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15

  • 10亿元!这一新能源电池拆解产业园项目有序推进

    据“房县融媒”消息,近日,位于湖北十堰房县北城工业园的新能源电池拆解产业园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2座生产厂房的基础工程,还有2座厂房的基础工程正在正常有序地推进,主体工程计划工期3个月完成。 据了解,新能源电池拆解产业园项目占地面积350亩,由湖北鑫资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以上、生产厂房12座、配套附属设施房3座。购置先进环保处理设备及拆解设备85台套,主要拆解镍氢电池、钠硫电池、二次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等5个种类。 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60亿元,创税收4亿元,解决就业1200人左右,将推动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迈向规模化,为绿色经济转型注入强大动力。

  • 151.68亿元!15GWh!中创新航葡萄牙电池工厂预计今年动工

    据外媒2月21日报道,电池制造商中创新航(03931.HK)将在葡萄牙锡尼什(Sines)投资20亿欧元(约人民币151.684亿元)建设一座锂电池工厂,旨在为欧洲电动汽车产业提供高性能储能电池。该项目预计将于今年动工,并计划于2028年完工。 该工厂预计具备15吉瓦时(GWh)的储能生产能力,并将采用最新一代的锂电池技术,致力于成为欧洲电动交通行业的重要供应商。由于其规模和战略意义,该项目已获得葡萄牙政府授予的“国家利益项目”(PIN)地位,并成功获批特别电网接入权,以满足其巨大的能源需求。 该工厂将位于锡尼什工业区,占地45公顷,包括五座生产大楼。虽然项目于去年8月已获得环保部门的有条件批准,但仍需遵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 电池网注意到,葡萄牙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日,中创新航宣布在欧洲布局产业基地。当天,公司与葡萄牙政府在赛巴图尔区锡尼什签署合作备忘录,标志着中创新航欧洲产业基地落户葡萄牙。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此前中创新航提交的文件,该项目建设工期约为30个月,预计将于2025年底投产。但从此次外媒消息来看,该项目却是计划于今年动工,整个项目从实际实施来看正在推迟进行。 另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2024年全球(不含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中创新航为2024年新上榜公司,装车量6.7GWh,同比增长294.1%,市场份额为1.9%,排名第10。 从SNE发布的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来看,2024年,中创新航排名全球第四,装车量达39.4GWh,同比增长16.6%,市场份额为4.4%。

  • 事关超16万家相关企业!我国将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2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全面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尤为重要。要强化全链条管理,着力打通堵点卡点,构建规范、安全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流向监测,实现生产、销售、拆解、利用全程可追溯。要用法治化手段规范回收利用,制定完善相关行政法规,加强监督管理。要加快制定修订动力电池绿色设计、产品碳足迹核算等相关标准,以标准引领带动回收利用。 据企查查2024年1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现存16.2万家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量方面,近十年,我国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尤其是2021年,全年注册量同比激增300.0%至2.74万家,达近十年注册量增速峰值;2023年注册量达4.62万家,创近十年注册量新高。截至12月19日,2024年我国已注册4.02万家相关企业。 政策层面,2024年12月,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下文简称:新版规范条件)予以公告。据梳理,新版规范条件是在2019年版本的基础上,针对当下行业的一些变化与新趋势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并提出了一些更新、更高的要求。 针对梯次利用企业,新版规范条件明确,优先支持具有多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的企业申请规范条件公告。年梯次利用的废旧动力电池量应不低于实际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量的60%(其中利用量和回收量均按重量计算)。回收到的不可梯次利用的废旧动力电池应交由符合本规范条件的再生利用企业处理。 再生利用企业,新版规范条件要求,积极开展针对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再生利用技术、设备、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努力提高废旧动力电池再生利用水平,通过冶炼或材料修复等方式保障主要有价金属得到有效提取回收。其中,破碎分离后的电极粉料回收率不低于98%,杂质铝含量低于1.5%,杂质铜含量低于1.5%;冶炼过程锂回收率应不低于90%,镍、钴、锰回收率不低于98%,碳酸锂生产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低于2200千克标准煤/吨;采用材料修复工艺的,回收利用的材料质量之和占原动力电池所含目标材料质量之和的比重应不低于99%。工艺废水循环利用率应达90%以上。

  • 丰田将价值15亿美元的订单转移至LG新能源密歇根州兰辛电池工厂

    据彭博社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在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退出与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的密歇根兰辛(Lansing, Michigan)电池工厂合资项目后,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Motor Corp.)已同意将其与LG新能源签订的一份价值15亿美元的订单转移至兰辛工厂。 去年12月,通用汽车宣布将出售其在密歇根州兰辛工厂价值10亿美元的股份,让LG不得不寻找新客户。最新的报道称,当LG在今年春天完全持有兰辛工厂时,丰田同意把其与LG签订的一份现有订单从另一家密歇根州工厂转移至兰辛工厂。据知情人士透露,这笔采购订单总额为15亿美元。目前,工厂正在加紧准备,将于不久之后开始生产。 据悉,丰田从LG购买的电池既可以用于电动汽车,也可以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对于电池制造商来说,混合动力汽车需要的电池更少,因此带来的利润通常较低。 通用汽车称,其和LG在兰辛项目中获得了1.86亿美元的激励资金。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称,通用一直在与密歇根州和密歇根州经济发展公司(Michiga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rporation)合作,将这些激励转移给LG,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实现。 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表示,LG还计划将该工厂的部分产品出售给固定存储客户。为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数据中心快速发展,固定存储客户的需求有所上升。 对此,LG拒绝发表评论,并表示将在工厂收购完成后发布声明。LG在一份说明中表示:“这是我们战略目标的一部分,旨在进一步优化我们在北美的投资,并回应全球汽车制造商的需求。” 彭博社的报道称,韩国公司已经投入540亿美元在美国建设电动汽车电池工厂,希望美国前总统拜登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能够推动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然而,随着汽车制造商撤回电动汽车计划,以及白宫威胁取消支持电动汽车的政策,LG也正在削减支出。

  • 【SMM分析】本周电芯价格小幅下跌,2月排产继续下滑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本周动力电芯价格小幅下跌,100Ah方形磷酸铁锂电芯价格为0.353元/Wh,6系方形三元电芯价格为0.500元/Wh,环比上周均出现下滑。供应端,2月份电芯排产整体下滑,主要受到终端季节性淡季影响,电芯订单下滑明显。需求端方面,1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88.9万辆,同比增长27.1%,环比下降41.2%。随着各地陆续出台以旧换新政策,尤其是国四车辆纳入补贴范围,新能源车销售预计将逐渐增加,电芯需求有望回暖。动力电池Pack价格与上周相比也有所下跌,方形磷酸铁锂Pack电池价格为0.55元/Wh,6系方形三元Pack电池价格为0.67元/Wh。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任晓萱021-20707866 梁育朔021-2070789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杨涟婷021-51595835

  • 海外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1家大涨79倍 宁德时代首年登顶

    近日,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2024年全球(不含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达361.4GWh,同比增长13.1%。 从市场份额来看 ,TOP10公司中,2024年,宁德时代、LGES、松下、三星SDI均出现了同比下滑。 从排名变动情况来看 ,2024年,TOP10公司中,与2023年相比,宁德时代超越LGES登顶全球,SK On超越松下拿下季军,中创新航、特斯拉为新上榜公司。 相较于2024年1-11月,2024年全年特斯拉从第8位升至第7位,孚能科技从第9位升至第8位,PPES排名从第7位下降至第9位,其余7家公司排名不变。 从装车量同比变化来看 ,2024年海外动力电池TOP10公司中,除了一直呈现下滑趋势的松下之外,三星SDI也出现下滑,SNE称,三星SDI装车量下滑主要是因为欧洲和北美市场车企对于电池需求减少。 其余8家公司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特斯拉增幅高达7900%,比亚迪、中创新航装车量实现翻倍增长分别为294.1%和117.6%。 中国公司方面 ,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科技、中创新航海外动力电池市场装车量总计126.4GWh,市场份额提升至35.1%。 具体来看,2024年,宁德时代在海外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保持全球第一,达27%;装车量为97.4GWh,同比增长10.9%。 电池网注意到,宁德时代已8年蝉联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榜首,在2024年,宁德时代首次超越LGES,成为全球(不含中国)动力电池的市占率第一。 比亚迪装车量14.8GWh,同比增长117.6%,市场份额为4.1%,排名维持第6位。从2022年的0.6%到2023年的2.1%,再到2024年的4.1%,比亚迪电池海外市占率持续增长,主要归功于其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大卖。 中汽协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出口汽车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在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比亚迪出口43.3万辆,同比增长71.8%,增速位列中国汽车品牌第一,跑出新能源汽车出口加速度。 孚能科技装车量7.5GWh,同比增长38.9%,市场份额为2.1%,排名第8。2022年以及2023年,孚能科技海外市占率分别为0.9%、1.6%,也实现了持续增长。 中创新航为2024年新上榜公司,装车量6.7GWh,同比增长294.1%,市场份额为1.9%,排名第10。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此前分析称,举国体制下的中国锂电产业链经过十年的培养,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全球竞争力,从原材料到电芯到应用市场等各个环节均具备短期内无法被超越的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中国锂电产业面临近期“结构性”产能过剩和“中期”产能过剩态势,因此加快海外布局成为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未来中国锂电产业国际化发展,将逐步由贸易为主变为海外投资本地化发展为主,逐步由出口转变为出海。 韩国公司方面 ,2024年,三大韩系电池公司市场份额为43.5%,下降了5.0%,装车量总计157.3GWh。 2024年,LGES、SK On、三星SDI装车量分别排名第二、第三、第五。 具体来看,LGES装车量为88.8GWh,同比增长1%,市场份额下降至24.6%。 SK On装车量为39GWh,同比增长13.7%,在韩系电池公司中增速最高,市场份额为10.8%。 三星SDI装车量为29.5GWh,同比下降10.6%,市场份额也下降至8.2%。 日本公司方面 ,2024年,松下被SK On挤下全球第三的宝座,位列第四,装车量为35.1GWh,同比减少18%,市场份额为9.7%。 丰田与松下合资电池公司PPES排名下降至第9位,装车量7.4GWh,同比增长29.8%,市占率为2%。 美国公司方面 ,2024年,特斯拉一上榜排名就持续提升,全年排名第7位,装车量8.0GWh,市占率为2.2%。由于2023年基数较低,特斯拉装车量在2024年实现了79倍的高增长。 此外,SNE Research近日还公布了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约为894.4GWh ,同比增长27.2%。 从市场份额来看,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公司中,6家中国电池公司中,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欣旺达实现同比增长,亿纬锂能份额保持不变,中创新航份额则出现同比下滑;剩余四家日韩电池公司LGES、SK On、松下、三星SDI依旧保持同比下滑态势。

  • 1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5:磷酸铁锂“带货” 两家首上榜

    2月17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2025年1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显示,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8.8GWh,环比下降48.6%,同比增长20.1%。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8.5GWh,占总装车量22.1%,环比下降40.4%,同比下降32.2%;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30.2GWh,占总装车量77.9%,环比下降50.5%,同比增长53.5%。 1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TOP15出炉 市场集中度方面,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36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29.5GWh、33.2GWh和37.2GWh,在总装车量中的占比分别为76.2%、85.5%和96.0%,前10家占比较去年同期增加0.3个百分点。 企业方面,1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前十五名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欣旺达、极电新能源、正力新能、多氟多、楚能新能源、耀宁新能源、孚能科技、三一红象。 较之前来看,1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TOP10企业名单较为稳定,TOP11-15变动较大。其中,楚能新能源和三一红象均为首次上榜,分别位于第12位和第15位。 磷酸铁锂电池主导 两企业新上榜 从两家新上榜的电池企业来看,二者均受益于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的持续提升。 从1月国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前十五名来看,楚能新能源以0.27GWh位居第十二位,三一红象以0.10GWh位居第十四位。此外,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双雄持续争霸,格局相对稳定。 受益于对安全以及成本敏感的中低端车型的持续渗透,1月,磷酸铁锂电池依然占据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主流,三元电池虽然总装车量仅8.5GWh,占比22.1%,但其凭借高能量密度,在中高端乘用车领域仍然保持需求。 从1月国内三元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前十二名来看,宁德时代一枝独秀,占比高达73.98%,与上月相比占比提升了5.99个百分点,几乎垄断了三元动力电池市场。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还显示,2025年1月,按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关键材料需求概算,动力和其他电池用三元材料3.6万吨,磷酸铁锂材料20.6万吨;负极材料12.5万吨;隔膜16.2亿平方米;三元电池用电解液1.7万吨,磷酸铁锂电池用电解液11.3万吨。 纯电上车占八成 一企业受益上榜 此外,从按车型划分的动力电池装车量情况来看,1月,国内纯电动汽车装车量占比80.0%,同比增长26.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装车量占比19.9%,同比下降0.4%;燃料电池汽车装车量占比0.02%,同比增长11.4%。其中,纯电专用车增速较高,同比增长为95.1%。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上榜1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5的楚能新能源,同样受益于纯电动乘用车装车量的快速增长,其装车量0.26GWh,占比1.0%,位列第12位。 另一新上榜企业三一红象则以0.10GWh的装车量,1.85%的市场份额,位列1月国内新能源商用车装车量第7位。 结语: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发展和演变,磷酸铁锂电池毋庸置疑已占据市场主流,三元电池则在高端市场持续优化。与此同时,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市场也在车型结构持续优化和企业竞争加剧下,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还需要动力电池企业在能量密度、安全性、成本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 蜂巢能源荣登全球动力电池年度十强 短刀电池成增长引擎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在2022年-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对比榜单中,蜂巢能源三年来首次入选该榜单TOP10。此次入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前十榜单,表明蜂巢能源2024年在动力电池领域发展的势头正在呈逐步上升趋势,同时也表明了市场对蜂巢能源产品的高度认可。 2024年,蜂巢能源短刀电池在市场交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全年交付量突破27万套,其中12月单月出货量超过5万套,创造了单月出货量的历史新高。 在车型搭载落地上,蜂巢能源短刀电池于2024年在纯电与增混两大领域均有优异的表现,为零跑、吉利银河、斯特兰蒂斯、标致、菲亚特雪铁龙等国内外整车企业的多款热门车型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支持。 在细分市场,蜂巢能源深耕越野蓝海市场,推出全球首款专为越野车型设计的电池产品,电量达到全球最大的59度电。目前,蜂巢能源越野电池已搭载坦克500Hi4-Z热销车型成功上市,截至2025年1月8日,已配套超10万套。 为了更好地满足细分市场需求,蜂巢能源在1月份举办的第五届电池日上发布了蜂行短刀电池、堡垒越野电池、商用车远路电池和HEV电池系列产品,分别针对纯电、混动、越野等应用场景进行产品创新升级。 未来,蜂巢能源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短刀电池技术不断创新与升级,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动力电池的迫切需求。 同时,蜂巢能源还将积极拓展市场,深化短刀电池在细分市场的应用,为客户提供更多、更优的卓越产品,引领动力电池行业的创新发展!

  • 一个季度亏损8416亿韩元!韩系三大电池巨头业绩为何垮了?

    近日,韩系三大电池巨头均已公布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SK On、三星SDI、LGES在当季合计录得8416亿韩元的营业亏损。 其中,SK On在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亏损达3594亿韩元,较2023年同期的186亿韩元亏损暴增近3400亿韩元,使得SK On的2024全年累计亏损更达1.127万亿韩元。 2024年第四季度,三星SDI亏损2567亿韩元,去年同期盈利2950亿韩元,由盈转亏,主要因产能利用率下降、新工厂固定成本增加及一次性费用。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三星SDI电池业务亏损为2683亿韩元。 2024年全年,三星SDI营业利润3630亿韩元,同比下降76%。 LGES2024年第四季度录得营业亏损2255亿韩元,而上年同期实现营业利润3382亿韩元。受益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在2024年第四季度,LGES获得了3773亿韩元(约合19亿元人民币)税收抵免,若不计算美国税收抵免,实际营业亏损更高。 据悉,这是LGES三年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主要受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影响。 2024年全年,LGES营业利润为5754亿韩元,同比下降73.4%。 综合来看,韩系三大电池巨头在2024年第四季度悉数亏损,主要是由于欧美市场需求疲软与政策冲击,特斯拉、通用汽车等下调销量目标,调整库存,导致电池出货量下降,叠加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转型的滞后,以及新工厂建设成本增加等等。 动力电池装车量方面,研究机构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LGES排名全球第三,2024年其动力电池出货量接近120GWh,前五大客户为大众、特斯拉、通用、现代和沃尔沃。SK On和三星SDI分别排名第五和第七。 另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LGES、SK On装车量均实现了增长,三星SDI则同比下滑10.6%,三家总计装车量达164.9GWh,市场份额为18.5%。据分析,三星SDI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和北美市场主要汽车制造商电池需求减少。 具体来看,LGES继续保持全球第三位,装车量为96.3GWh,同比增长1.3%,市场份额为10.8%。SK On排名第五,装车量为39GWh,同比增长12.4%,市场份额为4.4%。三星SDI排名第七,装车量为29.6GWh,同比下降10.6%,市场份额为3.3%。 业内人士分析,短期内,韩国电池企业仍面临美国政策摇摆、中国低价竞争及需求疲软的多重压力。但若能在技术突破、供应链优化及客户绑定上取得进展,有望在2025年后逐步恢复竞争力。 此外,近日还有消息传出,韩国政府和国会正在考虑一项计划,以现金形式直接补偿在韩国建设电池生产设施的公司。据韩国电池业内人士透露,由多位议员组成的“国会第二次电池论坛”一致认为,为防止电池空心化,需要直接返还工厂投资款,并决定近期提出相关法案。如果该计划实施,将有助于减缓电池行业的“脱韩”势头。 韩媒分析称,LG新能源、三星SDI、SK On三家电池公司在未来三年(2025—2027年)的投资计划中,96.3%的新建和扩建项目将在海外进行,而国内产能仅占3.7%。这意味着约66万亿韩元的投资和5.7万个工作岗位将离开韩国。 电池网注意到,近期,韩系三大电池巨头均官宣了大动作,但悲喜不一。 三星电池隐患致18万辆汽车召回 2月8日消息,三星宣布了一项大规模召回计划,涉及福特、奥迪以及Stellantis旗下的180,196辆汽车,这些车辆所搭载的高压电池组存在故障风险,可能会引发火灾。 其中,Stellantis受影响最严重,涉及155,096辆汽车,包括2020至2024款Jeep牧马人4xe和2022至2024款Jeep大切诺基4xe。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指出,电池组中电池单元的隔膜可能损坏,与其他内部因素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火灾。 福特受影响车型包括2020至2024款福特翼虎和2021至2024款林肯冒险家,问题同样涉及电池单元隔膜层损坏。 大众汽车和三星未明确说明大众品牌汽车的具体问题,涉及车型包括2022款A7和2022至2023款Q5,可能因热过载产生烟雾或火灾。 SK On完成三方合并 2月1日,SK On宣布已完成三方合并,正式以“全球电池与贸易公司”的身份起航,与SK Enterm合并,并完成了去年7月首次披露的三方合并事项,新合并的实体将以SK On的名义运营。 SK Enterm是韩国最大的商业储罐终端运营商,合并后将继续作为SK On Trading International的一部分运营。 通过此次合并,SK On旨在通过增强原材料采购能力和财务稳定性,提升其在电池业务中的核心竞争力。 SK On还提到,此次合并预计还将提升SK On的利润结构,截至2023年底,SK On的收入和资产分别估值为13万亿韩元和33万亿韩元,但预计合并后将增至62万亿韩元和40万亿韩元。SK On预计通过此次合并,EBITDA将增加约5000亿韩元。合并后的实体对外部市场波动的敏感性较低,资本支出有限,因此有望产生稳定的利润。 LGES中国总部正式落地江苏南京 1月22日,爱尔集新能源(中国)有限公司完成工商登记。公司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法定代表人为CHOI JI WOONG,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经营范围包括新材料技术研发、企业总部管理、信息咨询服务,由LGES株式会社全资持股。 爱尔集新能源(中国)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LGES中国总部正式落地。据悉,该总部将统筹LGES在华子公司的会计、税务、法律、物流、采购等业务,管理跨境资金池,兼顾开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的研发,并负责上下游产业链投资工作。 另据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消息,12月22日,LGES株式会社正式官宣LGES中国总部落户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也是LG集团在南京经开区布局的第10家公司。

  • 【SMM分析】本周电芯价格维持稳定,排产继续下滑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动力电芯价格方面,根据SMM最新数据,100Ah方形磷酸铁锂电芯价格为0.355元/Wh,6系方形三元电芯价格为0.505元/Wh,与上周相比持平。供应端,受到季节性淡季和春节假期影响,2月份整体需求较弱,电芯整体排产继续下滑,但随着复工复产的进度加快,电芯产量将稳步提升,预计3月份将有较大增幅。需求端,1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88.9万辆,同比增长27.1%,环比下降41.2%。在各地陆续出台以旧换新政策后,新能源车销将逐渐增加,电芯需求将有所回暖。动力电池PACK端,受到电芯成本下滑影响,其价格也小幅降低。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任晓萱021-20707866 梁育朔021-2070789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杨涟婷021-51595835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