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989

  •        据海关数据,2025年9月中国进口镍铁总量108.53万实物吨,环比增多24.2%,同比增幅47.2%。        据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9月中国进口镍铁总量108.53万实物吨,环比增多24.2%,同比增幅47.2%。折合金属量来看,9月进口镍铁总金属量13.64万镍吨,环比增多24.3%,同比增加50.4%。1-9月镍铁累计进口量约835.27万实物吨,环比增加24.2%,同比上升47.2%,1-9月累计进口量约103.24万金属吨,环比增加15.2%,同比增加20.2%。        从进口来源国看,自印度尼西亚的进口量占比继续上升至97.22%。       分类别看,9月份NPI及FeNi进口量均增加,在传统旺季的支撑下,不锈钢排产稳步增加,对原料的需求增长,带动9月份NPI及FeNi进口量均环比、同比增长。2025年9月中国进口NPI总量105.52万实物吨,环比增多24.1%,同比增幅47.6%。9月进口FeNi总量3.01万实物吨,环比增多26.6%,同比增加34.9%。        进入10月,仍处传统旺季当中,不锈钢排产以及持稳,预计对镍铁的需求量仍然较多,但因10月国内镍生铁复产,不锈钢企业销售存在压力,且库存相对充足,遇下跌行情,多数下游企业以消化库存为主,预计10月国内镍生铁进口量或不及9月。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 银价高位震荡 现货升水小幅回落【SMM日评】

    今日银价高位震荡,现货市场仍维持高升水报价成交。日内TD-沪银主力2512合约基差维持10-20元/千克,上海地区银锭持货商对TD升水小幅下调至50-70元/千克或对沪期银2512合约升水40-60元/千克报价成交,深圳地区银锭持货商对沪期银2512合约升水40-50元/千克成交,另有部分持货商对沪期银2512合约升水50-70元/千克惜售观望。短期国内市场现货升水小幅回落,下游刚需补库逢低采购,随着贵金属投机买入热度回落,现货升水或陆续回落至正常水平。 》查看SMM贵金属现货报价

  • 【SMM分析】废旧锂电去哪了?一条从回收到再生的产业链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迅速扩张,锂电池回收正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从电动汽车到储能系统,大量退役电池的出现不仅带来环境压力,也孕育出新的资源价值。锂电回收产业链由此形成一条贯穿上游、中游与下游的循环经济闭环。 图1:SMM锂电回收产业链 一、上游:废旧电池的回收与拆解 产业链的起点来自上游 --- 即废旧锂电池的收集与预处理。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对电池进行分类、放电与拆解。不同类型的电池(如三元、磷酸铁锂)在处理方式上略有不同,需要确保安全与效率。目前,亚洲地区的上游企业以地方性回收商与大型企业下属的回收部门为主,例如邦普循环、华友循环等。这些企业通过与车企、电池厂签订回收协议,建立稳定的原料来源。 图2:回收锂电池拆解过程 在这一环节中,成本控制和安全管理是核心竞争点。由于电池种类复杂、含有危险化学物质,如何降低拆解过程中的风险、提升自动化水平,成为决定企业效率的重要因素。 二、中游:材料再生与“黑粉”提炼 锂电回收产业的核心价值环节集中在中游 --- 即废旧电池的破碎、分选与黑粉(黑色混合粉体)提炼阶段。所谓“黑粉”,是由正极材料粉碎后形成的混合粉末,主要含有镍、钴、锰、锂等高价值金属,是再生利用的关键材料。 黑粉价格受金属市场行情影响明显。以2025年为例,三元523极片黑粉价格平均在 7.1 万–7.5 万元/ 吨 区间波动,铁锂黑粉价格则在 1 万–1.5 万元/ 吨 之间。价格的差距源自金属含量与提炼难度的不同。 图3:SMM 2025-10-22 更新废旧锂电黑粉价格 图4:SMM黑粉价格图表 在这一环节中, 技术路线 的差异决定了回收效率。目前行业主流方法包括 火法冶金 与 湿法冶金 。前者通过高温熔炼提取金属,流程简单但能耗高;后者通过化学浸出回收金属,金属回收率更高但成本较高。企业通常会结合自身资源选择合适路线。 图5:湿法(左)以及火法(右)冶炼过程 三、下游:再生材料与产业再利用 经过提炼与再加工,黑粉中的金属被转化为硫酸钴、硫酸镍、碳酸锂等化学原料,这些再生材料将重新流入电池制造环节,完成“闭环”。下游企业通常与上游的材料厂、电池厂有紧密合作关系。例如,赣锋循环科技与赣锋锂业形成产业联动,华友循环则将再生金属供应给其正极材料业务线,实现产业内部消化。 2025年,亚洲(除中国)市场的再生利用规模正在迅速扩大。东南亚和印度的政策正在加速推动本地回收体系建设,尤其是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逐渐成为区域内的“再生加工中心”。这一趋势不仅分担了中国的产能压力,也推动了区域供应链的本地化。 四、总结:政策、价格与竞争格局 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各国对锂电回收的政策支持不断加强。例如,欧盟出台电池回收比例强制要求,日本与韩国建立生产者责任制(EPR),东南亚也在制定相应法规。这些政策直接带动了跨国企业的布局。 从竞争格局来看,全球锂电回收企业正逐步集中化。中国的 邦普循环 、 华友循环 、 赣锋循环 、 力道新能源 、 龙凯科技 等企业仍占据技术与规模优势,东南亚市场的回收体系则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