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7011

  • 俄罗斯石油出口将下降 有爆料俄西部港口3月出货最多减少25%

    俄罗斯此前宣布,将从3月起自愿减产石油,每日产量降幅达到50万桶,相当于其产量的5%或全球产量的0.5%。1月时,俄罗斯石油产量为980-990万桶/日。 这一消息发布后,因幅度较小,市场很快消化了俄罗斯的减产消息。 但据三名俄罗斯消息人士对媒体透露,3月俄罗斯西部港口的石油出口削减幅度可能将达到25%,相当于62.5万桶/日,这比此前宣布的减产消息的冲击更大。 欧洲出口减少 消息人士指出,俄罗斯计划在3月将其西部港口的石油出口量较2月份最多削减25%,以提振石油价格。 第一位消息人士称,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Transneft已经至少通知两家石油公司,要求其减少3月从西方港口出口的货物,调整幅度为20-25%。 另一名消息人士也支持了这一说法,他表示俄罗斯西部多个港口,如Primorsk、Ust-Luga和Novorossiisk的石油出口削减幅度将达到2月份的四分之一,但仍有可能进行一些调整。 俄罗斯通常每月从Primorsk、Ust-Luga和Novorossiisk港口出口最多1000万吨石油,换算一下相当于250万桶/日的乌拉尔原油。 此外,消息人士还补充道,目前没有计划减少太平洋地区的出口。这代表着,俄罗斯3月的出口削减主要针对前往欧洲的石油,但亚洲地区的销售并不受影响。 截至目前,俄罗斯能源部和Transneft都未对这一消息作出回应。 美国评论 美国财政部官员对俄罗斯减少石油产量评论道,这一决定反映出其无力出售所有石油的窘境。 自西方对俄罗斯石油实施禁运及价格上限制裁以来,俄罗斯一直努力将其原油及石油产品改道流向亚洲。虽然亚洲买家乐意购买廉价的乌拉油,海运航线的延长却成为限制俄罗斯石油出口的关键因素。 而俄罗斯石油价格则因为海运船只减少,海运运费飙升而一直处于较低区间水平,也低于欧美制定的价格上限60美元/桶。 据俄罗斯的消息人士称,减少出口是为了提高俄罗斯海运原油的价格。但也有人解读为,这是俄罗斯对欧美下一轮制裁的报复行为。

  • 美指“乘势上行”  铜价高位徘徊【SMM铜晨会纪要】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盘面:隔夜伦铜开于9095.5美元/吨,盘初短暂上行后横盘整理,盘中下行摸底于9083.5美元/吨,而后一路上行摸高于9168美元/吨,最终收于9137美元/吨,成交量至1.6万手,持仓量至24.7万手,跌幅达0.46%。隔夜沪铜主力2304合约开于70240元/吨,盘初宽幅震荡摸高于70480元/吨,盘中至盘尾窄幅横盘整理摸底于70110元/吨,最终收于70190元/吨,成交量至2.4万手,持仓量至16.2万手,跌幅达0.41%。 【SMM 铜晨会纪要】 现货:(1)上海:2月22日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303合约报于贴水140~贴水80元/吨,均价报于贴水11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报价下跌15元/吨。伦铜站上9200.0美元/吨,沪铜突破70000元/吨关口,昨日市场交投谨慎。进口亏损扩至千元每吨上方,给部分冶炼厂带来出口机会,华东地区周边冶炼厂大贴水出货意愿降低。然昨日铜价已经攀升至年后高位,部分现货贸易商压价收货致主流铜贴水再扩。但湿法铜与非注册铜货源依旧偏紧,其与主流铜价差仍保持较窄。铜价仍在多头氛围中,下游买兴与贸易商收货意愿暂难提升,周内在月度长单结束前,市场仍会显现持续压价意愿,但进口亏损进一步扩大限制了贴水下扩空间。 (2)华南:2月22日广东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报贴水190-贴水120,均价贴水155元/吨较上一交易日跌20元/吨。总体来看,铜价持续走高,下游偏向采购低价非标进口铜,整体交投较为淡静。 (3)进口铜:2月22日仓单报价17-32美元/吨,QP3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持平;提单报价15-35美元/吨,QP3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下降1美元/吨,报价参考2月底及3月中上旬到港货源。昨日比价亏损仍亏损至千元每吨,市场买盘活跃度依旧低迷,交投清淡。同时出口窗口打开下,国内炼厂开始布局3月铜出口计划,据SMM了解目前多数货源后续流入保税库可能性较大,海外交仓量较少。 (4)再生铜:2月22日广东地区1#光亮铜报价64400元/吨~64600元/吨,精废价差为2131元/吨,精废价差较昨日扩大了320元/吨,利于再生铜消费。江西地区昨日再生铜杆主流报价69400-695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涨600元/吨,昨日再生铜杆价格对盘面扣减1190元/吨,再生铜杆经济效益进一步扩大,利于再生铜杆消费。但据了解,昨日再生铜杆消费终端消费仍然十分清淡,贸易商仍然是再生铜杆交易的主要参与者。 (5)库存:2月22日LME铜库存增200吨至65425吨,2月22日上期所铜仓单减少14吨至133795吨。 价格:宏观方面,美联储公布会议记录表示,美将以缓慢且持续的方式加息来抑制高通胀,美指应势走高,利空铜价。基本面方面,进口亏损扩大至千元每吨,为冶炼厂创造了出口机会,部分炼厂已开始布局3月铜出口计划。此外,近日铜价高走至70000元/吨上方运行,炼厂大贴水意愿偏低,且贸易商和下游对高价铜采购意愿较低,精废价差优势也使得更多下游更加偏向再生铜采购,电解铜市场成交并不十分活跃。价格方面,受宏观面影响铜价处于高位偏弱运行。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 进口与国内LNG价差超千元 未来跌价预期大增

    近日国际天然气价格大跌,国内外价差已达千元/吨,国内LNG未来价格走低预期增加。有相关企业人士表示,LNG价格走低对于下游能源企业是较大的利好,或能帮助去年成本压力较大的能源企业扭亏为赢。 截至2月16日,我国液化天然气LNG进口价格5422元/吨;而上周国产LNG价格小涨,报6493元/吨,国内外价差已达1071元/吨。 进口LNG价格下跌后,下游能源企业感受比较直接,协鑫能科(002015.SZ)相关人士表示,2022年LNG价格大涨,导致能源企业生产成本压力较大。今年以来,国际需求下降较快,LNG进口量增长,价格下跌预期较高,对于下游能源企业来说,这是较大的利好。不过,目前看价格小幅微跌,上游尚未出现竞争出货。目前LNG下游企业对原料价格都是看跌的,预计夏季价格将在4000-5000元/吨区间震荡。为了减轻成本压力,能源企业已经缩短了长协价格签订周期。 本次国际天然气价格大跌,与欧洲天然气库存高于预期、气温回升需求下滑、LNG接收能力增强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2月15日,欧盟天然气限价机制正式生效,当连续3天超过180欧元/兆瓦时(约57美元/百万英热)并且TTF月前天然气期货价格连续3天超过国际LNG参考市场价格35欧元/兆瓦时以上时,欧盟天然气成交价格将会限制在180欧元/兆瓦时(约57美元/百万英热),机制持续时间为一年,但就目前来看,欧洲市场整体需求较为疲软,触发机制可能性不大。 截至上周,欧洲TTF现货价格跌至15.54美元/百万英热,DSE中国现货价格跟随跌至15.28美元/百万英热,较2022年均价32.64美元/百万英热下跌53.19%。 欧美天然气期货价格大跌后,欧美气源出口地出货加快,我国LNG现货进口量有望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中国石油(601857.SH)、中国石化(600028.SH)等传统央企之外,江苏国信(002608.SZ)等上市公司平台也参与到了接收站的布局上来,拓宽了LNG进口的渠道。 在LNG现货价走低后,国内天然气接收站也会增加进口量以平衡进口成本,国产资源与进口资源价格竞争加剧、国内LNG行情可能会进一步走低。 上周国内11座接收站共接收LNG运输船17艘,接船数量较前一周增加6艘,到港量123.12万吨,环比前一周77.21万吨上涨59.46%。 而LNG进口量增长的同时,国内也有降价操作。上周,国内LNG接收站降价出货,出货量较前一周增加97.52%,导致进口货源与国内产能价差进一步拉大。 下游能源企业相关人士表示,目前LNG采购价格降幅不算大,但下跌预期已比较明显,如果原料走低,则能源企业今年扭亏为盈的机会较大。

  • 2022量减额增 中国家用空调出口进入不确定时代

    疫情以来,出口市场成为支撑中国家用空调行业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连续三年在总销售的占比都在40%以上。从增长速度来看,2022年出现了高位震荡,受全球高通胀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以及俄乌能源危机持续发酵等因素影响,海外消费需求持续走弱,4月之后出口进入承压下行通道,直至年底也未能扭转局面。 出口规模:量减额增 主要区域均下滑 据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22全年中国家用空调出口6121.1万台,同比下滑5.8%;出口金额达129.亿美元,同比上涨6.2%;出口均价212.3美元/台,同比上涨12.8%。出口金额上涨主要来自三方面因素拉动,一是成本上升导致产品价格直接上涨;二是产品结构发生变化,窗式空调规模减少;三是结算方式有变化,带来成交金额的上浮。 从各大洲的数据来看,2022年大部分区域市场出口都呈现低迷态势,尤其是进入四季度,全球市场疲态尽显,据产业在线统计,全年仅非洲地区在低基数基础上实现了增长,非洲以外的其他洲别市场出口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从出口量规模来看,2022年全球前三大出口区域分别是亚洲、欧洲、北美洲。其中,亚洲区域出口同比下降2.2%,主要出口国家中,日本的金融政策困境持续抑制了终端消费需求,同时部分东盟国家出口需求也在走弱;欧洲市场受能源价格飙升及持续通胀高企等因素影响,同比下降2.2%;北美洲2022年的出口量同比下跌高达20.9%,当地的商品库存及通胀率虽然在第四季度有所缓解,但仍保持高位,销量也并未在年末的节日大促期间改观。 产品结构:分体占优 变频扩大 细分产品来看,2022年中国出口海外的各类别机型中,窗式空调及移动式空调的占比显著减少,分体机份额则逐步上升,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基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全球贸易格局产生变化,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窗式空调规模萎缩;二是中东地区的窗式空调产品由于价格上涨过快,出现需求下降,加上产品升级需求,刺激了分体式空调规模增长;三是前两年需求大爆发的移动式空调在2022年规模回调,整体机份额下降的同时分体式空调出现激增。 分定变频来看,定速空调依然是市场需求的主导产品,但变频空调的市场份额在逐步扩大。现在我国国内已基本完成变频化空调的切换,从制造基础、技术能力和供应链配套上,也为全球变频化空调的更快普及奠定了良好基础。另外,由于原材料价格仍处于高位,厂商对于变频产品在市场引导和推广方面也更有主动性,所以变频化也是未来全球空调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稳定”转为“不确定”2023如何发展? 从产业在线2018年以来的出口市场占比数据中可以看出,近五年中国家用空调外销市场在2020年经历了飞速跃升,之后一直保持在高位稳定阶段,2022年有所回落。在去年二季度之后,海外市场形势转弱,家用空调出口市场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不过随着防控政策放开,对生产端产能影响不断弱化,大宗原材料价格有望震荡回落,空调企业利润改善的确定性随之增强。同时海运价格受外需走弱、国内出口放缓等影响,叠加东南亚生产国疫后恢复,全球供应链有望恢复正常,预计海运价格有望维持低位,或对下游需求有所提振。 至于未来如何发展,业内普遍对全球缓解通胀、消费信心恢复预期悲观,尤其是欧洲能源危机短期内难以缓解,鉴于当下形势对于出口恢复并没有直接利好,且消费信心仍有不足,2023年的家用空调出口也难有较大提升,产业在线初步测算将温和下降3.7%左右。 对于业内厂家而言,由于国外订单多是代工、贴牌,利润有限,各空调企业可通过不断加大自主品牌比重、同时优化产品结构、关注R290等新冷媒转换机会、加速变频空调普及等推动产品升级,并加强渠道建设、加速海外布局的覆盖,以便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

  • 疫情以来,出口市场成为支撑中国家用空调行业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连续三年在总销售的占比都在40%以上。从增长速度来看,2022年出现了高位震荡,受全球高通胀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以及俄乌能源危机持续发酵等因素影响,海外消费需求持续走弱,4月之后出口进入承压下行通道,直至年底也未能扭转局面。 出口规模:量减额增 主要区域均下滑 据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22全年中国家用空调出口6121.1万台,同比下滑5.8%;出口金额达129.亿美元,同比上涨6.2%;出口均价212.3美元/台,同比上涨12.8%。出口金额上涨主要来自三方面因素拉动,一是成本上升导致产品价格直接上涨;二是产品结构发生变化,窗式空调规模减少;三是结算方式有变化,带来成交金额的上浮。 从各大洲的数据来看,2022年大部分区域市场出口都呈现低迷态势,尤其是进入四季度,全球市场疲态尽显,据产业在线统计,全年仅非洲地区在低基数基础上实现了增长,非洲以外的其他洲别市场出口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从出口量规模来看,2022年全球前三大出口区域分别是亚洲、欧洲、北美洲。其中,亚洲区域出口同比下降2.2%,主要出口国家中,日本的金融政策困境持续抑制了终端消费需求,同时部分东盟国家出口需求也在走弱;欧洲市场受能源价格飙升及持续通胀高企等因素影响,同比下降2.2%;北美洲2022年的出口量同比下跌高达20.9%,当地的商品库存及通胀率虽然在第四季度有所缓解,但仍保持高位,销量也并未在年末的节日大促期间改观。 产品结构:分体占优 变频扩大 细分产品来看,2022年中国出口海外的各类别机型中,窗式空调及移动式空调的占比显著减少,分体机份额则逐步上升,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基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全球贸易格局产生变化,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窗式空调规模萎缩;二是中东地区的窗式空调产品由于价格上涨过快,出现需求下降,加上产品升级需求,刺激了分体式空调规模增长;三是前两年需求大爆发的移动式空调在2022年规模回调,整体机份额下降的同时分体式空调出现激增。 分定变频来看,定速空调依然是市场需求的主导产品,但变频空调的市场份额在逐步扩大。现在我国国内已基本完成变频化空调的切换,从制造基础、技术能力和供应链配套上,也为全球变频化空调的更快普及奠定了良好基础。另外,由于原材料价格仍处于高位,厂商对于变频产品在市场引导和推广方面也更有主动性,所以变频化也是未来全球空调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稳定”转为“不确定”2023如何发展? 从产业在线2018年以来的出口市场占比数据中可以看出,近五年中国家用空调外销市场在2020年经历了飞速跃升,之后一直保持在高位稳定阶段,2022年有所回落。在去年二季度之后,海外市场形势转弱,家用空调出口市场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不过随着防控政策放开,对生产端产能影响不断弱化,大宗原材料价格有望震荡回落,空调企业利润改善的确定性随之增强。同时海运价格受外需走弱、国内出口放缓等影响,叠加东南亚生产国疫后恢复,全球供应链有望恢复正常,预计海运价格有望维持低位,或对下游需求有所提振。 至于未来如何发展,业内普遍对全球缓解通胀、消费信心恢复预期悲观,尤其是欧洲能源危机短期内难以缓解,鉴于当下形势对于出口恢复并没有直接利好,且消费信心仍有不足,2023年的家用空调出口也难有较大提升,产业在线初步测算将温和下降3.7%左右。 对于业内厂家而言,由于国外订单多是代工、贴牌,利润有限,各空调企业可通过不断加大自主品牌比重、同时优化产品结构、关注R290等新冷媒转换机会、加速变频空调普及等推动产品升级,并加强渠道建设、加速海外布局的覆盖,以便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

  • 2022年有色金属行业生产保持平稳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

    2月22日,工信部发布《2022年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报告,指出2022年有色金属行业生产保持平稳,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 原文如下: 2022年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一、生产保持平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有色金属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较工业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6774万吨,同比增长4.3%。其中,精炼铜产量1106万吨,同比增长4.5%;原铝产量4021万吨,同比增长4.5%。 大宗产品价格呈区间震荡,碳酸锂价格同比上涨。2022年,大宗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呈区间震荡态势,其中铜、铝、铅、锌现货均价分别为67470元/吨、20006元/吨、15260元/吨、25154元/吨,同比涨幅为-1.5%、5.6%、0.1%、11.4%。镍、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同比上涨明显,2022年现货均价同比分别上涨44.1%、18.2%、301.2%。 三、进出口贸易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3273亿美元,同比增长20.2%。进口方面,铜精矿、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数量同比分别增长8%、6.2%,铝土矿进口1.25亿吨,同比增长16.8%。出口方面,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数量、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7.6%、33.7%。

  • 国内乐观预期支撑  铜价重返“七万”大关【SMM铜晨会纪要】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盘面:隔夜伦铜开于9095.5美元/吨,盘初摸底于9078.5美元/吨,而后一路震荡上行至盘尾,摸高于9212美元/吨,最终收于9179.5美元/吨,成交量至1.8万手,持仓量至24.1万手,涨幅达0.75%。隔夜沪铜主力2304合约开于69820元/吨,盘初横盘整理,盘中摸底于69800元/吨,而后一路震荡上行至盘尾摸高于70650元/吨,最终收于70590元/吨,成交量至2.8万手,持仓量至15.4万手,涨幅达0.93%。 【SMM 铜晨会纪要】 宏观:(1)欧元区2月ZEW经济景气指数29.7,前值16.7,预测值--(利多☆)。(2)美国2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47.8,前值46.9,预测值47.1(利空☆)。 现货:(1)上海:2月21日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303合约报于贴水110~贴水80元/吨,均价报于贴水95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报价下跌15元/吨。昨日盘面拉涨近千元每吨,贸易商保值货源出货受阻,贴水百元每吨惜售;外强内弱格局仍存,沪伦比值下降,进口亏损提高至千元每吨,后市进口货源难有大幅增量,进一步验证湿法铜货紧价挺态势,令平水铜消费疲弱却难有下行空间。盘面高企,现货贴水再扩受阻,现货成交保持拉锯状态恐将持续。 (2)华南:2月21日广东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报贴水150-贴水120,均价贴水135元/吨较上一交易日跌25元/吨。总体来看,进口铜到货叠加消费疲弱,现货升水不断走低,预计短期内仍有下降空间。 (3)进口铜:2月21日仓单报价17-32美元/吨,QP3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持平;提单报价15-37美元/吨,QP3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持平,报价参考2月底及3月初到港货源。昨日比价亏损扩大至1000元/吨附近,市场报盘活跃度下降,买方询价更是寥寥。3月初及3月中旬到港主流火法提单报盘仍然坚挺,买方还盘无力,比价持续亏损下,洋山铜溢价或承压小幅下行。 (4)再生铜:2月21日广东地区1#光亮铜报价63900元/吨~64100元/吨,精废价差为1811元/吨,精废价差较上一交易日扩大了129元/吨,利于再生铜消费。江西地区昨日再生铜杆主流报价68800-689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涨500元/吨,昨日再生铜杆价格对盘面扣减930元/吨。政府托底房地产,使得沪铜跳高,再生铜原料供应商逢高出货,昨日再生铜原料供给尚可。 (5)库存:2月21日LME铜库存减275吨至65225吨,2月21日上期所铜仓单增加2722吨至133809吨。 价格:宏观方面,美国2月企业活动反弹,触及八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强劲经济数据再次显现美国韧性。但市场也在等待更多的数据,以判断美联储加息走向。基本面方面,铜价近日走高,贴水无法继续扩大,且下游采购意愿不高,仅按照刚需补货。预计消费在高价打压下,难以出现显著变化。价格方面,受对国内消费旺季强预期的影响,预计铜价短期偏强震荡。 》点击查看SMM金属数据库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 制裁初见成效 俄罗斯柴油折扣达每桶35美元

    国际社会对俄罗斯柴油运输的制裁已经实施了两个多星期,而初步迹象表明,这些制裁至少达到了一些预期效果。 七国集团(G7)和欧盟的最新措施本质上是为了做两件事:削减俄罗斯的收入,但保持石油供应。 自2月5日新规定生效以来,俄罗斯柴油相对于非俄罗斯供应的出口价格进一步下跌,根据数据显示,上周初俄罗斯柴油的折让价格达到每桶35美元。 与此同时,出口基本保持不变。根据Vortexa Ltd.的数据,2月上半月,从俄罗斯港口出口的柴油类燃料平均每天超过100万桶,较1月份略有下降,但仍远高于2022年的日均水平。 更广泛的柴油市场也相对平静,这是G7来说是一个重要细节。柴油期货相对于原油的价格,即所谓的裂解价差,最近跌至近一年来的最低水平。燃料的远期曲线(一个关键的供需指标)的结构表明市场没有出现明显的恐慌。 不过,目前尚不清楚的是俄罗斯燃料的最终售价,以及这些钱的最终流向。 价格不同 俄罗斯石油价格通常是基于所谓的“FOB”(船上交货价格, 也称离岸价)。这基本上是在俄罗斯港口装载石油货物的成本。 据机构报价,最新的波罗的海俄罗斯产柴油FOB价格约为每桶78美元,远低于欧盟和G7商定的100美元价格上限。但这些柴油类燃料随后从该地区运往土耳其、摩洛哥和突尼斯等国。 这些地区的买家支付的价格可能远远高于FOB价格。在原油市场上也确实出现了这种情况:俄罗斯运往印度的乌拉尔原油价格比其在波罗的海的出口价格每桶高出20多美元。 Wood Mackenzie短期石油研究主管Mark Williams表示:“通过经纪商公开进行的交易越来越少,更多的是闭门交易。这降低了更广泛市场的价格透明度。” 维持稳定?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俄罗斯的出口是否会继续像目前这样相对平稳。 国际能源署(IEA)周三表示,预计俄罗斯将难以供应柴油,随后将不得不削减炼油产能。 Vortexa的数据显示,俄罗斯本月上半月的柴油类燃料出口率在7年多的时间里,以月平均值计算仅被超过9次。 尽管该国柴油类燃料出口率环比下降了约15万桶/日,但1月和去年12月的出口率是自2016年初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Williams表示,尽管如此,随着未来几个月俄罗斯炼油厂维护费用的增加和原油产量的下降,该国的柴油出口预计将进一步下降。

  • 韩国2月出口持续低迷 芯片出口暴跌近44%

    韩国本月出口持续下滑,在韩国央行将于本周公布利率决议之前加剧了人们对经济前景的担忧。韩国海关总署周二表示,2月份前20天的日均出口同比下降了14.9%。继1月份同期日均出口同比下降8.8%之后,这一最新数据表明全球需求进一步疲软。数据显示,2月1日至20日,韩国整体出口下降2.3%,其中芯片出口暴跌43.9%。 此外,数据显示,韩国2月前20天的贸易逆差达到60亿美元,而1月同期为100亿美元。韩国1月贸易逆差达126.9亿美元,创历史单月新高。 韩国出口是全球贸易的一个重要晴雨表,因为该国生产的芯片、显示器和成品油等关键产品横跨供应链。去年年底,随着全球经济前景恶化,依赖全球贸易的韩国的出口开始下滑。除了俄乌冲突和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之外,全球范围内半导体需求的严重下滑也给韩国的出口带来了麻烦。 由于贸易恶化,韩国在去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出现两年多来的首次收缩。韩国央行行长Rhee Chang-yong认为,出口下降、能源价格和房地产暴跌是主要问题。韩国央行将于本周四公布利率决议以及对韩国经济与增长前景的正式评估。经济学家预计,韩国央行周四将维持3.5%的基准利率不变,以避免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势头。

  • “全球经济金丝雀”再发警报:初步数据显示韩国本月出口持续低迷

    初步贸易数据显示,被称为“全球经济金丝雀”的韩国本月出口持续低迷,这加剧了人们对该国经济前景以及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 韩国海关总署周二表示, 2月份前20天的日均出口额同比下降14.9%。相比之下,1月份前20天的降幅为8.8%。这表明全球需求进一步疲软。 2月1日至20日,韩国整体出口额同比下降2.3%,其中芯片销售额暴跌43.9%。 2月前20天,韩国的贸易逆差达到60亿美元,而上个月前20天为100亿美元。韩国1月份公布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单月贸易逆差。 韩国出口是全球贸易的一个主要晴雨表,因为该国生产芯片、显示器和成品油等多个供应链的关键产品。该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些半导体和智能手机制造商的所在地。 随着全球经济恶化,韩国出口从去年年中开始开始频繁拉响警报。俄乌冲突影响以及主要央行加息潮打击全球需求,导致韩国出口持续疲软。 韩国央行本周料按兵不动 眼下,全球贸易成为韩国经济前景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 由于贸易恶化,韩国上季度经济出现两年多来的首次收缩。韩国央行行长李昌镛认为,出口下降、能源价格高企以及房地产低迷是拖累韩国经济的主要因素。 本周晚些时候,韩国央行将发布其对韩国经济和增长前景的正式评估。 经济学家预计,韩国央行周四将把关键利率维持在3.5%不变,以避免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势头。 为了控制飞涨的物价,以及防止美联储大幅加息导致资金外流,韩国央行自2021年8月以来已加息300个基点。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