,中创新航则达到294%,两者分别名列榜单的第六、第十位。 同样根据SNE Research数据,2024年全球磷酸铁锂装机量国轩高科位居第三,市占率6.18%,国轩高科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73.8%,市占率3.2%,排名第八。 图源:国轩高科 交银国际证券对国轩高科进行研究并表示看好该公司海外产能布局及盈利能力的提升,其认为,大众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内地的业务有望在2026年为国轩高科带来收入增量,该公司持续配合大众的技术升级改造和新车推出计划,目前主要配套大众欧洲业务,交银国际证券预计大众在中国内地的业务有望在2026年为公司带来收入增量。 根据交银国际证券分析,国轩高科2024年中国内地以外地区的收入同比大幅增长71.2%(中国内地:-3.1%),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1.1%(2023年:20.3%)。海外产能建设持续推进,越南工厂已顺利投产,摩洛哥基地(20GWh)和斯洛伐克基地(20GWh)预计分别于2026年/2027年投产。 然而,在当前国际贸易局势下,拓展海外市场同样面临重重挑战。 其中,海外市场政策法规复杂严苛,给动力电池企业出海带来诸多阻碍。在土地审批方面,国外流程繁琐,土地用途变更不仅需当地政府批准,还可能涉及议会听证,后续建设阶段在环保、就业等方面也面临当地居民诸多诉求。 据悉,国内建厂从审批到投产约需一年半,而海外这一周期则大幅延长。在产品认证与标准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企业需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满足各类认证要求,增加了进入市场的难度与成本。 另外,供应链配套问题也是一大挑战。电池制造所需的正极、负极、电解液等原材料,在海外部分地区难以找到成熟配套,即便有供应,成本也相对较高,导致供应链本地化难度大。同时,产品回收体系在海外尚不完善,而这又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构建高效回收体系成为企业面临的难题。 此外,部分海外市场电动化进度及实际需求不及预期,企业全球化扩产过程常因各类复杂问题拖延,待产能建立后,可能面临本地市场需求不足的困境,运营压力剧增。比如孚能科技海外土耳其的合资公司SIRO在早期阶段曾因各种挑战陷入困局。但根据孚能科技财报,该公司表示,在海外市场,公司旗下合资公司Siro位于土耳其的6GWh产能已基本爬坡完成,进入稳定生产阶段。 面对复杂的海外市场环境,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积极探索应对策略。在技术创新上持续发力,提升产品性能与质量,以满足不同市场对电池的多样化需求;通过与当地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逐步推动供应链本地化,降低供应风险与成本;加强与当地车企的深度合作,根据其产品规划与市场定位,提供定制化电池解决方案,提高产品适配性与市场竞争力。

  • 【SMM动力电芯市场周评】电芯价格波动有限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本周,动力电芯市场整体维持平稳运行,价格波动有限,市场供给微增。价格方面,6系方形三元电池均价为0.485元/Wh,100A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0.315元/Wh,预计价格底部支撑较强。需求结构上呈现分化趋势,中高端车型如小米SU7、极氪007等持续放量,带动对高能量密度与快充兼容型电芯的订单增长。而A00-A0级低价车型尽管受益于此前的价格战,但需求弹性不及之前强劲。出口方面,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涨势较好。展望后市,高压快充和智能化趋势将进一步拉动高性能电芯需求,带动结构性溢价空间扩大;而中低端铁锂电芯则将在产能过剩压力下继续面临激烈价格竞争,行业内将加速分化。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杨涟婷021-51595835 杨玏021-51595898

  • 合作伙伴破产后 这一车企旗下电池公司将裁员50%

    5月5日,沃尔沃旗下电池公司NOVO Energy宣布,将通过降低成本和开展组织架构调整来重塑业务规模,此次调整预计将导致约50%的员工被裁。 声明指出,这些举措是在技术合作伙伴 Northvolt破产后,公司经全面业务评估后做出的决定。 NOVO Energy将继续有限运营,同时完成第一阶段建设,并继续探索未来可能实现规模化复工的方案。 NOVO Energy由Northvolt和沃尔沃于2021年在瑞典哥德堡合资成立,当时双方持股比例均为50%,规划建设一座年产能为50GWh的电池工厂,总投资额达300亿瑞典克朗,每年将为大约5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电池。 在Northvolt破产之后,今年2月,沃尔沃汽车几乎零成本收购了Northvolt在NOVO Energy中50%的股份,实现对NOVO Energy的全资控股。 此前有报道称,Northvolt在2024年出现财务问题时,NOVO Energy工厂已接近竣工。该工厂原计划于2026年投产,但沃尔沃汽车表示,目前要实现投产目标则需要新的投资者,该公司正在探索利用该工厂的其他机会。

  • 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半数市占率下滑 三家排名上升

    近日,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2025年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最新数据。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221.8GWh,同比增长38.8%。 从市场份额来看 ,与2024年一季度相比,2025年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公司中,比亚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实现了增长;SK On、中创新航、松下、三星SDI、LGES则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下滑。 从排名变化来看 ,与2024年一季度相比,2025年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仍处于增长期,但竞争加剧导致厂商分化显著,头部企业凭借规模和技术优势持续扩大份额,TOP3公司竞争格局依旧稳固,宁德时代、比亚迪、LGES排名保持不变。 第二三梯队排名变动较大,其中,SK On从第6位上升至第4位;中创新航从第7位上升至第5位;国轩高科从第9位上升至第6位;三星SDI从第5位下滑至第7位;松下从第4位下降至第8位;亿纬锂能从第8位下降至第9位;蜂巢能源排名第10位,保持不变。 从装车量同比变化来看 ,TOP10公司中,2025年一季度,除了三星SDI和松下以外,其他8家电池公司均实现了正增长。 中国公司方面 ,2025年一季度,TOP10公司中,中企依旧占据6席,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6家公司装车量总计149.5GWh,市场份额达67.5%。其中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合计市场份额达55%,凸显中企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主导地位。 具体来看,宁德时代以84.9GWh的装车量蝉联全球第一,同比增长40.2%,市场份额为38.3%,进一步巩固其龙头地位。 比亚迪紧随其后,装车量排名全球第二,达37GWh,同比增长62%,市场份额为16.7%,是TOP10公司中市场份额提升最高的公司。 中创新航排名全球第5,装车量达8.6GWh,同比增长31.5%,市场份额为3.9%。 国轩高科排名全球第6,装车量达7.7GWh,同比增长86.6%,市场份额为3.5%。 亿纬锂能排名全球第9,装车量达5.7GWh,同比增长59.6%,市场份额为2.6%。 蜂巢能源排名全球第10,装车量达5.6GWh,同比增长100.2%,在TOP10公司中增速最高,且是唯一一家实现同比三位数增长的公司,市场份额为2.5%。 韩国公司方面 ,2025年一季度,LGES、SK On装车量均实现了增长,三星SDI则同比下滑,三家总计装车量达41.6GWh,市场份额为18.7%。 其中,LGES继续保持全球第3位,装车量为23.8GWh,同比增长15.1%,市场份额为10.7%。 SK On排名第4位,装车量为10.5GWh,同比增长35.6%,市场份额为4.7%。 三星SDI排名第7位,装车量为7.3GWh,同比下降17.2%,市场份额为3.3%。 日本公司方面 ,松下电池动力电池主要提供给特斯拉,装车量排名第8位,为7.2GWh,同比下降6.3%,市场份额为3.3%,竞争力明显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TOP10公司以外的其他品牌集体发力,推动市场扩容,装车量从2024年一季度的14.4GWh增长至2025年一季度的23.5GWh,同比增长63.5%,市场份额从9.0%增至10.6%。 另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一季度,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30.2GWh,累计同比增长52.8%,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46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增加4家;TOP3、TOP5、TOP10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95.4GWh、107.4GWh和121.7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3.3%、82.5%和93.5%;TOP3公司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从市场份额来看,一季度,比亚迪增速最高。

  • 本周动力电芯价格整体持稳 三元体系集中在三类车型【SMM动力电芯市场周评】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本周,动力电芯市场整体表现平稳,100Ah磷酸铁锂电芯主流成交均价维持在0.315元/Wh左右。整车端补贴效应减弱、性价比压力增强,车企对电芯成本控制要求进一步提高,压价态度趋于强硬, 短期内磷酸铁锂电芯价格维持稳定偏弱运行。一季度新能源车终端消费韧性不减,然而下游整车企业备货周期趋于理性。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4月23日–5月2日)作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风向标,集中释放了大量新车型与电动化转型信号,车展前后主机厂排产相对谨慎。2025年上海车展上,部分新车型依然搭载高续航、高功率输出的三元体系,但整体趋势上磷酸铁锂在A级主力车型上的占比继续扩大,三元体系的主战场正在向高端智能电动车、性能车型、海外出口车型集中。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杨涟婷021-51595835 杨玏021-51595898

  • 【喜报】宁德时代成为首家通过动力电池新国标的企业

    4月27日,宁德时代获得两张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以下简称 “新国标”)检测报告,成为国内首家通过新国标的企业。其中,通过检测的产品含电池单体与电池包。 GB 38031-2025新版动力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25年3月28日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 此次送检产品是麒麟电池,检测报告由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颁发。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能源系统部与宁德时代测试验证中心团队成员共同出席并见证颁发仪式。 首份检测报告的颁发,不仅是对GB 38031-2025标准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验证,更是对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技术领先能力的认可。 截至今年2月,全球已有超1800万辆汽车搭载宁德时代电池。动力电池安全对于宁德时代而言,是贯穿整个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未来,宁德时代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动力电池热扩散、底部防护、快充安全等方面的安全水平,推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