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过去六个月中,六氟磷酸锂的价格波动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根据下图显示,二月中下旬时,六氟磷酸锂的价格维持在每吨 6.5 万元水平。然而,随着其主要原料碳酸锂价格的大幅攀升,六氟磷酸锂的价格也随之显著上涨。 具体而言,碳酸锂的价格从二月中下旬开始爬升,并在三月初达到每吨 11 万元的高点。这种原料成本的急剧上涨,使得六氟磷酸锂的价格在二月底三月初上升至每吨 7.2 万元,并维持了近两个月的高位。 然而,从 4 月中下旬开始,随着碳酸锂价格的持续下跌,六氟磷酸锂的价格也开始回落。截至 7 月 16 日,六氟磷酸锂的价格已经降至全年最低点。 在 2 月至 4 月期间,下游锂电池企业需求旺盛,备库情绪浓厚,六氟磷酸锂的产量增加,市场供需相对平衡。此外,原料碳酸锂价格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六氟磷酸锂价格的快速攀升。但到 4 月中下旬,随着备货需求的逐渐饱和和生产企业产能的释放,市场逐渐趋于供过于求,六氟磷酸锂的价格也随之逐步回落。 到了 5 月中下旬,受产出过剩等因素影响,碳酸锂价格难以维持高位,继续呈现下跌趋势。这种趋势在六氟磷酸锂市场也有所反映,使其价格自 6 月以来持续下跌,延续至今。 六氟磷酸锂价格的剧烈波动给锂电池行业带来了严峻挑战。 3 月期间,价格急剧上涨,使得锂电池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在价格暴涨阶段,下游企业纷纷加大备库力度。而到了 5 月后,随着备库需求减退和供应增加,六氟磷酸锂价格快速回落。这种供应与需求的不平衡不仅导致了价格的高度波动,还给上下游企业的生产和运营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和持续创新等措施,努力应对这一挑战,从而在原料价格剧烈波动的环境下,实现行业的稳定发展。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42(或加微信如下)任晓萱,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7月16日,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简称“格瑞普”)董事、总经理何安轩一行到湖南省轻工盐业集团所属湖南美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美特新材”)参观考察,双方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进一步深化拓展友好合作关系。 参观美特新材展厅。 生产负责人介绍车间中控系统。 签约仪式前,何安轩一行参观了美特新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新车间展厅、产线以及钠电研究院实验室,并了解公司发展建设规划、智能化设备控制运行、产品技术研发等情况。 双方进行座谈交流。 签约仪式上,双方围绕产品供销、原料采购、信息合作等事宜展开了深入交流。何安轩表示,美特新材和格瑞普作为新能源产业链的上、下游,此次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一方面,双方要尽快加大现有产品的供销量,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双方要在新产品开发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以满足下游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并进一步深耕无人机等高倍率型产品细分市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美特新材总经理邹敏表示,公司将持续为客户提供质量稳定且性能优异的倍率型正极材料产品。除了与格瑞普共同合作开发定制无人机电池正极材料外,希望双方能在储能项目建设、电池回收利用、股权投资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合作,为双方发展赋能,为国家“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格瑞普成立于1998年,始终致力于绿色环保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全球最早进入消费类无人机电池供应体系的企业,全球首个提供无人机+电池+BMS解决方案的中国工厂。美特新材主要从事锂电、钠电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在无人机、启动电源等高倍率型电池正极材料细分市场深耕多年,细分市场占有率达15%以上,致力于成为“高倍率正极材料行业领跑者”。 当前,“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美特新材作为新兴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细分市场的重点正极材料供应商,正快速布局低空经济产业,近期集中推出了五款低空飞行器电池正极材料新品,包括四款高电压系列高倍率型钴酸锂(MT1005、MT1006、MT1007、MT1008)和超高倍率钴酸锂MT1100。其中,MT1100产品具有超高倍率放电性能,满足持续放电(>50C)50周循环以上,瞬间放电(>180C)3s以上,主要应用于无人机、穿越机、航模等低空飞行器电池。 美特新材与格瑞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顺利举行。 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是双方在先进储能材料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的良好开端。双方将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持续拓展合作深度和广度,以“战略联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源、资金及技术方面的优势,共同抢抓市场机遇,并让无人机电池相关产品迅速落地,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动力支撑”。 美特新材在家班子成员参加本次签约仪式。
7月14日,据“双塔发布”消息,辽宁远信储能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辽宁远信储能)10GWh无人机固态电池及储能装备制造项目取得新进展。项目一期10GWh储能装备制造基地及绿色能源项目已启动,38亩项目建设用地成功摘牌,并取得用地规划许可证,项目建设设计方案正在进行中。 据介绍,该项目由辽宁远信储能投资兴建,建设地点位于辽宁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山西街与迎宾南路交叉口西北侧,项目规划占地120亩,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办公楼、研发中心、生产车间等。 辽宁远信储能10GWh无人机固态电池及储能装备制造项目规划分为三期建设,一期为10GWh储能装备制造基地及绿色能源项目;二期为无人机关键部件、固态电池制造项目;三期为4000P新能源智算中心即算力中心项目。一期和二期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33亿元,年税收总额65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30人。 资料显示,辽宁远信储能是深圳市远信储能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远信储能)成立的全资子公司。远信储能是一家专门从事大型智能锂电池储能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团队拥有十多年新能源行业经验,为国内最早从事、并深度参与储能行业发展的资深团队之一。独立主导设计和参与施工智慧储能项目达100多个,整体参与项目规模超过7GWh。
7月14日,据“双塔发布”消息,辽宁远信储能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辽宁远信储能)10GWh无人机固态电池及储能装备制造项目取得新进展。项目一期10GWh储能装备制造基地及绿色能源项目已启动,38亩项目建设用地成功摘牌,并取得用地规划许可证,项目建设设计方案正在进行中。 据介绍,该项目由辽宁远信储能投资兴建,建设地点位于辽宁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山西街与迎宾南路交叉口西北侧,项目规划占地120亩,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办公楼、研发中心、生产车间等。 辽宁远信储能10GWh无人机固态电池及储能装备制造项目规划分为三期建设,一期为10GWh储能装备制造基地及绿色能源项目;二期为无人机关键部件、固态电池制造项目;三期为4000P新能源智算中心即算力中心项目。一期和二期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33亿元,年税收总额65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30人。 资料显示,辽宁远信储能是深圳市远信储能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远信储能)成立的全资子公司。远信储能是一家专门从事大型智能锂电池储能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团队拥有十多年新能源行业经验,为国内最早从事、并深度参与储能行业发展的资深团队之一。独立主导设计和参与施工智慧储能项目达100多个,整体参与项目规模超过7GWh。
据“罗庄发布”消息,7月15日,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瑞德利超薄超强高端电池隔膜制造项目举行开工仪式。 据介绍,瑞德利超薄超强高端电池隔膜制造项目由安徽永拓新材料有限公司、临沂罗开控股集团、山东福睿德投资集团联合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32亿元,占地350亩,分两期实施。一期投资13亿元,建设2条超宽高速隔膜生产线、7条涂覆生产线及配套设施;二期投资19亿元,建设6条超宽高速隔膜生产线、21条涂覆生产线及有关产线设备生产制造。项目全面达产后,年产值35亿元,年税收3亿元,解决就业500人。
据外电7月15日消息,美国一位高级政府官员周一表示,该国已推动印尼参与一项多国合作,以提升这个东南亚国家的环境标准,两国正就一项关键矿物协议进行讨论。 美国国务院负责经济增长和环境事务的副国务卿何塞·费尔南德斯(Jose Fernandez)在本周访问雅加达期间向印尼政府谈到了矿产安全合作(MSP),这是一个由14个国家及欧盟合作的项目。 他在雅加达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MSP的目标是加速发展可持续的关键矿产供应链,并为其提供资金和外交支持,能够为印尼提高环境标准和矿业行业治理创造机遇。 印尼拥有丰富的镍、铜和铝土矿等矿产资源储量,该国期待将自己打造成电池和电动汽车的生产中心。 印尼2020年起禁止出口未加工矿石,自那以来,该国已大规模扩张其镍加工产业,但环保人士指责该行业造成了森林破坏,冶炼厂污染了水和空气。 费尔南德斯称:“我认为这将给印尼带来更多投资,不仅仅是投资本身,还是遵守劳工法、遵守环境法,并能够给社区带来福祉的投资。” 他补充称,印尼是美国支持成为半导体生产中心的七个国家之一。 印尼已要求美国签署一项关键矿产贸易协议,类似后者同日本签署的协议。 费尔南德斯表示,磋商正积极推进,但他谢绝透露何时能够达成该协议。 他表示:“我们对当前正在进行的谈判进展非常满意。我们将继续推进这些谈判。” 印尼经济事务协调部长Airlangga Hartarto周一晚间在一份声明中称,他和费尔南德斯讨论了开发关键矿产的方法,以及创建一个矿产论坛的计划,该论坛可以发展成为一个供应链平台。
据中共包头市昆都仑区委员会宣传部的消息,7月13日,人民控股内蒙古中统能源10GW储能电池设备制造产业园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开工奠基。 据悉,该项目位于包头昆都仑经济技术开发区,总规划用地面积约500亩,总投资30亿元左右,旨在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储能系统产业园,促进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集聚,成为区域乃至国家储能系统产业的战略支撑点,实现产业链的完善和提升。项目达产后,预计满产可实现年产值约100亿元,满产年纳税额约3.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00个。 资料显示,人民控股集团是中国500强企业,以智慧电网为产业核心,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5G半导体等为技术核心,下设五个集团,成立了五大研究院,建设了五个平台,并于2023年12月在昆都仑区注册成立内蒙古中统能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年产10GW复合金属胶体储能系统、储能电池、pack生产线以及相关的配套辅助设备制造。
2024年上半年已然结束,站在下半年起跑线上,回顾2024年1-6月,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依旧在内卷中“勇毅”前行,不过,与此前重金押注卷产能不同的是,当下产业链企业更加倾向于创新,新兴电池技术热度日益攀升,产业发展逐步走向良性。 但与此同时,海外布局逆风持续,如何有效破局突围也成为企业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挑战。 赛道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投资扩产方面展露无遗。从数据来看,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新投资扩产项目达163个,其中有132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达3928亿元。 具体来看, 在电池领域, 电池网统计在内的98个新投资项目中,76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1917.15亿元。 在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领域, 电池网统计在内的22个新投资项目中,18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1329.88亿元。 在负极材料领域, 电池网统计在内的12个新投资项目中,10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189.56亿元。 在电解液领域, 电池网统计在内的8个新投资项目,均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214.13亿元。 在隔膜领域, 电池网统计在内的2个新投资项目,均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36.68亿元。 在铜箔、铝箔、铝塑膜领域, 电池网统计在内的3个新投资项目,均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62.94亿元。 在电池回收领域, 电池网统计在内的6个新投资项目,其中5个项目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114.7亿元。 在设备、电池结构件及其他领域, 电池网统计在内的12个新投资项目,其中10个项目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62.96亿元。 通过上述表格,我们可以看到,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在上半年的投资扩产中呈现新项目投资“大缩减”、新技术创新“大投入”、新市场拓展“大布局”等明显特点。 新项目投资“大缩减” 电池网此前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整个电池产业链统计在内的223个投资扩产项目,182个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逾9377亿元;2023年下半年,投资扩产项目180个,146个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达4842.12亿元;2024年上半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新投资扩产项目163个,其中有132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达3928亿元。 从2023年上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对比数据来看,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新投资项目的数量和金额同比可谓大幅缩减。 分领域来看,今年上半年,电池板块虽然新官宣项目不少,但投资总额及项目均额都大幅下降,与去年百亿级项目频频上马不同的是,今年上半年百亿级项目仅有5个;锂电材料及设备板块新项目减少更为明显,总共涉及47个新项目,其中,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22个,负极材料12个,电解液领域8个,铜箔、铝箔、铝塑膜领域3个,隔膜领域仅有2个,锂电设备板块也仅有1个新项目官宣…… 从投资主体来看,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头部企业扩产力度也是大幅“缩减”。以电池领域为例,今年上半年,电池网统计在内的98个电池领域新投资项目中,几乎不见电池头部企业踪影,而是以初创企业及二三线企业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新项目投资步伐谨慎外,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投资回报率低、产能过剩等因素,部分产业链项目也出现相继夭折的情况。 从电池网统计的信息来看,今年上半年,华体科技、美利云、西藏珠峰、科翔股份、芳源股份、惠云钛业、华软科技、天力锂能、易成新能、宝明科技、安凯客车、江淮汽车、弗迪电池、浙储能源等公司宣布终止项目投资或定增募资。 由此来看,“大缩减”不仅是今年上半年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新项目投资的关键词之一,也成为当下我国电池新能源赛道结构性产能过剩危机持续、洗牌进一步深化的真实写照。 新技术创新“大投入”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如果说,投资扩产加码产能是“力”,那么,占据技术创新高地或许就是这个“理”。 在业内来看,技术创新也已成为当下发展共识。自去年以来,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虽然谨慎扩产,新项目投资大幅缩减,但在技术领域却是收获颇丰。 其中,被誉为锂电池终极技术的固态电池迎来跨越式发展,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电芯材料研发部总监、博士苏敏在近日举办的2024固态电池产业生态圈企业家峰会上表示,中国的固态电池相关专利以及对应的文章,目前已经占到35%以上,这个数量使中国的专利文章占据了全球第一,中国的固态电池开发已经进入炽热阶段,科学问题与产业问题齐头并进。 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路线的另一重要代表,钠电池技术研发也从未止步。电池网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查询发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30日,今年新公布的钠离子电池领域相关发明专利达1681项,新授权专利达371项,实用新型专利达79项。 伴随技术的持续蓄力,固态电池与钠电池产业化项目布局也迎来“大投入”。 在固态电池领域,今年上半年,电池网统计在内的16个新投资项目中,有13个项目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352.35亿元。 其中,一个项目为百亿级别。 在钠电领域,今年上半年,电池网统计在内的20个新投资项目中,有15个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达499.5亿元。其中,两个项目为百亿级投资。 综合来看,固态电池及钠电池领域上半年新投资扩产项目共达36个,28个项目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达851.85亿元,在电池领域新投项目总额中占比超过44.4%,固态电池、钠电池可谓“狂飙”布局。 但在下一代电池技术大力扩产的同时,锂价大幅下跌对钠电池产业化落地形成一定拖累,6月,钠电池装车数据更是环比下降100%,达到0MWh,上车放缓也进一步加大了市场对钠电池发展的争议。 有人认为,现在钠电池成本优势无力凸显,已没有发展必要;亦有人认为,钠电池应用场景多适用于为电动两轮车和储能,并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平替”锂电池;还有人认为,钠电池理论成本比锂电池低30%-40%,外加在充放电倍率、高低温性能、安全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随着相关产品规模化生产,以及下游市场进一步打开,钠电池发展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产业化道阻且长,如何以底线思维看待发展?”“规模化蓄势已发,如何以长期主义跑赢竞赛?” 在此背景下,由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中国电池网主办,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指导的 “2024中国(无锡·锡山)钠电池产业生态圈企业家峰会” 将于2024年7月23日-25日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举办。 本次峰会以“共筑钠电生态 共享产业机遇”为主题,将聚焦钠电池及储能产业前沿技术、发展模式、投资布局、产业链构建、市场应用及未来趋势,特邀国内知名专家、高校科研院 所代表、钠电池及储能产业链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企业家代表、国内外投资机构等各界人士,共同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上下游供需共振,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其实,无论钠电池也好,固态电池也罢,在业内人士看来,都有最适配的能量密度,以及适配的应用场景,不存在某一类技术就是唯一最优解,它们都是解决高比能需求下电芯安全隐患、以及降低成本殊途同归的技术手段。新电池技术将来或与现有电池技术长期共存。而谁掌握了这些先进技术,谁就在市场竞争中掌握发展主动权。 新市场拓展“大布局” 在竞争激烈、洗牌深化中,除了占据技术高点,出海也已成为企业破局当下竞争的另一有力路径。近年来,海外新能源汽车加速转型,储能市场快速崛起,均为电池新能源产业海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国“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出口额持续攀升。 以宁德时代为例,海外市场已经成为其当下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2023年宁德时代海外营收达1309亿元,同比增长70%,同期境内业务增速仅为7%。宁德时代去年海外业务占比接近33%,较此前一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但与此同时,海外环境持续“逆风”,对我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形成了一定阻碍,在当地落地产能成为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寻求破局的有力路径。 仅从今年上半年出海布局的新项目来看,长虹能源拟2.64亿元在泰国投建高性能环保碱性电池项目;亿纬动力和Aksa拟合资在土耳其投建储能系统项目;湖南裕能拟9.82亿元在西班牙投资年产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格林美拟4亿美元在印尼投建印尼红土镍矿冶炼生产新能源用镍原料(镍中间品)(2.0万吨镍/年)项目;中科电气拟50亿元在摩洛哥落地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新宙邦拟3.5亿美元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加码年产20万吨碳酸酯溶剂及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恩捷股份拟4.47亿欧元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投建第二期湿法锂电池隔离膜生产线及配套工厂;海亮股份拟2.88亿美元在摩洛哥投建海亮(摩洛哥)新材料科技工业园;科达利拟4900万美元在美国投建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 另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从国内锂电池企业海外建厂整体情况来看,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锂电池企业海外建厂数量已超36个(包含电芯、模组PACK工厂),其中,23个工厂公布了规划产能,总计超过553.5GWh。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电池网统计在内的海外基地,业内流传的消息更多,但因详情不明,故未作统计。例如,有媒体称,加上德国、匈牙利、印尼工厂,宁德时代在海外已建成及筹备、在建的工厂总数已达8个,其余5个分别为美国密歇根工厂(与福特合作)、美国内华达工厂(与特斯拉合作)、泰国工厂、西班牙工厂、摩洛哥工厂。 除了电池企业,电池材料及设备等领域公司也紧跟步伐,积极筹划出海。截至今年6月底,仅在中游锂电池材料领域(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四大主材及铜箔铝箔两大辅材)领域,海外生产基地布局就超过47个,其中正极材料及上游前驱体生产基地占比过半。47个项目中,28个工厂公布了投资额,总投资约1557.51亿元。 从出海路径来看,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海外布局已涵盖德国、匈牙利、印尼、土耳其、马来西亚、泰国、美国、德国、英国,西班牙、日本、韩国、法国、 摩洛哥、斯洛伐克、越南、葡萄牙、意大利、巴西、智利、芬兰、瑞典、荷兰、比利时等24个国家,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全球网络越织越密。 与此同时,为规避出海风险,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电池企业相继推出技术授权模式,积极参与海外项目落地,而这也将有力推动其未来5到10年,甚至更远的海外市场拓展。 总结: 综合今年上半年新项目来看,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步伐更为谨慎,头部企业布局大幅缩减,固态、钠电投资热度不断,应用场景持续扩容,海外战略适时调整…… 投资扩产中的阶段性特点既是电池新能源赛道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产业生态不断演变的缩影。全球新能源领域需求长期存在,伴随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通过周期调整,电池新能源生态链在更加强劲、更有韧性的同时,也将呈现不同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SMM7月16日讯: 最近关于”萝卜快跑“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对传统出租车、网约车造成冲击,引起大家对于深层次的产业升级迭代的思考。无人驾驶是否能真的代替人类操控汽车行驶?无人驾驶的安全如何保证?相关话题度与关注度在网上都较高。 据悉目前在武汉的萝卜快跑的主要运营车型为百度旗下的Apollo第五代产品,每辆车的购置成本高达48万元。根据网约车行业的规定,车辆使用寿命为8年,因此,单车每日的折旧成本约为160元。此外,还需支付安全员的人工成本、电费以及洗车等日常运营费用,这些都使得萝卜快跑的运营成本远超370元。而现阶段无人驾驶出租车在定价策略上只能通过补贴来吸引用户。萝卜快跑需要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最近百度最新发布的百度Apollo第六代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的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整车成本相较于5代车直接下降60%,售价或为20.46万元。根据萝卜快跑计划,2024年将实现武汉全程覆盖,并计划投入1000辆第六代量产无人车运营。 那么从第五代到第六代如此大幅度降成本如何实现的呢?除去自动驾驶系统成本较高外,其中顶雷达约8万元,扇形雷达每个1-2万元。随着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未来成本可能降至8000元甚至更低。车辆的控制器和芯片成本也较高,之前使用英伟达的卡车芯片,价格在十几万元,未来可能使用端侧算力,成本降至2万多元。其他传感器如高波雷达、超声雷达和摄像头的成本约为三四万元。 硬件成本如此之高,就不得不在其他方面降成本了,例如电池技术方面。根据工信部申报车型381批次公告,该车由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制造,并以"颐驰"品牌名义推出。这是一款"换电式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尺寸为4765 x 1885 x 1715mm,轴距为2830mm。它搭载了比亚迪弗迪动力的110kW电机和蜂巢能源的磷酸铁锂电池,支持换电功能。据悉该车型续航380公里,但在全自动快速换电的加持下,跑一天不会有太严重的续航焦虑。整个换电过程由车辆自主完成,无人值守,通常在五分钟内完成。如果有直通换电,时间可能缩短至三分钟。换电频次取决于当天的行驶里程,不会因为续航焦虑影响接单量。换电站的电池会提前充满,确保车辆随时可以继续运营。 在动力电池方面,采用蜂巢能源的L600 147Ah磷酸铁锂短刀电池,蜂巢能源宣称短刀+叠片设计理念,同时具有高安全性能和成本优势,短刀叠片电芯全面通过了“过充、撞击、震动”等一系列国标安全性能测试,自动驾驶车辆对于电池安全、耐久等设计可能需要更高的要求。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渗透与网约车的增量有着密切的关联,新能源汽车凭借其电费便宜,单公里成本低等优势,在网约车司机除去平台抽成后仍可以获得比燃油车更高的利润而逐渐俘获网约车司机的心。但无人驾驶的时代已经拉开序幕,毫无疑问,无人驾驶仍是选择电气化驱动,对新能源锂电市场市场需求带来新的增长点。而且企业为更好的降电池成本,SMM认为绝大车型仍会选择磷酸铁锂电池作为主要的电池类别,成本低,安全高优势是其杀手锏,另外磷酸铁锂电池近几年在续航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相信随着无人驾驶技术逐渐成熟,在国内越来越多城市投入使用,相关产业链的新兴产业也将蓬勃发展,锂电市场也会有新的增长点。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科普】电解液添加剂在锂电池行业的应用 一、双氟磺酰亚胺锂基本概念 双氟磺酰亚胺锂是一种白色粉末,熔点为140~145℃,具有导电率好(离子电导率9.8mS/cm)以及热稳定性高等优点,可有效提高锂电池低温放电性能和安全性能,添加到电解液中后与正负极材料保持着良好的相容性等诸多优势,迎合了动力锂电池正极三元材料高镍化发展趋势。 二、双氟磺酰亚胺锂的应用 双氟磺酰亚胺锂具有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可以在高电压环境下稳定工作,这也对动力电池和高端消费电子产品非常有帮助;改善锂电池在低温条件下的离子迁移和电化学反省动力学,提升低温下的功率输出和充放电性能也是不可多得的优点之一;LiFSI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以提高锂电池在高温条件下的安全性;抑制锂枝晶的生长,改善电池界面反应,从而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也是LiFSI可以做到的一点。 双氟磺酰亚胺锂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氯磺酸法和SO2F2法,也称三步法和两步法。 1.三步法 通过对双氯磺酰亚胺进行氟化,可制备双氟磺酰亚胺锂盐产品。现有大部分双氟磺酰亚胺锂盐(LiFSI)的合成方法是先合成双氯磺酰亚胺(HClSI),然后由其与氟代金属盐反应,制备相应的双氟磺酰亚胺盐中间体,该中间体再与氢氧化锂(LiOH)或碳酸锂(Li2CO3)进行阳离子交换制得双氟磺酰亚胺锂盐(LiFSI)。 该工艺为目前市场上主流工艺,在研究过程中不同的研究者为了提高LiFSI产品的纯度和产品的收率针对不同的反应过程分别进行了优化,但是也存在着金属离子超标、反应时间过长、成本过高、工艺路线复杂、收率低等问题。 2.两步法 该工艺主要是如下图所示得到双氟磺酰亚胺盐,之后用双氟磺酰亚胺盐与氢氧化锂或碳酸锂经过置换反应得到双氟磺酰亚胺锂。 虽然原料相比于氟化氢毒性较低,工艺安全性较高,反应过程和操作都相对简单,副产品种类也少,但原料的价格相对较高,反应条件也相对更苛刻。 三、总结 伴随着动力电池向高能量密度、高电压趋势的发展,双氟磺酰亚胺锂凭借着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在锂盐中占据一席之地,国内企业也在技术研发方向深耕。随着产业链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双氟磺酰亚胺锂将进一步巩固其在新型锂电池中的领先地位,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 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42(或加微信如下)任晓萱,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