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989

  • 复产缓慢与进口收缩共筑供应壁垒,锡价高位运行有依【文华解读】

    供应端一直是左右锡价的重要因素,10月初受印尼打击非法采矿影响,锡价突破29万关口,刷新半年高位。不过,由于印尼关停的非法矿点多为小型矿企,印尼主要的锡冶炼企业大多拥有正规的自有矿源或稳定的合法供应渠道,且受打击关停的锡精炼厂基本并入天马公司,该公司中长期锡产量保障度高。印尼锡矿扰动风险降低后,锡价回落至28万一线,但文华软件的估值线显示,目前沪锡处于估值上限,价格被市场高估。锡价表现强势,主要原因仍在于资源端供应偏紧格局未有明显改善。 据最新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2025年9月锡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8713.60实物吨(折合约3444.62金属吨)同比下降11.87%,环比下降26.59%,创年内新低。1-9月累计进口约9.14万实物吨,月累计同比下降0.11%。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结构上呈现缅甸输送量回升,而其他地区资源供应下降的特征。具体来看,9月中国从缅甸的锡矿进口量为3136.76吨(折合约848.91金属吨)同比增加49.55%,环比增加43.00%。虽然中国从缅甸进口锡矿规模环比规模大幅提升,但较禁矿前的正常水平仍相距甚远。 缅甸佤邦锡矿复产工作已逐步进入正常推进阶段,但尚未达到规模化产出水平。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9 月,其他来源国的供应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刚果(金)、澳大利亚、尼日利亚等核心供应国减量尤为突出,总的来看,除缅甸外9月从其他国家合计进口量为5576.83吨(折合约2596.01金属吨),同比下降22.30%,环比下降36.66%。分国家来看,当月自刚果(金)进口锡矿1204.65实物吨(折合金属吨约 692.50 吨),同比降幅达 60.43%,环比亦下降 49.92%;澳大利亚进口量为 803.62 实物吨(折合金属吨约 358.08 吨),同比减少 49.91%,环比下降 45.36%;尼日利亚进口量 1360.13 实物吨(折合金属吨约 790.12 吨),环比小幅下滑 13.17%。 从进口减量的原因来看,刚果(金)与澳大利亚的情况较为相似。这两个国家当地的锡矿出货量及装运量并未出现明显下降,进口数据的环比下滑主要因部分海上运输货物受船运因素影响,延期至 10 月初才抵达国内港口完成报关,导致 9 月实际到港量减少。尼日利亚方面,尽管 9 月进口量有小幅回落,但该国当前锡矿开发进度保持稳定,后续产量大概率维持现有水平,不过雨季对开采与运输环节可能产生的影响仍需重点跟踪。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整体来看,缅甸佤邦地区逐步恢复生产,成为9月进口增量的主要贡献者;而非洲与澳大利亚两大主力进口区域的供应则出现超预期下降。南美及周边东南亚地区的进口量则呈现波动,整体供应稳定性仍然不足。 短期来看,国内锡矿供应偏紧的局面仍未根本缓解,持续制约冶炼企业开工水平。在云南地区,随着云锡等大型冶炼厂完成季节性检修,10月国内精锡产量预计将环比回升。然而,推动开工率持续回升的动力依然不足,主要症结在于锡矿原料供应持续紧张,加工费长期处于低位,挤压冶炼厂利润空间,抑制其增产意愿。此外,江西地区废锡回收体系运转不畅,废料生成量同比大幅减少,导致粗锡供应紧缺,也进一步限制了精炼产能的释放。 市场持续密切关注佤邦复产进展,目前该地区生产已逐步回归正轨,尽管当前产量仍低于预期,但预计将逐步进入缓慢爬坡阶段,10月份自缅甸进口的锡矿有望实现温和增长。需求方面,当前10月处于传统消费恢复阶段,近期下游订单水平整体略有好转,但消费提振仍较为有限,整体供需矛盾不突出。不过,在供应端未明显恢复前,紧平衡格局维持,锡价走势偏强。 (文华综合)

  • 据海关数据显示,9 月锂辉石进口环比增幅明显 2025年9月中国锂辉石进口量达71.1万实物吨,环比增长14.8%,折合碳酸锂当量(LCE)约6.7万吨 (SMM进行平均品位与含水量的拆分处理统计计算所得)。 从来源国看,澳大利亚、尼日利亚和津巴布韦三国合计贡献总进口量的81.1%。其中,澳大利亚来矿34.7万吨,环比大幅增长64.1%;尼日利亚来矿约12.0万吨,环比上升14.4%;津巴布韦来矿为10.9万吨,环比下降7.8%。此外,自南非的进口量增长显著,9月进口达10.9万吨;而马里在9月则无到港矿量。 另外,经SMM筛选分析,9月锂辉石精矿进口量约为52万吨,占比来矿总量73.3%。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SMM整理  

  • 【SMM分析】供需失衡叠加策略谨慎,电解液原材料开启非成本驱动型上涨

    近期,电解液产业链核心原材料价格呈现集体上涨态势,六氟磷酸锂、VC(碳酸亚乙烯酯)、FEC(氟代碳酸乙烯酯)、EC(碳酸乙烯酯)等关键品类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抬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价格上涨并非源于成本端的推动,核心原材料的生产成本未发生明显波动,价格上涨的核心驱动力集中于供需关系变化及市场策略调整。 从需求端来看,终端市场的双重提振直接带动电解液及上游原材料需求增加。动力端方面,“金九银十” 汽车销售旺季叠加纯电重卡项目的持续推进,推动动力电芯排产计划显著增加,对电解液的采购需求同步攀升;储能端则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利好,一方面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延期落地,为国内储能产品出口提供稳定预期;同时多省市密集出台“136号文”地方实施细则,有效激发了新能源配储需求。另一方面国内企业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多家企业斩获海外储能订单,直接拉动储能电芯需求持续上涨。双重需求叠加下,电芯企业产能释放节奏加快,进而传导至电解液环节,推动电解液企业对上游原材料的采买意愿大幅增强,形成刚性需求支撑。 从供应端来看,企业生产策略与市场库存变化共同加剧了原材料供应紧张格局,成为价格上涨的关键推手。六氟磷酸锂企业受前期长期严重亏损的影响,生产积极性持续偏弱,行业供应增速不及需求增长幅度,市场库存逐步减少,直接推动价格上涨。而面对涨价行情,六氟磷酸锂企业出于对 “产量大幅释放后价格再次回落” 的担忧,采取谨慎增量策略,并未快速扩产以匹配市场需求,导致供应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剧,下游电解液企业为保障订单正常交付,不得不接受高价采购,形成 “供应偏紧 — 价格上涨 — 谨慎扩产 — 供应更紧” 的循环。VC、FEC 企业同样受前期长期亏损影响,缺乏大幅增量的动力,所以借助需求上涨契机主动上调报价,当前 VC 价格已攀升至约 55000 元 / 吨,FEC 价格也上涨至约 45000 元 / 吨,且市场普遍预期涨价态势将持续一段时间。此外,部分溶剂品类也受需求激增、供应偏紧影响出现小幅上涨,例如 EC 近期涨幅约5%,出厂价已突破 4200 元 / 吨。 综上,此次电解液原材料价格上涨并非成本驱动,而是终端需求提振引发的供应紧张,叠加企业基于历史经营教训采取的谨慎生产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市场自发调节与企业主动策略调整相结合的产物。短期内,在动力与储能需求持续释放、供应端增量有限的背景下,电解液原材料价格大概率将维持高位运行;长期来看,随着产能逐步释放、供需关系趋于平衡,价格有望回归理性区间。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58  胡雪洁,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徐萌琪021-20707868 胡雪洁021-20707858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