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15

  • 【SMM动力电芯市场周评7.10】本周原料成本上涨 暂未传导至电芯价格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本周动力电芯市场整体价格平稳。100Ah方形磷酸铁锂电芯周度均价为0.321元/Wh,174Ah产品均价为0.324元/Wh,三元体系价格或有上涨趋势。7月正极材料成本呈现上升趋势,负极材料成本先增后跌,电解液和隔膜成本持稳,整体原料成本有所上涨,但传导至主机厂需要时间。7月上旬,国内动力电芯市场延续了6月的“价稳量缩”格局,供需两端均无明显突破,行业整体处于僵持阶段。磷酸铁锂电芯因A级及以下车型的刚需支撑,订单量相对稳定。目前主机厂依旧存在电池降本需求,但电芯原料已无降本空间。需求端,主机厂仍以去库存为主,整车生产节奏偏保守,对电芯的采购维持刚需水平,未见明显补库意愿。排产方面,电芯厂和整车厂均以控制库存为核心策略,生产与采购节奏谨慎,市场整体呈现“低库存、低周转”特征。短期来看,动力电芯市场仍以稳价为主。若后续二线厂商因现金流压力加大而主动降价,或原材料价格显著波动,市场可能进入新一轮调整期。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杨涟婷021-51595835 杨玏021-51595898

  • 最高暴增430%!动力电池助新能源重卡“异军突起”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6月,国内新能源重卡销量达1.48万辆(数据为重型货车北斗营运证入网销量口径,非交强险销量口径,不含出口和军车,下同),环比增长17%,同比高增187%。 新能源重卡市场持续爆发背景下,动力电池配套格局同样引发业界关注。 上半年5家新能源重卡企业增速超200% 将时间线拉长来看,2025年1-6月国内新能源重卡销量TOP10企业分别是:三一集团、徐工集团、一汽集团、重汽集团、陕汽集团、福田汽车、东风集团、华菱汽车、江淮汽车和宇通集团。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其中,三一集团以11136辆的销量领跑,前三家企业合计市占率超46%。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车企销量增速惊人:一汽集团同比飙升430%,福田实现364%的高增长,陕汽、东风、重汽增速均超200%,这反映出市场对新能源重卡的需求正快速释放。 不过,少数企业出现销量下滑,可能预示着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作为影响新能源重卡销量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动力电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升,整车续航里程突破700公里,显著扩大了新能源重卡运营距离;电池快充技术升级,约18分钟可充电10%SOC至80%SOC,大幅提高了重卡运营效率;电芯成本持续下降(目前最低降至0.4元/Wh以下),使新能源重卡购车成本,与燃油重卡相比进一步缩小;部分电池产品寿命可至10年/100万公里,使整车运营成本低的优势日益凸显。 因此,电池技术的进步,将持续推动新能源重卡全生命周期降本增效,从而为物流运输等领域注入新动能。 头部新能源重卡企业都配套哪家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上述新能源重卡销量TOP10企业今年前5个月主要配套动力电池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中心 1.三一集团重卡,主要由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三一红象、瑞浦兰钧、国轩高科、远航锦锂、中创新航、楚能新能源等提供动力电池配套。 三一集团采用多元化电池配套策略,除宁德时代外,亿纬锂能、瑞浦兰钧等企业也获得较高配套份额。这种“一超多强”的供应格局,既可以保障电池的稳定供应,又可以集多家优势技术之所长。 2.徐工集团动力电池供应商,主要有宁德时代、弗迪电池、远航锦锂、瑞浦兰钧、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 除宁德时代外,徐工也引入其它多家厂商,反映出其正在构建更具弹性的电池供应链。 3.一汽集团配套用动力电池,主要由宁德时代、弗迪电池、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楚能新能源、正力新能、亿纬锂能、瑞浦兰钧等提供。 一汽也采用多元化策略,既保证主流电池技术的应用,又为创新电池技术提供了应用路径。 4.重汽集团配套用动力电池,主要由宁德时代、弗迪电池、瑞浦兰钧、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微宏动力等提供。 除了“宁王+弗迪”外,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瑞浦兰钧凭借其商用车专用电池方案,亦获得重汽较高配套份额。 另外,微宏动力“现身”三一和重汽供应商名单,表明其已进入主流重卡供应链体系。 5.陕汽集团动力电池供应商,主要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 这些电池企业均是乘用车用动力电池领域头部企业,各家先进的乘用车用动力电池技术,或进一步拓展至重卡领域。 6.福田汽车配套用动力电池,主要由宁德时代提供。 目前福田汽车的电池供应商较为单一,不过,近期其发布公告称,拟与亿纬锂能设立合资公司,未来共同布局新能源重卡领域。 7.东风集团动力电池供应商,主要包括宁德时代、欣旺达、楚能新能源、中创新航、瑞浦兰钧、弗迪电池、蜂巢能源、力神电池、正力新能、孚能科技、亿纬锂能、锂动电源、比克电池、国轩高科等。 东风集团动力电池供应商众多,展现其更为开放的供应链生态,或许这种“技术超市”的采购策略,既可以覆盖多元电池技术路线,又可以为其不同应用场景的重卡,提供更精准的电池解决方案。 8.华菱汽车配套用动力电池,主要由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提供。 华菱动力电池供应商较少,这也表明其对这2家合作的电池企业较为认可。 9.江淮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商,主要有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中创新航、远景动力、弗迪电池、瑞浦兰钧等。 其中,国轩高科保持较高配套占比,地缘优势显现;远景动力通过与江淮汽车合作,加码布局新能源重卡领域。 10.宇通集团配套用动力电池,主要由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正力新能、因湃电池等提供。 其中,宁德时代保持主供的同时,亿纬锂能、正力新能配套逐渐起量。 市场方面,头部电池企业近段时间纷纷推出其重卡专用电池解决方案,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竞争力。 宁德时代发布75#标准化换电块及全场景底盘换电解决方案,弗迪电池推出其全新一代商用车刀片电池产品矩阵,亿纬锂能发布4款开源品牌重卡专用电池,瑞浦兰钧推出岁星324Ah Pro版动力电池,国轩高科发布G行超级重卡标准箱…… 整体看,新能源重卡对电池系统提出了高安全、高比能、轻量化、长寿命、超快充等严苛要求。当前销量TOP10车企,平均引入6-7家电池供应商的现状,反映出市场正处于技术路线竞争的关键阶段,未来电池配套格局或存更大“变数”。

  • 欧洲动力电池回收“危机”四伏 中国企业如何破局?

    最新数据表明,2025年一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10万辆。其中 欧洲同比增长24%,创新纪录。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有机构预计, 到2030年,欧洲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达数百亿欧元 ,届时,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需求也将出现较大幅度增长。据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 欧 洲已建成回收产能超50万吨/年,规划产能达112万吨/年。 但产能结构性矛盾突出:湿法工艺仅占35%,难以满足锂回收率目标;火法产能过剩风险显现, 预计2030年需求缺口约27万吨。 不过,与机遇并存的潜在风险和挑战也不容忽视。随着欧盟《新电池法》的全面实施,欧洲正加速构建全球最严苛的电池回收体系。中国锂电回收企业如果要在欧洲市场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就必须深入研究并严格遵循这些规则,否则将面临高昂的合规成本,甚至可能被排除在市场之外。 为了帮助中国锂电企业出海欧洲,SMM将于 11月3-4日 在 西班牙·巴塞罗那 举办 2025(第三届)欧洲锂电池峰会 并设置回收论坛,共同探讨 如何满足欧盟新电池法规的回收要求,构建闭环供应链 ; 锂电池废弃物估值方法及未来经济效益预测 ; 欧洲湿法冶金工艺本地化等议题。 11月4日 回收论坛 13:00 - 13:20 [单人演讲] -预留予北极星先进回收技术(青岛)有限公司 高级代表 北极星先进回收技术(青岛)有限公司 13:20 - 14:10 [圆桌讨论] - 电池回收与循环经济-欧洲如何构建闭环供应链? Cédric Demonthy - 电池回收副总裁 优美科集团 Leon Farrant –CEO及联合创始人 Green Li-ion 14:10 - 14:30 [单人演讲] - 锂电池废弃物评估方法及未来经济效益预测 XIao Meng -总经理 赣州赛可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14:50 - 15:10 [单人演讲] - 提高欧洲的回收与加工能力,应对即将到来的电池退役潮 15:10 - 15:40 茶歇 15:40 - 16:00 [单人演讲] -全球锂离子电池回收市场审视:从我国经验中可以学到什么? Jared Zhu-高级咨询项目经理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公司 16:00 - 16:50 [圆桌讨论] - 回收创新-新技术促进低加工成本与高回收率 Elewout Depicker - 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商业与企业发展副总裁 Li-Cycle 16:50 - 17:10 [单人演讲] - 探讨退役电池回收与储存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的解决方案 Julian Englberger - 运营副总裁 Cylib 17:10 - 18:00 [圆桌讨论] - 为外国锂电池供应链进入欧洲市场构建坚实路径 参会企业名单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 逾70亿元!56GWh!欧盟重金推动动力电池发展

    据欧盟委员会近日发布的消息,欧盟将拨款8.5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1.6亿元)发展电动汽车电池,以支持欧洲向清洁、有竞争力和韧性的工业基础转型。 电池网注意到,2024年底,欧盟启动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4.2亿元)的“IF24 Battery”计划,旨在推动电池技术发展和绿色工业体系建立。 这笔资金来自欧盟创新基金,具体来源为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带来的收益。 本次首批发放的8.52亿欧元资助为“IF24 Battery”计划的一部分,选择了六个项目,涉及法国、德国、瑞典和波兰,具体包括: ACC在法国的“ACCEPT”项目,将在法国新增5条NMC(镍锰钴)电池产线,合计产能达15.7GWh; Verkor在法国的牵头的“AGATHE”项目,计划将敦刻尔克电池厂产能从8GWh提升至16GWh; 保时捷子公司Cellforce在德国发起的“CF3_at_Scale”项目,计划采用高镍正极与硅负极建设1.6GWh的高性能电池产线; Leclanche在德国的“WGF2G”项目,旨在将工厂产能扩展至2GWh; 沃尔沃旗下公司NOVO Energy在瑞典的“NOVO One”项目,目的是支撑瑞典哥德堡地区的绿色转型; LG位于波兰的“46inEU”项目,将在波兰建设46系大圆柱电芯产线,目标年产1.15亿颗(约11.5GWh)。 欧盟预计这些项目于2030年前投入运营,并在运营的前十年内减少约91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项目投产后,电动汽车电池芯年生产能力将达到约56GWh。 图片来源:欧盟官网 此外,就在今年6月,欧盟最新遴选了13个境外战略性原材料项目,作为其关键矿产供应链保障计划的重要举措。 此次新增的13个境外项目,欧盟预计将需要总计5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450.5亿元)资本投资。 今年3月,欧盟也公布了47个境内采矿项目,旨在提升战略原材料的生产能力,47个战略项目预计总体需要225亿欧元(1843.5亿元)的投资,旨在加强对能源转型和安全至关重要的17种材料中的14种材料的本地提取、加工和回收。 加上此次新增的13个境外项目,欧盟全球战略原材料项目网络扩展至60个,预计共需28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294亿元)的启动资金。 通过60个境内外战略项目,欧盟有望提高工业竞争力,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国防和航空航天等行业的竞争力。这些项目是2024年5月生效的《关键原材料法》实施的初步成果。

  • 宁德时代H股续创历史新高 机构最高看涨至447港元

    宁德时代H股周三延续涨势,盘中股价创下388港元的上市新高。截至发稿,涨7.85%,报387.40港元。 注:宁德时代H股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H股自5月20日上市以来累计涨幅超30%,显著跑赢同期A股9%的涨幅表现。 注:宁德时代自今年5月20日以来的表现 根据宁德时代官微消息,近日,宁德时代与吉利汽车正式签署全面电动化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围绕动力电池技术协同、产品平台融合与供应链体系建设等方向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全产业链深度协同发展,构建更加高效、稳定的合作机制。 同时宁德时代于近期成立东营时代零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业务范围涵盖碳减排技术研发、风电及太阳能技术服务等领域。 JPMorgan近日加仓宁德时代H股 除了宁德时代近期动作之外,该公司还获得外资加仓。根据联交所最新权益披露资料显示,2025年7月3日,宁德时代H股获JPMorgan Chase & Co.以每股均价340.638港元增持好仓85.16万股,涉资约2.9亿港元。 在完成增持后,JPMorgan Chase & Co.最新持好仓数目为820.4万股,持好仓比例由3.25%上升至5.26%。 机构目标价最高看至447港元 近半月内,5家国际顶级投行集中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显著高于现价: 摩根士丹利 :6月25日首次对宁德时代H股发布评级,给予超配评级,目标价为390港元。 高盛 :6月25日发布研报,重申对宁德时代A股的“买入”评级,目标价为323元人民币,同时首予宁德时代H股目标价343港元,评级为“买入”。 瑞银 :6月26日首次覆盖宁德时代,予“买入”评级,H股目标价390港元,相当于预测2026财年综合市盈率20.5倍。 汇丰 :6月10日发布研报,给予宁德时代H股买进的初始评级,目标价为359港元。 里昂 :宁德时代宣布量产交付587Ah电芯后,里昂重申对其“高度确信跑赢大市”评级,并将其港股目标价由385港元上调至447港元。

  • 【SMM分析】特朗普“大而美”法案终止电动车税收优惠:美国新能源车市场政策退坡与产业博弈

    2025年7月3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由总统特朗普主导的 税收与支出全面改革法案(大而美法案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 。 法案内容庞杂,其中针对电动汽车(EV)补贴机制的重大调整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 7500美元 新车联邦税收抵免和 4000美元 二手车抵免将在 9月30日 正式终止,预计将对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本篇文章尝试从政策变化出发,结合市场结构与企业策略,探讨本轮政策转向对美国新能源车行业的影响,并梳理特朗普政府与马斯克之间更深层的博弈关系。 一、政策变化:补贴退出、成本抬升 本次法案的电动车相关条款,主要包括三项内容: 1.联邦税收抵免终止: 原 7500美元的新车补贴和4000美元的二手车补贴将于2025年9月30日 到期。这两项补贴自2008年起实施,在2023年经《通胀削减法案(IRA)》优化后,对拉动电动车销量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在3–6万美元价格区间中占有较高比例。原先《通胀削减法案》计划2032年年底才取消对电动汽车的税收抵免政策。 2.新增注册费用: 法案规定电动车需缴纳 250美元 注册费,混动车则需缴纳 100美元 。设立该费用的理由是 弥补电动车不支付汽油税带来的公路信托基金缺口 。 3.其他未确认条款: 法案早期版本曾提出限制使用中国制造电池的产品资格、允许销量未达20万辆的企业在过渡期继续享有补贴,但这些内容是否进入最终版本仍待公布。 整体来看,本轮政策调整意在削弱电动车的财政激励基础,同时 通过费用机制恢复燃油车与电动车在道路使用成本上的“对等” 。 二、市场影响:短期透支,长期下行压力上升 1.消费端:补贴窗口促成短期抢购潮 在补贴明确到期前,部分消费者将选择提前购车,以锁定现有的政策红利。Plug In America等组织预计, 今年夏天可能会出现一波抢购潮,尤其集中在主流电动车价格段(约4–6万美元)内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集中消费将在短期内 透支后续需求 ,10月起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概率会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对于中低收入群体而言,购车成本上升的影响尤为显著。 2.供给端:特斯拉仍具缓冲能力,初创企业风险上升 特斯拉 的品牌认知、产能效率和全球布局有助于部分对冲本土补贴退出的影响,其可能通过降价、融资租赁方案等方式进行调整。对于依赖补贴进行销量起量的 新兴企业(如Rivian、Lucid等) 而言,失去补贴可能直接影响其盈利预期和融资能力。 传统车企 方面,部分品牌可能趁此调整电动化节奏,回归燃油车与混动车的产品组合,以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 三、政治动因与博弈:特朗普政府与马斯克之间的分歧 尽管马斯克近年来在部分议题上表现出对共和党的支持,但在电动车发展路径、能源政策、联邦与地方权力关系等方面,他与特朗普政府存在实质分歧。 1.政策理念的不同 议题 特朗普政府 马斯克/特斯拉 能源结构 倾向支持传统能源和燃油车 推动可再生能源和交通电动化 消费者选择 主张应保留燃油车自由 倡导全面向电动车过渡 州政府权力 限制加州等州推行零排放政策 受益于地方电动车推广政策 特朗普政府一贯反对对电动车进行政策“倾斜”,主张将市场选择权交还消费者,取消强制转型倾向。加州在纯电车销售比例上的立法尝试,也可能在新法案背景下受到联邦层面的限制。 2.政策工具的重新分配 取消联邦层面的电动车激励,并不能阻止部分州政府通过本地税收优惠、充电补贴等方式继续推动转型,但政策利好的空间已被显著压缩。对于依赖全国性激励体系的车企而言,单靠地方支持难以维持现有产能扩张节奏。 四、美国政策周期下的市场调整与结构重构 特朗普主导的“大而美法案”落地,本质上是美国新能源车市场政策逻辑的一次急转弯。从2008年启动补贴到2023年《通胀削减法案》加码,再到如今戛然而止,这种剧烈摇摆不仅反映了美国两党对产业路径的分歧,更暴露了新能源转型中“政策依赖症”的风险。 对市场而言,最直接的影响将是短期供需失衡后的阵痛。“电动夏季”的抢购潮褪去后,10月起的销量下滑几乎已成定局——尤其 对那些定价在3万-5万美元区间、高度依赖补贴撬动消费的车型,销量跌幅可能达到20%以上 。中低收入家庭将被迫退出新能源市场,使电动车重新成为“中产专属”,这与美国推动交通减排的长期目标形成矛盾。 企业层面的分化将加速显现。特斯拉凭借规模化生产和品牌溢价,有能力通过降价 5%-8% 消化补贴损失,但其利润率可能压缩至 15%以下 ;Rivian、Lucid等烧钱企业若不能在9月底前完成融资,现金流断裂风险陡增,行业洗牌可能比预期来得更早。传统车企的策略会更趋务实:福特、通用可能收缩电动皮卡产能,转而加码混动车型;Stellantis等欧洲系品牌则可能将美国市场资源转向拉美等政策更宽松的区域。 这场政策退坡的深层影响,在于重塑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成本逻辑。 美国试图通过取消补贴倒逼企业“去政策化生存”,但这需要全产业链的成本控制能力——而目前美国在电池原材料加工、电机电控核心部件等领域仍依赖进口,短期内难以实现完全自主。若法案中限制中国电池的条款保留,本土车企的电池采购成本可能上升10%-15%,反而削弱竞争力。 长远看,美国新能源车市场将进入“政策空窗期”与“技术爬坡期”的叠加阶段。补贴退坡倒逼企业聚焦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充电网络优化等硬实力,但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延缓资本投入节奏。相比之下, 中国通过阶梯式退坡保持政策连续性,欧洲依托碳关税构建长效机制 ,全球新能源竞争的规则制定权正在发生微妙转移。 最终,特朗普的法案或许能为公路信托基金带来短期收入,但以牺牲新能源车市场的增长动能为代价。产业转型从来不是简单的政策加减法,当美国用“休克疗法”切断补贴依赖时,其能否在市场自发力量的驱动下完成转型,将成为检验全球新能源产业韧性的重要案例——而答案,可能要等到2026年的车企财报里才能揭晓。

  • 【SMM动力电芯市场周评7.3】乘用车动力电芯利润水平较低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本周动力电芯价格整体较为稳定,市场维持前期报价水平。100Ah方形磷酸铁锂电芯周度均价为0.321元/Wh,174Ah产品均价为0.324元/Wh,三元体系价格波动有限。头部电芯厂多数与整车厂签有长协,按照原材料价格联动公式执行,报价稳定;二线厂虽面临出货与现金流压力,但整体报价尚未出现大幅下探,行业进入短期内“价稳量缩”的博弈僵持期。需求端来看,6月主机厂仍以去库存为主,整车生产节奏环比收敛,动力电芯采购维持在刚需水平。结构上,LFP电芯需求相对稳定,主要由A级及以下走量车型带动,订单量尚可,但以价换量特征明显,厂商盈利空间压缩,电芯端已无进一步降价空间,主流报价维持在盈亏边界附近。高镍三元电芯需求则相对偏弱。其主要配套中高端车型,而部分产品处于换代前夜或平台升级周期,带动该类车型排产下滑,订单节奏放缓,三元电芯出货量整体走低。总体来看,短期内动力电芯市场价格以稳为主,但终端需求偏弱的局面未有实质性改善,排产节奏仍以压缩库存为核心。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杨涟婷021-51595835 杨玏021-51595898

  • 丰田汽车公司在美国推迟电动汽车计划以提高燃油SUV产量

    据彭博社报道,面对市场需求的转变,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公司将在美国推迟电动汽车生产计划,以便为其畅销的燃油SUV腾出更多产能。 根据丰田汽车公司的最新规划,原定于2027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林斯顿(Princeton)工厂投产的一款未命名电动SUV,将改为2028年在美国肯塔基州乔治敦(Georgetown)工厂生产,比原计划推迟了一年多。这一调整将使该公司能够提升广受市场欢迎的Grand Highlander SUV的产量,据悉,该款车型目前提供纯燃油版和混合动力版。 与此同时,丰田汽车公司的一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还计划将另一款未命名三排座电动SUV的投产时间从原定的2026年初推迟至2026年底,且该款车型也计划在乔治敦工厂生产。此前,《美国汽车新闻》已报道称,丰田汽车公司将把电动汽车的生产从普林斯顿工厂转移至乔治敦工厂。 丰田汽车公司的上述生产计划调整正值美国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放缓之际。近期,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可能终止电动汽车税收优惠政策的法规,而这或将进一步削弱美国市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5月份,丰田汽车公司还曾表示计划到2027年中期在美国推出七款电动汽车,其中包括两款在美国生产的SUV。 Cox Automotive的数据显示,美国2024年电动汽车总销量同比增长7.3%,达到约130万辆。然而,丰田汽车公司2024年在美国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却不足3万辆,相比之下,其混合动力汽车在美国的销量却大幅增长。 另外,近期数据显示,美国市场对混合动力SUV和燃油SUV的需求持续旺盛。据悉,今年6月份,丰田汽车公司在美国售出了11,577辆Grand Highlander中型SUV,且该款车型的经销商库存仅能维持三天的销售需求。7月1日,丰田汽车公司美国品牌销售主管David Christ表示:“Grand Highlander中型SUV目前是我们产品线中周转最快的产品。”

  • 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二期目标9月底投产 四期将于近日实质性开工

    据洛报融媒消息,近日,洛报融媒记者从宁德时代(300750)洛阳基地获悉,该项目整体建设“四箭齐发”,一期项目累计产值突破92亿元,二期项目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三期项目推进主体结构施工,四期项目将于近日实质性开工,为洛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据悉,年产能30GWh的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一期项目包含3条电芯产线、10条PACK产线。项目自2024年11月投产以来,目前已全部进入生产状态,产值已突破92亿元。 目前,规划年产能30GWh的二期项目已完成电芯厂房主体施工和内部洁净车间施工,以及模组厂房及配套单体主体的封顶工程,并于近日实现电芯厂房首套设备进场吊装,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全力冲刺9月底投产目标。 近日,在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三期项目建设现场,首根高约12米、重约3吨的钢柱缓缓升起,经过精准定位与安装,顺利完成吊装。这一关键节点的成功突破,标志着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三期项目钢结构施工拉开帷幕,正式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加上四期项目将于近日实质性开工,整个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昼夜施工,正全力冲刺新的“洛阳速度”。 据悉,作为宁德时代在全球范围布局的十三大生产基地之一,宁德时代洛阳基地项目按照“灯塔工厂+零碳工厂”标准建设,分四期建设,全部建成后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2000亿元,助力洛阳成为全球重要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

  • 宁德时代携手问界深化合作 “厂中厂”模式加速扩产

    据宁德时代(300750)消息,6月30日,宁德时代在赛力斯(601127)超级工厂的两条CTP 2.0高端电池包产线正式投产。这是宁德时代在重庆布局的首个基地,并首次采用“厂中厂”合作模式,为问界系列车型本地化生产供应动力电池系统。 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在致辞时表示,本次投产的生产线,是宁德时代最先进的智能化、数字化产线,本次投产,不仅是宁德时代在重庆本地化生产的开端,更是与问界合作的新起点。 据介绍,问界作为中国新豪华汽车品牌代表之一,自创立以来全系车型均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累计市场保有量已突破70万辆。而赛力斯超级工厂作为全球最先进的标杆工厂之一,亦具备高效、智能、尖端、绿色四大特质。宁德时代此次“厂中厂”模式的投产,将进一步助力问界提高生产及交付速度,缩短用户提车周期。同时,宁德时代也将发挥零碳科技公司的优势,协助赛力斯打造一条完整的“绿色汽车价值链”,强化“零碳智造”的全球品牌形象。 此前,双方已将合作拓展至零碳领域,联合打造并成功并网赛力斯超级工厂一期50MWh分布式光伏项目,为工厂提供核心绿色能源。未来,宁德时代与赛力斯也将长期携手,深化在新产品研发、新技术与新材料应用等领域的战略协同,推进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